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基础知识

硫化氢基础知识
硫化氢基础知识

1 硫化氢的物性、来源及危害性

1.1 硫化氢的物性

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相对分子量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熔点-85.5℃,沸点-60.4℃,易溶于水,20℃时,2.9体积硫化氢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也易溶于醇类、醛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4.3%-45.5%(体积比),自燃温度为260℃。

硫华氢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19,比空气重,因此,它容易聚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坑里、井里和沟道里,很容易溶解于水,又非常容易从溶解状态转变成游离状态。

1.2 硫化氢的来源

原油是多种物质的混和成份,分布于地层中的孔隙和裂缝中。由于地层中含硫化合物较多,加上地层中各种成岩作用,使H2S生成的渠道多种多样。总的来说,石油中含硫化合物形成机理的各种见解可归纳为以下3点:

①石油中的硫是从生物系统继承下来的;

②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元素硫和石油中的化合物反应的产物;

③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是由于微生物还原硫酸盐的结果。

目前已知的石油中硫化物有:硫化氢(H2S),元素硫S,硫醇(RSH),硫醚(R__S__R/ ),二硫化物(RSSR)及残余硫(残余硫是一类结构暂时还不清楚的含硫化合物)。在众多硫化物中,H2S所占的比例较大,其它含硫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H2S。

1.3 硫化氢的危害性

硫化氢的危害,直接地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伤害,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对非金属元件、设备的老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破坏、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硫化氢的危害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的伤害,对设备的腐蚀破坏和对非金属设备的老化。

1.3.1 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

硫化氢为剧毒气体,空气中H2S含量达0.035mg/m3,人们即可嗅到臭鸡蛋味,当达到10mg/m3时,由于嗅神经麻痹,臭味反而不易嗅到,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H2S可以与人体内某些酶发生作用,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急性中毒时出现意识不清,过度呼吸迅速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对人体有局部刺激作用,这是由于H2S接触湿润的粘膜之后,形成Na2S,以及本身的酸性所致。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硫化氢和其它毒物除了引起危险的慢性中毒外,还能改变人的机体的重要分析系统的功能和人的行为。后者对于劳动安全和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3.1.1 人体硫化氢中毒机理:

硫化氢主要通过呼吸器官进入机体,也有少量通过皮肤和胃进入机体。现已证实,硫化氢的毒性主要表现在三个过程中,即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氧化过程和血液的影响。

①1884年人们就查出了硫化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的毒性作用。少量硫化氢会压迫中枢神经系统;中等浓度的硫化氢能刺激神经;而高浓度硫化氢则会引起麻痹,特别是引起呼吸中枢和血管中枢神经的麻痹。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变化是功能性的,并且是可复原的。

②硫化氢对氧化过程有毒性作用,使血液中氧气的饱和能力降低。在硫化氢慢性中毒过程中,

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呼吸能力降低到80%-85%,在急性中毒时降低到15%。组织的氧化能力也会降低。硫化氢对血液的作用可分成两个阶段:最初红血球的数量升高,然后下降,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血液的凝固性和粘度上升。

③硫化氢在血液中氧化得很快。99%以上的硫化氢在3-5min内能从机体中离开。所以只有H2S 进入机体的速度和氧化速度相等或者高于氧化速度时,才会在血液中发现硫化氢。

1.3.1.2 各种硫化氢浓度下工作、防护要求:

人们不能习惯于硫化氢的毒性,相反,对H2S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肺遭受硫化氢中毒之后,即使空气中H2S浓度较低也会引起新的中毒。

为了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艾伯特化学管理做出了规定(表1):

2

除此而外,在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硫化氢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同各种碳氢化合物结合起来发生作用。在几种物质综合发生作用时,它们的毒性性质会发生变化。综合作用可以表现为简单的叠加。有时某些组分的混合气的综合作用的总效应,会大于这些成分单独作用时的效应的总和。实验表明,在二氧化硫与氯、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汽油与苯以及其它某些成分的组合中也存在类似的效应。

遭受H2S中毒的人,即使以后空气中H2S浓度较低,也会引起新的中毒,并时常会引起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稠油油田属于高含硫油田,在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H2S伴随着原油从井底流到地面,在地面温度压力作用下(温度、压力下降)从原油中析出。当在原油生产的井口放套压、装油嘴套、取样、更换闸门、大罐量油、保养低洼处的闸门等时,通过取样监测也发现这些地方H2S最多,容易发生H2S事故。

