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专题 (原卷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知识梳理一、海陆分布大陆陆地岛屿比例(29%)半岛海陆分布海海洋洋(71%)海峡分布特点:无论如何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大洲和大洋大洲概念七大洲大洲名称及其面积大洲分布及其地理位置大洲分界线大洲和大洋大洋名称及其面积四大洋大洋分布及其地理位置大洋分界线海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三、沧海桑田麻姑传说赭山的变迁沧海桑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和变化长江口的变迁四、漂移的大陆创立者大陆漂移假说时间漂移的大陆内容古生物化石科学依据古老地层五、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六大板块名称和分布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和张裂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两大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基础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甲所表示的大洲分界线是()A.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马六甲海峡2.读下图,图中所示大洲最西端是A.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曼德海峡D.白令海峡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A.甲-南美洲B.乙-太平洋C.丙-南极洲D.丁-印度洋4.两人从南极点同时出发,分别沿相邻两条经线北行。
如果方向不变,速度相同,下列情况正确的是()A.他们将不会相遇B.他们可能会在赤道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D.他们可能在北极相遇5.造成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板块运动B.地球的自转 C.地球公转D.人类活动的结果6.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海洋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陆7.“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桑树下图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观。
山东自然地理

概述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北濒渤海,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12省(市)之一。
地理范围介于北纬34°22.9′~38°24.0′,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省境南北最长约40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公里。
全省面积约15.7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从省区的平面形态和海陆分布状况看,全省可以小清河口至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为山东内陆,东为山东半岛。
内陆北、西、南3侧与冀、豫、皖、苏4省接壤;半岛东突于黄、渤海间,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山东海岸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即大口河河口),南至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岸线长3121公里。
沿岸0~20米水深的浅海总面积为29031平方公里。
沿岸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海湾有51处。
其中以属渤海的莱州湾为省内最大的海湾,面积6060平方公里,绝大部水深在15米以内。
山东近岸岛屿计299个,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其中的庙岛群岛北起北隍城岛,南至南长山岛,由21个岛屿组成,纵列于渤海海峡中,为山东省最大的群岛,并为黄、渤海的分界。
在地理记述上,按照行政区的分布与一定自然地理界线相结合,全省可分为鲁西、鲁北、鲁东和鲁中南。
鲁西以黄河为界分为二:黄河以北德州、聊城二地区为鲁西北;黄河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以西的菏泽地区与济宁市西部为鲁西南。
小清河以北为鲁北,主要包括惠民地区和东营市。
潍河与沭河以东为鲁东,包括胶东和鲁东南两部分:基本上胶莱河以东为胶东或胶东半岛;沭河以东为鲁东南,又常称为沭东。
小清河以南,鲁西、鲁东之间统称鲁中南。
其中,南四湖以东,包括枣庄市和临沂地区南部的临(沂)、郯(城)、苍(山)区域为鲁南。
地质基础控制着山东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大势。
在大地构造上,山东是中朝地台的一部分,分别属其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北断坳、鲁西断隆和胶辽台隆。
山东省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医圣扁鹊、工圣 鲁班、农圣贾思勰、智圣诸葛亮、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等
• 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戏剧戏曲舞蹈
• 隋代齐倡、唐代参军戏、宋杂剧、元杂剧先后流行 • 戏曲到明清时蓬勃发展,李开先《宝剑记》、孔尚任《桃花扇》 • 山东秧歌各处流行,其中影响最大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
• 济南、曲阜、青岛、聊城、邹城、临淄、泰安、蓬莱、烟台、 青州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 • 凤凰岛、海阳、蓬莱
国家级生态旅游区(1处) • 昆嵛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1处
考点解析【熟悉】 ➢ 旅游资源
主要景观
