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品质。

以下是几个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鸡肉的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鸡肉的质量。

合理设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比例,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一般来说,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18% - 22%之间。

2. 脂肪酸含量:脂肪酸是决定鸡肉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脂肪酸含量会导致鸡肉口感不佳。

合理的脂肪酸含量可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口感。

一般来说,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应在2% - 5%之间。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鸡肉中的微量元素,对鸡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矿物质对鸡肉的品质影响不同,比如铁、锌和硒等矿物质可以提高鸡肉的色泽和口感。

合理的矿物质含量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根据以上的饲料因素,可以采取以下的日粮调控措施:1. 配制均衡的饲料:合理控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和比例,尽量使其与鸡肉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匹配,以提高鸡肉品质。

2. 添加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如抗氧化剂、营养增值剂和风味剂等,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3. 控制饲料成分的采购和储存:饲料成分的采购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避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因长时间保存而损失。

4.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定期检测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及时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质量符合鸡肉生产的需求。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通过控制饲料的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及添加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嫩度和口感。

注意饲料的采购和储存,定期检测饲料质量,也是保证鸡肉品质的重要措施。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畜牧业领域正面临着饲养成本过高、蛋白质饲料缺乏、粪污排放致使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低蛋白日粮及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技术。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补充氨基酸的基础上,将蛋白质的含量减低2%-3%,可以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解决蛋白饲料、增加日粮氮的沉积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与疾病风险。

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篇文章论述了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作用,以期为低蛋白日粮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精准饲养。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养猪生产;精准饲养引言随着我国养殖业领域的蓬勃发展,畜禽粪污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猪排泄物中还存在着较多的磷与氮微量元素,而上述微生物元素如果排入土壤环境以及水体环境中时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生猪粪污进行合理的处置和重复使用,还能够处理小部分的生态环境问题。

但只有从根本上对猪采食中“氮”的浓度加以有效控制,才可以合理调控生猪粪污中磷肥和氮肥等元素对周围环境所产生污染物的影响程度。

降低养猪产品中猪粪污磷与硫元素排放量的主要方法,包括采用“理想蛋白”模式与组合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搭配日粮等方法,即低蛋白日粮技术。

一、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作用(一)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养猪生产中过高的氮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过使用低蛋白日粮技术能够控制猪体内中对氮、磷元素的利用率和吸收率,能够将日粮蛋白质有效降低,从而大大减少了猪粪污水中氮的排放量,从根本上可以遏制因猪排泄中氮肥太多而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国内外在低蛋白日粮技术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经研究发现,日粮蛋白水平每减少1%,就能够降低猪排泄物中10%-12%的氮,进而减少了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从而减少了因氨气的含量过高而对猪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损失和饮水量,并会适当的降低大便的体积。

低蛋白质日粮在降低猪场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低蛋白质日粮在降低猪场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2008,No.2 41 收稿日期5;修回日期8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3)项目(N B 55)作者简介张苏江(68),男,副教授,博士生,从事动物营养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单安山,博导,教授,从事动物营养教学科研工作。

低蛋白质日粮在降低猪场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张苏江,单安山,彭济昌(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 要:猪排泄物中残余的大量营养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猪粪、尿中含氮营养素的损失是猪排泄物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营养素的损失是难以避免的;但营养调控可能是减少这种营养素损失的一种关键性措施。

在降低猪排泄物中氮和氨气排放量方面,最主要的营养策略是在日粮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的同时减少猪的蛋白质采食量。

此外,降低猪粪、尿的pH 值,促使尿氮向粪氮转化的营养措施也有助于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关键词:猪;蛋白质;污染;猪场;猪粪尿中图分类号:X50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8)02-0041-02 在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养猪生产活动中,猪粪、尿中未被消化利用的营养素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粪、尿的理化特性会直接影响粪、尿的污染程度;而粪、尿的理化特性与日粮成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减少猪粪、尿的环境污染一方面可以采取降低猪养殖密度,减少土壤粪、尿施肥量等措施;另一方面,营养调控措施可能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则是营养调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1]。

1 氮的排泄及其影响因素对生长育肥猪的研究证实,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降4个百分点,在补充必需氨基酸,保证日粮代谢能的条件下,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未受影响,而氮的排泄量有明显降低(最低下降了37%)[2]。

