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课程设计报告---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 业: 自动控制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评语 平时(40) 报告(30) 修改(30) 总成绩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 1 -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 1 -

3 设计原则及要求........................................................................................... - 1 -

4 图纸说明....................................................................................................... - 1 -4.1车站信号平面布置. (1)

4.1.1 股道的设置....................................................................................... - 1 -

4.1.2 道岔的设置....................................................................................... - 2 -

4.1.3 信号机的设置 ................................................................................... - 2 -

4.1.4 警冲标的设置 ................................................................................... - 2 -

4.2信号点灯电路 (3)

5 总结 ............................................................................................................... - 4 -

1 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和《运营基础》这两门课程之后,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车站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和对应信号机的点灯电路。并对车站内部轨道电路进行设备配置,从而掌握车站内信号机的布置原则和命名规则、警冲标的设置方法、道岔命名方式和道岔绝缘的设置原则、极性交叉的方法等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我们更好的应用AutoCAD,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AutoCAD这种绘图工具,结合车站和铁路运营基础的知识,绘制出两张工程图纸,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XXX站上行咽喉站场平面布置图(附图1);

(2)XXX站两方向出站信号机点灯电路(附图2);

(3)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3 设计原则及要求

(1)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所分配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站场图中要绘出道岔位置及编号、警冲标位置、信号机位置及信号机名称和轨道区段名称。图纸没有比例要求,以美观,清晰为主。

(2)根据所绘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绘制出出站信号机点灯电路图。

(3)根据上述信号平面布置图、点灯电路图的绘制过程,写好图纸说明书。

(4)符合铁道部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保证信号机的设置应该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

4 图纸说明

4.1 车站信号平面布置

4.1.1 股道的设置

我设计的是熊伟站上行咽喉的平面布置图,共有五个股道,两个正线分别为I股道和II股道,三条侧线分别为5股道、3股道、4股道。股道均为双线双方向,五条股道

均可进行正向的接车、发车和反向的接车、发车。两条正线间的间距为5.0m,侧线与正线、侧线与侧线的间距最大为5.3m。

4.1.2 道岔的设置

道岔的编号按规定上行咽喉编为双号,下行咽喉编为单号,自进站口向站中心顺序编号。位于同一坐标的道岔先编靠近信号楼的道岔。对于同一端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方向时,应该先编主要方向的道岔号码。站内的每一道岔均应该进行编号。对于双动道岔应编成连续的单数或双数。我设计的熊伟站是上行咽喉,按规定我所有道岔均编双数,所以我的道岔编号为2—20号,因为最靠近上行进站口的道岔为IIG上正向进站口的道岔,所以该处的道岔编为2,又因为该道岔为双动道岔,所以IG上的与之对应的道岔编为4。

4.1.3 信号机的设置

信号机按功能分为调车信号机,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而调车信号机又分为尽头型调车信号机,并置信号机,差置信号机,单置信号机等等。

(1)进站信号机

我设计的熊伟站设有一个上行进站信号机S,按要求为高柱信号机,一共有5个灯位,分别是黄、绿、红、黄、白。其中显示白灯时为引导接车。因为是双线区段,所以当上行的线路断轨、事故等原因不能行车时列车为保证列车可以顺利进站,提高行车效率,特设了一个反方向上行进站信号机S F,这样就可以利用另一条线路反方向运行,这时候接车站就要开放反方向进站信号机S F进行接车。S F为高柱信号机,共有五个灯位,其灯位分布与进站信号机相同。

(2)出站信号机

在我所设计的,车站平面布置图中一共有五个股道,都可以进行接发车,所以在每一股道上分别设置一个出站信号机。分别为X5,X3,X I,X II和X4。按规定正线出站信号机应设为高柱,侧线出站信号机设为矮柱。所以S I、S II为高柱,其余为矮柱。高柱信号机有四个灯位,分别为绿、红、黄、白。矮柱信号机有五个灯位,分别为白、红、绿、黄和一个封灯的灯位。另外每个信号机设一个信号表示器,用于对信号机的辅助显示。

(3)调车信号机

根据需要站场中一共设置了5个调车信号机,分别为D2-D18。其中D14在专用线上安全起见,要有较远的显示距离所以设为高柱,其余均设为矮柱信号机。该类型调车信号机有两种显示白灯代表允许调车,蓝灯是禁止信号,禁止调车机车越过此灯位。此外股道上的出站信号机也有调车的作用,当显示白灯时,表示开放调车信号。当显示红灯时表示不能越过该架信号机。调车信号机的命名以“D”表示,再在右下角缀以顺序号。

