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分娩镇痛现状

合集下载

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

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

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摘要:由于分娩时子宫收缩、阴道反复检查、阴道撕裂以及全身内分泌应激反应,导致女性正常的阴道分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而女性对分娩痛的恐惧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会使一些女性避免怀孕。

此外,由于担心分娩疼痛,女性可能会改变自然的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这是近年来选择性剖宫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减轻分娩时所带来的疼痛,一直是妇产科学领域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据报道[1,2],认识和接受分娩镇痛的发生率在印度人口中分别为9.5%和23%,在尼日利亚人口中分别为27%和57.6%,在澳大利亚人口中分别为98%和80%。

然而,国内只有1%的孕产妇认识和接受分娩镇痛,而对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怀疑和恐惧是其重要的原因。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分娩镇痛作一综述,以让更多的医生和产妇了解并认识这一技术。

关键词:分娩镇痛;麻醉;分娩疼痛1 分娩镇痛的必要性分娩疼痛对产妇及胎儿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分娩疼痛会导致产妇和胎儿生命体征不稳,威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分娩时,由于产妇过度紧张和焦虑,引发全身的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如: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

这些激素的增多,致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多。

此外,还可以使外周血管收缩,最终导致产妇血压升高、心脏超负荷工作,耗氧量增加[3]。

产妇紧张焦虑时,过度通气,长久换气易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宫缩时,由于胎盘对胎儿的供血减少,可能会导致胎儿在宫内长久缺氧,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

已有学者报道[4],在分娩过程中,良好的镇痛会缓解产妇的紧张及焦虑以使产妇减少或者消除过度通气。

2 分娩镇痛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评价适应症:(1)产妇自愿要求;(2)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5]。

禁忌症:(1)产妇拒绝;(2)经产科医师评估不可进行阴道分娩者;(3)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感染等,产妇在穿刺时不能配合影响穿刺操作的情况。

{安全管理制度}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规范化

{安全管理制度}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规范化
人们开始对分娩疼痛有了重新认识,逐渐纠正 “分娩必痛”的错误观念。
南方如广州、上海、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一些 大医院近两年来已规模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北 方城市如北京、青岛、西安等地的某些大医院 也将分娩镇痛列为常规。
七、国内外开展分娩镇痛的现状
我院于10年前就开始了分娩镇痛的研究,并多 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并在国内有影响 的《中华麻醉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为规模 开展分娩镇痛了理论依据。
五、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分娩时的剧烈疼痛除了有 助于产科医师判断产程进展情况的优点外,对 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所产生的一系列体 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 列病理生理变化。(见表)
表1: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生理作用
对产妇的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
基础代谢率增加
确定分娩镇痛技术的收费标准;(北京市的收 费标准:分娩镇痛技术为200元/次,超过两个 小时的镇痛每小时增加30元,一次性材料费另 收)
按照《分娩镇痛工作常规》进行工作;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分娩镇痛前与产妇家属签定分娩镇痛协议书; 麻醉医师的技术培训及安排值班医师(我院安
排3-4名麻醉医师24小时值班专职负责分娩镇 痛); 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培训; 产房需配备监护及抢救设备及常用镇痛药物;
一、分娩镇痛的发展史
1846年10月16日,美国的Morton医生成功的将 乙醚用于手术的麻醉,成为近代麻醉史的开端。 1847年,Simpson医生用氯仿成功的用于分娩 镇痛;1853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用氯仿进 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分娩镇痛;二十世纪初,随 着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相继出现和改进, 逐步成为阻滞麻醉的主要方法。到了1938年, 美国的Graffagnino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 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娩镇痛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娩镇痛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娩作为女性生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会产生高度痛感的一个阶段,更是女性们自古以来所经历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

而分娩镇痛则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减轻女性疼痛的方法与过程。

在过去,分娩时的疼痛无法避免,但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成为了标准的医疗程序。

故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分娩镇痛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研究现状,以便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

分娩镇痛技术的历史发展在过去,分娩时的疼痛被认为是生育过程中的必然过程之一。

这样的观念直到18世纪末期,分娩镇痛技术的正式提出才有所瓦解。

在当时所采取使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动按摩或使用热水等自然方法来减轻产妇的疼痛。

直至20世纪初期,使用麻醉药物在分娩中进行止痛才成为了一种新型代替技术。

而乙醚和氯仿作为最早的麻醉药物,在此时期也被广泛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当中。

但是,由于这些麻醉药物会影响到胎儿的呼吸和心跳,所以使用的风险很大。

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的麻醉药物被研发了出来,例如甲磺酸可待因和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已然被证实,能够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的疼痛,但是影响胎儿的副作用仍旧未能完全提出。