近年研究显示,生长猪(36kg)使用蛋白质含量为16.5%和13.5%的日粮,在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条件下,与蛋白质含量为18.2%的日粮比较,粪氮、尿氮和总氮均明显降低,而氮的表观消化率未受影响[3]。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但 是 低 蛋 白 日粮 需 要 以 理 想 蛋 白 为 基 础 ,低 蛋 白 日粮 的赖 氨 酸 水 平 必 须 和 高 蛋 白 日粮 一 致 , 而 且 ,其 他 必 需 氨 基 酸 和 赖 氨 酸 的 比例 要 达 到 理 想 蛋 白 的标 准 , 才 能 保 证 动 物 的 生 产 性 能 不 受 影 响 , 如 果 降 低 粗 蛋 白 的 同 时 降 低 了 日粮 赖 氨 酸 水 平 ,将 损 害 动 物 的 生 长 。
饲料 营养
低 蛋 白 日粮在 养猪 生产 上 的应 用
翟 华 绪 杨 顺 风 (云 南 省 镇 雄 县 畜 牧 兽 医 站 657200)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丁 业 氨 基 酸 (赖 氨 酸 、 苏 氨 酸 、 蛋 氨 酸 和 色 氨 酸 等 ) 的 大 量 上 市 和 价 格 的逐 渐 降 低 ,通 过 工 业 氨 基 酸 ,降 低 蛋 F1原 料 的 用 量 来 满 足 动 物 对 氨 基 酸 的 需 求 , 即 在 生 产 中 使 用 低 蛋 白 质 日粮 成 为 一 种 现 实 。 所 谓 的低 蛋 白 日粮 (LPD) 是 指 将 日粮 蛋 白水 平 降 低 2~4个 百 分 点 . 同 时 满 足 畜 禽 1 3粮 巾 氨 基 酸 的 种 类 、 比例 和 数 量 的 需 要 ,但 畜 禽 生 产 性 能 不 变 , 饲 料 转 化 率 、 畜 禽 氮 沉 积 和 氮 排 放 、 热 应 激 能 力 均 有 所 改 善 。 低 蛋 白 日粮 在 生猪 养 殖 上 具 有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3 应 用低 蛋 白 日粮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3.1 能 量 蛋 白 要 适 宜 当 饲 粮 中 能 量 蛋 向 比 的选 择 不 恰 当 , 即 蛋 白 质 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 能 量 水 平 不 平 衡 时 ,机 体 的 正 常 代 谢 将 受 阻 ,从 而 影 响 动 物 生 长 、饲 料 转 化 率 。肥 育 猪 饲

日粮配制需把握“六个平衡”

日粮配制需把握“六个平衡”

