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干燥塔系统脱硫
SDA法在环保工业中的应用

SDA法在环保工业中的应用胡金榜王风东宗润宽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综述了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的进展及工业应用现状,总结了这种方法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各种操作参数作了简要概括及说明。
关键词:喷雾干燥咽气脱硫综述一、前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中指出.1997年我国S02排放量是2346万吨【1】,超过了欧洲和美国成为了世界S02第一排放大国,照此下去至2000年我国排放量将达2730万吨。
S02给人类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酸雨,1997年我国南方71 1%的城市出现过酸雨,其中长沙、遵义、杭州、宜宾酸雨的P H值低于 4 5。
全世界20各污染最严重的市中,中国占10个,其中重庆和北京市空气二氧化硫含量分别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7倍与5倍。
大幅度消减S02迫在眉睫。
S02的控制途径有三个: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既燃烧后脱硫及烟气脱硫(F G D)。
F G D 技术按工艺特点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发三大类。
二、S D A发烟气脱硫及工业应用现状S D A法纪喷雾干燥法脱硫是指将预先浆化的吸收剂通过雾化器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在塔内与高温烟气接触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和传质传热过程,反应物被干燥并随气流进入除尘器,以达到除尘和脱硫的目的。
它属于半干法脱硫技术,是美国J o y公司和丹麦N i r o Ato mio ze r公司联台研制出的新工艺。
国外多称J oy/N ir o或SD A(S pr a y Dryer Abso r be r)法。
目前有】2个国家采用,市场占有率约12.9%。
该种方法占地小,运行费用低廉,对设备的腐蚀性小,派出烟气不需再热,脱硫效率一般为80%以上,而且易于实现脱硫除尘一体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80年代末丹麦F.L S mi di t h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悬浮技术,其投资为一般喷雾干燥的80%,石灰用量可节省20%.脱硫效率可高达95%。
密相干塔法脱硫

密相干塔法脱硫
一、密相干塔法脱硫技术简介
密相干塔法脱硫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在燃煤烟气中添加脱硫剂,利用脱硫剂与SO2的化学反应,将烟气中的SO2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从而实现脱硫目的。
二、脱硫原理及过程
密相干塔法脱硫技术的主要过程包括:喷雾吸收、干燥、脱硫反应、产物收集和再生。
在脱硫塔内,燃煤烟气与喷雾吸收剂充分接触,使SO2被吸收并转化为硫酸盐。
随后,硫酸盐与脱硫剂在干燥过程中进一步反应,形成固态脱硫产物。
最后,通过收集和再生系统,将脱硫产物分离和处理,实现环保排放。
三、脱硫效果与优势
密相干塔法脱硫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脱硫效率高,可达95%以上;
2.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煤种的燃煤锅炉;
3.运行稳定,设备占地面积小;
4.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5.副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四、应用领域与前景
密相干塔法脱硫技术在我国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在我国环保政策推动下,该技术在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着重解析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工艺及技术参数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工艺及技术参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CaO加水制成Ca(OH)2悬浮液与烟气接触反应,去除烟气中SO2、HCl、HF、SO3等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半干法脱硫工艺具有技术成熟、系统可靠、工艺流程简单、耗水量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一般脱硫率可超过85%。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两种:旋转喷雾干燥法工艺和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
一、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SDA)1.1工艺流程简介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的吸收剂主要为生石灰和熟石灰;一般使用生石灰(CaO)作为吸收剂,生石灰经过消化后与再循环脱硫副产物制成熟石灰浆液(Ca(OH)2)。
消化过程被控制在合适的温度(90-100℃),使得消化后的熟石灰浆液(含固量25%-30%)具有非常高的活性。
熟石灰浆液通过泵输送至吸收塔顶部的旋转雾化器,在雾化轮接近10000rpm的高速旋转作用下,浆液被雾化成数以亿计的50um的雾滴。
未经处理的热烟气进入吸收塔后,立即与呈强碱性的吸收剂雾滴接触,烟气中的酸性成分(HCI、HF、SO2、SO3)被吸收,同时雾滴的水分被蒸发,变成干燥的脱硫产物。
这些干燥的产物有少量直接从吸收塔底部排出,大部分随烟气进人吸收塔后的除尘器内被收集,再通过机械或气力方式输送,处理后的洁净烟气通过烟囱排放。
根据实际情况,SDA系统还可以采用部分脱硫产物再循环制浆以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
烟气在喷雾干燥吸收塔中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0-12S,吸收塔内飞灰和脱硫灰大部分通过除尘器收集,只有5%-10%的干燥固体物从吸收塔底部排出。
1.2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1.2.1雾滴粒径雾滴粒径越小,传质面积也越大,但粒径过细,干燥速度也越快,气液反应就变成了气固反应,脱硫效率反而会降低。
有关研究表明,雾化粒径在50um时脱硫率较高。
1.2.2接触时间在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中,以烟气在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来衡量烟气与脱硫剂的接触时间,停留时间主要取决于液滴的蒸发干燥时间,一般为10-12S,降低脱硫塔的空塔流速,延长停留时间,有利于提供脱硫率。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课件

