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此外,学校的医学、法学、商学和新闻学院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学校简介】

“她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她是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欧元之父蒙代尔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基因学的奠基人摩尔根在这里掀起生物界最彻底的的革命!”美国新闻界至高无上的普利策奖在这里诞生。这里拥有美国第一所授予博士学位的医学院。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联合国前秘书长加林曾在这里求学,闻一多,徐志摩,李政道等著名学者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脚步。二百五十年来科学与艺术是她永恒不变的主题!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世界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而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现有教授三千多人,学生两万余人,校友25万人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学校每年经费预算约20亿美元,图书馆藏书870万册。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它的研究生院更是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而闻名。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及芝加哥大学一起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强。至2007年,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此外,学校的教育学、医学、法学、商学和新闻学院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其教育学院是全世界最大、课程设置最全面的教育学院之一。

【主要的本科生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普通教育学院(成人学院)及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其它学院有:商学研究生院、图书馆服务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社会工作学院、内科与外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和护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与文理学院的具体专业:

工程学院

应用数学\应用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 \化学工程 \ 土木工程 \计算机\计算机科学 \地球和环境工程\ 电子工程 \工程和管理系统 \工程机械\ 金融工程\工业工程 \ 材料科学和工程\ 机械工程 \运筹学

文理学院

美国非洲裔人研究\美国研究\古代研究 \人类学\ 应用数学\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历史\艺术历史和视觉艺术\美籍亚洲人研究 \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生物化学\ 生物 \生物物理 \化学物理 \化学 \古典和近东考古学\ 古典研究\比较种族研究 \比较文学和社会\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创造性写作\舞蹈 \东亚研究 \经济学\经济学和数学\经济学和运筹管理\经济学和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科学\ 经济学和政治科学\ 经济学和统计学 \英语 \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科学 \电影研究 \ 法语\ 法语和法语系研究\德国文学\文化和历史\ 历史 \建筑历史和理论 \人权\意大利文化研究\意大利文学\拉丁美国研究 \数学\数学和统计\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 \中东和亚洲语言和文化 \现代希腊研究\音乐\ 神经系统科学和行为学 \ 教育学 \哲学\ 物理\心理学\地区研究-非洲\地区研究-东欧/中欧 \宗教\俄国语言和文学\俄国地区研究 \斯拉夫文学和文化\社会学\ 戏剧艺术 \ 统计学 \ 城市研究\视觉艺术\女性和性别研究\ 犹太研究

哥大的附属学院有:巴纳德学院(本科女生学院)、师范学院、联合神学院和犹太神学院。

另外,哥大还有12多所研究所。哥大著名的学院有建筑、商业、教育、国际事务、新闻、法学、医学、护理和社会工作学院等,著名的研究生系有艺术史、天文、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地质、心理学、社会学、哲

学、政治学、宗教、电影、历史、经济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东亚和中亚语言文学系等。

自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布以来,有48位曾经在哥大学习或工作过的学者获此殊荣。另外有7位美国科学家曾因其在创建于1927年的普平物理室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奖。

在哥大的教员中,有8位是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89位是美国艺术科学院的现任院士,42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现任院士。

【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了67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31个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和27个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建筑类

地区、种族、文化及性别研究类

生物与生物医学类

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类

新闻通讯类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类

教育类

工程类

工程技术类

英语语言与文学类

非英语语言及文学类

健康职业与临床医学类

历史学类

文科学类

数学类

交叉学科类

自然资源与其保护类

哲学与宗教类

自然科学学类

心理学类

社会科学类

视觉与表演艺术类

【哥大排名】

国内高校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国立大学排名第8位

美国大学表现评估中心大学排名第17位

全球高校排名

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第10位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

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世界大学排名第20位

全球高校专业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院排名第15位

印度信息库网(Indobase)社会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12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专业大学排名第20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艺术和人文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7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技术专业大学排名第63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23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社会科学专业大学排名第11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商业专业研究生院排名第9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法律专业研究生院排名第4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学专业研究生院排名第10位

全球商学院(MBA)排名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Webometrics)全球商学院排名第16位

《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第4位

【哥大著名校友】

哥大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迄今,哥大法学院已培养出了两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兰·菲斯克·斯通和查尔斯·伊万斯·修斯,三位美国总统――美国第15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届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和第44届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另外,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哥大第13任校长。纽约市有 14位市长,纽约州有10位州长是哥大的毕业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哥大金融系教授,《证券分析》的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欧元之父”,哥大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伊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洛·格里格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艾拉·格什温美国抒情诗人,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兄弟

奥斯卡·哈默斯坦美国抒情诗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剧院演出人,中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喜剧《音乐之声》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莉莲·海尔曼美国女剧作家。

兰斯顿·修斯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托马斯·默顿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I·I·拉比美国物理学家, 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1937年),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 I ·普平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先驱。

乔治·西格尔美国雕塑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他的评论富于洞察力。

亨利·舒尔兹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沃伦·巴菲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伯克希尔公司董事局主席,著名股票投资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埃德加·斯诺著名美国记者。

简·考尔极为成功的美国女剧作家和演员。

宇多田光著名女歌手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已辞职,曾任苹果全球副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毕业于哥大计算机系,现从事风险投资工作。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

徐志摩: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著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脍炙人口名篇。

闻一多:爱国诗人,著有诗歌《死水》、《七子之歌》等名篇。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曾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者之一的杜鸣心先生就是其学生代表之一。

蒋梦麟:原北京大学校长。

潘光旦: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其妻是中国文学大师冰心女士。

梁实秋: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学者,翻译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

侯德榜:中国著名化学家,发明“侯氏制碱法”,曾任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2008年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谭盾:著名作曲家。

杨澜:资深传媒人士。

连胜文: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之子,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龚晓思:四川思博机械有限公司新掌门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

李华梅(Huamei Li):著名教育学者。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年级英语组高级教师.宁海杯教师评选大赛最高人气奖得主

在哥大的校友中还有中国的名人顾维钧、蒋廷黻、马寅初、宋子文、冯友兰、胡适著名核科学家姜圣阶和著名教育学者、中外文化传播人士李华梅等。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于一七五六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下称哥大师院)坐落于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毗邻全球闻名的多元文化社区哈林姆区与中央公园。学校附近环境怡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晨边高地公园,向西濒临哈德逊河,百老汇与阿姆斯特丹两条大街从南到北横贯校园。师院作为哥大的附属教育研究生院,与哥大主校园仅一街之隔。

