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5基础知识选择练习100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5基础知识选择练习100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5基础知识选择练习100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5基础知识选择练习100题

1、若M、N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A.M B. C. D.N

2、若a>b,,则下列命题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3、直线x+2y+3=0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和-3 B.和-3 C.和 D.和

4、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3 B.x>-1 C.x<-1或x>3 D.-1

5、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6、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3或1 B.3 C.2 D.1

7、函数的定义域是( )

A.x<-1或x≥1 B.x<-1且x≥1 C.x≥1 D.-1≤x≤1 8、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各棱所在直线与棱AA1所在直线成异面直线的有( )

A.7条 B.6条 C.5条 D.4条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与同一平面成等角的两条直线平行

C.与同一平面成相等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D.若平行平面与同一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

10、下列通项公式表示的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是( )

A. B. C. D.

11、若,则cos2等于( )

A. B.- C.1 D.

12、把直线y=-2x沿向量平行,所得直线方程是( )

A.y=-2x+5 B.y=-2x-5 C.y=-2x+4 D.y=-2x-4

13、已知函数,则f (1)值为 ( )

A、 B、1 C、 D、2

14、表示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平面区域的不等式组是( )

A. B.

C. D.

15、若f(x)是周期为4的奇函数,且f(-5)=1,则( )

A.f(5)=1 B.f(-3)=1 C.f(1)=-1 D.f(1)=1

16、若—1

A、 B、 C、 D、

17、在a和b(a≠b)两个极之间插入n个数,使它们与a、b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

A、 B、 C、 D、

18、在 [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2)

C、(0,2)

D、[2,+∞]

19、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当2≤x≤3时,f(x)=x,则f(5.5)等于( )

A、5.5

B、—5.5

C、—2.5

D、2.5

20、的反函数f—1(x)的图象的对称中心是(—1,3),则实数a等于( )

A、—4

B、—2

C、2

D、3

21、设函数则()

A B C D

22、等差数列0,,,…的第项是()

A B C D

23、若,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 C、 D、

24、要得到的图象,只需将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25、等于()

A、3

B、

C、

D、

26、从名男生和名女生中任选人参加演讲比赛,则所选人中至少有名女生的概率是()

A、 B、 C、 D、

27、在抽查产品的尺寸过程中,将其尺寸分成若干组。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体在该组上的频率为m,该组上的直方图的高为h,则=()

(A)hm (B)(C)(D)h+m

28、右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判断

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B)(C)(D)

29、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数列()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D、不是等差数列

30、的两内角A、B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

A、是锐角三角形

B、是钝角三角形

C、是直角三角形

D、形状不能确定

31、函数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A、 B、 C、 D、

3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棱台

B.棱锥

C.棱柱

D.都不对

33、若直线x+ay+2=0和2x+3y+1=0互相垂直,则a=()

A. B. C. D.

34、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空间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直线上的两点和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C.分别在不同的三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D.不共线的四点确定一个平面

35、化简的结果等于()

A、 B、 C、 D、

36、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则()

A 、 B、 C、 D、

37、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A、 B、 C、 D、

38、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则第四项为()

A 、 1 B、 C、 D、

39、设集合,则()

A、 {1,2}

B、{(0,1),(1,2)}

C、{0,1}

D、

40、已知全集则等于()

A 、 B、 C、 D、

41、一个样本M的数据是x1, x2, ,xn,它的平均数是5,另一个样本N的数据x12,x22, ,xn2它的平均数是34。那么下面的结果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42、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四人所抽取的都不是自己所写的贺卡的概率是()

A、 B、 C、 D、

43、从100张卡片(1号到100号)中任取1张,取到卡号是7的倍数的概率是()

A、 B、 C、 D、

44、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

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相交不垂直

D.不确定

45、右图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

A.BM与ED平行;

https://www.360docs.net/doc/994600931.html,与BE是异面直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994600931.html,与BM成45o角;

D.DM与BN垂直.

