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9页

合集下载

第3章 PLC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3章 PLC组成与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24/16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
PLC与继电接触器的异同 相同点: 图形结构和逻辑关系相同。 不同点: (1)实现原理不同 (2)工作方式不同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25/16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26/16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38/16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最短响应时间
输入/输出 刷新时间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输入 端子 输入延迟时间 输入滤波 电路输出 输出 端子
CPU读输入
输出延迟时间
最短I/O响应时间
最短响应时间=输入延迟时间+一个扫描周期+输出延迟时间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3/16
1.1 PLC的基本组成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4/16
PLC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CPU) (1)通用处理器:8086、80286、80386 (2)单片机芯片:8031、8096 (3)位片式微处理器:AMD-2900 小型PLC多采用8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中型PLC多采用16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大型PLC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存储器: RAM:存储各种暂存数据、中间结果、用户正调 试的程序。 ROM:存放监控程序和用户已调试好的程序。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
21/16
梯形图梯级 所有对象连接在一起并与其它对象没有 连接的组 (除电源母线以外) 称为网络或 梯级. 连接至左边电源母线的梯级,其处理顺 序为从上至下 (与左边电源母线连接). 程 序段内互相独立的网络按照位置顺序处 理 (从上至下)

PLC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化电子计算机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PLC主要用于对各种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控制、监测和调度,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PLC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PLC的基本组成PLC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处理逻辑和输出信号。

CPU还包括内存、时钟、计时器和计数器等功能。

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时钟用于记录时间,计时器和计数器用于计算时间和次数。

2.输入模块(IM):负责将外部信号(如开关、传感器等)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PLC中进行处理。

输入模块一般包括接口电路、电隔离、信号调理和滤波等功能。

3.输出模块(OM):负责将PLC输出信号转化为外部设备可以接受的信号。

输出模块一般包括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等功能。

5.外部设备:包括开关、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显示器等,用于与PLC 进行通信和控制。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输入信号检测、控制程序执行和输出信号控制三个部分。

1.输入信号检测:当外部设备产生信号(如开关按下、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等),输入模块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PLC中。

PLC通过输入模块将输入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3.输出信号控制:根据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输出模块将PLC的输出信号转化为外部设备可以接受的信号。

输出信号可以控制执行机构(如电机、气缸等)的运行状态,也可以控制开关、指示灯等设备的状态。

PLC的工作过程是连续循环的,即不断地进行输入信号检测、控制程序执行和输出信号控制。

中央处理器根据程序中设定的扫描时间,定时扫描输入信号和控制条件,从而实现对各种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三、PLC的应用领域PLC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工、物流和交通等。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

1.基本组成PLC系统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控制程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

-内存模块: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数据和中间结果等信息。

-输入模块:负责接收来自外部的传感器、开关等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输出模块:负责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驱动器等执行设备。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2.工作原理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扫描输入、执行程序、更新输出、循环扫描和通信。

-扫描输入:将输入模块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内存中。

这些外部信号通常来自传感器、开关等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按钮开关等。

-执行程序:CPU根据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控制程序通常由用户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用于实现控制逻辑和算法。

-更新输出:根据CPU执行程序的结果,将输出信号存储在内存中。

输出模块将内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设备的执行器、驱动器等,如电机、电磁阀等。

-循环扫描:PLC系统以循环的方式不断扫描输入、执行程序和更新输出的过程,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持续监测和控制。

-通信:PLC系统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自动灯控系统,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的开关。

传感器将光照强度转换为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PLC系统的输入模块。

CPU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判断光照强度是否低于设定值。

如果低于设定值,则CPU更新内存中的输出信号。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等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PLC通过逻辑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程序逻辑控制输出信号,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循环扫描的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更新输出信号。

PLC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PU(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

它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存储器:PLC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等信息。

其中,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用户编写的程序,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输入和输出数据,操作系统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的运行代码。

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PLC能识别的电平信号,并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平信号。

输入模块将外部设备的开关、传感器等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模块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以驱动外部设备。

4.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使PLC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与上位机、人机界面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5.电源:电源为PLC提供所需的电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PLC的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信号采集:PLC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如传感器、开关等。

输入模块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PLC能识别和处理。

2.逻辑处理:CPU接收到输入信号后,根据预设的程序逻辑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PLC可以进行条件判断、逻辑运算、计算等操作,以便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3.输出信号生成:通过逻辑处理后,CPU将根据程序逻辑生成相应的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可以是开关、继电器等电信号形式。

