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溶液

高中化学复习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溶液
高中化学复习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溶液

第二讲溶液

1、现有50 g 5 %的硫酸铜溶液,要使其溶液浓度提高至10 %,应该采取措施有:

(1)可蒸发水g。

(2)加入12.5 %的硫酸铜溶液g。

(3)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g。

(4)加入蓝矾晶体g。

2、在1 L水中溶解560 L(标准状况)的氨气,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 g/cm3,该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物质的量浓度是(2),质量摩尔浓度是(3),摩尔分数是(4)。

3.在10℃时,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先后加入固体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共20.4g,恰好完全反应,把所得溶液蒸发掉39.5g水后,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及该溶质在10℃时的溶解度各是多少?

4、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现有100 g 60℃时Na2Cr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40℃(2)0℃时,析出晶体多少克?(0—20℃析出晶体为Na2CrO4·10H2O,

5、在20℃和101 kPa下,每升水最多能溶解氧气0.0434 g,氢气0.0016 g,氮气0.0190 g,试计算:

(1)在20℃时202 k Pa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mL·L-1表示)。

(2)设有一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氧气25 %、氢气40 %、氮气35 %。总压力为505 k Pa。试问在20℃时,该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溶液中含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6、已知CO 2过量时,CO 2与NaOH 反应生成NaHCO 3(CO 2+NaOH =NaHCO 3)。参照物质的溶解度,用NaOH (固)、CaCO 3(固)、水、盐酸为原料制取33 g 纯NaHCO 3。

(1)若用100 g 水,则制取时需用NaOH g 。 (2)若用17.86 g NaOH (固),则需用水 g 。

请设计一个从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纯硝酸钾晶体的实验(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8、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 /100g 水)

取23.4 g NaCl 和40.4 g KNO 3,加70.0 g H 2O ,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 g H 2O ,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高温m );将滤液冷却到10℃,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低温m )。

9、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6 kPa ,求在相同温度下5.0 %的尿素[CO(NH 2)2]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10.已知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若在30g水中溶解1.5g甘油,计算该溶液的沸点。(已知水的k b=0.512)

11、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5H7N,今将496 mg尼古丁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是100.17℃。求尼古丁的分子式。(水的K

= 0.512 K·kg·mol-1)

b

12、把1.00 g硫溶于20.0 g荼中,溶液的凝固点为351.72 K,求硫的分子量。(荼T f=353.0K,的K f= 6.90 K·kg·mol-1)

13、在1.00 dm3溶液中,含有5.0 g马的血红素,在298 K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1.82×102 Pa,求马的血红素分子量。

14.有一种蛋白质,估计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试通过计算回答用稀溶液的哪一种依

数性来测定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最好。(以20℃时,称取2.00g该蛋白质样品溶于100g水形成溶液为例计算,已知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7.5mmHg,水的k b=0.512, k f=1.86,上述蛋白质溶液密度ρ=1g/cm3)

15、含I 2的水溶液100 mL ,其中含I 2 10.00 mg ,用90 mL CCl 4按下述两种方法进行萃取:(1)

90 mL 一次萃取;(2)每次用30 mL ,分三次萃取。试比较其萃取效率(K = c 42

CCi I /c O H I

22

= 85)。

16、已知A + B → C + 水。t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S 1、S 2、S 3 g 。现取t ℃时A 的饱和溶液M g ,B 的饱和溶液N g ,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 物质P g 。

(1)求反应中生成水多少g ?

(2)通过计算推断:在此反应中C 物质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17.在稀硫酸溶液里加入1.000g 物质A ,充分反应后,生成一种浅绿色的物质B 的溶液和无色气体C ,在B 、C 中含有同种元素。已知0.386g 气体C 在1.01×105Pa27℃时占有体积为0.28L 。把物质B 的溶液定容100mL ,进行下列实验:

(1)取定容后溶液50mL ,蒸发结晶可析出1.582g 浅绿色含水晶体D ,取D 少许溶于水,加入双氧水后,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几滴KSCN 溶液,又变为血红色溶液。

(2)另取50mL 溶液,用0.05mol/L 的KMnO 4溶液滴定,耗用22.75mL 时恰好到达滴定终点。通过计算确定物质A 的化学式,并用所给出的实验数据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1)25 g (2)100 g (3)2.78 g (4)4.63 g

