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主体身份的环形建构

归去来兮:《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主体身份的环形建构

V 1 8N . o. o 5 2 2 0 .0 0 9 1
归去 来兮 : 他 们 眼 望上苍 》 《 中珍 妮 的 主体 身份 的环形 建 构
李 长 亭
( . ̄ 1 gJ 大学 , J I 四川 成都 60 6 ;. 10 52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70 ) 600
者” 。于 是 , 也 便 开 始认 为 自己发 现 了 自己 的真 她 正身 份和 存在 。但 是按 照拉 康 的镜像 理论 , 子里 镜
的 “ ” 是 虚幻 的 “自我 ” 是 站 在 镜 子 前 的主 体 我 只 , 我 在外 界 的投 射 , 主体就 是 以这种 曲折 的方 式 获得
终发 出 了 自己的声音 , 归 童年 似 的和 谐 、 乐 。文 本 叙 事 也 隐喻 了这 种 环 形 结 构 。 复 快 内容 和 形式 的 完满统 一共 同完成 了对 珍妮 的主体 身份 建构 。
关键 词 : 他们 眼 望上苍 ; 妮 ; 珍 主体 ; 构 建
中图分 类号 : 1 I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1 5 (0 9 0 0 2 0 10 7 0 2 0 )5— 0 5~ 4
珍妮 的女 性 意识 觉 醒 和 主 体 建 构 过 程 。她 的全 名 是珍 妮 ・ 劳福 德 ・ 克 基利 克斯 ・ 塔 克斯 ・ 兹 。 斯 伍 这个 复 杂姓 名 蕴 涵 了她 成 长 的 四个 阶 段 : 前 阶 婚 段 、 一 次婚 姻 、 二 次 婚 姻 和第 三 次 婚 姻 。每 一 第 第
阶段都不是对前一阶段 的简单重复 , 而是其人生旅 程 中的一个 新 的驿 站 、 的起 点 , 她 不 断 对 自己 新 使 进 行建 构 : 刚开 始 的 天 真 纯 洁 、 满 憧 憬 到 后来 从 充

论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论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苏虹蕾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摘 要: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作品,被公认为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不仅在揭露种族歧视上有着很大的价值,而且作品中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体现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黑人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表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本文将从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黑人女性主义的追寻三方面,来探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黑人女性;身份;形象;女性主义作者简介:苏虹蕾(1982-),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02-02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作品,被公认为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子珍妮从天真懵懂、不谙世事的女孩,在经历了三次婚姻之后成长为独立成熟的女性的过程。

虽然小说的主体部分以珍妮的几段爱情婚姻故事为主,但是并不能把作品当作一部爱情小说来看。

因为小说不仅在揭露种族歧视上有着很大的价值,而且作品中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体现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黑人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表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小说既对后来的黑人女性作家,如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等产生了深刻地影响,也为研究女性主义、黑人女性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本文将从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黑人女性主义的追寻三方面,来探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一、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赫斯顿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通过讲述主人公珍妮三段婚姻经历,涉及到了有关黑人女性的多个层面的内容,既有种族问题,又有性别歧视问题,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身份的建构。

解析女性成长小说《他们的眼望上苍》论文

解析女性成长小说《他们的眼望上苍》论文

解析女性成长小说《他们的眼望上苍》论文解析女性成长小说《他们的眼望上苍》论文《他们的眼望上苍》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堪称女性小说之经典。

它表现了美国妇女反抗性别歧视,追求自我的主题,也被视为一部成长教育小说,但小说并非一出版就受到好评,而是经历了一场从褒贬不一、默默无闻,到逐步复兴,进入经典的过程。

尤其是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爱丽丝·沃克和罗伯特·E·海明威等人发掘出来,受到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之作,主人公在高举女性主义大旗,在追求自由、抗争命运时,敢于挑战这些在南方社会世代传承、被奉为典张制度的陈规陋习,质疑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和白人至上论,颠覆了传统的男与女、白与黑的二元思维模式,从而撼动了西方传统意识形态的基石---逻各斯中心主义。

逻各斯(Logos)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古希腊,意即“语言”、“定义”,其别称是存在、本质、本源、真理、绝对等等,都是关于每件事物是什么的本真说明,也是全部思想和语言系统的基础所在。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就是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或逻辑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及语音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为基础的。

从古希腊开始,经过基督教的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一直到现在都受到逻各斯中心主义及语音中心主义的影响。

逻各斯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如:灵魂/肉体、自然/文化、男性/女性、语言/文字、真理/谬误等。

