公开课《范进中举》
2024版年度(九上课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优质课

2024/2/2
讽刺手法的运用。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夸张和讽刺,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罪 恶。
9
语言运用与表达技巧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运用生动 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和 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
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夸张、 对比等手法,对人物进行讽刺和 批判,揭示出社会的丑恶现象。
13
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人生观的引导
通过范进的人生经历,引导读者思考 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鼓励人 们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而非外在 的功名和利益。
价值观的引导
强调诚信、勤奋、坚韧等品质的重要性, 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奋斗。
2024/2/2
14
同时通过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 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
2024/2/2
4
公开课与优质课目的
01
让学生了解古代科举制 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024/2/2
02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人 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 发展。
03
04
2024/2/2
23
小组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评价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析 一个人物形象,如范进、胡屠户、
张乡绅等,探讨人物性格、行为 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 成果,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意见。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进行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更注重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02
日本公务员考试
《范进中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班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及范进的奋斗故事。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科举的历史背景、范进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于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2.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3. 理解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思考;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a. 宋朝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实施b. 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a. 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b. 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c. 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3. 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a. 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b. 范进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启示4. 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a.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6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起源和实施过程。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思考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梳理。
第二课:《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60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述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才能以及为什么选择参加科举考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包括他的备战经验、与其他考生的竞争等。
3. 学生展示和总结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讨论他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60分钟)1. 学生分析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影响他的人生和家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启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四课: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6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2024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01
03
问题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特色(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分钟)
05
04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2024/3/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3/24
12
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影响
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 对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 会阶层流动。
2024/3/24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 及和发展,形成了“万般 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 社会风气。
文化繁荣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和发展,涌现出了大量 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
13
《范进中举》对科举制度批判
01
《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通 过描绘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 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世态 炎凉。
02
文本结构清晰,以范进中举为线索, 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 现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 命运遭遇。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范进
懦弱无能、虚伪势利的读书人形 象。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却屡 试不第,最终因中举而发疯,揭 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
2024/3/24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 法和主题思想
24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范进中举》全文,并 写出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图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举 例说明
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和历史文化背景,并写出自 己的见解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人性的丑陋面
范进中举后,周围的人对他态度大变,展现了人性的丑陋面 。人们为了利益和地位,可以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
人性的善良面
尽管社会环境恶劣,范进仍然坚持参加科举考试,体现了对 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同时,范进在面对困难时,也 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批判与反思
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科举制度对个体的压迫
科举制度导致了文人的片面发展和人 格的畸形,他们将追求功名利禄作为 唯一的人生目标,而忽视了自身其他 方面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僵化与腐败
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考试内容与形式 单一,导致大量人才被埋没。同时, 科举制度也成为了贪腐的温床,一些 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功名。
人性的丑陋与善良
该小说反映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摧残。