4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内含

47、已知,则()

A (2,7)

B (13,-7)

C (2,-7)

D (13,13)

48、等差数列中,若,则此数列的前项和是()

A B C D

49、等比数列中,为其前项和,,公比的值是()

A 1

B

C D

50、若直线始终平分圆的周长,则、的关系是( )

A. B.

C. D.

51、与圆相切,且在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

A.4条 B.3条 C.2条 D.1条

52、在一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2球,则至少摸出一个黑球的概率是()

(A)(B)(C)(D)

53、若且则()

A B C 5 D 7

54、函数的图象过点(0,1),则函数的图象必过点()

A B (3,1) C (0,4) D

55、过(x1,y1)和(x2,y2)两点的直线的方程是( )

56、已知a∥(,b∥(,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

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其中可能成立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7、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 ( )

A、或

B、

C、

D、

58、已知,并且,, 则 x= ( )

A B C D

59、等差数列中,,那么的值是 ( )

A 12

B 24

C 16

D 48

60、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 B. C. D.

61、已知、为两个单位向量,则一定有( )

A.= B.若//,则= C. D.

62、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曲线上所有的点( )

A.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63、已知直线m的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且直线m在轴上的截距是-3,则直线m的方程是( )

A. B.

C. D.

64、如果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的值为( )

A.3 B.-3 C. 5 D.0 65、在中,、、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则等于( ) A.16 B.8 C.4 D.2

66、棱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1∶9,则棱台的中截面分棱台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是()

A、1∶7

B、2∶7

C、 7∶19

D、 5∶ 16

67、直线与圆交于E、F两点,则EOF(O是原点)的面积为()

A、B、C、D、

68、设全集I={1,2,3,4,5},集合M={1,3,4},N={2,4,5},则=

A B {4} C {1,3} D {2,5}

6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70、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3,17]

B (3,17)

C [3,10]

D (3,10)

71、已知且与垂直,则与的夹角是()

A B C D

72、若直线上的一个点在平面α内,另一个点在平面α外,则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

A.α B.α C.∥α D.以上都不正确73、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 ) A.相交 B.重合 C.相交或重合 D.以上都不对

7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

A、 B、 C、 D、

75、曲线与的交点情况是()

A、最多有两个交点

B、有两个交点

C、仅有一个交点

D、没有交点

76、已知集合则()

A、 B、R

C、 D、

77、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是40%,甲不输的概率是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

(A)60% (B)30% (C)10% (D)50%

78、两条直线a,b分别和异面直线c,d都相交,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A.一定是异面直线

B.一定是相交直线

C.可能是平行直线

D.可能是异面直线,也可能是相交直线

79、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表示平面)

①若a∥b,b((,则a∥( ②若a∥(,b∥(,则a∥b

③若a∥b,b∥(,则a∥( ④若a∥(,b((,则a∥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80、以M(-4,3)为圆心的圆与直线2x+y-5=0相离,那么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A.0<r<10 B.0<r<C.0<r<D.0<r<2

81、在△ABC中,a2+b2+ab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82、若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平行或异面

83、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无法确定8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5、在长方体ABCD—A′B′C′D′的12条棱中,与棱AA′成异面直线的棱有( )

A. 3条 B. 4条 C. 6条 D.8条

86、如图1在正方体ABCD—A′B′C′D′中,

直线AC与直线BC′所成的角为( )

A.30° B. 60°

C. 90° D. 45°

87、若∥,,则和的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异面 D.以上都不对

88、已知PD⊥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图2),

图中相互垂直的平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5对

89、棱长为2的正方体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90、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4,点M是棱AB的中点,则在该正方体表面上,点M到顶点C′的最短距离是( )

A.6 B.10 C. D.