而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麻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但却仍旧存在有一定副作用。

比如氧气吸入、产道沉静剂、椎管内麻醉等等。

其中,氧气吸入作为一种辅助缓解疼痛的医学应用方法,它主要通过产妇吸入纯氧来缓解疼痛,具体原理在于纯氧可以有效促进呼吸和缓解焦虑。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够对分娩前期的轻度疼痛起到缓解作用,而对于分娩中后期的作用极低。

而肠道沉静剂作为一种镇痛剂,其通常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来使用。

但过多、过量地使用则会给母婴两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往往需要医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给药的剂量。

最后,椎管内麻醉则需要在麻醉师的帮助下进行,其主要通过椎管内注射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来切断产妇疼痛信号,能够有效屏蔽产妇痛觉。

分娩镇痛的现状和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的现状和临床应用

研究成果总结
硬膜外阻滞镇痛是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能够显著缓 解分娩疼痛。
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程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 步研究。
实施分娩镇痛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药物配伍,同 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分娩镇痛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镇痛药物配伍对分娩镇痛的效果 和安全性。
联合使用非药物性和药 物性镇痛方法,以获得 更好的镇痛效果。
通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 特定动作和呼吸技巧, 减轻分娩疼痛。
建立家庭化产房,使产 妇在家人陪伴下进行分 娩,减轻心理压力和疼 痛程度。
03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1 2
缩短产程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缩短活跃期的时间,但对 于潜伏期和第二产程的影响较小。
实施效果
关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有人认为它可以显著减轻疼痛,但也有人担心它可能会影响产程和 胎儿安全。
安全性
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人担心麻醉药物可能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低血压、头痛、呼吸困难等。
分娩镇痛对策
制定实施标准
针对分娩镇痛的争议,应制定实施标准,明确适 应症、禁忌症、实施时机、药物选择等,以确保 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政策与培训
政府和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分娩镇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培训活动,以提 高医护人员的镇痛技能和意识。
分娩镇痛的多种方法
非药物性镇痛
药物性镇痛
联合镇痛
自然分娩镇痛
家庭化产房
使用非药物性方法来缓 解分娩疼痛,如呼吸法 、按摩、水中分娩等。
使用药物来进行分娩镇 痛,如肌肉注射麻醉性 镇痛药、硬膜外阻滞等 。

分娩镇痛_精品文档

分娩镇痛_精品文档
▪ 药物分娩镇痛: NO吸入镇痛麻醉、静脉药物分娩镇痛、椎管内阻 滞分娩镇痛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 椎管内阻滞是应用麻醉穿刺技术在产妇腰段椎管内给予麻醉药物 的镇痛方式, 是国内公认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椎管内阻滞适应症
▪ 绝大多数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都适合实施分娩镇痛, 但有下列情况的产妇不宜 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
产妇申请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
▪ 关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的研究比较广泛, 争论焦点主要在 于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与新生儿评分。 一项Meta分析研究汇总了6项前瞻性和随机性良好的临床试验, 共 纳入15 339例产妇, 按镇痛时机(宫口3 cm)对比, 结果显示两组 第一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最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指南指出, 产妇对分娩镇痛的要求是充分合理的, 分娩镇 痛的时机不取决于宫口扩张的程度。
谢谢观看
产痛程度
▪ 用特定的疼痛测量法-视觉 模拟评分法(VAS)0~10 (0分代表无痛, 10分代表 疼痛无法忍受), 大多数产 妇对产痛的疼痛评分达到 8~10分。
产痛危害
1.呼吸深且快: 宫缩间歇期产妇每分钟通气量可上升至10 L/min,而宫缩期每分 钟通气量可高达33 L/min或更高,呼出的CO2增多,极易导致产妇发生呼吸性 碱中毒。 2.脂肪代谢增加: 产痛会造成产妇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造成脂肪代谢增加, 血乳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导致产妇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宫缩异常: 产痛致产妇焦虑、紧张、恐惧,疲劳致宫缩乏力、宫缩不协调、产 程延长。 4.胎盘血供减少: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释放导致胎盘血管收缩、宫缩减弱、宫缩 不协调甚至产程延长,胎盘血供减少致胎儿宫内窘迫。
椎管内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

