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日粮成败分析
养猪实践中低蛋白日粮配制的若干技术问题

1 以“理想蛋白”模式为基础优化氨基酸供给
低蛋白日粮的配制的理论依据是理想蛋白比例。配制科
学的低蛋白日粮应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
为基础,以添加合成氨基酸为主来保持日粮中主要必需氨基
酸的平衡,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
NE=0.168×DE+0.378×EE+1.12×ST-2.32×CP-2.34×CF 0.97
苏氨酸
65
67
70
NE=0.167×DE+3.85×EE+1.15×ST-2.18×CP-2.08×ADF 0.97
色氨酸
17
18
19
NE=0.175×ME+3.13×EE+0.885×ST-1.60×
36
组氨酸
32
32
30
能量及蛋白质保持合理比例。由于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
酸。因此,可以用赖氨酸 / 能量比(Lys/E)来定义能量蛋
32 白比。猪日粮中能量蛋白比(或赖氨酸 / 能量比)的选择要
资料来源 :Baker(1997)[3]
考虑猪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环境条件以及饲料原料和经济
保持在理想蛋白的水平,这是降低粗蛋白水平但不影响动物 效益等。一般情况下,生长肥育猪取得适宜生产性能的能量
到精确的统一。
1.1 应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确定必需氨基酸品种和
顺次 最初,理想蛋白质模式是以日粮总氨基酸浓度表示,然
而基于日粮蛋白质单个氨基酸的可利用率不同(一般认为消
化率是衡量可利用率的最佳指标),并且为了消除饲料或内
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肠道渗透压而导致水分从组织进入肠道 。
3 3 低 蛋 白 日粮 日粮 对经 济效益 的影 响 .
注 : 行 肩标 不 同小 写 字母 表 示 差 异显 著 ( 同 P<
00 ) .5 。
随着
畜 牧 业 的 发 展 ,蛋 白质 饲 料 资源 匮 乏 日趋 严 重 。
我 国大 豆处于严重依赖进 口的现状 ,国际垄断粮
中 , 试 验 组 较 对 照 组 单 位 增 重 成 本 低 了 05 元 , .8
to o de ay n r y n a io cd i p ge s i n f itr e e g a d m n a i s n i lt
有效提 高了养 殖经济效益 。豆粕和玉米之 间的差
平 每 降9 . 5 个 百分点 ,大幅度 降低排污 费用 ;低蛋 白日粮还 能减轻猪 的代谢 负担 ,改善猪 的健康状况 ,减少 疾病 的发生 ,从而 降低用药成本 。
低 幅度达 到了 1 . 1 %,有力地提 高了生产效益 。 1
便宜的谷物原料的用 量得 以增加 ,因此 ,低蛋 白
西
2 1, 1 0 2O
3 e e eo ,N be .P r r n e n ti l f la 日粮普 遍 具有 降低饲 料 成本 的特 点 。在本 研 究 【】L B l g L oltJ e omac ad uiz-
应用低蛋白日粮饲喂育成猪效益分析

4 . 试验设计 本试验饲粮配方设计主要参考美
原料鱼粉、豆粕等的价格 比较 昂贵, 组4 0头 , 每组分 4 栏饲 养 , 每栏 1 0头。 国N R C( 1 9 9 8) 猪饲 养标 准和 中国饲
如何 降低 饲料 中蛋 白质 的含量 ,对缓 A组为对 照组 ,按照 N R C标准 ,饲料 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 1 9 9 7 年修订版
3 . 饲 养管理
验组 B饲粮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 2 %,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所有猪只均在 试验组 C饲粮蛋 白水平比对照组低
基酸的营养需要。所谓低蛋白质饲粮 同一栋猪舍进行饲养,圈舍采用窗户 3 %。具体饲粮配方及饲粮 营养值见
是 指利 用猪 回肠 可消 化氦 基酸 理论 系 对流 自然 通风 方式 。采 用水 泥料 槽 自 表1 、表 2 。 试验 所 用赖 氨 酸 、蛋 氨
和蛋氨酸等氨基酸对饲粮必需氨基酸 加以平衡,以满足生长育肥猪对氨基 酸营养的需求,满足生长育肥猪生长 性能的一种饲料。本文利用低蛋 白饲
粮 ,对 中猪 阶段 的生长 育肥 猪做 了阶 段 性 的育肥 试 验 ,研 究 和验 证低 蛋 白 饲粮 对育肥猪生长性能 的影 响。
一
、
材料 与方 法
5 . 检测指标
分 别 于试 验 开始 和结 束 时早 晨 空
腹称重,以栏为单位记录耗料量、计
算 平 均 日增 重、平 均 日采 食量 、料 重 比和各 组的经济 效益状况。 6 . 统计分析
各组始、末重和平均日增重等试 验数据用 E x c e l 软件进行初步处理,结 果用平均数 ±标 准误表示,再采用
mg ;
1 . 低蛋 白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 性能的影响 ( 见表 3 )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3 03 29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产业创新团队。
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刘玮孟1,刘海涵2,吴东青2,毛 磊2,孙伟华1,徐诣轩1(1.临沂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本研究选用23kg左右的江泉白猪72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
