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只后会导致高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下面将介绍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

一、病理特征:1.外观特征:患病猪只的粘膜和毛发呈现苍白色或发绀色,毛发蓬乱,眼睛红肿,口腔和皮肤出现瘀斑和出血病灶。

2.内脏特征:患病猪只的淋巴系统器官明显肿大,肺部和脾脏增重,肾脏和肝脏出现出血灶和坏死斑。

3.组织病理特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组织出现淤血、细胞浸润和出血灶,肝脏和脾脏出现坏死斑和出血点,肺部有出血和浸润。

二、防控措施:1.加强养殖管理: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原体进入猪场的机会,包括限制人员和物资进出、隔离新引进的猪只等。

2.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加强对猪只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存在异常症状的动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3.加强消毒措施:定期对猪栏、饮水设施、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毒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应对疫情。

5.临床诊断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诊断体系,确保及时发现疑似病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疫情动态,及早采取控制措施。

6.合理处理病死动物:对于疑似或已确诊的病死猪只,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其他动物和环境的污染。

7.加大病毒灭活疫苗研发力度: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非洲猪瘟,因此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对于预防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疾病,对猪业造成巨大威胁。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降低疫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王振杰X u m u s h o u y i1921年肯尼亚爆发的非洲猪瘟死亡率高达100%。

而在2018年,辽宁沈阳也发现了非洲猪瘟病例,随后在郑州、安徽等地也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

此种疫情的频频爆发且传染迅速,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开始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工作。

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的特点、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一、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现在流行的非洲猪瘟疫情是由病毒所引起,同时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有急性和热性两种情况,存在着100%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没有疫苗进行预防。

我国2017年8月3日首次在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而今年的5月21日,非洲猪瘟疫情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爆发,至6月28日,疫情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再次发生。

因此,对于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村和各社区负责人都要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落实防控的责任和防控措施。

二、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根据猪体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和猪丹毒比较相似。

因此,非洲猪瘟病毒受到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19天。

通过对猪体进行实验,潜伏期的长短和猪体接种疫苗的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看来,猪体有着40%~85%的非洲猪瘟发病率,同时猪体感染病菌的机率与死亡率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通过猪体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隐性感染。

1、急性发病型感染非洲猪瘟的猪体会产生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猪体内高致病性毒株感染引起的,而其中有部分感染病例则是由于感染了中致病性的毒株导致的。

有部分感染病菌的猪体会产生食欲降低,这是急性患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还会造成猪体体温高至40℃~42℃,肺部水肿的现象也会相继出现,感染的病猪体内白细胞的含量会逐渐降低,出血的症状也会出现在猪耳的皮肤下,同时受到感染的猪体坏死性病变也会在淋巴组织处被发现,到发病后期,病猪的呼吸非常急促,并在鼻腔内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同时,呕吐、便秘、流鼻血、便秘以及腹泻症状也会相继出现。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已在近年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成为世界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威胁。

目前,非洲猪瘟在亚洲、非洲及欧洲都有较大的传播范围,尤其在中国、越南等国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开展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

以下是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一、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治网络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治网络,是保障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无障碍开展的前提。

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疫情防控需求,建立省、市、县不同层级的防疫指挥中心,并在各级机构之间形成工作互助开展的联动机制,确保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可有效提升疫情监测能力和掌握疫情信息的及时性。

可以通过建立动物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和各级疫情监测站,实现疫情信息的实时上传和分析、监测、跟踪,监测人员在疫情监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并提高应急能力。

三、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全面排查非洲猪瘟疫苗使用情况及疫情流行情况,对疑似感染疾病的动物加强防控措施,对于发现的疫情要立即上报,严禁擅自隐瞒和报告虚假情况。

加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是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和控制疫情的关键。

可以建立完善的疫苗研发机构,开展疫苗研制、生产和配套检测,提升动物抗病强度,增强存栏的生产规模和效益。

五、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加强动物养殖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