调车信号机编号从进站口开始向股道方向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因为我的站场为下行所以全部变为单号。因为X I、X II、X3、X5需要往IG上调车,所以设置了并置信号机D2、D4起到阻拦和折返的作用。D2为尽头线型信号机,用于往咽喉区的调车。D6、D8为单置信号机,用于IIG和4G的专线作业。同时他也可以充当八字变更进路的变更按钮。

4.1.4 警冲标的设置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离为4m的中间。据2线中心距离不小于4m(每边2m),距岔后绝缘节3.5m~4m内设置。线间距离不足4m时,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警冲标用来指示机车车辆的停留位置,防止机车车辆侧冲。

在线路曲线部分,所设道岔附近的警冲标,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限界的加宽增加。靠准许停车线路的一方称为警冲标内方,靠道岔方面或线路平面交叉的一方称为警冲标的外方。

4.2 点灯电路

信号机点灯电路用来控制信号机的各种信号显示,从而直接向机务人员和有关行车人员发出命令,使列车或车列按照信号显示而令行禁止。各种信号的显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大问题,因此信号机点灯电路必须是安全电路,必须设有可靠的断线防护和混线防护措施。信号点灯电路断线,信号机就要灭灯。信号点灯电路混线,将点亮平时不应该点亮的灯光。

为了得到断线防护,在电路中每开放一种信号时都要串接一个灯丝继电器,用于监督电灯情况。当允许灯光灭灯时,最终都会使灯丝继电器失磁落下,从而导致LXJ落下,而自动该点红灯;当红灯灭灯时,则使DJ也会自动落下,从而禁止LXJ 吸起而开放允许信号。

为了得到混线防护,电路中采用了位置法和双断法,防止电缆芯线一处混线时而错误开放信号。

为了保证信号机不中断信号显示,信号机灯泡采用双灯丝,并且对应每一灯泡设置一个灯丝转换继电器。

预告信号机有绿、黄两个灯光显示。当进站信号机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时,预告信号机经LXJ的后接点条件点亮黄灯;当进站信号机开放允许信号时,预告信号机经由LXJ的前接点条件点亮绿灯。

信号机点灯电路采用集中供电、由信号楼继电器室供给交流220V点灯电源。控制条件也在继电器室内,所以就很方便地把控制条件放在控制对象和电源之间,这样就达到了混线防护所提出的位置法的要求。

在建立通过进路时,由于ZXJ和TXJ都励磁吸起,所以接通的是LB初级线圈电路,使绿灯点灯;在建立通过第一个车场而至下一个车场停车的接车进路时,由于ZXJ和LUXJ励磁吸起,TXJ失磁落下,所以接通的是LB电路和2UB初级线圈电路,使绿灯和第二个黄灯同时点亮;在建立正线停车的接车进路时,由于ZXJ励磁吸起,而LUXJ 和TXJ都失磁落下,所以接通的是UB电路,使第一个黄灯点灯。

在建立向站线接车进路时,由于ZXJ、LUXJ和TXJ都失磁落下,所以这时接通的是UB电路和2UB初级线圈电路,使第一个黄灯和第二个黄灯同时点灯。引导接车时,LXJ失磁落下,而引导信号继电器YXJ励磁吸起,因此这时接通的是HB电路和YBB 初级线圈电路,红灯和月白灯同时点灯。在YBB初级线圈电路中接有LXJ第六组后接点和LXJF第七组后接点,这样就不会出现绿灯或黄灯与月白灯同时点灯的乱显示。

凡是同时点两个允许信号灯光时,在灯光电路中都接有第二灯丝继电器2DJ前接点。例如同时点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时,在LB初级线圈电路中接有2DJ第三组前接点;又如同时点两个黄灯时,在UB初级线圈电路中接有2DJ第两组前接点。接入2DJ前接点的目的是,当第二个黄灯灭灯时,使绿灯或第一个黄灯也必须跟着灭灯,以便用第一灯丝继电器的前接点断开信号继电器LXJ的电路,使信号自动改点红灯。

在这里对于混线保护除采用了位置法外,允许信号灯光的U、L和2U还采用了双断法,即在正负极性电源处都分别接有同样的控制条件。引导信号的YB也采用了双断法。因此,U、L和2U共用一条回线,YB单独用一条回线,剩下的H自己用一条回线。应当注意,只有在集中供电制使用信号点灯变压器的情况下,即只有在联系线路中电流很小的条件下,像U和2U这样能同时点亮的两个灯泡才可共用一条回线,否则是不允许的,因为两个点灯电流共用一条回线会产生较大的电压降,将会影响信号显示距离。这里采用的双断法是针对H和YB、或H和L或H和U或H和2U混线的,而位置法是针对L和U、L、2UH或U和U、L、2UH或2U和U、L、2UH或YB和YBH混线的。因此,只采用位置法不行,还必须同时采用双断法。