油田生产关于H2S中毒死亡事件在全国各地区油田均有发生,97年9月18日,中原油田发生H2S中毒死亡3人,新疆油田采油一厂发生H2S中毒死亡7人的特大事故。据卫生部《职业危害通报》统计,1999年度全国共发生218起759例急性中毒事故,引起中毒的化学毒物约50余种,硫化氢仅次于砷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占第3位。同时硫化氢中毒以42%的病死率居各种化学品中毒死亡率的首位。因此在不同硫化氢浓度下采取的防护措施为(表2):

表1-3 不同浓度的H2S对人体的中毒情况

1.3.2 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

含硫化氢稠油的开采和加工会比不含H2S的石油对空气和其它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伴随而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就越来越艰巨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如何彻底处理H2S是摆在石油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在处理H2S上,人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找到各种各样处理H2S的方法,但是综合比较各种方法,仍然没有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油田工作环境中硫化氢的安全问题,因此稠油硫化氢安全与防治研究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污染源的存在和排放物和化学成分的复杂性,要求认真评估它们对人的劳动、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的影响。

1.3.3 硫化氢对金属设备的腐蚀

在250℃以下,不含水的硫化氢几乎没有腐蚀性,但在油气产运储中常有水存在,硫化氢部分溶于水并发生离解。硫化氢腐蚀是氢去极化腐蚀。金属设备的硫化氢腐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①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包括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如果介质中常有Cl-,CO2等气体协同作用,可能会加速硫化氢的电化学腐蚀。在H2S溶液中含有H+、HS-、S2-和H2S分子,它们对金属的腐蚀是氢去极化作用的过程。

阳极反应:Fe-2e —— Fe2+

阴极反应:2H++2e —— H2

Fe2+进一步与H2S反应:xFe+yH2S—— Fe X S y +2yH+

Fe X Sy为各种硫化铁的通式。硫化氢的腐蚀产物硫化铁可能主要是由FeS和FeS2组成,它们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可降低或阻止电化学腐蚀。但在H2S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则不能阻止铁离子通过。

②硫化物应力开裂:在含有水(包括凝析水)的条件下,H2S分压大于等于0.0003MPa(酸性环境),金属材料会发生硫化物应力开裂(SSCC),SSCC具有突发性,易造成管材断裂,爆破的特点。这类腐蚀是含H2S油气开发运输中应加强注意的一类情况。

③诱发裂纹(HIC):在酸性环境中电化学腐蚀后产生氢离子,在HS-的作用下进入金属内部,在金属内部局部积累形成阶梯型裂纹和鼓泡。在应力的作用下(如输送管道和应力容器中),会产生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ZC),造成破坏。

1.3.4 硫化氢对非金属设备元件的老化:

在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件,它们在硫化氢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会产生鼓泡胀大、失去弹性,浸油石墨及石棉绳上的油被溶解而导致密封件失效。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将中毒者迁移到空气新鲜处,在救助之前以鼓风机或者电风扇向现 场送入新鲜空气,救助者也要戴好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湿毛巾,防护眼镜等,在确保 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现场 有呼吸困难,或者昏迷者,应立即吸氧。 如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坚持不懈,在未确认中毒者死亡 之前,不能放弃。 眼部刺激严重者用清水或小苏打液洗眼,并滴眼药水数日。 输液,使用维生素C,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注射液静脉滴注。 硫化氢中毒的病因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 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 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硫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 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1.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 恢复。 2.中度中毒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 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 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 伴有肺水肿。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硫化氢中毒是指员工在公司勘探、 开发、储运、销售、检维修及其他临时性工作中因吸入硫 化氢引发的影响身体与健康或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三条硫化氢防控工作本着“谁设计,谁负责”、 “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切实 落实防控责任。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冀东油田公司所属 各单位、控股子公司和承包商单位。 第二章建设阶段 第五条依据开发部门提供的数据,含有硫化氢的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论证、安全预评价和HAZOP分析,应包括对项目中硫化氢产生及危害的评价、分析内容,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应采取减少硫化氢产生的工艺技术,结合实际选用抗硫化氢腐蚀的设备和材料。 第七条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应针对含硫介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采取预防措施。第八条在制定含硫油气井勘探开发方案或设计含硫原油加工工艺及含硫天然气净化、加工工艺时,应进行明确提示,并提出采取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技术措施。第九条防硫化氢设备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三章生产过程 第十条施工作业中要严格遵守以下及相关硫化氢作业

