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发展

合集下载

当今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应对思考

当今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应对思考

Ke r s go ey u jc c aatr t n f ee p e t t a n t tg ; h uh ywod :ed s ;sbet h rc ; r do vl m n ; r t t r ey to gt e e d o e me s a
1 引言
大地 测 量 的发展 经 历 了很 长 的历 史 阶 段 , 期 初
d v lp n n o s e t l r b e o b o v d e e o me t d s me e s n i l p o lmst e s le .An h n i s g e tt e c r s o d n a u e . a ay d t e t u g s h o r p n i g me s r s e
f ) stefGoe n ohss CisAaeyf cne, ua 407 , I tu eds adG pyi , h e cdm Sic W hn 307 1 n ito y e c ne o e s
t )h ad W t u e o p n u a , ua 4  ̄7 T e i a r r yC m ayo W h n W hn 3 4 3 K i eS v f

l)h Dpr et Ln d eueM n e noHb rie Whn 300l Te e t no ad n s rs aa m t u i on , ua 407 2 am f a R o c ge f eP vc
Ab t a t Pei iai u e psmepo lm b u d vlp e t f ed s r g ecm iai f s r c rl nrysmm du o rbe sao t ee m n o o eyt o ht o bn t no a m l o g hu h o

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学

P1
P99
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
与所设计产品的类型和等级有关。 产品类型:依产品功能特性,将产品设计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I型产品尺寸设计(双限值设计) 需要两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依据。(可调节) Ⅱ型产品尺寸设计(单限值设计) 只需要一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依据。 分大尺寸设计( ⅡA型 )与小尺寸设计( ⅡB型 )两类产品。 Ⅲ型产品尺寸设计(平均尺寸设计) 只需要第50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作为产品尺寸设计的依据。 主要是舒适度的考虑,如门铃、开关等的安装高度;公共场所休闲椅凳的 高度等。
定义:眼睛高度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 角的垂直距离。 应用:这些数据可用于确定在剧院、礼堂、会议室等处人的视 线,用于布置广告和其他展品。用于确定屏风和开敞式大办公 室内隔断的高度。
注意:由于这个尺寸是光脚测量的,所以还要加上鞋的高度, 男子大约需2.5cm,女子大约需加2.0cm。这些数据应该与脖子 的弯曲和旋转以及视线角度资料结合使用,以确定不同状态、 不同头部角度的视觉范围。 百分点选择:百分点选择将取决于关键因素的变化。例如:如 果设计中的问题是决定隔断或屏风的高度,以保证隔断后面人 的秘密性要求,那么隔离高度就与较高人的眼睛高度有关(第 95百分点或更高),其逻辑是假如高个子人不能越过隔断看过 去,那么矮个子人也一定不能。反之,假如设计问题是允许人 看到隔断里面,则逻辑是相反的,隔断高度应考虑较矮人的眼 睛高度(第5百分点或更低)。
定义:肘部高度是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 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应用:对于确定柜台、梳妆台、厨房案台、工作台以 及其他站着使用的工作表面的舒适高度,肘部高度 数据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这些表面的高度都是凭 经验估计或是根据传统做法确定的。然而,通过科 学研究发现最舒适的高度是低于人的肘部高度 7.6cm。另外,休息平面的高度大约应该低于肘部 高度2.5-3.8cm。 注意:确定上述高度时必顷考虑活动的性质,有时这一 点比推荐的,低于肘部高度7.6cm还重要。 百分点选择:假定工作面高度确定为低于肘部离度约 7.6cm、那么从96.5cm(第5百分点数据)到 111.8cm(第95百分点数据)这样一个范围都将适 合中间的90%的男性使用者。考虑到第5百分点的 女性肘部高度较低,这个范闹应为88.9cm到 111.8cm,才能对男女使用者都适应。由于其中包 含许多其他因索,如存在特别的功能要求和每个人 对舒适高度见解不同等等,所以这些数值也只是假 定推荐的。

摄影测量的发展与趋势(作业)

摄影测量的发展与趋势(作业)

一、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摄影测量学发展至今,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摄影测量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我国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摄影测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当年的北洋大学曾用进口的摄影经纬仪做过建筑摄影测量试验。

中国的航空摄影测量始于1931年,浙江省水利局航测队与德国测量公司合作进行首次航空摄影,摄取了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一段河道的航片,随后,国民党政府成立航测队。