5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和《运营基础》这两门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这两门课时我们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性的东西接触的并不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才使我认识到我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的并不全面。我觉

得这次课程设计最难的是绘制点灯电路。而在绘制点灯电路中最难的是表示器电路的绘制。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使我学会了更多专业知识,也让我对AutoCAD这个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

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经过老师答疑和自己查阅资料,我对绝缘节位置的确定、送受电端设置和极性交叉合理配置方法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课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这对提升自我,升华自我有积极影响。最后,在经过了两次答疑以及自己努力,这次区间课程设计顺利完成,相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启到积极作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AUTOCAD的电路图绘制及联 锁表制作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4年6月 目录

任务书 一、课题内容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按规范编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电路图或局部电路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附图1); 2.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 3.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图或局部图(附图2-5)。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5、注意事项: 组合连接图要用A4纸手绘。 联锁表的表格可以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但是里面的内容全部 要手写,请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老师会随 机抽问。 AUTOCAD所制图可打印,也要自己完成,老师会随机找一条电 路要某个同学画出来。 所有的要求,其实都是要让大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概述 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核,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车站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以及大一对AUTOCAD的学习,在大三时刻,通过绘制站场组合连接图、制作联锁表、绘制网络线电路图,是对我们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很好检查。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好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课设内容上,不论是考试还是走向工作,制作联锁表和CAD绘制电路图 都是学信号的基本必备素养。然后从课设的形式上无疑是对大家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 二、组合图的连接 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继电器进行联锁逻辑控制功能。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所用继电器数量很多,若直接用继电器来搭建继电电路实现联锁控制功能既费时又费力。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将对应车站信号平面的信号机,道岔,道岔区段的一些继电器设计成一个组合,这些组合与具体的站场无关或关联很少。可以在工厂预先组装配线,节省大量施工时间。 明确组合选取原则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站场平面布置图选取相应组合,然后根据站场结构将这些组合连接形成组合连接图。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抽样定理的应用 摘要 抽样定理表示为若频带宽度有限的,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抽样频率小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有混叠。抽样频率大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无混叠。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学知识对语音 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兴学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手段,所以对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Matlab语言是一种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应用 软件,它可以将声音文件变换成离散的数据文件,然后用起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处理数据。这为我们的本次设计提供了强大并良好的环境! 本设计要求通过利用matlab对模拟信号和语音信号进行抽样,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观察波形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抽样Matlab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原理: (2) 1、抽样定理 (2) 2、MATLAB简介 (2) 3、语音信号 (3) 4、Stem函数绘图 (3) 三、设计内容: (4) 1、已知g1(t)=cos(6πt),g2(t)=cos(14πt),g3(t)=cos(26πt),以抽样频率 fsam=10Hz对上述三个信号进行抽样。在同一张图上画出g1(t),g2(t),g3(t)及其抽样点,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4) 2、选取三段不同的语音信号,并选取适合的同一抽样频率对其进 行抽样,画出抽样前后的图形,并进行比较,播放抽样前后的语音。 (6) 3、选取合适的点数,对抽样后的三段语音信号分别做DFT,画图 并比较。 (10) 四、总结 (12) 五、参考文献 (13)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容与条件 (2) 2.1 设计容 (2) 2.2 设计条件 (2) 3 滞后校正特性及设计一般步骤 (2) 3.1 滞后特性校正 (2) 3.2滞后校正设计一般步骤 (3) 4 校正系统分析 (3) 4.1校正参数确定 (3) 4.2校正前后系统特征根及图像 (6) 4.3 函数动态性能指标及其图像 (10) 4.4系统校正前后根轨迹及其图像 (11) 4.5 Nyquist图 (12) 4.6 Bode图 (15) 5 设计心得体会 (17) 6 设计主要参考文献 (18)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设计 1、设计目的: 1)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2) 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容与条件: 2.1设计容: 1) 阅读有关资料。 2) 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 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Nyquist 图。 4) 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2.2设计条件: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 K G(S)S(0.0625S 1)(0.2S 1) = ++, 试用频率法设计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位裕度050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 v K 40s -=,增 益欲度>17dB 。 3、滞后校正特性及设计一般步骤: 3.1滞后特性校正: 滞后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s G c 的校正装置来校正控制系统,)(s G c 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1,11)(<++= a Ts aTs s G c 其中,参数a 、T 可调。滞后校正的高频段是负增益,因此,滞后校正对系统中高频噪声有削弱作用,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可以利用滞后校正的这一低通滤波所造成的高频衰减特性,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 滞后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位裕度。或者,是利用滞后网络的低通滤波特性,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 班级/学号 成绩 指导老师签字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要求 (1) 3、课程设计任务 (1) 4、课程设计容 (1) 5、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2)