技术发展历程
起源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技术起源 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
处理工业废气。
技术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该技术在8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 应用。
当前应用
目前,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技术 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烟气处理技 术,尤其在燃煤电厂等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
能耗较高
该工艺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如电、热能等。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 数和设备配置来降低能耗。
04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 (脱硫除尘)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分析
高效脱硫除尘
通过旋转喷雾干燥技术,可以 将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颗粒物 有效去除,达到高效的脱硫除
尘效果。
适用范围广
该工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烟气 净化,无论是工业锅炉、电厂 还是钢铁厂等,都能得到良好 的净化效果。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 工艺课件
目 录
•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简介 •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流程 •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的应用 •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的优缺
点 •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脱硫除尘)工艺的未来
发展
01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净化 (脱硫除尘)工艺简介
旋转喷雾干燥过程中,喷嘴等 部件容易磨损,需要定期更换
。
干燥过程需注意
干燥过程中需注意防止过热和 燃烧等问题,对操作要求较高
。
与其他净化工艺的比较
与湿法脱硫比较
旋转喷雾干燥工艺与湿法脱硫相比, 具有更高的脱硫效率和更低的投资成 本,但湿法脱硫的除尘效果更好。
脱硫塔说明书

脱硫塔安装使用说明书廊坊市欧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电话:0316—2393095 传真:0316-*******一、工艺流程介绍烟气进入喷淋塔筒体,在喷淋塔内部上升阶段(流速在3.5-4.7m/s)经旋流板将烟气形成旋流与吸收剂浆液喷雾形成较大气液接触界面,并增加接触时间,烟气与液体雾粒逆流充分接触,在雾粒降落过程中吸收SO2 并捕润尘粒,湿润的尘粒向下流入脱硫塔底部,从溢流孔排出进入沉淀池。
在筒体内上升的净化后的气体经过除雾器除雾脱水,完成整个除尘脱硫程序,之后通过筒体上部锥体部分引出。
含尘废液通过筒体底部溢流孔排入沉淀池,(溢流孔有水封设计防止漏气,并设有清理孔便于进行筒体底部清理)经沉淀(除灰)并加碱(再生)后循环使用。
根据含硫烟气相关参数,脱硫塔内设置三级喷淋,两级旋流及两级除雾器.二、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此处主要涉及的是含尘废液的循环再生问题,按用户的脱硫要求及运行费用采用“钠—钙双碱法”,钠-钙双碱法是利用纯碱脱硫,石灰重生的方法减少纯碱的使用。
双碱法反应原理为:脱硫过程NaOH+SO2→Na2SO3+H2O ⑴Na2SO3+SO2+H2O→NaHSO3 ⑵以上二式的进行视吸收液酸碱度不同而异:碱性较高时,⑴式为主要反应式;碱性降低到中性甚至酸性时,则按⑵式发生反应.b、再生过程NaHSO3+Ca(OH)2→Na2SO3+CaSO3↓+H2ONa2SO3+Ca(OH)2→NaOH+CaSO3↓在再生池内,当往酸性吸收水中加入石灰乳液后,NaHSO3很快跟石灰反应释放出Na+,随后生成的SO32—又继续跟石灰反应,生成的CaSO3以二水化合物的形式沉淀下来,从而达到钠碱再生的目的。
与其它脱硫工艺相比,喷淋雾化脱硫工艺原则上有以下优点:1)、运用旋流射流技术、压力雾化技术,设备阻力小;2)、用钠碱液脱硫,循环水基本上是[Na+]的水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对水泵、管道、设备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便于设备运行与保养;3)、吸收剂的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塔外,这样避免了塔内堵塞和磨损,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费用;4)、钠基吸收液吸收SO2速度快,故可用较小的液气比,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
工业锅炉烟气治理中几种脱硫工艺流程及对比