硫化氢基础知识培训

硫化氢基本知识培训 一、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是由硫和氢结合而成的气体.硫和氢都存在于动、植物的机体内,动植物由于高温高压作用或细菌分解可产生硫化氢,如腐臭的尸体、蛋类的臭味就是由少量硫化氢的存在产生的。在油气井钻井、试油、井下作业施工及水井施工、酸化、酸洗的作业井现场、天然气加工厂、石油炼制厂、硫回收厂及矿井中常出现硫化氢。另外在纸浆厂、下水道、工业实验室、炸药爆炸现场也有硫化氢的出现 二、浓度概念的说明 ppm浓度是指百万分比浓度 有体积比浓度和重量比浓度两种: 1ppm=1/1000000 1ppm=1.537mg硫化氢/立方米。 三、名词注释 阈限值: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硫化氢的阈限值为15mg/m3(10ppm),二氧化硫的阈限值为5.4 mg/m3(2ppm)。 安全临界浓度:工作人员在露天安全工作8h可接受的硫化氢最高浓度〔参考《海洋石油作业硫化氢防护安全要求》〕(1989)中硫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为30mg/m3(20ppm)。 危险临界浓度:达到此浓度时,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参考《海洋石油作业硫化氢防护安全要求》〕(1989)中硫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为150 mg/m3(100ppm)。 四、硫化氢的特性 1、剧毒:其毒性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致死浓度为500ppm(氢氰酸为300ppm, CO为1000ppm,二氧化硫为1000ppm)。 2、硫化氢是无颜色的气体,沸点大约为-60度。 3、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它的密度为空气的1.176倍,经常在通风条件差的环

境、低凹处聚集,不宜飘散。 4、硫化氢在低浓度(0.13---4.6ppm)时可闻到臭鸡蛋气味,当浓度高于4.6ppm 时,新来的人员刚接触感到刺热,但嗅觉迅速钝化而感觉不出硫化氢的存在。 5、当硫化氢在空气中体积浓度达到 4.3---46%范围时,形成易爆的混合气体,遇火发生强烈爆炸。 6、硫化氢是可燃气体,自燃温度是250度(甲烷为595度),燃烧时显现出兰色火焰,放出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危害人的眼睛和肺部。 爆炸极限4.3%----45.5%。引起火灾适用的灭火剂是醇类泡沫及二氧化碳。 7、硫化氢易熔于水、乙醇和汽油、原油和煤油等油类,在20度,1个大气压下,一体积的水可溶解2.9体积的硫化氢,温度升高则溶解度下降。 8、硫化氢显酸性,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水溶液对钢材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以致造成泄漏。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或氧,其腐蚀速度会迅速增加。液体硫化氢还对某些塑料、橡胶和涂层有侵蚀作用。 四、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1、0.13ppm---4.6ppm:可嗅到臭蛋气味,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2、4.6ppm以上:刚接触到有刺热感,但会迅速消失。 3、10ppm(20ppm):允许8小时暴露值,即安全临界浓度值(TLV),超过安全临界浓度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各国采用的安全临界浓度值不尽相同,美国职业与安全署(OSHA)标准为10ppm。我国现采用的标准允许空气中最高接触浓度为10ppm 4、50ppm:只允许直接接触10分钟。 5、100ppm: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在3---10分钟内就会损伤嗅觉神经并损坏人的眼睛,使人感觉到轻微头痛、恶心及脉搏加快。长时间可能使人的眼睛和喉咙受到破坏。接触4小时以上可能导致死亡。 6、200ppm:立即破坏嗅觉系统,眼睛、咽喉有灼伤感。长时间接触会使眼睛和喉咙遭到灼伤并可能导致死亡。 7、500ppm:失去理智和平衡知觉,呼吸困难,2---15分钟内呼吸停止,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可能导致中毒死亡。 8、700ppm:很快失去知觉,停止呼吸,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可很快导致中毒死亡。

涉硫化工装置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硫化氢防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涉硫化工装置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试提取的涉及硫化氢生产(产生)的化工装置的硫化氢气体防护的安全技术管理。 第一章生产管理 第一条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备、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伴随有硫化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应从原料硫化铁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硫化氢分布等动态硫化氢分布图,确定危险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制订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工艺流程、装置改造、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及时告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其变更情况。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原料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存档和向作业人员公布。企业的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装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装备档案。 第九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并建立监控检查台帐。 第十条在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按GB2893-2001规定可在地面用红或红黑间隔的斑马线表示防止人员随意进入的危险区域,涉及硫化氢的设备、管道上应涂刷提醒人们注意的黄色或黄黑相间的色环。 装置内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装置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