• 济南:“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青岛:青岛啤酒产地,2008年北京奥运伙伴城市,与“人间仙境”烟台,甲午海战之地、“最适
山东省
考点解析【了解】
➢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 而得名,简称“鲁”
➢ 省会:济南 ➢ 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
考点解析【了解】
➢地理环境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包括 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黄河三角洲为全省陆地最低处。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流经山东570千米,注入渤海 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 最高点:泰山玉皇顶,1532.7米
➢ 人口10005.83 万
考点解析【了解】
➢交通状况
“空” • 10座机场(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座为国际空港)
• 主要海港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东营
“水” 港、龙口港、潍坊港、滨州港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
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展 动植物 良种 繁 育 、 育生 态产 业链 、 培 发展 生态 旅游
的 优 越 条 件 ] 。
2 阻 碍 河 口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原 因
2 1 入 海流路 的 自然摆 动 . 黄河 河 口 , 指 以 山东 省 东 营市 垦 利 县 宁海 为 是
形成槽 高 滩低 的“ 二级悬 河 ” 。在 防洪 形势依 然 十分 严峻 的情 况下 ,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快 速发 展 , 口的不 人 断增加 , 河道 的侵 害 日益严 重 。涉 河 开发 项 目快 对 速增 长 , 分项 目违 章建 设 , 部 或建设 与运 营过 程无 视 防洪要 求 和管 理规 定 擅 自改 建 、 建 。在 河 道 管 理 增
摘 要 l 着 国家 对 黄 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发 展 规 划 的 批 复 , 随 如何 加 强 黄 河 人 海 流 路 管 理 及 其 范 围 内土 地 开 发 , 既要 符 合 国 家 对 河 口治 理 的 综 合 规 划 和 土 地 规 划 , 能 促 进 黄 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 成 为 突 出 问 题 。 又 已
与 陆 地 的 交 接 带 , 世 界 上 典 型 的 河 口湿 地 生 态 系 是 统 , 态 系 统 独 具 特 色 , 种 物 质 和 动 力 系 统 交 汇 交 生 多
融, 陆地 和淡 水 、 水 和咸 水 、 然 和人 工 等 多 类 生 淡 天
态 系统交 错 分布 , 有 大规 模发 展生 态种 养殖 业 、 具 开
第2卷 期 6 第8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1年8 0 0 月
河 三 角 洲 河 口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思 路 探 讨
地方导基第三章试题

第一节上海市基本概况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一部分。
()3、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
()4、上海的名胜多以人文景观为主。
()5、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米左右。
A.5B.4C.6D.32、上海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的汛期。
A.7~8月B.6~8月C.5~9月D.7~9月3、海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
A.吕碧城B.谢婉莹C.石评梅D.张爱玲4、上海人把农历()称作是路头神。
A.正月初五B.正月初六C.正月初八D.正月十五5、上海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A.土家族B.苗族C.蒙古族D.回族6、上海有()个市辖区。
A.16B.15C.13D.127、上海市境内河道(湖泊)面积()多平方千米。
A.800B.500C.600D.7008、电影传入中国从()开始。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9、上海有()种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
A.6B.5C.4D.310、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幕的时间是()年。
A.2013B.2014C.2015D.2016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上海市民早点有四大金刚,包括()。
A.豆腐B.油条C.粢饭D.煎饼E.大饼2、对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B.中国大陆首个度假区C.位于上海外滩D.亚洲第三个度假区E.中国首个度假区3、属于上海市辖区的是()。
A.静安区B.黄浦区C.徐汇区D.长宁区E.普陀区4、上海历史上还曾经存在过许多其他宗教,例如()。
A.犹太教B.东正教C.锡克教D.萨满教E.巴赫教5、属于上海特色曲艺的是()。
A.沪剧B.快板儿C.上海说唱D.浦东说书E.相声第二节江苏省基本概况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江苏省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
山东地理概观

山东地理概观此图可点击最大尺寸放大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山东省最高点。
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
境内陆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
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区。