日粮配制需把握 六个平衡王凤1吴戈祥21.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江苏泰兴225400;2.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日粮是饲养畜禽获取营养的唯一途径,因此,日粮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饲养畜禽的生存㊁生长㊁生产和繁殖㊂为了获得最佳的饲料利用率和最高的生产经济效益,在日粮的配制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 六个平衡 ㊂1日粮养分含量与畜禽日采食量的平衡日粮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㊁蛋白质㊁矿物质㊁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必须满足饲养畜禽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证日粮供给量与畜禽营养需求量的相对平衡,亦即日粮养分含量与畜禽日采食量要保持相对平衡㊂通常应掌握五大原则:一是任何营养物质的进食量都不得低于畜禽最低需要量的97%;二是能量进食量不得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5%;三是蛋白质进食量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5%~10%;四是维生素进食量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10%左右,某些特别易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㊁维生素E等)的进食量有时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20%~30%;五是干物质进食量不得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3%㊂2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日粮中能量水平确定后,必须考虑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平衡关系,其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最为重要㊂能量蛋白比是最常用的日粮考量指标,既反映了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又体现了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平衡程度㊂当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不当时,会影响各营养物质的利用,甚至引起畜禽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㊂3氨基酸的平衡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畜禽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㊂日粮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平衡程度,是影响畜禽生产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㊂当日粮氨基酸平衡时,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㊂日粮配制过程中,常用的氨基酸平衡方法有2种㊂一种是利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尽可能使用较多的原料配制日粮,使日粮在氨基酸的含量上能够取长补短㊂另一种是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添加时首先要考虑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如饲养猪时需考虑赖氨酸,饲养鸡时需考虑蛋氨酸),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第二㊁第三㊁第四等限制性氨基酸;否则不仅起不到平衡日粮氨基酸㊁提高日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作用,有时还会加大日粮氨基酸的不平衡,产生不良影响㊂4钙磷平衡钙和磷是畜禽必需常量元素中最易缺乏的2种元素,因此,配制日粮时,必须保证钙和磷的量充足且比例平衡㊂钙㊁磷不足时,可引发幼畜佝偻病㊁成畜骨质疏松症㊁母畜产后瘫痪以及母禽产薄壳蛋㊁软壳蛋等;而钙㊁磷过多时,不但对畜禽的发育不利,还会影响畜禽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㊂日粮中钙㊁磷的比例对其吸收利用有很大的影响㊂即使日粮中钙和磷的供应量充足,但若比例不当,也会严重影响其吸收利用㊂通常畜禽日粮中的钙㊁磷比例以(1.0~1.5)ʒ1.0为宜㊂5微量元素的平衡目前畜禽所需的微量元素达15种之多,即铁㊁㊃73㊃养殖与饲料2013年第7期饲料营养. All Rights Reserved.收稿日期:2013-04-19王凤,女,1973年生,本科,中级畜牧师㊂铜㊁锌㊁碘㊁锰㊁硒㊁钴㊁钼㊁氟㊁铬㊁镍㊁硅㊁锡㊁钒和砷,其中前6种微量元素是单胃动物常易缺乏的,反刍动物日粮中则需补充钴㊂微量元素在维持畜禽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各元素在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存在相互协调或拮抗的作用㊂当日粮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量时,易使各元素间失去平衡,影响畜禽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致其死亡㊂因此,配制日粮时,必须保持各微量元素平衡㊂铁㊁铜㊁钴是畜禽体内的三大造血元素,缺乏时可引起畜禽贫血;而量大时又易引起畜禽中毒;其中某一种元素过多时,还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如适量的铜可增加铁的吸收,而高铜则干扰铁的吸收)㊂因此,在配制日粮时,要对微量元素添加的种类及数量予以认真筛选㊁合理使用㊂6 酸碱平衡动物机体必须在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环境㊂酸碱平衡是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失调,就会影响机体的健康㊂而日粮中的矿物质离子及其平衡程度,对畜禽体内的酸碱平衡又有很大的影响㊂表示日粮酸碱平衡的方法有多种,如日粮电解质平衡㊁日粮阴阳离子平衡㊁阴离子与阳离子当量比㊁日粮过量阳离子㊁酸碱毫克当量等,其中以日粮电解质平衡的方法最常用㊂研究表明,日粮中钠离子㊁钾离子和氯离子对酸碱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学者建议以 酸碱平衡=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 来表示日粮电解质平衡值,这一方法在电解质平衡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㊂酸碱平衡的计算:将钠离子㊁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毫摩尔数与其化合价的乘积作为钠㊁钾和氯的酸碱平衡转换系数,再用各元素的实际百分含量乘以各自的转换系数,然后相加即可㊂在调整日粮酸碱平衡时,还要考虑环境温度㊁日粮中使用的酸化剂等因素的影响,高温可使日粮中的钾丢失㊂7 结 语为使日粮配方更加科学合理,必须不断研究,遇到问题综合分析,同时加强对日粮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寻找规律,科学配制,使日粮营养更平衡㊁利用率达到更高水平㊂(责任编辑:刘 娟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河南省率先探索建立饲料原料评价制度6月22日,记者从河南省饲料原料质量安全暨产业对接高层论坛上获悉,为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严把饲料原料质量关,河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饲料原料评价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㊂2013年首批自愿申报的278家饲料原料企业中,有144家评估合格㊂饲料作为畜禽的源性食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而饲料原料作为生产饲料产品的原材料,其质量高低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㊂今后,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饲料原料评价委员会将每年集中一次对自愿申报的饲料原料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定出合格的饲料原料供应商,并及时在媒体上公布㊂同时,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还将对合格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立即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清除,且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评价㊂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赵化峰告诉记者,合格饲料原料供应商名录公布后,省饲料工业协会将引导全省饲料生产企业在名录中选择供应商及饲料原料产品;同时,省饲料业商会也将从大宗饲料原料合格供应商中集中采购饲料原料㊂ 评价制度有利于正规合法的饲料原料企业拓宽市场,做大做强㊂这次是首次实施此项制度,评价合格的饲料原料企业覆盖面不够广,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饲料企业原料采购需求,下半年将再集中评价一次㊂来源:中国政府网㊃83㊃饲料营养养殖与饲料2013年第7期. All Rights Reserved.。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NEW FEED新进展猪低蛋白日粮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尹慧红张石蕊唐燕军摘要:低蛋白日粮具有节省成本,低氮污染等经济的和环境的优势。