2、(1)29.82 % (2)15.79 mol / L (3)25 mol / kg H 2O (4)0.31

3. 解: 1

3()0.48534m NaNO mol g mol g -=?=g

饱和溶液中:1

2()100g (1-25.2%)0.41839.5m H O mol g mol g -=?+?-g

42.5g = 10℃时NaNO 3的溶解度=

34

1008042.5

g g ?= 4. 分析:表中所列数据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 水中溶解无水物的克数。若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计算方法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若析出晶体含结晶水,晶体质量将超过无水物的质量。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1)先假设析出无水物,并计算其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无水物对应结晶水的质量。再由结晶水量(相当于溶剂减少)计算又析出无水物质量…… 无限循环。求和,取极限,导出晶体总质量,此法繁琐。(2)从最终结果考虑,析出一定质量的晶体。其中晶体中无水物为原溶液中溶质的一部分,结晶水为溶剂的一部分,剩余溶质和溶剂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

解:(1)设析出x g Na 2CrO 4·4H 2O 晶体

234

726.2141001002341626.2146.114100χχ

-

?-

?

= 10096.95 x =21.876 g (2)设析出y g Na 2CrO 4·10H 2O 晶体

3421806.2141001003421626.2146.114100y y

-

?-

?

= 1007.31 y = 125.9g 因为125.9>100说明已全部结晶析出,但不全为Na 2CrO 4·10H 2O 5. 解:(1)在202 k Pa 下各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为:

O 2:(2×0.0434)g ·L -1 = 0.0868 g ·L -1 H 2:(2×0.0016)g ·L -1 = 0.0032 g ·L -1 N 2:(2×0.0190)g ·L -1 = 0.0380 g ·L -1

应用pV = nRT 公式,将这些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V (2O ) = (kPa mol g L g 202·32/·0868.01-×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 32.70 mL

V (2H ) = (kPa mol

g L g 202·2/·0032.01-×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 19.29 mL

V (2

N ) = (

kPa

mol

g L g 202·28/·038.01-×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 16.36 mL

(2)根据分压定律:p (2O ) =(505×25%)kPa = 126 kPa

p (2H ) =(505×40%)kPa = 202 kPa p (2N ) =(505×35%)kPa = 177 kPa 所以它们在每升水中的溶解度为: O 2(101

126

×0.434)g ·L -1 = 0.05425 g ·L -1 H 2(101

202

×0.0016)g ·L -1 = 0.0032 g ·L -1 N 2(

101

177

×0.019)g ·L -1 = 0.03325 g ·L -1 所以它们在饱和水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O 2:0907

.005425

.0×100% = 59.81 %

H 2:0907

.00032

.0×100% = 3.53 %

N 2:

0907

.003325

.0×100% = 36.66 %

6、(1)20 (2)50

7、化学方程式为:NaNO 3+KCl

KNO 3+NaCl

步骤如下:①将NaNO 3和KCl 按化学方程式中要求的用量用水加热溶解。加热至沸,不断搅拌,蒸发水分。当析出晶体时,趁热过滤,晶体必为NaCl ,因在100℃其溶解度最小。接收滤液容器中预先加入少量蒸馏水,预防NaCl 饱和液降温时析出。 ②由于过滤出NaCl 晶体,上述反应强烈向右进行,当滤液冷却后析出大量KNO 3(因其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迅速降低)时,过滤,得KNO 3晶体。 ③将所得KNO 3用少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析出较纯的KNO 3,过滤。滤液含NaCl 及KNO 3。可重复第③步,获得更纯的KNO 3。

8、100℃析出的NaCl 质量:高温m =15.58克 10℃析出NaCl 晶体质量为:0.68克;析出KNO 3晶体的质量为36.22克;析出晶体总质量低温m =36.9克

9、利用p = p 0A ·x A p = p 0A ·

B A A n n n += 3.166×60

/0.518/0.9518

/0.95+ = 3.12 k Pa 10. 解:该甘油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11.5920.5430.030B mol m mol Kg Kg

