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麻醉

合集下载

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

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

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李志坚;谭朝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05(9)5【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30例ASAⅠ级患儿,肌注氯胺酮5mg/kg入睡后,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15)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1 mg/kg,瑞芬太尼1.0 μg/kg,丙泊酚1.0 mg/kg,卡肌宁0.5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行机控呼吸,维持以丙泊酚4 .0~9 .0 mg/(kg·h), 瑞芬太尼0.5 μg/(kg·min)静脉泵注;常规芬太尼组(F组, n=15)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 .1 mg/kg, 芬太尼5.0 μg/kg,卡肌宁0.5 mg/kg静注,以1%~2%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手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 结果 R组病人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联合应用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总页数】3页(P377-379)【作者】李志坚;谭朝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1【相关文献】1.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J], 谭健;朱红妞2.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毕前应用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镇痛研究[J], 盛良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J], 古丽·亚克普;卡依沙尔·托乎提4.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J], 周海东;郝在军5.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评价 [J], 侯轶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

在全麻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用来辅助麻醉,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压力反应,提高手术后的恢复质量。

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案,瑞芬太尼是一种合成的强效阿片类
止痛药,具有快速镇痛、镇静作用,丙泊酚是一种苯酚类药物,具有快速入睡和清醒速度
快的特点。

目前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复合应用可以减少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的使用量,并提高麻醉质量,减轻手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缩短手术后的恢复时间。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手术的特殊要求,确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见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方案为:
1. 麻醉诱导:首先使用丙泊酚将患者快速诱导至清醒状态,然后在给予瑞芬太尼进
行止痛和镇静。

最后给予适量的右美托咪定,以增强止痛效果和减少术中的压力反应。

2. 麻醉维持: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的变化,医生会适当
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剂量,以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镇痛和镇静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麻醉过程中的用量应严格控制,避
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右美托咪定的半衰期较长,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过缓、
低血压等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护和处理。

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
k g - 1  ̄ a r i n 维 持 肌松 , 术 中输 入适 量 的平 衡 盐 液 。患
儿 自主呼吸恢复 , 神智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 术后经 鼻导管吸氧f 1 ~ 2 ) L / m i n 。观察指示 : 常规监测 E C G、
HR、 B P和 S P O 、 P E T C O 。术 毕记 录各 组 患儿 吞 咽反
酚( 1 . 5  ̄ 3 . 0 ) m g 。 k g ‘ h + 瑞芬太 尼( 0 . 0 5  ̄ 0 . 2 ) g ‘ k g r a i n ~ , 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手 术结束后记录各组 患者咽反射恢

复, 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 , 分别 于术后 即刻 、 1 、 2 , 4 、 6 、 8 、 1 2和 2 4 h评估 V A S评分和舒适度评分 。结果 : 术后麻醉恢复
手 术创 面 而增 加 出血危 险。研 究 表 明 , 小剂量 N 一 甲
酮4 l x g ‘ k g ‘ m i n ~ 。 对照组丙泊酚f 1 . 5  ̄ 3 ) m g ‘ k g - I  ̄ h + 瑞芬太尼( 0 . 0 5 ~ 0 . 2 ) g ・ k g ・ m i n - 1 , 维库溴铵( 1 ~ 2 ) P . g ・
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观察组术后 即刻 、 1 、 2 、 4 、 6 、 8 、 1 2和 2 4 h V A S 评 分均低于对照组 ( P < 0 . 0 5 ) ,
舒适度评分 高于对照组 ( P < 0 . 0 5 o结论 : 丙 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 麻辅助小剂量氯胺酮 能减轻 , ' bJ L 扁桃体摘除术
儿意识消失后开放外周静脉 , 静注咪达唑仑 0 . 1 m g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观察