对照组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7.6%,试验1、2组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5%和13 6%。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组日采食量比对照组、试验1组有所增加,其中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随着日粮中蛋白含量降低,猪对日粮中的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磷的消化率随之增加,其中试验2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组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江泉白猪;低蛋白日粮;养分消化率中图分类号:S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307(2023)05-0007-002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场排泄物中的氮、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
另外,由于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需求量飙升,我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t,导致大豆价格持续飙升。
因此,饲料中豆粕的减量替代、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日粮配方结构、保障原料有效供给、提升饲料利用效率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生猪食入氮的70%左右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添加合成氨基酸,能明显降低猪的氮排泄同时降低饲料原料成本,减少蛋白资源浪费[2 4]。
本研究以生长猪为研究对象,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补充合成氨基酸配制日粮,通过分析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日粮养分消化率,探讨其使用效果,为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村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3kg的江泉白猪72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栏公母各半,试验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加料1次,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猪场常规程序进行免疫和消毒、驱虫,试验期为45d。
低蛋白日粮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低蛋白日粮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关海峰;李延山;张建华;刘艳;王杲强;江国托【摘要】\"低蛋白日粮\"在我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低蛋白日粮在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并未得到广泛的生产和应用.国内很多猪场养殖条件有限,管理水平较低,对饲料的认识程度不高,简单地认为高蛋白对动物有利,高蛋白就是好产品.这些观念影响了低蛋白日粮在中国的认可和应用.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在宣传和普及低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加之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发展低蛋白日粮必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高蛋白日粮;背景;技术;优势;推广【作者】关海峰;李延山;张建华;刘艳;王杲强;江国托【作者单位】江苏三仪生物产业集团,江苏徐州 221300;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沈阳 110003;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沈阳 110003;江苏三仪生物产业集团,江苏徐州 221300;江苏三仪生物产业集团,江苏徐州 221300;江苏三仪生物产业集团,江苏徐州 2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动物粪便的臭味,主要来自于没有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1],粪便中蛋白质含量越高,粪便越臭,越容易滋生有害菌。
高蛋白质粪便对环境造成地面污染、有害菌污染、空气污染等高度污染,污染的环境又会影响动物健康,形成恶性循环[2]。
同时,因高蛋白日粮中添加了大量的植物性蛋白[3],直接影响动物体对锌和铜的吸收,而锌与铜均是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为了保证动物体对锌和铜的需求,饲料中需增加锌和铜的含量,由于动物体对锌和铜的消化吸收率较低,高锌、高铜的排泄物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 低蛋白日粮技术原理1.1 蛋白性饲料原料的体内“助消化吸收”技术利用复合酶制剂和复合益生菌及其他生物核心技术,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低蛋白日粮中氨基酸含量、净能浓度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和饲料成本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中氨基酸含量、净能浓度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和饲料成本的影响Dr. John Htoo德国资深技术服务专家随着遗传育种的不断改良,现代猪的瘦肉增重会越来越快,而且随着低蛋白氨基酸加强型日粮的广泛使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于育肥猪氨基酸的需求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主要概述了体重70kg 左右直至出栏的育肥猪对氨基酸和净能的需求。
