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

猪和鸡的低蛋白日粮1研究与推广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1.1低蛋白质日粮与环境保护在中国,猪禽年产粪5-8亿t,粪水60亿t。

每头成年猪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人的13倍。

如此大量需氧腐败有机物不经处理进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水中氧含量下降,硝酸根离子增加,并随畜禽粪便排出大量金属元素、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甲醇等)。

表1 猪氮、磷的摄入量、排出风和存留量*猪摄入氮和磷的60%~80%由粪尿中排出(表1)。

粪氮主要来源为未消化氮、微生物氮和内源氮(脱落上皮,消化道分泌物),饲用消化性低的饲料和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饲料会增加粪氮的排出量。

已消化而未被利用的氨基酸氮则以尿素/尿酸形式排出,随尿排出的还有尿囊素、马尿酸和肌酐。

排出的粪尿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环境之污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粪尿中的含氮物质大量降解,约有60%-70%氮转化为氨。

除氨外,粪尿中还发现80多种含氮物质,其中有10种为产生恶臭的主要成分(表2)。

减少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基质——粪氮,可降低有害气体化合物的产生,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食入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氮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低蛋白日粮能降低粪尿氮,特别是尿氮含量。

据称(Kerr,1995),日粮蛋白水平每降低1%,尿素和氨气的排放量可降低1 0%左右。

表2动物排泄物中产生恶臭的主要成分注:引自Tamminga等(1992)的资料。

1.2低蛋白日粮与饲料成本在低蛋白日粮中,价格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减少,价格低廉的能量饲料增加。

假设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相当减少豆粕用量 23kg/t(=10kg/t÷0.43),按常规价格计,直接成本降低50.6元/t。

以单体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为原料,补充降低1%粗蛋白质带来的上述3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按常规价格计需要28.9元/t。

结果: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饲料原料成本可降低21.7元/t(=50.6-28.9)。

低蛋白日粮 团体标准

低蛋白日粮 团体标准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低蛋白日粮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标准,主要用于处理一些慢性肾脏疾病、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的膳食建议。

这种饮食标准的特点是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旨在减轻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从而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疾病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控蛋白量一般是0.6-0.8g/kg/d,即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6-0.8克/每公斤体重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对于一个70公斤的患者来说,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应超过42-56克。

相比之下,正常成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0.8-1克,也就是对于一个70公斤的成人来说,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56-70克之间。

由此可见,低蛋白日粮对蛋白质的限制较为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从低蛋白日粮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其它营养素的摄入也需要合理调整。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低蛋白日粮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建议占总热量的50-60%。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以满足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

其次,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5%。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花生油等含有较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而避免高脂肪食物、动物油和糕点、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脂肪来源。

此外,低蛋白日粮中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补充。

传统的蛋白质摄入主要通过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品获得,而这类食品通常蛋白质含量较高。

对于低蛋白日粮患者来说,肉类的摄入需要减少,并通过一些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来进行替代。

比如大豆及其制品、豆类、藻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氨基酸,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食物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低蛋白日粮不仅对于患者的饮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日常饮食健康的一种方式。

通过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减少一些与高蛋白饮食相关的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素,可以更好地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低蛋白日粮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

低蛋白日粮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

3应用展望
我国是蛋白质资源匮乏的国家,据估算,到2010
提示在不同的低蛋白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的添加顺 序尚待进一步研究。 2.3苏氨酸
苏氨酸是由W.C.Rose 1935年从纤维蛋白水
年我国每年饼粕类蛋白质资源缺口将达2000万t。研 究推广低蛋白日粮,对于有效缓解我国蛋白质原料的 紧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与常规日粮相 比,具有以下优点: 3.1节约饲料资源
o @ o o
在酲粮中添魏游离氨蒸酸并无嶷物学上的限制。另一 方面,长期以来,氨基酸单体难以大量获得且价格昂贵, 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随蓑氨基酸单俸的工韭化 生产和成本下降,辍爱白质更接近于理想鬻白质的低 蛋白日粮在饲料业和养殖业中开始得到应用。
B2哺叫em 8wi怕l喇u劬吖
E—mail;盟dm008@163.com
尽管掇懑了限制瞧氯基酸的概念,但不阕氨基酸在不 同粗蛋囱水平的日粮中的限制性顺序尚存在争议。 2。1赖氮酸 赖氨酸是猪静第一限箭l性氨基酸,在低蛋自日粮 中必须酋先满足。研究发现,仔猪日粮蛋白水平降低 2个吾分点隧,添加0。2%赖氯酸可降l聚约17。7%粪
氮以及20.9%的磷排泄量。当降低3个西分点时,补 充赖氨酸,蛋氨酸平均减少了磷的排泄约7%,‘但增加
最常添加。研究发现,在粗蛋白为15%且满足了赖氮
日增重最大(5949/d),饲料转化率最高(1.55)。研究
表明,当日粮中色氨酸与赖氨酸(以赖氨酸为100)的 比例在18%~22%时为猪的最适需要量。
酸的猪F1粮中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磷的排泄,但增 加了氮的排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粗蛋白15%的日
粮中,平衡了赖氨酸后,蛋氨酸不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2设计要点
蘧怒蛋白震要求氨基酸缎成与跑移||与动物的需要 量恰好一致,常觅氟基酸至少20余种,天然饲料为动 物提供理想蛋白质是不现实的。低蛋白日粮所要实现 麓是透过添热王受氨基酸霞其零可麓地接近理想蛋|冬 质。目前。已有5种工业合成氦基酸用于猪的日粮配

