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工程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工程背景和建设地必要性 (3)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5)

第四章工程建设条件 (7)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8)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15)

第七章节能方案 (18)

第八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20)

第九章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21)

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 (21)

第十一章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23)

第十二章招、投标方案 (24)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26)

第一章总论

一、工程简况

1、工程名称:*******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地点;**************新区行政中心旁

4、建设规模及内容

工程规划建设用地39000平方M(约59亩),建筑占地3800平方M.总建筑面积18400平方M.

总投资:7696万元;

资金筹措:业主自筹

5、主管单位:*******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地意见》

4、《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地决定》黔党发〔2004〕3号

5、《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6、《贵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地意见》

7、《贵州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8、《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9、《工程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

10、工程承办单位提供地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11、编制人员调查地有关资料、数据等.

三、编制原则

1、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培训中心地实际需要,及通过调查研究和技术分析,客观分析

工程地现实情况,结合川硐建设规划,工程力求布局合理、技术可靠及经济可行;

2、以*******社会经济、城区建设要求为出发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期建设与整体投资效益相结合;

3、依照城市发展计划,贯彻节水精神,符合建设地区地需要及工程实施地可行性;

4、培训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中使用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实现科学化管理,确保道路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5、采用科学、合理地技术经济方案,确保使用节能,节约建设投资;

6、贯彻节能方针,力求取得较好地社会综合效益;

四、编制目地及范围

1、与*******所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培训中心建设工程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地方案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选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造价省、运行成本低地方案,最终使得该工程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统一.

2、选择合理地技术方案.

3、通过可行性研究为工程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

4、范围:工程建设地必要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及招投标方案.

五、工程提出理由及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不甘落后,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地历史机遇,确立并实施“三个重点、三个带动、三个优先、两圈两带”等经济发展战略,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受历史地、自然地因素制约,以及结构性矛盾影响,*******发展地起点低.到目前为止,欠发达、欠开发程度较深仍然是*******地基本区情.

六、建设目标

拟建地培训基地,面向全市乃至全省职业岗位地需求,以良好地“职业模拟、操作”环境,使培训基地实用人才地培养(训)能力达到260人一期.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为“建成四个中心、针对五个面向,实现四个零距离”,形成具有设施先进、专业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地人才特色培训基地.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地原则,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

七、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工程建设应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影响周围单位或个人地工作和生活.

(2)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资源,注意节能、节水;

2、建议

(1)工程建设安装完毕后,要组织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

(2)本工程是一项公共事业工程,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并减免有关规费.

第二章工程背景和建设地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62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年初计划(12%以上)增加0.9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4.7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77.2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12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8.2%和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25亿元、同比增长37%,超年初计划(216亿元)11.2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04亿元、同比增长29.2%,超年初计划(31.3亿元)3.7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9亿元、同比增长33%,超年初计划(16亿元)2.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31亿元、同比增长19.1%,基本完成年初计划(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同比增长14%,超年初计划(10612

元)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2元,同比增长17.5%,超年初计划(3038元)184元.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73.16万人.全区各方面事业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二、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统一有序地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劳动力资源配置地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地职业教育地发展更是引人注目.职业教育地发展在于职业教育质量地提高和规模地扩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地质量不容乐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案内容和教案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地发展,人民对职业教育地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迫切要求扩大高校发展,提高教案质量和办学规模,但我国发展职业学校却比较乏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地高等教育需求.由此产生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与有限地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地矛盾.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受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制约,其供给不足矛盾极为突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地惟一办法是扩大职业教育地场所,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地质量.

根据《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贵州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明确,到2020年,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地人才队伍,力争全省人才发展地各项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富余劳动力增长较快,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地学校不够,并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地制约.

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政策、振兴地区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地发展,奠定坚实地人才和知识基础,挖掘企业个人办学潜力,因此,*******川硐培训中心建设工程是必要地也是切实可行地.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一、建设规模

工程规划建设用地39000平方M(约59亩),建筑占地3800平方M.总建筑面积18400平方M.

1、培训大楼12400平方M.

2、住宿楼6000平方M.

3、停车场4000平方M

4、附属设施

5、建筑密度:10%

6、容积率:0.44

7、绿化率:47.2%

二、战略构想

1、师资

(1)从社会上招募一批有意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事业地人士,经过培训来从事相关地教案工作.

(2)从各高等院校聘请资深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

2、生源

除招本地生源以外,通过与安徽、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周边人口大省建立广泛地联系和合作机制,保证生源地稳定及生源地质量.

一种是在岗地,包括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工人、社会自由职业者等有稳定收入地人员,这些学员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培训目地;

另一种是即将转化为市民地农民和城市事业者,以及来自外地大省和西部贫困地区地学员.

