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2014秋) (共30张PPT)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 终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彩墨画】
●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 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 助墨。
sham
画家
林风眠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 1900年出生于广东 梅县的一个山村里,六岁 开始学画后,就有强烈的 愿望,想将我看到的,感 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 19岁后来到欧洲求学, 主要学习素描、油画。在 四处奔波的战乱中,仍不 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 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 和翠竹……
【比一比】用色有何不同?
1.徐悲鸿 2.齐白石 3.林风眠
用色: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拓展】课外可以继续走近大师,了解林风眠的其他题材的作品。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 25岁后回国,历任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 副主席。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 78岁时移居香港,凭记 忆重画在“文革”中毁 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 到生命的终点。
林风眠出生在________________。 19岁后到_________求学。 主要学习_______、_________。 78岁后移居________,继续创作直至生命终结。 林风眠享年________岁。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画家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及创作风格;2.掌握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的表现技巧;3.提高学生绘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介绍著名画家林风眠及其绘画风格;2.探讨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表现;3.引导学生学会绘画基本技能,提高美术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朦胧派画风的理解;2.学生对秋季景象的感知及其表现。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林风眠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朦胧派“为代表,富有自然气息,且具有欧洲现代艺术的色彩。
本节课首先介绍林风眠的一些重要画作,让学生对他的绘画特点有所了解。
(2)绘画技巧以“浙美版秋”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同时要打破固有的画面框架,鼓励学生从感性层面创作。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林风眠的重要画作,介绍画家的生平及绘画特点。
(2)示范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结合具体的技法和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3)评析法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和集体讨论,评价学生的作品,分享不同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五、教学流程1. 开场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与学生交流自己对秋季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林风眠教师介绍林风眠的生平及绘画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其一些重要的画作,反复强调画家注重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法。
3. 绘画技巧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能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
4. 练兵场让学生建立起对秋季的感知和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独立完成以“浙美秋景”为主题的画作。
在练习期间,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各个细节,并通过小集体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和创造力。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4 画家林风眠》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分析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林风眠这位画家,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习其绘画技巧。
2.难点:深入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和绘画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林风眠的代表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2.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等3.素材: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七. 教学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其绘画技巧,让学生对其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比较其与林风眠的艺术特点,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016秋浙美版美术六上第4课画家林风眠word教案

画家林风眠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三、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四、教学过程:1. 设疑激趣(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①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
(说一说)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③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④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余姚智慧云课'第31期小学美术《画家林风眠》

'余姚智慧云课'第31期小学美术《画家林风眠》
导语:疫情时期,我们“停课不停学”——余姚中小学美术网络课堂开通了!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居家学习特殊性,开发了“甬上云校-余姚智慧云课”全市美术课程,将在此分期推送,希望大家安心在线学,一起等待疫情过去,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余姚智慧云课美术
第三十一期
浙美六年级《画家林风眠》柴青青
《立》
《时代印记》思维导图
《艺术成就》思维导图
《艺术风格》思维导图
平静而伤感·林风眠系列之——时代印记
平静而伤感·林风眠系列之——艺术成就
平静而伤感·林风眠系列之——艺术风格
林风眠题字
蔡元培致林风眠书信
策划导师:许黎剑、张重欣
审核编辑:徐君、罗科丰
本期编辑:柴青青、鲁霞佩。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4画家林风眠-(教案)