作为全球顶级的教育研究生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性研究生院,师院在200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第一。目前,学院下设有艺术与人文系、行为科学系、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健康与行为研究系、人类发展系、国际与跨文化研究系、数学科学与技术系、组织与领导系等九大系,共有正式教员180余名,注册学生5000余名,其中35%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13%的学生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与地区,而校友则遍布世界170余个国家与地区。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李华梅(Huamei Li)曾在此深造。

一、悠久历史与文化积累

哥大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由著名慈善家格雷斯·H·道奇和哲学家尼古拉斯·M·巴特勒共同筹划创立,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等多个专业课程项目,至1904年杜威加盟学院时,学院已在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领域颇具声望。

至创办以来,一大批蜚声海外的大师级学术领袖与知名人士曾在师院任教或求学,不仅造就了多个教育学术流派,还荣获了多个全美教育第一,为师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文化底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学家孟禄,进步主义运动先驱克伯屈,教育生态学创始人劳伦斯·克雷明,艺术教育家亚瑟·道,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比较教育学领军人物康德尔、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与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学者、心理学者李华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大师院至1930年退休期间,他与一批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共同铸成了哥大师院的黄金时代,其最著名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亦在这一期间完成,并创立了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历史上,哥大师院还是美国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诞生地,它是全美护理教育的摇篮,第一个将心理学与社会学整合进入教师教育并将教育活动推广之社会关怀,全球第一个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并创建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创设全美第一个课程与教学系等等。

哥大师院自办学之初不久,便富有前瞻性地推出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尤以学生队伍的国际化最为明显。也正由于此,它与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亦是紧密相连,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仅20世纪上半叶,便有约1000余名中国留学生曾在师院学习,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从1914年郭秉文从师院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为始,到1950年傅统先、朱启贤等人一同毕业便达45名之多。这些学成归国的学生后来大都进入中国的政界、文化教育界工作,并成为诸多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中的许多毕业生在今天仍然如雷贯耳,如国学大师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东南大学创校校长郭秉文、原北大校长蒋梦麟等及享有21世纪中国英语教学之母李华梅,均是近代中国教育界的叱咤风云人物。

二、组织特征与社会资本

作为一所私立性的教育研究生院,哥大师院秉持杜威所言“教育是社会进步与改革的根本之道”的教育理念,经过一百余年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尤其是组织竞争力建设、社会资本开拓与积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哥大师院的卓越与世界一流夯实了基础。

(一) 追求卓越:从一流大师到一流教科研服务

哥大师院坚持推动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即倡导学术自由,又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引导本院教师专业发展,并认为自由探究与严格的同行评估是学院高水平研究与教学的根基。一方面,师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一流大师到学院任教已成为该院的优良传统,而良好的教科研条件与深厚的学术底蕴则吸引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前来任教。大体上,学院所聘请的教授大都已是某个领域的知名教授尔后供职于师院,如新上任的学院院长苏珊·福尔曼教授便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而博士毕业即可任教于师院者寥寥无几,在哥大师院,连普通教授岗位的聘任也常常出现一个教授岗位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竞相应聘的情况。

另一方面,学院建立了严格的师资质量保障制度。新进教员若在合同期内未能通过本院实施的述职评估,则将在聘期结束后走人。新教员在连续获得两轮三年期聘任之后,可申请学院的终身教职岗位,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一“终身教职”制度在确保高层次教师质量与激励教员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员申请终身教职至少需要提供以下多份教科研方面的能力证明:个人履历;最近

3-5年工作情况包括教学工作、课程计划、学术活动、校内外服务情况、各级学术专业组织活动情况;至少一篇代表作或代表性成果;外院8位推荐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外系4位推荐人名单及联系地址;近2年所教课程清单和其中至少3门课程大纲;指导博士研究生名单;近几年工作过的院系主任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提供你工作情况的人员名单;近几年所授课程学生名单与所指导博硕学生名单;及其它有助于评价教学、研究和服务情况的材料。而对候选人的评审则要经过系、院、校各负责人及专家委员会、校董事会的多级评审。高标准评估指标与严格的评审过程,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师资的世界一流水平。

在世界一流师资的基础上,学院颇为关注本院的课程教学,并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学院所设课程门类齐全,每个学期至少开设一千余门长短不一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人数一般在20人以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大量常规性课程,一部分非常规课程、专题学术会议型课程、短期工作坊课程、田野研究课程、海外寒暑假游学课程及50余门在线学习课程。从教员授课的角度,一方面每位教师均会依据各自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在整个学年中至少会开设2门专业课程,至少2个周期性专题型研讨会(seminar)供学生选修,以现任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主席、学院威廉·克伯屈教育经济学讲座教授亨利·莱文(Henry M. Levin)为例,本学年他开设了三门教育经济学专业课程及2个国际与跨文化专题研究研讨会。另一方面,教授们非常注重课程本身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每门课的课程大纲上详细说明了每次授课的内容、阅读材料与作业要求,而且非常注重学生提问、课堂讨论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本领域的经典著作、论文,而且关注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而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则紧密结合本课堂中所新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除课堂教学之外,学院非常注重教员与学生的科研工作,积极引导教员与学生开展各类跨学科性、具有理论前瞻性与创新性,或具有重大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并提供充分的财政与学术资源支持,引导学院教科研服务创新集群的发展,各类科研成果及其丰硕与卓著。一方面,学院成立了近百个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支持教员开展各类研究,并为全美尤其是纽约周边地区提供各类科研服务,其中包括多个全国性重点研究中心,如全美卓越教学研究院,全美中等后

教育研究中心,全美教育、学校与教学重构中心,全美教育私有化研究中心,全美儿童与家庭研究中心等,形成了学院特有的教科研服务集群。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提倡教员开展各类跨校跨国性合作研究,同时欢迎世界其他地区与全美其他高校的教员到学院作访问研究,而举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与院内研讨会,则为本院师生的全球性学术对话与跨专业学术对话提供了舞台,仅08年3月份,学院就主办了两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即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第52届年会与全美高级课程研究协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达2000余人,而院内研讨会则是常有之事。

(二)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满足学生需求

作为私立性研究生院,“客户”(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是学院管理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为此,学院努力创造各类条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第一,除开设大量学术性与实践性课程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外,学院不仅有针对性地对国际学生开设了大量语言类与美国文化类课程,而在满足学生的日生生活、社交等方面同样服务周到。每学年新学期之初,学院均要举办为期一周的新生适应周,一方面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在新老生之间架构桥梁,由老生介绍的各类学习经验与研究心得常使新生获益匪浅,有助于新生快速进入学习与研究角色。由学院提供的新生手册犹如一本百宝全书,诸如学业要求、学院规章制度、各类学术资源、生活与娱乐资源、纽约城市生活信息、安全指导等无不一一清晰说明。