过去几年里,对于现代高瘦肉型的猪,在70-115kg这一阶段,赖氨酸的需求量有所提高,而最佳的净能需要略微下降。
结果显示,低蛋白日粮和额外添加晶体氨基酸对于控制成本是可行有效的,只要日粮中氨基酸和净能的水平可以满足产肉需要就不会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参数。
1、80-125公斤育肥猪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的研究综述(n=5),最佳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平均值为0.74%,NRC 标准为0.67%•苏氨酸的作用:肠粘膜蛋白和肠上皮粘液蛋白、免疫系统,日龄中60%苏氨酸第一次流经猪的PDV组织时就被吸收利用。
80-115公斤生长猪最佳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率的研究综述平均为68%,NRC为64%•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可以转化成半胱氨酸,参与合成免疫应答相关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谷胱甘肽,牛磺酸等。
要获得最佳平均日增重的饲料转化率,回肠标准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比率平均值为62%•色氨酸的作用: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免疫应答、血清素。
80-125公斤生长猪最佳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率的研究综述平均为19%,NRC2012为18%•支链氨基酸的作用(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第五和第六限制性氨基酸亮氨酸:调控肌肉蛋白的合成,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而活化肌源卫星细胞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日粮中回肠标准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率对71-92公斤和94-119公斤的商品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使育肥猪获得最佳的增重耗料比回肠标准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率平均值为69%80-115公斤的猪最佳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赖氨酸及回肠标准可消化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率的总结随着现在高瘦肉生产能力的高瘦肉型育肥猪的猪增加,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数据可以结合“理想蛋白质”理念应用在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饲料配方中。
王艳明博士:为什么低蛋白日粮目前在奶牛上需谨慎

王艳明博士:为什么低蛋白日粮目前在奶牛上需谨慎近期豆粕等蛋白原料价格高涨,受美国奶牛养殖业的影响,也受猪禽低蛋白日粮的影响。
国内一些营养师或奶牛养殖者打算“降低日粮粗蛋白”以降低养殖成本。
但搞不好成本降低了但产量影响了,最终反而增加了公斤奶的饲料成本,得不偿失。
文 | 王艳明博士建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笔者认为奶牛的蛋白利用效率目前尚不高(能达到40%就已经非常非常高了)。
举例来讲17%粗蛋白的奶牛采食25千克干物质,产奶40千克,乳蛋白3.3%,那么蛋白的利用效率为:40×3.3%/25×17%=31%。
随着科研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低蛋白日粮一定能够实现,但当前在国内盲目的执行低蛋白可能对产量有影响,主要原因如下:#1奶牛相比猪禽的生理结构更复杂,除了机体的代谢还要考虑瘤胃和乳腺。
奶牛有四个胃,瘤胃功能尤其强大,内含上百种微生物。
饲料会在瘤胃内发生复杂的变化,瘤胃黑匣子还没有完全打开,反刍动物的日粮结构也更加复杂。
研究除了考虑产奶以外还要考虑到奶牛的生长等因素,奶牛生长和产奶所需要的蛋白或氨基酸模式不一定相同。
甚至头胎牛和经产牛的氨基酸模型都不一定相同。
#2美国等国家可以使用动物蛋白如鱼粉,血粉。
这些动物蛋白的过瘤胃率高,氨基酸更平衡,为低蛋白日粮提供了条件。
而我们国内不允许使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选择也非常受限。
美国过瘤胃豆粕等原料使用非常广,使用和研究的历史较长。
国内近几年过瘤胃豆粕如雨后春笋,我们相信肯定有很多的优秀厂家和产品,但现在牧场很难去评估产品的过瘤胃率和小肠吸收率等。
我在美国很多牧场见到金灿灿的DDGS,在国内鲜有这种,很多牧场的DDGS呈现褐色,褐色说明过热处理,消化率通常不高,当然美国不同批次的不同厂家的DDGS消化率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总而言之,本身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不高,氨基酸不平衡,做低蛋白日粮是有风险的。
