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华版)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华版)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精华版)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一):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甫

上映即轰动了海内外,刚刚以高收视率落幕。《正道》是继《走向共和》后又一部颇值得一看

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由著名演员孙红雷等主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正道》第一次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

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

国现代史上一对最大的政治弄潮儿--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中

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正道》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好处和人

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故能在海峡对岸引起共鸣、得到认同。如果你不熟悉国共

的那段合作、斗争史,当你看过《正道》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正道》的编剧、导演颇善于透过一个个镜头讲大故事。他们把一段复杂恢宏的历史表现

得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却丝毫不受沉重的历史压迫,更不被敏感的历史事件束缚。由这段大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看《正道》,

能够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今人能够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

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

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惟有片名的点题最能道尽我等胸中的块垒: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政治上的感慨

剧中人杨立仁说得很精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屡屡(遭遇了)内乱、革命,各种各样

的思潮,熏陶着一个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于是,传统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彼此)视如洪

水的家庭成员。杨廷鹤的三个子女,尤其是立仁、立青俩亲兄弟,虽为一母所生、血浓于水,

但因信仰不一样、政见分歧,始终格格不入、貌合神离;兄弟俩曾在洗手间大打出手,数度剑

拔弩张。1949年后,兄弟俩分隔海峡两岸,终生没有再见面。

杨氏三兄妹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右派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左派杨立青、虽

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中间派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

的年轻人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取。看《正道》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

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

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在1925年大革命那样的大时代,人的信仰、立场很难一下子确定。杨立仁还在湖南醴陵教书时,是个极左派,那时他看的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论述科学

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种红得发紫的书;而当时的杨立青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热

衷于偷看戏子的裙下风光,对杨立仁看的那些红色书籍更是不屑一顾。可杨立仁一到广州,遇

到世交、时任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楚材(历史原型为陈立夫)后,迅速改变了政治观点,先成为

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后成为中统上海站主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而顽劣但为人正直的杨立

青却在共产党最低潮、最倒楣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杨立华最初也是左派,受共产党人

瞿恩的影响很深。她之后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没有政治企图心和同情共产党,行为

每每与党国

的利益貌合神离,更在自己的火车包厢内窝藏共产党要犯。

看完《正道》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正因信仰、政见的不一样,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这期间的情与爱,痛与恨也在战争的血与火中理解了时刻的洗练和荡涤。看完《正道》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身处在同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此刻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看《正道》: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领悟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boxun)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正道》在艺术上、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正道》的故事很好看,是它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条件。整部《正道》,故事编得很圆满,剧情跌宕起伏、演绎得合情合理,破绽不多。《正道》中的男性主角都很有个人魅力。许多对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从不感兴趣的女性观众在看完《正道》后,话题多集中在杨立仁、董建昌、范希亮这三位男配角身上。这三人的人气甚至超过了正面人物杨立青、瞿恩,成为女性观众最想嫁的人。(boxun)

杨立仁这个主角,塑造得最为丰满真实。饰演者黄志忠对这个主角的明白、扮演时的分寸拿捏得极好。从神情到形体,从静态到动态,黄志忠让杨立仁这个人物彻底地活了。难怪网上有人说起初是想到《正道》看孙红雷的,结果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黄志忠。杨立仁也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也曾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杨立仁对感情追求弥久,但始终不得良缘,正因他先后爱过的瞿霞、林娥都是坚贞的女共产党员。杨立仁亲自监斩,由范希亮亲手枪杀了杨在黄埔的旧同事、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瞿恩,但他支持妹妹杨立华收养了瞿的独子并取名费明。杨立仁很喜爱费明并要费明叫自己大舅,这在中国那些描述国共斗争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正因反面人物尤其是中统大特务向来是绝不可能有什么人性的。在远离了阶级斗争时代的这天看来,人性与党派、信仰是不一样的概念。人性是人的共性,而党派、信仰则因人而异,是人的个性而不是共性。个性与共性没有可比性。

杨瞿两家千丝万缕剪不断的爱恨情仇,构成了《正道》中温馨柔情的一面。正如剧中杨立华所说:这就是我们杨家与瞿家,爱恨情仇、主义政治,全搅到一块了。杨家三个子女各自走不一样的道路,瞿家红色家庭的坚定信仰,导致情感与家庭,无不沾上视同仇蔻的党派间的信仰之争、生死之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也许感情始终无法突破因信仰不一样带来的隔阂,但是亲情仍然能够超越一切。杨家对瞿恩唯一的后代费明的养育之恩,交错于上一辈的恩怨纠葛之中,是《正道》的又一大看点。杨瞿两家共同的后代费明像一剂最好的粘合剂,把两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用情感情义重新粘聚到一齐。政治上的分道扬镳并不等于情义上的恩断义绝,这是该剧的一大突破。《正道》中展现的这些浪漫与唯美,弥补了沧桑的历史中情感的缺憾。这些情感情义的脉络给了《正道》一份阳刚之气下的阴柔之美。

《正道》的前半部分用浓墨重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能够从《正道》中得到一点久违的共鸣。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最后务必指出的是:《正道》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职责感,这点直到这天都不会过时。

几个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

既然《正道》是历史剧,而且是表现现代历史的,剧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就要有原型,不能凭空捏造。在《正道》众多剧迷中引发的热烈讨论和考证,就是将剧中人物与历史原型对号入座。

男主角杨立青的身上显然有解放军开国大将陈赓的影子。杨与陈都是湖南人,都是将门之后,都有不凡的黄埔学历、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

但《正道》剧迷对瞿恩的讨论最多。笔者也认为:瞿恩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他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却是真实的,只但是发生在不一样的中共领导人身上。《正道》中的瞿家兄妹瞿恩、瞿霞和他们的母亲,原型是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蔡和森是中共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他比毛泽东小两岁,蔡毛两人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兼挚友,早在1918年蔡即

与毛等共组新民学会。奇女子葛健豪原名葛兰英,她自己把名字改为健豪,称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裹著小脚的葛健豪在年近半百时带着儿孙三代人齐赴省城长沙求学,被传为一时佳话。1920年她55岁高龄时又有更惊人之举:偕蔡和森、蔡畅、蔡和森的女友向警予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四年。葛是当时中国一千六百名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大、学习最刻苦的老同学,被当时的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的惊人妇人,也是时势造英雌的最佳注脚。