主要测制了中国局部地区1:1万和1:2.5万军事要塞图,以及湘黔、成渝一带l:5万地形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航空摄影得到飞速发展。

国家测绘局、林业、农业、地质、铁道、石油、水利等部门都积极开展了航空摄影。

1980年前,中国利用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制作1:25000-1:100000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是分工法和全能法测图。

1980年后,利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全国范围主要制作1:50000地形图,各省市主要制作1:10000和1:5000地形图,城市则是制作1:1000和1:2000地形图,构成各类GIS的地形数据库。

21世纪初,数码摄影仪面世之后,城市大比例尺航测制作正射影像图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制作三维城市电子地图。

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1:1000000、1:250000和1:50000全国空间数据库,包括的数据产品有DOM、DEM、DLG和DRG四类,还有地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各省市已经或正在建立1:10000全省空间数据库。

许多大中城市已建立了1:500-1:2000空间数据库。

这些都成为构建“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

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西部测图计划,使用了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将改写中国西部200多万平方公里无1:50000地形图的历史。

二、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摄影测量在经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这对整个摄影测量的教学,科研,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浅析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浅析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C iaNe e h oo i n rd cs h n w T c n l ge a d P o u t s
工 程 技 术
浅析 工程 测量学 的发展 呈元 测 绘 有 限 公 司 , 江 杭 州 10 0 2安 徽 纬创 测绘 有 限公 司 ) 1杭 浙 30 0
摘 要 : 文对 工程测量 学进 行 了定义 , 出了该 学科 的地位 及研 究应 用领域 ; 本 指 阐述 了工程 测量 学领域 通 用和专 用仪 器的发展 。结合 科研 和 开发 实践 , 简介 了地 面控制 与施 工测量 工程 内外业 数据 处理 一体化 自动化 系统 一 科傻 系统。 最后展 望 了 2 世 纪 工程测 量学 1 若 干发展 方向 。 关键 词 : 量学 ; 测 工程测 量 ; 量机 器人 测
中图分类 号 :2 ¥9
文献 标识码 : A