工业锅炉烟气治理中几种脱硫工艺流程及对比1.干法脱硫干法脱硫是利用干燥的吸收剂直接与烟气接触,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盐的混合物。
干法脱硫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硫含量低的烟气。
常见的干法脱硫工艺有喷雾吸收、筒式吸收、循环流化床等。
喷雾吸收是将干燥的喷雾液直接喷入烟道内与烟气接触,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吸收。
筒式吸收是将干燥的吸收剂填入筒内,烟气通过筒内被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
循环流化床是通过气力输送将干燥的吸收剂和烟气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吸收后在床内沉积。
干法脱硫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但脱硫效率较低。
2.湿法脱硫湿法脱硫是利用吸收剂与烟气接触,通过氧化反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并通过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颗粒物。
湿法脱硫工艺可以分为浆液吸收法、石灰石石膏法和氨法。
浆液吸收法是将石灰石和水混合制成浆液,烟气与浆液接触,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
石灰石石膏法是将石灰石和水制成石膏浆料,烟气通过石膏浆料所形成的吸收塔,在吸收塔中与石膏浆料接触,硫酸盐形成在石膏颗粒上。
氨法是通过在烟气中加入氨气,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铵。
湿法脱硫工艺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能够同时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但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半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是将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工艺。
半干法脱硫的主要原理是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加入干式脱硫的环节,通过干式脱硫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和降低湿法脱硫工艺中的吸收剂消耗量。
常见的半干法脱硫工艺有旋风式湿法脱硫和浆液喷雾干式脱硫。
旋风式湿法脱硫是在湿法脱硫系统的前段设置旋风除尘器,通过旋风分离颗粒物,将大部分颗粒物分离并回收,然后再进入湿法脱硫系统进行吸收。
浆液喷雾干式脱硫是在干燥塔内喷雾吸收剂直接与烟气接触,在干燥塔内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
半干法脱硫工艺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操作复杂度较高。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分析及问题处理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分析及问题处理发布时间:2021-07-02T14:11:53.817Z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3月作者:罗伟忠[导读] 该文介绍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工程应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及提出处理意见。
脱硫废水干燥塔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电),单台干燥塔实际处理能力达4t/h,目前用于直接处理脱硫原水。
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罗伟忠摘要:该文介绍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工程应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及提出处理意见。
脱硫废水干燥塔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电),单台干燥塔实际处理能力达4t/h,目前用于直接处理脱硫原水。
2016年运行至今,出现过两次仓泵频繁堵灰的问题,最终通过技术调整予以解决。
关键词:干燥塔雾化器一.引言浙能长电原先配套设计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为传统的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排放进入租借的灰场。
2016年8月,浙能长电在国内率先实施运用脱硫废水烟气旁路蒸发技术,至今陆续建成投运了#2、#3、#4锅炉脱硫废水烟气旁路干燥塔系统,单台干燥塔系统设计最大出力为4t/h,实现了较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脱硫废水处理,为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1]。
二.干燥塔系统设备分析脱硫废水烟气旁路干燥塔系统主要由废水输送系统、烟气系统、喷雾干燥塔系统、仓泵输灰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核心设备为高速离心雾化器、干燥塔。
2.1雾化器分析:离心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当料液被送到高速旋转的雾化盘上,并以不断增长的速度向盘边缘移动,同时液膜厚度逐渐拉薄,离开旋转盘喷嘴时,液体即被雾化。
2.1.1 雾化器的喷雾距半径相关经验证明雾化器喷雾距半径与流量及雾化盘直径正相关,与转速成负相关。
脱硫废水干燥塔内雾化蒸发过程是个传热传质过程,一般蒸发过程中喷雾距半径较经验公式计算值稍小,但实际运行中雾化效果往往达不到理论值。
(完整)脱硫塔技术方案

第一章项目条件1.1 工程概述本技术方案适用于陶瓷有限公司干燥塔窑炉排出的粉尘、烟气、二氧化硫(SO2)排放超标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技术分析,做出改造方案.为了保护公司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使排放的粉尘、烟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地方环保总量控制要求,需配套建设成熟高效的布袋式除尘和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1。
2 工程概况本工程属环境保护项目,对干燥塔、窑炉排出的烟气的粉尘、二氧化硫(SO2)进行综合治理,达到达标排放,计划为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建成并满足协议要求。
1。
3 基础数据喷雾干燥塔窑炉排出的烟气的基础数据窑炉排出的烟气的基础数据第二章设计依据和要求2.1 设计依据2.2 主要标准规范综合标准序号编号名称1《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GB8978-2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GB12348—2008《工厂企业界噪声标准》5GB13268∽3270-97《大气中粉尘浓度测定》设计标准序号编号名称1GB50034—201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2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3GB50046-2008《工业建筑防蚀设计规范》4HG20679—19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5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6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7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8GBJ16-2001《建筑物设计防火规范》9GB50191-20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0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GBJ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2GB50015-2010《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13GB50017—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14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5GBJ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16GBJ64—83范》《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的安全知17GB7231-2003识》18GB50316-2008《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19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0HG/T20646—1999《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21GB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