有人说瞿恩暗指瞿秋白+周恩来,笔者认为瞿恩的原型是曾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

秋白的成分更多一些。在《正道》中,黄埔教官瞿恩被其黄埔三期的学生、国军12师师长范

希亮忍痛亲手枪决。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是被仰慕他的黄埔一期的学生、国军36师师长

宋希濂所杀。瞿秋白虽不是黄埔教官,但宋希濂早在长沙读中学时即读过瞿秋白所写的访问苏俄的文章。宋考入黄埔一期后,又多次聆听瞿的长篇报告,对瞿久怀仰慕之情。另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名字与电视剧中瞿恩的初恋女友杨立华的名字仅一字之差。

瞿恩的身上也有恽代英的影子。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者有十几人,但与瞿恩的身份经历最相似的,非军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莫属。恽在青年学生中威望极高,是一代青年人的导师,也是校长蒋介石颇为头痛的人物,在国共还没决裂时恽已成为蒋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被蒋称为黄埔四凶之一(另三人为邓演达、高语罕、张治中)。瞿恩从上海逃到中央苏区后,

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而历史上担任过这一职位的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

《正道》也正风靡台湾

长期理解反共教育的台湾岛内民众曾闻共色变。随着两岸关联的渐趋热络,随着反映国共

合作、斗争史的电视剧《潜伏》、《正道》等在岛内透过网络视频的热播,台湾民众在好奇心

驱使下,也以平常心热议、追寻国共间以前发生的故事。台湾《联合报》6月21日的报导称:《潜伏》、《正道》都在诠释国共情仇的历史,而后者更是大陆电视剧很少拍过的黄埔情结。

该报导还个性强调:《正道》是大陆电视剧第一次正面拍摄黄埔军校,个性是黄埔年轻人的生活。黄埔军校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圣地,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殿堂。电视剧不避讳、不隐瞒、实事求是地展现了原始的黄埔风貌。有岛内观众表示:这部戏着重描述人物的思想、伦理、感情等,是一部有思想性的电视剧。还有观众称,他一口气看完,且流了很多眼泪,几个家庭

的命运就是国家命运的浓缩,确实好看。

台湾《中国时报》驻大陆记者亓乐义告诉大陆《环球时报》记者:这部电视剧拍得很好,

资料很精彩,演员演得也很真!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部电视剧在陈述国共情仇这段历史时,

更客观,更真实。他说:十分想把这部电视剧的碟片带回台湾,这样的电视剧,台湾是拍不出

来的。

对于有关国共情仇历史剧的讨论在岛内持续升温的现象,台湾资深媒体人、作家乐为良在

理解《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两岸官方对当年的这段历史有着不一样的解释,若非国共两

党搭建对话平台,两岸情势逐渐平稳,这种反映国共情仇的历史剧绝不会在岛内成为热门话题。

从对历史情结避而不谈到热议不休,岛内民众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也折射出两岸关联和平发

展的历程。随着两岸关联的不断发展、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多数民众开始正视大陆,对

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明白也逐渐加深。但两岸近60年的分离、隔阂乃至对峙,不是一朝

一夕所能解决的。两岸从敌手变成伙伴,尽管有血缘、民族、文化乃至亲情作粘合剂,但这种

转变首先需要以某种方式如文化的方式来消融、宣泄,《正道》正是这方面的文化先锋。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二):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甫

上映即轰动了海内外,刚刚以高收视率落幕。《正道》是继《走向共和》后又一部颇值得一看

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由著名演员孙红雷等主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正道》第一次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

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国现代史上一对最大的政治弄潮儿--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

中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正道》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好处和

人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故能在海峡对岸引起共鸣、得到认同。如果你不熟悉国

共的那段合作、斗争史,当你看过《正道》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正道》的编剧、导演颇善于透过一个个镜头讲大故事。他们把一段复杂恢宏的历史表现

得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却丝毫不受沉重的历史压迫,更不被敏感的历史事件束缚。由这段大

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看《正道》,能够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今人能够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惟有片名的点题最能道尽我等胸中的块垒: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政治上的感慨

剧中人杨立仁说得很精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屡屡(遭遇了)内乱、革命,各种各样的思潮,熏陶着一个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于是,传统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彼此)视如洪水的家庭成员。杨廷鹤的三个子女,尤其是立仁、立青俩亲兄弟,虽为一母所生、血浓于水,但因信仰不一样、政见分歧,始终格格不入、貌合神离;兄弟俩曾在洗手间大打出手,数度剑拔弩张。1949年后,兄弟俩分隔海峡两岸,终生没有再见面。

杨氏三兄妹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右派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左派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中间派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取。看《正道》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在1925年大革命那样的大时代,人的信仰、立场很难一下子确定。杨立仁还在湖南醴陵教书时,是个极左派,那时他看的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论述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这种红得发紫的书;而当时的杨立青只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热衷于偷看戏子的裙下风光,对杨立仁看的那些红色书籍更是不屑一顾。可杨立仁一到广州,遇到世交、时任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楚材(历史原型为陈立夫)后,迅速改变了政治观点,先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后成为中统上海站主任,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而顽劣但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却在共产党最低潮、最倒楣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杨立华最初也是左派,受共产党人瞿恩的影响很深。她之后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没有政治企图心和同情共产党,行为每每与

党国的利益貌合神离,更在自己的火车包厢内窝藏共产党要犯。

看完《正道》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信仰的认识。正因信仰、政见的不一样,剧中人等执着地走自己的路。这期间的情与爱,痛与恨也在战争的血与火中理解了时刻的洗练和荡涤。看完《正道》我不由得深深地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身处在同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此刻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看《正道》: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领悟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

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正道》在艺术上、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正道》的故事很好看,是它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条件。整部《正道》,故事编得很圆满,剧情跌宕起伏、演绎得合情合理,破绽不多。《正道》中的男性主角都很有个人魅力。许多对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从不感兴趣的女性观众在看完《正道》后,话题多集中在杨立仁、董建昌、范希亮这三位男配角身上。这三人的人气甚至超过了正面人物杨立青、瞿恩,成为女性观众最想嫁的人。