1、课程设计目的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MATLAB作为信号处理强有力的计算和分析工具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本课程设计基于MATLAB完成信号与系统综合设计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目标,是“信号与系统”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必要补充。通过课设综合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1)运用MATLAB编程得到简单信号、简单信号运算、复杂信号的频域响应图; (2)通过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分析,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同时加深对信号频谱的理解。 3、课程设计任务 (1)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熟悉相关容的理论基础,理清程序设计的措施和步骤; (2)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提出各目标的实施思路、方法和步骤; (3)根据相关步骤完成MATLAB程序设计,所编程序应能完整实现设计题目的要求; (4)调试程序,分析相关理论; (5)编写设计报告。 4、课程设计容 (一)基本部分 (1)信号的时频分析 任意给定单频周期信号的振幅、频率和初相,要求准确计算出其幅度谱,并准确画出时域和频域波形,正确显示时间和频率。 设计思路: 首先给出横坐标,即时间,根据设定的信号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写出时域波形的表达式;然后对时域波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化,得到频域波形;最后使用plot函数绘制各个响应图。 源程序: clc; clear; close all; Fs =128; % 采样频率 T = 1/Fs; % 采样周期 N = 600; % 采样点数 t = (0:N-1)*T; % 时间,单位:S x=2*cos(5*2*pi*t);

(完整版)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2设计资料 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 2.3 确定客运设备 2.3.1 旅客站房布置 2.3.2 旅客站台布置 2.3.3 跨线设备 2.4 确定货运设备 2.4.1 仓库 2.4.2 货物站台 2.4.3 堆放场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 2.6 货场平面计算 2.6.1货场布置图种类 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 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平面设计 3.1 确定设计线间距 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 3.3 坐标计算 3.4 线路有效长 3.4.1 定义 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 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6 道岔数量确定 3.7确定铺轨长度 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11.172Km,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8.522Km。本站为新建单线Ⅱ级干线,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限制坡度6‰;到发线有效长850m;运输要求:车站作业量见附件;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

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 ——利用双线性变换法实现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常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熟悉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利用数字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的方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并能够对设计结果加以分析。 二.设计方案论证 1.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IIR数字滤波器是一种离散时间系统,其系统函数为 假设M≤N,当M>N时,系统函数可以看作一个IIR的子系统和一个(M-N)的FIR子系统的级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际上是求解滤波器的系数和,它 是数学上的一种逼近问题,即在规定意义上(通常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去逼近系统的特性。如果在S平面上去逼近,就得到模拟滤波器;如果在z平面上去逼近,就得到数字滤波器。 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脉冲响应不变法的主要缺点是产生频率响应的混叠失真。这是因为从S平面到Z平面是多值的映射关系所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采用非线性频率压缩方法,将整个频率轴上的频率范围压缩到-π/T~π/T之间,再用z=e sT转换 平面的-π/T~π到Z平面上。也就是说,第一步先将整个S平面压缩映射到S 1 /T一条横带里;第二步再通过标准变换关系z=e s1T将此横带变换到整个Z平面上去。这样就使S平面与Z平面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单值关系,消除了多值变换性,也就消除了频谱混叠现象,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双线性变换的映射关系 为了将S平面的整个虚轴jΩ压缩到S1平面jΩ1轴上的-π/T到π/T段上,可以通过以下的正切变换实现

自动化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08-1班 学号:08051116 姓名:刘加伟 2018.7.17

任务一、双容水箱的建模、仿真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一、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1、通过测量实际装置的尺寸,采集DCS系统的数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模型。<先建立机理模型,并在某工作点进行线性化,求传递函数) 2、根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控制实验箱上利用电 阻、电容、放大器的元件模拟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3、通过NI USB-6008数据采集卡采集模拟对象的数据,测试被控对象的开 环特性,验证模拟对象的正确性。 4、采用纯比例控制,分析闭环控制系统随比例系数变化控制性能指标<超调 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的变化。 5、采用PI控制器,利用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使用Matlab中 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并将控制器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6、采用PID控制,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调节效果。 7、通过串联超前滞后环节校正系统,使用Matlab中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 标,并将校正环节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一)建立模型 (二)实验模型及改变阶跃后曲线: 1.取阶跃曲线按照以下模型建立系统辨识模型: 一般取为0.4和0.8 计算上行阶跃各参数: T1=171.26 T2=50.50 K=160.47 t1=141 t2=33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计算下行阶跃各参数: T1=84.20 T2=48.67 K=148.08 t1=89 t2=19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2.建立机理模型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IIR滤波器的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月日

