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护理体会

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护理体会【摘要】通过对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减轻了患者焦虑,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总结腔内修复术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体会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而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1]。
其致命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死亡,一旦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94%[2],进展凶险,被称作“人体定时炸弹”。
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由于治疗方式不同,护理重点也不同。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采取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患者,赵某,男,73岁。
因“腹部隐痛不适3年,加重1月”入院,门诊腹部B超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真腔膨大伴粥样斑块,假腔内血栓形成,门诊以“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入院。
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查体:腹部膨隆,可扪及巨大包块,上界至剑突下方5cm,下界至下腹部髂前上棘平面,包块搏动性强,入院后行腹部MRI、胸片、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辅助检查,于2010年5月21日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恢复好,康复出院。
2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具体手术方法是:①全身麻醉,先行动脉造影证实。
②切开一侧股动脉,透视下使用输送器将带膜支架放置于合适位置后释放,扩张。
③对侧股动脉切开从对侧股动脉置入另一带膜支架与主干相接。
④再次造影检查带膜支架位置及扩张情况后吻合股动脉,关闭切口。
3围手术期护理3.1术前护理①下肢循环观察:腹主动脉瘤常伴有附壁血栓形成,可造成管腔狭窄,术前可发生血栓脱落出现下肢缺血症状[3]。
因此术前应观察下肢血运情况,观察下肢有无疼痛、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运动障碍或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对照观察肢体的血循环。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经验总结(附6例报告)

atro ea in fe p rt .Th r sn umo a yifcin o p r pe i,n b o ia dse t n,n i— o eewa op l n e t ,n aa lga o a d m n l itn i r n o o okd
n y f i r ,n e e r l i f r t n,n e r al r ,n r y h a e l e o cr b a n ac i au o o h a tf i e o a h t mi .Th a i t r x m ie u r e p t n s we e e a n d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ih e o a c l r r p i t nd v s u a e a r:A e o to a e r p r f 6 c s s
LU h — h n ,Z t Ya b n HI W e— i g ,H J a — h n S i u c I U — i g ,S i n E in s e g ,W ANG —u p Lif ( .D p rme t fC r i h rzc ug r 1 ea t n a do oa i S r e o t y,C i i l dc l o l e a g h u U i ri l c i l g ,Y n z o n v sy, n a Me a C e e t
d e e a s fma s e h mo r a e on h ma o .Th t e a in s we eo to e a s id b c u e o s i e rh g ;1 Gr i e t m v e o h r p t t r u fb d 2 d y e
疗效果确切 , 创伤小 , 并发症 少 , 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短瘤颈 者 , B ky I、 Dea e Ⅱ型夹层 动脉瘤患 者, 累及重要血管 的主动脉瘤 患者如何进行腔 内修 复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超过正常直径的1.5 倍1。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针为:最大直径>5.5cm,每半年直径增加>0.5cm 或以上,有相应临床症状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已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3。
超过95%的腹主动脉瘤为肾下型,临床上,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并不少见,大约有20%~3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患者合并有髂动脉瘤4-6。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髂动脉瘤的存在意味着远端锚定区的延长,有时不得不为了获取足够锚定区而栓塞或封堵髂内动脉。
而既往研究显示,髂内动脉作为盆腔、臀肌、下肢的重要供血血管,如果封堵有可能出现跛行、臀肌酸痛、性功能障碍等缺血并发症7。
保留髂内动脉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认可。
但是,并不是任何合并髂动脉瘤的AAA 患者都能够保留髂内动脉,谨慎的选择、良好的临床决策以决定最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维持手术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新兴材料的产生,各种型号的支架与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其效果也取得了专家们的共识。
本文将总结合并髂总动脉瘤的AAA 患者相应诊疗技术。
主髂动脉瘤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主髂动脉瘤的诊断,仍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但因为其为有创诊疗技术,一般不作为首选。
但是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动脉造影。
