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试探讨《现代汉语词典》“转眼”条词性

试探讨《现代汉语词典》“转眼”条词性《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汉语词性注释,其中“转眼”一词的注释为:动词,表示极短的时间。
例子:冬天过去,~又是春天了。
这个例句,从功能上来讲,“转眼”在此主要是作副词。
我们不妨从下面一些例句中再来看看“转眼”的词性:(1)汶川大地震使得好多孩子转眼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2)青灯古佛,了却残生;敲敲木鱼,诵诵佛经,转眼已是百年。
(3)和他第一次约会是在2007年8月23号,转眼到今天已经相识241天了。
(4)转眼就要过年了,回头看看,又虚度了一年。
(5)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我要重新确定我未来的方向。
(6)人生短暂,转眼即是万年,转眼就是再见!(7)夏天又来了,一转眼我在这里工作一年了。
(8)转眼间,那么快,有一个笨小孩,出生在八零年代。
(9)转眼之间,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
(10)转眼的工夫,他就不见了。
上面的例子,不能完全肯定地说“转眼”就是副词。
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语文出版社出版的(2004)《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转眼”项的注解是:名词,转瞬,~又是一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5)《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中“转眼”项的注解是:副词,形容感觉时间短促,也作“一转眼”“转眼间”“转眼之间”,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可用于句首;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001)《现代汉语常用词辞海》中“转眼”项注解为:动词,指转动眼珠的动作,常用来表示一刹那的时间。
由此可见,对于“转眼”一词的词性问题,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实际上,“转眼”一词起初从语义上来讲,是指转动眼珠的动作,是动词。
后来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转眼”这一动作又极其快速,这一实词逐渐虚化,渐渐用来表示极短的时间。
在句法动能上,“转眼”一词主要是作状语,例(1)~(6)均是如此。
在这些例子中,“转眼”一词表示时间极短,在句中作状语,放在动词前面作副词。
然而,“转眼”还有“一转眼”“转眼之间”“转眼间”等用法,这几个短语与“转眼”在语义上相同,都表示极短的时间,时间过得快。
《现代汉语词典》对几个词语词性的认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几个词语词性的认定吴崧;黄红霞【摘要】《现代汉语词典》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其第5、6版紧跟世界词典编纂潮流为词语标注了词性,但是每一次修订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又会发现它的疏漏处或出现的新问题.如第5、6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几个词语的词性认定似有不妥,"过分"除了是形容词还可以是程度副词;"辉煌"除了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名词;"无所谓"除了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永远"已经由副词转变为形容词,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的修正是永无止境的.【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7)005【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过分;辉煌;无所谓;永远;词性;借代引申【作者】吴崧;黄红霞【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64;H136《现代汉语词典》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它的第5、6两版紧跟世界词典编纂的潮流为词语标注了词性,这是一大进步,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疏漏之处,比如对有的词语词性的认定似有不妥,这里仅谈“过分”“辉煌”“无所谓”“永远”等四个词语的词性归属问题。
先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过分”的解释:“(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谦虚,就显得虚伪了|这幅画虽然画得不够好,但你把它说得一文不值,也未免~了。
”第六版释义完全相同。
[1]500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语的语法功能特征,这是语法学界的共识。
“过分”是形容词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具有下列语法特征:1. 能够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例如:(1)过分节约|过分操劳|过分担心|过分思念|过分讲究|过分用药|过分看重分数|过分追求物质(金钱/完美)|(这两份答案)过分相似(接近)|过分吃素。
强烈推荐使用功能强大的《现代汉语词典》APP

强烈推荐使用功能强大的《现代汉语词典》APP说起中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应该准备的工具书,有两本是必备的,一本是《新华字典》,另外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
我之前写过若干篇谈工具书的文章,其中特别提到选择工具书的三个关键词,即:“纸质”、“权威”、“正版”。
那为什么这一次就却偏偏要推荐网络工具书了呢?那是因为继《新华字典》手机APP之后,又有《现代汉语词典》的手机APP正式发布了。
它们虽然不是纸质,但却是在商务印书馆授权下的“权威”“正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在线版。
这个在线版,不但有原来的纸质版本的呈现,而且增加了很多网络上的应用,使用更便捷,功能更强大。
之前我曾经写文章介绍过《新华字典》APP的情况,本篇我着重介绍刚刚上线不久的《现代汉语词典》APP的情况。
这个APP提供了四种查询方式:输入框查询,纸书查询,索引查询,摄像头查询。
点击相关单界面中的每一种查询方式,对其功能有明确的介绍。
查看相关介绍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如下:(注意标记出来的图标)1.打开《现代汉语词典》APP首界面。
2. 点击首界面输入框,进入搜索框界面。
3.在搜索框界面右上角点击灯泡图标。
4.进入查询功能介绍界面。
与纸质字典相比,这个APP的查询功能更为强大。
以输入框查询为例,打开词典界面,可以看到输入框查询方式支持查字/词/全拼/简拼/部首/笔画数等多种信息搜索方式,这与纸质版本的词典通常具有的部首和音序查字法相比,功能更为强大。
而且,输入搜索关键字词时,可以采用键盘输入,手写识别输入,语音识别输入,甚至拍照输入等方式,比如,有某一个字词读音甚至部首都不能很确定时,就可以采用手写输入或者拍照输入方式找到该字词。
也有一些时候,当我们不能确定某个词语的正确搭配,又想尽快查找到该词语时,可以采用通配符模糊搜索的方式。
比如,“安步当车”这样一个词语,假如我们不能确定该词语的第一个字是“安”还是“按”,甚至不能确定第一个字是什么时,搜索“*步当车”,就能找到这个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释义提示词的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释义提示词的规范最近,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精确的词义解释,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标准的校正。
这就是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释义提示词的规范。
首先,我们必须要熟悉《现代汉语词典》的编排架构。
本书由历史、汉字、发音、语言、文字、文体五大部分编排而成,所有的词义和相关指称都会根据其所属的部分进行精确的归类和相关推荐。
在《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有三种释义提示词:“释义”、“例”和“参见”。
