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
华融龙宫煤业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山 西 煤 炭 SHo g  ̄ . 一 j E x p o  ̄ ㈣
第3 3 卷
第8 期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5 0 5 0 ( 2 0 1 3 ) 0 8 — 0 0 7 4 — 0 2
式 中: 为 突水系数 , M P a / m; P为底板 隔水层 承受 的水 头压力 , MP a ; M 为底板 隔水层厚度 , m; 其本溪组与奥灰
界面 承受 的水 头 压力 P = I 1 6 8 . 6 2 — 7 8 0 + 4 1 . 6 7 = 4 3 0 . 2 9 m
华融龙宫煤业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张俊 良
( 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 山西 原平 0 3 4 1 1 4 ) 摘 要 : 分析 了山西华融龙宫煤业井田地表水、 含水层、 隔水层、 以及矿井的补 、 径、 排等水文地质条件和其地表水、 砂岩裂隙 水、 奥灰水、 采空区积水、 断层导水、 钻孔不良封孔等矿床充水因素, 得出结论: 该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关键词 : 井 田水 文 地 质 ; 矿 床 充 水 因素 ;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7 4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华融龙宫煤业井 田水文地质条件
兼并重组后 的“ 山西华融龙宫煤业有 限责任公 司” , 矿井能力 9 0 万f / a 。 该井 田 2 号、 5 号煤层为可采煤层 , 6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 1 ) 地 表水 : 主平硐 标 高 1 1 9 1 . 1 8 1 ' 1 1 , 工业 广场 附近 历年最高洪水位标 高约 1 1 7 5 I n 。 2 ) 含水层 : 主要 类型有 : 奥 陶系碳酸盐岩溶 裂隙含 水层 , 石 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 , 新 生界第 四系砂 砾石含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水规定》是在现行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以下简称《规程》和《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治矿井水害。
那么防治水有哪些规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防治水规定。
欢迎阅读!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六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
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 2005212210;[修订日期] 2006202220[作者简介] 张本臣(1959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2队工程师.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张本臣,刘喜信,孙传斌(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2队,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摘 要]矿坑水的补给条件、矿体围岩的岩性和产状、矿床的开采方式以及所选计算公式各参数是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涌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矿坑[中图分类号]TD 7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27(2006)012058204由于涌水量预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矿床的合理开采和安全生产,因此,工作时必须对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因素进行周密的研究和考虑。
预测矿井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为防止矿井突水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为确定合理治水方案提供依据。
正确地预测矿坑涌水量,是在详尽查明矿坑充水因素及获得可靠计算参数的基础上,根据矿床开采设计,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的。