术后随访时,若病人其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内漏,但瘤体呈进行性增大时,可以采用DSA 技术寻找内漏点8。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ⅠA型内漏治疗策略(全文)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ⅠA型内漏治疗策略(全文)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凭借其微创、安全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趋势,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腔内修复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以及临床医师学习曲线逐渐提升,其解剖适应证也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主要包括内漏、腔内移植物移位、移植物血栓形成、腔内血管移植术后综合征等,内漏作为EVAR最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其中以ⅠA型内漏最为凶险,通常被描述为EVAR的“致命弱点”,瘤腔内压力增大,导致瘤体增大、破裂。
目前有关EVAR术后1A型内漏治疗策略的文献报道较少,尚未得出公认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相关经验。
分析EVAR术后1A型内漏主要原因,与解剖学条件、移植物缺陷和操作技术有关,而解剖学条件作为先天性因素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经单因素分析得出短瘤颈与EVAR术后1A型内漏密切相关。
本文也针对短瘤颈的处理作出相应总结。
Konstantinos P等人针对1A型内漏进行分型,包括A型、B型及C 型。
针对各型内漏提出相应治疗策略,A型内漏选择支架尺寸太大,可给予保守治疗,而对于瘤腔增加的需进行干预;B型内漏支架尺寸太小,可给予栓塞或应用Endoanchors;而对于C型内漏,锚定区不够或支架移位,应给予延长锚定区。
关于EVAR术后1A型内漏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部分学者提出,针对无破裂风险的1A型内漏可暂行保守观察,定期随访。
Bastos Gonçalves F等人临床随访15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瘤体破裂,其余14例患者术后5个月随访时瘤体消失,因此认为对于无破裂风险的原发型1A型内漏可选择性进行随访观察。
但如何评估破裂风险临床并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认为术中出现1A型内漏应积极进行处理。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1. 适应症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适用于:1、原则上所有肾动脉开口以下、近端瘤颈≥1.5cm的腹主动脉瘤都是腔内隔绝术的适应证。
但在目前,腔内隔绝术大多用于年龄较大、伴发病较严重或有多种伴发病、不能耐受传统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病人。
2、远端瘤颈≥1cm者,可采用直管型或分叉形移植物。
3、瘤体侵及主动脉分叉,远端瘤颈消失者,必须采用分叉形移植物。
4、瘤体侵及髂总动脉者,需在分叉形移植物基础上加套延长单支,有时甚至要延长到髂外动脉(封堵一侧髂内动脉)。
2. 禁忌症1、腹主动脉瘤的位置或形态不适于腔内隔绝手术者,如范围广泛的胸腹主动脉瘤或近端瘤颈<1.5cm因而无法固定移植物者。
但近年已开发出近端带有裸支架的移植物,近肾腹主动脉瘤已经不是绝对禁忌证。
2、导入通路病变使手术难以完成者,如双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扭曲以至导丝、导管不能通过。
3、有严重伴发病,如严重心肌供血不足、心律失常、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4、并存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超过1年者。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全面检查,重点查清并认真评估病人心、肺、肝、肾及出凝血系统功能。
2、如合并有高血压症、糖尿病,应加强治疗,将其控制在尽量好的状态。
3、认真做好穿刺、置管部位的皮肤准备。
4、术前3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4次/d)、双嘧达莫(25mg,3次/d)。
5、术前留置导尿。
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选择髂动脉通畅的一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沿股动脉走行做纵行切口长约5cm,解剖出长3cm的一段股总动脉,远近两端分别穿过止血吊带备用。
2、直视下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导入5F导管鞘。
3、经导鞘送入导丝至腹主动脉,沿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到第12胸椎水平,撤出导丝,行主动脉造影。
4、在监视屏上做相应标记后,准确测量瘤颈和瘤体的长度和直径、髂总动脉直径、肾动脉开口至髂内动脉开口的距离,并与术前螺旋CT和磁共振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据此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移植物。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策略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策略
贾鑫;郭伟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14(27)3
【摘要】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已发展成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法,其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同传统外科技术一样,血管外科医师应该深刻理解和全面了解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要领及其并发症防治对策.本文将总结和讨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的关键技术、注意事项,同时重点讨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贾鑫;郭伟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16
【相关文献】
1.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和并发症处理分析 [J], 沈俐萍;
2.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和并发症处理分析 [J], 沈俐萍;
3.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和并发症处理分析 [J], 沈俐萍
