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猪饲料的配制技术

合集下载

猪料配方设计

猪料配方设计

猪料配方设计核心提示:饲料配方是猪饲料的营养标准,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

饲料配方既要注意标准,更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既要讲求质量,更要讲求可行性,经济性;既要讲求合法性更要讲求安全性。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猪场的生长,有利于人的食用!饲料配方是猪饲料的营养标准,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

饲料配方既要注意标准,更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既要讲求质量,更要讲求可行性,经济性;既要讲求合法性更要讲求安全性。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猪场的生长,有利于人的食用!配方设计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动物营养学与饲养有机结合的结晶与媒介。

饲料配方的设计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仅需要在微观、谨慎考虑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安全卫生,而且从宏观上还要考虑该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饲料资源耗竭与不可逆转性的预防等生态效益问题。

因此,只有把饲料配方的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品种、性别、日龄、体重、饲喂条件、饲喂方式等影响饲粮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具有合理利用同种饲料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饲养成本的高质量饲料配方。

为此,本文就猪饲料配方设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述,仅供参考。

一、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指一定品种的健康畜禽在适宜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生产性能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

它是对一定时期动物营养科研成果和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结,是配方设计的主要依据。

但由于试验畜禽的品种、供试饲料品质、试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饲养标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静态性、地区性和最佳生产性能而非最佳经济效益的不足,加之由于各国和各地的饲养环境、条件、动物的品种、生产水平的差异,决定着饲养标准也只能是相对合理。

如1987年我国瘦肉型猪营养标准规定仔猪赖氨酸/消化能的比0.5,1998美国NRE为0.81。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

猪低蛋白日粮研究进展_尹慧红

NEW FEEDNEW FEED 2007.1132新 进 展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蛋白水平按NRC 推荐标准降低2%~4%,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使在生产中配制低蛋白日粮成为现实。

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就是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近年来,畜禽(特别是养猪业)排泄的大量含氮物质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含氮物质主要来自于饲料中未吸收利用氨基酸的降解(郑春田等,1999;方热军等,2002)。

采用低蛋白日粮,可减少蛋白水平和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1.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一般认为在补充赖氨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水平比NRC(1988)推荐水平低2个百分点时生长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Easter 等,1980;Harrison 等,1989)。

Corley 等(1980)报道将生长猪日粮的粗猪低蛋白日粮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尹慧红 张石蕊 唐燕军蛋白含量从16%降至14%,同时向低蛋白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可获得与16%蛋白含量的日粮同样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蛋白水平比NRC (1988)推荐水平低4个百分点,则必须同时添加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才能保证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Cromwell 等,1983;Russel 等,1983)。

Bellegon 和Noblet(2002)采用比较屠宰法研究了仔猪时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12kg ~27kg 中的仔猪组织构成的影响时发现,减少饲料蛋白质水平但保证足够的氨基酸供给不影响沉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同时脂质的沉积速度也没改变(见表1)。

但也有报道指出,补充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脂肪含量表现出负面影响,使胴体脂肪增加而影响胴体品质(Han 等,1995;Jin 等,1998;Gatel 等,1992)。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

低蛋白技术阐述及优势导语:低蛋白不等于低营养,低蛋白不等于低成本!目前全球范围豆粕价格高位,蛋白原料供应日益紧张,饲料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不管是养殖端还是饲料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是低蛋白日粮再次引发行业关注,仿佛低蛋白就等于了低成本。

低蛋白日粮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含量日粮,绝不可简单粗暴降蛋白。

真正的低蛋白日粮是可以兼顾降低农场养殖成本和提高动物生产成绩的,而不合格的低蛋白日粮反而会降低动物生长性能,继而推高养殖成本!低蛋白日粮关键技术:精准的原料评估体系/净能体系/理想氨基酸模型。

名词理解:①低蛋白日粮: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适当降低,同事额外添加适量的合成氨基酸,来满足畜禽对氨基酸的种类、比例、数量的需要,从而不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畜禽氮沉积和氮排放、热应激能力。

