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及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增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 ~ 3岁)、幼儿(3 ~ 6、7岁)。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胎儿学校

胎儿学校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主要由医务部门管理。

(二)托儿所

托儿所是对0 ~ 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

(三)幼儿园

幼儿园是对3 ~ 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

(五)幼儿班

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

(六)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

(七)SOS国际儿童村

SOS是Save Our Soul的简称,意为拯救我们的灵魂,是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国际儿童村是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八)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

(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

(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

(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

(6)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

(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

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看一看例子)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会对同一个环境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大、中、小班幼儿放在一个活动室。)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例:动作发展、脑重量、记忆特点等。)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例:婴儿期儿童通过动作思维,幼儿期则通过形象思维。)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例:男孩表现在身体攻击,女孩表现在言语攻击)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呈现出性别的差异。

首先,国外许多研究说明,男女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差异。

其次,教育实践证明,男女儿童在发展上也有差异。

再次,学前儿童自身也意识到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二)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例:孩子言语差异大,数学差异不大)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还有个别差异。

首先,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

其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上。

再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此外,儿童还在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三)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例:各国语言不同)

同一年龄,不同国家的儿童,各自所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在发展上也有差异。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看一看例子)

儿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活动,另一类是交往活动。

操作活动: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例:沉浮)

交往活动: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

首先,儿童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积极的自我意向。

其次,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是个人活动,都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升华,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学前教育观

基本概念:托儿所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例:让孩子描述杯子,可以往深了说,也可以往广了说。)

二、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三、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北京郊区县为例,以外省公立园私立园为例。)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针对残疾儿童。)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最好的是上海,最差的是北京。)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目标(所有都是重点)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托儿所的保教总目标是:“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动作)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获得简单知识。(语言)

(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品德)

(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一定考)

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概念、性质)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运动、健康卫生)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智:求知态度、智力、技能和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德:爱的情感,道德品质和社会性)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注:口语发展关键期是2-5岁,语言是儿童所有活动的伴随者。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论述)

(1)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均受制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也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2)比较而言,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教养的同时,更注重于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却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