杨立仁这个主角,塑造得最为丰满真实。饰演者黄志忠对这个主角的明白、扮演时的分寸拿捏得极好。从神情到形体,从静态到动态,黄志忠让杨立仁这个人物彻底地活了。难怪网上有人说起初是想到《正道》看孙红雷的,结果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黄志忠。杨立仁也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也曾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杨立仁对感情追求弥久,但始终不得良缘,正因他先后爱过的瞿霞、林娥都是坚贞的女共产党员。杨立仁亲自监斩,由范希亮亲手枪杀了杨在黄埔的旧同事、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瞿恩,但他支持妹妹杨立华收养了瞿的独子并取名费明。杨立仁很喜爱费明并要费明叫自己大舅,这在中国那些描述国共斗争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正因反面人物尤其是中统大特务向来是绝不可能有什么人性的。在远离了阶级斗争时代的这天看来,人性与党派、信仰是不一样的概念。人性是人的共性,而党派、信仰则因人而异,是人的个性而不是共性。个性与共性没有可比性。

杨瞿两家千丝万缕剪不断的爱恨情仇,构成了《正道》中温馨柔情的一面。正如剧中杨立华所说:这就是我们杨家与瞿家,爱恨情仇、主义政治,全搅到一块了。杨家三个子女各自走不一样的道路,瞿家红色家庭的坚定信仰,导致情感与家庭,无不沾上视同仇蔻的党派间的信仰之争、生死之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也许感情始终无法突破因信仰不一样带来的隔阂,但是亲情仍然能够超越一切。杨家对瞿恩唯一的后代费明的养育之恩,交错于上一辈的恩怨纠葛之中,是《正道》的又一大看点。杨瞿两家共同的后代费明像一剂最好的粘合剂,把两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用情感情义重新粘聚到一齐。政治上的分道扬镳并不等于情义上的恩断义绝,这是该剧的一大突破。《正道》中展现的这些浪漫与唯美,弥补了沧桑的历史中情感的缺憾。这些情感情义的脉络给了《正道》一份阳刚之气下的阴柔之美。

《正道》的前半部份用浓墨重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能够从《正道》中得到一点久违的共鸣。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最后务必指出的是:《正道》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职责感,这点直到这天都不会过时。

几个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

既然《正道》是历史剧,而且是表现现代历史的,剧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就要有原型,不能凭空捏造。在《正道》众多剧迷中引发的热烈讨论和考证,就是将剧中人物与历史原型对号入座。

男主角杨立青的身上显然有解放军开国大将陈赓的影子。杨与陈都是湖南人,都是将门之后,都有不凡的黄埔学历、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

但《正道》剧迷对瞿恩的讨论最多。笔者也认为:瞿恩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他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却是真实的,只但是发生在不一样的中共领导人身上。《正道》中的瞿家兄妹瞿恩、瞿霞和他们的母亲,原型是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蔡和森是中共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他比毛泽东小两岁,蔡毛两人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兼挚友,早在1918年蔡即与毛等共组新民学会。奇女子葛健豪原名葛兰英,她自己把名字改为健豪,称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裹着小脚的葛健豪在年近半百时带着儿孙三代人齐赴省城长沙求学,被传为一时佳话。1920年她55岁高龄时又有更惊人之举:偕蔡和森、蔡畅、蔡和森的女友向警予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四年。葛是当时中国一千六百名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大、学习最刻苦的老同学,被当时的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的惊人妇人,也是时势造英雌的最佳注脚。

有人说瞿恩暗指瞿秋白+周恩来,笔者认为瞿恩的原型是曾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的成份更多一些。在《正道》中,黄埔教官瞿恩被其黄埔三期的学生、国军12师师长范希亮忍痛亲手枪决。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是被仰慕他的黄埔一期的学生、国军36师师长宋希濂所杀。瞿秋白虽不是黄埔教官,但宋希濂早在长沙读中学时即读过瞿秋白所写的访问苏俄的文章。宋考入黄埔一期后,又多次聆听瞿的长篇报告,对瞿久怀仰慕之情。另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名字与电视剧中瞿恩的初恋女友杨立华的名字仅一字之差。

瞿恩的身上也有恽代英的影子。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者有十几人,但与瞿恩的身份经历最相似的,非军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莫属。恽在青年学生中威望极高,是一代青年人的导师,也是校长蒋介石颇为头痛的人物,在国共还没决裂时恽已成为蒋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蒋称为黄埔四凶之一(另三人为邓演达、高语罕、张治中)。瞿恩从上海逃到中央苏区后,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而历史上担任过这一职位的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

《正道》也正风靡台湾

长期理解反共教育的台湾岛内民众曾闻共色变。随着两岸关联的渐趋热络,随着反映国共合作、斗争史的电视剧《潜伏》、《正道》等在岛内透过网络视频的热播,台湾民众在好奇心驱使下,也以平常心热议、追寻国共间以前发生的故事。台湾《联合报》6月21日的报导称:《潜伏》、《正道》都在诠释国共情仇的历史,而后者更是大陆电视剧很少拍过的黄埔情结。该报导还个性强调:《正道》是大陆电视剧第一次正面拍摄黄埔军校,个性是黄埔年轻人的生活。黄埔军校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圣地,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殿堂。电视剧不避讳、不隐瞒、实事求是地展现了原始的黄埔风貌。有岛内观众表示:这部戏着重描述人物的思想、伦理、感情等,是一部有思想性的电视剧。还有观众称,他一口气看完,且流了很多眼泪,几个家庭的命运就是国家命运的浓缩,确实好看。

台湾《中国时报》驻大陆记者亓乐义告诉大陆《环球时报》记者:这部电视剧拍得很好,资料很精彩,演员演得也很真!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部电视剧在陈述国共情仇这段历史时,

更客观,更真实。他说:十分想把这部电视剧的碟片带回台湾,这样的电视剧,台湾是拍不出来的。

对于有关国共情仇历史剧的讨论在岛内持续升温的现象,台湾资深媒体人、作家乐为良在理解《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两岸官方对当年的这段历史有着不一样的解释,若非国共两党搭建对话平台,两岸情势逐渐平稳,这种反映国共情仇的历史剧绝不会在岛内成为热门话题。