-==g 该溶液的沸点升高0.5120.5430.28B b B T K m ?==?=g

℃ 该溶液的沸点是:100℃+0.28℃=100.28℃

11、解:利用△T ≈ K b ·b 求解

(273.15 + 100.17)-(273.15 + 100.00) = 0.512×

1000

/0.10/496.0M

512.017.0 = M

0100.0496

.0 ; M = 1.5×102 g ·mol -1

12、利用△T f ≈K f ·b

353.00-351.72 = 6.90×1000

/0.20/00.1M

; M = 270 g ·mol -1 故M r =270

13、利用π=

V

n

RT 0.182 =

00

.1/0.5M

×8.31×298 ;M = 6.8×104 g ·mol -1 故M r = 6.8×104 14. 解:分别计算在20℃时Δp 、ΔT b 、ΔT f 和π值 (1)计算蒸气压的降低Δp

该溶液溶质的摩尔分数52.0012000 3.0102.00100

1200018

χ-==?+ Δp =p 0?χ=17.5mmHg ×3.0×10-5 =5.25×10-4mmHg (2)计算沸点的升高ΔT b

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312.00

12000 1.66710100

1000

mol m mol Kg Kg --==?g ΔT b =k b ?m =0.512×1.667×10-3=8.5×10-4℃ (3)计算凝固点的降低ΔT f

ΔT f =k f ?m =1.86×1.667×10-3=3.1×10-3℃ (4)计算溶液的渗透压π

333

2.00

12000 1.63101002

11000

mol

c mol dm dm --==?+?g

π=cRT =1.63×10-3×0.082×(273+20)=0.040atm =0.040×760mmHg =30.4mmHg 或π=cRT =1.63×10-3×8.314×103×(273+20)=3970.7Pa

因为Δp 、ΔT b 、ΔT f 均极小,极难精确测定,实际误差大,所以用渗透压法测定最好。

15、(1)用90 mL 一次萃取时, m 1 = 10.00 ×(100

9085100

+?)= 0.13 mg

E =

00

.1013

.000.10-×100% = 98.7 %

(2)每次用30 mL ,分三次萃取时, m 3 = 10.00 ×(100

3085100

+?)3 = 0.00054 mg

E =

00

.1000054

.000.10-×100% = 99.99%

由此可见,同样量的萃取溶剂,分几次萃取的效率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 16、(1)

11100S MS + + 2

2

100S NS +-P

(2)P >

100

)(3

S P N M -+

17. 解:(1)气体C 的摩尔质量

M(C)=3111

533

0.3868.314300341.01100.2810mRT g Pa m mol K K g mol PV Pa m ----??==???g g g g

(2)依题意,A 中含有,设1.000g 物质A 中含有Fe 2+

的质量为x ,则

MnO 4- ~ 5 Fe 2+

1mol 5×56g 0.05×0.02275×2mol x

15560.050.022752mol g

mol x

?=

?? x =0.637g

(3)依题意,B 为FeSO 4,因B 与C 含有同种元素,可以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34的气体是H 2S ,在0.386gH 2S 中含有的S 的质量为:

0.386g ×32/34=0.363g

(4)在1.000gA 中,Fe 为0.637g ,S 为0.363g ,其质量之和为1.000g,则A 由Fe 和S 两元素组成,Fe 和S 的原子个数比为:Fe :S =

0.6370.363

:1:15632

= 物质A 是FeS 。

(5)验证:设 1.000gFeS 跟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x 1gFeSO 4 ,x 2g H 2S ,析出x 3g FeSO 4?7H 2O 。

FeS + H 2SO 4 (稀) = FeSO 4 + H 2S ↑

88

11000

1152x 234x

x 1 =1.73(g) x 2 =0.386(g)