②净能:净能是代谢能减去体增热,用于维持生理和动物生产(蛋白质/脂肪沉积)的能量,考虑了不同养分间的代谢利用的差异。

净能体系可使动物能量需要与日粮能值在同一基础上得以表达并与所含饲料组分无关。

低蛋白日粮中蛋白减少,热增耗相应减少,能量存留增加,代谢能转化净能的效率显著提高,消化能、代谢能低估此有效能值,净能更好表现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更好估计生长猪的能量沉积。

因此,配制低蛋白日粮必须用净能体系。

低蛋白日粮的好处:①低蛋白日粮可大幅节约粮食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我国蛋白类原料资源缺乏,按照国内目前饲料生产量,假设商品猪饲料粗蛋白水平下降1.5%,可以减少1400万吨的豆粕使用量,所以低蛋白技术可大幅节约粮食资源,同时,还能够降低饲料配方成本,尤其豆粕等蛋白类原料价格处于高位时,体现会更加明显。

以小猪预混料为例,如果以豆粕添加量为21%和25%来进行对比,当玉米和豆粕差价在1000元/吨以上时,低蛋白日粮预混料配料成本可降低40元/吨,这也意味着即便预混料价格相差1000元/吨,却可以保持同样的配方成本。

因此,预混料价格高并不代表配料成本一定高,选择预混合饲料时不能单纯以价格进行比较,还需要关注整体配料成本!②其次对于养猪场来说,低蛋白日粮让氨气排放少了,猪舍环境好了,大大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猪自然也就更健康了。

猪饲料的配合与合理使用

猪饲料的配合与合理使用
见 表 2 。
通 用 的 , 按不 同 的 阶段使 用相 应 阶段 的饲料 产 品。 应 比如育肥猪前期使用育肥 猪前期 浓缩 料或育肥猪前 期 预混 料 , 哺乳母猪应该使用哺乳母猪浓缩料或哺乳母猪 预混料 。最好 购买 全价仔猪料 , 自行配制效果较差。
2 饲 料 品种 之 间的关 系
籽饼 ( 油枯 )%, 糠 8 育 肥猪前 期 预混料 4 5 细 %, %。
育 肥猪后 期 饲 料配 方有 以下 几种 , 米 6 % , 玉 5 豆
粕 1%,麦麸 1% ,育 肥猪 后 期 预 混料 4 8 3 %;玉 米
料 过程
自行配 都 不是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 15
饲 料 与 添 加 剂
6 %, 8 豆粕 1 %, 籽 饼 ( 枯 ) .%, 麸 95 育 5 菜 油 3 5 麦 .%, 肥 猪 后 期 预 混 料 4 0 玉 米 3 % , 麦 1 o , 蚕 豆 0; / 8 大 8, 炒 / ; 2 %, 籽饼 ( 2 菜 油枯 ) %, 糠 1% , 肥猪 后 期 预混 8 细 0 育 料 4 玉米 4 %, 麦 1%, %; 0 大 8 炒蚕 豆 2 %, 0 菜籽 饼 ( 油
4 使 用
饲 料 生 喂 的优点 为 , 避 免 营养 物 质 的破 坏 , 可 提
高 了饲 料 利 用率 ; 省 燃 料 , 少 了对 森 林 的砍 伐 , 节 减 有 利 于保 护 森林 和 生 态环 境 ;节 省 了养 猪 劳 动工 作 量 ;促 进 了农 村 沼 气业 的发展 。可换 精 饲 料 和水 按 1: 的 比例混 合拌 湿饲 喂 。 1 青料洗 净后 整株 投喂 , 或
日前 市场 上 的饲料 品种 齐全 , 全 价配 合 饲料 、 有

低蛋白日粮技术原理

低蛋白日粮技术原理

低蛋白日粮技术原理
低蛋白日粮技术原理就是用成本相对偏低的杂蛋白(杂粕、副产物等蛋白原料)和合成氨基酸来代替成本较高的常规蛋白(豆粕、鱼粉等),实现饲料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氨基酸平衡和蛋白利用率提高技术实现与高蛋白日粮相当的生产成绩。