从对历史情结避而不谈到热议不休,岛内民众的心路历程实际上也折射出两岸关联和平发展的历程。随着两岸关联的不断发展、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多数民众开始正视大陆,对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明白也逐渐加深。但两岸近60年的分离、隔阂乃至对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两岸从敌手变成夥伴,尽管有血缘、民族、文化乃至亲情作粘合剂,但这种转变首先需要以某种方式─如文化的方式来消融、宣泄,《正道》正是这方面的文化先锋。

(7/5/09完稿)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三):

历史的抉择

------《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在央视热播的五十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已接近尾声。很多人看此剧正因是孙红雷的粉丝,另一些人看此剧是正因它是一部史诗性质的历史剧,而且触动了国共两党斗争、联合的那段敏感历史,并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这段历史。对国民党方面和其他中间力量的描述也比较真实的接近历史,就是说比较公正的书写历史。剧中人物当然是艺术塑造,但也基本有历史原型可依托。

该剧生动再现了从1925年大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历史,

透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的命运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以黄埔早期人物为主体的国共两党斗争史,把24年间历史大事件都囊括进去,书写出来,个人命运交错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大手

笔之作。该剧由曾执导过《大明王朝》、《军人机密》、《走向共和》、《中国往事》等一批经典之作的著名导演张黎提纲导演;由《亮剑》、《汉武大帝》的著名编剧江奇涛创作;对编剧和导演,本人怀有崇敬之心。

这24年间,国民党从执政党被赶到台湾,共产党从种种磨难之中顽强的成长,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个历史的抉择。最近为纪念建国60周年,各种节目对民国那段历史报道很多。比

如新文化户外、五四户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就应说20世纪初,中国的志士仁人、热血青年都对中国的命运充满焦虑,在寻求救国之道。个性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国人对西方民主寄予

期望,能从战败国德国收回胶东半岛的权利,结果是帝国主义之间牺牲中国利益,迫使国人坚定走苏俄的道路。

个性是9。18东北不抵抗把大片国土让给日寇,从那时起在青年中对蒋介石政权普遍反感。共产党的主张和学说受到普遍的欢迎。在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回忆录里,就讲当年大家十分爱国,对共产党的激进思想青年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我们看到了这批理想主义情怀的志士和青年,代表人物就是瞿恩和瞿霞兄妹,为理想而献身。当时参加共产党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参加的人理想主义多,投机分子少,为理想而献身,为主义而奋斗,战斗力肯定强,这也是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之一。

瞿恩(孙淳饰)黄埔教官、中共党员、地下党的负责人。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家的老大杨立仁是国民党的坚定分子,是特务头子。但剧本没有简单的把他脸谱化,而是展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十分敬业、不贪婪、爱恨情仇、种种矛盾痛苦,活的很郁闷。演员黄志忠把这个主角演绎的十分到位,个性是他阴郁的眼神、肉笑皮不笑的表情,让人恐惧、厌恶。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这样一个反派形象,这是一个进步。

蒋介石的忠实信徒杨立仁和国民党左派的杨立华,兄妹见面就争执不休。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董建昌,是与蒋介石有矛盾的第三种力量,影射的背景是桂系军阀。人物刻画的也十分好,有血有肉。他在政治上的狡猾老道、投机观望;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民族正气、慷慨赴难;在感情生活上的大度和执着。

孙红雷主演的杨家老三,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孙红雷本身就有一种痞气,适合演黑帮人物,比如《刀锋1937》和《像雨、像雾、又像风》饰演的黑帮人物,有情有义。演一些莽汉、流

寇也好。在《潜伏》一片中,一反常态,演一个木讷文静的形象,倒也有突破。杨立青按剧本安排是一个玩世不恭、聪明活泼、幽默可爱的青年,孙红雷难脱他痞气的做派,给人感觉不好。

我最不喜爱的是剧本安排杨立青对林娥的态度,林娥是烈士瞿恩的妻子,是杨立青的师母,杨立青在追林娥时是不管不顾,表示要照顾她一辈子。但娶后有意冷落林娥,表示他对瞿霞的怀念,这种剧情安排是不符常理,也不符杨立青的性格,对林娥更是精神摧残。

柯蓝饰演的瞿霞、张恒饰演的杨立华都还不到位,总有差一点的感觉。

一部巨作,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中西文化人物名言录

中西古今名人名言录 一、中外思想家—— 外国部分: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前约427—前347)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卢梭(1712—1778)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1724—1804)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马克思(1818-1883) 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 中国部分: 孙子(前约545—前470)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孔子(前551―前47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子(前约571年—前约47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王阳明(1472-1529)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毛泽东(1893—1996)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中外科学家—— 外国部分: 哥白尼(1473—1543) 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 伽利略(1564—1642)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牛顿(1643—1727 )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牛顿 达尔文(1809—1882)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爱因斯坦(1879—1955)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中国部分: 张衡(78—13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华佗(145-208)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 祖冲之(429—500) 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沈括(1033-1097) 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天下。 钱学森(1911—2009)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三、中外文学家—— 外国部分: 荷马(约前900—约前800) 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