养猪实践中低蛋白日粮配制的若干技术问题

养猪实践中低蛋白日粮配制的若干技术问题
成功的猪低蛋白日粮,它的粗蛋白水平降低,但它的赖 氨酸水平不降低,而且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需要
1 以“理想蛋白”模式为基础优化氨基酸供给
低蛋白日粮的配制的理论依据是理想蛋白比例。配制科
学的低蛋白日粮应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
为基础,以添加合成氨基酸为主来保持日粮中主要必需氨基
酸的平衡,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
NE=0.168×DE+0.378×EE+1.12×ST-2.32×CP-2.34×CF 0.97
苏氨酸
65
67
70
NE=0.167×DE+3.85×EE+1.15×ST-2.18×CP-2.08×ADF 0.97
色氨酸
17
18
19
NE=0.175×ME+3.13×EE+0.885×ST-1.60×
36
组氨酸
32
32
30
能量及蛋白质保持合理比例。由于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
酸。因此,可以用赖氨酸 / 能量比(Lys/E)来定义能量蛋
32 白比。猪日粮中能量蛋白比(或赖氨酸 / 能量比)的选择要
资料来源 :Baker(1997)[3]
考虑猪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环境条件以及饲料原料和经济
保持在理想蛋白的水平,这是降低粗蛋白水平但不影响动物 效益等。一般情况下,生长肥育猪取得适宜生产性能的能量
到精确的统一。
1.1 应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确定必需氨基酸品种和
顺次 最初,理想蛋白质模式是以日粮总氨基酸浓度表示,然
而基于日粮蛋白质单个氨基酸的可利用率不同(一般认为消
化率是衡量可利用率的最佳指标),并且为了消除饲料或内

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要点

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要点

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要点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是指将豆粕的含量降低,在充分满足猪的营养需求的同时,减少对豆粕的依赖,通过添加其他蛋白质来源实现日粮配制的多元化。

以下是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的技术要点:1.确定猪的营养需求:根据猪的生长阶段、体重、饲养条件等因素确定猪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方面的需求。

2.蛋白质替代品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蛋白质替代品,可以包括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虾粉、肉骨粉等,也可以选择植物性蛋白质如豌豆蛋白、小麦蛋白、葵花籽蛋白等。

3.检测蛋白质替代品的质量:为了保证蛋白质替代品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消化率等方面的检测。

4.蛋白质组合的优化:根据猪的需求和不同蛋白质替代品的特点,合理组合不同蛋白质来源,以达到蛋白质的全面供应,并保持良好的消化利用率。

5.添加酶制剂:对于一些植物性蛋白质来说,酶制剂的使用可以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减少对豆粕的依赖。

6.氨基酸平衡:通过添加合适的氨基酸补充剂,实现猪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避免由于蛋白质替代品的不足造成氨基酸缺乏。

7.动态调整日粮配方: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会影响其对营养的需求,因此需要动态调整日粮配方,以保持猪的良好生长发育。

8.合理利用副产品:在日粮配制中,可以适量利用海藻粉、食品废弃物等副产品,以降低饲料成本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9.考虑抗生素使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可能会增加动物的感染风险,因此需适度考虑抗生素的使用,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表现。