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 矿坑水的补给条件对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流入矿坑的水,包括矿坑揭露的矿体及其围岩本身贮存的地下水的静储量,通过不同岩层或岩体和不同途径进入矿坑的地下水的动储量,某些情况还有来自深层的承压水。
因此在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当首先考虑充水因素影响的强度和延续时间,然后矿坑充水的补给范围,补给面积和补给边界。
大气降水,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矿床充水因素,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变化速度、幅度和延续时间。
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如补给区的远近、埋藏的深度、降雨强度和延续时间等也是矿床充水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距补给区近、埋藏浅的矿井的涌水量变化速度快、幅度大;而距补给区远的埋藏深的矿井则相反。
雨季涌水量大,旱季涌水量小,且和大气降水对比有延迟现象(见表1)。
表1 某铅锌矿二层平硐自然涌水量与季节关系Table 1 The relation sh ip between two dr if t natural i nf low of water of so m e Pb ,Zn deposit and season s坑道海拔高度(m )旱季涌水量(m 3 d )雨季涌水量(m 3 d )涌水量增加幅度(倍)最大涌水量出现月份62929189851732197、8、9571411251311803127、8、9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取决于矿体与地表水力联系程度、补给距离和地表水体的规模。
井下排水基本知识2019.1.22(王跃波)(1)

遵循“用一布三”的原则。
第一部分 井下排水概述
2、水管 (规程要求)
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
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
时的正常涌水量。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小时 内排出矿井24 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所以:水管布置:应按平均涌水量,遵循“用一布二” 的原则。
4)生产用水
煤矿生产过程中,如水采、除尘、煤体注水、防火注浆、水砂充 填等,都有大量用水,又如管理不善、排水不畅也可能引发水灾事故。
第一部分 井下排水概述
2.充水通道
矿井充水通道有人为形成和天然形成之分。
人为形成的充水通道有:
(1)顶板冒落裂隙带——顶板冒落形成采后地表下沉,地表水和大气降水通过 塌陷坑直接充入井下。
第一部分 井下排水概述
1).并联运行的目的:
增加排水量。
2).并联运行的条件:
要求水泵扬程应基本相等,否则扬程低的水泵不能发挥 作用,甚 至会发生扬程高的泵向扬程低的泵倒流的现象。
3).并联运行的效果:
两台特性相同的泵并联排水后,可看出:
(1).并联后的排水量大于任何一台水泵单独工作时的排水量。 (2).并联后每台泵排水量要比其单独工作时的排水量小;因而,并联 后的总排水量比各台泵单独排水量加起来的总和小。这是由于并联后 管路中流量加大,造成阻力损失增大的缘故;所以,在一般情况下, 并联运行后每台泵消耗的功率要比泵单独运行时小。
(3)封孔质量不严的钻孔——打钻后封孔不严,钻孔成为各类含水层的 充水通道。
天然形成的充水通道有:
(1)孔隙、裂隙——各种岩层中的节理、层理成为充水通道。 (2)岩溶——岩石中的溶洞、孔洞成为充水通道。 (3)断层破碎带——通过断层与含水层相连,断层破碎带成为充水通道。
复杂水害威胁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防治

井 田总体 构造 形态 为一 走 向北 西 、 向南 西 , 倾 倾 角 2~6 、 部 1 。 。局 2 的单 斜 构造 。在 隆起 构 造 背 景 控 制 下 , 区构造 特征 以高角 度 断裂 为 主 , 本 发育 的断 层
有N E向 、 W 向 和 近 E 向 3组 , 中 以 N 向 为 N W 其 E
21 年 4 01 月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第 3 卷第 2 8 期
复 杂 水 害 威 胁 矿 井 充 水 因 素 分 析 及 防 治
岳拥 军 , 白云来 , 贾安 立, 李长青
( 南煤 化 集 团 赵 固一 矿 , 南 新 乡 4 3 3 ) 河 河 5 6 4
摘 要 : 通过 对赵 固一矿 水文 地质 、 要含 水层 、 主 隔水层 特征 与矿 井充 水 因素分 析 , 果认 为主 要充 结 水源 为 断层 出水 和底板 出水 , 同时提 出 了水 害 防治 的措 施 , 可供 类似矿 井参 考 。 关 键 词 : 文地质 ; 水 因素 ; 水 充 水害 防 治 中图分 类 号 :4 . 75 2 文 献标 志码 : C 文章 编号 :0 8— 4 5 2 1 )2— 0 3— 3 10 4 9 (0 1 0 0 6 0
