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篇一:李清照小论文高一 5 杨维晨李清照及其诗浅谈内容摘要: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四、结论附:参考文献资料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

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2.靖康之变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朝廷崩溃,是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3.婉约词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于隋唐,原是以歌酒欢宴中的燕乐配置的歌辞。而等到两宋时,词文学样式逐渐发展到可以和诗分庭抗礼的地步,成为一种登得大雅之堂的文学样式。两宋两百年间,涌现出一千三百多位词家,形成了婉约、豪放两大风格流派。而婉约词的特点是,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则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温庭筠、周彦邦、李清照、秦观等。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一)花的意向美李清照写花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涉及的种类也十分的多。像《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词中都有写到“花”这一意象,我们从“花”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出李清照特有的细腻情怀,同时花也是她人生各个阶段的自我形象的写照。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些:《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活泼的少女乘着一叶扁舟,在层层的荷花之中嬉戏。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沉醉”二字露出了李清照心底的欢愉,与后文的“兴尽”呼应。一连两个“争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焦灼心情,却无意中又“惊起一滩鸥鹭”,停栖洲渚上的水鸟连连翻飞,掀起了一道更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一首词是记游赏之作,所以比较轻松闲适。而另一首《醉花阴》则较为忧伤惆怅,抒发了李清照对在外的做官的丈夫的思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是千古名句,由黄花瘦侧面突出人瘦,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浓厚的离别思念之情。此外,李清照与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清照的传世词作约六十首,其中咏梅词或与梅花相关的近二十

首,约占其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梅花是李清照词中用的最多的意象。而她主要的咏梅词有《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满庭芳》(小阁藏春)、《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不同于历朝历代主要所写的高洁清傲,她赋予梅花一种独具的哀婉动人的美。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咏梅词中窥见一斑。《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然后再写“探著南枝开遍未”,宛转写出梅花没有完全开放的姿态。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继续描写花含苞待放的姿态,从而暗示梅花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以浮动于外的媚香来惑俗,而是有包藏于内的深意。下阙转而由咏梅写赏梅之人。“憔悴”“闷”“愁”等字词,点明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反映了她自己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心态: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说不定明天就要起风了呢!这句话隐含着不要错过大好时机的意味。《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词人描写了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画面,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当时作者四处飘零、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心情。(二)雨的意象美“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景物,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中的雨,自然而然产生了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李清照词中尤为突出的是借“雨”来抒发离别忧愁、孤苦寂寥的心境和情调。《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这首词的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首李词,李清照的才华在这首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词的首句便写了昨夜的狂风狂雨,由昨夜风雨这一现象引起的词人感慨,而“雨”这一意象也作为线索贯穿全

词。词人在酒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自己心爱的海棠,一夜凄风冷雨过后,想来娇嫩的花叶肯定是破败不堪,自己不忍亲见,才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生动形象地将词人十分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然而“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问,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绿”借代叶,“红”借代花,两种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两种状态又形成了的对比。再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从而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从李清照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经受靖康之变之前的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美满的,而之后国破的忧思、丈夫离开的愁怨和心爱收藏品丢失的痛苦接踵而来,使李清照词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写下的词大致分为这么几种:(一)天真少女的貌态前面所提到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此外李清照在早年所作的《点绛唇》也写出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晨春风和煦的花园内,以为如花的少女刚下秋千,她的额间鬓角挂着汗珠、罗衣透出香汗,秋千架上的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她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着,忽然发现来了一位客人,便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没穿,就害羞的往屋里跑,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少女害羞跑到门口,“倚门回首”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与失态,她假装“把青梅嗅”。(二)深闺思妇的形象《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同是词牌“点绛唇”,这一首词与上一首就大不相同。李清照与赵明诚完婚后,