面, 测量 目标点 相对 于基 准线 ( 准 面) 或基 的偏 基 于掌上 电脑 的地 面控制 与 施工测 量 工 距 ( ) 为基 准线测 量或 准直 测 量。这 方 程 内外 业数 据 处理 一体 化 自动 化系 统 ( 垂距 , 称 简称 面的仪 器有 正 、 倒锤 与 垂线 观测仪 , 属丝 引 科 傻系 统1是 近年 来所 作 的一 项科 技研 究 开 金 张线 , 各种 激 光 准直 仪 、 铅直 仪 f 向下 、 向上 ) 发 实践 。科 傻 系统 是对 电子 全站 仪实 现在线 、 和抽 象几何 实体 的测设 实现 的理 论方 法 和技 自准直 仪 ,以及尼 龙丝 或金 属丝 准直 测量 系 控 制数据 采集 。 科傻 系统 集成 了测量学 、 控制 术 的一门应 用性学 科 。 它主要 以建筑 工程 、 机 统 等 。 测 量学 、 程测 量学 、 量平差 等 有关 专业知 工 测 器和设 备 为研究 服务对 象 。 在 距离 测量 方 面 , 括 中长 距离 ( 十 米 识 和长期 科研 成果 , 广泛应 用于 生产 、 包 数 可 教学 1 . 2学科 地位 至数 公 里)短 距 离( 米 至数 十 米) 、 数 和微 距 离 及科 技开 发活 动。 测 绘 科学 和 技 术f 或称 测 绘学 ) 是一 门具 ( 米 至 数 米)及 其 变 化 量 的 精 密 测 量 。 以 毫 基 于科傻 系统 的 主要 功能 ,已成 功地 开 有悠 久历史 和现代 发展 的一 级学 科 。总 的来 ME 0 0为 代 表 的 精 密 激 光 测 距 仪 和 T R 发 了全 中文版 软件 包 ,这 种全 站 仪通过 软件 S0 E— 说 , 个学科 的二 级学科 应作 如 下划 分 : 整 大地 R M T R L M A E E D 2双频 激 光测 距 仪 ,中长 距 开 发 , 功能 得 到大 大增强 , 故称 为 全能 型全站 测量学 f 括天 文 、 包 几何 、 理 、 星 和海 洋 大 离 测量精 度可 达亚 毫米级 ; 多短 距离 、 物 卫 许 微距 仪 。对 于城 市工 程测 量 、 地籍 测量 、 水利工 程 地测量)工程 测量 学( 近景 摄影 测量 和矿 山 离 测 量都 实 现 了测量 数 据 采 集 的 自动 化 , ; 含 其 测量 等各 种测量 , 只要 对 科傻 系统 稍加修 改 , 测量 ) ; 航空 摄影 测 量与 遥感 学 ; 图制 图学 ; 中最典 型 的 代表 是铟 瓦线 尺测 距 仪 DS I— 都 可以满 足测量 工程 数据 采集 和处理 的一 体 地 ITN 不动产地 籍 与土地整 理 。 VA 应 变 仪 DIT RME E S T 石 英伸 化 自动化 要求 。 R, SE T R IE H, 同时 , 可将科 傻 系统移植应 用 l - 究应用 领域 3研 缩仪 , 各种 光学 应变计 , 移 与振动 激光 快速 到不 同型号 的 电脑型 全站 仪上 和 商品化 掌上 位 目 国内把工 程建设 有 关 的工程 测量按 遥 测仪 等。采 用多谱 勒 效应 的双频 激光 干 涉 电脑 上 , 一步扩 大用 户 。 前 进 如果移 植到测 量机 勘 测设计 、施 工建设 和 运行 管理 三个 阶段 划 仪 , 能在数 十米 范围 内达到 0 1 i的计 量精 器人 上 , 一 步开发 各 种智 能化应 用程 序 , . ln Oa 并进 分; 也有 按行 业划分 成 : 线路 ( 路 、 铁 公路 等) 工 度 , 成为重 要 的长度 检校 和精 密测 量设 备 ; 采 可应 用到 滑坡 监测 、施工 测量 中 以及工 业测 程测 量 、 水利 工 程 测量 、 隧 工程 测 量 、 桥 建筑 用 C D线 列传 感 器 测 量微 距 离 可 达 到百 分 量 。若再 开发 与 G S C P 网平 差和实 时动态定 位 工程 测量 、 山测 量 、 矿 海洋 工 程测 量 、 事工 之 几微米 的精 度 ,它们 使距离 测量 精度 从 毫 软件 的集 成软件 包 , 军 并研 制开 发相 应的 软件 , 程测量 、 3维工 业测 量等 , 乎每 一 行业 和工 米 、 几 微米级 进入 到纳米 级世 界。 可望 大大改 变 目前工程 测量 领域 的面貌 。 4工程测 量 学的发展 展 望 程测量都 有 相应 的著书或 教材 。 高程 测量 方面 ,最显 著 的发展 应数 液体 工程测 量学 的研 究领 域既 有相 对 的固定 静力水 准测 量 系统 。这 种 系统 通过各 种类 型 41测量 机 器人 将作 为多传 感 器 集成 系 . 性, 又是不 断发 展变 化 的 。