这种二元项的对立并非是平等并置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设立第一项的优先性而迫使第二项从属于它,第一项是首位的、本质的、中心的、本源的,而第二项则是次要的、非本质的、边缘的、衍生的。

如把善放在恶之前、男性放在女性之前等。

乔约森·卡勒说:“在传统哲学对立中各种术语不是和平共处的,而处于一种激烈的等级秩序之中。

黑人女性在婚姻中的成长——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在婚姻中的成长——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在婚姻中对自我和自由的追求——解析《他们眼望上苍》樊蕾英语语言文学摘要:佐拉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描述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之一,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珍妮反抗传统习俗、在不幸的婚姻中争取自由与平等的一生。

本文从女主人公的婚姻入手,探讨女主人公珍妮如何在婚姻中逐步觉醒,进而寻求自我、实现自我。

引言佐拉赫斯顿是20世纪伟大的非裔美国作家。

她一生坎坷,生前毁誉参半,死后默默无闻。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批评高潮的影响,她才被发掘出来,重放光彩。

其著名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简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如何逐步寻找自由和实现自我的历程。

这部小说不但塑造了新的黑人形象,而且避开了种族压迫歧视和不同文化冲突的的主题,把视角转向了反映全面的、更具普遍意义的两性关系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的问题。

这部小说中,作者把黑人还原为独立的人,而不是祈求摆脱其实的抗争者。

摆脱骡子命运《他们眼望上苍》的开篇就表明,这是一个有关女人追梦的故事:梦便是真理,她们依此行动、做事。

珍妮出生于黑人家庭。

虽然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珍妮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她所向往的爱情是“作一棵开花的梨树,有亲吻它的蜜蜂歌唱着世界的开始”,是要获得梨花和蜜蜂这种相互满足且包容的爱情和婚姻。

她对自我的这种界定显然具有能用生命去感知、情感可以交流、有付出有回报的内涵。

但是她的这种追求在现实社会是注定行不通的。

珍妮的外祖母深深受到奴隶制的迫害,她认为物质丰富是最重要的。

她曾经告诉过珍妮, 白人是一切的主宰, 白人扔下担子叫黑人男人去挑, 可他们却又把这副担子交给黑人女人。

黑人女人是这个世界上的骡子。

她强迫珍妮嫁给了有财产的洛根,开始了第一段婚姻。

婚后, 洛根就让珍妮围着围裙不停地干活。

洛根是一个物质至上主义者, 在他的眼里, 女人就是服从他的骡子。

珍妮同他的土地和房子一样, 只是他的一笔财富, 一头干活的骡子。

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艺术特色

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艺术特色苏虹蕾【摘要】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一位极具幽默的作家,而且其在写作手法和叙事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她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自出版以来,就臝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无论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上,还是从语言层面、主题思想上来说,《他们眼望上苍》都是一部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本文将从幽默特色、象征艺术、成长小说三个方面,来分析赫斯顿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幽默象征成长小说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一位极具幽默的作家,而 且其在写作手法和叙事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她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自出版以来,就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幽默特色、象征艺术、成长小说三个方面来浅析赫斯顿小说《他们眼 望上苍》的艺术特色。

一、幽默特色佐拉•尼尔•赫斯顿是一位极具幽默的作家,有“黑 人民族的桂冠诗人”之称的兰斯顿•休斯曾在自传《大海》中,描述了赫斯顿的幽默天赋,说道:“她有讲不完的幽默故事,又悲又喜的故事以及她本人令人捧腹大笑的奇闻轶事,这些都是她这个周游四方的牧师的女儿在美国南方生活时所积累起来的。

她能让你一会儿笑,一会儿哭。

”小说 《他们眼望上苍》就生动地再现了赫斯顿的幽默天赋。

首先,从语言方面来欣赏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幽 默特色。

语言是小说创作的基石,如同砖瓦是建造高楼大厦的材料一般,小说语言的特色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对待生活、生命的基本态度。

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无 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表现出幽默化的特色,形象地展现了黑人群体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叙述语言上来说,小说中的每一章节的第一段话除了充满哲理和诗意之外,都极具幽默色彩,如第一章的第一段话:“遥远的船上载着每个男人的希望。

对有些人,船随 潮涨而入港;对另一些人,船永远在地平线处行驶,既不 从视线中消失也不靠岸,直到瞻望者无可奈何地移开了目光,他的梦在岁月的欺弄下破灭。

《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的开题报告

《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的开题报告

《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所选的研究课题是《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