由于低蛋白日粮使猪的消化、代谢负担降低,因此也促进了猪群健康度的提高。

本质上来说,低蛋白日粮是精准营养的应用和精准配方的体现。

低蛋白日粮设计成功的关键是提高饲料的蛋白利用率。

低蛋白日粮配方,由于豆粕添加量降低,杂粕、玉米或者其他副产物添加量增加,必然会导致成品饲料蛋白利用率下降,如果单纯靠可消化氨基酸营养需要指标去设计日粮,那么我们会发现,豆粕等高蛋白利用率和高价格原料的添加量的下调量是有限的,接下来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成品饲料降下来的蛋白利用率提上去,以尽量提高可消化氨基酸的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本的真正降低,也是我们低蛋白日粮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简要介绍一下酸制剂在蛋白利用率上的应用技巧。

因为所有蛋白质消化的第一步是蛋白质的变性,第二步是胃蛋白酶的作用,而胃中酸性环境是保证蛋白充分变性和胃
蛋白酶活性的重要前提,所以,降低饲料的系酸力,维持胃中的低pH值环境是我们设计低蛋白日粮的重要原则之一。

如何降低饲料的系酸力?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酸制剂甲酸钙来代替配方中的石粉。

石粉的系酸力非常非常高,是导致饲料系酸力升高的主要因素,以下表格列出了石粉和玉米、豆粕的系酸力数值。

总之,健康高效日粮是我们猪饲料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目前和未来行业持续行进的方向,而低蛋白日粮是我们打造健康高效日粮的重要手段。

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 养猪技术

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 养猪技术

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养猪技术猪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而猪体所需要的能量则由饲料提供。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充分的掌握猪常见的饲料以及其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对于科学合理的配制猪饲料非常重要,可为猪提供适宜的营养,从而使猪健康生长发育,保持强健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1、能量饲料玉米。

玉米是生猪养殖中常用的能量饲料,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玉米的营养特点是能量含量高,主要成分是淀粉,消化率较高,但是粗蛋白质含量较低,约为7.2%-8.9%,并且品质较差。

氨基酸的含量不足,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以及蛋氨酸的含量较低。

玉米中的脂肪含量较高,约为3.5%-4.5%,亚油酸的含量约为2%左右,在所有谷物饲料中含量最高。

对于饲喂生猪的玉米用量占总日粮的50%时即可满足其对亚油酸的需要量。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胡萝n素和叶黄素,同时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多,但是其他类维生素的含量很低,尤其是不含有维生素D;玉米中钙的含量较低,虽然磷的含量较高,但是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对猪的利用率低。

因此在饲喂时要注意搭配其他类蛋白质类、维生素类以及矿物质类饲料,才可使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玉米在收割、贮存以及加工的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而产生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对猪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玉米,在玉米的加工过程中需添加脱霉剂。

麦麸。

麦麸又称为麸皮,是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的成分是小麦的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

麦麸的营养价值取决于生产面粉时对面粉质量的要求,如果对面粉的质量要求较高,则麦麸中含有的胚乳与胚、种皮等的含量就高,因此营养价值高,如果对面粉生产的质量要求不高,则面粉中胚乳、甚至糊粉层的含量增多,麦麸中该类物质的含量减少,营养价值降低。

因此麦麸的营养价值的差别较大,在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麦麸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约为8.5%~12%,粗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2.5%-17%,氨基酸的组成良好,并且B组维生素的含量较高,但是钙的含量少,磷的含量多,比例极不平衡。

生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生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猪饲料的生产技术和配方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关于生猪饲料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猪的生长需求以及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生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本规程是在对生猪的营养需求以及豆粕饲料的使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引导和规范生猪饲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生猪饲料。

1. 研究生猪的营养需求生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生猪的营养需求也会受到饲料的品种和配比的影响。

为了生产出符合生猪营养需求的饲料,必须首先深入研究生猪的营养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比。

2. 分析低蛋白饲料的优势及需求低蛋白饲料在生猪养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又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研究低蛋白饲料的生产技术和配方,以及低蛋白饲料与豆粕的配比,对于生猪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规范饲料生产工艺流程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对于生产出高质量的饲料至关重要。

规范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制定并遵循规范的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对于生猪饲料生产至关重要。

4. 确保饲料生产的安全与卫生饲料生产安全与卫生是保证饲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必须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料、辅料的检测和筛查,确保饲料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证生猪饲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质量检测是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指标符合相关标准,提供给生猪食用。

