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合集下载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玉雕作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在玉雕作品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就浅谈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展开探讨。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玉雕作品设计注重体现山川自然、神话传奇、宗教信仰等元素,反映出中国人崇尚自然、崇拜神灵的审美情感。

古代玉雕作品中常常出现的龙、凤、麒麟、狮子等神兽形象,代表了中国人对神秘与力量的崇拜。

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这些传统审美观念的体现,使得玉雕作品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国粹风貌。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忠孝节义、君臣父子、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在玉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玉雕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孝子送老、忠臣报国等题材,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忠孝节义的崇尚与推崇。

玉雕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福禄寿喜等寓意也无不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这些精神内涵的传达,使得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展示的历史文化意蕴。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文化在玉雕作品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通过玉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以及历史传承。

玉雕作品中的古代建筑、古代服饰、古代工具等,都可以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玉雕作品还可以通过雕刻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历史文化意蕴的展示,使得玉雕作品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传统的传承者。

玉雕作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蕴含的民族情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玉雕作品设计正是各民族文化与审美情感的交融之地。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天工|2019.12文 刘俊祥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一、文化之玉在中国,玉雕创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脉络中,玉雕的起源、发展、鼎盛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改变而改变。

(一)玉雕的历史文化属性玉在古代就有“君子之玉”的美称。

在诗经耳熟能详的《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酒。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里面所提到的“琼琚”“琼瑶”“琼玖”就是当时所称的美玉,由此可见玉在人们心里的重要性。

同样在先秦时期出土的殉葬品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会选择携带玉雕制品下葬,足以证明玉雕作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民间文学中,玉雕作品还有能沟通神灵、防灾辟邪的功效。

这些都是玉雕作品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体现。

可以说,古往今来成功的玉雕作品都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玉雕作品的成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赋予了玉雕作品生命力,赋予了它精神上的象征,赋予了它力量上的觉醒。

假设没有文化含在其中,玉雕作品就只是一件简单、能体现创作技巧和能力的作品,但一旦有了文化融于其中,就是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能用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玉雕创作时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风貌。

(二)文化元素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当我们在欣赏一件玉雕作品时,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内涵、透过玉雕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外在去品味揣摩它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美。

文化元素是玉雕作品中的画龙点睛,绝不是锦上添花。

从题材来说,从古至今山水题材、诗歌题材、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鸟兽题材、寓意美好的花卉题材、人文景观、在历史上一些非常有名的趣事和典故等,诸如此类,都可以通过玉雕作品来展现。

例如,不少脍炙人口传诵千年的诗句也是玉雕创作时的源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雕刻出一个蓑笠老人独自在大雪纷飞中的江面垂钓,就将整首诗的意境和那种超脱世俗之外的孤寂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玉雕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要求精湛,还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创作灵感。

下面将谈谈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众多,如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

玉雕艺术家可以从古代经典文化中汲取灵感,将经典的意象进行转化和创新,形成独特的作品。

可以从《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中选取精彩情节进行雕刻,从而展示出玉雕作品的灵动与精巧之美。

二、自然景观的观察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无穷源泉。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花草树木、山水河流等,来汲取灵感。

可以将花卉图案雕刻在玉壶上,将山水风景刻画在玉屏上,从而使作品更富有自然的韵味和生机。

三、人文与社会观察人文与社会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观察社会风俗民情,体验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创作将人民的智慧、情感与生活展现出来。

可以雕刻一对夫妻的形象,表达对家庭和睦幸福的祝福;可以刻画一位老人或者劳动者的形象,表达对老人和劳动者的尊敬和敬意。

四、个人经历与生活体验个人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珍贵来源之一。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去创作作品,将情感融入作品中。

可以雕刻一对母子的形象,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敬意;可以创作一件象征友谊和团结的作品,表达对友情和团结的珍视和推崇。

五、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可以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启示。

玉雕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玉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对不同玉石的质地和色彩特点的研究,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玉雕作品。

玉雕工艺创作的艺术灵感激发路径是多样的,可以从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与社会观察、个人经历与生活体验以及对艺术的思考中获得灵感。

艺术家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从而创作出更加精湛和有灵性的玉雕作品。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摘要】玉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浅谈玉雕艺术的角度,对该艺术形式进行系统地探讨。