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范进中举》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 人文素养。
03
人物分析
范进
01
02
03
人物性格特点
范进是一个懦弱、虚荣、 自卑的人,他一直渴望中 举,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 信心。
人物行为表现
范进在面对考试时常常表 现出紧张和焦虑,但在中 举之后却表现出狂喜和失 态。
人物命运
范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 想,但他的性格和行为也 预示着他未来的命运将会 充满坎坷。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程总结
内容丰富
本课件内容涵盖了《范进中举 》的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 ,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3.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学习讽刺的手法。
4.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理解作品的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举制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范进中举》。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进就是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典型人物,他中举前后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范进的故事。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约四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作品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腆(tiǎn)作揖(yī)见教(jiào)盘缠(pán chan)心窍(qiào)星宿(xiù)桑梓(zǐ)侥幸(jiǎo)不省人事(xǐng)不由分说(fēn)带挈(qiè)行事(h áng)长亲(zhǎng)报帖(tiě)拙病(zhuō)商酌(zhu ó)锭子(dìng)名讳(huì)绾发(wǎn)倒运(d ǎo)攥紧(zuàn)啐在脸上(cuì)解元(jiè)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讽刺艺术运用
讽刺科举制度
通过范进中举的荒诞情节,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讽刺, 揭示其弊端和不合理性。
讽刺社会风气
以范进中举为引子,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健康现象,如攀附权 贵、嫌贫爱富等。
对后世文学影响
文学题材拓展
范进中举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 题材来源。
讽刺手法传承
范进中举故事简介
故事情节
简述《范进中举》的主要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思 想,如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范进中举》的基本 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 想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 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 力等。
情感目标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情节展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 子心态的扭曲,使得他们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失 去了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
社会现象反映
社会阶层固化
范进中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贫寒士子即使通 过科举考试也难以改变命运,而权贵子弟则更容易获得功名。
社会风气不正
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权钱交易、攀附权贵等不正之风盛行,反映了 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
细节描写
通过范进发疯等细节描写,深化 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03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梳理
科举制度下的范进
科举制度背景
介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阐述科举制 度对士人生活的影响。
范进的基本情况
介绍范进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科举经历,分 析他在科举制度下的处境和心态。
范进的科举之路
梳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历程,包括他的努力、 挫折和失败,揭示科举制度的残酷和无情。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范进中举公开课教案

范进中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范进中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范进中举》的基本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的运用。
2. 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用法。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范进中举》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学术评论等资料。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
2. 第2周:分析故事情节,讲解文言文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制作: 英德中学实验学校
黄银凡
开端:范进进学 回家,胡屠户前 来贺喜
1
发展:赴乡试借 盘缠,遭到拒绝 和辱骂
2
中举发疯 高 潮
3
胡屠户治疯
4
张乡绅拜会
5
结 尾
赏钱给胡爹
6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知识目标) 2、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从而试着描写身边某 一人物。(能力目标)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目标)
范进: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范 进 喜 极 而 疯 ( 夸 张 手 法
)
昏厥 动作 看、念、拍、笑(喜极) 动作神态 往后跌跤,牙关咬紧 语言 嗷、好了(惊喜过望) 疯跑
动作 爬将起来 ,拍手笑,飞跑 (疯劲十足,狂喜十足) 跌倒 外貌 一脚揣在塘里,头发跌散, 俩手黄泥,一身水 疯走集上 动作 拍着笑着(疯态)
疯态: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跑上集
众 面 报录人和众邻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烘 人 托 居都吓了一跳 反 众人拉不住 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应
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侧
夸张手法 的度对知识分子
刻画人物手法:
1、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 神态、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表现人物性 格。
作品2:他是一个友好幽默的人。有 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迷人的大眼 睛,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和一个 小嘴。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 总是帮助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 他总是安慰我们。
作业
请你模仿《范进 中举》人物刻画的 手法,描写你身边 的某一个人物。
“现世宝”“因我积……相 ①从语言 公”“贤婿老爷”…… ②从动作拿大肠和酒、横披、骂、 颤、躲、攥、缩、揣…… ③从神态 笑迷迷 ④从外貌 油晃晃的衣袖
⑤从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夸张 讽刺 (众人都笑了 扯衣裳后襟)
⑥从其他方面对比手法心理描写
作品1:我们班有个很幽默的人,身 高172厘米,体重80斤。眼睛小小的, 戴了眼镜,有个较小的头和一对小 耳朵,瘦瘦的,头发短短的。他舍 己为人的精神让我觉得他伟大。每 次一下课,他拿到钱以1000米的速 度向小卖部冲去,为我们买水,离 上课还有1分钟,他加快速度,竟然 比老师还快,而且不要我们的路费, 还一个劲说:“不累不累!我是心 甘情愿的!”
学习指导
①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一层(3-5)口述这一层 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最搞笑最精彩是哪一件 事?这一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
②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划出人物语言、动作、
神态、外貌描写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试着分析 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提示:从语言、动作、神态 外貌描写分析;从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分析;夸张手法分析)
3、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从而使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
欣赏视频《范进中举》 喜极发疯片段
阅读课文,结合刻画人物的 表现手法,试着分析胡屠户这 一人物性格。 方法4:通过对比的细节刻画 人物性格。
加油呦?
胡屠户: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 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 型市侩性格。
胡 屠 户 ( 对 比 手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