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18年,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文化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推广、传承、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在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工作,开展非遗展览传习讲授活动,继续发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组织申报市级、省级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优异成绩,结合文化遗产日开展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文化自愿者(非遗),对已经申报成功的项目名录进行数字化整理,取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

一、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将非遗展演结合“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元宵节、庙会、农村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演,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独辕四景车赛会、转九曲、刮街、西社八音会、舞龙、踩高跷、旱船、闹花灯等民间艺术。举办了2018年独辕四景车赛会。鼓励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传统庙会活动,以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为主旨,形成一批独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品,通过民俗文化节、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展宣传展示,发放独辕四景车赛会宣传资料1200份,吸纳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0余人,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县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县非遗项目、扩大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参与组织“独辕四景车赛会”活动,对四景车展演活动进行及早筹划,在4月16日成功举办了展演活动,来至xx乡各村的社火、故事参加展演,观众多达7万之众。

2、参与xx村举办的羲皇大典,在活动中记录拳家伙、院戏等项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在元宵节活动中,举办八音会展演,将xx的八音会分设在县城6个点演奏,每个代表队要求演奏民间器乐曲不少于2小时,观众达2万人之多。

4、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独辕四景车赛会”保护资金,为开展保护和传承争取资金帮助,成功申请到45万元,并足额拨付xx村开展工作。在2018年,xx村组织人力开展四景车复制工作,根据原四景车的形制,重新复制一辆,聘请传承人参与整个复制过程,从2018年5月份开始到年底复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为今后开展赛会活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二、举办非遗展览和研讨活动

我们与xx大学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每年为xx手工艺传承人提供免费的培训20天,一般是3到5个人。9月26日我们和xx大学联合举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山西古典家具艺术巡展”,开展古典木做家具交流研讨会,第一站在xx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奥治木雕”古典家具作为重点参展项目,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并召开研讨会,对“奥治木雕”进行专题研究,这次共展出家具类120余件,利用展板、实物进行宣传,共展出20天,接待观众2700余人次。

三、开展传承讲习活动

10月27日至11月7日我们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编印戏曲校本教材500本,利用动漫图片、视频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地方戏曲知识,共讲授16课时,230名小学生参加学习。12月底,搞了xx非遗手工艺作品和乡村文化记忆物品展,主要有根雕、明式家具、布艺针织品、乡村文化记忆的生活生产性实物等,展览布置在县图书馆展览厅,展板采用图片文字

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和动员年轻人参与传习,展出300余件作品和物品。

四、开展宣传活动

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展品参加市里在xx举办的展览活动,选送非遗项目2项,展板2块,展品50多件,在xx县文化艺术中心楼前举办了宣传活动,参加宣传活动的项目有八卦刀、根艺、xx泥塑和戏剧脸谱等项目,利用宣传资料、展板等形式为县城群众开展宣传,发放资料1000多份,展板12块,展出展品200余件。

利用乡镇文化员业余文化骨干培训班,开设非遗课程,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手册》,让文化员、“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文化骨干参与到各乡镇的非遗申报工作和宣传保护工作中。

扩大媒体宣传非遗宣传平台,在县级报刊《》和文化馆网上设立宣传专栏,对我县的非遗项目进行专题报道,扩大非遗宣传的受众面,宣传我县的各项非遗项目和非遗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我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并参与其中。

五、建设好非遗项目和传承保护基地申报

为纺织传承基地、太行乡村记忆馆建设提供指导工作。建设好奥治木雕的非遗传承基地,申报成功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有“泥塑”、“水乡针线活”和“传统手织布技艺”,申报“奥治木雕”为非遗基地。申报xx纺织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经费。

六、保护传承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发放传承人补助资金,极大地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我县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活动,鼓励年老的传承人继续努力工作,传达市非遗培训重要内容,激发高龄传承人的工作热情,为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夯实基础。精心组织开展传承人服务,完善传承人档案,召开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组织走访慰问传承人活动,并且针对每个传承人的情况,切实掌握了解各项传承动态,建立传承人身体素质库,缩小文化部门与传承人之间的距离,建立与传承人的紧密联系,切实保护好非物质文化“活的遗产”。同时,组织开展传承人培训活动,邀请县传承人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传承素质,提升传承能力。

2018年,全面配合市级文化主管部门做好非遗工作,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根据本地实际切实做好项目申报、资金申报工作,为xx县志编纂提供资料,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上下联动,为非遗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古老的民俗文化世代赓续,为诗画xx添抹绿意,让优秀民间遗产焕发勃勃生机。