本题旨在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深化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我将对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拉康认为人类的自我认同不是自然的,而是通过他人视角的投射才能形成。

他提出了“镜像阶段”的概念,即婴儿在面对镜子时会认为镜中的影像是自己本身,这为他日后的自我认同和社会交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拉康还提出了“符号秩序”和“欲望-满足关系”等概念,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规律。

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每个人物都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和处境。

其中,主人公善良善良和小蕙都有着自卑和无力感,他们常感到自己无法达到他人的期望。

比如善良善良一开始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感到迷茫和不安,一度想要放弃人生。

而小蕙则因为长相不佳和工作的困难而感到自卑和无助。

这些情感和心理问题与拉康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他们的自卑感可能是在镜像阶段未能获得足够的肯定而导致的,或者是符号秩序中“形象的暴力”造成的后果。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着其他的人物心理问题,比如张大春的习得性无助和虚无感,玉芳的刻意维持假象和无力对抗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和拉康式的精神分析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秘。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分析,探讨人物心理状态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并为拉康的理论提供具体案例。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挖掘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增进读者对小说的理解与感悟。

《他们眼望上苍》叙事风格探究

《他们眼望上苍》叙事风格探究

ywjsxxk@《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一个黑人女性的视角叙述了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生活境遇与风俗文化。

小说叙事写实而诗意,冲破了黑人文学中惯用的尖刀利器般的叙事风格,改用女性纤柔的叙事技巧和风格,以成长型的叙事结构将黑人的生活境遇描述出来,引领读者进入黑人的世界,聆听黑人的声音,感受黑人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文化,体会黑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本文主要就《他们眼望上苍》的叙事风格展开探究,分析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口吻及语言,品析作者的独特创作手法。

一、独特的黑人女性视角成长类小说的情节有其显著的特征,主要讲述主人公经历最初的“稚嫩期”和成长过程中的“摔打期”,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

其详细的叙事结构为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按照顺序依次为“经受诱惑—走出已有的生活环境—经历考验—迷茫—顿悟—抛弃天真的想法—收获对自我和人生的认识—最终成熟”。

《他们眼望上苍》在成长类小说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引入种族矛盾、黑人争取民权、个人精神的觉醒等内容,使小说中主人公的个人成长更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佐拉·尼尔·赫斯顿采用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将黑人女主人公珍妮的成长按时间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与外祖母共度生活的幼年时期;第一段婚姻后懵懂的青春初期;拥有自我意识,与乔·斯塔克斯得私奔,开创新生活的萌芽阶段;与第三任丈夫韦基伯·伍兹经历人生的多次历练,开始享受美好生活的成熟期。

小说的总体叙事结构突出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她在珍妮的经历中注入了黑人觉醒、女性解放、个人成长等多重寓意,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个人的生命轨迹以及整个黑人族群的精神面貌,让小说的叙事更为深刻、丰富。

这样的叙事突出了当时黑人所遭受的压迫、歧视以及黑人女性受到的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通过珍妮的奋斗事迹表现了黑人自我救赎的意识。

从这样的叙事安排中,读者可以看到黑人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逐渐过渡到平等意识觉醒的过程,从而意识到黑人民权运动的进步性。

分析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男性人物形像

分析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男性人物形像

分析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男性人物形像左拉.尼尔.赫斯顿是一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 同时也是哈雷姆文艺复兴中的领军人物。

不同于同时代黑人作家, 致力于抗议文学的创作, 抨击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的丑恶和残酷, 赫斯顿在她的经典之作《他们眼望上苍》中细致地描绘了普通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真实丰富生活。

她的作品深深扎根于黑人传统文化, 探索黑人灵魂中复杂深刻的一面。

赫斯顿在《他们眼望上苍》一书中分析探讨了种族、文化和两性关系之间的问题。

经过童年时候的美好幻想和长大后三次坎坷的婚姻的洗礼, 珍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斗争之后从天真无邪, 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成了一个成熟独立的女性, 展现出了黑人女性寻求独立的勇气和找寻自我信念。

她拒绝成为和南妮一样的牺牲者, 生活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压迫之下;也拒绝成为婚姻中丈夫的附属品, 放弃信念变成男人的哑巴玩偶。