在将介绍玉雕艺术的概述、历史意义和发展现状。

在将阐述玉雕艺术的基本工艺、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

在将探讨玉雕艺术的未来发展、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艺术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对玉雕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在传统文化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关键词】玉雕艺术概述、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玉雕艺术的发展现状、玉雕艺术的基本工艺、玉雕艺术的创作理念、玉雕艺术的创作过程、玉雕艺术的表现形式、玉雕艺术的发展趋势、玉雕艺术的未来发展、玉雕艺术对文化传承的贡献、玉雕艺术的艺术价值。

1. 引言1.1 玉雕艺术概述玉雕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玉雕艺术以玉石为材料,通过雕刻与创作,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工艺精湛。

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让玉雕作品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美妙的色彩变化,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玉雕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常用于制作器皿、饰品、雕像等。

玉雕作品多以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为题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玉雕作品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玉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表现形式。

玉雕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展现着艺术家们对生活、人性、美好的追求与探索。

通过对玉雕艺术的探讨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1.2 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玉雕艺术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的记录和传承上,更体现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启发上。

通过对玉雕艺术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人们对美好与幸福的向往,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

浅谈玉雕作品技巧的运用【摘要】玉雕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意义,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工艺的珍贵传统文化。

在制作玉雕作品时,雕琢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能够展现出作品的立体感与细腻度;刀法技巧则决定了作品的线条与纹理;色彩技巧的运用能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表现力;比例技巧能够确保作品整体的协调与美观;纹饰技巧则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灵动和精美。

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玉雕作品能够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玉雕作品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与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玉雕作品的独特魅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珍贵与重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玉雕作品、技巧运用、雕琢、刀法、色彩、比例、纹饰、发展前景、历史意义、特点、综合运用1. 引言1.1 玉雕作品的特点玉雕作品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凝聚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玉雕作品常常以玉石为原料,这种具有坚硬性和美丽质感的材料,使得作品在手感和视觉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玉雕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主题为素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风景等,展现了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玉雕作品还注重细节和精致,艺术家们经常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来展现作品的魅力,使得观赏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匠心和用心。

玉雕作品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1.2 玉雕作品的历史意义玉雕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古以来,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高贵、神圣和永恒。

玉雕作品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珍贵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玉雕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如商、周、秦、汉等朝代都有大量珍贵的玉器留存至今。

这些玉雕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裕,更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情感的追求。

玉雕作品中的图案和纹饰多是取材于自然界和人文景物,如龙、凤、花鸟、山水等,寓意吉祥、和谐、纯洁等美好寓意。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

浅谈玉雕创作的意境与自然之美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

玉雕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注重了艺术的意蕴和审美价值。

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是玉雕艺术的核心。

首先,玉雕创作的意境,是通过艺术家对人类生命、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形成一种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

正是这种意境,赋予了玉雕作品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

例如,古人将玉视为圣物,认为玉有与神明沟通的能力,并创作了众多的神话和祭祀玉器,这些作品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同时,玉雕作品也通过对时间、空间、人性、自然等主题的探索和表现,传递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自然之美是玉雕创作的重要来源,玉雕作品常常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和本质,表现出自然之美的细腻和精妙。

例如,玉雕作品中常常出现虫蛇、鱼龙、花草等自然元素,这些形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美丽,也表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此外,玉石本身的质感和颜色,也使得玉雕创作具有独特的自然之美。

玉的光泽和线条,使得玉雕作品的表现具有流畅和韵律,同时玉石的颜色和纹理也能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感,使得玉雕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和魔力。

最后,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将自然之美融入玉雕的创作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玉雕作品的自然之美,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帮助艺术家发掘和表现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和融合,使得玉雕作品在设计和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总而言之,玉雕创作的意境和自然之美是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核心,并且对于玉雕作品的设计和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未来的玉雕创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艺术的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自然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更具有独特气质和文化价值的玉雕作品。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浅谈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创意是想法的不断延伸、设计是谋划,而制作是具体的实践。

一件好的玉雕设计与制作,它都是由玉雕设计师所创作构思设计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欣赏品。

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制作中巧妙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亦使玉制品生动、自然、富有文化气息,而使世人更加真爱。

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纹理,有着独特的意境,都有儒释道精神内涵“不立文字”的体现;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皮色,有她特有的生命。

