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定义是
考研复习材料之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考研复习材料之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口语:说出来的话。
2. 书面语:用笔写下来的话。
3. 古汉语:古代文言和古代白话统称为古汉语。
4.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另一种含义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5.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6. 白话:古代白话和当代白话统称为白话。
7. 文言:周秦时代的书面语就是文言。
8.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9.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
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咼,音咼就咼;振动的次数少,频率低,音咼就低。
10.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
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
幅度大,声音就强;幅度小,声音就弱。
11.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
由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久暂决定。
12. 音色:指声音的个性、特色,又叫音质。
决定于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
从发音的角度分析,决定音色不同有三个原因: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形状不同。
13. 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辩出来的语音单位。
14.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5. 音位:是把实际语言里众多的音素或声调归并而成的一个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6. 发音部位: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
17. 韵母: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
18.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法叫发音方法。
19.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四呼:是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按韵头分为四类,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21. 调类:即声调的种类。
22. 音变: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章节之间的读音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传承和发展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包括思想、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宗教、风俗习惯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创造、传承和发展文化来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的对抗和融合的结果,它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是人类思想和知识的总和。
它包括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思考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哲学、宗教等知识体系。
文化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和传递工具,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传播和共享。
文化还包括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它代表着人类社会对善恶、美丑、正邪等价值的判断和追求,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演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在社会中起到了凝聚力和纽带作用。
艺术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良好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传递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体验。
艺术和文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科学和技术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运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和风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是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和追求。
风俗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套规范和习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代表着人类的思想、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成果和表达。
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归属。
通过学习和传承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根源,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促进世界各国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现代汉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狭义)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还包括各种方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方言的分区(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方言区(7)粤方言区方言差别的表现:闽、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方言与普通距离相对较小。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一)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1.元音占优势2.没有复辅音3.有声调(二)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三)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1.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3.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4.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5.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语音的三大属性:1.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及其与语言中的具体现象的联系);2.生理属性;3.社会属性(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主要由音高来决定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普通话语音轻声和非轻声是由于音强的不同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短。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二)生理属性1、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2、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3、共鸣器(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喉腔)(三)社会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
汉语拼音方案1、字母表2、声母表3、韵母表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现代汉语词典得到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得到定义现代汉语词典(ModernChineseDictionary),简称MCD,是一部用于查阅现代汉语词汇及其相关知识的工具书。
它是一本聚集了丰富的现代汉语词语及其定义的辞典,其中所列的词语及其定义就是其主要内容。
MCD广泛应用于汉语词汇的研究及使用过程中,对提升汉语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MCD在词汇、语言和文化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MCD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汉语词汇,从而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汉语词语及其用法。
此外,MCD也可以为汉语语言学家提供有用的数据,帮助他们了解汉语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MCD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从而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化,开阔眼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MCD出版以来,历经了不同版本的修订与更新。