91、设M是圆上的点,则M到直线的最长距离是( )

A. 2 B. 5 C. 8 D.9 9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1,3,-5)关于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1,3,-5) B.(1,-3,5) C.(1,3,5) D.(-1,-3,5)

93、过原点的直线与圆相切,若切点在第三象限,则该直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94、若点(1,1)在圆的内部,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5、若A(-2,3),B(3,-2),C(,m)三点共线,则m的值为( ) A. B. C.-2 D. 2

96、与直线垂直于点P(2,1)的直线方程是( )

A. B. C. D.

97、若圆,,则和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相交 C.内切 D.外切

98、若圆C:,直线,则C关于对称的圆C′的方程为( )

A. B.

C. D.

99、圆:和圆:交于A、B两点,则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x+y+3=0 B、2x-y-5=0 C、 3x-y-9=0 D、4x-3y+7=0 100、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是()

A、 2

B、

C、

D、

高中数学必修1-5基础知识选择练习100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C

A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A

C

B

C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A

D

B

C

B

A

A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A

B

B

B

D

A

D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B

A

A

D

A

B

B

C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B

B

A

C

D

A

A

B

D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D

A

C

B

C

C

D

A

D

B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D

B

C

C

A

A

D

A

D

B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A

D

C

D

B

B

C

D

A

C

题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答案

C

C

C

C

A

D

D

A

C

B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 2 a b +称为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a 、 b 的几何平均数 二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若0a >,0b >,则a b +≥,即 2 a b +≥2.基本不等式适用的条件 一正:两个数都是正数 二定: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 4 s 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三相等:必须有等号成立的条件 注:当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定值时,要会凑定值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22 2,a b ab a b R +≥∈ (2)()22 ,2 a b ab a b R +≤∈ (3)()20,02a b ab a b +??≤>> ??? (4)()222,22a b a b a b R ++??≥∈ ??? . 三.跟踪训练 1.下列各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 ) A .1y x x =+ B .1sin sin y x x =+,(0,)2x π∈ C .2 y = D .1y x =+ 2.当02x π <<时,函数21cos 28sin ()sin 2x x f x x ++=的最小值是( )。

A. 1 B. 2 C. 4 D. 3.x >0,当x 取什么值,x +1x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4.用20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应该怎样折? 5.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花园,墙长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6.设0,0x y >>且21x y +=,求11x y +的最小值是多少? 7.设矩形ABCD(AB>AD)的周长是24,把?ABC沿AC向?ADC折叠,AB折过去后交CD与点P,设AB=x ,求?ADP的面积最大值及相应x 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五测试题

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数列{a n }中,21=a ,*11 ()2 n n a a n N +=+ ∈,则101a 的值为 ( ) A .49 B .50 C .51 D .52 2.2 1与2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 1 D . 12 3.在三角形ABC 中,如果()()3a b c b c a bc +++-=,那么A 等于( ) A .0 30 B .0 60 C .0120 D .0 150 4.在⊿ABC 中, B C b c cos cos =,则此三角形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a 2+ a 3+ a 10+ a 11=48,则a 6+ a 7= ( ) A .12 B .16 C .20 D .24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b 中, 若783b b ?=, 则3132log log b b ++…… 314 log b +等于( ) (A) 5 (B) 6 (C) 7 (D)8 7.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且它的前n 项和有最大值,则使得 的n 的最大值为 A. 11 B. 12 C. 21 D. 22 8.一个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和为( ) A 、63 B 、108 C 、75 D 、83 9.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10.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C .不可求出 D .有三种以上情形 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的最大值是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基本知识点回顾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A)基本知识点回顾 一、集合 1.集合的概念描述:集合的元素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________. 2.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______;正整数集______;整数集______;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_. 3.表示集合有两种方法:______法和______法.______法就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号“_____”起来;______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在______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______,在此后面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____性质.4.集合间的关系:A?B?对任意的x∈A有______,此时我们称A是B的______;如果_______,且_______,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______;如果______ ,且______,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_______;空集是指____________的集合,记作_____.5.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 x | x∈A且x∈B }叫做A与B的______ ,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或x∈B }叫做A与B的______,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且x∈U }叫做A 的_____ ,记作____;其中集合U称为_____.6.性质:①A ?A,??A; ②若A ?B,B ?C,则A ?C; ③A∩A=A∪A=A; ④ A∩B=B∩A,A∪B=B∪A; ⑤A∩?=?;A∪?=A; ⑥A∩B=A?A∪B=B ?A ?B; ⑦A∩C U A=?;A∪C U A=U; ⑧C U (C U A)=A;⑨C U (A∪B)=C U A∩C U B. 7.集合的图示法:用韦恩图分析集合的关系、运算比较直观,对区间的交并、补、可用于画数轴分析的方法. 8.补充常用结论:①若集合A中有n (n∈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包括A与?);②对于任意两个有限集合,其并集中的元素个数可用“容斥原理”计算: card(A∪B)=card A + card B - card(A∩B) 9.易错点提醒:①注意不要用错符号“∈”与“?”;②当A ?B时,不要忘了A =?的情况讨论; 二、函数及其表示法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_________ 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__的数f ( x ) 和它对应,则称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作_________.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函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解有关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关键是把握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图象是把握这种对应关系的重要工具.当只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时,我们约定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的全体实数. 4.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①待定系数法,②换元法,③赋值法(特殊值法),等(试各举一例). 5.函数图象的变换:根据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可以由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为基础画出更多更复杂的函数图象,以便利用函