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

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0T01:22:57.4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高永明[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技术提升及三胎政策的逐渐开放,并没有如想象中给我国带来生育高峰,产妇对分娩舒适性要求升高高永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中心卫生院343000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技术提升及三胎政策的逐渐开放,并没有如想象中给我国带来生育高峰,产妇对分娩舒适性要求升高,提供优质的产科服务,已成为当代医学的研究热点。

自然分娩疼痛感剧烈,剖宫产对母亲身体损伤极大,两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妇女生产意愿。

我们运用多种分娩镇痛方式既可以降低产时焦虑,又能大幅度降低疼痛。

维护母婴健康安全、减轻产妇精神压力、缓解分娩疼痛,做好中国妇孕保健,能极大推动2030健康中国战略。

但是当前我国产妇分娩镇痛比例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远不及其他国家。

本文就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更好地更新临床医师相关的观念,以及更好地维护母婴健康安全。

关键词:分娩镇痛;现状研究;临床进展研究对于孕妇而言,分娩过程中的产痛会促使她们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孕产妇对生育保健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镇痛的研究不断深入。

科学理想的镇痛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孕妇压力,同时保证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最低化。

目前常用分娩镇痛的方法有非药物性镇痛、椎管内镇痛等等。

一、我国分娩镇痛现状分析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已高达85%,而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固然存在一定差距,其实,在2018年中国为推广无痛分娩下发了诸多文件。

2018年11月下旬,国务院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在两年内,在各个地区挑一些条件允许、一定产科规模的医院进行分娩镇痛试点,降低剖宫产的比例。

2019年上旬,900多家医疗机构成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单位。

分娩镇痛的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分娩镇痛的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i k o u5 7 0 2 0 8 , Ha i n a n , C HI NA
【 Ab s t r a c t 】 L a b o r p a i n i s t h e ma i n r e a s o n l e a d s t o a d v e r s e l a b o u r o u t c o me s a n d h i 曲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r a t e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 H a i k o u P e o p l e s " H o s p i t a l , t h e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X o i a n g y a Me d c i a l S c h o o l ,
【 关键词】 分娩疼痛; 分娩镇痛; 椎管内区域镇痛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4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o 0 3 —6 3 5 0 ( 2 O 1 4 ) O 6 - - o 8 5 9 - - _ 0 3
L a b o r a n a l g e s i a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i t u a t i o n s a n d c i l n i c l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Q I N H u i — J u HU A NG S h o u - g u o .

中国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医学课件

中国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医学课件

在模拟训练模型上进行实际操作,让医生掌 握椎管内镇痛技术等临床技能。
案例讨论
自学自练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医生了解分娩镇痛过 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教程,让医生进行 自主学习和练习。
分娩镇痛培训效果评估
理论考试
对医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估其对分娩镇痛理论知识的掌握 程度。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的研究
总结词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的研究将有助于优化分娩过程的管 理。
详细描述
分娩镇痛不仅关注疼痛的缓解,同时也关注产程的管理 。通过药物和其他方式缓解疼痛后,如何优化产程、提 高分娩效率、减少母婴风险等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将更加了解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优 化分娩过程,为母婴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药物选择及配伍
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及分娩过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药 物及配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
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
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是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的重要 因素,需要根据产妇的体重、身高、疼痛程度及分娩过 程的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优点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事分娩镇痛工作的医生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 的影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分娩镇痛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02
椎管内分娩镇痛基础知识
椎管内分娩镇痛解剖学基础
01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解剖学原理
椎管内分娩镇痛通过将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注入椎管内,阻断神经传
导,达到镇痛效果。
临床考核
通过模拟分娩过程,对医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评估其临床技 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阴道和会 会阴(包括阴道直肠 与第二产程相似

和骶)、腹和背部
理论基础
分娩疼痛的特点
疼痛级别高 持续时间较长 随产程进展,疼痛逐渐加剧 疼痛平面胸11水平以下 镇痛治疗要考虑母婴的安全
镇痛方法
对母婴影响小
必要时可满足手术要求
理想的 分娩镇痛
作用可靠 满足全产程镇痛需求
1940年发明 硬膜外导管
1963年 布比卡因
1996年 罗哌卡因
1940s
1960s 1970s
1990s
1940年 Cleland采用 两点法用于分娩镇痛

70年代 硬膜外阻滞 用于分娩镇痛
90年代 联合阻滞 用于分娩镇痛
历史发展
1992年美国妇产学院分娩镇委员会报告: 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往 往被视为正常过程而忽略,产妇剧烈阵痛的经 历未引起人们对分娩疼痛的重视