FeSO 4 ~ FeSO 4?7H 2O

152

1173g 3

278x

x 3 =3.164g 3.164g ÷2=1.582g

证明1.582g 晶体D 为FeSO 4?7H 2O ,与题给条件相符,推断正确。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过程 (1)气体制备实验装置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气体制备的一般实验操作步骤 ①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排尽装置内的空气;⑤验纯;⑥反应;⑦拆除装置。 2.气体发生装置 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 气体 发生装置: 制备气体:O 2、NH 3、CH 4等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气体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 发生装置: (a) (b) (c) 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 注意事项: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再缓缓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对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⑤液体+液体――→△ 气体时要加沸石,防止暴沸,如用(b)装置制取乙烯时需加碎瓷片。 ⑥(c)装置中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发生装置: 制备气体:H 2、CO 2、NO 2、SO 2、NO 等 注意事项:①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③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大小要适宜。 ④加入液体的量要适当。 ⑤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 ⑥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例1】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 ①该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事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若用该装置制取O 2,反应物除了可选择二氧化锰和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还能选择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和水。 ③利用该装置还可制取__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序号)等气体。 a .H 2 b .CO 2 c .NH 3 d .SO 2 (2)此装置中加入漂白粉和浓盐酸也可以制取Cl 2。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若使用在空气中放置的漂白粉和浓盐酸发生反应,则制取的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解析 (1)制备气体的装置在加入反应物之前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所制气体应满足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制备气体。符合此条件的制备氧气的反应可为H 2O 2在MnO 2作催化剂时分解,或Na 2O 2与H 2O 反应。该装置可制备的气体有H 2、CO 2、O 2、NH 3等。(2)ClO - 、Cl -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 2。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会部分变为CaCO 3,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而制取的Cl 2中常含有HCl 、CO 2和H 2O 。 答案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双氧水(或过氧化氢) Na 2O 2 ③abcd (2)①ClO - +Cl - +2H + ===Cl 2+H 2O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共有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只能用黑色水笔成签字笔答卷,铅笔圆珠笔等答卷无效;答卷上用胶带纸,修正液为无效卷;答卷上有与答题无关的图案,文字为无效卷; 4.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第1题(10分)根据所给条件按照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1-1 铜在潮湿空气中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绣23[Cu(OH)CuCO ] 。 1-2 乙硼烷与一氧化碳在NaBH 4、THF 条件下1:2化合,生成物有一个六元环。 1-3 古代艺术家的油画都是以铅白为底色,这些油画易受H 2S 气体的侵蚀而变黑(PbS ),可以用H 2O 2对这些古油画进行修复,写出H 2O 2修复油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光气(COCl 2)和NH 3反应制备常见的氮肥。 1-5 银镜实验时需要用的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因为久置的银氨溶液常析出黑色的氮化银沉淀。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题(30分) 2-1 画出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PH 3、P 2H 4、H 3PO 2。

2-2 甲基异氰酸酯(MIC)是制造某些杀虫剂的中间体,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2H3NO,MIC原子连接顺序为H3CNCO,除氢外的四个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指出N的杂化类型、写出最稳定路易斯结构式。 2-3 在水溶液中,水以多种微粒的形式与其它物种成水合物,画出微粒H5O2+和H9O4+的结构图示。 2-4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 2-4-1 As3S4+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有一个S-S键,如果将其中一个S换成As,则变成一个有三重轴的中性分子。 2-4-2 As4蒸气分子具有白磷一样的正四面体结构:As4S4分子可以看做4个硫原子分别插入As4的四条边,As的化学环境相同。画出As4S4的结构。 2-4-3 S4O62-中含有3个S-S键。 2-5 A、B、C、D、E五种元素分居四个不同的周期和四个不同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A、B、D的单质为气态,而C、E的单质为固态。五种元素中,只有C、D、E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的剧毒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有一种剧毒气体生成;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两种盐;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A单质。E的基态原子不含单电子,其L能层和M能层的电子数不相等,N能层只有2个电子。 2-5-1 写出A、B、C、D、E的元素符号。 2-5-2 写出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方程式。 2-5-3 写出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2-6 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可以制备化合物A,A可以用作火箭燃料。最新制备A的工艺是用氨和醛(酮)的混合气体和氯气反应,然后水解。A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硫酸酸化一定浓度A溶液,冷却可得到白色沉淀物B。在浓NaOH介质中A溶液可作氧化剂放出气体C。气体C的水溶液可以使Cu2+溶液变成深蓝色溶液D。C的水溶液不能溶解纯净的Zn(OH)2,但若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后,Zn(OH)2溶解变成含E的溶液。A的水溶液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它能还原Ag+,本身被氧化成气体单质G。将气体C通过红热CuO粉末,可得到固体单质F和G。给出A~G的化学式。 第3题(15分) 3-1 有一含Co的单核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其含Co 21.4%,H 5.4%,N 25.4%,C l 13.0%(质