高中数学必修五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数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数列{a n }中,21=a ,*11()2 n n a a n N +=+∈,则101a 的值为 ( ) A .49 B .50 C .51 D .52 21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12 3.在三角形ABC 中,如果()()3a b c b c a bc +++-=,那么A 等于( ) A .030 B .060 C .0120 D .0150 4.在⊿ABC 中,B C b c cos cos =,则此三角形为 ( ) A .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a 2+ a 3+ a 10+ a 11=48,则a 6+ a 7= ( ) A .12 B .16 C .20 D .24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 b 中,若783b b ?=, 则31 32log log b b ++……314log b +等于( ) (A) 5 (B) 6 (C) 7 (D)8 7.已知b a ρρ,满足:a ρ=3,b ρ=2,b a ρρ+=4,则b a ρρ-=( ) A B C .3 D 10 8.一个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和为( ) A 、63 B 、108 C 、75 D 、83 9.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10.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2021年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1年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全册完整版)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其中R 为AB 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元素。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 ?? ?+-=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它元素。 做题中两个定理经常结合使用. 3、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 222()C A B π?=-+. 5、一个常用结论: 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 若sin 2sin 2,.2 A B A B A B π ==+=则或特别注意,在三角函数中, sin sin A B A B >?>不成立。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 a b 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 11122 n n n n n a a S na d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必修1基础试题附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I ={0,1,2},且满足C I (A ∪B )={2}的A 、B 共有组数 A.5 B.7 C.9 D.11 2.如果集合A ={x |x =2k π+π,k ∈Z},B ={x |x =4k π+π,k ∈Z},则 A.A B B.B A C.A =B D.A ∩B =? 3.设A ={x ∈Z||x |≤2},B ={y |y =x 2 +1,x ∈A },则B 的元素个数是 A.5 B.4 C.3 D.2 4.若集合P ={x |31 C.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12 ) B.(0,?? ?21 C.( 1 2 ,+∞) D.(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不等式x 2 +ax +a -2>0的解集为R ,则a 可取值的集合为__________.