利用猪的理想蛋白模式,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体系等技术配制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猪日粮时,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水平(2%~4%)能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且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猪;生长性能;理想蛋白模型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水平按NRC 推荐标准降低2%~4%,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使在生产中配制低蛋白日粮成为现实。

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就是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近年来,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吸收利用氨基酸的降解(郑春田等,1999;方热军等,2002)。

采用低蛋白日粮,可减少蛋白水平和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蛋白含量从16%降至14%,同时向低蛋白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可获得与16%蛋白含量的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蛋白水平比NRC (1988)推荐水平低4个百分点,则必须同时添加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才能保证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Cromwell等,1983;Russel 等,1983)。

Bellegon和Noblet(2002)采用比较屠宰法研究了仔猪时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12kg ~27kg 中的仔猪组织构成的影响时发现,减少饲料蛋白质水平但保证足够的氨基酸供给不影响沉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同时脂质的沉积速度也没改变(见表1)。

但也有报道指出,补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脂肪含量表现出负面影响,使胴体脂肪增加而影响胴体品质(Han等,1995;Jin等,1998;Gatel等,1992)。

低蛋白饲料对蛋鸡产蛋的影响分析

低蛋白饲料对蛋鸡产蛋的影响分析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9期江苏省海安市被誉为“中国禽蛋之乡”,蛋鸡养殖产业是全市的重点产业,随着经济和畜牧业的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

在饲料生产、种苗生产、兽药经营、蛋品加工等产前、产中和产后行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蛋鸡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海安市作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蛋鸡低蛋白饲料的研究与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低蛋白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蛋鸡养殖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低蛋白饲料的应用现状我国的蛋白质饲料资源较为缺乏,豆粕的价格逐渐升高,在蛋鸡养殖的过程中,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占据总饲料的20%~40%,蛋白质饲料的成本直接决定了饲料的总成本,此外,蛋鸡在消化蛋白质饲料的过程中,会产生氮等污染物,随着粪便排泄到环境中,增加了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低蛋白饲料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不仅对养殖效益有较大的提高,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目前,养殖生产中普遍使用玉米-豆粕为基础配制的日粮,以满足蛋鸡对营养的需求,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程度上有过量的情况。

所以,通过平衡氨基酸的含量以促进蛋白质的高效利用十分关键。

在日粮中添加人工合成氨基酸,能够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进而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能够减轻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蛋鸡低蛋白饲料的营养调控蛋鸡饲料的营养是直接影响其产蛋的关键性因素,对低蛋白饲料进行营养调控是提高蛋鸡消化率,进而增加产蛋率、改善鸡蛋品质的关键。

为了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在低蛋白饲料的推广中,主要研究了体外预消化以及体内促消化2个方面。

体外预消化是利用发酵技术为饲料进行生物发酵,主要原料是植物性农副产品,通过接种特定的益生菌种,合理控制饲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需氧量等,在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并且减少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此外微生物饲料还能够提高蛋鸡的免疫能力,改善其亚健康的状况,微生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在其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消化酶、功能性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同时还会刺激蛋鸡内源性消化酶的分泌,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在饲料口味和营养方面,经过发酵处理的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较低的pH 值,能够促进蛋鸡对钙、铁、磷等物质以及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利用。

实用低蛋白猪日粮配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实用低蛋白猪日粮配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实用低蛋白猪日粮配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潘军1,姜树林2(1.广州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730;2.中国猪产业链生态圈平台(CPICP ),上海200433)摘要:本文对低蛋白日粮应用技术作了综述,回顾了低蛋白日粮研究应用进程,对实施过程中的实用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从猪低蛋白日粮理论的研究与确立过程来看,养猪企业使用低蛋白日粮实现了对日粮成本的有效控制;在低蛋白日粮体系下,补充的氨基酸,取决于对粗蛋白的降低程度,不能仅限于考虑“必需氨基酸”;配制低蛋白日粮,还需要导入净能体系。