10.实验验证与经济效益评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多元化日粮配方进行实验验证,并结合经济效益评估,确保配方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总之,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配制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较强的任务,需要根据猪的需求及饲料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及经济效益评估,为猪的生长提供全面而经济的营养供给。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导语:低蛋白不等于低营养,低蛋白不等于低成本!目前全球范围豆粕价格高位,蛋白原料供应日益紧张,饲料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不管是养殖端还是饲料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是低蛋白日粮再次引发行业关注,仿佛低蛋白就等于了低成本。

低蛋白日粮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含量日粮,绝不可简单粗暴降蛋白。

真正的低蛋白日粮是可以兼顾降低农场养殖成本和提高动物生产成绩的,而不合格的低蛋白日粮反而会降低动物生长性能,继而推高养殖成本!低蛋白日粮关键技术:精准的原料评估体系/净能体系/理想氨基酸模型。

名词理解:①低蛋白日粮: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适当降低,同事额外添加适量的合成氨基酸,来满足畜禽对氨基酸的种类、比例、数量的需要,从而不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畜禽氮沉积和氮排放、热应激能力。

②净能:净能是代谢能减去体增热,用于维持生理和动物生产(蛋白质/脂肪沉积)的能量,考虑了不同养分间的代谢利用的差异。

净能体系可使动物能量需要与日粮能值在同一基础上得以表达并与所含饲料组分无关。

低蛋白日粮中蛋白减少,热增耗相应减少,能量存留增加,代谢能转化净能的效率显著提高,消化能、代谢能低估此有效能值,净能更好表现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更好估计生长猪的能量沉积。

因此,配制低蛋白日粮必须用净能体系。

低蛋白日粮的好处:①低蛋白日粮可大幅节约粮食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我国蛋白类原料资源缺乏,按照国内目前饲料生产量,假设商品猪饲料粗蛋白水平下降1.5%,可以减少1400万吨的豆粕使用量,所以低蛋白技术可大幅节约粮食资源,同时,还能够降低饲料配方成本,尤其豆粕等蛋白类原料价格处于高位时,体现会更加明显。

以小猪预混料为例,如果以豆粕添加量为21%和25%来进行对比,当玉米和豆粕差价在1000元/吨以上时,低蛋白日粮预混料配料成本可降低40元/吨,这也意味着即便预混料价格相差1000元/吨,却可以保持同样的配方成本。

因此,预混料价格高并不代表配料成本一定高,选择预混合饲料时不能单纯以价格进行比较,还需要关注整体配料成本!②其次对于养猪场来说,低蛋白日粮让氨气排放少了,猪舍环境好了,大大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猪自然也就更健康了。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注意事项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注意事项

晶体 赖 氨酸 应慎 重 。 已充分 证实 ,缬氨 酸 导 致 生 产 性 能 下 降 。 日粮 中 亮氨 酸 过 剩 , 用 于 合 成 乳 的 比率 比其 他 大 多 数 氨 基 酸
强 ,哺 乳母 猪对 缬 氨 酸 的需 要远 远超 过 以
会 使 异 亮 氨 酸 和 缬 氨 酸 的 需 要 量 娃 著 增 加 。 因 为 氨酸 过剩 时 ,可 加速 体 内的 异
I ( 孙建 青 ) 1
应 用 净 能 评 价 体 系具 有 独 特 的 优 势 。
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体 内一 些 活性 肽的 结构
在大 多 数试 验 中 ,添 加合 成 氨基 酸 降 完 全 与一 些 蛋 白质在 消化 道 中 降解 后 生成 低蛋 白质 水 平 可显 著 降低 氮 的排 泄 量 , 然 的 片段 结 构 相 同 ,蛋 白质 的 营 养 作用 并 非 而 , 低 蛋 白质 日粮 有 使 猪 胴 体 变 肥 的趋 势 。低 蛋 白质 日粮 补 充必 需 氨基 酸 减少 动 用 、尿 素 的连 续合 成和 排 泄 、 降低 体 蛋 白 质 周 转和 动 物 产热 ,使能 量 在体 内的利 用 仅 仅提 供 氨基 酸 ,因此 ,饲 料 中添 加 少量
赖氨 酸与 缬氨酸 的平衡 赖 氨酸 虽然 就 会 影响 雏鸡 的 生 产性 能 ,而 日粮 中过 多
能提 高 日粮 蛋 白质 质 量 ,但 会造 成 缬 氨酸 添 加 精 氨 酸 则 会 显 著 降 低 血 浆 蛋 氨 酸 浓
缺 乏 ,可能 会 影响 母 猪产 奶量 ,从 而 降低 度 ,致 使 蛋 氨酸 的 需要 量增 加 。 而 过多 添 仔 猪断奶 体重 , 因此 哺 乳母 猪 日粮 中添 加 加 蛋 氨酸 会引 起 苏 氨酸 的 再次 缺乏 。最 后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
摘要:
1.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定义和意义
2.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
3.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实施及其影响
正文:
【1.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定义和意义】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是指对猪、禽、反刍动物等畜禽养殖的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进行限制的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减少养殖业对蛋白质资源的过度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保障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2.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畜禽养殖阶段日粮蛋白质含量的推荐标准;
(2)不同畜禽养殖阶段日粮氨基酸需求的推荐标准;
(3)日粮蛋白质来源及其氨基酸组成的推荐标准;
(4)日粮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3.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实施及其影响】
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养殖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降低了养殖成本。