6. 提高饲料效益饲料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必须不断推进饲料生产技术的创新,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饲料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猪饲料配方

猪饲料配方

猪饲料配方作者—阳光2017.8生活在城市中的您,多久没有吃过正真的猪肉了……猪肉,是我们每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但目前市场上卖的100%都是饲料猪肉,猪都是吃饲料长大的!我们都知道饲料的成分,添加有生长激素、瘦肉精、增白增亮剂、药物等等,曾无数次被媒体报道。

更有甚者,很多病死猪肉也直接在市场上销售,但我们每次去菜市场买肉有谁知道这些肉的来路?所以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得癌症、慢性疾病、肥胖、儿童早熟等等,都是和我们长期吃了这些不安全、不健康的食物有关系!猪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主要来自于饲料,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猪的生产性能,而饲料成本约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因此饲料配制的合理性又将决定养猪者的经济效益。

仔猪、生长育肥猪、母猪和种公猪等不同类的饲养对象营养需求也不同,按照不同饲养阶段、不同种类、不同饲养目的以及原料特点等合理配制饲料,方能获得最大的生产收益。

一、饲料配制的原则①选择饲养标准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并按照猪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气候变化等适当调整;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量利用当地现有饲料资源;③注意饲料的适口性,避免选用发霉、变质或有毒的饲料原料:④注意考虑猪的消化生理特点,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并力求多样搭配:⑤配合饲料要注意经济的原则,尽量选用营养丰富、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

二、常用猪饲料适宜配比1.粮食类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大麦、小麦、高梁、蚕豆、豌豆等。

