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1课时)

齐白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和分析齐白石的作品,使学生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教材第32-33页有齐白石的两幅作品以及生平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画家的人格及艺术的魅力。第34页介绍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第35页安排了齐白石的其他作品,包括篆刻作品,以及与徐悲鸿相交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与齐白石同时代的画家作品的欣赏或与第一单元《走进美术》进行比较、拓展,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齐白石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采用造型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案二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的链接。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在于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材料上,遵循欣赏课的学习程序,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齐白石作品内涵的理解,以达到欣赏课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

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 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的魅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2)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1课时)

齐白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和分析齐白石的作品,使学生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教材第32-33页有齐白石的两幅作品以及生平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画家的人格及艺术的魅力。第34页介绍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第35页安排了齐白石的其他作品,包括篆刻作品,以及与徐悲鸿相交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与齐白石同时代的画家作品的欣赏或与第一单元《走进美术》进行比较、拓展,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齐白石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采用造型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案二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的链接。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在于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材料上,遵循欣赏课的学习程序,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齐白石作品内涵的理解,以达到欣赏课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 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 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4课时)

迎接新的一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迎接新年为契机,通过展示中国南北方过年时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过新年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此学习情境中引出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首先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国内外及世界各地的迎新年场景,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并向学生征集过新年的教室布置方案。然后选出具体方案,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小组做准备(教材设计了两种方案,教师可根据本地特点自由选择),小组完成各种作品后布置教室,布置时有相应的审美原则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庆祝活动,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把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同时使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新年装饰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明确,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难点:学习事前规划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加强个别辅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审美原则要传达给学生。)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收集过新年的资料,准备几个本地流行的过新年的游戏或了解相关的习俗(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录像、图片文字资料、音乐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图片。 (1)欣赏舞龙舞狮、孩子放鞭炮等图片,播放新春音乐。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听到这熟悉的音乐,你们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了! 师:对了,又快到辞旧迎新的时刻了,新的一年2006年即将到来了!让我们怀着激动又期盼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吧! (2)揭示课题——迎接新的一年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杜富贵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2011年制定并颁发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浙江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在教材试用情况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遵照课改精神对教材作了修订,并经教育部审定。目前,新版的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2012年秋季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到了2018年为止,我们一直在使用。 该教材的编写,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7课,分为6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欣赏除专题欣赏外,尚有较多的随堂教学内容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是学生从小学刀初中的第一个关键的衔接阶段,;对学生到初中的美术学习转变很特殊,很无助,充满未知数,每个学生初来初中学习,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小学,而每个小学的美术教学又存在恨到的差异,形成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素养存在很大的区别,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绘画能力也出色,有些学生什么也不行,因此,在初一阶段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降低美术的技巧难度,强化美术的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丰富并满足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 1.美术的主要门类:大致可以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八个主门类。 2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表现手段,在平面上创造艺术形象或表现某种氛围、情调,表达情感或传信息的一个最丰富多彩的美术门类。从呈现的形态讲,可分为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两大类。从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来分,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画种。不同的画种又有不同的特点,如中国画的笔墨之美、油画的色彩之美、版画的刀法之美、素描和速写的线条之美等等 3中国画,因为表现技法不同,又可分成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三种。 4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以及敲击、焊接、装配等手段,创造出具有实体性的艺术形象的美术门类。按照传統的分法,从雕型存在的形态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三大类。与绘画一样,雕塑也有具象和抽象之分,雕塑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艺术形象的实体性,更注重形体和材质之美 5设计是一种为全面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服务的应用性艺术,它与人的衣、食、住、行、用等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调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是设计艺术最主要的特点。 按照设计存在的形态,大致可以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 6工艺美术,通常指对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等在外部形式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其带有明显审美因素的实用艺术,包括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手工艺。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所包含的工艺品有玉器、刺绣、漆器、金银首饰、陶瓷器、壁挂等。 7建筑:实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建筑的美观主要是通过造型、空间、色彩等表现手段来体现的。 8篆刻是将文字刻于玉、石等材质上, 印章书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 9新媒体艺术:借助摄影、摄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艺术形式。 10徒手绘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线条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之一。绘画时,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概括不同物体的基本骨架。采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是徒手描绘对象时的有效方法。徒手描绘物体时可以从正面、侧面、背面来记录,还可以平视、侧视、俯视、仰视等不同的观察视角来描绘。 11图表,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等优点。“图”是指图画、图像,包括绘画、照片、文字、标志等;“表”是指将事物和内容分类排列,并按照类别依次记录一些复杂事件的文字和表格。图表设计通过图像、文字和数字分门别类的排列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图表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对比手法:动静对比长短对比疏密对比高低对比 12纹样也称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纹样从形式上可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从题材上可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纹样等。写生是纹样设计的基础。一般来说,可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即通过简化、变形、夸张等方法来设计纹样。 13单独纹样:一般是独立成章,不与其他纹样发生结构上的关系。单独纹样有繁有简,有大有小,有对称式也有平衡式,有适合形也有不规则形。单独纹样是一种自由纹样,但一旦图形受制于器物外形的约束,就称为“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可以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连续纹样的特点是首先绘出基本的“单位纹样”,将单位纹样的左右、上下或四边相互连缀来,形成条状的或者能够上下、左右延伸的图案。 二方连续纹样多应用于花边图案,四方连续纹样多应用于花布、壁纸等图案。 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散点式,波状式,折线式,散点、倾斜结合式 四方连续纹样的骨式:散点平行式散点梯形式复合散点平行式波状连缀式 进行纹样设计时,一般常运用对称和平衡的组织规律。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出水芙蓉 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及结构特点。 学习线描荷花的方法,掌握不同工具的涂色技巧。 通过学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线描荷花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水芙蓉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呢?同学:荷花 老师:嗯,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荷花的图片,欣赏一下荷花吧。荷花是不是很美呀? 同学:是的。

