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治疗肾阳不足之症

中医药方治疗肾阳不足之症
中医药方治疗肾阳不足之症

中医药方治疗肾阳不足之症

肾阳不足,中医又称肾火弱,表现为:感到身体寒大,腿脚寒凉难受。对人体脏器功能也影响很大。肾虚又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部位酸痛,头晕或耳鸣,听力下降,口干咽燥,烦热,手足掌心发热,晚上出汗,大便干结,男子遗精。脉搏细弱无力或脉搏细弱快速。舌体红,舌苔少。

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寒冷,畏寒,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小便不顺畅或失禁遗尿,男子性功能下降,更可有阳痿,女子不能怀孕,有时还出现水肿。脉搏细弱或要重按才能触到细弱的脉搏。舌体胖大,有白色舌苔。

肾阳不足之证,在生活中很常见,以下中药方和药茶均能奏效:

药方:茯苓15克,菟丝子、枸杞、山茱萸、煅牡蛎各30克。

做法:熬药时,先把药材泡上半小时,然后加入500毫升水。水熬至剩一半左右时,把药汁倒出来。再加上500毫升水,同样是熬到剩一半。然后把这两次熬的药汁混在一起,即可。

用法:每日一剂,每天早晚各喝一半,饭后半小时服用。坚持晚饭后按揉肾俞、膀胱俞两大穴。

菟丝子茶

菟丝子12克,绿茶3克,冰糖适量。将菟丝子捣碎,与绿茶、冰糖共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频饮。功效:具有补阴益阳、固精缩尿的功效。

虾米茶

虾米10克,绿茶3克。共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代茶频饮。功效: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痿滑精、肾虚腰痛等症。

胡桃蜜茶

胡桃仁10克,绿茶15克,蜂蜜适量。将胡桃仁捣碎,与绿茶、蜂蜜共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具有温肾纳气、充旺元阳、止遗的功效

薏苡仁茶

薏苡仁15克,绿茶3克。将薏苡仁捣碎,与绿茶共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具有温肾止遗的功效。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发展有几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由于狩猎和采食植物时认识到吃了某些植物或动物对身体产生某些影响,从而逐渐认识到某此植物或动物起到治病作用。在当时人类用药只懂得使用单味药并以用口咀嚼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从单味药的应用演变为多种合用,从口述代代相传到文字的记载。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世界影响深远,现今西方国家己承认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设立发牌制度和考试制度,说明祖国中医药对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中医药学,在理论上分为二门学科,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上,通过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分清寒热虚实,合理施药,才能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俗话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1)辩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的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辩证施治,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疾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病状、体症、舌象、脉象等分析辩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活密切相关。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疗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哪些疾病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擅长于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反复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尿道综合征、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为显著,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辨证施补、全面调整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地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病、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疗妇科病用药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儿童疾患:儿童尤其是幼儿生病时,因为幼儿较难描述病情,就是家长往往亦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疑难疾病: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及癌症晚期病人,中医治疗可帮助早日恢复或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孕、神经官能症、面瘫、脱发、风湿、痹证、牛皮藓、白癜风等疑难病求治于中医中药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有病难诊: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自汗、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频频、口渴、心悸、胸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经中医仔细辨证,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在中医里叫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症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症亦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同时出现。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黄帝问歧伯为什么有人不得卧,歧伯解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灵枢》中黄帝又就不得卧先后请教伯高和歧伯。伯高认为,阴虚者不得卧,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和虚实,勾通阴阳,再服半夏汤一剂,便能安然入睡了。歧伯则认为不得卧是由于阳气盛,阴气虚,见地与伯高相近。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失眠症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今人与古人相比,受失眠症伤害的更普遍,更广泛,也更严重。 按说,“三十年前睡不醒”。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缓慢,当人们把爷辈的成功经验一成不变地传给孙辈的时候,如若孙辈效而行之,成功率仍然是很高的。与之相反,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严酷而惨痛的事