硫化氢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硫化氢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一、H2S的来源及分布 1、 H2S的来源 硫化氢通常出现在炼油厂、化工厂、脱硫厂、油/气/水井或下水道、沼泽地以及其它存在腐烂有机物的地方。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 (1)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 (2)在炼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一般是以杂质形式存在于原料中或以反应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3)硫化氢也可能来自辅助作业或检维修过程,例如用酸清洗含有FeS的容器,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硫化氢;或将酸排入含硫废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 (4)水池管道中长期注入含氧水(如海水、含盐水、地下水),在注入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水池中的溶液“酸化”而产生硫化氢。 二、H2S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作业中的分布 1、油气集输、油气储存分布区域 ①单井进站的高压区;②油气取样区;③排污放空区;④油水罐区。 2、天然气净化厂分布区域 ①脱硫区;②再生区;③硫回收区;④排污放空区。 3、油田注水(水处理、回注站)分布区域 ①油气取样区;②排污放空区;③油水罐区。 三、H2S的危害 1、H2S的物化性质 H2S为无色气体,在低浓度时具有臭鸡蛋气味,在高浓度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气味。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密度是空气的1.19倍。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硫化氢职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度危害(II级)。 2、侵入途径 接触H2S的主要途径是吸入,H2S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H2S 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3、毒理学简介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H2S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少部分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这些代谢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尿排出,部分随粪排出;极少部分H2S经肺呼出,在体内无蓄积。H2S的急性毒性作用器官和中毒机制,随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变化而不同。浓度越高则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较低时对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见表2-1。 4、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表

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制度 (新版)

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目的 为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天津天保电力有限公司范围内以及进入公司区域内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 三、内容与要求 1.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2.在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配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的车间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三证”齐全(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消防认证、防爆合格证),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

H2S安全防护知识题库

H2S安全防护练习题 第一篇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部分:H2S安全防护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硫化氢是透明的、剧毒的酸性气体,危险类别属甲类。√ 2、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所以在作业现场,可以依靠闻到的硫化氢气味来判断它的存在。× 3、因为硫化氢气体比空气略重,所以硫化氢容易在地势低凹处发生聚集。√ 4、当硫化氢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到适当的比例时,就会发生爆炸。× 5、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乙醇、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6、氢硫酸比硫化氢气体具有更强的氧化性,易被空气还原生成二氧化硫。× 7、地层中硫化氢的形成,与石膏的存在、温度、地层厚度及地层孔隙度、天然气组分等因素有关。√ 8、我们通常看到的硫化氢是气态的,是因为它的沸点、熔点都很低。√ 9、硫化氢气体能够随着存放液体(包括水、油、乳液和污水)的容器而被搬运、转移。√ 10、硫酸盐细菌的还原产物属于生物化学成因的一种。√ 11、火山喷发物中,往往也含有大量含硫化氢的气体。√ 12、钻井作业时,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孔隙、裂缝等通道,上窜侵入井中。√ 13、储层水中的硫酸盐,可以将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经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硫化氢。√ 14、酸洗输送管道时,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 15、在对地层的酸化或酸压时,地层中的一些含硫的矿石如硫化亚铁(FeS)与酸液接触会产生硫化氢。√ 16、在注水作业时,会造成对地层的污染,将使硫化氢的含量增加。√ 17、硫化亚铁自燃的过程中,当周围有其它可燃物(如油品)存在时,会冒出浓烟,并引发火灾和爆炸。√