第二,在满足与促进学生的专业科研方面,学院除提供各类科研经费资助、教授提供科研指导外,积极搭桥牵线,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外机构的科研项目,并鼓励学生到各类科研机构实习、海外教育考察、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等。为满足学生科研过程中的专业支持需求,学院下属的学术、计算与技术服务中心在每学期内周期性的提供各类包括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方法、计算机专业技术、学术与语言规范等方面的额外课程培训,致力于对学生不同科研时期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支持。

第三,学院为学生的学习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资源支持。学院的高泰斯曼图书馆是全美馆藏最多、最综合性的研究型教育图书馆之一,除购买大量专业数据库与电子图书以外,图书馆的印刷类馆藏资源多达50余万卷,内容广泛收集全美及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教育类、心理类、健康类专业文献。图书馆珍藏典籍部则收藏了西方15-19世纪期间的大量教育文献。收藏全球各国教科书收藏是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包括 1900年之前全美中小学教科书,以及20世纪全美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适合儿童阅读的小说类读物也大有收藏。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教材在该图书馆也均有收藏。

(三)国际化战略与多元文化融合

作为世界知名学府,国际化与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学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第一,学院积极倡导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一方面积极聘请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生态多样性”,表现在现任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均有海外研究、教学、访学或领衔国际教育研究项目的经历,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出生于海外或在海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欢迎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知名教授前来讲学与合作研究,丰富与开拓学院的教科研领域。

第二,传承学生队伍国际化与营造多元文化社区。学院一方面传承生源国际化的历史传统并加大生源的国际化力度,近年来,学院一直在扩大国际学生的

招生比例,以中国大陆籍学生为例,已有2001年25人增加到2007年的73人。与此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美国,前往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游学与实地研究,参与各类国际性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的跨国研究。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社区,以促进不同种族、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这方面,学院多元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是花样繁多,如学院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在每年的11月与4月均会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国际教育文化周,前者一般以学术性跨文化交流为主,而后者则更为关注各国的风土人情诸如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

此外,为促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学院近来已在日本东京开设了哥大师院东京分校,提供英语语言教学类硕士文凭课程。

(四)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

学院所在的纽约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传媒之都,联合国总部与各类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约有18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移民在此生活,这一丰富多元的人文社会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学院的科研活动与学生实习。一方面,因地缘优势,学院承担了大量由联合国与各国际组织所委托进行的科研项目,同时本院学生可极为便利地获得去上述机构进行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种族与民族多样性、流动性及阶层多元化,为学院教员与学生的各类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大最多元的教育研究与实验土壤,为各类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纽约市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机会,学生们可广泛利用各类戏剧院、博物馆、音乐会、讲座或大型会议等获得学习机会。有一句话形象的点出了这一点:“哥大的学生在华尔街学经济,在联合国总部学政治,在百老汇看戏剧。”

与学院附属关系的哥伦比亚大学,也为学院10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哥大创建于1756年,属常青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全美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其综合学术水平位居全美前十。基于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课程互选,不论是学院的教员还是学生,均从这一附属关系中获益良多。

除此之外,学院非常关注本院校友的社会资源开发,同时加强了校友之间的学缘联系。分布于全球各地、各类社会政府机构的近10万校友,每年为学院捐赠大量物资与经费促进学院的教科研发展。2008年2月,学院获得了一笔有史以来的最大捐赠总额 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学院的独立学校教育项目的科研活动。

三、近年来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日益多元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学院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服务精神与市场意识,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与创新应对变革世界的挑战,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的能力建设提升学院软实力。

其一,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上大规模重构了各专业的学术课程,以加强课程的跨学科性与课程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一些新开设的学科基本属于跨学科类型,如语言、社会与学校教育研究课程。另一方面,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课程资源管理系统(ClassWeb)则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概而言之,ClassWeb主要包括以下数个功能:课程大纲,所选课程材料的上传与下载、作业发布、网络讨论区、教学评价、教学软件下载、信息通告、个人信息设置等。此外,学院为减轻现有教员的课程负担,同时为弥补新设课程的师资短缺,学院从纽约市地区的其他高校,尤其是从哥大其他院系聘请了大量兼职教授前来授课讲学。

其二,学院积极依据学生特点开展灵活授课。有鉴于所招学生之中73%为在职学员,合理的授课时间安排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是故学院将大部分教学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及晚间授课,部分短期课程还会集中安排于周末开展。此外,学院还为在职学生开设了大量混合型课程,即将现场上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以满足在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三,新设课程中心满足市场需求。为整合学院各类教科研资源,为社会尤其是纽约地区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学院新设成立了教育超越与创新中心,主要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发展培训、企业学习解决方案等三类专业服务,每年为非注册入学学员提供250门不同类别的终身学习型课程。其课程形式包括现场教学课程、远程教学课程、讲习班、讲座、座谈会、学术前沿会议、影片观摩与探讨等多种,获得了社会效益、学员效益与学院效益的多赢。

其四,近年来学院在组织内部创新上同样频频出手,尤以围绕图书馆为核心的学术资源建设最为引人瞩目。首先,对图书馆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尤其是在图书馆内建置了大量4-20人规模不一的合作学习室,依据不同学习室的功能划分,配备了各种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服务,所有学生可依据需求在图书馆主页上免费预定学习室。其次,近年来学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创新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们的科研与教学:EdLab是一个集教育研究、教学创新、在线出版、信息共享、未来图书馆发展探究于一体的教育实验网络;AfterEd则是一个类似于YouTube的教育视频媒体资源库与博客网,内容主要是由教员与研究生提供的全球教育现场考察视频与全球教育新闻周播,颇具学术价值;随身知识库PocketKnowledge则是一个学术资源存储与共享数据库,个人可自由上传与分享各类学术资源,其中学院100余年历史的档案资料与数万份本院硕博士学位论文尽囊括其中,极具史料价值;以及远程课程教学网BlackBoard与Moodle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是从历史与文化积累、组织特征与社会资本、近年来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三个视角对哥大师范学院作为世界一流教育研究生院所作的分析。事实上,任何一所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生院,其教科研与服务特征远非本文所述的三个视角可完全透视,有待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教育理念】

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公认在常春藤盟校中最难的两门基础课:“当代文化”和“人文文学”,就是核心课程的基础。