4.输出信号驱动:输出信号通过输出模块转换为可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平信号,如继电器的开关状态、驱动电机等。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一、PLC的组成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份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输入信号、执行用户程序以及控制输出信号。

CPU是PLC的核心部件,类似于计算机的大脑。

2.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按钮等)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CPU处理。

3. 输出模块:用于将CPU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可控制外部设备(如机电、阀门等)的信号。

4. 电源模块:为PLC提供所需的电源电压。

5.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人机界面(HMI)、上位机等。

6. 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编写的程序、数据以及系统参数。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信号采集:输入模块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信号,如按钮的开关信号、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等。

2. 信号处理: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的摹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给CPU进行处理。

3. 用户程序执行:CPU根据用户事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计算,包括判断条件、执行操作等。

4. 输出信号控制:CPU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输出模块。

5. 输出设备控制:输出模块接收到CPU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将其转换为适合外部设备工作的信号,如机电的启停信号、阀门的开关信号等。

6. 反馈信号采集:输出模块还能采集到外部设备的反馈信号,如机电的运行状态、阀门的开闭状态等。

7. 通信与监控:PLC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如与人机界面进行交互、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等,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一个简单的水箱控制系统为例,来说明PLC的工作原理。

1. 输入信号采集:水位传感器将水箱内的水位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PLC的输入模块。

2. 信号处理:输入模块将水位信号转换为PLC可处理的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给CPU。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

它由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编程设备和电源组成。

PLC的工作原理可简述为输入信号经输入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由中央处理器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计算,然后将结果通过输出模块转换成输出信号,从而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

1.中央处理器(CPU):它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控制程序和逻辑运算。

CPU根据输入信号和编程指令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计算,并将结果发送给输出模块。

2.输入模块:它接收外部输入的信号,如开关、传感器等,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CPU进行逻辑运算。

3.输出模块:它将CPU经过计算得出的控制结果转换成输出信号,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如电机、阀门等。

4.通信模块:它用于PLC与上位机或其他PLC之间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信息传递。

5.编程设备:它用于对PLC进行程序编程和参数设置,常见的编程设备包括编程控制器和编程软件。

6.电源:它为PLC提供电力供应,确保其正常工作。

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输入处理、逻辑处理和输出处理三个阶段:1.输入处理:PLC的输入模块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如开关、传感器等,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CPU进行逻辑运算。

输入模块将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稳定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逻辑处理:CPU根据输入信号和预先编写好的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计算。

控制程序通常以布尔代数、逻辑运算和状态转换为基础,根据不同输入信号的状态和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计算。

3.输出处理:CPU经过逻辑运算后,将控制结果发送给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结果进行数字信号转换,并输出给外部设备,如电机、阀门等。

输出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电流、电压或脉冲输出,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总之,PLC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编程设备和电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外部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CPU的逻辑运算和控制计算,然后将控制结果转换为输出信号,从而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由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获取外部信号,经过CPU的处理后,再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一、PLC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接收输入信号,根据程序的逻辑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

2. 存储器:用于存储PLC的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等信息。

存储器包括RAM (随机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部分。

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系统程序。

3.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模块可以接收各种类型的信号,如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4. 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

输出模块可以控制各种类型的设备,如电机、执行器等。

5. 通信模块:用于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通信。

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计算机、上位机、其他PLC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输入采集、逻辑处理和输出控制。

1. 输入采集:PLC的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CPU进行处理。

2. 逻辑处理: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处理。

程序包括了各种逻辑判断、计算和控制命令等。

CPU根据程序的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和判断。

3. 输出控制:CPU根据逻辑处理的结果,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输出模块将CPU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如控制电机的启停、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等。

PLC的工作原理基于程序控制的思想,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自动化。

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共19页文档

输出接口作用:将主机向外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外 部执行电路的信号,以便控制接触器线圈等电器通断 电;另外输出电路也使计算机与外部强电隔离。
输出三种形式:继电器 -- 低速大功率 可控硅 -- 高速大功率 晶体管 -- 高速小功率
博学 求是 明德
(1)输入接口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器,防止强电干扰。
博学 求是 明德
PLC工作过程
初始化 CPU自诊断 通信信息处理 与外设交换信息
清除内部继电器区,复位定时器等,并进行自诊 断,对电源、PLC内部电路、用户程序的语法进 行检查。
定期检查用户程序存储器、I/O单元的连接、I/O 总线是否正常,定期复位监控定时器WDT
PLC之间以及PLC与PC之间; PLC与其他带 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
输入端子
发光二极管
3.3k Xn
1000PF 24V –+ +– 直流电源 COM
PLC 470
发光二极管
内 内 内 内
光电三极管
博学 求是 明德
(2)输出接口电路:
以继电器形式为例 :
继电器输出
PLC
Y