井 田主要 含水 层有 中奥 陶 统灰 岩 岩溶 裂 隙含 水 层 、 原组 下 部 灰 岩 含 水 层 、 原 组 上 部 灰 岩 含 水 太 太 层 、 煤 顶板 砂 岩含 水层 、 二 风化 带含 水层 、 近 系 中 新
底 部砂 砾 石含水 层 、 四系含 水层 。 第
1 )中奥 陶统 灰 岩 岩 溶 裂 隙含 水 层 。 由 中厚 层
杂 的含水 系统 , 天然 状 态下 北 东 部 露 头地 带 不 是 来
矿井涌水量变化原因及分析治理090414

郭屯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原因及分析治理一、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含水层自上至下依次是Q+N 砂砾层、P 21、P 12砂岩、3煤层顶、底板砂岩、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及奥陶系灰岩。
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和太原组三灰是对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及奥灰为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一)新生界松散含水层1、 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地层为河湖相沉积广布全区,由粘土、亚粘土、砂质粘土和粉、细砂组成,与下伏上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100.70~156.40m ,平均厚133.27m,东北薄,西南厚。
含水砂层以中、细砂为主,局部有粉砂和粗砂。
一般含砂层4~6层,砂层厚度19.1~77.10m,含砂率15.4~58.8%,砂层比较松散,连续性较好,透水性较强;顶部以粉质沙土为主,透水性好。
属中等富水松散孔隙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浅层水水位标高34.41~43.73m,2、上第三系上第三系地层厚227.80~542.75m ,平均443.74m ,由粘土、砂质粘土和砂砾层相间沉积组成。
上第三系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N 2):厚91.80~385.60m,平均285.97m 。
由中、细砂层与杂色粘土、砂质粘土相间沉积而成。
一般含砂层7~15层,砂层厚度70.0~149.2m,砂层厚度占25.2~55.1%,砂层单层厚度较小,成犬牙交错状相连,砂层较松散,富水性较强,为松散孔隙承压水。
下段(N 1):厚85.80~229.50m,平均157.77m 。
以厚层粘土为主,粘土呈杂色,呈现半固结状。
砂层以灰白、棕黄色的中、细砂为主,据井田内J-7、J-10号孔抽水试验资料,抽水层段砂层累厚21.15~25.3m,水位标高38.18~39.10m,单位涌水量0.0857~0.1717L/s.m,渗透系数0.45~0.7692m/d ,属富水性中等的松散孔隙承压含水层。
(二)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井田中、东部,有36孔揭露,含水层为中、细砂岩,砂层单层厚度2.0~33.9m.,漏水孔率58.3%。
陆良石槽河煤矿充水因素及漏水量估算

1 地 形 地 貌
矿 区东 、西 、南 三面高 ,中间低 ,东 、西两 侧 为近南 北走 向 的条 带状 岩溶 山地 ,属 高原 岩丘 地貌 。 中 间为 南西— — 北东展 布 的狭长条 带状 地堑 式 山间 断陷盆 地 ,盆地 内老第 三系 地层 被剥蚀 成缓 坡 、丘陵 、冲 沟地 貌 。最 高 点为矿 区南 西部 的2282 3 . 高程 点 ,最 低 点 为矿 区外 北 东 约 10米羊 硐 村 附 近石 槽河 流 入 落 0
3期
李焱等 :陆 良石槽河煤矿充水因素及漏 水量估算
33 6
具 阻水 性 ,对矿 床充 水影 响均 小 。
( ) 龙 海 山正 断层 ( , :位 于矿 区 北西 侧 。 1 F)
4 地 下 水 类 型 及 富 水 性 划 分
依据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划分依据 ,将矿 区含水层划分为 1 个弱孔隙含 ( 透)水层组 、 个弱裂隙含水 3 层组 和 1 强岩 溶含 水层 组 。 个
中图分 类号 :P 4 . 1 6 1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4 18 (0 1 0 —6 -4 10 —8 5 2 1 )3320
云 南陆 良石槽 河煤 矿隶属 陆 良县活 水 乡石槽 河村 委会 、沙锅 村 ,矿 区 总体构 造形 态为 一夹持 于北 东 向
龙海山断层与石槽河断层之间的断陷盆地 ,属周家台子向斜构造。 矿 区周 边 和基 底 均为强 岩溶含 水层 ,中偏东 部 又有 常年性 河流石槽 河 ,7 % 煤炭 资源 分布 于矿 区最低 0 排 泄基 准 面 ( 7 m) 以下 ,地 形 有利 于 地 表水 、地下 水 的 汇集 ,矿 坑水 不 能 自然排 放 。矿 床 顶 底 板含 190 水 层 的富水 性及 透水 性 的强 弱 ,以及矿 床 与周边 、基 底强 岩溶 含水层 水力 联 系的强 弱 、水 压 力 的大 小直 接