18、硫化氢气体在作业现场不会发生飘移、扩散。× 19、在潜在硫化氢存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指示风向的装置。√ 20、当听到硫化氢溢出或泄漏的警报后,首先应该确定出风向,以便迅速撤离。√ 21、撤离时,若发现有人出现硫化氢中毒倒地意外,应立即进行施救。× 22、接触硫化氢的次数越多,使人们对硫化氢的敏感度反而会增强。× 23、当硫化氢浓度极低时,将被血液中的溶解氧氧化,此时硫化氢对人体的威胁不大。√ 24、达到阈限值浓度时,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 25、肩部正前方直径在~(6in~9in)的半球型区域,称为呼吸区。√ 26、就地庇护所是指通过让居民呆在室内直至紧急疏散人员到来或紧急情况结束,避免暴露于有毒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公众保护措施。√ 27、“ppm”表示的浓度数据不会受到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 28、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它也是一种助燃的气体。× 29、二氧化硫有硫燃烧的辛辣刺激性气味,具有窒息作用,在鼻和喉黏膜上形成亚硫酸。√ 30、硫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高价的铁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和硫。√ 二、单选题: 1、硫化氢(H2S)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 C )。 A、三氧化硫(SO3) B、硫单质(S) C、二氧化硫(SO2) D、氧化硫(SO) 2、[T]A-B-001 5 2 5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时,会呈现出( D )火焰。 A、赤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85-47 排水管道防止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下井作业是市政排水疏通养护和排水工程施工以及防汛抢险中经常遇到的生产和施工项目,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井下检查、管道维修、下井清淤和捞杂物,管道内砌堵、拆堵、砸管,排水泵站掏挖集水池等。 该下井作业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工作环境较恶劣,其工作面狭窄,通气性差,作业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有的存有一定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缺少氧气,作业稍有不慎或疏忽大意,极易造成操作人员中毒的死亡事故,特别是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历年来在全国市政排水行业中下井作业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天津市近几年连续发生硫化氢中毒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如99年9月纪庄子污水厂在检修泵站进水闸门时,五人井下作业中

硫 化 氢 防 护 知 识 培 训

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 ?一、前言 ?硫化氢是塔里木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由于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危害大、毒性强,做好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防护工作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塔里木油田含硫化氢环境作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员工了解硫化氢的危害,熟知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硫化氢防护设备和检测器材,掌握应急救护的程序和现场急救常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二、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剧毒、可燃、易爆的气体,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硫化氢属无机化合物,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 ?通常呈气态,沸点为-60.2℃,熔点为-82.9℃。 ?有臭鸡蛋刺激气味,低浓度可闻臭鸡蛋味,高浓度可迅速麻痹嗅觉,致使人的嗅觉感觉不到,起不到警示作用。 ?剧毒。毒性可与氰化钾相比,是一种致命气体。 ?相对密度1.189,比空气重,易在低凹处聚集。 ?可燃。自燃温度260℃,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有毒物质二氧化硫(SO2)。 ?易爆。与空气混合,占空气体积的4.3%-45.5 %时,形成爆炸混合物。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硫化氢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三、硫化氢对人体的侵害作用 ?1、侵入途径 硫化氢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亦可皮肤吸收及消化道吸收。呼吸道粘膜吸收快, 皮肤吸收甚少。 ? 2、中毒毒理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主要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纳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中毒程度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硫化氢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四、中毒原理 1.血中毒:血液中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2.脑中毒:硫化氢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与血细胞中铁结合,抑制氧的利用,而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工艺管理 第一条存在H 2 S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 H 2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H 2 S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 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帐。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吸入,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快。 车间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10 mg/m3。 硫化氢物化性质:有“臭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可溶入水,易溶入甲醇、乙醇类、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很快恢复。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混浊等急性角膜结膜炎表现;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强等急性支气管周围炎表现;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脱离接触,数日内症状即消失。 3.中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在300 mg/m3以上,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外,尚有一般神经中毒症状和共济失调。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咳嗽、胸闷、肺部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的网状阴影或散在细粒状的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或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面对光源时,眼周围有彩色环,这是角膜水肿的征兆 4.重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大于700 mg/m3,发病急,进展快,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严