电J
COM


+-
交流电源或
直流电源
博学 求是 明德
4.电源单元
• 把外部供应的电源变换成系统内部各单 元所需的电源。
③ 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④ PLC对输入采样、输出刷新的集中处理方式
⑤ 用户程序中语句的安排
博学 求是 明德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最短响应时间
输入/输出 刷新时间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一个扫描周期

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PLC的结构可以分为输入/输出(I/O)模块、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三个主要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 输入/输出(I/O)模块:PLC的输入/输出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与PLC系统,负责将外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给CPU,或将数字信号输出给外部设备。

其中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传感器等设备发送的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给CPU;输出模块则将CPU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合适的电信号,用于控制执行器等外部设备。

2. 中央处理器(CPU):PLC的中央处理器是PLC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用户编写的程序,并根据程序的逻辑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操作。

CPU中包含着PLC的主控单元、时序控制单元和计算单元等核心模块。

主控单元负责控制PLC的整体运行,并识别输入信号的状态,根据编写的程序进行运算和逻辑控制。

时序控制单元则负责控制和同步系统中的各种时序动作。

计算单元负责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3. 存储器:PLC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编写的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等信息。

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类型,ROM中存储的是固化的系统程序和功能块程序,而RAM用于存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数据和计算结果。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扫描的方式来执行用户编写的程序。

工作周期开始时,PLC系统会从I/O模块读取输入信号的状态,并将这些状态传递给CPU进行处理。

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判断和数据处理,并相应地输出信号到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将CPU输出的信号转换为适当的电信号,并发送给外部设备进行控制操作。

在每个工作周期结束时,PLC系统会检测输入信号状态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则重新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工作。

通过不断循环扫描的方式,PLC可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持续监控和控制。

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程师站
操作员站 系统控制网络
现场控制站1
现场控制站2
现场控制站n
现场总线的由来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操作站 LAN
控制站
I/O
4-20 mA
PLC
4-20 mA
Analyzer
现场总线的由来
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FCS)
系统架构拓扑图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设计1-水处理 介绍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设计1-水处理
PLC发展主要历程时间表: 1982:多处理器; 1983:“Basic”语言协处理器,海量存储器; 1985:1MHz窄带LAN; 1986:并行处理; 1987:容错系统; 1988:小型独立系统; 1989:控制网络(Control Networking); 1990: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Processing);
集中型
Unity
M340
Premium
M218
M258
Quantum
LMC058
分散型
单机型
Micr
M23
o
8
Twido
Zelio Logic
机床设备
离散控制
批量处理
过程控制
Modicon M340可编程控制器外观
FX-PLC
FX0S
FX0N
FX1S / FX1N
FX2N
AnS
QnA / AnA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968年,GM公司提出十项设计标准: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维护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 可直接使用115V交流输入电压; 输出采用115V交流电压,能直接驱动电磁阀、交流接触器等; 通用性强,扩展方便; 能存储程序,存储器容量可以扩展到4K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输入)
(集中输出)
输 第用户三程序章执行 输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输 入 端 子
入 映
()
出 映
象 寄
()
象 寄
存 ● PLC的基本组成存
输 出 锁 存 器
输 出 端 子
输 出
器 ● PLC的工作原理器
输入采样阶段
程序执行阶段
输出刷新阶段
博学 求是 明德
PLC的基本组成
SB