不同品质的DDGS#3猪禽上理想氨基酸模型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了,不仅仅是蛋氨酸,赖氨酸等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其余氨基酸也研究的很透彻。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NEW FEED新进展猪低蛋白日粮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尹慧红张石蕊唐燕军摘要:低蛋白日粮具有节省成本,低氮污染等经济的和环境的优势。
利用猪的理想蛋白模式,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体系等技术配制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猪日粮时,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水平(2%~4%)能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且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猪;生长性能;理想蛋白模型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水平按NRC 推荐标准降低2%~4%,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使在生产中配制低蛋白日粮成为现实。
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就是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近年来,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吸收利用氨基酸的降解(郑春田等,1999;方热军等,2002)。
采用低蛋白日粮,可减少蛋白水平和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蛋白含量从16%降至14%,同时向低蛋白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可获得与16%蛋白含量的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蛋白水平比NRC (1988)推荐水平低4个百分点,则必须同时添加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才能保证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Cromwell等,1983;Russel 等,1983)。
Bellegon和Noblet(2002)采用比较屠宰法研究了仔猪时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12kg ~27kg 中的仔猪组织构成的影响时发现,减少饲料蛋白质水平但保证足够的氨基酸供给不影响沉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同时脂质的沉积速度也没改变(见表1)。
但也有报道指出,补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脂肪含量表现出负面影响,使胴体脂肪增加而影响胴体品质(Han等,1995;Jin等,1998;Gatel等,19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和肉鸡低蛋白日粮的成败分析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乔岩瑞从理论上来讲,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可以通过纯化日粮(purified diets)来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动物不需要通过日粮中的蛋白质提供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可以是零。
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动物对日粮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
日粮配方更需要设定的是氨基酸而不是粗蛋白水平。
这是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配制低蛋白日粮的营养学基础。
过去,由于工业生产的氨基酸品种有限,人们只能通过蛋白质保障氨基酸的需求,导致传统日粮中多种氨基酸过量、饲料粗蛋白水平偏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氨基酸(L-赖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和L-色氨酸)的面市和价格的逐渐降低,通过使用工业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的用量来满足动物的氨基酸需求、减少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低蛋白日粮的开发和实施的直接驱动力来自于养殖业的竞争和对生存的渴望。
在成本和环保的压力下,低蛋白日粮成为自九十年代以来欧洲和北美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一,在低蛋白日粮中,价格相对昂贵的蛋白原料的用量得以减少,而价格便宜的谷物原料的用量得以增加,因此,低蛋白日粮普遍具有降低饲料成本的特点。