我的疑问——观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感

我的疑问——观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感 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如何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观看过后,回味良久,在低头看看现在的社会,心中的问题悄然升起。 入党 开学不久,学校便号召同学们积极入党,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同学们似乎也十分乐意参与进来,几乎没有几个同学会选择白白浪费掉这次机会;反而那些没有参加小组的同学成了异类。但问题也慢慢的显现出来。参加前火日的报名,与参加后冷淡的听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大家的报名并非自愿,而是被某种力量所强迫,情非得已。致使老师们不得不严肃纪律,凡是报名参加的同学,必须按时、按点来参加“党章学习小组”的活动。我以为,人的思想怎能强求?若同学们不愿参加,可视为自动退出,又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呢?更让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当有同学提出退出时,得到的回复是“必须参加党章考试,不能退出”。这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同学们入党意愿是被强加上去的。 不知道从事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种类似“教你如何为人处事”的书籍,使得本应该天真浪漫的我们被“圆滑”了,被功利了,理想对我们来说总是遥不可及。 入党,本应该神圣、严肃,但现在却好像是一种时尚。网络上曾有人戏谑说:“上大学无外乎两件事——入党,找女朋友。”与此可见,这位网友把“入党”同“找女朋友”等同起来。这可能能代表一些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入党成为大家日后竞争的一种筹码;用党员的身份直接为自己赢利,而这,或许正是大家“积极”入党的原因之一吧。 我认为,青年人如此现实,和我们青年人对权钱膜拜是分不开的。 而这样的“现实”是道德衰落的表现之一,“官场恰恰成为道德衰落的主要力量。”①而中共党员又掌控着中国官场。那么,党员岂不是成了道德衰败的帮凶?我们入党岂不是助纣为虐?加上“高不可及的道德教条,和毫无道德的现实生活,加深了年轻人对道德的怀疑和价值虚无主义。”②没有道德约束,一切事情在大家眼里仿佛只有“利益”两字;因此,入党,本应是纯粹的事情,现在变得有些肮脏。 第一堂党章学习课上,老师便说:“端正入党动机。”但如果说“端正入党动机”仅仅是说教式的教育,又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真能端正入党动机,认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那残酷的现实,似乎却又让我们无法前进。冲突不断的群体性事件。不断落马的高官,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这不禁让我由衷的感叹“我们的党还值得信任吗?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还能走下去吗?我们的国家会赴前苏联的后尘吗?” 主义、信仰、理想 杨立青准备考黄埔军校时,主义一词多次提及,而这一词也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说起主义,我最先想起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他的三大政策,而黄埔军校也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诞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中山先

《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典台词

1、你要相信大海有自我净化和调节的能力 2、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就会来关心你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实现。 5、莫斯科不是天堂 6、只要目的纯正何必在乎手段 11、无论在那里,你真是要有出息,就一句话,多做事,少言语,无论吃什麽苦,你都 要忍住。 12、年轻人,不要取笑纸上谈兵。这纸上之功,大有深浅!学得好的,有一二分之见。 学得再好的,就有六七分之见了! 13、就算你是个人才,也需要有人来度你,年轻人!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弄得那么庸俗。 14、那些苏俄人懂什么?钱这玩意儿,挣起来不容易,花起来也不易。花钱,也要有本 事的!项羽倒是很抠门,结果让刘邦坐了天下!要我看,刘邦就是钱撒得好! 15、我还以为我是伯乐,却不知道成了千里马的草料。 16、草地是旧的,吃草的牛是新的! 17 “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 18、世上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 19、成人是什么?就是脸皮厚的男人 20、该忍时忍,不能气短,该狠时狠,不能手软。 21、古人云,杀一人而震三军者,杀之! “22不要搞清一色,要打碰碰胡。”——最为睿智的政治见解。 23军旅之事,不能令出多门。一个司令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非乱不可。……谋议可咨于众人,可决断必须归于一将!” 24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而败 25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26少女情怀总是诗,其实梦就是梦,早该打破了

27君主们从来不乏理由,使自己的背信弃义变得冠冕堂皇! 28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做云间野鹤,做世外散仙,那是何等的自在 29世间万物尚可相克相生,为什么人就不行呢? 30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31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心得 管理学院会计学赵哲为迎接建党90周年,2011年6月12日,我们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昆明的陆军讲武堂。这次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参观讲武堂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结束后我们还将与新党员一起重温入党宣誓词。其实我虽然早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由预备党员转正后却错过了宣誓这一重要的“洗礼”,今天终于可以将这一心愿了却,所以从进入讲武堂的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我便是怀着无比的敬仰和期待的心情。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了培养军校教官,经过多年筹办和试办在1935年建立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历时十年之久。走进讲武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米黄色砖木的四合院二层建筑:中间是宽阔的操场,在这里回荡着军人的豪情壮志,眺望远去的硝烟,感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缅怀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立下功绩的军校师生,我们思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 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由于课程较为完善、教学严格、纪律要求高,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与其它军事学堂相比,高出一筹。 走进二楼,首先看到的是还原的医务室,在这里我知道了云南白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运发明的。然后还有学校的宿舍,一张张干净的床铺整齐的排列着,接着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员即经过。还没走近时,我们远远的听到慷慨激昂的演说,走近终于看到,那是在滇缅铁路通车时,讲武学员在车站发起的爱国演讲,在热血沸腾的演讲中,全场40多个人,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部都在聚精会神的观看静静的聆听,直到结束。接着又参观了革命时的云南革命路线以及主要领导人物的生平实事。 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聆听她详细的解说,通过大量的史料展品,有历史照片、军事器械、纸质文物资料、生活用品、证章、纪念币、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场,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陆军讲武堂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云南陆军反抗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党员要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和深刻的了解了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也被革命先辈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所震撼和感染。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一 作为一名黄埔后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黄埔的颜色,因为祖父在成都中央军校学习时,黄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脉。8年前的春天,跟同学到汉中圣水寺游玩,一些破旧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余怀想。后来知道那儿曾是黄埔军校一分校的旧址,那些老房子里曾经培养了千百抗日志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去圣水寺,我还要到成都北校场去、到广州黄埔岛去,因为黄埔精神对一个黄埔后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长出这种精神的土地去朝圣。 正是怀着朝圣地心情,我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电视剧中所表现的爱国心、师生情是对黄埔精神的最好诠释。瞿恩、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这些黄埔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是万千黄埔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英群体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在此基础上上构建起来的黄埔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作用,黄埔军校创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简陋的教