我国近代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美是什么?美是心与物的结合!而玉雕之美不更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的结合吗。

在设计创作时我们提倡不去施加外力而使其改变“玉”原本的自然之性。

而“尊玉施艺”就是知玉性、知人性,把自然哲理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善待自我,尊重玉性,养天地之正气,弘扬玉道精神,用情感施以艺术,使玉文化发扬光大。

在设计制作时与玉石的自然肌理、色彩、玉质等发生着共鸣,表达玉的声音,淡泊宁静,清远澄净。

主张与玉合作下的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融合,追求“大道至简,美玉心琢”的艺术效果。

一个懂美的人,才能创造美;一个有着良好美学素养的人,才能做好玉雕的设计创意;一个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人,才能将玉文化精神,由内而外的表达出去。

而要了解玉雕文化作品的创意与设计,首先就要了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区别。

我们从一个幽默的比方来引入这个话题,如果说一个理发师他只会理平头,那么所有找他理发的朋友们都会被打理成小平头,这就是工艺品。

那么还有另外一位理发师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头型、气质、年龄、以及职业特征来精心设计并配合高超的技艺使理发者焕发一新,这就是艺术品。

从创作性质上来说,工艺品是制作型表现,以工艺为主。

“精益求精、巧夺天工”是工艺品创作的最高追求。

而艺术品是创作型的表达,以文化为诉求,以精神为内核,是高超的技艺合作下的产物。

因为天工不可“夺”,我们要提倡的是与“玉”的合作,实质是在与自然合作。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

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北派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艺术创作风格独具特色。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题材主题、刀法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行浅析。

在材料选择上,北派玉雕多采用的是质地细腻、色泽温润、适合雕刻的和田玉。

和田玉有质地柔软、含有透明度高、容易打磨成型等特点,能够展现出雕刻师的技艺和创作意图。

和田玉古老的历史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也为北派玉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化内涵。

北派玉雕在题材和主题上多以人物、花鸟、动物等为主。

北派玉雕的题材丰富多样,常常表现人物各种生活场景和动物风景。

人物雕刻的表现手法都是以传统的中国人物造型为基础,强调人物的形神兼备,注重雕刻技巧和神韵的把握。

而花鸟、动物题材则常常通过具象、写实的方式表现,寓意吉祥、美好和祝福。

刀法造型是北派玉雕艺术创作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

北派玉雕的刀法追求细腻而犀利的效果,雕刻师通常使用细刀,以力与巧结合的方式刻画出玉石的细腻纹理和人物形象的表情特征。

北派玉雕的刀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笔触的精细,力求在雕刻过程中保持刀法的灵动性和力度感。

北派玉雕的装饰手法也是其艺术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派玉雕常常使用浮雕、镂空、镶嵌等装饰手法,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美感。

浮雕是较为常见的手法,通过在玉石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来表现形象。

镂空则是通过雕刻出凹陷的部分,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轻灵的感觉。

镶嵌是用不同材料的玉石组合成作品,通过色彩和材质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对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风格的浅析,北派玉雕的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十分丰富多样。

每一位北派玉雕师在创作时都会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个人风格进行创新和变通,从而使北派玉雕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作者:陈林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中国玉雕经过上千年的持续发展,其文化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玉不琢,不成器”在玉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玉雕的材质美,而且还要体现出造型的美,纹饰的美,工艺的美,数者结合,才能创作出美的玉雕作品。

作为一个从事玉雕行业20年的玉雕匠人,我觉得玉雕作品要能够传古达今,凸现当代的文化符号,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玉雕;文化理念;发展
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一直受到历代帝王和显贵喜爱和收藏,特别是在清代,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当时,无论在品种、题材,还是在工艺技术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玉雕最早发源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原始社会末期,玉石工艺水平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

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清代是我国玉雕发展繁荣之时,规模品种及产量均逾越前代,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

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名闻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与书法、国画、京剧等艺术一样被国人视为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从学艺至今,已逾二十年,个人创作观念也日趋成熟,对玉雕也经历了从喜爱到热爱再到一日不琢玉便坐卧不宁的发展历程。