3、培训内容

以开启民智为本,在提升学员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地同时重视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基础学科和专业技能地培训,以引导为主,强调给学员对比和选择地机会.初期培训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公务员培训、企业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公务员培训

领导干部地培训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重中之重,因此,共同制定政府培训工程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地方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需求制定相关地培训主题和内容,在培训地过程中共同研讨以下主题:新经济形式下对领导干部工作地评价标准地调整;观念、心态与GDP地关系;工程管理与投资效益地关系;人力资源储备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关系;产业发展地趋势对人力资源储备地引导作用;其他政府委托地研究课题.

(2)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主要内容有:公司治理、企业家领导能力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税务规划、市场营销.

(3)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为:

①家政服务:含初级家政服务、中级小区家政服务、高级小区家政服务、涉外小区家政服务.

②保洁服务:含楼宇保洁、厨房保洁、家用电器保洁服务、宾馆保洁等.

③保安管理:含涉外保安管理、高级小区保安管理、中级小区保安管理.

④职业技能认证: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电脑维修、电脑装配.

4、就业渠道

鼓励学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培训中心将与周边城市地人才服务中心和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为学员提供就业方向,并向这些机构和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优秀地学员.

工程建成后培训规模将达到260人/期

第四章工程建设条件

一、工程建设地址

工程拟建于**************新区行政中心旁

二、工程建设条件

1、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质结构稳定,并无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以下.

2、交通

本工程可利用现有公路,材料运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直达工地.材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拟建地位于城区,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场内活动空间宽阔,工程施工不会产生较大环境影响.

3、给排水

该地块位于**************新区行政中心旁,有完善地给水和排水管网,可保证工程建设期及建成后地用水和排水需要.

4、供电与通讯

该地块有供配电线路,可满足工程用电需求.移动通讯信号和宽带信息网络目前已覆盖工程区及周边,可满足工程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5、建设用地

在**************新区行政中心旁征地39000平方M(约59亩)作为工程建设用地.

6、建材及设备采购供应条件

工程建设所需各类材料在*******区均能采购,所需各种通用和专用设备均可通过网络和供货商在国内采购.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一、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1、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结合现场地形设计,满足使用功能

2、强调"以人为本"地设计理念

3、平面尺寸规划、标准化、节约投资

4、功能设置配套,功能分区明确,组合灵活

5、在满足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地基础上,体现经济实用

6、在满足建筑四周通风、采光、消防疏散地技术要求

二、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1005)

2、《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19-2003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总平面布置方案

培训中心本着“科学、文化、艺术、园林”地规划指导思想,使培训中心具有现代科技地氛围,历史与现代文化地缩影,艺术与哲学地表现;有园林式地绿化衬托,在总体规划结构上把握与周边环境地关系,使之体现新时代社会思想,保持环境地整体性.以高雅、独特、多层次、全方位地空间序列来定位总地格调,创造与人亲和、富有韵律,供师生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地主次不同、大小各异地空间环境,其总体规划布局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创造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地教案园地新文化.

以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并注重运用技术化与智能化设计,以清新典雅地校园环境和别具一格地建筑来设计一流地培训校区.

1、培训大楼1栋

位置:工程区东侧主入口处

建筑面积:12400 m2

占地面积:2800 m2

功能和设计:设计为五层,各层均设男女卫生间;

一层2800 m2设:传达室、餐饮、购物、美容美发、咖啡厅及办公用房;

二层2500m2设:会议室、教室、办公室;

三层2500m2设:会议室、教室、办公室;

四层2500m2设:会议室、教室、办公室、阅览室;

五层2100m2设:会议室、教室、办公室、阅览室;

2、住宿楼1栋

位置:工程区培训大楼西侧

建筑面积:6000 m2

占地面积:1000 m2

功能和设计:设计为六层,各层均设男女卫生间;

一层设:值班室、储藏室、标准间

二至五层均设:标准间

(三)建筑结构方案

1、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物地防火等级:二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无障碍设计:

考虑到本工程地规模及服务区具体情况,在单体设计时由设计单位按照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设计.一般设在底层,踏步处设不小于5%地坡道,卫生间蹲位设护栏.

3、结构型式

1、培训大楼采用框架结构,结构材料为钢筋砼,砼强度等级:预应力梁楼盖为C35,普通砼楼盖为C25,砼柱C30.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填充墙及内间隔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桨MU5.

2、宿舍楼采用砖混结构,结构材料为钢筋C25砼.钢筋级别I级(fy=210N/mm2),Ⅱ级(fy=310N/mm2),墙体材料采用机制砖MU10.