通过减少蛋白质的添加,降低了饲料成本,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了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合适的蛋白质水平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
长发育和健康,减少了疫病的发生;
(3)保护了环境。

降低了氮的排放,减轻了养殖业对环境的压力。

然而,实施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如何确保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如何合理调配饲料资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近几十年来,猪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方面由于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低蛋白质日粮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在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按照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合理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及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1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1.1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不断完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为了了解日粮营养素在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产品过程中的损失及利用程度,直接影响营养需要的准确性并为充分利用日粮营养素提供理论基础,为日粮营养素投入与动物产品产出之间提供更直接的联系(伍喜林,2003)。

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

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

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中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及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Han, 1995),存在日粮组成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的问题;由于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贮存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更准确地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需要由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体系向可消化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发展,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从动态模型出发,采用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并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式计算模式,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到精确的统一,减少蛋白质饲料消耗和氮的排出量,使配方设计更加科学,日粮配制更加合理。

1.2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建立Block和Blotting (1944)得出生长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可以由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结论。

后来,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在日粮氨基酸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氨基酸才能被动物机体有效地利用,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过剩都会降低日粮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

“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最初由Howard (1958)提出,当时叫做“完全蛋白质”,其实质内容是当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必需氨基酸相吻合时,动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蛋白质。

Mitchell (1964)给出了理想蛋白质的正式定义:“用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可以被完全消化和代谢的蛋白质来表述,这一氨基酸混合物与动物维持和生产的氨基酸需要相比,其组成应完全一致”。

英国农业研究委员会ARC( 1981)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引用3个来源的数据对理想蛋白质进行了描述:首先通过试验,测定猪对各种氨基酸包括Thr、Met、Trp、Leu的需要量,结果表明Thr、Met、Trp、Leu的需要量与Lys有关,尽管多次试验的氨基酸总量之间有不少差异,但如果以各种氨基酸与Lys的比例表示,则试验结果的差异性变小;其次测定Lys 的需要量;第3个来源是测定完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猪体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例。

通过试验确定猪体组织氨基酸组成,即为猪生长阶段的最佳比例。

表1不同阶段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资料来源:Han (2000 )。

自1981年以来,研究者就对理想氨基酸模式有着极大的关注(Wang和Fuller ,1989,1990 ;Fuller ,1989 ;Chung和Baker,1992)。

许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依据本国对猪的理想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修改了饲养标准。

Wang和Fuller (1989)又共同对ARC( 1981)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进行了修改,Chung和Baker (1992)论述了仔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Friesen ( 1994)论述了肥育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

最初,理想蛋白质模式是以日粮总氨基酸浓度表示,然而基于日粮蛋白质单个氨基酸的可利用率不同(一般认为消化率是衡量可利用率的最佳指标),并且为了消除饲料或内源带来的误差,氨基酸模式应以回肠末端真可消化氨基酸来表示(Chung和Baker ,1992)。

经过20多年的研究,理想蛋白质模式己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已发展成为氨基酸平衡饲粮技术,使养猪者从该理论中受益。

尤其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按照“IP”理论配制日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质日粮就是IP理论应用的结果。

猪生长阶段不同,理想氨基酸模式亦不同(表1)。

1.3人工合成氨基酸的商业化由于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合成氨基酸的使用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目前拥有全套成熟Lys生产工艺的只有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

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加大了对饲料级Lys生产的研制开发力度,使得国产Lys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

但同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相比,中国Lys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很强,要成为Lys生产强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1.4集约化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开放系统的特点决定城市郊区集约化养猪生产规模必须控制在其所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然而大城市集约化的养猪生产由于规模大、区域集中、距离农田远、运输成本高等原因,产生的粪便不能以资源的形式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反而变成一种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集约化的养猪生产不能完全地融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4.1 猪粪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猪饲料中大约有60%~70喲氮是以粪和尿的形式排出体外(Dourmad, 1999)。