我认为艺术既然源于生活,源于文化,作品必然是反映生活的最好手段,不可避免的其中有着时代的语言,就如同唐诗边塞诗展现的雄浑豪迈,是唐朝包容性世界帝国和当时人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表达,宋词的忧国忧民、婉转细腻正是当时东亚宋、辽、西夏、吐蕃、金、大理等各政权对峙,争夺生存空间的最好表达。

而玉雕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感,传世经典则必然是时代的缩影和浓缩,反映中国沧桑巨变,反映中国乡愁风情,反映时代变迁的则肯定也能唤醒时代的记忆,也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
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染,中国人的感情较含蓄,常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玉雕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品赏休闲与寄托情怀的优雅境地。

玉石材质地美是基础,是最原始而重要的价值,一件玉雕艺术作品的价值,包含着对天然资源的保护、理解及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所赋于的和谐人文气息。

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文人思想趣味和高品味的审美追求,必然会在当时的作品上反映出来。

自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各类工艺品,几乎同时存在着淳朴率直、天然雕饰的作品和精雕细琢、雅而有致的作品。

现在,刻工的精细度可以与古人相媲美,但造型的朴厚和品位的醇雅却不及古人,这与刻者对传统艺术修养的深度有关。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独特
性,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玉雕一直都属于收藏品,是文人、墨客的雅玩之物。

要求因材施艺以及文化因素的注入。

创作要有灵感,激情是灵感的突现,人的创作本能表现在活跃着的思维中。

灵感在自己一切潜意识下,或受某种环境影响下的激情中瞬间进发,是实感性和偶然性。

要善于捕捉灵感,随时用纸笔记录,否则稍纵即逝,不可复得。

不要随意放过大脑活动所产生的一切设想,即使是可笑的。

因为许多传世的经典之作,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艺术要有个性。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细心观察,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艺术再现,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应用。

表现在别人未曾发觉的现象和未曾表达的内涵,是深厚的艺术造诣、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扎实的美术功底的体现。

其主题内容博大、高雅、意韵携永,设计巧妙新颖。

在创作中力求与作品交流、对话,把作品当做活的生灵。

将自身情感真正融于作品中,随激情波动,依技法流转,把美的向往与追求,借石转化为视觉造型,把对象提高到艺术境地,领略作品内心情态。

视觉效果卓然,会让人的灵魂产生深深的悸动。

没有灵魂的作品注定是失败的,同样没有表现时代艺术的作品不能称得上“大作”,技艺代代相传,而反映时代的技艺则无法复制和超越,这正是玉雕艺术风格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发展、洗礼,经过不断的创新,具备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交流、技术不断更新,玉雕艺术在东方文明的智慧上绵延不绝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其是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玉雕艺术的价值,在于探求真、善、美的规律。

玉雕匠人在面对每块原石的时候,要有所思,有所寄意地去创作作品,玉雕匠人是具有想象力的,在创作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独有的情感寄托的。

在我看来,每块玉石的颜色、质地及形状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活体。

它可以活跃你的思路,启发于我们对美的想象。

古人语“应物斯感”,“情以物迁”,只要把美好的感情融入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甚至表达自己的思想主题。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才能创造出鲜活的作品。

玉雕艺术也不例外,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拥有一颗对艺术执着、热爱的心灵,投入到创作中,立争使之完美,突显其生命力,更加难得。

玉雕匠人应该是执着的,我们坚守着自己的立场,执着于自己的创作理念,不变节,不半途而废,不急功近利,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和艺术理念,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瑰丽的国学资源,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也构成了一个巨大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宝库,每位玉雕匠人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自觉意识,从其中汲取营养,提取素材,开拓眼界,获得灵感,那么,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的文化张力和生命活力,将会大大得以强化。

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继承容易,创新难求。

我们眼下当务之急是摆正心态,不浮躁、不气馁。

先了解玉雕艺术史,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传统处着手。

回顾本民族的其它优秀艺术门类,用平静的心去体会、参悟。

通过欣赏它的形、色、质、韵引发内心的共鸣,化实境为虚境,让客观的作品,赋于主观情思,从而品味出作品的神韵凤致,激发
创作热情,玉雕匠人要有真诚的人生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意识。

让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为我国玉雕事业的发展和传播,强化精品意识,倡导艺术创新,为玉雕行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宝玮.源远流长的中国玉雕文化[J].中国黄金珠宝,2011,(04):6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