4 画家林风眠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林风眠绘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思想。
通过观察、对比、实践等方式学习如何欣赏画家的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对杭州美术文化及人文环境的关注,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堂中已学习了《水墨游戏》、《水墨画鱼》、《泼墨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徐悲鸿与奔马》、《水墨人物》等,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自然、人文及个人经历对画家作品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画家林风眠一、引入学习,揭示课题初识林风眠,揭示课题。
老师结合图片与旁白的叙述方式,向学生介绍曾经有一位绝代风华的青年(出现林青年时期的照片),他28岁就被聘为杭州国立艺专、就是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校长,然后又在颠峰中沉寂于艺术的孤独与探索(出现老年作画的照片),并开辟了现代中国画的创造之河。
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吗?从而揭示课题。
课程解读:这段就要让学生的去感受、感知,在文化与历史的铺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感受和理解,增强对画家林风眠的了解。
二、欣赏观察,初步感受走进林风眠的艺术世界,初步了解画家生平、艺术特色、艺术成就。
课程解读:这里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并表达自己对林风眠最真切的感受与认识,是美术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方面,视频是直觉性的,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更丰富、更细微、更多样、更生动的对林风眠的理解与感受,并形成自我的视觉世界与情感积奠。
三、鉴赏作品深入感受1.整体感受,作品比较分析三位画家作品的异同(简介:这是齐白石的国画作品《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油画作品《静物》、这是林风眠的作品)。
课程解读:通过欣赏画家作品,并展开简单的分析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林风眠作品彩墨意象的理解,及进行艺术表现的方法性和创造性。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发现其对中国画的贡献。
2.认识“写意山水”这一艺术流派,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3.通过学习林风眠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工笔画和写意画的不同,了解它们传达出的情绪和气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林风眠简介和生平。
2.林风眠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学习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
4.模仿和创作山水画,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林风眠生平介绍1.讲述: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著名画家。
2.呈现: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和家族藏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3.引导:带领学生感受林风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探讨影响林风眠艺术风格的因素。
第二课:林风眠的写意山水1.讲述:写意山水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中国近现代画家钟南山、黄宾虹、吴湖帆等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2.呈现: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艺术语言和意境。
3.引导:带领学生了解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模仿和创作山水画1.指导:教师现场模拟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实践:让学生模仿林风眠的代表作品或课堂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山水画的绘制。
3.创作:以写意山水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审美意识。
第四课:作品展示和点评1.展示: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调、线条、气韵等方面进行点评,着重强调批评的积极意义和方法。
3.总结: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包括书面作业、实际操作、作品评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风眠的作品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 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 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 抒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 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 通的艺术语言。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秋林
林风眠的“秋”系列风景画,有一些共同 的特点,就是都比较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 的意境。此幅《秋林》中所看到的,画面中存 在着多种色彩的对比关系,背景处浓重的群山 与逆光的亮黄秋叶形成了一种截然的对比关系; 同时,黑色的树干与金黄、中黄或柠檬黄的树 叶,也构成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这样的处理 使画面意境深远,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秋日黄 昏,落日西沉的视觉感受。虽然画的只是山村 秋色的小景,却似乎有了一种“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意境。
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读书仕女
《读书仕女》 是他多年风格的集 大成之作。其优美 的色彩与眼睑低垂 的娴雅姿态,都代 表了这一类作品中 突出的审美追求。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芦雁图
这幅作品是林凤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 它并没有采用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 而是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式构图。画面中 三两只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湖 面上,湖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 性,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 清冽、刚健的特质。以及西方推崇的希腊艺 术特有的“清穆的哀伤”特质,都被林凤眠 以宽大的人文胸襟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 孤寂与优美的审美整体,这是林凤眠的独特 之处。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1. 西 方 资 本 主义迅 猛发展 ,急需 开辟更 大的商 品销售 市场和 原料产 地 2. 列 强 拥 有 强大的 经济实 力和船 坚炮利 的军事 优势
3. 当 时 中 国 正值封 建社会 末期, 国力渐 衰,内 部危机 严重 4.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 供了许 多便利 ,使人 们变得 懒惰而 浮躁, 出现了 拼凑、 剪接式 的文章 。 5.文艺创作者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 展现给 观众, 也不能 把属于 极端个 人的观 点强加 给大众 ,使文 艺作品 的传播 遭遇障 碍。 6.作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大众 的艺术 审美品 位,尊 重大众 的理解 ,从而 引导大 众去感 悟真理 ,提升 大众的 思想境 界。
林风眠 介绍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
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 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 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 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 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 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
末南吏天部尚门书曹正邦得罪魏忠贤被黜,携眷返里,
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 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玉莲得救。这是一 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逃,以及 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
该幅《南天门》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 之后所作。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段,义 仆曹福面色凝重忧郁,似为主人担忧。画家虽 然未作惊心动魄的场景的刻画,但凭块面色彩 对比、人物造型和表情的勾画,传达出的悲壮 紧张气氛仍然慑人心魄。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渔获
《渔获》是林风眠 创作于1950年后至1960 年初的作品,描绘了 充满喜庆节日气氛的 渔村中,10名妇女和 小孩“渔获”丰富的 欢快情景。
香港苏富比“二十 世纪中国艺术专场”, 《渔获》拍出1634万 港高价,打破画家 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南天门》是著名的京剧剧目。讲的是明
双鹭
此幅《双鹭》,简化 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
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
线勾画的羽、尾、足、嘴
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
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
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
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
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
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
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7.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 误的倾 向,为 社会充 满思想 活力和 精神自 由做出 自己的 贡献。 8.易砚制作工艺由简到繁,题材日 益丰富 ,制砚 师采用 平雕、 透雕等 手法, 雕刻出 的山水 、花卉 、人物 、名胜 等形象 惟妙惟 肖。
9.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 砚,而 且受到 了王公 贵族、 文人墨 客乃至 平民百 姓的珍 爱,这 应该是 自唐宋 以后的 事了。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