一般用量为饲料总量的50%,最多不超过60%。

2.饼类饲料主要包括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等。

饼类饲料的配合比例为饲料总量的10%~20%。

大豆饼、花生饼营养好,可配25%;菜子饼、棉籽饼应低于10%。

菜籽饼和棉籽饼作饲料要先脱毒,其他饼类只需蒸煮或炒熟并配合饲喂即可。

仔猪饲料不宜加饼类。

3.糠类饲料该类饲料有米橡,麦糠、甘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等。

一般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最多不超过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低蛋白饲料研究的成果及影响已经超越了最初拟定的目标。这些研究推动人们 更深刻地从理论上认识动物的代谢需求,在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划时代的印 迹。例如,为了解决某些低蛋白饲料导致猪胴体变肥,人们对猪的能量需要从代谢能水平 深入到了净能的层次。在法国INRA(国家农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欧洲的猪饲料 配方进入了净能的时代。
所以,成功的低蛋白饲料,它的粗蛋白水平降低,但它的赖氨酸水平不降低,而且其 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需要保持在理想蛋白的水平。这是降低粗蛋白水平但不影响 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前提条件。
仔猪采食量和后期生长的关系 断奶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猪生长的多事之秋。在这个时期, 猪的营养来源从优质的
母乳转换到质量相对较差的固体的植物源性饲料。由于消化系统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转换, 猪时常会发生消化不良,直接导致采食、生长和健康受到影响。
低蛋白饲料不会增加脂肪沉积 Le Bellego 和 Noblet(2002)采用相对屠宰法研究了仔猪时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
平对 12 到 27 公斤重的仔猪组织构成的影响。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但保证足够的氨 基酸供给不影响沉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同样的,脂质沉淀速度也是相同的。这 说明在仔猪时期,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对能量利用不构成影响。在采食的代谢能相等 时,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不会导致能量和脂肪沉积的增长(表三)。
仔猪采食量的增加会使消化道更好地发育(De Passillé 等, 1989)。采食量大 的仔猪更容易适应断奶时的变化和忍受断奶时期的应激,它们在断奶后的采食量也更多, 后期的生长也更快(Mahan 和 Lepine, 1991; Pluske 和Williams, 1991)。研究表明 , 哺乳第四周时每窝采食量对仔猪窝重的影响(克/日)可用公式 y = 1.9x (R² = 0.62 )来表示(Renaudeau 和 Noblet, 2001)。
8-21
19.0 15.0
Lys, Thr, Trp
Kerr 等(1995)
14-28
21.8 18.3
Lys, Met, Thr, Trp
Jin 等(1998a)
12-27
22.4 16.9
Lys, Met, Thr, Trp, Ile, Le Bellego 和 Noblet
Leu
(2002)
降低蛋白质水平的幅度和添加到饲料中的氨基酸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低蛋白饲料中 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比高蛋白饲料更多。一般的高蛋白仔猪饲料普遍缺乏赖氨酸,而低蛋白 饲料则又进一步缺乏其他的必需氨基酸。低蛋白饲料一般要在赖氨酸的基础上补充苏氨 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在极端低蛋白的情况下,饲料必须补充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才能保 持生产性能不受影响。
过去,由于工业生产的氨基酸品种不够丰富,人们通过限定蛋白水平的做法来保障氨 基酸的供给。这种传统技术配置的饲料中,多种氨基酸过量、饲料粗蛋白水平偏高。随着 越来越多的工业氨基酸(L-赖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和L-色氨酸)的面市和价格的逐渐 降低,通过使用工业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的用量来满足动物的氨基酸需求、减少饲料中 的粗蛋白含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仔猪的婴幼期采食量总体上说是低的并且不固定,变化范围在3-77 克/头/天( Pluske 等, 1995)。在母乳减少的某些情况下,比如周围环境高热时,采食量会增加 。Quiniou 等 (2000) 和Renaudeau 和 Noblet (2001)都报道了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 时采食量会增加。当环境温度从20°C升高到26°C时,仔猪采食量增加6克/头/天; 当环境 温度从20°C升高到29°C时,采食量增加达到15克/头/天。采食量的增加可使仔猪体重增加 (2克/克饲料)。对增重而言, 采食饲料比采食母乳更有效,这可以通过仔猪饲料中较高 的蛋白质与能量比来解释。该比例在仔猪饲料是12.4,在母乳是10.8 (克/兆焦总能) 。仔猪采食这样的饲料会沉积更多的蛋白质而不是脂肪。
使用低蛋白饲料的理由 有几个主要的理由让饲料厂和养殖场采用低蛋白饲料。首先,低蛋白饲料能够降低
粪尿氮、特别是尿液中尿素氮的含量。一般来说,粗蛋白水平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尿素和 氨气的排放量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左右(Kerr, 1995)。所以,低蛋白饲料是减少养殖业产 生的排泄废物对水资源的污染的有效办法。因为尿素被细菌分解是产生氨气的主要途径, 因此,低蛋白饲料可以通过控制尿素的排放而改善养殖场的空气质量。
低蛋白猪饲料的配制技术
乔岩瑞 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与传统技术配置的高蛋白饲料相比,低蛋白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在小猪、中猪 和大猪阶段可以分别降低 4%、4%和 3%。低蛋白饲料能够减少仔猪下痢的发生,改善养殖 环境,提高饲料净能水平,保持甚至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动物对食物蛋白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当全部以单体形式提供动物所需要 的氨基酸时,饲料中将不含蛋白质,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将为零。这个极端的例子生动地提 示,在动物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饲料的蛋白水平可在大范围地变动,变动的幅度主要 取决于可供饲料生产所用的单体氨基酸的种类。
量而引起的。在上述研究和Jansman 等(2000) 的试验中,仔猪的生长是通过足够的氨基酸 供给得到保证,蛋白质的利用并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这些试验的特点是都保持赖氨酸含量 不变,而且,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是平衡的。在最低水平的蛋白质情况下,还要平衡 缬氨酸和异亮氨酸。
最后,低蛋白饲料可以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降低粗蛋白水平能够减少高价位的蛋 白原料的添加量。以粗蛋白为43.6%的豆粕为例,饲料的粗蛋白水平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约 可使豆粕的添加量减少23公斤/每吨。如果豆粕的市场价格为2200元/吨,以豆粕的赖氨 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为2.46%、0.46%和1.60%(谯仕彦等,2002),赖氨酸、蛋氨 酸和苏氨酸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1元/公斤、25元/公斤和30元/公斤计算,那么,单独补足降 低1%的粗蛋白所含的赖氨酸需要15.0元/吨饲料,同时补足赖氨酸和蛋氨酸需要17.7元/吨 饲料,同时补足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需要28.9元/吨饲料(表二)。这样,即使不考虑 其他原料(比如玉米)填充节省的豆粕空间对饲料氨基酸含量的贡献,生产低蛋白但赖氨 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保持不变的饲料可以节省约21.7元/吨饲料。对于一个年产万吨的 饲料厂来说,每年可少用230吨豆粕, 节省约22万元/年。
其次,低蛋白饲料能够减少仔猪的腹泻/下痢发生率。在猪幼年时期,腹泻出现的 频率和严重程度比长大后严重的多。仔猪有限的酸化能力导致对高蛋白饲料的酸化较低, 并且,由于较高的pH值和残余的营养物使细菌在后肠道内繁殖而导致病原细菌的增生。控 制饲料的粗蛋白水平能够减少到达消化道下部的蛋白质残留,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 块的pH值。这些综合因素可以解释仔猪饲料粗蛋白水平对腹泻率的影响(表二)。
表一.降低饲料的粗蛋白水平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的试验
体照 低蛋白