病, 无药物过敏史 。其 中, 7 男 2例 , 4 , 女 8例 年龄 2 岁 , ~7 体
质量 1  ̄2 g 病史 2 a 1 4k , ~4 。均伴有不 同程度 的阻塞性 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 ( S S , O A )伴腺样体肥 大需行腺样体 刮除术者 3 例 。10例随机分 为两组 : 芬太 尼一 8 2 瑞 丙泊 酚组 ( - , R P组 = 6) 0 和羟丁酸钠一 氯胺酮组 ( K组 , :6 ) 两 组平 均年龄 、 0, 性
随机分为两组 , 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一 丙泊酚组( - , =6 ) R P组 n 0 和羟丁酸钠一 氯胺酮组 (- 7K组 ,=6 ) n 0 。麻醉诱导时 , P组给予瑞芬太 R- 尼 1g k , F / g 丙泊酚 2mg k , / g 氯化琥 珀胆碱 1mg k , K组 给予羟 丁酸钠 8 / g 氯胺 酮 1 / g 氯化琥 珀胆碱 la / g / g 0mg k , ~2mg k , g k 。两 r 组患儿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 , 留 自主呼吸。R 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 4 / k . )瑞芬太尼 0 O ~O 1 g k ai) 并根 保 - ~6mg ( g h , . 5 . /(g・r n ,
算液体需要量[ , 1 调整输液 速度 。麻 醉诱导 , - ] R P组给 予瑞芬 太尼 1g k , F / g 丙泊酚 2mgk , / g 氯化琥 珀胆碱 1mg k ;- / g 7K组 给予羟丁酸钠 8 / , 0mg 氯胺酮 1 2mg k , ~ / g 氯化 琥珀胆 碱 l / g 面罩 加压供 氧 , 口气管插管成功后 , mg k 。 经 手控辅助呼吸 , 待 自主呼吸恢 复后 , 连接 T形管装 置 , 流量 2 / n 指 氧 ~3L mi, 脉搏 血氧饱 和度 低于 9 时给予 辅助 呼 吸。术 中维持 , - 5 RP 组用威利方舟 T I C- 3型注射泵持续泵人丙泊酚 4 g ( g ~6r / k . a h, )瑞芬太尼 0 0 ~O 1 g( g・ n , . 5 . F k mi) 并根据 患儿有 无体 动 调整输注速度 , 手术结束 即停 药 ; K组 根据患儿有 无体动 间 断静脉注射氯胺酮 1 / g 必要时追加羟丁酸钠 。 ~2mg k , 13 观察 指标 . 记录麻醉诱导前 、 诱导后 3mi、 始切皮时 、 n开 手术开始后 53 n手术结束 时各时点的 S P D P、 、Omi、 B 、 B HR、 F 2变化 , S, 0 以 及术毕患儿苏醒时 间, 苏醒 判断 以呼 吸通畅 、 p > 9 、 S Oz 5 有 意识体动和哭 闹为标准 。观察术 中术后不 良反应情况。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彭继宁(云南省个旧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云南 个旧 661000)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收治的71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5-12岁之间,女性31例,年龄在6-1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需进行眼科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33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查,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各项并发症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 经过治疗,两种麻醉方法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71例患者中,观察组38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3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5.8%。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较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帮助较大。

结论 在进行小儿眼科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方法进行手术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眼科手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异氟醚吸入全麻中图分类号:R 779.7 文献标识码:B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手术,此种手术的时间较短,但需要患者的安静合作,以保证眼内压的稳定,并防止眼心反射,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而在这个手术过程中就需要保证麻醉的有效性,以实现完全的镇痛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此外,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如果麻醉的效果较差,还有可能对患者的智力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成长[1]。

因此,针对小儿眼科手术,临床医生应当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法,以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患者的各项指标正常。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48例麻醉的观察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48例麻醉的观察
21 0 0年第 2 4卷第 4期 Me f o u i t n , 1,o.4N . dJo mm nc i s 0 0V 1 .o4 C ao 2 2
[ 文章 编 号 ]0 6 2 4 (0 00 — 3 — 2 10 - 4 0 2 1 )4 0 7 0 4