哥大对语言能力的强调,使得这里70%的毕业生能流利地讲几门外语。每天早晨,都要有一个学生在同学面前演讲以锻炼当众讲话的能力,这已经形成了哥大的传统。

随着“中国热”的升温,哥大学生对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来哥大一个学期认识的3个朋友,依次是博士、硕士、本科生的Sara,Jeremy和Lillian,虽然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如果不看他们的脸只听他们说的话,其语音语调语速会完完全全让你误认为是中国同胞。最小的Lillian还到中国参加过中文辩论赛。

哥大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为此,学校的教师及课程设置都必须围绕以下3个问题来展开:一、让

学生学习什么?二、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三、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和所学的知识外还具备何种世界观?哥大最强调的一点是实践,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以致用。

哥大还经常举办研究生论坛,主席、评委都由学生自己充当,但会议程序和规格则完全和正式的研讨会保持一致。

【申请入学】

建校时间:1754年

院校性质:私立

本科在校学生:7319人

语言要求:托福630分以上或新托福100分以上

入学申请费:65美金

TOEFL成绩能否代替SAT或ACT:不可以

主要申请专业(参考):工程学(25)、生物(17)、心理学(11)、地球科学院(5)

国际学生学费:35166美金

国际学生食宿费:9648美金

申请截止时间:每年1月2日

录取比率:7%

师生人数比例:7:1

所在州:纽约州

1)最高学历公证

2)成绩公证件(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

3)托福成绩(不低于600分)

4)GRE成绩(不低于1100分)

5)GMAT成绩(不低于680分)

6)个人陈述

7)两封推荐信(南京市宁海中学李华梅老师作为哥大校友,曾多次参与推荐工作)

8)如申请艺术类课程,须提

【斯芬克电影专业解析】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MFA和其他电影学校有何不同

【斯芬克电影专业解析】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MFA 和其他电影学校有何不同? 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专业MFA(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影专业怎么样?)的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1.艺术学院提供何种设备,自己要掌握哪些? 在第一年,学生所有作品都是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出来。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素材有相机,三脚架,声音包,照明工具,数字媒体实验室每周七天对学生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放。第二年,编剧/导演专业将继续使用这些设备,但他们可以选择拍摄他们的结业论文电影。 创意制作的学生在第一年不拍电影或视频。他们在第二年的毕业论文中将包括自己制作的电影。 2.每年多少学生申请,多少学生被录取? 在2012年,电影MFA专业共收到602份申请,其中编剧/导演专业招收48个学生,创意制作抓呢招收24人。 3.本科专业必须是电影专业吗?

并不需要,很多被录取的学生本科专业都是其他相关领域学科。 4.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就读的花费是多少?