其二,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对污染的排放做出限制,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避免环境问题导致的处罚,养殖业更积极地审视自身造成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氮的排放,矿物质例如磷的排放,以及对空气中臭气的排放。
在这类污染中,至少氮排放污染和臭气的污染直接和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有关。
目前,低蛋白日粮研究的成果及影响已经超越了最初拟定的目标。
这些研究推动人们更深刻地从理论上认识动物的代谢需求,在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划时代的印迹。
例如,为了解决某些低蛋白日粮导致猪胴体变肥,人们对猪的能量需要从代谢能水平深入到了净能的层次。
在法国INRA(国家农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欧洲的猪日粮配方进入了净能的时代。
再例如,尽管满足了理想蛋白所规定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肉鸡对日粮蛋白水平降低的幅度仍然比较敏感,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肉鸡非必需氨基酸需要的思考,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下面通过实例考察猪和肉鸡低蛋白日粮开发取得的成果,探讨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低蛋白日粮≠低氨基酸日粮低蛋白日粮的基础是理想蛋白比例。
严格地说,所谓低蛋白日粮,就是在配制日粮时根据理想蛋白设定必需氨基酸水平,而日粮的粗蛋白水平由配方程序自动选定的日粮。
这样配制的日粮因为尽可能使用多种工业氨基酸,动物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非必需氨基酸过量的程度大大减少。
因此,日粮的粗蛋白水平较现有的推荐标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日粮粗蛋白水平能够降低多少,这取决于能够利用的工业氨基酸的种类。
配制低蛋白日粮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低蛋白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粮一致,而且,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才能保证动物的生产性能不受负面的影响。
凡是降低粗蛋白的同时降低了日粮赖氨酸水平的试验,无一例外都损害了动物的生长。
例如,Kerr等(1995)比较了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时补充和不补充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对8-21公斤、21-55公斤和55-92公斤阶段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如果不补充氨基酸,仔猪料在降低4%的粗蛋白(从19%到15%)后,日粮的赖氨酸含量从1.04%降低至0.75%;中猪料在降低4%的粗蛋白(从16%到12%)后,日粮的赖氨酸含量从0.82%降低至0.53%;大猪料在降低3%的粗蛋白(从14%到11%)后,日粮的赖氨酸含量从0.82%降低至0.53%。
在这个试验中,降低蛋白水平后不补充氨基酸,仔猪的增重从420克/日下降为370克/日,增重/饲料比0.55下降到0.48,中猪的增重从770克/日下降为650克/日,增重/饲料从0.40下降到0.36,而大猪的增重从870克/日下降为780克/日,增重/饲料从0.32下降到0.27。
所有的指标差异均显著。
但是,降低蛋白补充氨基酸这一处理组的生产性能和高蛋白日粮组没有显著差异。
此例说明,成功的低蛋白日粮降低粗蛋白但不降低赖氨酸水平。
在肉鸡,Bregendahl等(2002)的试验也说明降低粗蛋白水平时降低赖氨酸水平对肉鸡生长表现的危害。
该试验之目的是比较饲喂高、低蛋白水平日粮(分别补充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7-21日龄肉鸡的生长情况。
在试验一,粗蛋白水平从23.4%最多降低到18.90%,在试验二,粗蛋白水平从23.99最多降低至18.48%,在试验三,粗蛋白水平从23.37%最多降低至18.26%。
在所有的试验中,低蛋白日粮组的增重/饲料比显著低于高蛋白日粮组。
在试验一和二,低蛋白日粮组的增重显著低于高蛋白日粮组。
只有在试验三,高蛋白组的增重和低蛋白组没有差别。
但是,试验一的低蛋白日粮可消化赖氨酸的含量只有0.99%(而高蛋白组为1.24%),试验二的低蛋白日粮可消化赖氨酸的含量在1.03%-1.11%(而高蛋白组为1.18%),试验三的低蛋白日粮可消化赖氨酸的含量只有1.03%-1.13%(而高蛋白组为1.19%)。
由于赖氨酸对蛋白质沉积的第一限制性作用,所以,肉鸡生产性能的差异可以用赖氨酸含量降低来解释,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归结于低蛋白日粮。
所以,成功的低蛋白日粮,它的粗蛋白水平降低,但它的赖氨酸水平不降低,而且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需要保持在理想蛋白的水平。
这是降低粗蛋白水平但不影响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前提条件。
猪:各阶段的日粮蛋白水平仔猪对日粮的粗蛋白含量不敏感。
满足了赖氨酸需求和保持必需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的仔猪日粮,其粗蛋白水平最多可以降低4%而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Kerr等,1995)。
由于仔猪对于整个生长阶段的重要性,作者已经对仔猪的低蛋白日粮进行了专门的介绍(乔岩瑞,2003),在这里不做赘述。