群艺馆2019年非遗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群艺馆2019年非遗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和全馆作人员努力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 一、加强绩效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省、州、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绩效考核,我馆于1月份认真组织开展了2019年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考评会议暨传承人座谈会,将在册的63名省、州、县级传承人进行集中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传承补助经费(省级8000元/人/年,州级2000元/人/年,县级1000元/人/年)共12.7万元,并签订下一年目标责任书。 二、加快田野调查,完善资料收集。 截至2019年6月30日,我馆共组织业务人员分赴阿猛镇石板房村、阿猛镇顶丘村、者腊乡那夺村、**乡响水龙村、干河乡沙松冲村、干河乡红舍克村、江那镇邑勒村、江那镇脚侧竜村、稼依镇小石桥村等20余个村寨,走访50余人,开展田野调查,挖掘调查了10项非遗资源,完成调查报告10篇,图片100余张,音视频资料10余G。 三、加强法制宣传,扩大对外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我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普及,一是在墨山广场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录音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二是深入阿舍乡斗南村、平远镇大新村、者腊乡批洒村、维摩乡白沙坡村、江那镇窑上村等6个省、州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发放有关宣传资料,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省州县级非遗项目储备,下半年我馆将积极整理相关资料,按时立项申报。一是继续做好省级项目《棒棒灯》、《彝族弦子舞》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的相关后续工作;二是将整理遴选出的6项非遗资源即传统医药:付氏草药热敷疗法;传统体育:砚山民间传统武术;传统技艺:青砖瓦制作;传统民俗:回族圣诞节;传统音乐:唢呐演奏、洞泾音乐,拟申报为2019年县级保护项目; 三是将报批州文化和旅游局同意的壮族尝新节、彝族草马节、砚山民间武术、苗族膼芦笙、回族牛干巴制作共5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继续申报为2019年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砚山县群艺馆 2019年6月30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 情况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6%。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10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现代设备和人工手段详细记录所发现的山民歌、民间文学,以及普查到的各种民间技艺,从而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普查人员还各司其职,边普查,边整理。椐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涉及项目50个,确认县级名录30多个,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拍摄照片1400余张,刻录cd光盘40多张,dvd光盘20多张,登记民间艺人300余名,新收集民歌200余首,小调30支,民间故事、谚语100余条,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 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__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 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 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 的工作:⑴ 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 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⑵ 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 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 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 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

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 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 上报文山日报。⑹ 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二是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 展示,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达成社会共识。 (二)加强保护,重视逐级申报工作。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县积极组织申报工作。经项目的精心包装和推荐,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报告模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XX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活动总结

东关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教育总结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我校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了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我校积极开展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非遗文化上档梆子进入校园”,采取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积极了解“非遗文化上档梆子进入校园”这个活动中去,引导孩子在传承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校还开展了“晋城传统彩塑、面塑”欣赏、“九头十八匠”的故事传说讲解、古书院“手工豆腐”制作技艺了解、打铁花习俗、水陆院庙会、编笆、泥皮画、晋城十大碗制作技艺、“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伏姜制作技艺、“白马脱缰”的传说等等非遗文化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做到“了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

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教育的重要范本和载体,是在全区各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和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本次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爱家乡热情,在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承、弘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XX 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⑴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故事,录入成电子

文档。⑵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上报文山日报。⑹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本年度非遗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一、XX年工作小结一是积极申报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根据《X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XX年度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工作 ___》,完成年度X级补助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上报,并积极申报 XXX \XXX\XXX三个X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申报工作和传统工艺振兴补助经费的申报。 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培训。制定下发《XXX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工作 ___》,明确传承人及传承基地开展培训工作任务。 三是推进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工作。根据《X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XX年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 ___》,组织推荐高校和我市非遗文化企业(XXXXXX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委托XXXXXX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于20XX年6月5日至6月11日举办XXXXXX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40人,目前已签订委托培训协议。 四是按要求筹备安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积极策划“印象非遗?文脉传承”XXX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收集、拍摄、展出活动,活动将于20XX年6月10日启动。

五是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根据X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转发 ___》要求,完成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XXXXX》的线上录入工作。 六是对各县区局春节期间开展的非遗宣传、以及民俗活动等进行收集。20XX年春节期间,XX区开展了一年一度的“XXX”民俗活动;XX区局举办了贺新春20XX“戏剧进乡村”系列活动,以及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介活动,组织非遗类表演节目开展各类演出活动;普定县局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化展演活动、XX镇第六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活动、XXXX展演等活动; XX自治县在XXXXX节上展示了XXX\XXX舞等非遗项目; XX自治县局打造了“XX小调”“XX花棍舞”等非遗节目参加送戏下乡文艺团队到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开展XX自治县20XX年庆祝建国XX周年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多彩百姓大舞台文化旅游法治扶贫送戏下乡演出活动40余场; XX自治县举办了“亚鲁王”电音节;经济技术开发区XX镇南山村开展了春节地戏展演,西门跳花坡上广大X族同胞共度“跳花节”。七是组织参加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分别赴XX参加我市旅游推荐活动,展示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非遗中心工作总结