微处理器

SQ 入

存储器
出 单
KM YV
SA

电源

HL
编程器或其他编程设备
博学 求是 明德
• 1.中央处理单元(CPU):
(1)从程序存储器读取程序指令,编译、执行指令 (2)将各种输入信号取入 (3) 把运算结果送到输出端 (4) 响应各种外部设备的请求
(1)通用处理器:8086、80286、80386 (2)单片机芯片:8031、8096 (3)位片式微处理器:AMD-2900 小型PLC多采用8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中型PLC多采用16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大型PLC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 有的电源单元还向外提供24v隔离直流 电源,可供开关量输入单元连接的现场 无源开关等使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源一般采用开关式电源, 其特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 效率高、抗干扰性能好。
博学 求是 明德
5. 各种接口、高功能模块:便于扩展 小型机:一体机。有接口可扩展。
博学 求是 明德
编程器、终端设备、彩色图形显示器、打印机
执行用户程序 输入输出信息处理
以扫描的方式按顺序逐句扫描处理,运算结果 存入输出映象区对应位中
扫描的方式输入信号的状态存入输入映象区; 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区,直至传送到外部被控设 备。
博学 求是 明德
用户程序的循环扫描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对用户程序进行循环扫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 行,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
PC FP PROGRAMMER
ST
AN
OR
OT
XWX YWY RWR LWL
FN/P FL
NOT STK TM CT (BIN) DT/Ld IX/IY TSV CEV K/H
C
D
E
F
SC
8
9
A
B
(-)
OP
4
5
6
7
SRC
0
1
2
3
READ
(HELP) CLR
ACLR
(DELT) CLR
博学 求是 明德
PLC工作过程
初始化 CPU自诊断 通信信息处理 与外设交换信息
清除内部继电器区,复位定时器等,并进行自诊 断,对电源、PLC内部电路、用户程序的语法进 行检查。
定期检查用户程序存储器、I/O单元的连接、I/O 总线是否正常,定期复位监控定时器WDT
PLC之间以及PLC与PC之间; PLC与其他带 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
(集中输入)











用户程序执行 () ()
(集中输出)













出 端 子
输 出
输入采样阶段
程序执行阶段
输出刷新阶段
博学 求是 明德
输入、输出延迟响应
① 输入电路滤波时间,它由RC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决定。 改变时间常数可调整输入延迟时间。
② 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它与输出电路的输出方式有关。 继电器输出方式的滞后时间为10ms左右;双向晶闸管输出 方式,在接通负载时滞后时间约为1ms,切断负载时滞后 时间小于10ms;晶体管输出方式的滞后时间小于1ms。
输入采样 M2.0 Q0.0 M2.1
输出刷新
输入端子I0.2
输出接口作用:将主机向外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外 部执行电路的信号,以便控制接触器线圈等电器通断 电;另外输出电路也使计算机与外部强电隔离。
输出三种形式:继电器 -- 低速大功率 可控硅 -- 高速大功率 晶体管 -- 高速小功率
博学 求是 明德
(1)输入接口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器,防止强电干扰。
中、大型机:模块式。可根据需要在主板上随意组合。
电源模块
底板
CPU模块
Power in a Small Package!!
IO模块
博学 求是 明德
5. 编程设备 编程设备可以是专用
的手持式的编程器;也可 以是安装了专门的编程通 讯软件的个人计算机。
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 入和调试程序;另外在运 行时,还可以对整个控制 过程进行监控。
ENT
WRT
手持式的编程器
博学 求是 明德
PLC的工作原理—建立I/O映像区
I/O映象区的大小与系统控 制的规模有关
输入点总有输入映象区的某一 位与之相对应
PLC工作时,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状态存放在输入映象区 对应的位上;将运算的结果存放到输出映象区对应的位上 。PLC在执行用户程序时所需“输入继电器”、“输出继 电器”的数据取用于I/O映象区,而不直接与外部设备发 生关系 。
博学 求是 明德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最长响应时间
输入/输出 刷新时间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输入 端子
输入滤波 电路输出
输出 端子
输入延迟时间
CPU读输入 最长I/O响应时间
输出延迟时间
最长响应时间=输入延迟时间+两个扫描时间+输出延迟时间
博学 求是 明德
Q0.0 I0.2 Q0.0
博学 求是 明德
2. 存储器
RAM:存储各种暂存数据、中间结果、用户正调 试的程序。
ROM:存放监控程序和用户已调试好的程序。
博学 求是 明德
3. 输入、输出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
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输入接口作用:将按钮、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等产生的信号, 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主机。
输入端子
发光二极管
3.3k Xn
1000PF 24V –+ +– 直流电源 COM
PLC 470
发光二极管
内 内 内 内
光电三极管
博学 求是 明德
(2)输出接口电路:
以继电器形式为例 :
继电器输出
PLC
Y





电J
COM


+-
交流电源或
直流电源
博学 求是 明德
4.电源单元
• 把外部供应的电源变换成系统内部各单 元所需的电源。
③ 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④ PLC对输入采样、输出刷新的集中处理方式
⑤ 用户程序中语句的安排
博学 求是 明德
输出 刷新时间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一个扫描周期
执行指令
输入 端子
输入滤波 电路输出
输出 端子
输入延迟时间
CPU读输入
最短I/O响应时间
输出延迟时间
最短响应时间=输入延迟时间+一个扫描周期+输出延迟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