4.循证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邓莉;苑晓
5.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分析 [J], 尹文俊;周建华;李勇;张世超;仲秋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瘤颈的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烟囱技术的应用

复杂瘤颈的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烟囱技术的应用宋小军;刘昌伟;刘暴;吴巍巍;郑日宏;陈宇【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himney grafts of renal artery in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 of 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 ( JAA) with complex aneurysm neck. Methods Totally 7 patients with JAA were treated by EVAR with chimney grafts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October 2011 at our department. All the cases were unsuitable for standard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 AAA) repair because of large neck angulation. And they were of high-risk for open repair because of poor health state. During the procedure, by brachial artery puncture, we introduced a guide wire trough the renal artery that could be covered by the stent graft. And then, after the stem was placed, self-expandable rtent or balloon expandable stent was inserted so that to lengthen the aneurysm neck for EVAR and protect the renal artery.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rocedure was 100%. Totally 9 renal artery stem were used, including 5 balloon expandable stents and 4 self-expandable stenta. Angiography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showed normal renal blood flow into the kidney and well-separated AAA. One patient developed type Ⅰ endoleak, which was cured with a Cuff. One patient showed mild type Ⅱ endoleak without needing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1.6 months (1-52 months) , during which one patient died of heart failure in two months, the type Ⅱ endoleak disappeared in three months, and all the chimney grafts were kept patentthrough the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chimney graft of the renal artery is an alternative of conventional EVAR, it is suitable for JAA patients with unfavourable aortic anatomy. Further study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its long-term outcomes.%目的探讨瘤颈解剖复杂的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JAA)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应用烟囱技术的价值. 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0月,对7例瘤颈复杂的JAA采用EVAR治疗.由于瘤颈解剖结构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术中自肱动脉穿刺预先于可能被覆膜支架主体覆盖的肾动脉置入导丝,置入修复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主体后造影明确肾动脉覆盖情况,于相应肾动脉置入自膨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并有效保护肾动脉(即烟囱技术),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 结果 7例手术全部获成功.7例使用9枚肾动脉支架,其中5枚球扩支架,4枚自膨支架.腔内治疗最后的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瘤腔隔绝良好,肾动脉血流良好.术中1例近端Ⅰ型内漏,近端增加Cuff后内漏消失;1例造影显示少量的Ⅱ型内漏,无须处理.7例随访1 ~ 52个月,平均11.6月:1例术后2个月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Ⅱ型内漏术后3个月随访内漏消失;肾动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 结论对于不适宜行开腹手术治疗的瘤颈解剖不佳的JAA,烟囱技术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远期效果及肾动脉支架长期通畅性尚需要进一步观察.【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07【总页数】4页(P594-597)【关键词】近肾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烟囱技术【作者】宋小军;刘昌伟;刘暴;吴巍巍;郑日宏;陈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1解剖形态良好的腹主动脉瘤(aneurysm of abdominal aorta,AAA),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围术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年 龄 、 别 、 重 、 史 及 瘤 体 直 径 的 比较 上 , 别 性 体 病 差
动 脉 瘤切 除 、 Y型人 工 血 管置 换 。
12 统 计 学 方 法 . 试 验 数 据 应 用 S S 30软 件 P S1.