4 7・ 3
瑞芬太 尼复合丙泊酚用于d J扁桃体  ̄t .
醉 恢 复情 况 。 法 : 行 扁 桃 体增 殖 体 切 除 术 患 儿 4 方 施 8例 , 机 分 成瑞 芬太 尼 复 合 丙 泊 酚组 (R)4例 , 太 尼 复合 随 P 2 芬 丙 泊 酚 组 (F 2 P )4例 。 观 察 诱 导 前 (1、 管 时 (2、 术 开 始 (3、 术 2mi(4 、 术 结 束 5、 管 时 06的 T )插 1 )手 1 r )手 r 0 nT )手 )拔 " )
11 一般 资料 .
接 受扁 桃 体 增 殖体 切 除 术 患儿 4 8
21 生命 体征 变化 两 组患 儿 术 前 MA 、 R 比较 . PH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醉诱导 后 MA 、 R都 轻度 下 麻 PH
例 , 中男 2 其 7例 , 2 女 1例 , 龄 2 9岁 , 重 l ~ 年 ~ 体 3 4 k 。随机分 成瑞 芬太 尼 复合丙 泊 酚组 (R)4例 , 1g P 2
降, 但差 异无统计 学 意义 。手术期 间 P F组 MA 、 R PH
明显 高于 诱导 前及 P R组水平 ( 00 )P .5 ,R组则 变 化 不大 。但 P R组在 拔管 时 MA HR显著 升高且 明 P、 显 高于诱 导前及 P F组 (< .5 。见 表 1 P 00 ) 。
表 1 两 组 不 同 时点 MA 、 R 的 变化 (  ̄ ) PH x s 时间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疡 进 而 继 发感 染 和 出血 , 积 极 进 行 治疗 。 应
射无水酒精 1 个月后m清 中 V G E F降至正常 。无水酒精局部 注射到组织中可使组织蛋 白发生凝 固 j使 组织进一步发 生 , 纤 维化 和钙化 , 从而导致肿瘤坏死 。本研 究用无水 酒精治疗 4 例 下唇部海绵状 血管瘤 , 1 有效率达 8 . % , 0 5 平均治疗时 间
【 关键词】 瑞芬太尼 ; 小儿扁 桃体 、 腺样体手术 ; I床效果 腼
扁桃体 、 腺样 体切 除术是小 儿 常见 的手术 , 类手 术时 此
间短 、 激 反 应 强 。瑞 芬 太 尼 是 一 种 起 效 迅 速 、 谢 快 、 痛 应 代 镇
象都不存在心 、 、 、 肺 肝 。 肾功能 异常 , 药物过 敏史 等异 常情 无
3: 4 2 0.
疗 4 例下唇部海 绵状 血管瘤 , 2 有效率达 9.% , 52 证明 了其疗
效显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收稿 1期 :0 9—1 0 ) 3 20 0— 9 ( 文编辑 : 正) 本 赵
血管瘤 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 清楚 , 有学者认 为血管
瑞 芬太 尼 复 合 丙 泊 酚用 于小 儿扁 桃 体 、 腺样 体 手 术 中 的临床 观察
使用 总量均未超过 4 g 使用 剂量 安全。地塞 米松是 甾体 0m ,
类 固醇 激 素 , 不仅 具 有 非 特 异 性 抗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的作 用 , 可 增 加 血 管 对 血 管 收 缩 剂 的感 受 性 , 未 成 熟 血 管 瘤 的增 殖 有 对 抗 同化 作 用 , 具 有 抗 炎 消 肿 作 用 。 本 试 验 在 注 射平 阳 霉 素 还
后常规检测生命体 征 : 压 、 电图 、 血 心 脉搏 、 氧饱 和度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用 静 脉 注 射 咪 达 唑 仑 00 gk , 泊 酚 采 .5 m / g 丙 15mgk , 曲库铵 0 5m g 瑞 芬太 尼 1 gk 诱 导 , . / g阿 . k , /g 面 罩加压给氧 , 气管插 管成功后 , 接麻 醉机 间断正压通气 , 潮气 量1 lk , 0m/ g 频率 l 2 .mi, 5~ 1 ̄/ n 吸呼 比 1 15 吸人纯 氧 , :. , 气 道压≤2 i H O 5e 。不使用吸入麻醉药。麻醉维持 : n 持续泵注丙