它们被设计用于更加清晰、简洁的指导读者阅读词典的内容。
首先,“释义”提示词用于列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释义,以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它的意义。
比如有一个单词“草”,释义提示词可以这样:“草:芦苇、莎草等多种植物”。
其次,“例”提示词是用于引用一个或多个例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释义。
比如“草”这个单词,例提示词可以这样使用:“例:这片草地很大。
经过这里,你可以看到芦苇草和莎草。
”最后,“参见”提示词可以用于推荐其它相关词条,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在一个词义范围内的领域知识,也可以用于深入挖掘某一特定的领域。
比如“草”这个单词,参见提示词可以这样使用:“参见:优质草、动物吃草等”。
《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释义提示词的确定与使用,既可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又同样可以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表达其观点,因此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各种释义提示词的用法,以及在引用时如何控制词义的精度,就是每位作者应尽力去做到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技能。
最后,除了以上的三种释义提示词,《现代汉语词典》还包括另外两种提示词:“同义词”和“近义词”,它们有助于控制一个单词的词语范围,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总之,在《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修订中释义提示词的正确使用,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使用释义提示词,我们应该努力仔细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编排机制,以及学习各种释义提示词的使用方法,以实现文字交流中的正确、有效沟通。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引用格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引用格式
摘要:
1.《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的概述
2.《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的引用格式
3.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引用格式的示例
正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是我国最权威的一部汉语词典,它收录了大量的汉字、词语和成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释义。
对于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来说,它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在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的内容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
这个格式包括:先写出引用的词语,然后在括号内注明该词语在词典中的页码。
例如,如果你要引用“苹果”这个词语,你可以这样写:“苹果(《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第1 页)”。
下面是一个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引用格式的示例: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中,‘苹果’被定义为‘一种水果,通常呈圆形或略带扁平,有红色、黄色或绿色几种颜色,味甜,可以吃’(《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第1 页)。
”
这样的引用格式不仅可以确保你的引用准确无误,还可以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更加规范和专业。
《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合乎规范——兼论语言文字的历史观问题

2022年第3语言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合乎规范**[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西部项目“历史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词汇‘误解误用义’研究”(21XYY024)□顾军摘要:有人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繁简杂糅、不合规范。
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合乎规范,不能仅仅以当下汉字的使用情况作为标准,还要考虑到题字的时间因素以及当时汉字使用的情况。
就题字的时代及其文字使用情况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符合当时使用的状况。
在语言文字问题的认识上,应当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一要避免以今律古,二要避免厚古薄今。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封面题字;规范;语言文字;历史观——兼论语言文字的历史观问题有人指出:现代汉语的规范用字是简化字,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封面题字中的“現”“語”“詞”用了繁体字、“汉”用了简体字,繁简杂糅,很不协调。
[1]17言外之意,作为起规范作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其封面题字却没有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那么《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到底是否合乎规范呢?一、《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合乎规范?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能用繁体字?第二,《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为繁简杂糅?(一)《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能用繁体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是否能用繁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2]2题词可以包括为书籍题写的书名、题言和题诗等。
因此,《现代汉语词典》的封面题字可以使用繁体字。
《汉语大字典》[3]、《汉语大词典》[4]、《古代汉语读本》[5]、《汉语史稿》[6]等图书,《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古汉语研究》《上古汉语研究》等报刊杂志的封面题字都出现了使用繁体字的现象,就是封面题字可以使用繁体字的证明。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引用格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引用格式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2.《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的结构和内容
3.如何正确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4.结论:总结《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的重要性和引用方法
正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是我国最权威的一部汉语词典,它包含了汉字的拼音、部首、笔画、释义、例句等内容,是汉语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的结构非常清晰,它按照汉字的拼音排序,每个词条都有拼音、部首、笔画、释义和例句。