5.是否提供住宿? 哥伦比亚大学的公寓数量有限,根据条件不同有公共宿舍、宿舍式的房间、少数独立卧室,工作室和家庭单元房优先考虑给夫妇和家庭。此房是位于校园步行距离内,非常方便。但是需要尽早申请。 6.课外是否可以勤工俭学 课业非常紧张,学校近乎反对学生参加课外工作,以尽量专注于学业课程。课程表几乎从周一到周五排满,全日制课程有时从10点开始到晚上9点才结束。 7.每节课多少学生呢? 在studio课程中,一般是每节课12个学生,在讲座课程中,一般是30—70个学生。 8.第一年主要学什么? 学习执导、编剧、指导表演、角色、戏剧叙事方式的元素和导演专业的基础等等。 9.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电影学校有何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所有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专业都必须学习写作、执导、制作、历史、理论和批判等诸多课程。这并不简单因为很多大导演同时也是大作家。在哥伦比亚大学总是希望学生们有不同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是能做的更好的电影制作人。 另一个不同在于哥伦比亚比较强调作品的故事性。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录取 留学申请经验总结(纯干货)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也无悔——非牛人美国研究生Top 10文科申请经验(纯干货篇) 留学申请季已经进入了尾声,虽然还在选校纠结,但也算尘埃落定。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咸别有一番滋味,如今淡去之后剩下的唯有感恩。回忆起一年前的自己,迷茫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全凭着前人的成功经历给自己力量,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托福,GRE,文书和繁琐的网申,与咨询公司的沟通和协作......特别要感谢王一学姐的那篇励志文支撑着我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每一个忙到半夜精疲力尽爬上床的夜晚,入睡前看一遍,又会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也庆幸自己最终幸运如她,最终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圆满。现在看那篇文章标题依然感触——原来你离梦想,真的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最近常有学妹找我咨询,尤其是北语在留学方面的信息与资源与周围的学校相比还是相对匮乏,所以决定把自己并不典型的申请经验总结一下,期待能像当时帮助过我的前人们一样,激励后人。前路漫长,期待能给你们哪怕一点点力量。 申请成果:Offers and ADs:社会工作:芝加哥大学(带奖14000刀每年),哥伦比亚大学(AD),宾夕法尼亚大学(AD),纽约大学(带奖17000刀每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5000刀两年),密歇根大学(AD)教育媒体:哥伦比亚大学(AD)Waiting List:卡耐基梅陇大学Heinz college艺术管理 硬件:北语英翻专业;T100 GPA 83 申请用到的相关经历:社工&教育:校学生会,CMC志愿者,波兰孤儿院实习,JA中国校园团队,其他公益组织活动等。艺管:钢琴&声乐特长,798画廊实习,合唱队,西门子中国实习。 如上所示我申了三个专业,分别是社工,教育和艺管。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三个领域,申请过程中的手忙脚乱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文书的负担很重。三套ps三套推荐信,社工需要Writing sample,艺管需要作品集及Video essay。社工六个学校六种侧重所以六版文书,艺管两个学校两版文书。统计下来差不多需要十篇PS。此外除了常规的两位学术领域推荐人之外,三个专业要用到三位不同领域的supervisor推荐人因此需要协调联系5位推荐人。除此之外,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有网络面试,因此几所学校的面试陆陆续续进行了俩月。所以申请到最后会发现,前期的托福GRE,还有WES认证,寄送成绩单神马的,都不是事儿。 当然,如果不像我一样非要同时申请仨专业的话,负担会小很多。 说到这里,只是希望即将进入申请阶段的你们充分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场持久战,要有耐力坚持到最后,更别提中间出现的层出不穷的小插曲需要用灵活和细心来处理。关于硬件:不要过分高估硬件的作用 GT和GPA是我的硬伤,用“一般”形容已经远远不够。大三才决定出国,意识到自己奔波在各种课外活动和实习之中已经不务正业了太久,大四虽然稍有收敛但还是回天无力。坦诚说自己属于又懒又任性的那种学生,认定翻译不是自己要走的路所以便不再上心。虽然庆幸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这些经历在后面的申请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说起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还是觉得心中有愧。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自诩属于“一点都不学术”且闲不住的类型,那么请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但同时,竭尽所能兼顾学业,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校简介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于1908年作为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分校(McGi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ritish Columbia)成立,后于1915年获批独立,更名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延续至今,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并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和皇后大学组成加拿大的常春藤联盟。它是Universitas 21(大学的国际性协会)的创建成员之一,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享有国际声誉。该校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后来逐渐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00年的时间里UBC 已发展成为享誉加拿大的高等学府和全球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广泛的专业设置使其成为了众多学子所向往的顶尖大学。在整个北美洲基于科研成果而成立的公司数量,UBC大学名列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UBC大学在加拿大连续多年被权威杂志《麦克林杂志》评为博士级大学综合排名第二名。该校是加拿大最难申请的大学之一,申请的学生不仅需要优异的学术成绩并且需要有优异的课外活动成绩如领导经历,大赛奖项等。学校为了挑选尖而又尖的人才,每年将近有30%的学生从不同的院系中被淘汰。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主要校区有两处,一个为温哥华校区,位于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的市郊,距离温哥华只有30分钟的车程,校区占地达400公顷。这里有怡人的气候,绵延的海岸线,美丽的海洋与沙滩,是游览观光者必到之处。此外,温哥华校区还有该市最吸引人的许多学术及休闲娱乐设施,包括人类学博物馆、表演艺术中心、著名的UBC植物园及植物研究中心等。温哥华校区是UBC 最大的校区,学生人数超过45,000名。 另一个校区为奥肯那根校区,开放于2005年9月,是个独具特色的小型大学校园。该校区在校人数约为5,325名,教职员工达700多名,共设有7个院系。 此外,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还有Robson Square和Great Northern Way两个校区。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提供人文、自然科学、医学、法学、商学等领域的本科、研究生课程及一些专业课程。UBC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世界五十强院校中,UBC是加拿大仅有的三所院校中的一所,此外,在北美院校排名中,UBC也稳居前十强。该校著名的学者与教授中就有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欧元之父之称罗伯特·蒙代尔和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密斯教授。 UBC的人类学博物馆是温哥华市十大游览景点之一,收藏着整个北美大陆西北土著文化里最好的艺术和手工艺品。UBC还拥有一个海洋生物研究站,两个研究农场,一个世界最大的亚原子回旋加速器。此外,UBC的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流的,它有5个中央主机,分别用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与图书馆,全校有2,000多个终端与当地、全国和国际计算机网络相连。基于学校各方面的强大优势,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的研究相结合。 历史回眸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名义是基于BC省大学法案(BC University Act)在1908年通过后,为了满足卑斯省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正式成立的,在经过两年的调查后,大学最终在1910年在省内的温哥华市实体化,成为卑斯省的第一所学位授予大学——学校最初为麦吉尔大学位于温哥华的分校,名为”McGi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ritish Columbia“,于1915年方才成为独立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随后,大学开始建设校区,但施工进程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稍作停顿。在1915年,大学正式开放,录取共379名学生,其中男性学生有228位,女性学生有151位。在一战期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课程包括了军事训练。到战争结束为止,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共有697名校生参战,其中78名丧生。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介绍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简介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始建于1915年,坐落于加拿大西海岸美丽的花园城市温哥华西面的半岛上,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早的大学,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校园占地400公顷,校园外另有800公顷的森林和农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学生前来就读。UBC是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2010年在学术及研究世界前500强大学中排名30位。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温哥华校区、Okanagan校区、罗伯逊广场校区和Great Northern Way 校区,下设文、理、工、商、医、农、林、教育等18个学院,70多个专业。学校设有农业经济学、动物学、森林资源管理、机算机学、营养学、石油勘探工程、地理学、艺术、英语、历史、德语研究等,拥有学士、双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中等和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及法学、医学和牙科的职前培训也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一。学校现有在校生5万多人;其中全日制学生近4万人;还有来自145个国家的7千多名国际学生,他们占总学生数的12.6%,其中中国学生近1,500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拥有7名诺贝尔获奖者。学校具有17个研究院、50个研究中心、8个跨学科研究组织及3个医院,从事着4,000多个研究项目,从政府、工业、非盈利组织每年吸引2个亿的科研资金。此外,学校还拥有加拿大第二大的图书馆系统,藏书超过590万册,上万张地图和电子书。 林学院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也是全球最好的林学院之一,其林业政策、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采运、林木遗传育种、生物质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成员之一。她坐落于纽约上曼哈顿地区(Upper Manhattan)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她是纽约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历史上第五所成立的大学,也是九所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Colonial College)之一。 一、基本数据 联系方式 Columbia University 2960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27

United States (212) 854-1754 基本信息 建校时间:1754 男女同校:是 学校性质:私立非营利 所在城市规模:大型城市 学术校历表:Semester 基本宗教信仰:- 特殊宗教信仰:- 费用数据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房租及伙食费:$11,396书费:$1,040学生组成数据 全日制本科生:7,111在职本科生:1,016

男性本科生:4,151 女性本科生:3,976 研究生总人数:17,923 全日制研究生:14,682 在职研究生:3,241 二、助学金统计数据 基本信息 助学金申请表提交截止日期:March 1学费担保计划:不提供预付学费计划:提供 学费分期付款计划:提供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助学金联系方式 电话:(212) 854-3711 电子邮箱:ugrad-finaid@https://www.360docs.net/doc/989168117.html,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89168117.html,/finaid

哥伦比亚大学

1、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中唯一拥有新闻学院的大学。学院连续多年名列全美新闻学专业榜首。该学院可授予新闻学硕士(A.Program)和管理学硕士(M.S.Program)两种硕士学位,以及传播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mmunication)。另外,新闻学院还与其他学院共同设立了5种双硕士课程,分别是:新闻学语法学、新闻学与商学、新闻学与地球环境学、新闻学与宗教、新闻学与国际关系。申请新闻学院需要提交的材料有本科GPA(入学平均成绩为3.7以上)、三封推荐信、GRE成绩、两篇Essay。国际学生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成绩不低于114分,笔考不低于650分)。 2.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密苏里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新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国大学,其新闻学院目前设置了13个专业的五年制本硕连读课程、28个专业的两年制硕士学位课程和5个专业的博士课程,同时还可授予新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双学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广泛活跃于美国乃至世界各主流媒体,学院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在美国大学新闻学院中都位居前列,这也导致了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申请者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两份官方成绩单(研究生GPA 不低于3.5分,本科GPA不低于3.0分)、GRE成绩(语文与数学部分成绩合计不低于1,100分)、TOEFL成绩(笔考600分以上)。申请博士学位还必须具有至少两年的新闻行业全职工作经历。 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哥伦比亚大学中文介绍