高中数学计算题大全

高中数学计算题大全篇一:2014年高中数学计算题五 2014年高中数学计算题五 2014年高中数学计算题五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1)已知x+y=12,xy=9,且x,y,求的值( (2) 2(计算下列各题: (1) (2) 3(计算下列各题: (?) (?) 4((1)化简:( ( ,lg25,2lg2; ; ( ,(a,0,b ,0)( (2)已知2lg(x,2y)=lgx+lgy,求 5(解方程 6(求下列各式的值: (1)lg, lg+lg 的值( ( 1

7(求值: 2(1)(lg5)+lg2?lg50; (2)( ( 8(计算 9(计算: (1)已知x,0,化简 (2) 10(计算:(1)(0.001) (2)lg25+lg2,lg 11((1 )求值: (2)解不等式: 12(化简: ( ( +27+(),(),1.5的值( ( ,log29?log32( 13((?) 化简:; (?) 已知2lg(x,2y)=lgx+lgy,求 14(计算: (1)(2的值( ),×e++10 lg2(2)lg5+lg2×lg500,lg 15(化简或求值:(1),log29×log32(

16((1)计算:; 2 (2)已知2a=5b=100,求的值( 17((1)计算 (2)已知log189=a,18b=5,试用a,b表示log365( 18(计算: (1)(lg50)2+lg2×lg(50)2+lg22; (2)2(lg)2+lg?lg5+; (3)lg5(lg8+lg1000)+(lg2)2+lg+lg0.06( 19(化简下列式子: (1); (2)( 20(化简下列式子: (1); (2); (3)( 21(化简求值: 22(化简下列式子: (1);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二.余弦定理: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bc A ac B ab C ?= == 第二章 数列 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 1211-+=+= 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1.定义: )0(1 ≠=+q q a a n 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 1-?=或q a a m n m n -?=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 )(1q 11)1(11≠--=--=q q a a q q a S n n n 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 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 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 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2)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 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 (3)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 常见的拆项公式:11 1)1(1. 1+-=+n n n n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11(1)(1.2k n n k k n n +-=+)121121(21)12)(12(1.3+--=+-n n n n ] ) 2)(1(1 )1(1[21)2)(1(1. 4++-+=++n n n n n n n ) 1(1 n 1 . 5n n n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解析(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基本初等函数 一.【要点精讲】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 ∈>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②性质:1)a a n n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ΛN * ;2))0(10 ≠=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1,0(≠>a a 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b 称以a 为底N 的 对数,记作,log b N a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 2)以无理数)71828.2(Λ=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

高中数学100道试题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1-5选择题100题 1、若M 、N 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A .? M B .M N M ?)( C .N N M ?)( D .N )(N M 2、若a>b ,R c ∈,则下列命题中成立的是( ) A .bc ac > B . 1>b a C .2 2 bc ac ≥ D . b a 11< 3、直线x+2y+3=0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 .2 1- 和-3 B . 2 1和-3 C .2 1- 和 2 3 D .2 1-和2 3- 4、不等式21<-x 的解集是( ) A .x<3 B .x>-1 C .x<-1或x>3 D .-1

高中数学必修五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数学月考试题 1.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已知数列{a n }中, a 1 2 , a n 1 a n 1 2 (n N ) , 则 a 101 的值为 ( ) A .49 B .50 C .51 D .52 2. 2 + 1 与 2 - 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 - 1 C . ± 1 D . 1 2 3.在三角形 ABC 中,如果 a b c b c a 3bc ,那么 A 等于( ) A . 30 B . 60 C .120 0 D .150 0 4.在⊿ABC 中, c cos C b cos B ,则此三角形为 ( ) A .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已知 { a n } 是等差数列,且 a 2+ a 3+ a 10 + a 11 =48,则 a 6+ a 7= ( ) A .12 B .16 C .20 D .24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中,若b 7b 83, 则 log 3 b 2 …… log 3 b 14 等于( ) (A) 5 (B) 6 (C) 7 (D)8 7.已知 a , b 满足: a =3, b =2, a b =4,则 a b =( ) A . 3 B . 5 C .3 D 10 8.一个等比数列{a n } 的前 n 项和为 48,前 2n 项和为 60,则前 3n 项和为( ) A 、63 B 、108 C 、75 D 、83 9.数列{a n }满足 a 1=1,a n +1 =2a n +1(n ∈N + ),那么 a 4 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10.已知△ABC 中,∠A =60°,a = 6 ,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 小 ( ). * 0 r r r r r r r r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1.奇偶性 (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注意: ○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 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 ○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3)简单性质: ①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 2.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高一数学计算题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计算题 1、计算:lg 5·lg 8000+. 2、解方程:lg 2(x +10)-lg(x +10)3=4. 3、解方程:2. 4、解方程:9-x -2×31-x =27. 5、解方程:=128. 06.0lg 6 1lg )2 (lg 23++3log 1log 66-=x x )8 1(