进 行 统计 学 分 析 。组 间 比较 定 量 数 据采 用 t 验 , 检 定 性 资 料 采 用 x 检验 ,以 P<00 z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 1 %) 于对 照组( 70 , 1. 低 4 3. %) 两组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0叭 ) 观察 组病死 率( %) 于对照组 ( . , . ; 0 低 22 %)但 两组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 P>00 ) 结论 : 主动 脉瘤应 用腔 内修复术进行 治疗 , . 5 腹 具有创 伤 小、 失血 少、 临床 恢复快和 并发 症发 生率低 等特点 , 对符 合适应证 的患者应 用具有明显优 势。
1 资 料 与方 法
组4 4例 .应 用 传 统 手 术 方 法 治 疗 4 6例 作 为 对 照 组 。麻 醉 方式 均 为 全身 麻 醉 , 察组 选 择 股 总动 脉 观 人 径 , 量瘤 体 相关 数 据 , 测 选用 分 叉 型 覆膜 支 架 , 支
架 释 放 后 造 影 观 察 腹 主 动 脉 内血 流 通 畅 及 有 无 内 漏 发 生 : 照 组 选 择 腹 部 正 中切 口人路 , 术 采 用 对 手
关键词 腹 主 动 脉 瘤 : 腔 内修 复 术 ; 临床 特 点 : 预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年1月第51卷第1期ChinJRadiol,January2017,Vol.51,No.1·介入放射学·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濮欣宁一黄小勇黄杰张庆永黄连军【摘要】目的分析腔内修复术治疗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搜集经主动脉腔内修复的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135例,女12例;年龄43.0~85.0岁,平均(68.7±8.9岁);腹主动脉瘤最大径45~100mm,瘤颈长度7~32mm、直径15~30mm、成角10°~90°、瘤颈部动脉硬化改变43例。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临床情况,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覆膜支架形态、位置,动脉瘤形态变化及瘤腔血栓化情况、内漏情况等)。结果14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20例采用常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Ⅰa型内漏32例,其中25例于近端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7例近端加用覆膜支架延长支(Cuff)后内漏消失。3例采用开窗技术定制支架,24例加用肾动脉烟囱技术。随访6~42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累计生存率98.0%(144/147),随访期间支架通畅率99.3%(146/147),瘤腔血栓化率97.3%(143/147)。随访期间3例死亡,2例瘤体破裂、1例原因不明;1例单侧髂支内血栓形成致管腔闭塞,1例持续Ⅲ型内漏,均行二次介入手术成功。未见支架移位、下肢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根据动脉瘤具体情况选择支架、多种腔内修复技术联合应用及密切的随访是关键。【关键词】主动脉瘤,腹;血管成形术
Endovascularrepair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withhostileproximalneckanatomyPuXin,NingYi,HuangXiaoyong,HuangJie,ZhangQingyong,HuangLianjun.*InterventionalDepartment,BeijingAnzhe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29,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HuangLianjun,Email:huanglianjun@163.com【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afetyandefficacyof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for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withhostileaorticproximallandinganatomy.MethodsTheclinicaland
imagingdataof147AAApatients[135males,(68.7±8.9)yearsold,range43-85yearsold]withhostileaorticproximallandinganatomytreatedbyEVARfromJanuary2012toDecember2014inourcenter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rangeofmaximumaneurysmdiameterwas45-100mm;thelengthrangeofproximalaneurysmneckwas7-32mm;thewidthrangeofproximalaneurysmneckwas15-30mm,andtheinfrarenalangulationwas10°-90°.Inaddition,therewereatheroscleroticchangesintheproximalneckin43cases.Follow-upprotocolconsistedofevaluationofclinicalsymptomsandcTAat3,6and12monthsandannuallythereafter.ResultsThetechnicalsuccessratewas100%.Differentprocedureswereadoptedamongpatients,with113casesofEVAR,3casesoffenestratedEVARand24casesofchimneyEVAR.Theintra-operativetypeIaendoleakwasobservedin32cases,inwhich25ofthemweresuccessfullytreatedbyballoonangioplastyandtheother9patientsweretreatedwithCuffextension.Duringthemeanfollow-upperiodof18months(6-42months),theaccumulativesurvivalratewas98.0%(144/147),thepatencyrateofstentswas99.3%(146/147),andthethrombosisrateofaneurysmwas97.3%(143/147).Twopatientsdiedbecauseofaneurysmrupture,andanothercasediedofunknownreason.Twopatientsunderwentsecondaryinterventionsuccessfullyforthetreatmentofthrombosisformationandlumenocclusioninunilateraliliacstentin1case,andtypeⅢendoleakinanothercase.Noothercomplicationssuchasmisplaceofstentgrafts,nobilaterallimbischemiaandstentinfectionwereobservedduringfollow-up.ConclusionsEVAR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01.010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通信作者:黄连军,Email:huanglianjun@163.com
万方数据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年1月第51卷第1期ChinJRadiol,January2017,Vol.51,No.1·43·isasafeandeffectiveoptiontotreatAAAwithhostileaorticproximallandinganatomy.Choosingthemostsuitablestent-graft,thecombinationofvariousinterventionaltechniquesandclosepostoperativefollow-uparethekeypointsforsuccessfultreatment.