学设施、简短的学制,学员却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黄埔军校成为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汉字"武"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战争观,中华民族不好战,但是也不惧怕战争。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我们不得不选择用战争来结束战乱。孙中山先生认识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黄埔军校应运而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中山先生号召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云集黄埔,不必说周恩来、叶剑英,也不必说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吧!这些人物虽是虚构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真实感人的,他们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万千黄埔人身影、眼神、思绪、微笑......黄埔岛上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武昌两湖书院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成都北校场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我相信海峡对岸的台湾凤山军校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爱着华夏民族、九州大地,他们都愿意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流血牺牲。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这些可爱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在历史的路口选择的不同的道路,他们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分道扬镳、同室操戈,历史的道路就是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稍逊.(xùn)分.外(fan)风骚.(sāo)济慈.(cí) B.暗.哑(ān)丝缕.(lǚ)襁褓 ..(qiáng bǎo)折.腰(zh?)C.闪烁.(shu?)擅.抖(chàn)凝.望(níng)留滞.(zhì) D.静谧.(mì)遐.想(xiá)栖.息(qī)角.落(jiǎo) 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虔诚:恭敬而信任的意思B.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D.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 ....的歌手。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 ....,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里,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 ....,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可 ....,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4.默写填空。 (1)写出《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春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尽量用原句,可适当增减文字)写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与上联贯通。 上联:“嫦娥一号”探月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郑愁予的《雨说》中“跟着我去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去听听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充当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古代诗词中,杜甫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雨的无私奉献,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出雨后大地清新,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雨孕育了小草的稚嫩,品读这些优美的诗句,让霏霏细雨飘进你的心田。 6.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二.品读,鉴赏 (一)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上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7.如何理解诗中的“雪花”形象? 8.诗中“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中的“她”指什么? 9.诗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此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雪》相比,对雪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二) 回首 曾总想穿过那段 最无瑕的时光 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意义和人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中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当看过这部电视剧之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这段大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看《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今人可以“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追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历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励志的典范。时隔近一个世纪后,现代人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被消磨掉的激情,也许可以从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久违的共鸣。虽说大时代出大英雄,英雄有时势造就的客观因素,但是追寻那个年代追求远大理想的热血年轻人的足迹,对信仰、理想双缺失的现代年轻人有更多的启迪与激励。剧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永远都不会过时。 剧中杨廷鹤的三个子女所走的人生道路--参加国民党的杨立仁、参加共产党的杨立青、虽参加国民党但始终对共产党人抱有同情和好感的杨立华,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看《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所谓的“好人”、“好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以党派、信仰为标准来轻率定位,这大大颠覆了中国以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我们的长期灌输。 《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该剧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

党员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_应用文

党员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下面是关于党员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欢迎阅读! 范文一:烈士陵园观后感1000字 在清明节来临的前夕,我们纪检部和生活部成员乘车来到我市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我们都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走进陵园我们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你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走到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1 / 4

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他受到中国人民无比的崇敬。 还看到了很多伟人的纪念像,比如先烈马本斋,他和他母亲做出的事迹真让我们佩服!它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 )。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他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 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审计事业美好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范文二:烈士陵园观后感700字 2 / 4

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

古诗文经典诵读名句摘录

古诗文经典诵读(名句摘录) 第一部分(56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9.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易经》)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14.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易经》)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4.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记》)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 导读: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走正道的人就少一些,歪道的人多一点,但我们还是要走正道,做正直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1 从狗洞里爬出来新郎————不走正道 螃蟹教子————不走正道 螃蟹拉车————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牵狗玩猴弄猢狲————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属猎人的————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跛脚毛驴————不走正道,光走歪道;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抽风的公鸡————耋瞳歪歪道;不走正道 抽风的鸭子————不走正道,光走歪道;光走歪道 从狗洞里爬出来的新郎————不走正道,光走歪道;不走正道牛见草地————不走正道;欢喜卧地;满心欢喜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2 矮子跟着长子(身材高的人)走————多跑几步路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拜佛走进吕祖(吕洞宾)庙————走错了门 半天云里骑仙鹤————远走高飞 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

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鼻梁上:套绳索————让人牵着鼻子走鼻梁上推小车————走投(头)无路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3 朝天铳走火————放空泡 车辆对开————各走一边 城隍庙里朝观音————走错了门 崇赖上吊————走投无路 崇桢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出门坐飞机————远走高飞 穿钉鞋走泥路————步步有点 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 穿木屐过摩天岭————走险 穿新鞋走老路————因循守旧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形容不走正道的歇后语精选4 鼻子上推小车————走投(头)无路 比着葫芦画瓢————走不了样 瘪嘴吹箫————走风漏气 脖子上插电扇————尽走上风 跛脚穿花鞋————边走边瞧

如何正确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何正确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何正确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天早上浏览新闻时看 到显著版面的地方有一条新闻报道,内容是新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诗句的,虽然之前在某个地方对这个新解也一目十行扫过一遍,但并不在意,但现在其突然放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好奇心促使我再次扫描下,看看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改动。看后好像发现并没有什么改动,于是我就觉得奇怪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诗句真的有这么难理解吗???我从 中小学时就对这句话有过自己的理解,后来看了网上的解读,觉得和我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又因为刚才所说的,所以,我很想把自己的个人观点说出来。至于正确与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呵呵!首先,我们来看下这句话的出处,它是出自于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全文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只取后两句的解释,因为这是 本文重点要说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

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二.再把某专家的新解也发一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应该这样解释: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于是,“人间正在说:世界变了”。 我认为以上的两种解释都是断章取义机械照搬,并没有很好地解释这两句诗句,好,那我现在就把它们详细解释下。我认为若从解释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句的位置要相互调换下,也就是应该这样“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样 才能更好更深刻地解释这两句诗句,但是如果这样,肯定会有人问:那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两句诗句的位置要反过来放置呢?我觉得原因是这样的:因为把“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放 在最后不仅显得更顺口顺畅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句诗句是这首诗词的点睛之笔,是全诗的灵魂,因此,作者把它作为全诗最后的压轴更显得气势磅礴,更震撼人心!但是,如果按这个顺序去解释往往就不好解释,总是解释得让人觉得好像有种不太对味的感觉。因此,把它们的顺序调换下,这样就解释得更通顺更合情合理!好,下面就是我的具体解释:人间正道是沧桑:通往人间正确方向的道路上总是荆棘密