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加强饲养与管理,增强动物的体质和免疫功能。

同时,合理防控动物交通和人员流动,控制不合规动物交易和不规范饲养行为。

综上所述,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需要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完善防疫网络、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制度、加快疫苗研究开发以及强化动物养殖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实现“全民防疫、共建共享”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健康,维护社会安稳。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一、引言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对全球养猪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制定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疫情防控措施1、隔离治疗: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立即对发病猪场进行全面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对发病猪场内的所有猪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2、消毒处理:对发病猪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采用烧碱、醛类、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杀灭病原体,防止疫情蔓延。

3、禁止食用:停止疫情发生地附近的猪肉及制品销售,同时对已售出的猪肉及其制品进行追踪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4、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户宣传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科学养殖水平。

三、启动应急预案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处置。

2、启动应急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调动各类资源,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协助扑灭疫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养殖户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扑灭疫情。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配合调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专家组开展疫情调查,分析疫情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总结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防范意识和科学养殖水平。

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猪瘟治疗方案

猪瘟治疗方案

猪瘟治疗方案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猪类疾病,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治疗猪瘟,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瘟治疗方案。

一、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猪瘟的方法。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猪瘟治疗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

这些药物通常包含抗病毒成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

口服药物治疗的优势是方便易行,可尽快投喂给受感染的猪,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二、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常见的猪瘟防控方法。

猪瘟疫苗可用来建立动物的免疫力,以减少受感染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有不同类型的猪瘟疫苗,如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养殖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传播。

三、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猪瘟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有猪瘟病例,养殖场应立即对受感染的猪进行隔离,避免病毒扩散。

隔离管理包括将患病猪隔离在专门的某个区域,并采取措施避免与其他健康猪接触。

隔离期间,需要给予患猪专业的医疗护理和饲养,以促进其康复。

四、环境消毒猪瘟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力较强,因此环境消毒是防治猪瘟的重要一环。

养殖场应定期对猪舍、饲料槽等物品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风险。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如喷洒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对于消灭病毒起到关键作用。

五、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猪瘟防治的基础。

养殖场应加强对猪群的健康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包括合理的饲料和饮水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

通过加强健康管理,可以减少猪的感染率和疾病发生率。

总结:猪瘟是一种对猪养殖业造成巨大影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和损失风险。

口服药物治疗、疫苗预防、隔离管理、环境消毒和健康管理是常见的猪瘟治疗方案。

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结合科学的养殖管理,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只有通过全面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瘟的传播,保障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包括家猪、野猪等。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的相关信息。

流行病学特点:1. ASF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和致病性,可通过接触病毒源感染猪只。

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病毒。

2. ASF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不易被常规消毒剂杀灭,因此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

3. ASF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病猪之间的接触、饲养管理以及食用污染的饲料传播。

临床症状:1. 高热症状:患病猪只体温急剧上升,初期可达40°C以上。

2. 沉闷食欲:患病猪只食欲下降,甚至拒食。

3. 呼吸困难:患猪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息现象。

4. 皮肤症状:患病猪只皮肤表现为紫绀、腹部和四肢霜状斑块。

5. 出血性症状:患猪可出现鼻、直肠、输尿管等嗜血区域出血。

6. 死亡率高: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只死亡率较高,通常在7-10天内死亡。

防控措施: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加强从疫源国进口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检验,防止病毒带入。

2. 未确定疫源国时,禁止非法进口(包括行李物品)疫区猪肉和猪产品。

3. 强化养殖全程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猪群的健康监测和外来猪只的隔离观察。

4. 强化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饲养环境,清理污秽物,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

5. 严禁食用未经检验合格、来源不明的猪肉和猪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6. 做好发现疑似非洲猪瘟患猪的报告和隔离工作,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并进行病情调查和溯源工作。

7. 做好动物禁区、隔离区、屠宰场和批发市场的卫生管理,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有效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总结: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进口猪肉的检疫管控、强化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禁止非法进口疫区猪肉等措施。

