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 ppt精编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 ppt精编课件
主观原因: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军事战略的错误
会宁会师
吴起镇
乌江
遵义会议
3、遵义会议
1、主要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的“左倾”错
误 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三人军事指
挥小组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观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的召开,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力量对比: 敌强我弱 地域分 布: 反动势力主要分布在城市里
而边远山村敌力量薄弱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 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
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 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 好象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少奇报告》
井冈山会师
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1、武装斗争(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2、土地革命 3、根据地建设
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没有掌握革
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过程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挺等 结果: 失败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创建了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1一.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B.井冈山根据地建立C.遵义会议召开D.长征胜利结束2.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提出妇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支持文化部创办夜校、半日学校、家庭临时识字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扫盲运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B.推进根据地的建设C.宣传反“围剿”的主张D.完善苏区教育体系4.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5.1920年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

中国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当时,为这股思潮传播作出贡献的人物有( )A.康有为、梁启超B.陈独秀、胡适C.陈独秀、李大钊D.李大钊、鲁迅6.20世纪30年代,安徽岳西红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打开地主仓,救济我穷人。

大人分一斗,小孩得五升,粮食是我亲手种,今日归还我穷人。

红军来到我潜山,工农掌政权。

”这首民谣反映出( )A.中央苏区政权得到稳固B.土地革命政策深得人心C.游击斗争策略机动灵活D.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突出7.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

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

高一历史专题三人民版

高一历史专题三人民版

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争史、革命史、探索史)【线索解释】革命史:革命含义:被统治阶级用暴力方式推翻统治阶级,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革命对象:中外反动势力(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反封建革命性质:民族革命(反对侵略,谋求民族独立)民主革命(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革命任务融合民主革命包含民族革命革命分期;探索史: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寻找理想社会模式一、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梳理】1、兴起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阶级矛盾;(3)自然灾害严重,激化阶级矛盾(4)西方宗教影响,洪秀全揉合中西创立拜上帝教(没有科学理论指导)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1)兴起标志: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2)永安建制:1851年,分封诸王,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基础,但也反映农民阶级封建意识浓厚的局限性,对以后革命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3)全盛:北伐(最终失败),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

(4)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5)转折点:1856年天京变乱(6)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治国方案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时间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振兴太平天国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教:奖励技术发明,兴办学馆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640——19191919——1949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两步走1949——1956底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比较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比较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苏宿迁期末考试)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 .及时做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 .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 .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 .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遵义会议与八七会议的比较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背景(1)大革命失败,革命转入低潮 (2)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党反动派第一枪(2)长征途中红军处于危险境地时间、地点 1927年8月,汉口1935年1月,遵义核心内容(1)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1)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取消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状态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三个挽救某同学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三次变化”。

表中甲、乙两处应为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B .南昌起义、长征胜利会师C .秋收起义、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A.武装斗争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C.开展土地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某次会议作出如下评价:“(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答案】A2.【答案】D【解析】八七会议上中共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选D。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2特点: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嫡长子继承制(立嫡认长不认贤,立子认贵不认长)○3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③郡县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十五课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十五课

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编者姓名: 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及对革命的重要性。 3、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 的重要性。 2、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共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3、经过: ①时间: ②领导人: 、贺龙等。 4、意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创建 和 的开始。

知识点二、“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 (1)“八七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 ;②地点: 。 ③内容:会议纠正了 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 和 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意义:给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月10月) ①时间: ②领导人: 。③结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②性质:中国第一个 根据地 ③意义: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一、 预习环节

二、落实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三、课后反思(学习反思) 2

国情的“ ”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 ②会师部队: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湘南的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 ③结果: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内容: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3、成功实践: (1)根据地建设: ①创建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 十万人;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政权建设: 成立。 (2)土地革命: ①主要内容:打 、分 、废除 。 ②意义:广大贫苦农民 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生活上得到保障, 空前高涨,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3)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会议记录(6)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会议记录(6)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会议记录(6)备课组名高一历史备课组主讲人备课时间2018、10、15(第七周星期一)备课地点高一文综办公室备课内容第四单元第15课的教学设计成员签名吴文生、彭智新、罗如意、杜翩翩、向家群备课过程主讲人彭老师:1.单元分析:第四单元一共8课,反映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

《国共十年对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国共合作失败后两党对峙期间中共的努力探索革命新道路。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对中共的发展有所认识。

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对于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昙花一现,不只是春风一度,也不只是流星一灿。而是在逝水如斯的流年里,把那些无可挽留的幸福和无法挽救的痛苦,都炼化为珍珠,让生 命缀满华美的记忆有些事说好放手,却还是无法释怀;有些人已经离开,却还是念念不忘。我们明明都还很单纯,却一脸以看透了世事的无所谓表情。 其实未来是不必去憧憬的,当有一天他真的变成 现实的时候,以面目全非。那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天真的梦想。就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了沿途的风景中优游 / 花,开了谢了零落了;雪,积了 下了融化了;我,哭了笑了沉默了。微风轻轻吹过,留下一些淡淡的芳香在这样的时光里。把几片小小的叶子衔在齿间,慢慢地就能扯出一些味道来。小径上,梧桐叶 投下了斑驳的灰影。一点一点,隐隐约约。相同的,是年年岁岁的花;不同的,是岁岁年年的人和事。匆匆穿行的足音一如既往,悲伤,彷徨。 也许,岁月是一条河,不断地冲刷着我们的生命。有时想起,感觉寒冷:有时挂念,却又温暖 。我们渐渐长大,不再是那个扯着妈妈衣角要听童话故事的孩子。一直记得那些温暖了我 童年的结尾丑小 鸭最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灰姑娘找到了爱他的王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天国和爱她的奶奶在一起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那么近,却又那么远。诉说着幸福的温暖和幻灭。 在某个阴霾的午后, 看见了夏风轻轻吹过,草丛间树木翻舞飞扬,恍惚记起了曾经说好的,要和谁一起,爬到卡布奇诺的向日葵上,看那世界上最美的日落。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不再焦躁的思考、焦躁的行走、焦躁的无 所适从、焦躁的流不出泪。我也可以不再一脸疲惫的想着苦涩的回忆、隐忍的曾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