笔 者认 为 , 程测 的传 感器测 量 容器 的液 面高度 ,可 同时 获取 统在 人工智 能方 面得 到进 一步 发展 ,其应 用 工 量学 主要包 括 以工程 建筑 为对 象 的工程 测量 数十 乃至数 百个 监测 点 的高程 , 具有 高精 度 、 范 围将 进一 步扩 大 , 像 、 影 图形 和数据 处理 方 和以设备 与机器 安装 为对 象 的工业 测量 两大 遥测 、 自动 化 、 可移动 和持 续测 量等 特点 。两 面 的能力进 一步增 强 ; 部 分 。在学 科上 可划 分 为普通 工程 测量 和精 容器 间 的距 离 可达数 十公 里 ,如用 于跨河 与 42在 变形 观测 数 据处 理 和大 型 工程 建 . 密 工程测 量 。工 程测 量学 的 主要任 务是 为各 跨海 峡 的水 准测 量 ; 过一 种压 力传 感 器 , 通 允 设 中 , 将发展 基 于知识 的信 息 系统 , 进一 步 并 种 工程建设 提供 测绘 保 障 ,满 足工 程所 提 出 许两 容器之 间 的高差 从过 去 的数厘 米达 到数 与大地 测量 、 地球 物理 、 工程 与水 文地 质 以及 的要 求 。精密工 程测 量代 表着 工程 测量 学 的 米 。 土木 建筑等 学科 相结 合 , 决工 程建 设 中以 解 发 展方 向 ,大型 特种 精密 工程 建设 是促 进工 与高 程测 量有 关 的是倾 斜 测量 ( 又称 挠 及 运行 期 间的安 全监 测 、灾害 防治 和环境 保 程测 量学 科发展 的动 力 。 度 曲线测 量)即确 定被 测对 象 ( , 如桥 、 ) 塔 在竖 护 的各种 问题 。 直平 面 内相 对 于水 平 或铅 直基 准线 的挠 度 曲 43工程 测量 将从 土木 工程 测量 、 维 工 - 3 2工程 测量 仪器 的发展 工 程 测 量 仪器 可分 通 用 仪 器 和 专 用 仪 线 。各 种机 械式测斜 f ) 、 倾 仪 电子测倾 仪都 向 业 测量 扩展 到人 体科 学测 量 ,如 人体 各器 官 器 。 用仪 器 中常规 的光学经 纬仪 、 通 光学 水准 着 数字 显示 、自动 记 录和 灵活 移动等 方 向发 或 部位 的显微 测量 和显微 图像处 理 ; 仪 和 电磁 波测 距 仪将 逐 渐 被电 子全 测 仪 、 展 , 精度达 微米 级。 电 其 4 多传 感 器的 混 合测 量系 统 将得 到迅 . 4 如 P 子水 准仪 所替代 。电脑 型全 站仪 配 合丰 富 的 具 有多 种功能 的混 合测 量 系统是 工程 测 速 发 展和 广泛 应 用 , G S接收 机 与 电子 全 软件 , 向全 能型 和智能 化方 向发展 。 电动马 量专用 仪器 发展 的显 著特 点 ,采 用 多传感 器 站 仪或 测量 机器 人集成 ,可在大 区域 乃至 国 带 达驱 动和程 序控 制 的全站 仪结 合激 光 、通讯 的高速 铁路 轨道 测量 系统 ,用测 量机 器 人 自 家范 围内进行 无控制 网的各种测 量工作 。 及 C D技术 , 实现 测 量 的 全 自动 化 , 称 动跟踪 沿铁 路轨 道前进 的测量 车 ,测 量车 上 C 可 被 4 P 、I . G SGS技术 将 紧密结 合工 程项 目, 5 斜倾 传 感 器 、 长度 传感 器 和 微机 , 在 勘测 、 设计 、 工管理 一体 化方 面发 挥重 大 施 作测 量机 器人 。测量 机器 人可 自动 寻找 并精 装有 棱 镜 、 确照 准 目标 ,在 l 内完成 一 目标 点 的观 测 , 可用 于测量 轨道 的 3维坐 标 、轨 道 的宽度 和 作 用 。 s 4 大 型和 复杂 结 构 建筑 、设 备 的 3维 . 6 像机 器人一 样对 成百 上千个 目 作 持续 和重 倾 角 。液体静 力水 准测 量 与金属 丝准 直集 成 标 复 观测 ,可广 泛用 于 变形 监 测 和施 工 测 量 。 的混合 测量 系统在 数百 米 长的基 准线 上 可精 测 量 、几 何重 构 以及质 量控 制将 是工 程测 量 学 发展 的一个 特点 。 G S 收机 已逐 渐成 为一种 通用 的定位仪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概述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心理测量方法的学科。