非洲猪瘟的防控

非洲猪瘟的防控

非洲猪瘟的防控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死亡率和高传染性为其主要特征。

病毒可通过病猪的尸体、体液及污染环境而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能够治疗或预防该疾病。

因此,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防控非洲猪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非洲猪瘟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指导养殖户做好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加强自我防护。

二、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病猪的身体分泌物、血液、粪便、尸体及污染的环境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管控动物交通,杜绝非法运输病猪的行为;2. 严格防疫区域的隔离措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3. 加强畜舍卫生管理,做到清洁卫生,维持畜舍内的环境卫生;4. 土地利用合理,禁止等人、等车进入养殖场;5. 确保运输车辆的消毒、清洗、通风等。

三、有效的消毒措施消毒对于控制非洲猪瘟疫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消毒方法:1. 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化氢的消毒液,对动物圈舍、运输车辆等进行消毒;2. 对养殖场消毒间,隔离间、分娩间、养殖设施、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3. 减少运输车辆进场,而后每辆车进场前,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四、加强自检自查,及时发现疫情除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外,自己养豚的农民更要注意自检自查,及时发现疫情,所有养殖户都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疫情处置。

总之,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只有养殖户、政府、专业人员联合起来,采取果断、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使防疫工作取得真正的成效。

同时,养殖户要做好自我防护,提高疾病意识,构建起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共同维护养猪业的生产秩序。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技术推广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黎兴亮(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产业培育中心,重庆402560)摘要:在养猪过程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后果将不堪设想。

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并且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其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把控,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确保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科学养殖;综合防控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1非洲猪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无论是家养的猪还是野猪都有很大的几率感染上该病。

首先,并且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发病。

如果一旦有一头猪发病,就很快会传染给其它猪群,而且染病的猪会很快死亡%&。

其次,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冷冻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对染病猪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在粪便中可以存活11d%&°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很难将其杀灭。

如果是一般的消毒液很难杀死它,除非是具有高浓度的消毒液才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再次,从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且较复杂,不仅可以从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也会传播。

由于传播途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预防控制的难度。

最后,目前还没研发出特效的疫苗,因此如果全靠免疫程序来控制疾病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市面上常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这种疫苗不适用于非特异性免疫%&。

1.2非洲猪瘟疫病的特点1.2.1病原体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瘟病毒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由于该种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病毒,大小170〜190kW。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蝉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稳定性较强,有着很强的感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顺华
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猪瘟防控措施、增强生
猪的抗病能力、重点管理生猪养殖产地、监督猪肉进出口市场检疫等措施,希望为非洲猪瘟的
防范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猪养殖;市场检疫
非洲猪瘟是指一种由非洲传来的高接触性、高传染性且发病速度快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疾
病。如今该病毒已经蔓延至国内,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展开分析。

一、猪瘟的临床症状
当猪受到感染后,通常都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第一,四十到四十二度的高热反应。第
二,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部位皆会出现肿大的现象,并且在淋巴结部位还会出现类似血块的东
西。第三,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五到二十天左右,病情严重的会在发生感染病毒后,
两天就能引发死亡的现象。

非洲猪瘟的病毒发病期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急速型,通常感染后还未出现任何
临床状况,就立即死亡。第二,中速型,感染后会相继出现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并且病猪的皮
肤表面存在出血点的现象,眼部和鼻部流出黏性浓稠的分泌物,且病猪高热反应严重。随着病
情的渐渐发展,病猪还会相继出现便秘、呕吐不止和腹泻、粪便中会有带血的症状。第三,慢
速型,此种类型与上面的两种类型相比,相对病情较轻,但是此类型的病猪发病时间通常会比
较长。

