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充水条件

合集下载

煤矿防治水措施综述

煤矿防治水措施综述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任务十三矿床充水与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一、矿床(坑)充水条件在自然状态下,矿体尤其是围岩中通常充满一定数量的地下水,称之矿床充水。

当开采矿产时,这些地下水和某些地表水,可持续地流入采矿井巷,称之为矿坑(井)涌水或充水,其水量大小称为充水强度或涌水强度。

矿井突水(矿坑透水):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的瞬时大量涌水。

矿床(坑)充水条件:是指矿床(坑)充水水源、充水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其中充水水源是必要条件,充水途径是充分条件,二者为矿井充水的必备条件。

(一)矿床(坑)充水水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窑水,均可构成矿坑(坑)充水水源。

1、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矿坑涌水特征主要表现:(1)矿坑涌水动态与当地降水的变化过程一致或具有相似性。

(2)同一矿床,随开采深度增加矿坑涌水量逐渐减少,且其涌水高峰值滞后时间加长。

(3)矿坑(井)涌水量的大小与降水性质、强度、延续时间、入渗条件密切相关。

2、以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矿床地表水能否成为矿坑充水水源,关键在于二者之间无水力联系,即是否存在充水途径。

其充水途径有天然和人工二类。

地表水作为矿坑充水水源时,它对矿坑的充水程度取决于以下几方面:(1)地表水体的性质和规模(2)地表水体与矿坑的相对位置,包括二者位置高程的相对关系、水平距离。

(3)矿坑与地表水体之间的岩石透水性。

(4)采矿方法的影响。

3、以地下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能造成矿井涌水的含水层,称为矿床(坑)充水层。

依据矿床与充水层的关系,分为直接充水源和间接充水水源。

直接充水源:充水层直接被矿坑揭露,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间接充水源:含水层的地下水只能通过导水通道进入矿坑。

当地下水成为主要涌水水源时,其充水特点、强度和规律性如下:(1)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空隙性质及富水程度有关。

(2)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厚度和分布面积有关。

(3)矿井涌水量及其变化与充水层中地下水量的组成及大小有关。

4、以老窑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老窑:历史上开采过,现在已经闭坑不采的矿井。

煤矿矿井水灾防治

煤矿矿井水灾防治

矿井水灾
四、透水预兆
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井下工作人员熟悉这样预兆,对于及时 采取对策,保证 人员安全撤离有着重要作用。透水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巷道壁或煤壁“挂汗”。这是由于压力水渗过微细裂隙后,凝聚于岩石和煤层表面造 成的。 (2)煤层变冷。煤层含水增大时,热导率增大,所以用手摸煤壁时有发凉的感觉。 (3)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这表明离水源已较近,应密切注视水流情况,如果出售 混浊,说明水源很近;如果出水清净则较远。 (5)煤层有水挤出,并产生“嘶嘶”声。有时尚能听到空洞泄水声。这是透水危险的征兆。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为积水区常散发出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 (7)煤壁或巷道“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这是老空水的特点。 (8)煤发潮发暗。干燥、光亮的煤由于水的渗入,就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层。里 面还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矿井水灾
2.充水天然通道
矿床充水天然通道主要包括点状岩溶陷落柱、线状断裂(裂隙)带、窄条状隐伏露头、面状裂隙网 络(局部面状隔水层变薄或尖灭)和地震裂隙等。 1)点状岩溶陷落柱通道。井下岩溶陷落柱的导水形式多样,有的岩溶陷落柱柱体本身导水;有的柱
体是阻水的,还有的岩溶陷落柱柱体内部分导水,部分阻水。 2)断裂(裂隙)带通道。断裂带是否能够成为充水通道主要取决于断裂带性质和矿床开采时人为采 矿活动方式与强度。断层水文地质有隔水断层和导水断层两种。 3)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影响隐伏露头部位多层充水含水层组地下水垂向间水力主要因素: (1)隐伏露头部位基岩风化带的渗透能力大小; (2)上覆第四系底卵孔隙含水层组底部是否存在较厚的黏性土隔水层。 4)面状裂隙网络(局部面状隔水层变薄区)通道。面状展布的裂隙网络随着上、下充水含水层组地 下水水头差增大,以面伏越流形式的垂向水交换量也将增加。 5)地震通道。地震前区域含水层受张力影响时,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坑涌水量明显减少。地震 发生时,区域含水层压缩,区域水位瞬时上升数米,矿坑涌水量瞬时增加数倍;强烈地震过后,区域含 水层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区域地下水逐渐下降,矿井涌水量逐渐减少矿井涌水量变化幅度与地震强度成 正比,与震源距离成反比。