重中毒脱险后.可残留后遗症,包括神经衰弱症、前庭功能障碍、椎体外系统损害、中毒性肾损害、精神障碍、瘫痪及心血管病变等,甚至有个别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 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必须使用检测仪器和防毒面具 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毒面具。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应当安装自动报警仪。接触硫化氢工人应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硫化氢中毒的处置原则 人体内最重要的是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其需氧量可达22%,如果出现缺氧,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脑受到损害。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流动、氧没法输送,造成缺氧。 尽快使中毒者脱离毒物的危害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量有毒气体泄漏,往往会发生着火爆炸、多人中毒和多人受伤等重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抢救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慌张,迅速组织气防救护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对遇难者进行抢救,尽快将中毒者抢救出来,使其脱离毒物的危害,转送医院进行抢救。 切断毒源 组织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关闭泄漏管线的控制阀门,切断毒源,以利事故处理,不使事态扩大。 划定危险区,疏散人员 当大量毒气泄漏时,特别是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人们闻不到,危险性更大,我们要根据风向、风级做好划定危险区的工作,指派警戒人员,以免他人误入毒区,对危险区内的无关人员尽快地撤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 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的单位要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防硫化氢过滤式防毒器材或隔离式防毒器材,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及适当的防毒器材。 在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答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硫化氢概念: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对人的毒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被称之为“无形的杀手”、“瞬间杀手” 二、硫化氢的特点: 剧毒-----致命易燃-----可爆无色-----不能用眼睛识别 比空气重----通常聚积于低洼地带 低含量时有一股臭蛋味,但不能靠嗅觉检测 对一些金属有腐蚀作用容易被风或气流驱散 三、硫化氢的危害是什么? 1、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被吸入人体,首先剌激呼吸道。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严重时,心脏缺氧而死亡。 2、硫化氢对设备材料的危害: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般统称为氢脆破坏。 3、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略重于空气,往往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主要是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且污染非常严重,危害巨大。 四、依据SY/T5087-2005行业标准《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和《毒气的强度等级》可将采油厂含硫化氢的油井按照硫化氢检测出来的浓度分为哪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15mg/m3以内;(10PPM) (安全) 第二等级为15mg/m3~30mg/m3;(10PPM~20PPM) (尚安全,超过1小时有明显不适) 第三等级为30mg/m3~150mg/m3 ;(20PPM~100PPM) (暴露15分钟出现头痛、肺浮肿,眼睛产生严重刺激和伤害,症状明显。) 第四等级为150mg/m3~450mg/m3 ;(100PPM~300PPM)(3~5分钟失去嗅觉,为立即危害生命和健康的浓度值。) 第五等级为450mg/m3以上。(导致人身伤亡) 五、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 1、15mg/m3 限时加权平均值是日工作8小时的暴露安全极限(10PPM)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山东标准2020版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防护设计管理、风险辨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警示与标识、检测与防护、人员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硫化氢泄漏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50393 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 3047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SH 3009 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SH/T 3096 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 DB37/T 3194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硫化氢环境 hydrogen sulfide environment 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区域。 3.2 一脱三注 one removal and three injection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的原油脱盐、注碱、注氨和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4 设计管理

4.1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设计时应考虑原油硫含量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应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硫含量设计。4.3 设备、管线材质应按SH/T 3096规定合理选用,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宜升高选材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4.4 中间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等含硫化氢储罐宜考虑设计氮封。 4.5 设计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腐蚀检测设备、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宜具有定位、无线传输功能)和硫化氢捕消设备等,硫化氢富集的关键设备和管线宜提升安全仪表系统(SIS)等级。 5 风险辨识 5.1 企业应全面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确定涉硫化氢区域并绘制分布图。 5.2 企业应对日常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切水、采样、人工检尺和装卸。 5.3 企业应对施工(检维修)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阀门管件更换、一次表拆检、清污清淤和低点排凝。 5.4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装置大检修开车前,企业应对存在硫化氢泄漏或积聚风险的工艺、设备、设施、受限空间、低洼处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形成风险点清单并在正常运行后定期检测硫化氢浓度。 5.5 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组织制定防止硫化氢中毒的防控、消减措施,并依据DB37/T 3194要求对涉硫化氢区域实施风险管控。 6 生产管理 6.1 企业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工艺、设备防腐等技术措施降低硫化氢泄漏风险。 6.2 因原料组分、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设计值时,应启动变更管理程序,辨识变更带来的风险,及时完善安全防控措施。 6.3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应严格“一脱三注”,并做好分馏塔、汽提塔顶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6.4 高含硫化氢的气体应脱硫处理后使用,严禁不脱硫直接做燃料,酸性气火炬的设置应符合SH 3009的规定。 6.5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汽提装置处理,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排污沟等污水收集系统。 6.6 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自动或密闭方式。 7 设备管理 7.1 企业应组织做好现役装置设备管道材质的核查和确认,应对存在高温、高压的易腐蚀部位或者可能产生低温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以及弯头等易冲刷部位加强检测和维护。 7.2 原油罐、中间产品罐、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和气柜等的含硫化氢设备应按照GB/T 50393要求进行运行维护与检测。 7.3 涉硫化氢生产装置、储罐停工停用时,应采取化学清洗、钝化处理或氮气保护等措施。 8 作业管理