煤矿地质学第7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能透水的岩层叫透水层。对地下水 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 层称为隔水层。含水层的形成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即岩层具有连通的空隙、隔
水层条件和足够的补给水源。
四、地下水的分类
(一)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类 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指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 饱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3)扭性断裂面:延展较远发育深度大,
低序次断裂发育对矿井涌水影响较大。
2.不同构造部位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断层端点部位及其两侧的岩石裂隙
是突水较多的部位 (2)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叉点应力 比较集中 (3)断层密度大的地段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其水害的防治
一、矿井水文地质观测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1.气象观测:蒸发量、气温、相对湿度。
2.地表水观测:江河、溪流、大水沟、湖
泊、水库、大塌陷坑积水等。
3.地下水观测:泉、井、钻孔、被淹井巷 以及勘探巷道等。 4.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观测:水流向采
空区的垮落带和断裂带的高度有关。
(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巷道充水性观测
(1)含水层观测:厚度、岩性、裂隙、 揭露点的标高、涌水量、水压等。 (2)岩层裂隙发育调查及观测:裂隙产 状要素、长度、宽度、成因类型。
干涸残 余物 (g/L) <1 1~3 3~10 干涸残 余物 (g/L) 10~50 >50
名 称 淡水 微咸水(弱矿化水) 咸水(中等矿化水)
名 称 盐水(高矿化水) 卤水
4.侵蚀性 地下水的侵蚀性取决于水中侵蚀性 CO2的含量。当含有侵蚀性CO2的地下水
与混凝土接触时,就可能溶解其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
摘要 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是综合分析
矿井充水条件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矿井;充水
中图分类号 TD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34-01
1 自然因素
1)气候。降水为主,降水量多少决定了补给矿井水的动储量大小。
2)地形。地形直接控制了含水层的出露部位和出露程度,控制着降水和地
表水的汇集与渗入,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因此矿区地形就间接地影响矿井涌
水程度。
当矿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时,涌水量通常较小,而且易排除。开采程
度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时,一般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涌水量也大。
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是否渗入地下,其渗入地下的数量多少,与煤层上覆岩层
的透水性及围岩的出露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覆岩的透水性好,则补给水量和井下涌水量也大。一般认为矿区内若分布有
一定厚度(大于5 m)的稳定透水层时,就可以有效地阻挡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
下渗。
如煤层围岩是透水的,其出露地表的面积愈大,则接受降水和地表水下渗补
给量就愈大,井下涌水量也大。
在地形平缓的情况下,厚度大的缓倾斜透水层最易得到补给,因此流入井巷
水主要为动储量,其涌水量将长期稳定在某个数值上,且不易防治。若缺乏补给
水源或煤层上覆岩层透水性弱,则流入井巷的水量主要是静储量,这时涌水特征
是水量由大变小,较易防治。
3)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成了含水层赋存条件、含水层类型、水量、承压、
以及充水方式。
4)地质构造的构成型式与规模决定了地下水天然储量的大小。不同构造部
位富水性存在差异,储水程度不同;断裂发育程度影响含水层之间以及含水层与