实,告诫自己的孩子:“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更何况孔夫子也说“三十而立”既然孔圣人到了三十岁才走向自立,那么三十岁以前依赖父母,听从父母就行了,自己无须操心,自然也就睡不醒了。 而今的青年人就不行了。因为从他能看能说开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不是来自他的父母,他自小就必须自立去判断选择。现实的生活是,那些自小依赖性很强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生活的伤害。据我临床发现,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大中学生中受失眠症伤害也是非常普通,非常广泛,非常严重的。 导致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失眠症多为情绪所困,具体说,入睡困难是由于焦虑所致,醒后不能再眠是因抑郁所伤。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你很难用现代医学检测的方法及设备把它查出来,也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这里,只能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及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即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又有虚证、实证之分。而青年人的失眠症大多属于虚证。 失眠症治疗的方法不少。这里,我向你介绍几种简便易行而又经临床反复验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

慢性病中医药意义

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调养的意义 “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长期以来,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一直被广泛认可,“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看中医”已经成了就医者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1.辨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得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

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辨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很多慢性病是由于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少密切相关。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多慢性病还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情志过于激烈会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发生情志失常,两者互为因果,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1)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 (5)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 (10)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 (15)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 1.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 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饮食控制; ⑵体育锻炼;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 ⑷胰岛素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⑴上消 1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⑵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⑶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 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药验方和特色疗法

医院中医药验方和中药特色疗法 收集整理工作方案 为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挖掘医院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药(含草药,下同)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院中医药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和整理本院人士编著的各种图书和期刊中记载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二)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三)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三、工作原则 (一)注重自愿无偿捐献 收集整理工作遵循自愿无偿捐献的原则。尊重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持有人(单位或个人)的意愿,鼓励持有人主动无偿

捐献。如果持有人同意捐献,须填写《中医药无偿捐献自愿书》(见附件2)。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捐献人的知识产权。捐献人完成捐献行为后,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及时为捐献人出具收取证明、清单;协助捐献人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妥善协调处理好在收集、整理、出版、应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三)注重科学严谨保密 对收集的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要进行鉴定、验证和评估,切实保证安全有效。受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论证评估的人员,负有为捐献者及其捐献物保密的义务,不得私自对外宣传、出版、使用和开展研发等活动,违反者将依据国家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步骤与分工 (一)科室收集(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 1.药剂科负责收集院内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并审核,报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全院收集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进行技术审查。需要补充完善材料或需要调查核实的,将派专家组实地考察。 (二)资料处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

中医治疗不孕症

中医治疗不孕症 生育率在近年来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是因为经济考虑不婚不想生,但是高龄想生却不孕的比率也在增加当中。 国际对于不孕症定义是:「没有避孕且至少有一年性生活而没有怀孕」,其原因男性及女性的比例各占40%,不明原因占20%,就比例而言,大约七对中有一对,也就是每一百对已婚夫妻有10~15对会遭遇不孕症。 怀孕之中医观点 中医的古籍《素问》提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源自先天肾气,由后天脾胃调养,是促使女性发育的一种物质,因此必须要有充足的肾气,方能有正常的月事与良好的生殖能力。 父母的精血实际上是怀孕的根本,怀孕必须建立在「阳经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的基础上,指的就是男子之精需源源不断,女子月经须按时而下;而《易经》提到:「男女胥悦,阴阳交通」,则是指情绪需要放松且愉悦;这些条件同时满足,阴阳交媾,精血和凝而能顺利受孕。 病因病机 先天性之生理缺陷:如子宫颈狭窄、子宫先天畸型等,均会妨碍生殖能力。 后天性的致病因素: 外因:妇科感染造成湿热瘀阻、手术伤害、药物等等。 内因:1.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引起情志变化,造成功能失调,引发不孕。如求子心切,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又如职场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失眠多梦,心烦易怒,也是造成现代不孕症增加 的主因之一。 2.内伤劳损,造成气血不足、肾虚; 饮食不节,可致脾胃虚损、痰湿内生 而阻碍气机;高龄则卵巢功能退化,中医则属肾虚精亏。 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会因为发炎、沾黏而不孕,此则属中医瘀或挟 湿挟热的范畴。 不孕症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治疗必须要先到西医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治疗之一,根据证型对应方剂加减治疗。 肝郁气滞—逍遥散。 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痰浊内停—苍附导痰汤。 湿热内蕴—知柏地黄丸。 宫寒不孕—温经汤。 肾阳不足—右归丸。 肾阴亏虚—养精种玉汤、左归丸、二至丸。 血虚不孕—四物汤。若气血不足则可使用圣愈汤、归脾汤等。 男子的治疗:男子不孕多为气虚型或肾精亏损型。依证型选用补中益气汤、五子衍宗丸、八味地黄丸、左右归饮加减治之,增加精虫数目与精子活动力。 女子的治疗:女子不孕首重调经,结合中西医生理观点,以月经周期疗法配合基础体温表,正确的使用各种中药,疗效最显著。 经后期(月经周期第6~10天):调补肾阴以促内膜生长为主。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高血压平时保健治疗 1、减体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保持体重BMI指数20~24 kg/m2 2、增加体育锻炼:适当保持锻炼。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 3、少吃钠盐:每日应低于6克(WHO建议量)。注意补充钾和钙。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4、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5、少吃脂肪糖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 6、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7、戒烟,限酒。烟能促进身体释放儿茶酚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对酒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8、考虑茶疗方法,如:蕃楸草茶、禾箐草茶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效果很好,对多数患者有用。 9、推荐长效制剂的中药利压肽药性平和,药效持久,无副作用与依赖性,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缓