6、解方程:5x+1=. 7、计算:· 8、计算:(1)lg 25+lg2·lg50; (2)(log 43+log 83)(log 32+log 92). 9求函数的定义域. 10、已知log 1227=a,求log 616. 12 3-x 10log 5log )5(lg )2(lg 2233++.10log 18121 log 8.0--=x x y

11、已知f(x)=,g(x)=(a>0且a≠1),确定x的取值范围,使得f(x)>g(x). 12、已知函数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2)讨论f(x)的奇偶性;(3)求证f(x)>0. 13、求关于x的方程a x+1=-x2+2x+2a(a>0且a≠1)的实数解的个数. 14、求log 927的值. 1 3 22+ -x x a5 2 2- +x x a 3 2 1 1 2 1 x x ? ? ? ? ? + -

15、设3a =4b =36,求+的值. 16、解对数方程:log 2(x -1)+log 2x=1 17、解指数方程:4x +4-x -2x+2-2-x+2+6=0 18、解指数方程:24x+1-17×4x +8=0 a 2b 1

高中数学必修5试卷(含答案)

数学必修5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数列1,-3,5,-7,9,…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A .12-=n a n B.)21()1(n a n n --= C .)12()1(--=n a n n D.)12()1(+-=n a n n 2.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4 1 252==a a ,,则公比q =( ) A .2 1- B .2- C .2 D .2 1 3.已知ABC ?中,?=∠==60,3,4BAC AC AB ,则=BC ( ) A. 13 B. 13 C.5 D.10 4.在△ABC 中,若 2sin b B a =,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5. 在ABC ?中,若cos cos a B b A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那么cos C =( ) A. 14 - B. 14 C. 23 - D. 23 7.设数}{n a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 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2± D .4 8.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且 1 32+= n n T S n n , 则 5 5 b a =( ) A 32 B 149 C 3120 D 9 7 9.已知{}n a 为公比q >1的等比数列,若20052006a a 和是方程24830x x -+=的两根,

高中数学必修5测试题(基础)

朝阳教育暑期辅导中心数学必修5测试题(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人:毛老师 考生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1 = 9 a ,5=9a ,则3=a ( ) A 、1 B 、3 C 、±1 D 、±3 2.在△ABC 中,若=2sin b a B ,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 015030或 3.在△ABC 中,若SinA :SinB :SinC=5:7:8,则B 大小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4.已知点(3,1)和(- 4,6)在直线3x -2y +a =0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7或 a >24 B. a =7 或 a =24 C. -7的解集是11 (,)23 -,则a b +的值是( )。 A. 10 B. 10- C. 14 D. 14- 8 1 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 12 9.设11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 11a b < B .11 a b > C .2a b > D .22a b > 10.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a 2+ a 3+ a 8+ a 11=48,则a 6+ a 7= ( ) A .12 B .16 C .20 D .24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在△ABC 中,=2,=a c B 150°,则b = 12.等差数列{}n a 中, 259,33,a a ==则{}n a 的公差为______________。 13.等差数列{}n a 中, 26=5,=33,a a 则35a a +=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1基础练习题