【Keywords】Aorticaneurysm,abdominal;Angioplasty
1991年有学者采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获得成功,之
后逐渐被临床广泛地应用[1];2006年在美国,经EVAR治疗的病例数首次超过了手术[2]。传统的
EVAR手术根据动脉瘤解剖结构,适应证定为:瘤
颈长度≥15mm,瘤颈角度≤60°,瘤颈直径≤28mm,瘤颈部无严重钙化、无附壁血栓,双侧髂动脉、股动脉无严重迂曲或闭塞[3]。随着腔内修复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以及临床医师学习曲线的逐渐提升,EVAR的解剖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近年来,国内
外均有文献报道对于部分超出传统手术适应证的,但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特别是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也开始逐渐尝试EVAR手术结合各类新技术进行治疗,并取得了初步成功[4]。但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国内外尚未达成广泛共识。笔者旨在通过回顾分析本中心经EVAR治疗的,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随访结果,为解决EVAR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有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者,定义为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腹主动脉瘤:(1)近端瘤颈长度≤15mm;(2)近端瘤颈角度>60°;(3)瘤颈形态呈锥形,
直径跨度>5mm;(4)瘤颈部动脉硬化改变,钙化、附壁血栓超过50%。对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经腔内修复的147例,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5例(91.8%),女12例;年龄43.0~85.0岁,平均
(68.7±8.9岁);78例(53.1%)吸烟史20年以上,44例(29.9%)伴有冠心病史,49例(33.3%)有高血压病史且未规律用药。所有患者病变腹主动脉测量及分析均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5](表1)。其中53例近端瘤颈长度≤15mm,49例近端瘤颈角度>60°,73例瘤颈形态呈锥形,直径跨度>5mm,43例
瘤颈部动脉硬化改变,钙化、附壁血栓超过50%,部
分病例合并有多项瘤颈解剖结构不良表现。表1147例近端瘤颈解剖结构不良患者的主动脉CTA结果(mm)CT测量参数
瘤颈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远端瘤颈直径瘤颈部成角瘤体最大径
范围7.0~32.015.0~3018.0~27.010.0°~90.0°45.0~100.0xˉ±s15.7±2.3
20.4±3.521.7±2.241.3°±21.4°63.8±12.9
二、手术材料和方法143例(97.3%)患者在局麻下完成手术;3例采
用EVAR结合开窗技术的患者在全麻下完成手术;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术中急性心肌缺血,治疗恢复
后改为全麻下手术。45例(30.6%)采用双侧股动脉预埋缝合器(AbbottPre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完成手术,其余采用外科暴露一侧股动脉,另一侧预埋缝合器的方式完成。依常规EVAR操作,经股动脉入路送入5F铂金猪尾导管(美国AngioDynamics铂金标记导管)并行主动脉造影,根
据造影测量数据选择治疗方式和支架型号。沿加硬导丝(CookMedicalLunderquist加硬导丝或BostonScientificAmplatz导丝)送入覆膜支架系统,
准确定位并释放主体支架。采用烟囱技术的病例需先穿刺肱动脉,于释放主体支架之前先于目标肾动脉送入肾动脉球扩支架。然后根据造影测量数据进一步选择双髂分支支架并释放,再次造影检查支架位置并评估内漏情况,适情使用球囊(CookMedicalCODA球囊导管)进行局部扩张或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