解西药的副作用,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并能起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可以配合买点蕃楸草泡茶喝;取蕃楸草以沸水冲泡做茶饮,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功效. 10、[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故临床主要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二、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 加减:腰酸痛者,加玉米须、地龙。 头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1)

中風后康復治療方案 诊断: 1、询问病史疗程、损伤部位,出现的功能障碍。 2、对病人进行康复评定(Brunnstrom法、MAS法、MRC法、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上田敏评价法、FIM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定量,定性),高级脑功能评价法、Fngl-Meyer评价法等)。 3、结合原辅助检查(CT、MRI)或必要时予CT、MRT复查。 治疗: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的争取,达到生理自理,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①预防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部静脉炎等)。 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a、按摩 b、被动运动 c、体位治疗 (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①分期目标: a、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b、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c、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继续控制肌痉挛。 ②训练程序: a、床上训练。 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训练、复杂步行练习) 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掌,释掌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g、作业治疗训练 (3)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①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功能退化。 ②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 ③对患侧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作用。 ④对家庭环境做必要和可能的改造。 ⑤应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4)其它康复治疗: ①物理治疗:病情稳定即可开始 ②传统康复治疗 ③心理治疗

治疗不孕不育经典中药方

治疗不孕不育经典中药方 (1) 先天归一汤:当归36克,白术、获多、生地、川芎各30克,人参、白芍、牛膝各24克,砂仁、香附、丹皮、制半夏各21克,陈皮18克,甘草12克,生姜3克。将上药和匀,分为10次剂,每日服1剂,水煎空腹服。月经本行服5剂,月经行后,再服5剂。占有调经育子的效用。对妇女因清志所伤,月经不调,切忌受孕者有效。(《医部全录》) (2)助孕育鳞方:在芬、仙灵脾、制黄精、耳生地各12克,川牛膝、石桶叶、炙甲片各9克,公丁香、桂校各2.5克。水煎,在经净后服7剂。占利于肾通络、调补冲任的效用。对不孕症、排卵功能非常或卵巢黄体功能不健者有效。(《中国中医专利大全》) (3) 促排卵汤:当归、赤芍、丹参、泽兰、红花、香附荒蔚子各10克。水煎服。占有活血化淤、行气通滞的效用。对继发性经闭、排卵不畅有效。(《中国中医专利大全》) (4) 嗣子汤:鹿衔草60克,茧丝子、白蒺藜、槟榔各15克,辛夷、高良姜、香附、当归各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1剂。占有补肾益精、疏肝解郁、调理冲任、温暖胞宫的效用。对不孕症,子宫内膜增殖期不排卵者有效 (5)助孕汤:枸杞子10~15克,治疗不孕不育症经典中药方,覆盆子、茺蔚子、菟丝子、赤芍药、泽兰、香附、丹参各9~10克,紫石英15~30克,于月经周期第11天起初服,每日1剂,连服3~4剂。若肾阳虚加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鲁豆、白芍、女贞、旱莲草,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痰湿加茯苓、半夏,寒湿加附子、苍术,气滞血淤加鸡血藤、归尾、桃仁。本方占有补肾暖胞宫、活血调冲任的效用。对女子不孕症,排卵功能非常切忌受孕者有效。(《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6) 石英毓麟汤:紫石英15~30克,川椒1.5克,川椒芎桂心各6克,川续断、川牛膝、仙灵脾、当归各12~15克,菟丝子、枸杞子、香附、赤白芍、丹皮各9克,水煎服。占有温肾养肝、调经助孕的效用。对肾虚不孕者有效。(《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中医内科指导:失眠辨证分型