第三章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第三章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第三章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充水条件是指矿井充水源、矿井充水通道和矿井充水强度.矿井充水水源和矿井充水通道时矿井充(突)水的本源,矿井充水强度是矿井充(突)水的结果。

不同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结合构成了矿井充水强度,或者说矿井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第一节矿井充水水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水源、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和老空水水源。

其中地下水水源又分为孔隙含水层水源、裂隙含水层水源和岩溶含水层水源(薄层灰岩含水层水源和厚层灰岩含水层水源)。

据统计地下水水害占到水害事故的60%,老空水水害占到30%,所以地下水和老空水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对象.一地下水对矿井充水影响1、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为了区分个含水层对矿井充水性质和强度的影响差异,明确勘探工作和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将含水层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见表3—1。

表3—1 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2、各类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含水层作为矿井充水水源引发的矿井水害与其含水空间的发育特征和补给条件有关,又与不同类型含水层和开采煤层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关,即煤层与含水层的赋存条件。

各类含水层对矿井水害的影响见表3—2表3-2 各类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二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地表水是指江、河、湖、海、池塘、水库中的水。

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表3-3。

表3—3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三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除了露天煤矿大气降水与矿坑充水有直接联系外,井下开采的煤矿,大气降水多事矿井充水的间接水源,通过入渗补给充水含水层进入矿井。

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见下表3-4.表3—4 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大气降水很少造成矿井灾难性水害,但暴雨径流常沿位置较低的井口(包括废弃井口)、采空塌陷区和岩溶塌陷坑等灌入井下,形成灾难性水害。