感情十分深厚,只是赵明诚偶有外任,离别的痛苦使新婚的李清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包括前面提到的《醉花阴》,以及下面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国破家亡的愁绪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都是带有浓重的悲凉色彩的词。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的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样的表达方法,而这一表达,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愁苦,自此千古流传。(四)惦念故国的情怀《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落日像熔化的金水一般金光灿灿,暮云仿佛碧玉一样的晶莹鲜艳、色彩波蓝。尽管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呢?新生的柳叶像是被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虽已露出端倪,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还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里,闺中有许多闲暇,但是却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总是戴一顶镶嵌着翡翠宝珠的帽子,身上也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才出门去。如今容颜已经憔悴,头发蓬

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此词以对比手法,描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而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连花儿与月影也相互相映照。简便的宴席,菜也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便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惜转瞬都是空,这和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极为相似。结论首先,李清照是一位十分爱国的词人,而这点在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面对北方金国的侵略,有的人站起身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有的人却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为敌国卖命。李清照很显然是属于前者,如果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她也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此外,她还在众多文人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古人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李清照并不这么认为,她擅长音律、书画、工诗文,尤其以词闻名。她从不认为女子不如男,她认为男子能做的,她也能。李清照曾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文物的收藏、研究,甚至在她的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独自一人完成了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不仅如此,李清照还曾写过《词论》,对晚唐以来的词人进行了主要评论,并提

李清照论文5000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亦是写人。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那么,词人是怎样展示梅花的形神之美的呢?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

李清照小论文

高一5 杨维晨 李清照及其诗浅谈 内容摘要: 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 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 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 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 四、结论 附: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2.靖康之变 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

李清照的论文

宋代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亦是写人。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词“愁’’情的抒情艺术浅析 摘要: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艺术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建中靖国元年与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至此,李清照的生活景况发生了转折。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前期生活的优雅和顺利,后来条件的拮据和窘迫,使李清照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滋生了诸多感慨和无限的愁绪。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一、思夫愁绪,情真意切 《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为重九怀人词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意蕴极其含蓄。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用自我反观的手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容颜,形象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同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同时选择不求浓丽,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这既是眼前取景,又反衬作者不同凡响的感人力量。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深秋季节,昼短夜长,可知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独守空房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香炉中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可见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个。凉”字表面指天气,实写心情,写其情绪的愁闷和心境的凄凉,思夫愁情如此强烈,却又写得十分委婉、含蓄,轻描淡写。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易于理解的东西。她既善于描绘实景寄托感情,又善于虚拟幻象表达感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此外,赵明诚与李清照门当户对,情投意合,不仅有共同的文人诗词琴棋雅兴,也有相投的事业结合点如喜好古玩。这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真是百里挑一、天赐良缘。而这对璧人的生生隔离,便生发读者更深层的“愁”的理解和体味。 二、春愁秋思,绵绵难释, 李清照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寻常的语言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如梦令》:

李清照词本科论文

湛江师范学院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院别大计学院教学点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级 学号115350124139 学生姓名郑炳森 论文题目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留下美名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李清照就是首屈者。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多,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书画。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那么她的词具有什么艺术特色呢?下面试论之。 一、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表现 真实的情感是李清照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李清照的词主要是书写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漱玉词最重要,最显著地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词人不同的情感和生活境况。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人非常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况景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是她生活的缩影。词人童年的天真活泼,婚后的绵绵情思,显示了作家一生性格和情感发展变化的轨迹。 (一)前期词之清丽脱俗、率真自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散文家,母亲也能诗会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她本人天资聪明,比较喜欢读书,形成了词人早期作品的欢快格调。我们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中都能找到词人少女生活的影子。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把自己出游赏荷花的情景跃然纸上,醉心自然的神情,活泼的形象如在目前。 (二)婚后词作多写闺情,流露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18岁时嫁给赵明诚,和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因此,其婚后的词作风格是不同于早期的。对丈夫的思念和离别无奈的思想成为其主导风格。夫妇同志,伉俪情深。这一时期是词人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更为学识