浙江省高中生化学竞赛辅导讲座学案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 【竞赛要求】 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 2O,则H 2 O是体系, 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但我们着眼于 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又如:若以N 2和O 2 混合气体中的O 2 作为体系, 则N 2 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1 mol,p= 1.013×105 Pa,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是由n,p,V,T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n,p,V,T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T表示,则△T = T终- T始同样理解△n,△p,△V等的意义。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讲课稿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参考资料(全)

绪论 1.化学:在分子、离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化学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 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变化的特点:原子核组成不变,发生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改变; (2)认为物理变化不产生质变,不生成新物质是不准确的,如: 12H+3 1 H==42He+10n是质变,产生了新元素,但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3)化学变化也有基本粒子参加,如:2AgCl==2Ag+Cl2就有光子参加; (4)物质 2.无机化学:除去碳氢化合物及其大多数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和他们的化合 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莫勒提法) 3.怎样学习无机化学? (1)你所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都适于学习无机化学。 (2)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提倡写预习笔记。 (3)课上精力集中,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眼、耳、手、脑并用。 (4)课后趁热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不欠账。 (5)提高自学能力,讨论课积极发言。 (6)随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达到书越读越薄之目的。 (7)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化学实验。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规则:斯莱特规则; 2.掌握两个效应: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3.掌握三个原理:能量最低、保里不相容、洪特规则; 4.掌握四个量子数:n、l、l、m s 5.掌握五个分区:s、p、d、ds、f 6.掌握六对概念; 7.掌握七个周期; 8.掌握八个主族八个副族。 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个原理,核外电子的四个量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难点: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概念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做适量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内容: §1-1经典物理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1原子的核形结构 1708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认:原子是由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若干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遇到的问题: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辐射电磁波,不断损失能量,最终将落到核上,原子因此而消亡实际与此相反,原子是稳定存在的,急需找到理论解释。 1-2 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1光谱一束光通过分光棱镜折射后再屏幕上得到一条彩带或线形亮条前者称连续光谱后者称线形光谱太阳光电灯光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为线形光谱图1-1 2氢原子光谱里德堡方程 R H=1.097×10 M n1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的几个基本反应

重排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反应时酮肟受酸性试剂作用,形成一个缺电子氮原子,同时促使其邻位碳原子上的一个烃基向它作分子内 1,2-迁移,其反应过程如下: 贝克曼重排是立体专一性反应。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互为反位。在迁移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例如: 贝克曼重排反应可用于确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工业上利用环己酮肟发生贝克曼重排,大量生-己内酰胺,它是合成耐纶6(见聚己内酰胺)的单体。 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一种亲电试剂取代其它官能团的化学反应,这种被取代的基团通常是氢,但其他基团被取代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亲电取代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之一.芳香烃的亲电取代是一种向芳香环系,如苯环上引入官能团的重要方法。其它另一种主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是脂肪族的亲电取代。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派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派键较弱,派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的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物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是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又酸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可尼科夫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广义的亲电加成亲反应是由任何亲电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 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中,氢正离子首先进攻双键(这一步是定速步骤),生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卤素负离子再进攻碳正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推断专题训练

2.(22分)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cm (g 3 -? 乙 醇 -117、0 78、0 0、79 乙 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 的大试管A 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与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 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11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与食盐水与饱与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 A.52O P B.无水42SO Na C.碱石灰 D.NaOH 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1装置相比,图12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 4、 (共18分) I 、 已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R X NaOH ROH NaX -+? →?+? 又知:有机物A 的结构为,有机物B 的结构为 请回答以下问题: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专项训练 最新

第八讲推断题专项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为m,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2m=n,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该元素的名称是,m= , n = 。 2. 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是最强的,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 、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 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简图。 (3)写出D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今有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臭味。B 、C 、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他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6倍。请回答: (1)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两种氧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5.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种元素,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单质跟A、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C原子与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奇数,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1)四种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二种元素是___________,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元素中能形成AB型共价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由它们的同位素原子形成的AB型分子共有____________,其中质量数最小的一种分子可用同位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B为,C为,D为 . 8.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是,Y 是,Z 是 .将X的单质投入到Z单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学案鲁科版必修2