当她在第三次婚姻中发现自己对丈夫的深爱让自己失去自我甚至危及到人身安全时, 她毫不犹豫的用枪结束了得了狂犬病的爱人的生命。

珍妮再一次寻回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并且捍卫了自己坚持寻求自我的信念。

本文侧重于分析书中的三位男性角色形象。

通过分析他们各自迥异的性格以及和珍妮的夫妻关系, 来探讨当时社会背景下黑人的心理特质。

黑奴制度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和黑白文化碰撞所产生文化冲击, 都对当时黑人的心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与他们的婚姻生活, 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黑人男性在追逐自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挣扎。

本文同时还分析了书中的各种意象, 如梨树、蜜蜂、驴子和地平线等, 来进一步阐释三位男性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女主角的自我觉醒。

赫斯顿在书中所展示的这种女性寻求自我之路启蒙了当时的黑人女性的独立意识, 同时也警醒了那些在文化冲击中的迷失自我的黑人同胞。

赫斯顿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种族主义者或者极端的女性主义者, 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出, 赫斯顿提倡建立一种和谐、开放、包容的文化关系以及平等、忠诚、尊重的两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探析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美国的一位黑人女性作家,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

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作家之一。

出版于1937年的第二本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呕心沥血之作,但在当时褒贬不一。

直到1970之后才引起广泛关注。

这本杰作描述了主人公珍妮女性意识的觉醒,及为追求自我价值而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的斗争;创造了一位在白人和黑人男权社会统治下追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形象,成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奠基之作。

目前对《他们眼望上苍》的研究主要围绕女性身份的探究,黑人在后殖民语境下的惨痛遭遇,黑人民俗文化研究及本小说的叙事策略探析。

毋庸置疑,《他们眼望上苍》体现了赫斯顿对黑人处境及黑人民俗的细致入微的刻画,特别是对女性身份的体察。

因此,深入探析主人公珍妮的精神救赎之路具有更重要的的意义。

法国心理分析学家及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三界”学说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支持。

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文旨在探讨《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如何在“三界”中尤其在象征界的夹缝中求得理想自我的实现,以致完成自我主体的建构的过程。

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论,由四部分组成。

引言概述了左拉·尼尔·赫斯顿的生平及主要创作,重点介绍了《他们眼望上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即深入解读主人公的如何经历“三界”以求精神救赎,以及赫斯顿对对黑人女性状况的深切关怀。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

详细介绍了拉康的“三界”学说:想象界、象征
界、实在界。

第二章具体分析珍妮在镜像阶段自我的形成。

根据拉康理论,婴儿在出生后的第六个月至第十八个月会经历镜像阶段。

主体在照镜子后看到自己的镜像,并与自己的镜像认同。

珍妮由于母爱的缺失,发展滞后。

她生长在白人的后院,由外婆抚养长大。

周围的白人孩子其实就是珍妮的认同的镜像,他们形成了珍妮的理想自我。

这是一次镜像的误认。

因为珍妮本身是一个黑人孩子。

直到六岁的时候看到和白人孩子一起照的照片,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黑人身份。

一树梨花是珍妮的女性理想形象。

她向往自己的蜜蜂,以求和男性达到和谐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解析珍妮在象征界的理想自我追寻。

在拉康看来,象征界是法的世界,由“父亲”掌控的世界。

珍妮的理想自我被男性化的外婆否定。

由此珍妮认同与外婆的欲望:为得到保证,嫁给亵渎“一树梨花”但拥有
60亩田产的洛根·基利克斯。

后来又嫁给“市长”乔·斯塔克斯。

珍妮进入象征界,被丈夫阉割。

后为了“理想自我”反抗“自我理想”。

所以珍妮受困于象征界。

第四章具体阐述了渴望实在界的珍妮。

在象征界没有实现的欲望会滑落到实在界。

由于欲望他者的欲望,珍妮认同于象征界,后来又反抗“以父之名”,因为“一树梨花”一直是珍妮追寻的理想自我。

珍妮在象征界的夹缝中曾经一瞥理想自我。

第三任丈夫甜点心是珍妮的理想
丈夫,珍妮试图通过他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可是这一切都是幻觉,因为实在界是不可能实现的。

甜点心的最后的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部分指出珍妮的在“三界”中的发展其实是她在父权统治的社会中对理想自我孜孜不倦的追逐。

这也是赫斯顿对处于压迫地位的黑人女性真切愿望。

她对珍妮第三段婚姻的描述是建立在不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其实也反映了赫斯顿的态度:她不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女之间能够达到真正的平等。

在男权统治的时代,女性不可能通过婚姻达到权利的平等。

尽管赫斯顿的作品是多维度的,涵义具有多层性,而对《他们眼望上苍》的拉康式解读对于社会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如何实现人类种族的自由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