非遗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非遗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堰桥实验小学在2012年成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国泥人博物馆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存才、无锡市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徐瑞才、无锡市民协副主席、被誉为“江南百灵鸟”的吴歌大师唐建琴等数十位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分门别类指导课题研究中的“吴歌剧社”、“阿福工坊”、“吴韵吟诵社”“乡音小学堂”“小脚丫寻寻团”等五个社团开展具体研究活动。 活动期间,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先后多次来校,深入班级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在与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尽情吸取非遗文化的精髓,学校还在校园电视台开辟了一档用无锡方言播报的“老小讲劲头”栏目,并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非遗小学堂”的宣传栏,堰小学子在一系列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无锡人民的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包容大度的精神,激发了爱乡爱国情感。 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作为中国人,传承承载着人类 1 的文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象征。此次活动中的每一个节目都充分体现了彩虹小学的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尖山马灯”是戴村镇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奇葩,已被列入浙江民族民间艺术(造型艺术)重点保护,从前在春节期间举行隆重的马灯盛会是戴村云石一带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传承者相继去世,能系统地表演马灯的艺人为数不多,马灯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保护和传

承马灯文化,云石小学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校成为马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民间文化,热爱民间文化,参与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情,丰富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据悉,该校还将把“尖山下马灯”编入校本教材,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小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北京回民学校“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是“共赏非遗艺术,品鉴民族美食”,活动期间将举办“非遗”课程讲座、“非遗”小吃品鉴、“非遗”文化互动体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人人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接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多彩童年”,享受“幸 2 福人生” 北京回民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三年来重点打造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在学校制定的“课外活动计划”大课表中,“非遗”课程以其较为成熟的活动课程模式,有效带动了其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课外活动计划”的普及性、公益性、创新性等原则,挖掘社区、博物馆、文委等周边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3月18日,中国小屯教育集团铁西路小学特邀安阳殷都区被列为安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花炮拳的传承人栗如明、麦秆画的传承人黄艳泳、剪纸的传承人董焕娇、糖画的传承人李峰走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非遗进校园工作总结