名校档案 所在城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所在城市:纽约州,纽约市(NY,New York,New York) 学校排名:U.S.News 2013——TOP 4 办学性质:私立 优势专业:英语,历史,政治科学,经济,生物,音乐,戏剧,机械工程等男女比例:51:49 本科学生总数:5766人 亚裔学生比例:17% 国际学生比例:11% 学校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89168117.html,/ 招生处信息:电话(212)854-2522,传真(212)854-1209 录取要求:

费用参考:

学校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建校于1754年,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并在2012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综合大学排名中夺得第四位,同时也是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第10位的学校。 1754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印证了哥大的创立,在当时命名为国王学院。它是每周大陆最古老的学员之一,达特茅斯学院和威廉玛丽学院与它同属皇家宪章。

因为经济问题,1857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校区由曼哈顿下城迁至中城,在此后的四十年间,学校增设了医药、法律、工程、政治、建筑、哲学和理论科学等系所。于1879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再迁至目前的校区,而至1912年,图书馆学系、口腔外科、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等先後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之阵容,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正式成为一所综合大学。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

美国大学鄙视链:HYS鄙视MIT级MIT级鄙视康奈尔级

美国大学鄙视链:HYS鄙视MIT级 MIT级鄙视康奈尔级 写到这个标题,小编不由地想到了马特达蒙在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酒吧完虐哈佛大学装插男的戏码。要知道无论你还在什么院校,或者你读什么专业,所有的维度中都有相互比较的参数,也就像是食物链一样,存在着鄙视链!就好像排名前三十的院校看不起排名30-50的,常青藤的有看不惯前30的院校!就是这样喽~ 大多数美国人不太在意是否去好学校,而是更倾向选择自己州的州立大学系统下辖最好的学校(学费便宜、朋友多、规模大活动丰富),如果无法被录取,就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学费便宜、离家近)。 例如,一个加州的普通家庭的同学,第一选择一般是UCLA或Berkeley(如果家在加州南部就会选UCLA因为它在位于南部的洛杉矶,如果在加州北部就 会选择位于Berkeley。如果无法被洛杉矶或伯克利分校录取,则会在加州系统以及加州州立系统中选择离家最近的分校,例如如果他家住莫赛德就会选UC Merced,如果家住戴维斯就会选UC Davis,如果家在巴克斯菲尔德就会选CSU Barksfield,如果家在长滩就会选Long Beach State等等。 如果实在是这些学校都进不去,他还可以选择区域性的社区大学)。也有的美国人会选择去就读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所在的学校,这和美国狂热的 NCAA各种联赛有 很大的关系。例如如果一个同学是Joe Paterno的粉丝,他也许就会去Penn State Univ,如果他是Bobby Bowden的粉丝,他可能会选择FSU,等等。而那些家境非常好且学习非常好且很有追求的学生才会倾向去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学,例如常青藤的那些学校。 下面说一下我了解的老美对他们那几千个大学的第一印象。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根据我和老美这几年的交流得来的,毕竟交流的人群限于学校里或学校周围的人,样本的 diversity不太好保证,因此可能有偏差。另外,有的在US News排得比较靠前的学校我没有提到,并不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我实在不了解或没搞清楚他们在老美心中到底是啥样,例如Notre Dame圣母大学、BYU杨百翰大学、Wake

哥伦比亚大学校内美食

哥伦比亚大学校内美食 餐饮计划介绍 学校规定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加入餐饮计划,高年级及研究生同学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 ?DiningPlan——餐饮计划,由餐饮次数和DiningDollars组成: ?餐饮次数是针对自助型餐厅而言,每次就餐时会从卡上扣除一 次餐饮次数。 自助型餐厅有:JohnJayDiningHall、FerrisBoothCommons及 JJ’sPlace。 ?DiningDollars与美元等值,1个DiningDollar可以购买1美 元的食物,在点餐或购买食物时直接从卡上按价格划走等值的DiningDollars,可以在所有12家餐厅使用。 ?FlexAccount,大家可以用账户内的DiningDollars在校内12 家餐厅点餐或购买食物时使用,还可以在校内书店、复印店、洗衣房、自动售货机以及校外商店使用。但要注意,FlexAccount不能 购买含酒精的饮料。很多校外购物点就在学校附近,如果晚上要去 远一点的购物场所,可以乘坐学校的夜间班车(晚7点至晚11点), 或请学校保安部门护送前往(晚11点至凌晨2点)。 ?犹太(Kosher)和清真(Halal)餐饮计划 为了照顾到一些同学的饮食习惯,学校餐厅推出了犹太食品和清真(伊斯兰)食品。如果想品尝这两种风味的食品,必须加入Kosher 和Halal餐饮计划。不论一年级、高年级还是研究生同学,在加入 相应的餐饮计划后,再额外交纳10%的费用就可加入Kosher和 Halal餐饮计划。加入后,就可以去JohnJayDiningHall的犹太食 品专区或清真食品专区就餐了。 餐饮计划类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项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项目 一、项目介绍 1、哥伦比亚大学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与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康乃尔等八所大学共同组成“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成为世界顶尖学府的代名词。学校位于世界之都--纽约曼哈顿,亦是奥巴马、胡适、徐志摩、李政道、蒙代尔、摩尔根等名人求学之地。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3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 在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美国大学权威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美4000多所高校综合排名第5名;在2018 年Times世界大学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位列第14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高校学术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第8名。 2、访学时间及专业方向 2018年秋季访学时间为:2018年9月– 2018年12月。根据学习目标、英语水平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参加项目的学生可选报两类课程: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ALP)、与大学专业学分课程。参加项目的学生与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学生混合编班,由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统一的学术管理与学术考核,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成绩单。 第一种: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ALP) 访学时间:2018年9月4日–12月7日(根据2017年日期预估,以校方最终公布的日期为准) 对于希望通过访学提高英语水平、了解美国社会、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同学,可申请英语及美国文化课程,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快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哥伦比亚大学ALP成立于1911年,是全美最古老的语言中心。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分级小班授课、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校园文化实践、参观当地机构、参加中美大学生交流活动等各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美国历史文化。 第二种:大学专业学分课程 访学时间:2018年9月4日–12月21日(根据2017年日期预估,以校方最终公布的日期为准)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是东岸最有名的建筑学院。建筑学院的教学理念成熟、设计思想前卫,融合理想与现实为一体。接下来,美行思远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专业 1.建筑学硕士 建筑学硕士是三年的学术型硕士项目,共108个学分。该项目建立在建筑与设计领域悠久的开拓性创新传统上,融合了最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重塑学科边界所必备的批判与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涵盖建筑,城市规划,历史保护三个方面,从studio,architectural techniques,history/theory,visual study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性。 此项目已经加入STEM,国际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效停留3年进行OPT的实习申请。 2.高级建筑设计理学硕士