它涵盖了各种心理测量技术和工具,旨在帮助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教育评估、临床诊断和人员选拔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历程心理测量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心理测量工具来测量人的智力水平。

随后,心理测量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初得到了广泛应用。

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受到了统计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影响,统计方法的引入使得心理测量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测量学使用多种方法来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

常见的心理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方法、观察和访谈等。

这些方法旨在收集个体的心理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心理测量方法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心理测量工具心理测量学使用各种工具来收集和分析心理数据。

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测验、问卷、量表等。

测验是一种结构化的测试方法,用于测量个体在某个特定领域的能力或特征。

问卷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通过向个体提供问题来获取他们的主观意见和反应。

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用于对个体的特定特征进行评估和量化。

应用领域心理测量学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测量学帮助研究者测量和评估不同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教育评估中,心理测量学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辅助学校的教学和选拔工作。

在临床诊断中,心理测量学被广泛用于评估和诊断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人员选拔中,心理测量学用于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适应性,以帮助招聘人员做出有效的人才选择。

心理测量的限制尽管心理测量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心理测量仅能提供个体目前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并不能预测个体的未来行为。

其次,心理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个体主观意识和回答偏差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衡 时序 ; 具有 同 时进 行平 滑 、 波和 推估 的作 用 ; 滤 用 于建立 水平 的或竖 直 的基 准线 或基 准 面 。 误 差 的鉴别 或诊 断 ; 模型 误差 对参 数估 计的影 响 , 模型 参数 聚集 了系统 输 出的特 征 和状态 ;这种 组 测 量 目标 点相 对 于 基 准 线( 基 准 面) 偏 距 ( 或 的 垂 对 参数 和残 差统 计性 质的影 响 ;病态 方程 与控 制 合模 型是基 于输 出的等 价系统 的理想 动态模 型 。 圆 , 为基 准线测 量或 准直测量 。 称 这方 面的仪器 有 网及其 观测 方案设 计 的关 系。 由于变 形监 测 网参 2 2变形 的几 何分 析与 物理解 释。传统 的方 3 正 、 与垂 线 观测 仪 , 属 丝引 张线 , 种激 光 考点 稳定 性 检验 的需要 ,导 致 了 自由网平差 和 拟 法将 变形 观测数 据处 理分 为变形 的几 何分 析 和物 倒锤 金 各 准 直仪 、 仪( 铅直 向下 、 向上)自准 直仪 , 、 以及 尼 龙 稳平 差 的出现 和发展 。 观测 值粗 差的 研究促 进 了 理 解释 。几 何分 析在 于描 述变形 的空 间及 时 间特 丝或 金属丝 准直测 量系 统等。 控 制 网可靠性 理论 ,以及变形 监 测网变 形 和观测 性 , 主要 包括模 型初 步鉴 别 、 模型 参数 估计 和模拟 在距离测 量方 面 , 括 中长距 离傲 十米至 数 值粗 差 的可 区分性理 论 的研究 和 发展 。针对 观测 统 计检 验及 最佳 模型 选取 3个步 骤 。变形 监测 网 包 公 里)短距 离( 米 至数 十米 ) 距 离( 、 数 和微 毫米 至数 值存 在粗 差 的客 观实 际 , 出现 了稳健 估计 ( 抗 的参 考网 、 或称 相对 网在 周期 观测 下 , 参考点 的稳 定性 米) 及其变化量的精密测量。以 ME 00为代表的 差估 i) 50 t ; 法方 程系数 阵存 在病态 的可 能 。 针对 发展 检 验和 目标点 和位 移值 计算 是建 立变形 模 型的基 精密 激光测距 仪和 T R M T R L M2双频激 了有偏 估计 。 最/ - E RA E E D 与 j-乘估 计相 区别 , 健估 计和 础 。变 形模 型既 可根据 变形 体 的物理力 学性 质和 x 稳 光测 距仪 , 距离 测量精 度 可达亚 毫米 级 ; 中长 可喜 有 偏估 计称 为非最 / -乘 估计 。 j- x 地 质信 息选取 ,也 可根 据点 场 的位移矢 量 和变形 的是 , 多短距 离 、 距 离测量 都 实现 了测量 数据 许 微 2 亡 控 制网优 化 设计 理论 和方 法 。 网的 过程 曲线 选取 。 此外 , ' 程 2_ 前述 的 时间序 列分 析 , 灰色 采 集 的 自动 化 ,其 中最 典型 的代表 是铟 瓦线 尺测 优 化设 计方 法有 解析法 和 模拟法 两 种。解 析法 是 理论 建模 、 卡尔曼 滤波 以及 时间 序列频 域法 分析 距 仪 D S J V R, 应 变 仪 D S E ME E 基 于 优化 设 计 理论 构造 目标 函数 和 约束 条件 。 I.N A r IT R T R 解 中 的主频 率和 振幅计 算等 也 可看作 变形 的几何 分 IE H, 英伸缩 仪 , 种光 学应变 计 , 移与 振动 求 目标 函数 的极 大值或 极小 值 。一般 将 网的质量 析 。 Sr 石 各 位 激 光快速 遥测 仪等 。采用 多谱 勒效 应的 双频激 光 指标 作 为 目标 函数 或约 束条 件 。网 的质量 指标 主 2 3变形分 析与 预报 的系统 论方法 。 现代 3 用 干 涉仪 , 数 十米范 围 内达到 0 l n的计量 精 要有 精 度 、 能在 .l 0u 可靠性 和 建网 费用 , 于变形 监测 网还 系统 论 为指 导进 行变 形分 析与 预报 是 目前研 究的 对 度 ,成 为重要 的长度 检校 和精 密测 量设备 ;采 用 包括 网 的灵敏 度 或可区 分性 。对 于 网的平差 模型 个方 向。变形 体是 一个复 杂 的系统 , 它具有 多层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基础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是民生之本,固民之根。