老师:荷花很美,长在水中,人们称它花中仙子,犹如出了水的芙蓉花,非常漂亮,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展示幻灯片出水芙蓉 二、授 、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等。生于沼泽、池塘中。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所以要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荷叶 -----荷叶 因“荷”与“和”、“莲”与“连”谐音,所以老百姓喜欢用荷花来表示和谐、美满、富裕等的象征意义。荷花有四美:1.外观清秀,花香四溢;2美在实用,从叶到茎,从花到果,都是很好的药材;3、.美在诗情画意,很多诗人都以荷花的美作诗,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4、美在品质,荷花具有骄阳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教师介绍荷花的结构荷花的结构 接下来看看荷花的结构:荷叶、荷梗、花瓣、莲蓬。 、刚刚大家都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了荷花的小资料,初步掌握了荷花的结构,现在如何去画荷花呢:就是咱们这节课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3课时)

徒手画校园 一、教学分析: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 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 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 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 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产品安装说明示意图、范作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示范作画,导入课题 师:美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随时拿起笔将它描绘下来,不管你是不是绘画大师都可以,不信看老师是怎么作画的 生:(仔细观察) 师:你们觉得老师这幅画怎样,有什么特点? 生:简单、明了……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生活中的纹样》教案1浙美版

《生活中的纹样》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四单元。本课至少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认知课堂;第二课时:学习实践课堂。本课在教学资源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纹样,如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的纹样,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欣赏提问的方式导入,从身边熟悉的东西上出现的纹样来导入,使学生认知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制作的纹样。整个教学设计思路都充分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生活学习本课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的特点与设计要素,并能运用设计要素设计一个单独纹样或者连续纹样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赏析中领会,在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创意,在评价中认知,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纹样作品的设计特点,并选择富有创意的设计构思进行作品创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审美习惯,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多彩贵州中多彩的民族纹样;体验创意设计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创意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懂得欣赏鉴别生活中的纹样形式:题材上与形式上。 第二课时:学会创意制作纹样的构思方法与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纹样的分类(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的联系) 第二课时:纹样的创意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从生活中色彩朴素的蝴蝶与经过构思设计出来的蝴蝶纹样对比,使学生明白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作用,引导学生对纹样的探究兴趣,从而转入课题——《什么是纹样》。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1、教学设计:《走近美术》 年级:七年级 主题:美术基础知识与艺术欣赏 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并认识到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观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实践,运用基础的美术技巧和元素,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教学准备: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白板、投影仪或幻灯片等展示工具。 笔记本、素描纸、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美术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背后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手法。 基础知识(5分钟): 逐个介绍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解释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展示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线条运用、色彩运用和形状构图。 欣赏与分析(10分钟): 展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并逐个讨论它们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创作与实践(15分钟): 提供一个简单的创作任务,如绘制一个静物素描或创作一幅彩色画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和基础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使用素描纸和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分享与反馈(5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并让他们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成长。总结(5分钟): 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线上艺术展览、画廊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更多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巧,如水彩画、油画、雕塑等,以扩展他们的创作领域和技能。 备注: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分配和活动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1课《毕加索》教案2 浙美版