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 1.依据水溶性不同鉴别。 2 ?依据密度不同鉴别。 3?依据燃烧现象不同鉴别。 注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一般都有相似的性质,鉴别和检验有机物时要先分析有机物的官能团,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再 据此选择方法和试剂。 [练习] 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 B.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鉴别苯乙烯(CHCH)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蔗糖的水解用稀硫酸做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C U(0H)2 悬浊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无法鉴定。 答案:A 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己烷、四氯化碳 B. 苯、酒精、四氯化碳 C. 硝基苯、酒精、四氯化碳 D. 硝基苯、酒精、醋酸 解析:A项,苯、己烷都不溶于水且比水轻,在水的上层,无法用水鉴别。B项,苯不 溶于水,比水轻,在水的上层,酒精溶于水,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比水的密度大,在水的下层,三者可以用水鉴别。C项,硝基苯、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不溶于水,都在水的下层,不能用水鉴别。D项,酒精、醋酸都易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 答案:B 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 A. 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 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 碘水,变蓝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解析:鉴别物质时须用其特征反应,观察到特征现象。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 硝酸发生显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葡萄糖与新制C U(0H)2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 色沉淀。 答案:A 4.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液,可能是①乙醇②乙酸③苯 ④乙酸乙酯⑤油脂⑥葡萄糖溶液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化学岛 用户名: 密码:woaihuaxuedao 以下是另一个公邮 icholand. 密码:huaxuedaogongyou 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尽管以前有XX的Gbaopan。。但是貌似很多人并不清楚密码。。 附上: 部分优秀资料帖索引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

高中化学专项训练(STSE化学与生活)(附答案)

2020年01月22日xx 学校高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 NaCl 溶于水 电解CuCl 2溶液 CH 3COOH 在水中电离 H 2与Cl 2反应能量变化 NaCl Na ++Cl ? CuCl 2 Cu 2++2Cl ? CH H 2(g)+Cl 2(g) 2HCl(g) ΔH =?183kJ·mol ?1 3.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6.下列表示不正确 ...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B.丁烷的球棍模型 C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 6 7.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8.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 B.N2的结构式:N=N C.Na 的结构示意图:D.2H O的电子式: 9.生活离不开化学。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交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衣紫腰银 B.点石成金 C.铜驼荆棘 D.铁杵成针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C.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铜质线路板是因为Fe比Cu的金属性强 D.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是因为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CO2和水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B.中国天眼传输信息用的光纤材料是硅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D.港珠澳大桥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

高中化学第三章专题讲座(七)羟基的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三章专题讲座(七)羟基的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5 羟基与不同的烃基相连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1.与脂肪烃基相连为醇。 (1)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反应可实现—OH转化为—X(X=卤素原子)、生成酯基或醚键。 (2)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3)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发生消去反应。 2.与苯环相连为酚。 (1)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果要引入其他的官能团,可考虑先使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再考虑消去反应,生成双键后引入其他官能团。 (2)—OH的酸性明显增强。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表示4-溴-1-环己醇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2.按以下步骤可从合成 (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D的结构简式:B.________,D.__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填反应代号)。 (3)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E的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④步C→D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反应试剂的改变。和H2反应,只能是加成反应,所以A为;而B是由A与浓硫酸加热得到,且能与Br2反应,B为;C为,而D能与Br2反应生成E,E与H2可再反应,所以D中应有不饱和键,综合得出D为,E为,F为。 答案: (1) (2)②④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集锦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集锦(浙江省) 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和解释都合理的是 ( ) 2. 如右图所示装置,a 、c 为弹簧夹,b 为分液漏斗旋塞,欲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下列操作属必需的是 ( ) A .关闭a ,打开 b 、 c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B .关闭a 、c ,打开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C .关闭c ,打开a 、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D .关闭a 、c ,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橡胶塞,打开b ,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3.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进行蒸馏实验 B .用如图装置分离氯化钠、碘固体混合物 C .用裂化汽油提取溴水中溴 D .用如图装置灼烧碳酸钙制取少量氧化钙 4. 下列选择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