小儿麻醉中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的应用效果

小儿麻醉中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MAP、SpO2、HR比较 实施不同麻醉方案后,对照组 MAP、SpO2、HR与试验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医疗装备 2019年 5月第 32卷第 10期 MedicalEquipment,May2019,Vol32,No10
·临床应用·
小儿麻醉中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的应用效果
彭宇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9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中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 至 2018年 5月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治疗信息的 6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 照组与试验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氯胺酮麻醉,试验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麻醉,对 比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施不同麻醉方案后,对照组平均动脉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心 率 (HR) 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 组,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中联合使用丙泊酚与镇痛剂 量氯胺酮持续泵注,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安全隐患与呕吐发生率。 〔关键词〕 小儿麻醉;丙泊酚;氯胺酮;镇痛剂量;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9)10-0087-02
30
201±065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
2012-02-23T16:42:44.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 作者: 林佳莹 林东红 李松端
[导读] R组发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明显少于F组(P<0.05),见表3。

林佳莹
林东红 李松端(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广东潮州 5210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464-02
【摘要】目的
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麻醉效果与术后并发症。
方法
选择3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R组)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F组)进行麻
醉,观察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R组麻
醉过程中
SBP、DBP、HR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R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 低于F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组较F组相
比,术后苏醒时间缩短,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为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
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小儿 唇腭裂修复手术 全身麻醉 术后苏醒

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是治疗唇腭裂的首选方法。以往多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而瑞芬太尼是一种新的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等优点,在临床上使用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本研究对两种麻醉方法
进行对比,研究其在血流
动力学、术后苏醒及并发症上的差别,为选择最佳的临床麻醉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30例,ASA-I~II级,男19例,女11例,年龄1~5岁,体重7~20kg,随机分成两组:氯胺酮
加丙泊酚组(
F组,n=14)和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R组,n=16),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时患儿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后接监护仪,开放静脉通道行麻醉诱
导,两组都给予咪唑安定
0.1~0.15mg/kg。F组:氯胺酮2mg/kg+丙泊酚2mg/kg,插管。维持氯胺酮50~100μg/kg/min+丙泊酚100~

200μg/kg/min
持续泵注。R组 诱导用瑞芬太尼2μg/kg/min+丙泊酚2mg/kg,插管。维持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100~
200μg/kg/min
。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保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维持PetCO2为35~45mmHg。术毕即停药,待潮气量达到5~
8ml/kg,
咳嗽吞咽反射活跃,皱眉睁眼后,吸除口咽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经鼻吸氧3小时以上。
1.3
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停止麻
醉至拔管时间。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以均值x-±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0
.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表1,麻醉前、切皮时、缝合时血流动力学改变


*与F组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3
讨论

在本研究所用剂量下,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均可顺利完成手术,但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更稳定,更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
效果更好。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组成、手术时间和体重,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插管前,HR、
SBP、DBP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R
组手术切皮及缝合HR 低于F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的DBP及缝合的SBPR组低于F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R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2min),明显短于F组(25±6)min(P<0.05),见表2。R组
发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明显少于
F组(P<0.05),见表3。

唇腭裂手术直接刺激咽喉部,麻醉恢复期因手术封闭上颚及纱布填塞等加压因素使术后患儿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加上麻醉药
的残余作用也可引起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这就要求麻醉医师使用短效、速效且在体内无蓄积的药物以保证手术结束后苏醒迅速安全。
[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镇痛药,其分子中含有酯键,起效迅速,主要经血流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受年龄、性别和体重
的影响不大,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不论静脉输注时间多长,其血药浓度减半的时间
(即静输即时半衰期)始终在
4min
以内。长时间滴注其消除半衰期不延长。[2] 瑞芬太尼与短效静脉全麻药异丙酚配伍使用,在消除伤害性刺激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特别是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更强,而术后苏醒更完善,拔管也更迅速,有效降低了麻醉风险,优势明显。

综合观察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
得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考 文 献
[1]
刘功俭等.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2),1352-1353.
[2]
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P88, P339.
[3]
耿志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量效关系.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260-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