释义部分详细准确,例句部分丰富多样,既可以用来查阅单词的含义,也可以用来学习汉语的用法。
在写作中,如何正确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呢?首先,需要在引用的词条后注明出处,格式为“《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xxx”,其中“xxx”为词条的释义或例句。
例如:“汉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指汉族的语言)”。
其次,如果引用的是词条的释义,需要在释义后加上引号,例如:“汉语,指汉族的语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不仅是汉语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1页共1页。
词典和字典现代化

词典和字典现代化汉语的工具书分为词典和字典两种。
时代迫切需要词典和字典现代化。
这是与汉语生活的现代化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语言生活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话代替方言,白话代替文言,已经成为汉语公共交际的事实。
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工具书一直在追随这种进步的变化,但是,从观念到实践仍然存有很多问题,与封建社会结束比较早的国家相比,显得非常落后。
在汉语工具书现代化方面,我们首先要感谢魏建功先生。
他在1950年接受叶圣陶先生的邀请,担任“新华辞书社”社长,开始主编《新华字典》。
提出“绝对以音排列”、“以语分字”、“广收活语言”、“适合大众”等进步原则。
[10]终于在1953年正式出版《新华字典》。
其次是吕叔湘、丁声树等先生。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词典》。
[15]吕叔湘、丁声树先后担任主编。
终于在1965年出版“试用本”,1978年正式出版。
《现代汉语词典》使汉语工具书现代化在《新华字典》的基础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此,配合语文现代化新生活的新型语文工具书持续涌现。
这是中国语文生活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下面有时简称《规范字典》)1998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给汉语工具书的发展带来一股新风,引起学者们见解新颖的讨论。
大家在赞扬它的规范意识的同时,指出它仍然存有一些问题。
本文运用语言理论,结合相关成果,讨论汉语工具书现代化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区分词典和字典英语只有词典,不需要字典,汉语词典和字典都有需要。
因为任何语言都有几万个活着的词,但是不是都有很多的字。
英语用26个音素字,不需要专门的字典去解释。
汉语通用的字有7000个,所以需要字典。
[8][P254]汉字的字在古代记录的基本上就是词,所以古代的词典就可以直观地叫做字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对“多”字注释之比较 摘要:本论文通过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对“多”字在注音、释义、词条等方面情况进行注释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继而比较两部词典在释义等方面的异同。旨在研究两部词典各自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同时发现注释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就其提出意见和建议,期望能对今后的词典编纂工作和语言文字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多 注释 比较 2
引 言
人们常常将词典称为“无声的老师”。在现代社会里,词典已然成为人们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一部好的词典可使广大语言文字学习者受益良多,尤其是语文词典对于现代人们学习新知、掌握语言具有基础而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现代普通中型词典,收录了以普通话词汇为主的词语,对于促进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规范化,进行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广泛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认真对比两部词典的内容会发现,两部词典在字音、释义、词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两部词典对“多”字的注释情况的异同,研究其中产生异同的原因,期望能对促进两部词典编纂的规范性及实用性产生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叙述两词典对“多”的音、义的注释 “多”字读音为“du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分别以10个义项对“多”字进行解释,其中形容词义项有3个,动词义项有2个,数词义项1个,副词义项3个;《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以9个义项对“多”字进行解释,其中形容词义项2个,动词义项1个,数词义项1个,代词义项1个,副词义项2个。(见附录)此外,两部词典的最后一个义项都将“多”字解释为姓氏的一种,词性标注为名词。 (一)从词性的角度分述两词典对“多”字释义的异同 1、“多”字作为形容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多”标注为形容词性质的义项有①、③、⑥,《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形容词性质的义项有①、⑤。其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①、⑥分别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①、⑤相对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③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③在释义内容上(词性除外)基本相同。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①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①对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数量大(跟‘少’相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为“数量比较大”,多了“比较”二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⑥与《现代汉语词典》的⑤对应,后者释义中强调了“相差的‘程度’大”。由此看来,两部词典都在尽力完善“多”的确切释义,追求释义的科学与规范。 3
2、“多”字作为副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多”标注为副词性质的义项有⑦、⑧、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副词性质的义项有⑦、⑧。其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⑧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⑧内容相同,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与《现代汉语词典》中⑥里的a义项内容相对应,只是,后者词性标注为疑问代词。另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⑨内容与《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⑥的b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⑦“大多,大都”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⑥在释义内容上包含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和⑨,而没有分列开来。对此笔者将对两词典的具体释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释义情况如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⑦副 用在疑问句中,询问程度、数量,相当于“多么”; ⑨副 表示不定的程度、数量,相当于“多么”。 