A..装置Ⅰ适合用于吸收氨气。 B..装置Ⅱ适合用于分离乙酸乙酯和碳酸钠饱和溶液。 C..装置Ⅲ适合用于高温煅烧石灰石。 D..装置Ⅳ适合用于分馏乙醇和乙酸。 5.(10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1-溴丁烷。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实验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回流装置C中漏斗一半扣在水面下、一半露在水面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回流过程中生成1-溴丁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中往烧瓶中加1∶1的硫酸溶液,目的是________;

A.加水作反应的催化剂 B.降低硫酸浓度,以减少溴元素被氧化为Br2 C.降低硫酸浓度,以防止较多正丁醇转化成烯烃、醚等副反应发生 ⑷制得的1-溴丁烷粗产物经常显红色,上述操作流程中为了除去红色杂质要加入试剂X溶液再洗涤,下列试剂中最合适作为试剂X的是; A.水B.饱和NaHCO3C.KI溶液D.饱和NaHSO3E.NaOH溶液 ⑸下图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装置图,减压蒸馏中毛细管的作用是。蒸馏操作时,蒸馏的速率不宜过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分)乙酰苯胺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的主要成分。已知:纯乙酰苯胺是无色片状晶体,熔点114℃,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乙酸酐遇水反应生成乙酸。 实验室可用苯胺跟乙酸酐反应、或苯胺跟冰醋酸加热来制取乙酰苯胺,且苯胺与乙酸酐的反应速率远大于与冰醋酸反应的速率。反应式为: 用苯胺与乙酸酐为原料制取和提纯乙酰苯胺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装有磁力搅拌子的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5.0 mL苯胺(密度1.04 g/mL)、 20 mL水,在搅拌下分批次加入6.0 mL乙酸酐(密度1.08 g/mL),搅拌2小时至反应完全。 ②反应完全后,及时把反应混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冷却、抽滤、洗涤,得粗产品; ③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配制成80℃的饱和溶液,再加入过量20%的水。稍冷后,加半匙活性炭,搅拌下将溶液煮沸3~5 min,过滤I,用少量沸水淋洗烧杯和漏斗中的固体,合并滤液,冷却结晶,过滤Ⅱ、洗涤、晾干得乙酰苯胺纯品。 (1)若不搅拌会有结块现象,结块将导致的后果是;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训练题 一、性质型探究实验 【例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 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 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 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 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 ⑴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 CuO(氧化铜);②H前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H后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或将浓度均为0.1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若溶液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 练习:1.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1)MnO2+4H++2Cl ̄Mn2++Cl2↑+ 2H2O;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 (3)黄;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2OH—+Cl2=Cl—+ClO—+H2O 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b 2. 易溶于水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用于摄影和印刷。以铁屑为原料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化学第1章专题讲座一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与比较含解析鲁科版选修40906216

高中化学第1章专题讲座一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与比较含解 析鲁科版选修40906216 1.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焓变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 2H2(g)+O2(g)=== 2H2O(l) ΔH1=-571.6 kJ·mol-1,生成2 mol H2O(l),ΔH=-571.6 kJ·mol-1;生成1 mol H2O(l),ΔH=-285.8 kJ·mol-1。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的能量计算:ΔH=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①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②ΔH=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4)根据热容和温度差进行计算:Q=-C(T2-T1)。 (5)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利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的方法: ①确定待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是同侧还是异侧)。 ③利用同侧相加、异侧相减进行处理。 ④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通过乘除来调整已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并消去中间产物。 ⑤实施叠加并确定反应热的变化。 2.比较反应热大小的方法。 ΔH是有符号和数值的量,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数学上正、负数的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只比较数值大小,与“+”“-”无关。 (1)直接比较法。 依据规律、经验和常识直接判断不同反应的ΔH的大小的方法称为直接比较法。 ①吸热反应的Δ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 ②物质燃烧时,可燃物物质的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减小。 ③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放所放出的热量多,ΔH小。 ④a.产物相同时,同种气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等量的固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b.反应物相同时,生成同种液态物质放出的热量比生成等量的气态物质放出的热量多。 ⑤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与强碱或弱碱与强酸(弱酸)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⑥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