1、设计目的 1、掌握IIR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及设计方法; 2、掌握IIR 滤波器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3、提高Matlab 下的程序设计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4、了解语音信号的特点。 2、设计任务 1、学习并掌握课程设计实验平台的使用,了解实验平台的程序设计方法; 2、录制并观察一段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确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3、根据指标设计一个IIR 滤波器,得到该滤波器的系统响应和差分方程,并根据差分方程将所设计的滤波器应用于实验平台,编写相关的Matlab 程序; 4、使用实验平台处理语音信号,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3、设计内容 3.1设计步骤 1、学习使用实验平台,参见附录1。 2、使用录音机录制一段语音,保存为wav 格式,录音参数为:采样频率8000Hz、16bit、单声道、PCM 编码,如图1 所示。 图1 录音格式设置 在实验平台上打开此录音文件,观察并记录其波形及频谱(可以选择一段较为稳定的语音波形进行记录)。 3、根据信号的频谱确定滤波器的参数:通带截止频率Fp、通带衰减Rp、阻带截止频率Fs、阻带衰减Rs。 4、根据技术指标使用matlab 设计IIR 滤波器,得到系统函数及差分方程,并记录得到系统函数及差分方程,并记录其幅频响应图形和相频响应图形。要求设计 第 1页出的滤波器的阶数小于7,如果不能达到要求,需要调整技术指标。 5、记录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和系统函数。在matlab 中,系统函数的表示公式为:

因此,必须记录系数向量a 和b。系数向量a 和b 的可以在Matlab 的工作空间(WorkSpace)中查看。 6、根据滤波器的系统函数推导出滤波器的差分方程。 7、将设计的滤波器应用到实验平台上。根据设计的滤波器的差分方程在实验平台下编写信号处理程序。根据运行结果记录处理前后的幅频响应的变化情况,并试听处理前后声音的变化,将结果记录,写入设计报告。 3.2实验程序 (1)Rs=40; Fs=1400; Rp=0.7; Fp=450; fs=8000; Wp=2*pi*Fp;Ws=2*pi*Fs; [N,Wn]=buttord(Wp,Ws,Rp,Rs,'s'); [b1,a1]=butter(N,Wn,'s'); [b,a]=bilinear(b1,a1,fs); [H,W]=freqz(b,a); figure; subplot(2,1,1);plot(W*fs/(2*pi),abs(H));grid on;title('频率响应'); xlabel('频率');ylabel('幅值');、 subplot(2,1,2); plot(W,angle(H));grid on;title('频率响应'); xlabel('相位(rad)');ylabel('相频特性'); 3.3实验结果(如图): N =5 Wn=6.2987e+003 第 2页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目的 在学习了“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6502电气集中电路的理解;掌握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熟悉各个轨道区段的划分、各类信号机的布置和命名;轨道电路极性交叉的配置和轨道送受电端扼流变压器的设置。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要求及内容 2.1设计内容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车站信号平面图及双线轨道电路图的绘制。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车站信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是车站联锁系统的根本基础,双线轨道电路的极性交叉是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掌握该设计的原则对我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 (1) 使用CAD绘图软件绘制出5#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2) 使用CAD绘图软件绘制出5#站信号平面布置对应的双线轨道电路图。 2.2设计要求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中一方面要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参考,尽快完成课程设计,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结束时,绘制出图纸,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能够充分说明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3图纸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熟悉与车站信号相关的各种工程实践环节及运用所学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知识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其中包括两张CAD工程图纸的绘制及编写,即: (1)5#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如附图1所示); (2)5#站下行咽喉双线轨道电路图(如附图2所示); 3.15#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3.1.1信号平面布置图的布置原则 附图1为5#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可反映出道岔直向位置﹑轨道电路区段的划分及列车的运行情况等。信号平面布置图的布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共18页文档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姓名:刘倩 学号:201014407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实验一: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常用离散信号的理解; 2、掌握matlab 中一些基本函数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单位抽样序列 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zeros()函数实现。 如果)(n δ在时间轴上延迟了k 个单位,得到)(k n -δ即: 2.单位阶越序列 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ones()函数实现。 3.正弦序列 在MATLAB 中 4.复指数序列 在MATLAB 中 5.指数序列 在MATLAB 中