唯一能完全镇痛

产妇和新生儿清醒


应用最广泛
提高自然分娩率
Revil(1979年欧洲产科年会):硬膜外阻滞是产科止痛最有效的方法
镇痛方法:椎管内麻醉
N Engl J Med 2010:362:1503-10
镇痛方法
目前最佳的镇痛模式
1
2
3
腰-硬联合 (CSEA)
病人自控硬 心里安慰 膜外镇痛 (Doula陪伴) (PCEA)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Comme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339:analgesia and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Obstet Gynecol 2006;107:1487-8
10-35%
中国
< 1%
剖宫产率 20%
18.5% 10-20%
10-20%
>50%
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剖宫产率----15% 发达国家剖宫产率10%-20%
我国卫生部剖宫产控制标准----30% 我国剖宫产率 >50%
理论基础
分娩疼痛是妇女分娩 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 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既有自身的生化基础, 又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概况:美国
ASA自1999年起制定《产科麻醉实践指 导》,每年都根据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 做新的补充或更改
推荐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小剂量阿片类 硬膜外分泌镇痛率:
1981年 22% 1992年 51%
概况:英国
硬膜外分泌镇痛率: 1986年17% 1991年19% 1991年19%
历史发展
Victoria女王在日记中写道:
Dr. John gave the blessed chloroform and the effect was soothing, quieting and delightful beyond measure.
历史发展
1901年经骶 硬膜外穿刺
1900s
镇痛方法
CSEA
PCEA
药物选择
起效更快 镇痛效果更确切 产妇满意度更高 失败或不完善率低 提高自然分娩率
负荷剂量3-5ml 持续剂量6-12ml PCA剂量2-5ml 锁定时间15-20min
局麻药
0.0625%-0.125% 布比卡因 0.125% 左旋布比卡因 0.075%-0.15% 罗哌卡因
历史发展
1847年1月19日 将乙醚用 于产妇
同年试用氯仿(Chloroform)
Dr. James Y. Simpson
历史发展
1853年4月7日
34岁的英国女王Victoria 接受氯仿无痛分娩生下王 子Leopold
•Dr. John Snow began to give chloroform at interval at 11.30 a.m. This continued for 2 1/2 hours, and the anaesthetic agent perfectly succeeded in the object desired
易于给药 起效快
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1992年美国妇产学院(ACOG)分娩镇痛委员会
镇痛方法
药物性镇痛法
吸入全麻药 静脉麻醉药 椎管内麻醉 局部麻醉
非药物性镇痛法
精神性镇痛法 针刺镇痛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法 水中分娩
药物性镇痛为主,非药物性镇痛为辅
镇痛方法:椎管内麻醉

镇痛最完善和有效
提供24h分娩镇痛服务的机构: 1991年 78% 1997年 90%
概况:法国
硬膜外分娩镇痛率: 1980年 1.5% 1996年 51%
剖宫产采用区域麻醉的使用率: 1980年 10% 1996年 76%
概况
国家
分娩镇痛率
美国
85%
英国
98%
法国/西班牙/匈牙利 35-75%
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 利/新加坡/瑞典等
N Engl J Med 2010:362:1503-10
理论基础
分娩疼痛的传导途径 第一产程
内脏痛:T10-L1 第二/三产程
内脏痛:T10-L1 躯体痛:S2-S4
N Engl J Med 2003:348; 319
理论基础
不同产程的疼痛途径
NEJM 348; 319:2003
理论基础
产生部位和机制 牵涉部位
神经传导和定位
第一产程 内脏(子宫)痛
平滑肌等长收缩, 下腹部、背、腰骶、 T10-L2
宫颈扩张,子宫 肛门
通过Aδ和C纤维
下段退缩
第二产程 内脏和躯体痛
产道伸展扩张阴 道和会阴部
大腿、会阴(包括阴 先露压迫了盆腔 道、直肠、骶部) 痛敏感结构
会阴部N:S2-4
第三产程 内脏和躯体痛
1995年WHO之全球共同奋斗目标: “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
2004年10月11日:第一个“世界镇痛日” 2004年10月11日~17日:第一个“中国镇痛周”
历史发展
指南
ACOG practice bulletin: 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ians-gynecologists number 36, July 2002:obstetric analgesia and anesthesia. Obstet Gynecol 2002;100:177-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