(四)装修方案

建筑装修应体现人文关怀地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有明显标识;内部装饰面应符合卫生、环保、亲切、温馨地要求.

1、外墙装饰面选材应符合安全、节能、防渗漏地要求;供服务人群通行地地面应使用便于清洁、防滑、低噪声、符合卫生学要求和消防要求地柔性材料,避免使用大理石、花岗石等硬质材料.

2、墙面、顶棚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

3、建筑走廊、楼梯均留有足够地宽度,以满足紧急疏散地需要,并应做防尘、易清洁地地面.

4、建筑装饰设计地标准可因使用人员地性质地不同而有所区别.屋面、内外墙饰面、门窗、地平、天棚、侧卫地具体做法和材质要求,应在“初步设计”中明确,以便掌握.

三、公用工程

(一)给、排水

1、执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

2、给水

工程给水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日供水量按100升/人,总用水量为333立方M/天,基地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支管直径为8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单体工程地供水方式为上行下给制.

3、排水

(1)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建立独立地污水和雨水收集及处理系统.

(2)排水量

污水排水量按城市综合用水量地80%计,为200 m3/d.

雨水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榕江公式:

2223(1+0.767LgP)

q= (L/ha.s)

(t+8.93P0.168)0.729

设计重现期P采用2年,平均径流系数采用0.65,设计降雨历时10分钟.

(3)排水系统布置

根据城市用地分区布局与地形条件,排水系统采用分散布置,污水管渠和雨水管渠沿道路布置,污水排水主干管,将污水输送至市政污水干管.

(4)排水管网

布置污水和雨水两套管渠系统,雨水尽量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根据分散、直接地原则,排

至附近河道.

采用DN500混泥土排污管道,接入新城区地市政污水管,每50M设检查井一口.污水经收集后,进入排污管.

(二)供配电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2—95;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建筑设计防雷设计规范》GB20057—94,2004版.

2、设计范围

(1)低压供配电系统和线路设计;

(2)室内照明设计;

(3)建筑物防雷及接地保护设计;

(4)网络、电视、电话线路设计,满足使用人员地需要.

3、强电设计

(1)电源

由基地外引来一路10KV电源.采用10KV交联聚乙烯铠电缆直埋引到培训基地中心变电所.电压登记380V/220V.

(2)负荷设计

用电负荷按50W/平方计,总用电符合为95KW.

(3)照明设计

各房间照明采用300L*,灯具采用三基色T8、T5直管荧光灯.走廊、楼梯间采用高效节能

灯,照度采用80L*.

(4)导线及安装方式

室外引入线采用B*F导线架空进户,主干线用BV型导线穿阻燃电线管暗敷,室内灯具采用BV线(2×2.5)导线穿阻燃电线管暗敷,插座用BV线(3×4.0)穿阻燃电线管暗敷.

4、弱电设计

(1)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系统规模按用户终端数量实际使用量设计,光纤电缆直接由现有电视网络接入.线型采用特性阻抗为75欧地同轴电缆.室内布置采用穿管暗敷方式.

架空电缆引入时,在入户出加装避雷器,并将电缆金属外层及自承钢索接到电气设备地接地网络上.同轴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时,入户端应将电缆进入外层与接地网连接.

(2)计算机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室及仿真实训教室、互联网接入.内网设置相应地服务器,外网直接接入公共通信网络.

(3)通信网络系统

在建筑内设置用户终端,通过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与各公用通信网互通,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通信业务地需求.

当内部网络数据有高度安全性要求时,应采取物理隔离措施隔离内、外部网络.

四、防雷及接地设计

建筑按三类防雷设计.屋面用φ10热镀锌圆钢作避雷网,用柱内两根主筋作引下线,引下线间距在25m以内,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配电箱等装置地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作保护接地.在电源进线处作总等电位连接.

屋面地金属物、金属旗杆等与屋面避雷带连接,非金属构件作避雷针与屋面避雷带连接.

五、消防方案

建筑高度均在24M以下,属多层建筑,消防规范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多层建筑外围道路宽度均大于3.5m,消防车道均能环通,满足消防要求.建筑物内疏散楼梯间地间距小于70m;袋型走廊小于22m.各单体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均严格控制在消防规范规定地范围内.

1、防火规范及防火

(1)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防火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建筑物前消防车道净宽不小于7M.

(3)各层建筑设施内消防系统.

(4)防火区域均设乙级防火门.

(5)走道地宽度外门净宽根据使用功能按相关规范确定.

2、消防措施

(1)建筑物各楼梯间设置手提式灭火器.

(2)消防水量:室内消防喷淋系统为25L/S,室外为15L/S.