石化公司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最新范文

石化公司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硫化氢介质的安全管理,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硫化氢安全防护是指在炼油、化工设计、生产、储运、排放、检修等工作及其他临时性作业过程中安全防护。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设计阶段防护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应包括对项目中硫化氢产生及危害的评价内容,并提出具体安全防护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应采用减少硫化氢产生的工艺技术,选用抗硫化氢腐蚀的设备和材质。 第六条在装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设备或管线设计时,针对含硫介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在制定高含硫原油加工工艺及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加工工艺时,应采取预防硫化氢中毒等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第三章生产储运防护 第八条工艺技术、操作条件或加工物料等发生改

变,有可能导致生产作业现场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生产部门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技术部门应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并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第九条对于酸性水汽提装置、酸性水储罐、含硫污水处理设施、输送硫化氢或含硫污水的管线和机泵等设施,应制定切实可靠的防范硫化氢气体泄漏的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定期检查。 第十条含硫甲乙类油罐进出油、调和时,禁止在罐顶进行人工现场采样、检尺、测温(罐壁固定测温除外)和更换、拆卸安全附件等作业。 第十一条在对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进行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时,要佩带适用的防毒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表,站在上风向,除作业人员外,必须有一人专门负责现场监护。取样设备应标识硫化氢警示标签。 第十二条对储存和运输含硫化物的原油、液化气、汽油、柴油、油渣等设施应定期进行腐蚀检测,防止油品中硫化物与金属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发生自燃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第十三条对处理含硫介质的装置,在检修前,要把设备、管线中各种物料清除干净,并进行气体置换,在气体采样检测符合要求时,方可开始检修作业。 第十四条对储存加工高含硫原油的重点装置和罐区,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和硫化氢警示牌,标明硫化氢的毒理特性及安全防护要求。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编号:AQ-JS-045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Measures to prevent hydrogen sulfide poisoning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硫化氢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硫化氢中毒关键要抓好以下“六大环节”: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和化工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每年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

的认识。 二、落实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行安全叮嘱,提示安全措施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3、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DB37T 3966-2020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ICS13.300 E09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966—2020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ydrogen sulfide prevention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2020-06-08发布2020-07-08实施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设计管理 (1) 5风险辨识 (2) 6生产管理 (2) 7设备管理 (2) 8作业管理 (2) 9警示与标识 (3) 10检测与防护 (3) 11人员培训 (3) 12应急处置 (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胜杰、马明、纪国峰、姜素霞、肖安山、高少华、于风清、王婷。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防护设计管理、风险辨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警示与标识、检测与防护、人员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硫化氢泄漏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50393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3047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SH3009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SH/T3096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 DB37/T3194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硫化氢环境hydrogen sulfide environment 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区域。 3.2 一脱三注one removal and three injection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的原油脱盐、注碱、注氨和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4设计管理

急性硫化氢的中毒急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急性硫化氢的中毒急救 导语:积极供氧是改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缺氧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轻重,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方法纠正缺氧。现场呼吸停止时,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及早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 急救处理 (一)、在上风向空气新鲜处安置患者,脱去患者污染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暖并且保持安静。供氧积极供氧是改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缺氧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轻重,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方法纠正缺氧。现场呼吸停止时,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及早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实行体外心脏按压士。 (二)、现场局部急救治疗:眼部损害可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用激素软膏点眼。接触的皮肤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后期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三)、在能维持呼吸、心跳的情况下,就近送往医院进进一步治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短程;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对症和支持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治感染,纠正酸中毒,控制抽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现场救援及人员防护安全 (一)、严格按防护要求进行,注意防止救援人员中毒。绝对禁止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多人无谓牺牲! (二)、向沟、池、井等事故现场鼓入新鲜空气(或氧气);设有事故通风的场所先打开风机通风。在通风换气后实施救援。 (三)、呼吸防护:救援人员必须配戴空气(氧气)呼吸防护器才能进入中毒现场救助中毒者(无关人员从中毒现场逃生可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配相应的滤毒罐)。(四)、朝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移离中毒者和疏散现场人员,疏散地确保空气新鲜,不要安置在低洼处;有条件时疏散范围和距离依据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

编号:AQ-JS-0215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Seven precautions for hydrogen sulfide safety protection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

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