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促使矿井充水条件复杂化。
5)地表水是充水的重要水源之一,矿井距离地表水体远近不同,充水影响
程度也不同;当与地表水发生联系时,一般充水条件复杂,动储量大。
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泥岩、砂岩为主,夹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一般裂隙水
不发育,连通性差,含水性弱。塑性泥岩常为隔水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顶板为含水性中等的石灰岩隙水,基底为强含水性的石灰岩溶隙水。
直接顶为含水性中等的K2石灰岩溶隙水,下部为20—40 m厚的本溪隔水
层,主要充水影响是K2石灰岩溶解水,主要威胁是基底强含水性的奥灰岩溶裂
隙水。
2 构造因素
矿井构造型式
2.1 褶曲构造
2.1.1 背斜隐伏式
含水层未出露,煤层上覆隔水层完整,含水层补给给排泄条件极差,近代岩
溶不发育,古岩溶多充填或封存,含水性弱;矿井水主要消耗静储量,易疏干。
2.1.2 背斜裸露式
含水层被侵蚀裸露于地面,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矿井充水程度取
决于含水层厚度、裸露面积、地形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如短轴闭合背斜含水层
在挠起端出露,面积较大,因此动储量比例大。若在岩溶含水层中,浅部水循环
条件好,向两翼深部减弱,矿井水以消耗静储量为主。
2.1.3 向斜裸露式
小型闭合向斜,核部含水层被裸露,形成潜水盆地。因含水层出露面积有限,
四周又为隔水边界,矿井水动储量补给不足。
大型闭合向斜,上覆含水层有隔水层分布,充水条件与自流盆地相似。
倾伏向斜,倾伏端含水层裸露面积更大,当其他条件相似时,比闭合向斜充
水性更好。
2.2 断块构造
断块构造充水性与本身含水层的厚度、透水性有关。另外,还与构成断块断
层带的性质、落差、导水性有关。
1)山西石灰系太原组煤层与奥陶系灰岩对接,大多构成供水边界,矿井充
水强,水压大,可发生突水淹井事故。
2)山西石灰系太原组煤系与透水性较弱的二叠系岩层对接,断层带为隔水
边界或是供水边界,但对接含水层的含水性弱,与奥陶系的间距较大,一般矿井
充水条件简单。
3)断块两侧含水层对接情况不同,一侧为供水边界,另一侧为隔水边界,
矿井充水影响程度介于以上两者间。
3 矿井的富水构造部位
3.1 断裂交叉处
断裂交叉处是指同一个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叉处或两个断裂带交接和几条
断层的收敛部,由于应力集中,岩体承受压力变形也相对强烈,岩石破裂,充填
胶结差,导水性好。在矿山压力作用下,该部位容易突水。位于构造复合部位的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也相应复杂。
3.2 断裂密度大的块段
此块段为应力集中或有多次构造应力叠加的块段。表现为较大断裂半生一系
列小断裂,裂隙发育。该地段富水性相对较强。
3.3 断层的端点部位
断层的端点部位是以密集破裂变形释放应力的地段,端点及两侧裂隙较发
育,导致水性较好。
3.4 褶曲轴部
褶曲轴部是指背斜轴部岩层因弯曲破裂,产生X形节理次级纵节理等构成
的富水地段。推而广之,处于弧形构造弧顶部位的矿井,张性断裂发育,也相对
富水。
3.5 挠曲转折部位挠曲转折部位是指岩层沿走向、倾向产状急剧变化的地
段,裂隙发育,相对富水。
4 断裂结构的力学性质与矿井充水的关系
4.1 压性断裂面
压性断裂面承受压应力最大,断裂面被紧密挤压。充填胶结较好,井巷揭露
一般不突水,能起隔水作用。但其两侧有底序次羽状断裂发育时,可形成局部富
水带。
4.2 张性断裂面
张性断裂面主要由拉伸张力作用产生。断裂面的张裂程度大,充填物松散,
胶结差。多为尖角状或棱角状大小不等的角砾岩,孔隙多,孔隙率大,当两侧常
伴生的底序次断裂连为一体时,断层带既是富水带,又是水源进入矿井的良好通
道。
4.3 扭性断裂面
扭性断裂面主要在剪切力作用下产生。破裂带内有糜棱岩,两侧破碎角砾岩
和棱体呈规律排列。扭裂面一般呈闭合型或较窄的裂缝,延展远,深度大。因此,
当扭裂面及其两侧底序次张裂隙较发育时,导水性较强,也可成为水源进入巷道
的良好通道。
一般纯属扭性的断层面不多,常见为张扭性和压扭性断裂。其特征和对矿井
充水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5 结束语
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很多,平时在工作中要根据经验深入研究本单位的矿井
水文和充水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建新,王来贵,梁鑫.宽条带跳采对地下水影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报,2006,04.
[2]黄奇文,郭震.沈北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吉林地质,2004,03.
[3]胡戈.综放开采断层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