非遗进校园工作总结 XXXXXX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总结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把非遗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XXX文化内涵,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织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20XX年3月以来,我们对XXX的古作坊进行了长期的酿酒生产及遗址的保护工作,举行了古作坊投产议式,并利用每年XX月XX日的前后三天的XXX古文化节,对广大群众进行了XXX文化的宣传和酒的品尝,全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利用白酒生产的空闲时间举办了全公司的酿酒员工培训班,使员工员全面掌握XXX传承技艺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坚持统一工艺、加强协调、全面实施、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开展传承培训。为确保传承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成立了以传承人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生产车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承工作领导小组。以古窖池为基础,组成了传承工作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传承培训。利用酿酒生产周期之间的停产时间,组织全车间人员,对杜康酒的酿造技艺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使传承人能进一步掌握XXX的酿造技艺,使全体员工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XXX的历史及XXX的酿造工艺。在9月份生产开产之前,我起草了201X度XXX的生产 工艺方案,经传承人XXX审批后组织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讲解,使其全面领会,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本年度主要培养的传承人是XXX、现年27岁,已从事酿酒生产6年之余,XXX、 现年30岁、已从酿造4年之余,他们目前已提任班长和副 班长,酿酒技术水平在我指导下不断的得到提高。我们经常深入班组对发现有潜力、有上进心的XXX、XXX等同志进行 重点培养、作为下年度的传承对象徒弟,每月最少三次现场指导他们如何熟练掌握XXX酿造技艺,对出池酒醅及发酵过程的淘池酒醅通过感观鉴别,可以判断发酵情况的好坏,质量和产量的优劣,找出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XXX的品尝,口感中存在的缺限,可以判断出生产中或勾兑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生产。掌握看酒花摘酒度技术。手握酒醅判断水份的温度的高低等技术。通过长期的现场指导和讲解,使他们通过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总结、逐步掌握其技术核心要点,努力培养成为我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不断加强和培养传承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关键在于传承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界首市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保护现状 (一)成立机构,建立机制。 20XX年初,界首市成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领导责任制,抽调专人办公,确定了办公场所,制定了保护实施方案,完善了保护措施,全面负责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副市长秦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杰等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指导。长期以来,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调,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建立了相关的机制,做到了保护有规划,措施有保证,资金有保障。 (二)收集资料,整理入库。 XX年初,界首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数字、音像、影像、图片、书籍资料,通过认真整理,仔细筛选,建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同时,对相关实物、工具、器皿进行了采集,做到妥善保存。现这一工作仍在进行。 (三)项目集成,汇编出版。 随着界首市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成功,界首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开展了“非遗”项目集成,汇编出版工作。XX年7月,出版了《界首陶瓷》一书,其余集成汇编工作正在进行。 (四)明确目标,确保传承。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制定的“非遗”保护五年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成立了“非遗”项目工作研究室,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研讨会、交流会,促进“非遗”项目的发展;长期开办“非遗”项目技艺培训班,确保“非遗”项目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二、普查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和生活的文化轨迹,包涵门类极广,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等。依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分10类,其中主要门类分布比例如下: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俗文化%,戏曲%,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杂技%,生产商贸习俗%,民间文学22%。 从区域分布来看,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市范围分布较为均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传承广泛,只有部分项目受到地理环境、土质要求、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传承区域范围相对固定。如界首彩陶、扁担戏、彩塑等。 (二)传承情况 目前,界首市已经普查登记的传承人有62人,24个团体,基本情况是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彩陶、剪纸等)传承人多,大部分艺人年富力强,有的正在授徒。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缺乏新一代传承接班人,特别是扁担戏、版画、面塑、刺绣、香荷包等项目,民歌、民舞、曲艺等项目和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民俗活动项目更是缺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保护,建立一整套的传承保护体系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已成立了“界首彩陶”研究会、建立了卢氏刻花彩陶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在市文化馆成立了“界首书会”和“界首渔鼓”曲艺管理委员会、研究会。 1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最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18年,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文化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推广、传承、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在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工作,开展非遗展览传习讲授活动,继续发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组织申报市级、省级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优异成绩,结合文化遗产日开展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文化自愿者(非遗),对已经申报成功的项目名录进行数字化整理,取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 一、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将非遗展演结合“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元宵节、庙会、农村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演,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独辕四景车赛会、转九曲、刮街、西社八音会、舞龙、踩高跷、旱船、闹花灯等民间艺术。举办了2018年独辕四景车赛会。鼓励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传统庙会活动,以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为主旨,形成一批独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品,通过民俗文化节、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展宣传展示,发放独辕四景车赛会宣传资料1200份,吸纳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0余人,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县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县非遗项目、扩大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参与组织“独辕四景车赛会”活动,对四景车展演活动进行及早筹划,在4月16日成功举办了展演活动,来至xx乡各村的社火、故事参加展演,观众多达7万之众。 2、参与xx村举办的羲皇大典,在活动中记录拳家伙、院戏等项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在元宵节活动中,举办八音会展演,将xx的八音会分设在县城6个点演奏,每个代表队要求演奏民间器乐曲不少于2小时,观众达2万人之多。 4、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独辕四景车赛会”保护资金,为开展保护和传承争取资金帮助,成功申请到45万元,并足额拨付xx村开展工作。在2018年,xx村组织人力开展四景车复制工作,根据原四景车的形制,重新复制一辆,聘请传承人参与整个复制过程,从2018年5月份开始到年底复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为今后开展赛会活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举办非遗展览和研讨活动

[精品推荐范文]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工作总结

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工作总 结 遗产保护技术的探讨是保护遗产的重要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工作总结,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6月7日—8日,“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2018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既有建筑维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科技联合会(WTA)、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联合主办,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建筑遗产》和Built Heritage(《建成遗产》英文)两刊编辑部、香港大学、湖州市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协办。 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曾浙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John GRUNEWALD教授,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嘉宾围绕

当代保护修复技术、建筑史与传统工艺、保护修复案例等议题参加了研讨,14位专家学者就建成遗产保护技术领域的核心、前沿问题做了主旨发言。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保护技术成果展,同济大学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贵州省文物保护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参加了展览。我校建筑系主任蔡永洁、副系主任张鹏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吴葱教授代表天津大学向同济大学赠送了遗产丛书。 在大会闭幕式上,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戴仕炳教授回顾了该会议的发展历程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WTA主席、斯图加特大学Harald GARRECHT教授表达了对保护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的持续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紧扣大会主题,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使之延续和再生,这也是保护技术这一遗产核心议题的最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精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XX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现代设备和人工手段详细记录

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

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汇 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2011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范文无-忧-网整理该信息版权归原作者 我们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在成功申报XX秧歌戏、XX招子鼓、泽畔抬阁、XX文化后,近年来,又开展了XX龙灯、固城抬皇杠、空中飞龙、XX木主、任村竹马、黄家庄管子会、XX大