属鲁中南山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
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大泽山等。
一、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
陆地南北最长约420 公里,东西最宽约 700 余公里,陆地总面积 15.6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十九位。
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 10 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五章辅导:山东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五章辅导:山东省基本概况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
【地理环境】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省地跨东经114。
47.5’—122042.3’,北纬34。
229’-38024.01’。
全境南北最长42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700多千米,总面积15.8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4%。
山东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点。
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在0.7千米以上。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山东570千米,汇人渤海。
全省干流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其中在山东人海的有300多条。
这些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等。
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相连,总面积1266平方千米,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北五湖”自北而南为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其中以东平湖,湖区总面积627平方千米,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绣针河口,全长3345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
全省海洋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湾20余处,共有海岛589个,海岛总面积约10179平方千米,海岛岸线长约572.78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泛指黄河在入海口多年来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和沉淀而形成的一个扇形地带,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
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东经118°10′至119°15′与北纬37°15′至38°10′之间,行政区划划分为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为研究方便,习惯上又根据年代不同以及具体地理状况分为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
近代三角洲是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成135°角,面积约为6000余km2,海岸线长约350km,大致于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而形成的;现代三角洲指以渔洼为顶点,北起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的扇形地带,面积约2400km2,主要是由建国后为大力发展河口经济、保护河口工农业发展、防洪防凌等目的而人工改道控制而成。
1.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黄河自古历经多次改道,曾北抵天津,南至江淮,纵横25万km2,塑造了华北大平原。
因此,从黄河出孟津峡谷,上至天津下至江淮统称为古代黄河三角洲。
而近代黄河三角洲是指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复流渤海,从1855年至1934年,改道6次,行河79年,最少数年、最多22年改道一次,最终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东起支脉沟、西至套尔河口、向海延伸至深约15~16m等深线附近的扇形堆积体。
从宁海至入海口大约有100km。
其中各行河河道和年限见表1-1。
这一时段的改道基本上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
1855~1904年间,三角洲主要向东淤进,共大约推进了20km,平均0.4km/a;1904~1929年间,主要向北淤进,共淤进大约18km,平均0.72km/a;1929~1935年间,黄河改道主要向东南淤进,共淤进约4~5km,平均0.8~1km/a。
一般规律为尾闾摆动扫过面积越大,淤进速度越慢;扫过面积越小,淤进速度越快。
随着黄河的继续向海淤进,三角洲顶点下移至渔洼,自1934年开始,尾闾河道以渔洼为顶点进行摆动,进行第二个亚三角洲的淤积。
从1934年到1996年,62年间共改道3次,逐渐形成以渔洼为顶点、北至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的现代黄河三角洲。
具体改道情况见表1-1。
其中在1934~1976年的42年中,在挑河口和黄河海港之间淤积最快,岸线向北推进20km,平均0.5km/a。
在大汶流海堡至永丰河之间,由于在1934~1964年间是强烈淤进区,而在1964~1976年间又处于侵蚀状态,在1934~1976年间,岸线仅推进5km左右,平均淤进速率仅为0.12km/a。
其他岸线变化不大。
1976年5月,在罗家屋子进行人工截流成功,炸开西河口引河挡水坝,改由清水沟入海。
该河道为现行流路,行河时间已达36a,岸线最大淤进40km(见图1-1,表1-1)。
1996年,黄河人工改道,在清8断面改向东流入海。
由于本次改道位于清水沟流路上的清8断面,因此可视为顶点下移,由此视为黄河的第11次改道。