实验内容:由周期为10的正弦函数生成周期为20的余弦函数。 实验代码: n=0:30; y=sin(0.2*pi*n+pi/2); y1=sin(0.1*pi*n+pi/2); subplot(121) stem(n,y); xlabel ('时间序列n');ylabel('振幅');title('正弦函数序列y=sin(0.2*pi*n+pi/2)'); subplot(122) stem(n,y1); xlabel ('时间序列n');ylabel('振幅'); title('正弦函数序列y=sin(0.2*pi*n+pi/2)'); 实验结果: 实验二: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目的: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实验原理:离散系统 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 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 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

当N k d k ,...2,1,0==时,h[n]是有限长度的(n :[0,M]),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在MATLAB 中,可以用函数y=filter(p,d,x)实现差分方程的仿真,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用y=impz(p,d,N)求系统的冲激响应。 实验内容:用MATLAB 计算全解 当n>=0时,求用系数差分方程y[n]+y[n-1]-6y[n-2]=x[n]描述的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对阶跃输入x[n]=8μ[n]的全解。 实验代码: n=0:7; >> [y,sf]=filter(1,[1 1 -6],8*ones(1,8),[-7 6]); >> y1(n+1)=-1.8*(-3).^n+4.8*(2).^n-2; >> subplot(121) >> stem(n,y); >> title('由fliter 函数计算结果'); >> subplot(122) >> stem(n,y1); >> title('准确结果');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有图可得由fliter 函数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出的准确结果完全一致。 实验三FFT 算法的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1 设计目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集微机原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过程等课程基础知识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提高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综合分析与创新性应用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2.1 设计题目 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实现一个单闭环直流电机调压调速控制,用键盘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起/停、正/反转控制,速度调节要求既可用键盘数字量设定也可用电位器连续调节,需要有速度显示电路。扩展要求能够利用串口通信方式在PC上设置和显示速度曲线并且进行数据保存和查看。 2.2 设计要求 2.2.1 基本设计要求 (1)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控制整体方案;包括微处理芯片选用,系统构成框图,确定参数测围等; (2)选用参数检测元件及变送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输入接口电路、逻辑电路、操作键盘、输出电路、显示电路;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设计功率驱动电路; (5)制作电路板,搭建系统,调试。 2.2.2 扩展设计要求 (1)在已能正常运行的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串口与PC连接; (2)编写人机界面控制和显示程序;编写微机通信程序;实现人机实时交互。

3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 方案三:采用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H 型PWM 电路。用单片机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电力电子器件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 型电路保证了可以简单地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佳,是一种广泛采用的PWM 调速技术。 兼于方案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整围广、过载能力大,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4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4.1单闭环调速原理 4.1.1 闭环系统框图 4.1.2 调速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有: 常数Ke Ka 不变,Ra 比较小。 所以调节Ua 就能调节n 。 n n I K R K U K R I U n d d a e e d ?-=Φ -Φ=-=0φa a a U I U ≈-

6502车站信号课程设计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自动控制 班级:控1101 姓名:陈姣 学号: 201105320 指导教师:岳丽丽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 年 7月 24日

1、课程设计目的 此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是在学习《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性设计,要求学生通过AUTOCAD软件绘图,设计并绘制信号平面布置图以及对应的点灯电路图。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信号平面布置的规则和方法,巩固以前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和《运营基础》中学到的知识,使得自动控制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想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能够综合运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CAD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的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绘制2#站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CZKS-01)如附图1所示,并写出所需道岔的类型,各股道有效长度的起止类型,并给出警冲标及信号机的坐标位置。 2. 绘制2#站下行咽进站、出站、调车信号机的点灯电路图(CZKS-02)如附图2所示。 3、设计图纸说明 3.1 2#站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 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站场缩尺平面图绘制的有关信号设备布置情况的图纸,它所包含的内容是电气集中所有后续技术图纸的设计依据,在图上可反映出道岔直向位置﹑列车和调车信号机的布置情况及设置地点﹑轨道电路区段的划分及轨道的运行情况等。 (1) 股道:2#站属于双线单方向并带有反方向进站信号机的车站,它有三条侧股两条直股,侧股有3G、4G、5G,直股有ⅠG、ⅡG,股道的命名规则是把股道从中一分为二,上面的编奇数,下面的编偶数,正线用罗马数字编写,侧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写。进站信号机内方应设置调车信号机而形成的线路区段,根据衔接股道的编号再加A或B 表示,下行咽喉加A,上行咽喉加B。股道有效长度即股道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影响临线行车的一段长度,计算方法是自股道一端的信号机起至另一端警冲标(对向道岔为绝缘节为止),如附图1所示IG有效长度为SI至警冲标1138米。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规划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应用Matlab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二0 0五年一月一日