二、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1.針对饲养生猪应加强防控措施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严格检查好每只引入的幼猪和种猪,不从疫区或疑似疫区的地方引
入猪种。选择正规合格的饲料用于喂养,杜绝使用泔水或厨余垃圾。在猪肉的市场管理过程
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市场加大监督力度,防治瘟疫区的猪肉或其他制品流入市场,对运输
时所使用的相关车辆进行消毒,生猪养殖场地也要搞好其他疫病的防控和生猪饲养的日常消毒
管理。避免猪瘟病毒的传播,同时也要开展日常的灭蚊、灭鼠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这样不
仅做到了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严格防疫,同时也做到了避免其他疫病对其他生猪造成侵害。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因该病感染死亡的猪要在第一时间一律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运输到其他地方进行处
理,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

2.关于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问题,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是有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经研究发
现,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猪的肌肉等各种途径进行传播,是一种多途
径传染的病毒,因此提高生猪的抗病性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第一,要提高生猪
的单核细胞活性,确保能够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第二,养殖户们应该重视生猪饲料的管理,
不能使用变霉的猪饲料,并确保对生猪使用合格正规饲料,确保生猪保持正常抗病能力。同时
也要加强饲养生猪的其他辅助类工作。

3.针对生猪的养殖产地进行加强管理
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途径,主要包括养殖场内感染、运输途中受到感染或
运输车辆与相关人员感染等。在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工作过程中,加强养殖场的管理是重中之
重。针对加强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针对生猪养殖现场的管理需要加强,并且需要
各个生猪的养殖户在疫情期间,加大对生猪的日常巡回检查力度,并对所饲养的生猪进行日常
的登记。第二,生猪调运过程的监督也需加强,确保正常的生猪远离病疫区,以免被病毒感
染。瘟疫区域,特别是严重的瘟疫区,还需要停止关于猪肉或猪肉其他产品的交易,全力避免
病死猪肉出现在市场之上。第三,针对运输生猪的车辆和人员,也要加强管理,并且需要定期
进行相关的宣传或培训。为确保实时监控车辆的动态和生猪的质量,需要在运输车辆上安装监
控系统,有利于更有效的监督。另外一旦确认生猪感染了疫情,要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补杀并
及时销毁瘟疫区域内所有猪只。对所有的病死猪、被补杀猪以及其产品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对其排泄物、餐余垃圾、被污染以及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和污水等进行无害化的处
理。对被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车辆、工具、猪舍甚至是场地,都要进行严格且彻底的
消毒,以避免造成病毒传播。第四,养猪场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卫生管理,清除鼠类、蚊虫等
能够传播病毒的危险因素。养殖场工作人员怀疑养猪场中的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应该立即向
当地的农业部门进行报告,让该部门的人员前来进行会诊,在确定是否感染上非洲猪瘟病毒之
前,养殖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能将疑似感染的生猪,以及生猪接触过的物品或饲料等物进行
转移。严格控制养猪场内动物流动,并且逐个进行取样后,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如果
一旦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要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隔离和限制措施,以免病毒进一步扩散。

4.猪肉进出口市场加强检疫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新闻,需要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相关消
息。如发现,应立即对国境、机场和码头等进出口商品的交易点进行及时的严格检疫,防治非
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对于生猪屠宰场不仅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还要继续强化在针对生猪的
同步检疫工作,将具有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的生猪作为重点检察目标,立即确认责任关系并如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报,不得有瞒报或谎报的行为。对相关生猪群立即进行防疫检查,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进
行。政府的相关部门防控措施,一定要落实到源头进行管控。加强流通各个环节的管理,也要
强化养殖场(种猪场)生物安全的隔离带建设,要重视非洲猪瘟防治的宣传和正面舆论的引
导,对于网络上的相关谣言,要及时澄清事实。发现不合格之处,应该立即责令整改或者进行
查处,做到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的全面推进,保证生猪的供给和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我国非洲猪瘟的情况,并非是集中爆发的类型,而是具有散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为有效
的避免非洲猪瘟病毒对我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要时刻保持警惕,
保卫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劲.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7):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