党的十七大之后,党和国家政府将民生列为当政之首,当政者关键工作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和各地政府逐步加大基础建设的步伐,全国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基础建设的规模和步伐加大,从而也促使了工程测量的发展。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工学基础专业和学科,与工程建设密不可分,联系非常密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工程测量是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派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服务作用。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制造业的发展,让工程测量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得到空前的发展。

1发展现状近半个世纪里,工程测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它依托测绘学、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大量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应用指导相关规程。

其主要发展成果现分析如下:1.1基础理论方面工程测量的两大任务就是测定和测设,测定就是将地球地面上的点位置通过测量的手段确定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测量坐标)表达出来,以让人们明确该点在地球表面的准确位置,这个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绘。

而测设则是将表达在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每个点(主要是关键点)通过测量的手段(这个手段跟测绘没有多大区别)准确表达出来,并用一定的工具在地球表面加以标示显现,以使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得以通过施工的建设工程而成为现实,这个工作一般俗称为放样。

在工程测定过程中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面每个关键点的位置,需要进行控制测量,即要建立控制网,这个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要合符实际,从而在多年的工程测定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理论性的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控制网可靠性分析、控制网灵敏度分析和控制网平差处理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论工程测量学发展及测绘新技术应用

论工程测量学发展及测绘新技术应用

论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及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摘要: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

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动力。

本文主要对工程测量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在工程测量中采用的新技术。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展望。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工程测量学新定义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应用学科,它直接为各项工程建设服务,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测绘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

对工程测量学科的一般定义是:城市建设、大型厂矿建筑、水利枢纽、农田水利及道路修建等在勘测设计、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和工程监测保养等方面的测绘工作,统称工程测量学。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有必要对工程测量学科进行新的定义。

对工程测量学科的新定义是: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工程测量学科的研究服务领域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科学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二、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简介工程测量学是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从人类生产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工程测量学与测量学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直到发展到近现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发展,才逐渐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工程测量学。

从工程测量学的历史来看,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工操作到测量自动化、从常规测量到精密测量的发展道路,它的发展始终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同步,并且能够不断满足大型精密工程中对测量所提出的愈来愈高的需求。