毕加索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面对“象征主义”,仍是晦涩难懂。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坐在安静宽敞的教室上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些地区正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祸,人都向往和平,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控诉战争!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画家-----毕加索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 ★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

第9课 迎新年 教案1 2022—2023学年浙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迎新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新年装饰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明确,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难点:学习事前规划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加强个别辅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审美原则要传达给学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收集过新年的资料,准备几个本地流行的过新年的游戏或了解相关的习俗(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录像、图片文字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与本课有关的过新年的录像,导入新课。请学生把本小组收集的过新年的资料以网页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学生说一说新年的起源,各民族、各地区迎新年的情景。 2、鉴赏与表演。 教师展示过新年的图片、录像,并配以《喜洋洋》等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过新年的氛围。说说本地区过新年的习俗。 3、方案征集。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手绘学习笔记》教案2浙美版

手绘学习笔记 1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绘画的艺术特点; 2.让学生尝试用徒手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现生活; 3.通过徒手绘画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对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7年级的初中生,刚进入中学,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在教学中,应当通过观察、比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激发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徒手绘画的方法; 难点:根据舒缓、剧烈两段英语,用徒手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所感。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方法 师:欣赏图片前,我们要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展欣赏!欣赏完后教师会请三位同学来答复教师所提的问题。 ①画面中都有哪些线条组合而成的?

②你喜欢这样的组合形式吗?说说你的感受? ③画面中的线条有哪些特点? 生:①线条更丰富、画面感更强; ②喜欢。跳跃变化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明净;增强画面感,凸显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反例:当然,没有经过构思、错综无序的线条,是让人眼花缭乱的。) ③疏密、粗细、浓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新课) (8分钟) 师:线是最富有表现力和活泼的语言,是画的精华。不同的线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师:教师准备了两段音乐给同学们听,听完后请你说说这段音乐带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并说说你会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 师:现在我们就先来听第一段音乐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体会这段音乐。(播放音乐) 师:好,按学号请2-3位同学来答复。 生:听了这段音乐给我感觉是舒适,我会用曲线来表现; 生:听了这段音乐给我感觉是柔美,我会用曲线与直线结合来表现。 ····· 师:曲线与直线结合听起来很不错哦 师:那教师在来放第二段音乐,听完同样答复上述两个问题。 生:好。 师:安静,闭上眼睛好好听。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3课时)

板报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 颜料、铅笔、尺 (教师) 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师生讨论: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张大家所熟悉的报纸,那么有谁知道报纸具备哪些内容,怎样才算一份好报纸?它应有哪些条件? 生:内容、排版、文字、图形、色彩等,美观和谐…… (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即——板报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师: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优秀的板报作品。我们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色彩、位置安排等内容去分析。 生:仔细观察、讨论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毕加索》教案1浙美版(2021-2022学年)

毕加索 1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欣赏、体验毕加索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3、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中的《毕加索》一课,使学生在欣赏毕加索作品后,发现大师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毕加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师,介绍毕加索的生平事迹。西班牙人。1900年至巴黎,1904年以后定居法国,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活动2【讲授】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青少年时期: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來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2.蓝色时期: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 ﻬ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3。玫瑰时期: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 4.黑人时期:是立体主义的发韧期,在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ﻫ 1906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的姑娘》。ﻫ5。立体派时期: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ﻫ6。古典主义时期:要求有丰富的意境、优美的构图,元素间对应的完整。其中有很多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获得创作的灵感。ﻫ7.超现实主义时期: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又梗又硬,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8。战争前后:创作《格尔尼卡》,谈谈《格尔尼卡》的创作意图。欣赏《格尔尼卡》视频。欣赏《和平鸽》。9。晚年时期:与克鲁佐共同拍攝电影《毕加索之谜》公映。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 活动3【活动】教师小结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精选篇1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特点的我。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新授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三)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脸上浓重的一笔。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观察并讨论。长眉、短眉、浓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细眼、眯眯眼……你是哪一种?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样子? 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长鼻、短鼻、勾鼻等等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5篇)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5篇) 第一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浙美版第7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2.以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体系。 4.以新的教材观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明确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