?补偿练习1 1.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a∈Q,则a∈N B.a∈Z,则a∈N C.x2-1=0的解集是{-1,1}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班中年龄较小的同学能够形成一个集合 B.由1,2,3和9,1,4组成的集合不相等 C.不超过20的非负数组成一个集合 D.方程x2-4=0和方程|x-1|=1的解构成了一个四元集 3.用列举法表示{(x,y)|x∈N+,y∈N+,x+y=4}应为() A.{(1,3),(3,1)} B.{(2,2)} C.{(1,3),(3,1),(2,2)} D.{(4,0),(0,4)} 4.下列命题: (1)方程x-2+|y+2|=0的解集为{2,-2}; (2)集合{y|y=x2-1,x∈R}与{y|y=x-1,x∈R}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0,1}; (3)集合{x|x-1<0}与集合{x|x>a,a∈R}没有公共元素.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2,4,6,8,若a∈A,则8-a∈A,则a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_.5.对于集合A={} 6.定义集合A*B={x|x=a-b,a∈A,b∈B},若A={1,2}, B={0,2},则A*B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7.若集合A={-1,2},集合B={x|x2+ax+b=0},且A=B,则求实数a,b的值. 8.已知集合A={a-3,2a-1,a2+1},a∈R. (1)若-3∈A,求实数a的值;(2)当a为何值时,集合A的表示不正确. ??补偿练习2 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0∈{0};②?{0};③{(0,1)}?{(0,1)};④{(a,b)}={(b,a)}.

(完整)高中数学选择填空题专项训练

综合小测1 一、选择题 1.函数y =2x +1的图象是 2.△ABC 中,cos A = 135,sin B =53 ,则cos C 的值为 A. 65 56 B.-6556 C.-6516 D. 65 16 3.过点(1,3)作直线l ,若l 经过点(a ,0)和(0,b ),且a ,b ∈N*,则可作出的l 的条数为 A.1 B.2 C.3 D.多于3 4.函数f (x )=log a x (a >0且a ≠1)对任意正实数x ,y 都有 A.f (x ·y )=f (x )·f (y ) B.f (x ·y )=f (x )+f (y ) C.f (x +y )=f (x )·f (y ) D.f (x +y )=f (x )+f (y ) 5.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60°,b 和c 是两条异面直线,则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使b 和c 所成的角为60°的是 A.b ∥α,c ∥β B.b ∥α,c ⊥β C.b ⊥α,c ⊥β D.b ⊥α,c ∥β 6.一个等差数列共n 项,其和为90,这个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25,后10项的和为75,则项数n 为 ( ) A.14 B.16 C.18 D.20 7.某城市的街道如图,某人要从A 地前往B 地,则路程最短的走法有 A.8种 B.10种 C.12种 D.32种 8.若a ,b 是异面直线,a ?α,b ?β,α∩β=l ,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A.l 与a 、b 分别相交 B.l 与a 、b 都不相交 C.l 至多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 D.l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

9.设F 1,F 2是双曲线4 2 x -y 2=1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1 PF ·2PF =0,则|1 PF |·|2PF |的值等于 A.2 B.22 C.4 D.8 10.f (x )=(1+2x )m +(1+3x )n (m ,n ∈N*)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13,则x 2的系数为 A.31 B.40 C.31或40 D.71或80 11.从装有4粒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玻璃球的瓶中,随意一次倒出若干粒玻璃球(至少一粒),则倒出奇数粒玻璃球的概率比倒出偶数粒玻璃球的概率 A.小 B.大 C.相等 D.大小不能确定 12.如右图,A 、B 、C 、D 是某煤矿的四个采煤点,l 是公路,图中所标线段为道路,ABQP 、BCRQ 、CDSR 近似于正方形.已知A 、B 、C 、D 四个采煤点每天的采煤量之比约为5∶1∶2∶3,运煤的费用与运煤的路程、所运煤的重量都成正比.现要从P 、Q 、R 、S 中选出一处设立一个运煤中转站,使四个采煤点的煤运到中转站的费用最少,则地点应选在 A.P 点 B.Q 点 C.R 点 D.S 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填空题 13.抛物线y 2=2x 上到直线x -y +3=0距离最短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14.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_________. 15.设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1)+f (x )=1,且当x ∈[1,2]时,f (x )=2-x ,则f (8.5)=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试题及详细答案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a n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 n 9.如果a <b <0,那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