2020党员参观烈士陵园有感精选5篇

2020党员参观烈士陵园有感精选5篇 党员参观烈士陵园有感1 第一次游烈士陵园,收获颇多。我们一路参观,一路拍照,被历史的伟大事迹所包围,所震撼,所感动。首先去参观的是血祭轩辕亭,这里记载的是伟大共产党员,广州起义战士周文雍和张铁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和他们忠贞的爱情事迹。他们在被敌人捉住后,誓死也不向敌人屈服,死也不向敌人透露任何关于党的消息。最后,在敌人的枪口下,张烈士高喊:“我们要结婚了,就让敌人的枪声作为我们的结婚炮礼吧!”多浪漫多激昂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一名伟大的战士及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宝贵精神,革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伟人,革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拥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和付出了血的代价,才使我们共产党领导的许多革命取得历史性成功。读完张烈士的最后那句话,心被深深地感动了,那句话不仅见证了他们的忠贞爱情,更体现了他们的全部都与革命事业息息相关,包括他们的爱情。 最后参观的是烈士陵园博物馆,感觉进入博物馆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了。那里呈现了许多历史照片、烈士们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米袋、起义用过的枪等等,还模拟了一次战争现场,会议现场。每件展览旁边都有背景和解释,所以看展览就像在回顾历史。回顾历史,铭记历史,铭记某些不能忘记的日子,铭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广州烈士陵园汇聚了所有广州起义烈士的精神灵魂,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烈士陵园,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

是作为共产党预备党员和党员,更应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向革命先烈学习,向他们致敬。 党员参观烈士陵园有感2 在清明节来临的前夕,我们纪检部和生活部成员乘车来到我市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我们都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走进陵园我们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你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走到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他受到中国人民无比的崇敬。

《传奇英雄白乙化》观后感

《传奇英雄—白乙化》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专题片《难忘初心》第四集《传奇英雄-白乙化》,深受感动。 白乙化,人称“小白龙”,1911年6月11日,白乙化出生在辽阳县石谷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28年,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步科。 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预科。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乙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向校方提出抗战申请。"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他返回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率部转战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得绰号"小白龙"。 1933年,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32军骗入冷口缴械。他含愤复回北平中国大学读书。 1935年,曾获得过中国大学学士学位,12月9日,白乙化参与组织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被称为运动中的"虎将"。他奋勇当先,积极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1936年2月,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学生抗日大会上,他发表演讲,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收复东北,会后遭逮捕。在监狱里,他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难友同反动派斗争。 1936年夏出狱后,他奉党的指示赴绥西东北垦区工作,历任中

共绥西特委委员、中共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 1937年10月,领导垦区农民大暴动,组织抗日先锋队并任队长。 1939年春,他率领抗日先锋队从内蒙来到平西,与冀东大暴动的抗日联军合并,组成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任副司令员,经过白乙化对部队严格认真的整训使这个纪律松弛、战斗力差的部队素质大为增强。在这期间,他指挥了沿河战斗,击溃日军大岛大队。 1940年1月,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改编后他即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10路围攻的战役,屡创日军,并在东胡林阻击战中击落敌机1架。4月,部队进军平北,路经沙塘沟,伏击日军,歼敌三百余名,声震平北,十团到平北不过九个月,就对日伪作战百余次,开辟了丰(丰宁)、滦(滦平)、密(密云)抗日根据地,协助地方组建了丰滦密联合县,使我军有了立脚之地。9月至11月,白乙化及时返回内线,寻机打击撤退之敌,一举歼灭日军哲田中队,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他指挥十团粉碎了日伪军对丰滦密的大"扫荡",并在反"扫荡"中率部开辟新区,使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由初创时的4个区一下发展到8个区。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170余人沿白河向根据地进犯,白乙化率部在密云县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毙、俘敌117人,保卫了根据地。但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白乙化被日军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英雄已世,但他的英雄事迹在延庆地区流传至今,并将永远流传

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7.《杜甫诗四首》 登高 (语文版必修2)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春朝()重阳()分外()胜似()秋风劲()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晴空一鹤牌云上。() ②寥阔江天万里霜。() ③风疾天高远声哀。()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 坐井观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 于无声处听惊雷()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 我言秋日胜春朝() 坐北朝南() ④ 追旅思() 化作相思泪() 5、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的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文后方格内。 “5、4、3、2、1……点火!” “神舟”五号仿佛被一双巨手擎着,在hàn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终于圆了中国人áo游太空的“飞天”梦。 【语言表达训练】

6、《秋词》中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 同? 7、《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这有何作用? 8、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9、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10、根据画线句子进行仿写。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 ;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选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回答11-18题。 (一)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1、词的第一句有何哲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大全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大全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作为一名黄埔后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黄埔的颜色,因为祖父在成都中央军校学习时,黄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脉。8年前的春天,跟同学到汉中圣水寺游玩,一些破旧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余怀想。后来知道那儿曾是黄埔军校一分校的旧址,那些老房子里曾经培养了千百抗日志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去圣水寺,我还要到成都北校场去、到广州黄埔岛去,因为黄埔精神对一个黄埔后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长出这种精神的土地去朝圣。 正是怀着朝圣地心情,我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电视剧中所表现的爱国心、师生情是对黄埔精神的最好诠释。瞿恩、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这些黄埔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是万千黄埔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英群体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在此基础上上构建起来的黄埔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作用,黄埔军校创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简陋的教学设施、简短的学制,学员却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黄埔军校成为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汉字武很好地qc99诠释了我们的战争观,中华民族不好战,但是也不惧怕战争。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我们不得不选择用战争来结束战乱。孙中山先生认识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黄埔军校应运而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中山先生号召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云集黄埔,不必说周恩来、叶剑英,也不必说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吧!这些人物虽是虚构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真实感人的,他们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万千黄埔人身影、眼神、思绪、微笑黄埔岛上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武昌两湖书院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成都北校场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我相信海峡对岸的台湾凤山军校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爱着华夏民族、九州大地,他们都愿意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流血牺牲。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这些可爱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在历史的路口选择的不同的道路,他们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分道扬镳、同室操戈,历史的道路就是这样的曲折,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这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过去的,******员有这样的精神、国民党员也有这样的精神,他们终于第二次携手,以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多少黄埔儿女血洒疆场、多少黄埔儿女坚强不屈,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当然还有薛岳、张灵甫、关麟征、杜聿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就是英雄们的缩影,为民族付出的先辈,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1000字2000字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1000字2000 字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50集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巨著,它通过两个家庭悲欢离合、血泪爱恨,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五年里,中国现代史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两大政党的成长、发展、合作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令人撕心裂肺的父子、母女、兄弟、师生、同学、恋人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成功塑造了瞿恩、瞿霞、杨立青、杨立仁、杨立华、董建昌等一个个为了拯救中国、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出生入死、执着追求的英雄或枭雄的形象,向世人阐述了理想和信仰是决定人生道路的根本,是奋斗力量的源泉这一深刻的哲理。 理想和信仰是这部剧的第一主题,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非常年代,无数的中华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背井离乡、出生入死,追寻革命的真理。杨瞿两家的儿女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到黄埔。在这里他们接受到了不同的教育,遇到了不同的导师,受到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树立了不同的理想,接受了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片中的主角个个都有极高的理想和信仰,无论信仰什么主义,