规模猪场有效能值(NE )数据库可以通过六个步骤予以完善;晶体氨基酸的添加量既要控制添加量,又要考虑氮碳(NC )平衡。

替代日粮豆粕,可以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WHO/FAO )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来对比饲料蛋白价值,可以有效互补;采用低蛋白日粮所带来的其他问题可以考虑优选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今后应进一步提高氨基酸利用率,来完善提出所谓的“理想氨基酸”模式。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猪生产性能;氨基酸中图分类号:S81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3)06-0028-11Practical Low Protein Pig Diet Preparation TechnologyPAN Jun 1,JIANG Shulin 2(1.Guangzhou Prosy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Guangzhou 510730,China;2.China Pig Industry Chain Plateform,CPICP,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A review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low protein diet was provided,which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ow protein diets,practical poi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and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low protein diets for pigs,pig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controled feed costs by adopting low protein diets.Under the low protein diet system,the supplementation of amino acids depended on the degree of reduction in crude protein and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considering "essential amino acids"only.Formulating low protein diets also required the introduction of net energy systems to avoid excess energy leading to pig fattening.The effective energy values (NE)database for large-scale pig farms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six steps.The addition of crystalline amino acids needed to be controlled,and the NC balance should be considered;otherwise,it might lead to a decrease in utilization efficiency.Substituting soybean meal in the diet,the WHO/FAO amino acid ratio coefficient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compare feed proteinvalues for effective supplementation.Other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low protein diets could be addressed to some extent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additives.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otential pathways to improve amino acid utilization and attempt to further refine the proposed "ideal amino acid"model.Key words:low protein diet;pig production performance;amino acid收稿日期:2023-12-10作者简介:潘军(1964—),男,吉林人,博士,企业技术总监,研究方向为生物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近几十年来,猪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一方面由于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低蛋白质日粮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在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按照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合理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及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1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 1.1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不断完善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为了了解日粮营养素在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产品过程中的损失及利用程度,直接影响营养需要的准确性并为充分利用日粮营养素提供理论基础,为日粮营养素投入与动物产品产出之间提供更直接的联系(伍喜林,2003)。 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中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及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Han,1995),存在日粮组成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的问题;由于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贮存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更准确地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需要由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体系向可消化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发展,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从动态模型出发,采用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并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式计算模式,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到精确的统一,减少蛋白质饲料消耗和氮的排出量,使配方设计更加科学,日粮配制更加合理。 1.2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建立 Block和Blotting(1944)得出生长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可以由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结论。后来,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在日粮氨基酸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氨基酸才能被动物机体有效地利用,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过剩都会降低日粮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最初由Howard(1958)提出,当时叫做“完全蛋白质”,其实质内容是当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必需氨基酸相吻合时,动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蛋白质。Mitchell(1964)给出了理想蛋白质的正式定义:“用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可以被完全消化和代谢的蛋白质来表述,这一氨基酸混合物与动物维持和生产的氨基酸需要相比,其组成应完全一致”。英国农业研究委员会ARC(1981)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引用3个来源的数据对理想蛋白质进行了描述:首先通过试验,测定猪对各种氨基酸包括Thr、Met、Trp、Leu的需要量,结果表明Thr、Met、Trp、Leu的需要量与Lys有关,尽管多次试验的氨基酸总量之间有不少差异,但如果以各种氨基酸与Lys的比例表示,则试验结果的差异性变小;其次测定Lys的需要量;第3个来源是测定完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猪体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例。通过试验确定猪体组织氨基酸组成,即为猪生长阶段的最佳比例。

表1 不同阶段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 来源 体重/kg Lys Arg His Try Ile Leu Val Phe+Tyr Met+Cys Thr ARC Yen Yen NRC NRC NRC 15~50 25~55 50~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30 30 43 43 34 33 35 35 26 26 29 15 20 20 14 15 16 55 55 55 54 57 61 100 100 100 71 74 80 70 70 70 57 58 64 96 100 100 80 81 87 50 50 50 49 51 55 60 57 57 57 58 64 NRC Wang Fuller Cole Chung Kim Kim Cho 1~5 5~10 20~50 50~100 25~50 30~50 25~50 10~20 5~7 7~12 4~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7 - - - 42 42 42 65 30 - - 33 32 32 32 35 17 18 19 19 18 18 18 18 63 60 61 50 60 60 60 37 83 110 110 100 100 100 100 95 66 75 75 68 68 68 68 59 91 120 122 95 95 95 95 51 57 63 59 60 60 60 60 53 66 72 75 65 65 65 65 65