目录 设计过程步骤() 2.1 语音信号的采集() 2.2 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2.3 设计数字滤波器和画出其频谱响应() 2.4 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 2.5滤波器分析后的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 ●心得和经验()

设计过程步骤 2.1 语音信号的采集 我们利用Windows下的录音机,录制了一段开枪发出的声音,时间在1 s内。接着在C盘保存为WAV格式,然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并记录下了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在这里我们还通过函数sound引入听到采样后自己所录的一段声音。通过wavread函数和sound的使用,我们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其程序如下: [x,fs,bite]=wavread('c:\alsndmgr.wav',[1000 20000]); sound(x,fs,bite); 2.2 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首先我们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然后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在Matlab中,我们利用函数fft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性。到此,我们完成了课程实际的第二部。 其程序如下: n=1024; subplot(2,1,1); y=plot(x(50:n/4)); grid on ; title('时域信号') X=fft(x,256); subplot(2,1,2); plot(abs(fft(X))); grid on ; title('频域信号'); 运行程序得到的图形: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杨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课题名称数字滤波器设计及在语音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281 学号201213120101 姓名杨俊 指导教师彭祯韩宁 2014年12月5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课题数字滤波器设计 及在语音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281班 学生姓名杨俊 学号201213120101 指导老师彭祯韩宁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12月5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 年12月13日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存储和应用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对信号与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解;巩固和运用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处理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信号与信息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数字滤波器是一种用来过滤时间离散信号的数字系统,通过对抽样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来达到频域滤波的目的。根据其单位冲激响应函数的时域特性可分为两类: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二、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1:数字滤波器设计及在语音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1、设计步骤: (1)语音信号采集 录制一段课程设计学生的语音信号并保存为文件,要求长度不小于10秒,并对录制的信号进行采样;录制时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或者使用其它专业的录音软件,录制时需要配备录音硬件(如麦克风),为便于比较,需要在安静、干扰小的环境下录音。 然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记住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 (2)语音信号分析 使用MATLAB绘出采样后的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根据频谱图求出其带宽,并说明语音信号的采样频率不能低于多少赫兹。 (3)含噪语音信号合成 在MATLAB软件平台下,给原始的语音信号叠加上噪声,噪声类型分为如下几种:①白

站场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管理规范 一、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二、课程设计选题 1.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系主任审定通过。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扎实,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4.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四、课程设计检查 整个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指导教师都要随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进行情况和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系汇报。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 课 程 设 计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班级:电信班 姓名: 学号: 组员:

摘要 滤波器设计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IR数字滤波器和IIR 滤波器是滤波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快速有效地设计各种数字滤波器。课题基于MATLAB有噪音语音信号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对加噪声语音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和滤波。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 MATLAB 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使用窗函数法来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双线性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并利用MATLAB 作为辅助工具完成设计中的计算与图形的绘制。通过对对所设计滤波器的仿真和频率特性分析,可知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有效快捷地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过程简单方便,结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指定要求。 关键词数字滤波器 MATLAB 窗函数法巴特沃斯

目录 摘要 (1) 1 引言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3课程设计设备及平台 (1) 1.3.1 数字滤波器的简介及发展 (1) 1.3.2 MATLAB软件简介 (2) 2 课程设计原理及流程 (4) 3.课程设计原理过程 (4) 3.1 语音信号的采集 (4) 3.2 语音信号的时频分析 (5) 3.3合成后语音加噪声处理 (7) 3.3.1 噪声信号的时频分析 (7) 3.3.2 混合信号的时频分析 (8) 3.4滤波器设计及消噪处理 (10) 3.4.1 设计IIR和FIR数字滤波器 (10) 3.4.2 合成后语音信号的消噪处理 (13) 3.4.3 比较滤波前后语音信号的波形及频谱 (13) 3.4.4回放语音信号 (15) 3.5结果分析 (15) 4 结束语 (15) 5 参考文献 (1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黄国盛 班级:工化144 学号:201421714406 指导老师:刘芹 设计时间:2016.11.28-2016.12.2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 2.设计方法及步骤 (1) 2.1系统的开环增益 (1) 2.2校正前的系统 (1) 2.2.1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和阶跃响应曲线 (1) 2.2.2MATLAB程序 (2) 3.3校正方案选择和设计 (3) 3.3.1校正方案选择及结构图 (3) 3.3.2校正装置参数计算 (3) 3.3.3MATLAB程序 (4) 3.4校正后的系统 (4) 3.4.1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和阶跃响应曲线 (4) 3.4.2MATLAB程序 (6) 3.5系统模拟电路图 (6) 3.5.1未校正系统模拟电路图 (6) 3.5.2校正后系统模拟电路图 (7) 3.5.3校正前、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8) 4.课程设计小结和心得 (9) 5.参考文献 (10)

