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城市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研究

城市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研究 摘要:该文总结了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成果,并以贵州省贵阳市东站路和桐荫路道路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为例,研究城市道路建设的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城市道路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原因,提出防治城市道路水土流失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城市道路;贵阳市 上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城镇化建设战略,逐步推进了城市建设。水土流失也开始“进城”了,城市水土流失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1世纪的头10年,我们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了脚步。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1],在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项目,特别是城市道路的建设,使得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城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2]。各类项目的建设是引起城市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1. 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1.1 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及其成果 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战略的实施, 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水土流失已从山区、丘陵的农村进入城市[3]。1995年,我国政府针对深圳市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首次提出城市水土保持问题。随后,水利部在部分城市开展了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探索。目前不少大城市政府已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4]。 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源于深圳市,经过20对年城市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对城市水土流失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内陆地区,也重视和加强了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目前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为:(1)城市水土流失是以人为加速水土流失为主,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够重视防护行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是“人为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需要社会管理、法律措施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防治城市流失,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2)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大。水土流失使城市排洪沟淤积,暴雨时容易形成城市洪涝。(3)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水土流失的最主要部分。城市道路为线性建设项目,一般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或连接城市的各片区,是城市建设的“三通一平”前期工程,所经过的地区比较复杂,水土流失防护比较困难,引起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1.2 我国主要城市水土保持经验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提纲要点 一、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六、案例分析 一、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保护恢复、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水利部陆续发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总结以往水保工作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并把每个阶段的执行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高了监督、监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建设和施工单位为实现防治总目标的可达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项目执行的标准等级作了细化规定,从而也更贴近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实际。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建设类项目

建设生产类项目指生产运行期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项目,如矿山、火电、滩涂开发、生态移民等项目。生产运行期从投产日到终止服务年。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增加了运行期防治标准,控制比和拦渣率的标准值除表中红字说明变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要求等于或优于试运行期标准水平。 注意点: 1、表中标准值是针对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水平400~600mm 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要+2; 2、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中度侵蚀为基准,我省大多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其控制比要>1 3、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的拦渣率-5 4、矿山塌陷采空区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域面积虽然属于防治责任范围,但不算防治面积。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1.水土流失现状 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蚀速度,并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后,就形成了土地。土壤经过漫长的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但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 此外,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据调查,1999年时,中国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即达267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西北是中国荒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占全国沙漠、戈壁的68%以上。耕地荒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中国耕地荒漠化面积累计已达一千万公顷,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四难

有资料显示,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专家推算“按此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 ”水土流失致使土地退化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日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仅2009年中央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地治理的投入就达1亿多元。然而,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破解治理中存在的四个难题。 出工难 2003年以前,农村中的公益性事项都是用“两工”( 农民的义务工和积累工)来完成。自2004年起,凡农村中涉及农民出工出劳的具体项目开始实行“一事一议”,但因具体农户的受益不均衡,“一事一议”普遍受阻。 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搞水土保持时治理一条侵蚀沟,耕地在侵蚀沟边上的农民,就有治理的热情。因为再不治理,他家承包的耕地很快 就会因水的冲刷坍塌流失。但离侵蚀沟远的农民则不愿出工,因为“危机”离他们还远,治理水土流失的公益性也不用他们去考虑。 事实上,治理一条稍大的侵蚀沟,靠一家一户是完不成的,需要更多农民共同治理。而这样的事儿又通不过“一事一议”,所以造成目前包括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治理在内的一些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农民基本上不出工。“一事一议”的定义,是用农民 民主的办法,来确定农村公益性事物的经济支出。一些乡村干部和有文化 的农民认为,既然治理水土流失是公益性事物,那就应由政府来承担。只有马上受到侵蚀沟危害的农民,才肯出工保护他承包的耕地,大量隐性的、每年慢慢剥蚀黑土地表层的水土流失,农民们往往视而不见,他们对多年后耕地能否继续耕作想都不想,因为那是村集体的财产,耕地的未来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调地难 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的主要手段是横坡打垄和修水平梯田。东北黑土地多是顺坡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开垦初期没有拖拉机,主要靠牛拉犁打垄,顺坡起垄相对省力;二是黑土地的底层透水性较差,顺坡起垄可以减少内涝;三是当时没有水准仪,也打不出横坡垄;四是开垦初期的地力相对比较肥沃,农民都愿意顺坡打垄。但顺坡垄一遇暴雨,水力对土壤的冲刷十分严重,多年冲刷会使坡耕地的地力严重下降,甚至是黑土层流失殆尽。 为减少顺坡垄的过度水土流失,在东北黑土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时,就采取了改顺坡垄为横坡垄,横坡垄基本上按等高线起垄,以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 但改变垄向就需要调地,由于坡上地瘦、坡下地肥,调地已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来每户垄的长短来重新划分,更何况横坡打垄还要减少3%左右的耕地。地力肥瘦的变化,已经造成了治理中的调地难,而减少的耕地,即治理水土流失中占用的耕地,由谁来补偿一直没有明文规定,调地难成为普遍现象。 占地难 在黑土区横坡打垄要减少耕地3%,地埂植物带减少6%,梯田减少20%。所有人都认识到,在现行规定没有列入占地费的前提下,搞水土保持就是让农民减少耕地后减收,致使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占地困难重重。 据一位多年从事概预算工作的同 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四难 □魏天宇蒋晓龙曹修煜 工作研究 2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该规范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治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危害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 该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该规范共分为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程、防风固沙工程等。