资料来源:Han(2000)。 自1981年以来,研究者就对理想氨基酸模式有着极大的关注(Wang和Fuller,1989,1990;Fuller,1989;Chung和Baker,1992)。许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依据本国对猪的理想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修改了饲养标准。Wang和Fuller(1989)又共同对ARC(1981)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进行了修改,Chung和Baker(1992)论述了仔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Friesen(1994)论述了肥育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最初,理想蛋白质模式是以日粮总氨基酸浓度表示,然而基于日粮蛋白质单个氨基酸的可利用率不同(一般认为消化率是衡量可利用率的最佳指标),并且为了消除饲料或内源带来的误差,氨基酸模式应以回肠末端真可消化氨基酸来表示(Chung和Baker,1992)。经过20多年的研究,理想蛋白质模式己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已发展成为氨基酸平衡饲粮技术,使养猪者从该理论中受益。尤其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按照“IP”理论配制日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添加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质日粮就是IP理论应用的结果。猪生长阶段不同,理想氨基酸模式亦不同(表1)。 1.3 人工合成氨基酸的商业化 由于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合成氨基酸的使用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拥有全套成熟Lys生产工艺的只有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加大了对饲料级Lys生产的研制开发力度,使得国产Lys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但同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相比,中国Lys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很强,要成为Lys生产强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1.4 集约化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 开放系统的特点决定城市郊区集约化养猪生产规模必须控制在其所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然而大城市集约化的养猪生产由于规模大、区域集中、距离农田远、运输成本高等原因,产生的粪便不能以资源的形式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反而变成一种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集约化的养猪生产不能完全地融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4.1 猪粪尿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猪饲料中大约有60%~70%的氮是以粪和尿的形式排出体外(Dourmad,1999)。在养猪场,用于堆置大量粪尿和排放污水的地面径流,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一个大的污染源。有关部门试验表明,猪粪尿的溶淋性极强,其所含氮、磷及生物需氧量的溶淋量大,若不及时妥善地处理,流失到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进入地表水体湖泊的氨态氮、硝酸盐等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而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有的畜禽场所排放的粪尿及废水,通过粪坑渗滤进入地下,致使地下水严重污染,水井报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养猪场所排出的粪便,长期在积粪场内堆积存放,结果使粪尿中所含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通过氨化、硝化等化学反应过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日渐增高,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会使土层结构遭到破坏,地表植被消失,土壤丧失还原能力,而且还会为有害微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繁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最终导致畜禽发病率的上升。 1.4.2 猪粪尿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粪便经微生物的分解可以产生168种以上挥发性物质,其中30种具有恶臭味(O'Neill,1992)。畜舍小环境内恶臭气体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低浓度、短时间作用一般不会有显著危害,而高浓度臭气往往导致对人和动物体健康损害的急性症状。集约化畜牧生产由于饲养密度大,生产周期快,畜舍内的通风换气设备有时难以达到相应规定的要求,因此危害的发生率也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长时间作用也会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对人畜健康和家畜生产力产生渐进性危害。 氨气是猪场臭气中的主要成分,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粪便氮在有氧条件下可转变为氨气,氨气的化学性质活跃,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酸性效应和毒副作用(Wilson,1994),反硝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二氮能产生温室效应,硝酸根离子会引起酸雨。另一方面,挥发的氨气随着降雨沉积于水体或土壤中,将会造成植物的营养化或改变生态结构,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Soggard,2002)。畜牧生产已经成为大气最主要的氨气排放来源(表2),大约占到全球氨气排放的一半以上,在畜牧生产高度集约化的地区(如欧洲)甚至达到了70%。从全球来看,畜禽生产的氨气挥发几乎占到整个挥发量的50%,而其中猪生产的挥发量占13%(Asman,1992)。 氨气是畜舍空气中降低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成分,氨被动物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水肿、肺出血等。氨气进入肺泡后,可由肺泡上皮组织进入血液,破坏血液运氧能力。高浓度氨可直接刺激机体组织,可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邓建国,2001)。氨气能够引起家畜呼吸道和眼睛损伤,也是导致猪的萎缩性鼻炎或地方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协同因素。

表2 猪粪便中污染平均含量 kg·t-1 项目 化学需氧量 生物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总氮 粪 52 57.03 3.08 3.41 5.88 尿 9 5.00 1.43 0.52 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