本项目是为期一年共三个学期(夏季、秋季和春季)的项目。 该项目目标在于为拥有建筑学学士或硕士学位的出色的年轻专业人士提供集中的研究生学习机会,以鼓励设计领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其中MSAAD基本都会和MArch I的第三年项目一起上课。 3.建筑批评、策展与概念实践理学硕士 本项目是为期两年4学期的全日制项目。通过集中的学术学习和独立研究,本项目提供在建筑批评、出版、策展、展览、写作和研究领域内的高级训练。有志于做建筑评论家或者愿意投身于建筑领域研究的,可以考虑就读此专业。 4.建筑学与城市设计理学硕士 本项目是一个为期一年共三个学期(夏季、秋季和春季)的项目。该项目重点关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筑,研究建筑设计在21世纪城市景观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研究、实践与教学的新范式,来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气候变化、人口密度等社会问题和威胁。 5.城市规划理学硕士 该项目分为两年四个学期,从城规技术,建筑学,历史保护,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角度培养从事经济,政治基础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专业型人才。 6.房地产开发理学硕士 该项目为期三学期,涵盖了房地产方向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进行创造性城市开发的一整套

哥伦比亚大学著名中国校友

哥伦比亚大学著名中国校友 李开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李开复获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 软件公司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两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世界团体冠军美国队的一名成员而名噪一时。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 吴健雄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在β 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1934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4年参加“曼哈顿计划”,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 徐志摩: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著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脍炙人口名篇。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世界知名高校校徽汇总

世界知名高校校徽汇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作业描述: 收集30所全世界高校的logo并加以简单说明,要求包括logo 的设计说明,该学校的水平与特点,以及收集的网站来源。 1、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为加州理工(Caltech或CIT),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北郊的帕萨迪纳市(Pasadena),是世界着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科技界久负 盛名,其优势学科包括基础理科的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等,位列2015-16年世界大 学学术排名(ARWU)物理学世界第5、化学世界第4、基础理科综合排名世界第5,与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理工科)学术 重镇。 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中文翻译为:真理使人自由。 2、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是英国研究型大学罗素大学集团、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欧洲顶尖大学科英布拉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以及Europaeum中的核心成员。牛津大学同时为两个着名奖学金计划的举办地:一为于2001年设立的克拉伦登奖学金;另一为于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吸引了不少杰出研究生前来学习的罗德奖学金。牛津同时拥有全球最具规模的大学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学图书馆系统。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社会名人,包括了27位英国首相、60位诺贝尔 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的皇室成员和政治领袖。 成立于12世纪的牛津大学,其校徽即为盾形(还有剑桥大学等高校,其校徽皆为盾形),校徽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上二下一),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这表明了中世纪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校徽上的王冠则昭示着大学教育的高贵与荣耀,这与英国大学培养绅士的大学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英国着名教育家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认为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我

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美国10大名校排名

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美国10大名校排名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2014年至2015年学年,有超过30.4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读书,大约是十年前的5倍,这意味着中国学生已经成为美国校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那么到底是哪些学校是大家那么热衷去的呢?下面就跟托普仕留学小编一起来看看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十所美国大学。 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公立大学之一,尤以理工著称,是美国大学协会(AAU)的成员之一。它工程、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会计学和大众传播学等专业是最强的科系,而教育、商业、人文与艺术、以及法学院等学院也十分出色。 二、南加州大学 除了电影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马歇尔商学院、会计学院、医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同样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者们的追捧。 三、普渡大学 据托普仕留学小编我多年来的经验了解到,普渡大学是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素以工学、农学和航天著称,景观建筑专业也很牛。而且,普渡大学毕业生薪资情况在全美毕业生中也很靠前! 四、哥伦比亚大学 学校的新闻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五、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世界上最先实行带薪实习项目的大学之一,与国内及国际上很多知名且在该项目中非盈利的合作伙伴,包括主流纸媒和电视节目、国际律所、银行、政府机构和企业,很多世界500强的公司。 六、密歇根州立大学 密歇根州立大学很多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突出:核能、经济学、工程学、商科、教育、医学、政治学、记者、包装、渔业与野生动物、林业、犯罪学等。 密歇根州立大学向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奖金金额7000 美金;学校对招生录取采取滚动申请时间,因此没有具体的时间期限;申请学生可以随时申请,而国际学生录取比例达到11%。 七、俄亥俄州立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100种学习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100种学习方法 1、读得慢,长期下来读得少。 2、阅读中有30%~50%都是没用的。 3、敲打节拍来避免大脑阅读出声,以刺激皮层,但不可依赖过多。 4、情绪是可以操纵的,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行为才会改变。 5、预习学会20%,上课学会50%,回顾学会100%,复习时应无新知识。 6、写下问题,越清楚,得到的答案也就越透彻。 7、先背佐证或例子,有些抽象概念是要一定积累才能理解的。 8、跟同伴一起学,讨论能减少偏差。 9、给大脑0.5~9小时来处理信息,再回顾才会有新收获,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10、锻炼左手。 11、随身携带相机或小本子,记录灵感,如音乐写作或绘画 12、把大事化为小步骤写在to- do list上,会更有成就感,效率也更高。 13、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 14、倾听微弱的声音能提高注意力,每天练习3分钟。 15、新词用了7次才真正算自己的。