低蛋白组补充的氨基酸
文献来源
5-15
22.1 19.0
Lys, Met, Thr, Trp
Clinq-Mars 等(1988)
5-20
21.0 17.0
Lys, Met, Thr
Hansen 等(1993)
18.4 2.4
16.3 0.8
Bolduan 等, 1993
试验4
粗蛋白(%) 腹泻(%)
22.4 18.1
20.4 18.0
18.4 4.6
Le 杆 Bellego and Noblet, 2002
在Le Bellego和Noblet的试验中(2002),蛋白质水平从22.5%降到16.9 %没有对 增重造成不利的影响。将饲料中的蛋白质从22.4 减到 20.4%,甚至提高了进食量。Hansen 等 (1993)和 Jin 等 (1998)有类似的报道,并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减少饲料中豆粕的用
配制低蛋白饲料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低蛋白饲料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饲 料一致,而且,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才能保证动物的 生产性能不受负面的影响。凡是降低粗蛋白的同时降低了饲料赖氨酸水平的试验,无一例 外都损害了动物的生长。
例如,Kerr等(1995)比较了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时补充和不补充赖氨酸、苏氨酸和色 氨酸对8-21公斤、21-55公斤和55-92公斤阶段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如果不补充氨基酸, 仔猪料在降低4%的粗蛋白(从19%到15%)后,饲料的赖氨酸含量从1.04%降低至0.75%;中猪 料在降低4%的粗蛋白(从16%到12%)后,饲料的赖氨酸含量从0.82%降低至0.53%;大猪料在 降低3%的粗蛋白(从14%到11%)后,饲料的赖氨酸含量从0.82%降低至0.53%。在这个试验中 ,降低蛋白水平后不补充氨基酸,仔猪的增重从420克/日下降为370克/日,增重/饲料比 0.55下降到0.48,中猪的增重从770克/日下降为650克/日,增重/饲料从0.40下降到0.36, 而大猪的增重从870克/日下降为780克/日,增重/饲料从0.32下降到0.27。所有的指标差异 均显著。但是,降低蛋白补充氨基酸这一处理组的生产性能和高蛋白饲料组没有显著差异 。此例说明,成功的低蛋白饲料降低粗蛋白但不降低赖氨酸水平。
仔猪对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不敏感
仔猪对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不敏感。 低蛋白饲料在满足猪对赖氨酸的需求和保持必 需氨基酸平衡的原则之下,其生产性能一般不会受到影响。表一列出了降低仔猪饲料粗蛋 白水平的部分试验。 在这些试验中, 赖氨酸水平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保持不变,减少饲 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影响增重、进食和饲料效率。
保证仔猪足够的营养不但能优化其关键时期的生长, 而且能保证其后期的生长速 度。仔猪体重对后期生长阶段的影响在Brillouet(2002)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猪 在63日龄时的体重(大约30公斤)可以根据y=6.2+1.7x(R2=0.74, x=41日龄时的体重)预 测。根据这个研究,在41日龄时增重1公斤相当于在63天时增重1.7 公斤。这说明早期生长 阶段对后期生长的影响。换句话说,41日龄时猪的体重越重,它在63天时的体重也会越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