第一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35年出版发行;后来,由新华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于1975年出版,其分项说明更加系统、全面;而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三版收录了50000多条词语和560000多个词组,在收录范围和有效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
MCD的出版沿革也是中国汉语语言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从中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国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
同时,研究讨论MCD也可以阐明汉语在发展变化中真实的状态,为汉语研究、教学与普及做出贡献。
更重要的是,MCD为我们研究汉语语言、理解汉语文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通过MCD,我们可以更加仔细地阅读和了解汉语词语,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以及演变出来的不同时期的语言变化,更好地跟随汉语的发展,增强汉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为汉语的传播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MCD是一本聚集了丰富汉语词语及其定义的宝贵工具书,它广泛用于汉语语言学、文化研究、教育和汉语教学等,对发展汉语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理应受到重视和研究。
《现代汉语词词典》中关于文化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词典》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现代汉语词典》里给它下了定义,可文化在咱老百姓的生活里,那可比字典里的解释鲜活多啦。
咱就说这文化啊,就像是一锅大杂烩汤,各种食材都在里头。
有历史、有艺术、有习俗,就像汤里的肉、菜和调料一样,缺了哪样都不是那个味儿。
比如说咱中国的春节,这就是文化的一个大集合。
那红红的春联,就像汤里的一抹亮色,鲜艳又喜庆,这春联背后可都是书法艺术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呢。
还有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如同汤里偶尔溅起的滚烫水花,热闹非凡,这鞭炮又和古代驱邪的习俗有关。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年夜饭,满桌子的菜,那简直就是文化的盛宴,每道菜都可能有个讲究,像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形状像元宝,代表着招财进宝。
这春节里的点点滴滴,就把历史、习俗、艺术都融合起来了,这就是文化在咱生活中的模样,可不是干巴巴的几个字能概括的。
再看看戏曲文化,那更是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台上的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画着精致的脸谱,这脸谱就很有学问。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像红脸的关公代表忠义,白脸的曹操代表奸诈。
这就好比画卷里不同的色彩,红色是热烈的忠诚,白色是阴险的算计。
演员们的唱腔呢,婉转悠扬,像涓涓细流在山间流淌,那身段动作,优美得如同风中摇曳的柳枝。
戏曲文化传承了多少年啊,里面包含的故事、音乐、表演技巧,哪一样不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贝。
这就像那幅画卷,经过画家精心绘制,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意。
文化也存在于咱平时的说话用词里。
咱中国人讲究个含蓄委婉,这也是文化。
有时候夸人不说“你真漂亮”,而是说“你长得眉清目秀的”。
这用词的讲究,就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得慢慢品味。
和人吵架的时候也不会直接爆粗口,往往会说些文绉绉的话来表达不满,像“君莫要无理取闹”之类的。
这就是文化对咱语言的影响,让咱的话语都带上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学校里教的知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那些课本里的诗词文章,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
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

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是古汉语词典的修订版,也就是说都是现代用语,没有文言文的那么深
奥复杂相关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编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
名题签由郭沫若先生完成。
《现代汉语词典》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任务。
对
已经制定颁行的语文规范标准,它要贯彻执行;对尚未形成标准的方面,它要根据语言发
展规律和约定俗成原则明确规范导向,引导读者使用,并为规范标准的制定创造条件。
对尚无规范标准中比较健全的地方,它还要予以补足和适度的修正,并使之更加健全,从而也为这些标准的修改准备工作条件。
语言就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也就建议不断地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须要及时充分反映汉语的发展,不断推动汉语的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教育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教育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权威的汉语词典,对于教育这一重要的社会主题,也有着相应的解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教育这一主题,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以及个人的观点和理解,为读者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教育的定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教育等手段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能力和品德。
这也符合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育的广度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广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室和课堂。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的广度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三、教育的深度教育的深度不仅仅是指知识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正是教育的深度所在。
除了学科知识之外,人的品德修养、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教育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能力和品德。
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教育的解释为出发点,从广度和深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教育这一主题,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读者呈现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10.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11.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定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
句。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
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
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吾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
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
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
前为四业,后为
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
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
种德
2.听错了
一个外地口音的人拿一张50圆的票子,在售票员面前晃着:见过没?见过没?……
买票的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干脆拿出一张100的秀了一下:你见过么?
最后才搞明白,那人是想去“建国门!”
4.小偷
某君乘公车常掉钱包,一天上车前,某君把厚厚的一叠纸折好放进信封,下车后发现信封被偷。
第二天,某君刚上车不久,觉得腰间有一硬物,摸来一看,是昨天的那个信封,信封上写着:请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影响正常工作,谢谢!!
5.追车
早上赶公共汽车,到站台的时候,汽车已经启动了。
于是我只好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 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冲我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
6.下车
公交车在等红灯时,一男子叫道:“司机,开一下门,我要下车。
“这里是站牌吗?”司机怒道。
“就因为这里不是站牌我才给你说一声。
“
司机无语。
7.座位
有一个漂亮小姐,上公交车后从包里拿出纸巾使劲的擦了擦座位,正要坐下时,放了一个屁,旁边的一个先生听到了,打趣地说:小姐真是爱卫生,擦了那么久,还要吹一下!
8.拉环
一个很胖的女人上了公交车,找不到座位,只能拉着车上的拉环,不料司机一个急刹车,胖女人把拉环拉断了,并一下子扑到了司机面前,司机看着她和她手上的拉环,没好气的说:”集满三个,送司机签名照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