这种水害很难与地表水害严格区分。

四、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老窑积水包括古代老窑积水、近代地方小窑积水、地方煤矿和国有大矿的采空区积水。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提纲
一、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二、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 三、矿井防治水实用图编制 四、突水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2
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3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是矿床水文地质学重要研 究内容之一,也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 一。
(二)、人为充水条件分析
1.人为充水水源
袭夺水
老空水
8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地面岩溶塌陷带
封孔质 量不佳 钻孔
底板矿压破坏带 底板水压导升带
顶板冒落裂隙带
9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三)、充水强度分析
充水强度分析
定性 分析
定量 预测 评价
充水“水源” 充水“通道” 充水“强度”
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 内容
4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根据充水条件特征,可将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划分为:
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
自然充水 条件分析
人为充水 条件分析
5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一)、自然充水条件分析
1、地面防治水
1、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 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 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 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2、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应当高于当地历年最高 洪水位。应当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如果是井口及工业场 地建筑物的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提坝、沟渠、或 者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等 可溶 性 岩 组 成 ,是 区域 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一 个 主 要 含 水 岩
组。
和 东南 边界 安 昌断层 、 泽 断层 。 外 , 生 产 中 能 , 水动 态 比较稳 定 。矿井 充水 通道 主 要有 : 藕 另 在 故 还发现了 l 4个陷落柱 ,另据三维地震资料 发现 () 1采动裂隙导水 。由于矿井采用放顶煤采
2 井 地 质 和 水 文地 质
常村 煤 矿 广 为 第 四 系黄 土 掩 盖 ,仅 于北 部 阎 村 、 隆一 带 有二 叠 系 上打 盒 子 地 层零 星 出 常 露 , 批 区 内大 量 钻 孔 资 料 , 老 到 新 分 别 为 奥 根 从 陶 系 巾 统 峰 峰 组 ( 2) 石 炭 系 II 本 溪 组 0 f、 } 统
关 键 词 : 文 地 质 ; 矿 开 采 ; 存 水 ; 究 水 煤 赋 研
常 村矿 位 于 f珂 省 屯 留县 东 部 , 跨 路村 、 斜 、 f j 横 水东村背斜 、 宋庄 向斜、 王村背斜 、 郭庄背斜 。 层 , 其中 , K1 仅 0砂岩含水层 富水性稍强。该含 上 村 、 岗 等 乡 镇 , 区 东 两 宽 74 i, 北 长 区内断层不发育 , 北 矿 . n南 k 主要有北部边界文王山南断层 水层厚度大 , 面积广 , 具有 良好的多年水 调节性 1k 面 积 为 173 k 全 区 广 为 第 四 系 黄 土 7 m, 0 .8 m , 沉积掩盖 , 地形平缓 , 局部黄土冲沟发育 , 为高原 盆 地 内 的河 谷平 原 区 。常 村煤 矿 属 海 河 流 域 , 浊 漳河南源 自南向北 、西源 自西 向东流经矿区, 对 矿 区开采有较大影响 ; 南源的支流绛河 , 由西 向 东 穿 越 矿 区 ,由 于 河 水 流 向 与 地 层 走 向基 本 垂 直, 不利于地表水 的垂直下渗 ; 田北部有阉村 、 井 常 隆 两座 小 型 水库 , 距 煤层 的垂 直 距 离 远 大 于 因 冒落 裂隙 带 高度 , 煤 层 开采 无 太 大 影 响 。 对 1区域 地 质 与水 文 地 质 区 域地 层 自东 而 西 由 老 至新 为 :上 元 古 界 震 旦 系 、 生 界寒 武 系 、 陶系 、 炭 系 、 叠 系 、 古 奥 石 二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 四系 , 东部边缘为新华夏构造 的 褶皱 和 断 裂集 中发 育 地 带 , 部 为新 华夏 系构 西 造 体 系控 制 的 长治 地 , 地 构 造 位 置 处在 我 国 大 华北地 东部新华夏丰造体系第三隆起带 中段 , 勾 即 太行 山 新华 夏 系 一 级 隆起 之 上 的 二级 构 造 带 : 晋 ( ) 获 ( ) 断 带 与武 乡一 阳城 凹 褶 带 之 城 — 鹿 褶 间, 与该 带 主要 压 性 结 构 面斜 交 的 方 向上 , 发 均 育有两组扭裂面 , 一组为 NN 走向的张主 性断 W Ⅱ 裂 , 一 组为 N E走 向 的 压扭 性 断 裂 , 该 带 的 另 E 在 漳河、 沁河及其支 流 , 普遍受这两组扭 裂面的控 制, 而形 成 追踪 河 谷 。 井 田位于辛安泉域南部 长治 地水文地质 单元内 , 区域 东部 出露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 呈长 条 状 南北 方 向展 布 , 岩 溶 裂 隙 水 , 西地 势 逐 含 向 渐 降低 。 域 中 、 部 属 长治 翁 地 , 区 西 为新 生 界 早 期 形 成 的断 陷 地 , 积物 较 厚 约 3 0 并 夹 有 一 堆 0 m, 系 列孔 隙 含水 层 。根 据 岩 性 特 征 和 富水 空 间 性 质 , 啵内 自下 而 上 可划 分 碳 酸 盐 岩岩 溶 裂 隙 含 水 层组 、 屑 岩类 灭 碳 酸 盐 类 含 水 层 组 、 屑 岩 碎 碎 类 含水 层 组 、 散 岩类 含水 层组 。 中 , 酸 盐 岩 松 其 碳 岩溶裂隙 含水层组 由灰岩 、 泥灰岩 、 白云质灰 岩

矿井水充水条件分析

矿井水充水条件分析

目录前言 (2)1 水源 (3)一、天然充水水源 (3)1、大气降水 (3)2、地表水 (3)3、地下水(围岩地下水水源) (4)二、人为充水水源 (4)1、袭夺水 (4)2、老窖及采空区积水 (5)2 矿井充水通道 (6)一、天然充水通道 (6)1、点状岩溶陷落柱通道 (6)2、断裂带通道 (6)3、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 (7)4、面状裂隙网络(局部面状隔水层变薄区)通道 (7)5、地震通道 (7)二、人为充水通道 (7)1、顶板冒落裂隙带及底板矿压破坏带 (8)2、封孔质量不良钻孔 (8)3 影响矿井充水程度的主要因素 (9)1、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9)2、矿井地下水疏降深度的影响 (9)3、开采因素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 (9)4 矿井突水特征 (9)前言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因井巷、工作面接近或直接沟通充水水源(含水层、地表水体、老空)或充水通道(导水裂隙带、陷落柱、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各种水渗入、滴入、淋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简称矿井冲水。