三、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简介跟工程测量学一样,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自8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发展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
淹没了土地界线,水退以后需要重新划界,从而开始了测量工作。公元前2世纪,中国司
马迁记述了禹受命治理洪水的情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
泽、度九山”。说明在公元前很久,中国人为了治水,已经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了。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对地球形状和大小进行精
确的测定,因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地图制图是测量的必然结果,所以地图的演变及其制
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测绘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绘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变革。从原始的测绘技术,发展到近代的
测绘学,其过程可由下列3个方面来说明。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科学认识,是从公元前6世
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地是球形的概念开始的。两世纪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作了进一步论证,支持这一学说,称为地圆说。又一世纪后,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采
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办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以此证实了地圆说。这也是测量
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世界上有记载的实测弧度测量,最早是中国唐代
开元十二年(724)南宫说在张遂(一行)的指导下在今河南省境内进行的,根据测量结果推
算出了纬度1度的子午弧长。
17世纪末,英国牛顿和荷兰的惠更斯首次从力学的观点探讨地球形状,提出地球是两极略
扁的椭球体,称为地扁说。1735~1741年间,法国科学院派遣测量队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北
欧的拉普兰进行弧度测量,证明牛顿等的地扁说是正确的。
1743年法国A.C.克罗莱证明了地球椭球的几何扁率同重力扁率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这
一发现,使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从而为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地球形状奠定了基
础。
19世纪初,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通过对各处弧度测量结果的研究,发现测量所依据的垂
线方向同地球椭球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差异不能忽略。因此法国的P.S.拉普拉斯和德国的
C.F.高斯相继指出,地球形状不能用旋转椭球来代表。1849年Sir G.G.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
面重力观测资料确定地球形状的理论。1873年,利斯廷创用“大地水准面”一词,以该面
代表地球形状。自那时起,弧度测量的任务,不仅是确定地球椭球的大小,而且还包括求出
各处垂线方向相对于地球椭球面法线的偏差,用以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1945年,苏联的M.C.莫洛坚斯基创立了直接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状的理论,并提出“似大
地水准面”的概念,从而回避了长期无法解决的重力归算问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测定,经过了球—椭球—大地水准面 3个阶段,花去了约二千五、
六百年的时间,随着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和测定的愈益精确,测绘工作中精密计算地面
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逐步有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不断丰富了测绘学的理论。 17世纪
之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例如中国的绳尺、步弓、矩尺和圭表等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工
具都是机械式的,而且以用于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荷兰的斯
涅耳(W.Snell)为了进行弧度测量而首创三角测量法,以代替在地面上直接测量弧长,从此
测绘工作不仅量测距离,而且开始了角度测量。约于1640年,英国的加斯科因在两片透镜
之间设置十字丝,使望远镜能用于精确瞄准,用以改进测量仪器,这可算光学测绘仪器的开
端。约于1730年,英国的西森(Sisson)制成测角用的第一架经纬仪,大大促进了三角测量
的发展,使它成为建立各种等级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方法。在这一段时期里,由于欧洲又陆续
出现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地形测量和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的地图制图工作也相应
得到了发展。从16世纪中叶起,欧美二洲间的航海问题变得特别重要。为了保证航行安全
和可靠,许多国家相继研究在海上测定经纬度的方法,以定船舰位置。经纬度的测定,尤其
是经度测定方法,直到18世纪发明时钟之后才得到圆满解决。从此开始了大地天文学的系
统研究。19世纪初,随着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不断改进,测量数据的精度也不断提高,精确
的测量计算就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此时数学的进展开始对测绘学产生重大影响。1806年
和1809年法国的勒让德和德国的高斯分别发表了最小二乘准则,这为测量平差计算奠定了
科学基础。19世纪50年代初,法国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随后,相继出现立体坐标
量测仪,地面立体测图仪等。到20世纪初,则形成比较完备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法。由于
航空技术的发展,1915年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因而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
器上加工成地形图。从此,在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了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这
一时期里,由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先后出现了摆仪和重力仪,尤其是后者的
出现,使重力测量工作既简便又省时,不仅能在陆地上,而且也能在海洋上进行,这就为研
究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提供了大量实测重力数据。可以说,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主要在光学领域内发展,测绘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也已发展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又朝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首先是测距仪器的变革。
1948年起陆续发展起来的各种电磁波测距仪,由于可用来直接精密测量远达几十公里的距
离,因而使得大地测量定位方法除了采用三角测量外,还可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和三边测量。
大约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出现了,并很快应用到测绘学中。这不仅加快了测量计算的速度,
而且还改变了
测绘仪器和方法,使测绘工作更为简便和精确。例如具有电子设备和用控制的摄影测量仪器
的出现,促进了解析测图技术的发展,继而在60年代,又出现了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绘图机,
可用以实现地图制图的自动化。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测绘工作有
了新的飞跃,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学这一新领域,就是观测人造地球卫星,用以
研究地球形状和重力场,并测定地面点的地心坐标,建立全球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同时,
由于利用卫星可从空间对地面进行遥感(称为航天摄影),因而可将遥感的图像信息用于编
制大区域内的小比例尺影像地图和专题地图。在这个时期里还出现了惯性测量系统,它能实
时地进行定位和导航,成为加密陆地控制网和海洋测绘的有力工具。随着脉冲星和类星体的
发现,又有可能利用这些射电源进行无线电干涉测量,以测定相距很远的地面点的相对位置
(见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所以50年代以后,测绘仪器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及许多空间技
术的出现,不仅实现了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提高了测绘成果的质量,而且使传统的测绘学理
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测绘的对象也由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