1.设计任务与要求 题目2: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 ()() 00.51K G s s s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能 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05ss e rad <;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45γ> 。 (3)截止频率6/c rad s ω>。 2.设计方法及步骤 2.1系统的开环增益 由稳态误差要求得:20≥K ,取20=K ;得s G 1s 5.0201)s(0.5s 20)s (20+=+=2.2校正前的系统 2.2.1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和阶跃响应曲线 图2.2.1-1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11月7日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3 日题目电气集中电路及控制逻辑分析 一、设计的目的 在车站联锁的发展过程中,就技术而论已经经历了机械集中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两代。现在正从电气集中联锁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联锁过渡,或者说,正进入计算机联锁时期。我国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以下简称6502系统)的联锁功能是比较完善的,电路结构层次是清晰的,电路的定型率是很高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依据,因此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同时,电气集中系统中对室外设备的控制电路仍然是保留的,并且学会对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对现场新设备电路的灵活变通。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4)信号点灯电路分析(进站、出站、调车信号机控制电路) (5)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控制逻辑分析(进路锁闭与信号开放、进路解锁)说明:(1)自己画出举例站场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 (3)(4)要求以教材图为例,对电路控制进行全面分析 (2)(5)根据指定的进路写出完整的逻辑分析过程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陈林秀 2012年11月5

日 设计题目: 6、S III→北京方面发车基本进路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一S700K型交流转辙机道岔启动电路 1 技术要求: 1)有车不能转—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内的道岔不应转换。称为区 段锁闭。 2)锁闭不能转—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不能转换。称为进路锁 闭。 3)要转转到底—道岔一经启动,就应转换到底,不受车辆进入影响,也不 受值班员的控制。 4)不转就断电—道岔若未能转换,则自动切断启动电路,防止故障消失后, 道岔自行转换。 5)遇阻向回转—道岔若转换过程中遇阻不能继续转换时,应保证在值班员 的操纵下,可以转换回原位。不致停在四开位置。 6)转完断电源—道岔转换完毕,自动断开启动电路电源。 2 对道岔进行操作有两种方式: 进路式操纵 单独操纵 3 道岔控制电路动作规律:(定位——反位) DBJ↑→1DQJ↑→2DQJ转极→电机转动→道岔尖轨密贴→1DQJ↓→FBJ↑→转换完毕 4 启动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 Z Z Z Z 学院 专业名称 Z Z Z Z Z 学生姓名 Z Z Z 学生学号 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 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0++=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和穿频率Wx。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为,交点为:。且: k=0,1,2······n-m-1; ; 则:、、;。 4)、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在(-1,0)、(,)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该区域必是根轨迹;在(-2.-1)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该区域不是根轨迹。 5)、确定根轨迹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坐标d是以下方程的解: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 开题日期:2012年11月7日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3日 题目 _______ 一、设计的目的 在车站联锁的发展过程中,就技术而论已经经历了机械集中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两代。现在正从电气集中联锁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联锁过渡,或者说,正进入计算机联锁时期。我国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以下简称6502系统)的联锁功能是比较完善的,电路结构层次是清晰的,电路的定型率是很高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是计 算机联锁系统的依据,因此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同时,电气集中系统中对室外设备的控制电路仍然是保留的,并且学会对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对现场新设备电路的灵活变通。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4)信号点灯电路分析(进站、出站、调车信号机控制电路) (5)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控制逻辑分析(进路锁闭与信号开放、进路解锁)说明:(1)自己画出举例站场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

( 3)( 4)要求以教材图为例,对电路控制进行全面分析( 2)( 5)根据指定的进路写出完整的逻辑分析过程

、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陈林秀 2012年11月5日设计题目: 6、S II T北京方面发车基本进路

5)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 、ZYJ7,定位转反位) S700K 型交流转辙机道岔启动电路 1技术要求: 1) 有车不能转一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内的道岔不应转换。称为区 段锁闭。 2) 锁闭不能转一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不能转换。称为进路锁 闭。 3) 要转转到底一道岔一经启动,就应转换到底,不受车辆进入影响,也不 受值班员 的控制。 4) 不转就断电一道岔若未能转换,则自动切断启动电路,防止故障消失后, 道岔自行 转换。 (2) 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 析 tiJUtKJti 巾IF 曲H !扣 I ■ ? : i tn. Id ■ | I I i I I 1 Dt :jl ?Lf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