影像矿井冲水的主要因素:矿井水的来源、通道及冲水强度。

掌握这些资料,对计算涌水量、预测矿井突水的可能性及制定防治水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水源一、天然充水水源矿井的充水天然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种水源。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所有矿井充水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降水有关.但这里所讲的大气降水水源,是指对矿井直接充水的大气降水水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煤层矿床埋藏特点:a。

开采煤层时其主要充水岩层(组)是裸露的或者其覆盖层很薄;b。

煤层埋藏较浅;c。

开采的煤层处于分水岭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段.大气降水充水特点:大气降水是矿井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所有的矿井充水,都间接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生产矿井而言,大气降水首选渗入地下,补给含水层,然后再涌入矿井。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井,其涌水量变化有如下规律:a.矿井充水程度与地区降水量大小、降水性质、强度和入渗条件有关.如长时间的降雨对入渗有利,矿井涌水量大,反之,则矿井涌水量就小;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地表水 能否成为充水水源,取决于地表水体与井巷之间有无直接 或间接联系的通道。 (一)地表水涌入或灌入矿井的途径 1.通过第四系松散砂砾层及基岩露头。如山东新汶西港矿大汶 河水通过松散砂砾层补给四灰含水层而导致矿井充水。
2.通过小窑采空区,如山东淄博洪山矿1962年雨季 东大沟洪水位上升,淹没沟两岸的南北炮台两对小 窑,地表水沿小窑采空隙泄入井,最大涌水量达 614m3/h; 3.通过地表岩溶塌陷,如湖南涟邵恩口二井,木杉 河洪水冲垮河堤,灌入塌陷区,溃入矿井,最大涌 水量达3500m3/h。 4.地表水体下采煤,冒落裂隙带与地表水体沟通, 如吉林辽源梅河一井水库透水造成淹井。
3)岩溶充水岩层 由于其含水空间分布极不均一,
致使岩溶水具有宏观上的统一水力联系而局部水力联 系不好,且水量分布极不均一的特点。因此,岩溶充 水岩层对矿井充水影响的两个特点:一是位于岩溶发 育强径流带上的矿井易发生突水且突水频率高,矿井 涌水量大。如焦作韩王矿、演马庄矿 位于九里山断 层强径流带上,为该矿区突水最频繁、水量最大的矿 井;二是矿井充水以突水为主,个别突水点的水量常 远远超过矿井正常涌水量,极易发生淹井事故,如开 滦范各庄矿2171工作面,奥灰水通过陷落柱突水(图 8-6),最大水量达2053m3/min。
图8-5 吕家坨矿3771工作面透水透砂示意图
图8-6 开滦范各庄矿2171工作面陷落柱突水及 封堵情况示意图
2.充水岩层的厚度和分布面积
越大,地下水储存量愈丰富,对矿井充水影响愈大; 反之,则小。如峰峰矿区,野青灰岩厚约2m,井巷揭露时涌水量约3m3/min~ 5m3/min,大青灰岩厚约6m,井巷揭露时达13m3/min~24m3/min,若分布范围 很大的巨厚奥灰含水层参与充水,矿井涌水量会更大。
(5)在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时,随着顶板岩层的 冒落,也会产生溃水、溃砂和溃泥的事故。
(一)充水岩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充水岩层的含水空间特征
根据充水岩层的含水空间特征,分为孔隙充水、裂隙充水和岩溶充水岩层。 (1)当井筒穿过松散孔隙含水层时,常发现孔隙水和流砂溃入事故。 60年代以来采 取冻结、沉井、降水等特殊凿井方法通过这类含水层, 基本避免了这类水害的发生。 (2)井下开采第三系煤层时,煤层顶、底板含水砂层中的水及流砂会 溃入矿井。 (3)隐伏煤田露天开采时,覆盖层中的孔隙水是露天矿坑的主要充水水 源,必须在剥离前进行预先疏干。
大气降水
第一节 影响矿 井充水 的自然 因素
地形 地表水 井巷围岩的性质 地质构造
岩溶陷落柱
一、大气降水
是主要补给来源。其影响,既与降水的特点有关,也 与降水的入渗条件有关。 对于露天矿:降水直接降落在矿坑内,形成降雨 径流,其水量大小决定于降雨量、露天坑范围及其汇水 条件;矿坑充水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雨后坑内水量立 即增大。由于大气降水的多样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 复 杂性,使降水的入渗过程十分错综复杂,对矿井充水的 影响千差万别。