李清照论文

徘徊在情思里的女词人——李清照 内容摘要:追溯着宋词的脚步,我找到了这样一个清丽的女子,用一种担负了所有愁怨的文字来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静默中,她会偶然的将自己的情思勾画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她选择用那些集结了感伤的风情来勾勒这副“画”,而她的“画”却不用涂抹描红。她用诗词把这副“画”展现给世人。她的“画”就是她的历史,她所生活的世界。情窦初开的少女把那些情思都环绕在那个她所幻想的爱情国度里;当美满的婚姻邂逅了一对才子佳人时,幸福就在李清照的生活里上演;也许美好的故事总会给人一个不算完满的结局,国破家亡的痛苦把这个本身就已经禁不起挫败女子的心击败的支离破碎。 关键字:情思徘徊婉约愁怨 当历史将一切风情都掩埋的时候,骤然一切都还是随着时间的曲折依然前进着。纵然那些在文学的殿堂上翩翩起舞的人,亦或是在文学界绽放过绚丽光彩的可人儿们。纵观历史,可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人,记得那海棠花下低吟“绿肥红瘦”的娇柔女子。而看那或是活泼的她“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了藕花潭深处”。这样的一个女子,可否用的了一句话来形容她:娇柔的不似艳丽的花蕊;虽说不是豪放的七尺男儿,却也爱把那狂野遍洒一地,不然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秋风追寻着时间的脚步而在树干中刻下了深深的年轮,感伤着这一抹的悲伤,寂静。而她却道:“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执扇题诗。”秋天也仿佛在她的眼里凝结了愁怨,就像是解佩赠人的美女,悄然间落下眼泪来。她静静的书写着自己的诗词,就像是在告诉着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传奇着属于她自己的完满。而就在这些故事的末尾,我们又恍然间读懂了这个人。寂静中深藏的悲伤,安然入睡时也还记得自己愁容时的模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眸间透过的忧伤又有谁会懂得,在这混沌境界中的病弱感伤,又会让人寻味出怎样一段绵绵的情思。走进她,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没有镜头的世界。蔓延出的是属于她的那种清丽和恬淡。悠然的延伸出缠绵的情思。 李清照的诗词沁透的是淡淡的忧伤,那缠绵的情愫懵懂了一个年轻的女子的娇羞。淡淡的哀愁也在那些美丽的年华里谱写了轻柔的“曲目”,“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季节的变更加深了那相思的情意。不禁吟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思蔓延出的愁情却再难消除,却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平常语述说出精妙的体会。这正是李清照语言造诣的过人之处。或在重阳黄昏时候,当思恋亲人时也是否还记得这样的一首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孤独的黄昏,一个心灵无着落的人在瘦菊的怜惜中安然的独自忧伤。娇瘦的身躯也在倾泻那满满的一季相思离愁后越发显得单薄。在面对事实时,感伤娇柔的女子也变得豪情满怀,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曲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中这样评价李清照,“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③这样一个俯视巾帼,压倒须眉的女子,在中国千年的文学史上可谓是谱写了最美的华章。在千年前的南宋,李清照也称得上是女子中的第一了。翻开历史,还记得那个在道德修养上否定了李清照的王灼也不禁的这样赞叹道:“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可知,王灼在文学的才华上赋予李清照的是多大的肯定和惊叹。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这样写道:“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篇一:李清照小论文高一 5 杨维晨李清照及其诗浅谈内容摘要: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四、结论附:参考文献资料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 术风格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写作提纲 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 (一)李清照的“真”性情 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 其次,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 第三,倾诉爱情,表达“真”情。 (二)李清照的“人杰”思想 1、傲视尘俗的气魄。 2、卓越的政治见识。 3、敢挑战封建礼俗。 二、李清照的艺术风格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1、善用白描法。 2、音律和美,流转自如,情景交融,语言创新。 3、熔炼家常语语浅意深,含蓄蕴藉。 (二)善于将家国兴亡之悲痛融入凄婉悲怆婉约词风之中。(三)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 三、李清照“易安体”词风的形成 (一)跌宕的人生与其风格形成 1、少女时代的“鸥鹭”形象。 2、婚后“黄花”形象。 3、南渡后的“梧桐雨”形象。 (二)前期词人影响与其风格形成 1、李煜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2、柳永词对李清照的影响。 3、苏轼此对李清照的影响。 内容提要