无论在何种危急、复杂的状态下,他们纷争的只有主义的不同,道路的不同,他们坚持的是各为其主,而没有个人的恩怨,没有人格的贬低和污辱。他们有思想、有气质、有高亢的爱国热情,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执着地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自主、民主自由,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 剧中主人公杨立青在1925年来到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广州时,遇到了两个导师。一个导师是属于理想主义的共产党人瞿恩,另一个导师是现实主义的职业军人董建昌,董建昌和瞿恩,他们不仅代表着两个党派,更是两种人生态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对杨立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瞿恩是那个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化身,是集大成者。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周恩来、瞿秋白的影子,可以看到共产党人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他信仰的是理想和浪漫,并为了信仰而活着。正如瞿恩的那句名言所说: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瞿恩自己属于后者。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中为实现他的理想,表现出了执着的追求和无畏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连他的敌人都不得不尊敬他,不敢不尊敬他”。 董建昌信仰的是功利和现实,追求的是生存和利益。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宋希廉、程潜的影子。他遇事总是先衡量利弊得失,顺势而动,变幻无常。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 导语:《烈火军校》讲述善良正义的少女谢襄代兄从军,女扮男装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与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顾燕帧和冷静沉稳的沈君山成为同学并渐渐发展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里给大家分享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1由欢娱影视打造,白鹿、许凯、刘润南等新生代青年演员主演的《烈火军校》临近尾声,精彩升级。剧中刘润南饰演的“李文忠”一角,原本贱怂搞事让人又爱又恨,却在遇见花店女孩安雯后秒变温柔脸。而最新更新的剧集中,李文忠则在关键时刻蜕变成为热血青年,令网友感叹不断。 在最新几集的剧情当中,小傲娇李文忠也终于盼来了感情戏。在邂逅失忆症花店少女安雯之后,性格完全转变。频繁搭讪渴望寻求记忆点,甚至做起了护花使者,制止了欲占安雯便宜的人等等。对于这样一个前期搞事不怕麻烦大的叛逆公子哥,竟然也做起了除暴安良的正义少年,让一众网友惊呼“这简直就是大灰狼被小白兔制服的甜宠童话爱情”,对未来的剧情发展也是十分期待。 而在最新的预告中,刘润南饰演的“李文忠”即将下线。安雯在李文忠墓碑前落泪一幕势必会赚一波观众的眼泪,“中文”CP,美好又短暂! 刘润南在《烈火军校》诠释的李文忠这一角色,是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对比在《维和步兵营》中“戈睿”的痞子形象,此次《烈火军校》中刘润南无论是表演层面或者对人物的理解把控,都更为饱满。不仅是恋爱前后,还有在整个成长历程上的蜕变。从张扬跋扈的公子哥到英勇牺牲的热血士兵。随着剧情的发展,刘润南在角色的诠释上也不断提升。 《烈火军校》即将收官,李文忠一形象也将下线,不过由刘润南出演的新剧《太古神王》、《庆余年》和《斗罗大陆》也会陆续上线,不知道未来剧集中会不会给刘润南安排新的感情线,来慰藉“中文”CP的意难平,可以期待一下刘润南在新剧中的精彩表现。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2由于正担任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惠楷栋执导,白鹿、许凯、李程彬、吴佳怡领衔主演,正在热播的《烈火军校》本周正式进入收官剧情周。这部年代剧从播出到现在,一直以其轻松有趣的剧情,风趣新颖的人设点燃了众多网友的追剧热情,热度和多方数据也随着剧情越来越精彩而一路持续升高。本周将会迎来《烈火军校》的会员大结局收官,矛盾集中、爆发紧张刺激的主线剧情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观众们期待已久的主角们最终的情感走向,在本周都将给出最后的答案。 烈火七子上周顺利成团,并经历了首轮集体协同作战,谢襄(白鹿饰)、顾燕帧(许凯饰)、沈君山(李程彬饰)、纪瑾(王一哲饰)、李文忠(刘润南饰)、黄松(刘思博饰)和朱彦霖(蒙恩饰)七人配合默契,有惊无险地成功完成任务顺利回到学校;但接下来织田显荣(高雨儿饰)也因此开始了疯狂报复,并和霍小玉(刘敏饰)进行了第一轮正面较量;谢襄为了救谭小珺(张鑫饰)乔装潜入日本驻军研究所,成功救出小珺和一位带着秘密的人质,却也因此惹来了杀生之祸。 另一边沈君山知道了谢襄的女生身份,开始了不动声色的攻势;曲曼婷(吴佳怡饰)再次示爱顾燕帧被拒,两人关系降到冰点;帧襄cp在打打闹闹中感情也在升温,但是却也因为沈君山的介入产生了误会,还处于暧昧时期的帧襄也是在上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情感危机。 上周谢襄从研究所中救出来的神秘人质带出了关于石墨矿的秘密,本周围绕石墨矿的争夺战也正式开始,烈火七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共同作战。由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后续一系列针对烈火军校师生的阴谋,明处或暗处的敌人也将一一浮出水面,织田显荣为了得到石墨矿也愈加嚣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经历了丧母之痛的承瑞贝勒(尹正饰)为了阻止织田显荣也有意帮助沈听白(洪尧饰)拿下石墨矿,但承瑞贝勒的善意却将使他遭到更加疯狂的报复,贝勒一家的命运会走向何处?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烈火军校师生、沈听白、霍小玉等等这些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