《现代汉语词典》—— ⑥代 疑问代词。a)用在疑问句里,问程度或数量;b)指某种程度。 忽略两部词典的词性标注区别不计,在释义内容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义项⑦与《现代汉语词典》中⑥的a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义项⑨则对应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⑥的b。 3、“多”字作为动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多”标注为动词性义项的有②、④,《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标注为动词性义项的只有②。其中两词典中的义项②内容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④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现代汉语词典》增加的义项④“剩余”,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现汉》将“剩余”这一解释归入了义项③的范围,“剩余”一解是由两词典共有的义项“超过合适程度的;不必要的”引申而来。这种引申是由于两个义项解释都含有“不必要的”之义,由于“超过”因而“剩余”,所以两个义项之间具有一种因果联系,体现出词义上的一种引申。相比之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剩余”一解单列出来,既丰富了“多”的意义内容,也使得释义更加具有实用性。 此外,除了两词典都将“多”字解释为姓氏以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都有一个数词性质的义项,分别是⑤和④,释义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多了“(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即说明了用法,释义内容更 4
加完整。 (二)从词典配例角度分析释义科学性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两部词典不仅在义项解释和排列上有所差异,在各自的配例上也有所不同。笔者将在这些不同的配例中比较两部词典编纂的科学性。 参考上文中“多”字的释义中,《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多”解释为“指某种程度”,词性为疑问代词。而其例句“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走不多远就到了|这件行李没多重”中,“多”没有表示疑问的语气或意义,只是表叙述的语气和意义。因而例句没能对应释义内容。相比之下,《现代汉语词典》中⑨的释义“副词,表示不定的程度、数量”更加科学规范,所举例句“不管多高的山都要上”也很贴切地反映了释义内容。 同样地,在句子“多少年啦?”中“多”表示疑问的语气和意义,用以上两词典的相应解释均是合理的。但是在句子“到外地去的日子也很短,没有多长时间”中,“多”字并非表疑问语气而是表陈述语气,此时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解释就不合理了。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表示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的义项分列开来则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更加值得采纳,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则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两词典的义项分合差异 符淮青在《义项的性质与分合》里的“表性质状态的词和语素义项分合的不同”一条中阐述到:“表性质、状态的词有不少意义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对象,在确定义项时,就出现了侧重于意义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而分,和不强调这个差别而合的差异。”这在两词典对“多”的释义中也所体现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例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和⑨根据“多”的侧重点而区分为表疑问的副词和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⑥则将以上两释义归入同一释义中,即义项⑥,标注为疑问代词。 在笔者看来,事例中体现的恰恰是义项的分合不同之现象,人们不能武断地分出孰优孰劣。但是作为读者之一,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义项的分合及排列更为合理,这是因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加明确地区分了“多”的释义内容、性质及用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运用。这一点已在词典配例一节中举例解释,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5
二、两词典“多”字所收词条对比 经统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录“多”字所辖词条77个,《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多”字所辖词条64个。对比两词典所收录词条,其中的区别如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词条有多变、多彩、多层、多吃多占、多党制、多多、多发性、多功能、多极、多久、多口相声、多劳多得、多日、多维、多位数、多项、多选题、多样化、多种多样、多种经营、多姿;《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未收录的词条有多宝架、多口、多面角、多输、多说、多赢、多咱、多早晚。 胡明扬在《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点意见》中提到“《现汉》不仅多收了不少古汉语语词和方言语词,而且百科词条也太多了,可是一些常用的义项失收的情况也不少”。在新编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些曾经存在的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只是仍旧存在一些常用义项和常用词条失收的情况,如“多”字中义项“剩余”,词条“多久、多彩、多功能”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除了收录了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同的词条外,还收录了不少常用词组,如多吃多占、多口相声、多劳多得、多种经营等。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更多的书面语,如多输、多赢,还有方言如多咱、多早晚等。由此看来,相对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词条的书面化特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录的词条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具日常化和时代性特点。 对于两词典所收录的不同词条,笔者将从词性类别、语体色彩方面分别对比和讨论双方的特点和区别。 首先,在词性类别方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包括名词(多党制、多发性)、形容词(多彩、多层、多极)、动词(多变)、区别词(多功能)、副词(多多)、代词(多久)等性质的词条,此外还有一些未进行词性标注的而是以语素义形式呈现的词条(多吃多占、多口相声);而《现代汉语词典》则收录了包括名词(多宝架、多面角)、动词(多输、多赢)、形容词(多口)、副词(多说)、代词(多咱、多早晚)等性质的词条。 再谈两词典在语体色彩方面的特点。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通过对比两部词典所收录的不同词条,笔者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多地收录了具有口语语体色彩的词条,如“多变、多样化、多彩、多多、多功能、多种多样”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则收录了像“多输、多赢”等这样的具有书面语语体色彩的词条。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