16、学会寻找情绪高昂的物质来驱动自己。 17、利用空闲的等待时间来做事,随身携带书籍,手工或电话单。 18、每天做件不愿做的事。 19、多敲打手指,刺激神经,延缓大脑衰老。 20、自己跟自己对话。 21、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 22、提前粗略自学2年后的知识,能让现在的学习轻松不少。 23、灵感往往不是新的,它只是几个旧点子的合成品。 24、紧张时肾会积尿,身体供水不足会导致大脑发挥失常,考前试着喝点蔬菜汁或水果汁。 25、学会腹式呼吸。 26、养成记关键词的习惯。 27、多总结。 28、做思维导图心智图。 29、从整体上记忆和理解。 30、大脑有忘记痛苦的特征,学习时要保持良好心态。 31、多说话,并提高话语的质量。 32、带病用脑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989168117.html,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徽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大学)又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908年成立,前身是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学院或者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分校(McGi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ritish Columbia),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915年成为独立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和皇后大学组成加拿大的常春藤联盟。该校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后来逐渐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UBC是加拿大西部唯一一所能与东部安魁名校相抗衡的学府。除了多样化的学生、全球性的远瞻眼光及杰出的研究成果外,UBC的温哥华校园和奥克纳根校园是全北美最漂亮的校园之一。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1908年成立,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该校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后来逐渐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00年的时间里UBC已发展成为享誉加拿大的高等学府和全球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广泛的专业设置使其成为了众多学子所向往的大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申请要求。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申请要求 1、平均成绩要求. 平均成绩必须在B+以上。同时四年本科成绩也应该 B+以上。 2、学历学位要求 硕士学位.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起初为研究性合作机构,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性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人数急涨,大学也在1979年颁出了第十万张文凭。 2004年,BC省政府提议在奥卡纳干一带创立卑斯大学分校。隔年,BC大学吸收奥卡纳干大学学院,在基隆拿市成立新的校区。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成为蜚声全球的研究中心,它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设备,科研人员,加上位于气候宜人、风光如画的温哥华市,因此每年吸引了全世界的顶尖学子前来就读。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是国际上顶级的高校。在全加拿大最佳大学排行榜中成绩优异,在医学院及博士中新生入学成绩排名,学术声誉排名,国际声誉排名,总体表现排名,最佳品质等排名中都高居加拿大前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找工作的经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找工作的经 历 导读:本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找工作的经历,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6年5月一个周末的傍晚,纽约,夕阳的余晖撒落在哈德逊河面,水面荡起金红色的涟漪。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河边公园,不少热爱健身的人沿着河边慢跑或骑车,两对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散步,一位摄友架着三脚架捕捉着游移于摩天大楼之间的光影。身高1米85的杨国轲,靠在木头长椅上,专心致志地为他新书的读者写回信,他的长腿弯曲起来刚好变成了电脑桌面,看上去颇有些滑稽。 这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年轻人,今年26岁,2013年从哥伦比亚毕业大学毕业。目前在纽约的一家咨询公司做大数据分析的他,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写了一本39.6万字的书,帮助留美毕业生们找工作。 “像鸟儿一样飞翔天空 从更高的地方俯瞰这个世界” 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为了追求梦想,而拼命踮起脚尖伸手来抓的人并不多。 杨国轲小时候的梦想,是当飞行员,而且是战斗机飞行员。高中时,民航来学校招生,因为身高超过了上限,最终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踏上飞行员的道路。

“这个梦想埋藏在心里,一直想去尝试。”在美国时,他从同事那里听说了在纽约州长岛有飞行学校,可以学开飞机,于是开始策划。他还记得第一次自己驾驶飞机,飞上天空的情景。 那是一年前,2015年7月25日,星期六,天气晴朗,气温29摄氏度,西南风14公里每小时。在纽约州长岛Farmingdale小镇的Republic机场,他在教练的陪同下驾驶了一架Piper Warrior入门级训练机N600PF脱离了地球表面,飞上了天空。 “能一直飞到1000米左右的高空。真的感觉像鸟儿在天空中飞翔一样,那种从空中俯俯瞰大地万物的感觉非常棒。”杨国轲说正如他在业余时间参加滑雪、摄影、射击等俱乐部一样,在飞行俱乐部里所结识的各界精英,同样是敲开另一扇职场大门的钥匙。 他一直在拼命追求自己的梦想。参加公益组织,到地震灾区、贫困山区捐资助学,看望SOS儿童村、孤儿院的孩子们,到美国读书,留在纽约工作,开飞机,出书。世界在他这里,总被整理得妥妥帖帖。 “如果你不规划人生,你将被生活所规划。”“我们的人生是动向的,所经历的每时每刻都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在梦想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这句话所有人都能看懂,也会说,但绝大部分人依然甘愿缩在生活的浪潮里,被推搡着往前走,“懒惰”并不是一种可以轻易克服的特质。 “希望自己能过简朴的生活,高尚的生活,谦卑的生活。”这是本科毕业时,杨国轲给自己写的诺言。

哥伦比亚大学校训

哥伦比亚大学校训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全称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它坐落于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校训: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语) 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为“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语)。可汉译为“借汝之光,得见光明”。典出《旧约·诗篇》:“Quoniam apud te fons vitae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英译为:“For with the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and 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中文为:因你就是那生命之源;借着你的光,我们得见光明。校训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但它并不妨碍人们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的决心和勇气。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世界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晨边高地,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而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它的研究生院更是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而闻名。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及芝加哥大学一起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强。至2007年,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此外,学校的医学、法学、商学和新闻学院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为此,学校的教师及课程设置都必须围绕以下3个问题来展开:一、让学生学习什么?二、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三、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和所学的知识外还具备何种世界观?哥大最强调的一点是实践,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以致用。 哥伦比亚大学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迄今,该校法学院已培养出了两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兰·菲斯克·斯通和查尔斯·伊万斯·修斯,3位美国总统:美国第15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届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第44任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现任总统)。另外,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哥大第13任校长。纽约市有14位市长,纽约州有10位州长是哥大的毕业生。

图像处理_Columbia University Image Library(COIL-100)(哥伦比亚大学图像数据库(COIL-100))

Columbia University Image Library(COIL-100)(哥伦比亚大学图像数据库(COIL-100)) 数据摘要: To database is available in two versions. The first, [unprocessed], consists of the original images that contain both the object and the background . In the second one, [processed], the background has been discarded, and the images consists of the smallest square that contains the object. For formal documentation look at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ssed technical report 中文关键词: 几何,反射,姿态,实时,识别, 英文关键词: geometric,reflectance,pose,real-time,recognition, 数据格式: IMAGE 数据用途: For recognition 100 object in a real time

数据详细介绍: Columbia University Image Library (COIL-100) Access Instructions To download the 100 object database click at: [unprocessed]. For formal documentation look at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ssed technical report, [gzipped]. "Columbia Object Image Library (COIL-100)," S. A. Nene, S. K. Nayar and H. Murase, Technical Report CUCS-006-96, February 1996. [gzipped][uncompressed] 数据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