该标准是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该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该规范是为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理、监测、评估和验收的管理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该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防治标准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立项的必编报率日益增加,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0.引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值必须达到表1和表2的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 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他区域。 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

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作者:葛海燕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10期 摘要:落实好城市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水土流失、保证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析。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内蒙古包头市水土流失的原因,而后对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度、重视城市土地规划、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等水土保持保护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0-0038-02 0 引言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可能造成城市地标物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城市排水管道的淤堵问题,还可能给城市河流水泊的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而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加以处理,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1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包头市大致可以分成黄河和内陆河流域两部分,其具有十分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和土壤特征等,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同区域的土壤水土流失速度也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而各有不同。比如说大青山以北地区其土壤,侵蚀动力基本来自于风力风水复合侵蚀;而大青山土石山区及丘陵区主要问题来自于水力侵蚀等,包头市轻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达到了5400km2,在全省流失面积中独占鳌头,另外轻度侵蚀面积也开始增加,达到了3000km2左右,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的把握城市水土流失原因。 1.1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 城市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实际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组织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提升不同机构之间的配合效果。在保证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受重视程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可能考虑水土保持问题,采取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也是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取得应有效果的原因[2]。 1.2城市基础建设过度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推荐)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水土流失的治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 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 第二部分方案编写 (一)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报告书(送审稿)为墨绿色,报告书(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纲),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内容。 (二)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格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三)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 注:责任页用黑体小3号字,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名; 审查、校核、编写和参加工作人员须有编制方案上岗证书,并注明证书号。 (四)方案附件

水土流失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基母质、岩石等在受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作用所产生的侵蚀、搬运及堆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模数:指某一区域或流域单位面积多年平均侵蚀量,单位是吨/(平方公里.年),它是表示水土流失程度的主要指标。 水土流失强度:是描述水土流失程度的一个专业名词,按行业学术分级标准,水土流失程度划分为6个级别: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水土流失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水土流失成因: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与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相比,开发建设项目的人为水土流失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 1)水土流失发生时空的不均衡性。水土流失强度首先表现在建设区域内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上,土石方挖填量大、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的区域或者部位,水土流失强度大;扰动程度小、土石方挖填量小、地势平坦、降雨量小的地方,水土流失强度一般较小,新增土壤流失量一般不大。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施工阶段内,水土流失强度高,其他时期水土流失强度低;工程建设雨季施工期内水土流失强度大,干季施工水土流失强度小(但相应地风蚀程度会有所增加)。 2)水土流失的突发性与高危害性。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一般在原地貌上年复一年地发生,其强度一般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建设项目则不然,遭遇到暴雨、大风等外动力条件的时候,水土流失强度比原状态下成倍、成百倍,甚至成千倍地增加,突发性明显,故其危害性也大。 3)水土流失程度与工程施工组织存在密切关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受地形、地貌、降雨、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工程施工组织存在紧密的关系。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工艺、施工时序安排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伟隆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位于东莞市茶山镇横江村。场地东北侧为茶山环城路,西南侧为中心二路和中心三路。场各钻孔孔口标高1.901~2.911m,高差1.01m,气项目区处亚热带,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 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 二○一○年十一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与术语 方案编制总则 勘测与调查 水土保持评价与各类限制性规定 水土流失预测 措施布局与设计的要求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其中,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

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有三条标准:一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场所是陆地表面,除了海洋外的地球表面都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二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必须是外营力,最主要的外营力是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三是水土流失产生的结果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共同点: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差别: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虽然二者在定义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考虑到水土流失一词源于中国,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一词为传入中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义来使用 几个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 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内容的规定

附录A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规定 (规范性附录) A.0.1综合说明。 1 主体工程的概况。 2 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包括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量、水土流失重点区段及时段。 6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附: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见附表A.0.1) A.0.2 方案编制总则 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2 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与标准、相关资料等。 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标准。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说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4 指导思想 5 编制原则 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A.0.3 项目概况。 应按6.3节中的规定,说明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施工组织、工程征占地、土石方量、工程投资、拆迁与安置等情况。若有与其它项目的依托关系应说明情况。 A.0.4 项目区概况。 应按6.4节中的规定,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 A.0.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2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3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4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A.0.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 工程占地。分行政区划(以县为单位)列表说明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等。 2 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 3 防治责任范围。用文、表、图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情况。 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A.0.7 水土流失预测。 1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2 预测方法。应说明土壤侵蚀背景值、扰动后模数值的取值依据。 3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应说明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5 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A.0.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1 防治目标。提出定性与定量的防治目标。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应附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4 不同类型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 5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应分区,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列表说明各项防治工程 的工程量。 6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7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A.0.9 水土保持监测。 1 监测时段。 2 监测区域(段)、监测点位。 3 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