在养猪场,用于堆置大量粪尿和排放污水的地面径流,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一个大的污染源。

有关部门试验表明,猪粪尿的溶淋性极强,其所含氮、磷及生物需氧量的溶淋量大,若不及时妥善地处理,流失到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进入地表水体湖泊的氨态氮、硝酸盐等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而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有的畜禽场所排放的粪尿及废水,通过粪坑渗滤进入地下,致使地下水严重污染,水井报废。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养猪场所排出的粪便,长期在积粪场内堆积存放,结果使粪尿中所含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通过氨化、硝化等化学反应过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日渐增高,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会使土层结构遭到破坏,地表植被消失,土壤丧失还原能力,而且还会为有害微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繁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最终导致畜禽发病率的上升。

1.4.2 猪粪尿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粪便经微生物的分解可以产生168种以上挥发性物质,其中30种具有恶臭味(ONeill , 1992)。

畜舍小环境内恶臭气体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低浓度、短时间作用一般不会有显著危害,而高浓度臭气往往导致对人和动物体健康损害的急性症状。

集约化畜牧生产由于饲养密度大,生产周期快,畜舍内的通风换气设备有时难以达到相应规定的要求,因此危害的发生率也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长时间作用也会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对人畜健康和家畜生产力产生渐进性危害。

氨气是猪场臭气中的主要成分,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粪便氮在有氧条件下可转变为氨气,氨气的化学性质活跃,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酸性效应和毒副作用(Wils on ,1994),反硝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二氮能产生温室效应,硝酸根离子会引起酸雨。

另一方面,挥发的氨气随着降雨沉积于水体或土壤中,将会造成植物的营养化或改变生态结构,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Soggard,2002)。

畜牧生产已经成为大气最主要的氨气排放来源(表2),大约占到全球氨气排放的一半以上,在畜牧生产高度集约化的地区(如欧洲)甚至达到了70%从全球来看,畜禽生产的氨气挥发几乎占到整个挥发量的50%而其中猪生产的挥发量占13%(Asmar,1992 )。

氨气是畜舍空气中降低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成分,氨被动物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水肿、肺出血等。

氨气进入肺泡后,可由肺泡上皮组织进入血液,破坏血液运氧能力。

高浓度氨可直接刺激机体组织,可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邓建国,2001)。

氨气能够引起家畜呼吸道和眼睛损伤,也是导致猪的萎缩性鼻炎或地方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协同因素。

资料来源:杨朝飞()。

因此,减少畜舍内臭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养殖人员的健康。

143 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资料,目前已有200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较为严重的至少有89种,而这些人畜(禽)共患传染病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畜禽粪尿排泄场。

诸如炭疽、禽流感、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均系世人共知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据西方一些科学家研究报道,很多新的流感病毒,就是在猪身上相互作用后而产生的(邓学法,1999)。

1.5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短缺与价格的飞涨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豆生产严重不足,2006年进口3 000万t左右,进口量高于国内生产总量。

豆粕作为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也是畜禽养殖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其价格受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畜牧生产形势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豆粕价格仍将保持平稳波动态势,预计价格在2 100~2 400元/t波动。

鱼粉价格的高低主要受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程度、国际市场鱼粉产量及价格和鱼粉进口数量的影响。

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鱼粉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价格也将受影响。

2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注意事项2.1日粮内氨基酸的合理比值日粮蛋白质降低时,氨基酸的浓度也随之降低而不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过去认为的非必需氨基酸可能变成必需氨基酸。

因此,日粮蛋白质降低时,日粮内氨基酸平衡显得相当重要。

2.1.1 赖氨酸(Lys)与精氨酸(Arg)的平衡日粮中过量Lys妨碍Arg的吸收,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消化吸收途径和肾小管重吸收途径,而Lys代谢比Arg慢,所以Arg对Lys的影响较小。

日粮过量的Lys又能激活肾脏线粒体中存在的降解Arg的精氨酸酶,加快Arg的分解。

为了避免因Lys含量过量导致Arg降解造成Arg缺乏而影响生产性能,一般家禽日粮Lys含量与Arg的比值不超过1.2。

2.1.2 赖氨酸(Lys)与缬氨酸(Vai)的平衡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晶体Lys应慎重,Lys虽然能提高日粮蛋白质质量,但会造成Vai缺乏,可能会影响母猪产奶量从而降低仔猪断奶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