同仔猪日粮一样,中、大猪日粮粗蛋白水平也可以在降低数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表一列出降低粗蛋白水平补充氨基酸对猪生产性能的作用。
表一添加L-赖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和L-色氨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的影响(Kies 等,1992:阉猪和母猪,生长期26到60公斤,肥育期60到95公斤,采食量根据体重变化而调节)在这个例子里,中、大猪日粮的粗蛋白水平最多降低了6%,在保证氨基酸供给的情况下,猪的采食量、氮保留和日增重不受影响。
很显然,在高蛋白组(处理组一)中,苏氨酸、含硫氨基酸和色氨酸是多余的。
在中期和后期,只要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可以分别设定在12%和10%(中、后期,处理组三)。
氨基酸的平衡最直观的表述是理想蛋白。
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不依赖于体重、基因型和品种而变化(Hess,1999)。
根据这个发现,对于理想蛋白的比例,中国土种猪和三元杂交猪的差别不大。
它们对必需氨基酸需求的不同很可能是由赖氨酸需求的不同而造成的。
配制稳妥的低蛋白猪日粮需要以理想蛋白为基础。
反过来,低蛋白日粮的研究是对猪的理想蛋白模型的严格检验。
猪的低蛋白日粮的成功,显示了猪理想蛋白模型的日渐成熟,已经达到了可实际应用的程度。
表二报道了Henry(1993),Wang和Fulller(1989)以及Chung和Baker(1992)发表的理想蛋白数据。
表二猪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相对赖氨酸的最低猪:非必需氨基酸供给不受影响按照理想蛋白比例,粗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要达到总氮的45%以上。
很多学者(如Lenis 等,1999)的研究都显示:为了使氮的利用率最优化,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应该在50%:50%。
必需氨基酸(45%)和非必需氨基酸(55%)的这一比例等同于6.5%的赖氨酸:粗蛋白的比例。
这一赖氨酸:粗蛋白的比例可以使氮保留达到最佳。
在商品日粮中,从非必需氨基酸中来的氮一般占总氮的50%以上,从必需氨基酸中来的氮经常占总氮量的50%以下(或甚至少于45%)。
此外,商业饲料中大多数日粮的赖氨酸:粗蛋白比例都低于6.5%,说明商业饲料的必需氨基酸不足或非必需氨基酸多余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这一工作仍然有潜力可挖。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总氮中的比例似乎和日粮的粗蛋白水平没有关系。
这一观点源自于:当减少日粮中的蛋白水平时,必需氨基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减少了。
必需的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同时减少,它们的比例一般保持在45:55左右。
这种情况在Le Bellego等(2001,表三)的试验日粮里有详细表述。
因此,为了提高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在降低粗蛋白的同时添加工业氨基酸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
表三Le Bellego 等(2001)的试验:将日粮中氮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猪:低蛋白日粮提高了日粮的净能水平开发能量水平较高的低蛋白日粮时,人们发现,在没有改变代谢能水平的情况下,低蛋白日粮组的猪,其能量利用发生了变化。
例如,Noblet等(1987)研究低蛋白日粮对猪的生长和能量沉积的影响时,比较对照日粮(含17.8% 的粗蛋白)同两种低蛋白日粮(含15.3%的蛋白质,添加或不添加L-赖氨酸)时发现,摄食低蛋白日粮组的猪能量沉积多了5.1%-11.2%(表四)。
表四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对能量利用产生的影响(Noblet等, 1987: 母猪, 始重19.5公斤,饲喂7周,喂养水平限制在22.0千焦/天)表四表明,在保持代谢能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给猪饲喂低蛋白日粮时,能量保留会提高,显示猪对能量的利用得到了改善。
但是,当日粮缺乏足够的氨基酸供给而没有达到最佳生长水平时,这些多余出来的能量更多地以脂肪的形式保留下来。
那么,这部分多余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没有多余代谢能的日粮,在降低粗蛋白水平、蛋白质沉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却有多余的能量作为脂肪保留下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一些试验就低蛋白日粮对能量利用做了重新评估。
Le Bellego 等(2001,2002)的试验证明,降低生长猪日粮的粗蛋白含量是通过以下途径节省能量的:1)减少尿中与氮代谢相关的能量排泄(尿能):摄入的蛋白每减少1克,可减少3.5千焦的尿能损失。
2)减少能量以热的形式损失(热能):摄入的蛋白每减少1克,可节省7.0千焦的热能损失。
由于代谢能没有考虑热能的损失,所以,代谢能不能够准确描述低蛋白日粮的能量代谢情况。
正因为如此,在欧洲,人们将猪饲料配方的能量体系从代谢能深入到净能。
按LeBellego等(2001,2002)的试验数据来计算,降低1%的粗蛋白水平,采食量为1公斤/日的猪每天可多摄入105千焦(25.1千卡)的净能用于生长,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日粮的能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