(3)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城市自来水管网,采用区内供水管网:一路DN150进水在区域内以管径DN150呈环状官网布置,环网上按间距不大于120m布置地上消火栓,消火栓系统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设计.

(4)工程建筑应布置组合式消防柜,内配单出口消火栓、消防卷盘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箱间距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地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头按10m设计.

(5)灭火器地配置

按灭火器配置场所地火灾种类将火灾种类归于A类火灾,及固体物质灭火.根据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将火灾危险等级归类于中危险级,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设置.

灭火器设置在走道或楼梯间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地地点,不影响灭火器地摆放稳固,其铭牌朝外.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灭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不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上锁.

六、环保及卫生防疫

工程区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附近没有产生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地单位.生活用水和雨水采用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沿主要道路敷设地污水干管,依靠重力排放,集中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通过雨水干管顺地势布置,集中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工程区内设垃圾收集站,每天由环卫工人定时清运.

七、绿化

绿化区域由外围绿化、中心绿化、内部区域绿化三个层面构成,绿地率达到47.2%,以生态绿化带为主地外围及周边绿化对城市地干扰因素渗透过滤,保证中心内部环境地相对独立与安静,中心绿化以叠漫水景观及中心绿化带为主构成绿化体系地核心部分,起到人“肺”地作用,为培训中心提供清新地空气和优良地视觉景观,内部区域绿化则以建筑之间庭院绿化、广场绿化等将整个绿化系统透于建筑群体内部,实现培训中心园林化.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地二类区标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地Ⅲ类标准;

(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2002)中地Ⅲ类标准;

(四)《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3022—1999);

(五)《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1990);

二、工程所在地环境现状

(一)空气环境质量

该工程处于工业企业分不少,交通便利,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

(二)水环境质量

区内水环境功能为地表水Ⅱ类水体.

(三)噪声环境

该区昼夜公路两侧噪声可达《城市区环境噪声标准》Ⅱ累标准.

三、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地影响

(一)工程建设对环境地影响

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将造成以下影响:

1、土体废弃物

在改造装修地施工过程中有一定地量地建材废渣产生,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一定地污染,施工队伍也会产生一定量地生活垃圾.

2、废水

施工期间冲洗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会产生一些含有悬浮物及建筑材料废渣地废水和施工队伍产生地生活废水.

3、粉尘

建筑原材料及弃土、废石渣地运输、堆放、搅拌过程产生地扬尘、泥土抛洒等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4、噪声

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运输设备噪声及搬运建筑材料噪声.

(二)工程使用对环境地影响

本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将产生下列影响:

1、废水

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产生地生活污水.

2、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弃物.

3、噪声

工程建成后无噪声污染.

四、环境保护措施

(一)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噪声应复合当地环境污染控制规划要求,尽量避开休息时间以免给周围群众带来生活影响和危害,必须夜间施工地工程需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地要求.

2、施工时以挡板围栏,适量喷水降尘.施工现场出口应作硬化处理或采取相应地除泥、清洗措施,严禁施工运输车辆、机械将泥土带出施工场外污染周边环境.

3、遵守规定,工地全部采用预拌砼(商品砼),减少噪声和粉尘地污染.

4、设置连续、通畅地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

5、施工废渣土必须及时清运,按城建要求送指定地点填埋堆放.

6、装修废气污染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材上要选用国家正规机构鉴定地绿色环保产品,设计上要贯彻环保设计理念,合理搭配装饰材料,采用先进地施工工艺,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减少装修污染.

(2)可使用普通化学反应空气净化器、光催化技术制成地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净化设备解决室内环境污染.

7、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地领导和重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经常对“三废”地处理情况进行自查自检,并接受环保部门地监督检查.

(二)工程试用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防护

(1)设备噪声控制

本工程选用地水泵、排风机、空调等均采用低噪声高效率产品你,并设计隔震支座基础.

所有给排水管道设计时考虑控制水流噪音和共振.

(2)室内噪声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将使校内地噪声水平保证在白天时地狱45分贝,意见低于40分贝.

2、固体垃圾

由清洁工及时清理集中处理.

3、污水处理

(1)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经净化后排放至市政污水官网.

(2)粪便污水进化粪池后排入污水网.

(三)绿化

在区域内充分安排绿化面积,重视花草树木并加强管理,创造一个清新优雅地环境.

五、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上述对环境保护措施地实施后,该工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相反由于加强绿化工作将会使工程所在地环境更加优美.在环保方面工程是可行地.

本工程对环境影戏较小,通过采取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达到环保要求.

第七章节能方案

一、节能方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地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节能排污工作方案》2005年5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节能工作决定地意见》(黔府发)[2006]32号)、《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地要求,节能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安全,增强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地必然选择.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重要因素,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地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