一代才女李清照,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杰思想,兼具“士”的优秀气质,一生波澜起伏,经历坎坷。其词受李煜、苏轼等前辈的影响及自身经历,音韵神具美,明白晓畅,柔中带刚,婉约而不绮靡,蕴含激昂豪迈的“丈夫”之气,且融家国兴亡于其中,又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词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选取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着重从她的人格思想及艺术成就向大家展示李易安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人格艺术成就 浅析李清照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 在世人心中,李清照不仅拥有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也拥有健朗、豪迈、不拘一格的女词人形象,她甚至比与同时代男人拥有更加成熟的政治眼光和知难而上的勇气,李清照在为我们留下一首首或清新工巧、或气势如虹、或哀怨婉转的不朽诗篇的同时,其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李清照的个性人格 李清照的作品中,无一不表现出她的“真性情”这一特质人格特征,她也善于通过词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表达内心,反映自己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感受与深入思考。 (一)李清照的“真”性情 首先,李清照的词在情景交融中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表达“真”品。李清照将自身感情融入景物中,托物言志,通过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心灵的抒发。在《鹧鸪天咏桂》词中,作者赞美桂花为“花中第一流”,来隐喻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通过咏桂花来写作者自身,正是词人自己的高格雅韵的写照,突显自己独特的人格意识。其次,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书写“真”我。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

李清照研究综述论文

李清照研究综述论文 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 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 年第 1 期)和王克安《近 50 年李清照 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 5 期)两文,对建国以来至 20 世 纪末的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1997—1999 三年,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 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 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 研究论文, 多达 80 余篇。 本文试就 1997—1999 三年来的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 下: 一、关于李清照个性意识的探寻。 对作者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易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庄慕萱 《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2 期)、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 年第 3 期)、康丽云《从李清照个性特征论易安体》(《宜春师专学报》1997 年第 6 期)、何锡章《心灵与情感美的歌:读李清照的词》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 年第 2 期)等数篇论文,即是对易安个性气质的继续探讨。但是,他们又与过去 的文章稍有不同,主要试图以词人的个性气质为切入点,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 探寻词人的心灵世界和性格品质及其在词作中的表现。 其中, 诸葛一文是值得关 注的一篇。文章认为,“自主、自强、自信”是李清照的性格品质,具有鲜明的 叛逆个性。这种个性品质的形成,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密切相关:首 先, 良好的早期教育和自由的家庭环境, 为李清照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 一个宽松的环境;其次,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 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最后定型,并且终其一生,这种性格品质没 有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李清照处处流露出叛逆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作诗讥刺公公赵挺之”。 2、“始终关切国事,不愿默守闺中”。 3、“晚年再嫁和离异”。 4、“敢于批评男人世界中之名流”。 5、“文学 创作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自我意识”层面探讨李清照的深层心理, 成了近几年李清照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们纷纷撰文,大小论文不下 10 余篇。刘淑丽的《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

李清照论文题目(推荐标题118个)

李清照论文题目(推荐标题118个)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以下是整理好的118个关于李清照论文题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清照论文题目一 1、清照“诗词差异论”探微 2、情疏迹远只香留——从翻译美学角度阐释李清照词英译的语言审美特征 3、李清照的当代文学观照 4、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5、李清照词研究新的里程碑——《漱玉词全璧》读后 6、试论李清照诗词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及其成因 7、透过诗词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格追求 8、从梅花词看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9、试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 10、论李清照的愁情艺术 11、词坛“三李”说考论 12、易安词的海外传播与流变 13、李清照酒词初探