1.肝郁化火症状:不寐,情绪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日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青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候分析:忧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测急躁易怒;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故目赤口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象。 2.痰热上扰症状:不寐,心烦,痰多胸闷,恶食暧气,吞酸恶心,口苦,头重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痰湿壅遏于中,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见胸闷,恶食暧气或呕恶;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3.阴虚火旺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精关不固,故而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4.心脾两虚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血虚不荣,故面色少华,舌淡;牌失健运,则饮食无味;血少气虚,故肢倦神疲,脉虚弱。 5.心胆气虚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证候分析: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多梦易醒,心悸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表现。

中医慢性病调理

中医慢性病调理 中医慢性病调理 我对慢性病调理的一点看法和思考发表者:范宇鹏 1、不退步就是进步。有些患者特别容易感冒或特别容易腹泻什么的。本来调理的都有很大进步了,但一感冒就回到解放前,又要从头开始了。我觉得不退步就是在进步。很多慢性病患者其实自己都已经很有经验体会了,比如有的患者每年长夏时节吃冷饮或凉拌菜就会腹泻,或春秋冷热交替时天气一变化就要感冒了,每次感冒都是首先鼻塞流涕。建议在情况出现前就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比如注意饮食或在感冒一开始就马上治疗,这样慢慢的把调治过程中的“进二退三”变成“进三退一”甚至是“一直进步”,这种“水滴石穿”的功夫其实是十分了不起的。过两三年再回头看看,往往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2、有裂缝的瓷器我常常想,慢性病患者仿佛就是一个裂了的名贵瓷器,比如青花瓷的盘、碗什么的,经过调理就好比是把裂缝粘好了,盛水不再漏了,可以正常使用了(比如症状消失了,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了)。但请记住,这个瓷器始终是有一条裂缝的,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在裂缝处在出问题。因为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总是会首先攻击最虚弱的地方,同样如果过度劳累是也是最弱的地方先出问题。所以,不管您恢复的多

好,多长时间没有发作,甚至一点症状都没有了,也不要掉以轻心,请把自己当成这个有裂缝的珍贵瓷器,小心爱护吧。 3、对疾病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很多慢性病患者都跟我说:“医生,我就交给您了,给我彻底的治,去根儿,一定要去根儿!”或者急切的问:“我的病到底什么时候能好?两个星期行不行。”这些都能理解,如果换做我,肯定也是这么急切的希望,“除恶务尽”啊。但是,很多慢性疾病从起始到潜伏期到出现症状、迁延不愈,都是一年两年了。特别是一些虚损性疾病,很难在一两周内有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是一个十年病史的病人,我一般都会让病人先有个心理准备,要先拿出三年的时间。并不是说三年天天吃药,但会一般根据季节的不同给出调养的方案(比如夏天三伏天就是一个“冬病夏治”非常好的时机,冬至后又是一个“冬令进补”最好的时机,好好利用天时可以事半功倍),三年后再看。并且以后都还是要注意,就像第一条第二条说的那样,这样才会有整体的提高。

不寐证中医辨证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关键词】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1 不寐带给人类的困惑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3]。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 2 中医治疗不寐的希望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有优势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有优势 控制慢性病的关键在于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学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治慢性病的优势。 1 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中医学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证候),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这种诊疗模式,一方面真正实现了个体化诊疗,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干预,防止疾病演变,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 2 整体观念与整体调节的防治手段 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气血灌注,将六腑、官窍、四肢百骸、筋、脉、肉、皮毛、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体则相应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三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行为,群体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特别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进步与落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变化,富贵与贫困,都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全面动态地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注重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天人相应,注重人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形成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方式,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对治疗病因复杂,多脏腑罹患的慢性病,特别是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性病危险状态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3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强调重视保养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患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治未病倡导早期干预,截断病势,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4 中医疗法综合干预效果肯定 针对慢性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的特点,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安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更适合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罹患慢性病的广大的中老年人群。治疗慢性病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系统地认识人体,针对不同机体疾病状态,建立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机体逐步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针对机体危险状态“未病先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女性来说,卵子产生和排卵功能障碍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的原因,正常的卵巢周期的调控非常复杂,即使微小变化也可能扰乱周期,阻碍排卵。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子宫,中极。 配穴:根据临床分型辨证取穴,共分三型,肾虚型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然谷,三阴交,血海,照海;肝郁型加三阴交,照海,血海,太冲;痰湿型加脾俞,胞宫,曲骨,商丘,丰隆,关元,足三里,中脘。 2、治法 均用毫针刺法,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治疗,每天一次,进针得气后肾虚型用补,肝郁型和痰湿型均用泻法,连续针刺15次为一疗程,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 3、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治疗一疗程怀孕并生育者;有效:怀孕后因故流产未能生育者;无效:症状及体征同治疗前。 共治疗314例,结果显效207例,占65.92%;有效86例,占27.39%;无效21例,占6.69%,总有效率为93.31%。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 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 2、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于两次月经中间连针3天,或在月经周期第12至14天开始闭经者,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亦为每日1次,连针3天,进针后,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中等强度刺激半分钟,腹部