洪拳、糖塑等十多项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通过全面了解,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深入挖掘,共制作申报专题片6个,编辑文字15万字,拍摄照片2000余张,为科学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2010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

(精品)非遗中心2019上半年工作总结

非遗中心2019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2019年上半年工作小结 一是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19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工作的通知》,完成2018年度省级补助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上报,并积极申报“安顺唱书”“安顺屯堡要文化”“屯堡山歌”三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申报工作和传统工艺振兴补助经费的申报。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培训。制定下发《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传承人及传承基地开展培训工作任务。三是推进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工作。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2019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的通知》,组织推荐高校(安顺学院)和我市非遗文化企业(安顺市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委托安顺市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5日至6月11日举办安顺蜡染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共培训传承人40人,目前已签订委托培训协议。四是按要求筹备安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积极策划“印象非遗·文脉传承”安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收集、拍摄、展出活动,活动将于2019年6月10日启动。五是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转发<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线上填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完成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跳花节》的线上录入工作。六是对各县区局春节期间开展的非遗宣传、以及民俗活动等进行收集整理。2019年春节期间,西秀区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抬汪公”民俗活动;平坝区局举办了贺新春2019“戏剧进乡村”系列活动,以及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介活动,组织非遗类表演节目开展各类演出活动;普定县局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化展演

2020年上半年文化馆开展活动工作总结

2019年上半年文化馆开展活动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文化馆开展活动26场。其中:一元剧场6场;文化志愿者活动6场;大型群文活动4场,非遗日展示活动10场,原创作品1个。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惠民一元剧场今年上半年,我馆组织“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活动累计6场,受惠群众3000余人,已演出剧目包括《四母探郎》、《瓦车蓬》(上部、下部)、《福寿图》等经典剧目。区文化馆每年的年初将认真筛选演出剧团并签订短期的演出合作协议来有效的促进服务水平提高。在服务工作上我们更是做到每月经典剧目不断,提前一周张贴预告海报宣传,并在手机报、掌上云溪等新闻媒体刊登相关信息。为了方便广大戏迷定期观看演出,一元剧场做到六年来都坚持在每月的20号下午14:00准时演出。每到演出日,不少居民风雨无阻,一大早就去购票点排起长队。精彩的演出,低廉的票价,“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活动成为居民朋友茶余饭后议论的文化话题。现在,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场场爆满。“一元剧场”文化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获得老百姓空前的关注和支持,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是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的一种具体表现,已经形成了我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与亮点。 二、文化志愿者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省文明办《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我馆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艺术迎春·文化为民”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累计6场,组织文化志愿者100余人,服务群众

1000余人。活动分别以戏曲精品专场、“金鸡报捷去,锦犬 送春来”送春联、“艺术迎春,文化为民”文化志愿者基层行巡演、“送图书、送春联、送戏曲”三下乡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其中送春联活动更是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云溪区文化馆、图书馆、与区书法家协会的志愿者分别在岳化安居园、大汉新城、路口镇白荆村等地现场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幅幅寓意着欢乐、吉祥的春联。此次“湖湘文化进万家”活动把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和欢迎,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活动期间,我馆及时整理活动资料给相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闻媒体、媒介作用,大力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文化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馆始终以“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为主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活动的全过程,诠释了中国梦和新湖南精神实质,注重“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充分调动社会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始终,用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示中国梦、讴歌中国梦,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添砖加瓦。 三、大型群文活动 (一)2020年“我的书屋·我的梦”少年儿童绘画活 动。6月14日组织云溪小学、云鹰小学80名学生到槠木桥 社区农家书屋、八一村农家书屋开展相关活动。 (二)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表演类岳阳初赛。我馆推送改革开放40年来现实题材优秀剧目湖南花鼓小戏 《传家宝》、少儿舞蹈《异域》及一个器乐节目参与此次活动。 (三)2020年岳阳市“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 影活动。6月8日下午,云溪区2020年“欢乐潇湘”群众美

金慈非遗传承工作总结

金慈非遗传承工作总结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金慈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创建工作总结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只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养成实现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特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金慈实验小学自2013年开始就全面开展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的创建的活动,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行政为组员,具体负责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工作内容 1、围绕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人情风俗,文化活动内容及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内容,重点搜集了散落在慈利县境内的民族体育、民间歌谣、民间戏曲、民间风俗、民族饮食、以及民间工艺制作等原始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使其内容更科学、更丰富,适合学生传承特点,符合民族特色。 2、开设民族特色课,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工作。 3、发挥土家摆手舞的辐射优势,带动并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