矿井充水条件
矿井水:采矿过程中涌入矿井巷道 的水称为矿井水。 人们将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 影响矿井充水程度等三类因素 的综合作用结果称为矿床的充 水条件。
矿井充水条件既取决 于矿井所处的自然地理、 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也 取决于矿井建设和生产过 程中采矿活动对天然水文 地质条件的改变,它是一 系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错综复杂的 影响结果。 因此在正确分析和评价矿井 充水条件前,应首先了解 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对矿井充水所起的作用。
图2 地表水通过松散沙砾层补给薄层灰岩导致矿井 充水 1-石灰岩;2-含水砂砾岩;3-河水位;4-黄土层; 5-煤层;6-断层;一~六为灰岩名称
(二)影响涌入量大小的因素 1.井巷与地表水体间的岩石渗透性 2.地表水体与井巷的相对位置 井巷低成为充水水源;如湖南某矿,距河下50m 深的巷道涌水量为132m3/h~360m3/h,其中76% ~81%为河水补给;距河下125m~250m深的井 巷,涌水量减为11m3/h~17m3/h, 河水几乎没有 影响。 3.地表水体的性质和规模 当常年性水体,则水体为定水头补给边界,量大 而稳,淹井后不易恢复;若为季节性水体,间断 补给,量随季节变化。
特点:
(一)周期性变化 ⒈ 季节性(年周期性)变化 2.多年周期性变化
(二)降水的影响随深度减弱
如图
图1 淄博洪山矿涌水量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1-月降水量;2-月矿井涌水量
二 地形
• 地形直接影响矿井水的汇集和排泄,它是控制矿井涌 水量大小和防治工作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 地形影响反映在矿井相对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位置。 (一)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矿井 (二)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矿井
四、 井巷围岩的性质
围岩为含水层时,储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就 பைடு நூலகம்成为矿井充水的水源。 围岩为隔水层时,如果厚度大而稳定,且 具有足够的强度,则可起阻止周围的水向 矿井充水的作用
(一)充水岩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孔隙充水岩层
1.充 水岩 层的 含水 空间 特征
2)裂隙充水岩层
3)岩溶充水岩层
1)孔隙充水岩层
1)孔隙充 水岩层
(4)露天剥离岩层中孔隙水的存在还会改变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导致 粘土膨胀、流砂冲溃、边坡滑动等工程地质问题。
(5)在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时,随着顶板岩层的冒落,也会产生溃水、溃 砂和溃泥的事故。
2)裂隙充水岩层
含水空间发育不均一,且具有
一定的方向性,其富水性 受裂隙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补给条件的控制,一般富 水性不强。
3.充水岩层的出露和补给条件
可分为平面边界(周边界)和剖面边界(上、下边界)。 前者指充水岩层与区域地下水的联系,反映其接受侧向补给的能力;后者 指充水岩层和上、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反映其接受垂向补给的能力。 按边界透水与否,可分为隔水边界和透水边界。透水边界习惯上称为补给 边界,又分为定水头边界和定流量边界。透水边界还可按透水性强弱,分 为强透水边界和弱透水边界。
(1)当井筒穿过松散孔隙含水层时,常发现孔隙 水和流砂溃入事故。 (2)井下开采第三系煤层时,煤层顶、底板含 水砂层中的水及流砂会溃入矿井。 (3)隐伏煤田露天开采时,覆盖层中的孔隙水 是露天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必须在剥离前进行 预先疏干。 (4)露天剥离岩层中孔隙水的存在还会改变岩的 物理力学性质,导致粘土膨胀、流砂冲溃、边坡滑 动等工程地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