穴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即通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60~120/分;或用疏密波,频率为16~18次,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或以病人感舒适为度,留针1小时,以电针2~7个周期为一疗程,如效不显,再继续下一疗程。 3、疗效评价 共治疗179例,排卵141例内受孕59例78.8%,无排卵38例21.2%,有效率为78.8%,其中96例中,受孕率为61.5%。 三、综合法 1、取穴 主穴:关元,子宫,秩边,水道。 配穴:内分泌,卵巢,肾上腺,缘中,三焦耳穴。 子宫穴位置:脐下4寸旁开3寸。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选2~3穴,酌加配穴,其中耳穴,采用埋针法,每周2次,每次1侧穴,在初诊时用腹部穴,二诊时用背部穴,可交替运用,体针于施手法后接通脉冲电针仪,频率为60次/分,电流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时间据症情5~20分钟不等,开始每日1次,连续3次后,可改为每周2~3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疗效评价 共治疗106例不孕症,在资料统计时,已有46例43.4%生育,18例17.0%怀孕,治愈率为60.4%。 四、穴位埋植 1、取穴 主穴:三阴交。 2、治法 一般病人于月经净后3~7天进行治疗,闭经患者则在确诊不排卵后开始,每次取双侧三阴交,用注线法作穴位埋植,以2厘米长之0号肠线,塞入腰穿针针孔内,穴位消毒局麻后,腰穿针垂直刺入,待得气后,将羊肠线注入穴内,针眼贴以消毒敷料,埋线后,基础体温双相而显示黄体功能不足者,于下次月经后,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HCG1000单位,每周2次,基础体温上升后,每日肌注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恐惧症的方法:脾肾阳虚型:症见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暖脾。 恐怖症是以恐怖为主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一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会出现强烈和不必要恐惧心理。恐惧症表现还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表现,患者会主动回避来解除内心的不安。其实,病人自己是知道这种恐惧情绪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影响正常活动。 恐惧症的症状 恐惧对象可能是单一或多种的,常见的有动物、广场、闭室和登高等。恐惧症以青年期和老年期居多,女性最为常见。恐怖症表现是恐惧紧张,恐怖会引起焦虑甚至会有惊恐。恐怖对象的不同,恐惧症表现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社交恐怖症表现是在社交场合下无法控制自己,引发焦虑,而且对社交性场景会出现持久、明显地害怕以及回避。患者会害怕有人的场合,

会发抖,脸红和出汗,行为会变得笨拙、不知所措。赤面恐怖患者在公共场合会害羞脸红、不安和尴尬、笨拙和迟钝。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一些物体或高度出现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及厌恶。患者会害怕蜘蛛、蛇等动物、自然环境、血和注射,高度特定等情境。病人会出现回避行为。 场所恐怖症患者会害怕开放空间,人群聚集的地方会担心,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求援而焦虑。这种恐怖性关键特征是无法马上找到可用出口,患者会回避该情境,也可能会需要家人、亲友的 病机概述:本病又名恐怖性神经症,是对某些客观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植物神经症状,常主动回避其害怕的对象和情境,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社交性和单纯性恐惧症。 单纯性:也称物体恐惧,是对某种动物,物件,有种不合理的恐惧。社交性:常无明原因突然起病,主要是害怕被别人注视。 广泛性:主要是不感进入公共场所,担心忍受不了那种场合下将要产生的恐惧而产回避。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与中医的恐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不足,后天失养,七情所伤,尤以惊恐伤神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