14、论苏轼、李清照词中的“陌生化” 15、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16、苏轼与李清照婉约词的差异 17、李清照《词论》“不提周邦彦”问题之我见 18、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19、《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考——兼论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金石录后序》的真伪问题 20、漫话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1、人间四月花相似——林徽因诗与李清照词对比解读 22、许渊冲英译本中李清照词的美感体现 23、试论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24、春游“清照园” 25、古典诗词西班牙语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 李清照论文题目二 26、译者主体性在许渊冲翻译李清照词中的体现 27、浅谈李清照其人其文 28、金樽解人生杯酒尝滋味——浅探李清照之酒词 29、论李清照词作之愁绪类型 30、李清照词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31、浅析李清照《词论》的承传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过美满的前半生。但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妙笔生花为我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文学财富。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女性此人,她的作品被认为是婉约词派的正宗。在抒情主体上李清照以自己入词,把她的生命经历艺术地再现出来。在她的词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女性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形象和情感。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其中一首词,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是一个非常活泼、非常有生机、非常有性格的才女。

从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娇憨无限到新婚时的风流俊尚、傲倪自喜,从相思的酸楚羞涩到孤独的痛苦悲伤,既有时间塑造女性气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年龄,又有缙绅妇女在修养学识影响下的稳定心态。自始至终,她一直坚持用鲜明的女性形象清晰而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独特经历和真挚感情,抒发了中国古代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经历和情感。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她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李清照在遣词造句、锤炼语言上不仅有一般作家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善于捕捉女性心中特有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语意统一、声情并茂、音韵和谐、明白如话、平易通俗的文学语言。在表现手法上漱与词倾掳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如《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

李清照论文

论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 摘要: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独特的抒情特色和语言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婉约词的研究,从四方面综合论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首先从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清照出身士大夫之家,深受家庭熏陶,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其词中更是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接着,从“花”、“雨”两个意象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然后,从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妪三个年龄阶层以及李清照的艺术手法来阐述其词的抒情艺术。最后,从色彩美、音乐美、生活美三方面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关键词:李清照;婉约词;艺术美 On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rtistic beauty Abstract: Li qingzhao word has a unique lyrical characteris tic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this article wil l through the stud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f 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artist ic beaut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First from the Li qing zhao and restrained expounds the background,Li q

ingzhao born home of scholar-bureaucrat,by family influe nce,and has a goo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from urinate in the word is to reflect her unique female conscious ness.Then,from the"flower","rain"image,expo unds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nd restrained the imager y art.Then,from the Li qingzhao girl,young woma n,the woman three age groups and artistic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Li qingzhao word's lyric art.Fi nally,from the color beauty,music beauty and life beauty thr ee aspects elaborated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 rds and restrained language art. Key words:Li qingzhao;Graceful words;Artistic beauty前言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以女性特有的纤巧细腻渗透出了大丈夫的阳刚之气,貌似不饰雕琢的白描文风凝结了词作的自然之美,其简练通俗的语言倾诉了无尽的思愁哀绪。

李庆论文李清照《声声慢》分析

李清照《声声慢》分析 ----------浅谈李清照的感情生活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中心小学校李庆 [摘要]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孤身一人独处于乱世。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婉转缠绵的幸福感觉,而变得沉郁凄婉,给人一种绝望悲凉之感。《声声慢》这首词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是她后期的典型代表作。 [关键词]李清照;沉郁凄婉;悲凉;忧愁;艺术之美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公元1008年出生于济南,死于公元1155年之后,活了七十多岁。她的一生可谓大幸,又可谓不幸。大幸是因为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她可以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两情相悦,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他们结婚后的十多年间,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时刻。夫妻相守,饮茶论诗,把酒言欢,好不逍遥自在! 赵明诚学生时代就对金石研究产生了兴趣,为了成就丈夫的事业,李清照节衣缩食,“食去重肉,衣去重采”,[3]努力帮助他进行研究和收藏。后来赵明诚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金石家,实在是同李清照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对这样的妻子,赵明诚自然十分敬重。传说,李清照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画了一幅手执青梅的肖像,赵明诚给她的画题诗说: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5] 他说妻子不仅词写得清丽,人品也很端庄;真想弃官回乡,同她一起隐居,去过幸福的岁月。可见,他们夫妇相爱是多么深挚! 李清照的不幸在于她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宋高宗建炎元年, 即公元一一二七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他们夫妻不得不南下躲避战乱。就在南渡的第三年,赵明诚病逝于南京。这时候李清照四十九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