1996年至1999年,沙嘴的形态随着黄河入海泥沙的多少有淤有蚀,河口口门走向不断向东偏北方向调整,这一阶段共向海中淤进了5.36km,造陆面积约为19.13km2,1999年至2003年入海沙嘴形态随着随着水沙变化发生淤进、蚀退交替变化。
2004年开始进行口门疏浚试验工程,再加上汛期的调水调沙,洪水冲刷改变河道,使口门位置向南偏移。
2004年汛后至2006年汛前,入海河道都是单一顺直入海,并向前延伸,沙嘴形态由宽沙嘴逐渐变为“楔形”。
从2006年汛期开始,由于汛期洪水漫滩,在汊3断面以下300m附近形成汊河从北侧沙嘴散乱入海,淤积成小沙嘴,并在2007年汛期迅速发展,河道宽度增大,主流从此汊河入海,成为黄河入海的主汊道。
原入海河道在北岸出汊部位河道宽度窄,已基本被泥沙淤死,基本不过流。
到2008年,随着黄河从汊3附近汊河继续入海,并形成2股汊河,使入海口门前沙嘴迅速淤积。
可以预测,由于黄河三角洲目前已经被广泛开发,黄河流路的大幅度、频繁摆动已经不太可能。
根据三角洲发育规律,新形成的亚三角洲可能会以清8断面为顶点向东北方向发展,由于黄河尾闾的抬高,加之近几年黄河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推测新亚三角洲的面积不会很大。
受黄河来水来沙的限制,黄河三角洲的推进速率将越来越慢。
预计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将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因为近年来的改道都是人工改道,同时也是由于人类在海岸边的活动造成了海岸线非自然的向海突进。
图1-1 1855年以来黄河十次改道情况图表1-1 1855年以来黄河入海流路变迁统计1.3黄河三角洲地形地貌黄河三角洲的地形特征与其形成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河河口地区完全由黄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因此地势上呈局部以黄河故道为高脊、向两侧倾斜、故道之间低洼,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延伸至海的地形。
南段的长白山脉为全区最高点;最低处在沾化县北部沿海地区,海拔高度仅为1.6m。
三角洲地势平缓,地面海拔高程一般都在2.0~9.0m之间,宁海海拔不超过15m,东北部最低高程为1m,自然比降为1/8000~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m,东部最低高程1m,自然比降为1/7000。
由于黄河在该地区改道频繁,新老河道纵横交错、相互重叠切割,同时风暴潮的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都大大的改变了三角洲的具体地貌,使三角洲地貌变化剧烈,河滩高地、坡地、大型洼地等数量众多,遍布三角洲各地,它们在纵向上呈指状交错,横向上呈波浪起伏,形成了岗、坡、洼相间排列的独特微地貌类型。
三角洲陆上平原主要地貌类型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滩涂地6类38型等,其中斜平地所占面积最大,达2002.9km2,约占总面积的36.8%,其次是滩涂,面积约1472km2,约占27.1%。
三角洲的独特地貌反映了黄河三角洲的独特土地类型,体现了黄河的造陆过程和河海动力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本区受河海两大主导因素相互作用的平原特征1.4黄河三角洲地质情况本区属华北地台部分,位于新生代凹陷东南部,济阳凹陷东端。
辖区广为第三系、第四系覆盖,其下为盆地型沉积,凹陷基底由太古界变质岩系构成,基底之上沉积盖层厚万米。
东营地区发育的底层从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系、古生界寒武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及其上覆的第四系;缺失古元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以及中生界三叠系。
以横跨南北部的广饶-奇河大断裂为界,三角洲分为南北两个地质构造单元。
南部地下分布有震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在邹平县南部山区有中生代基性侵入岩体出露。
黄河三角洲在全新世早期还是海域部分,后黄河流经此地,开始形成三角洲。
据测算,在距今9000a前开始,约在距今2500a前海水退出目前的陆地区域。
全新世后期黄河进一步沉积,在全新世晚期形成现代三角洲。
三角洲底部为早全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晚期的陆上沉积,常为灰黄色和褐灰色、灰色的粗粉沙和细砂,以河流、湖泊沉淀为主,局部为风成沙丘沉积。
中部发育全新世海侵层,以灰色、深灰色沉积物为主,以黏土质粉沙与粉沙、细砂互层为主,各处厚度变化较大,近海地区厚13~20m左右,近陆地区厚度变薄,直至尖灭。
顶层沉积物以黄色、灰黄色粉沙沉积为特征,其成分严格受控于黄河中游的黄土成分,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可出现河漫滩的细粉沙及河道间黏土质粉沙等盐性的变化,深度一般在4~8m,为全新世最近期沉积,构成该区全新世沉积最新地层单元。
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岸带位于郯城-庐山大断裂的两侧,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北西向构造的控制。
震旦系之上不整合覆盖着寒武-中奥陶系,从上奥陶系到下石炭系缺失。
中石炭系-二叠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侏罗-白垩为若干分割的断块内陆盆地沉积,主要是碎屑岩并加火山岩。
新生代逐步发展为统一的坳陷盆地,为河湖相沉积。
第四纪地层400余m,向东逐渐变薄成100余m。
上部成因比较简单,主要是黄河沉积的冲沉积和海积物。
黄河冲积物为本区主要冲积物,分布在老新三角洲区。
按成因类型分,以河床、漫滩沉积物、河间洼地-泛滥沉积物为主,其次是天然堤沉积物和决口扇沉积物。
海积物绝大部分来自河流输入的泥沙,经海洋动力形成,分布极为广泛。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其所处的地貌部分,分为潮滩沉积物和近岸海域沉积物。
从陆地延伸至海洋,三角洲海域海岸线长度350.4km,东营市规划海域范围为陆上向海推进10n mile以内范围,其中-15m等深线以内海域48万hm2,以外16.88万hm2。
该区内海底基本为泥沙质;底坡构造十分复杂,基本可以分为稳定的泥沙沉积区和大冲大淤区。
小清河口至广利河口和顺江沟至挑河口的海域底坡基本为稳定区;先黄河入海口和五号桩附近海域底坡则处于大冲大淤状态。
现黄河入海口由于黄河不断携沙淤积而摆动延伸,使其在该区内形成若干个复式三角洲,新老交替,三维空间地层结构相当复杂。
河口沙嘴主要由粉质西沙、砂质粉土组成,低塑性、密实、地基承载力高,而河口两侧的“烂泥湾”则为浓度很高的悬浮泥沙和轻泥层组成,容重底,含水量高,承载力低。
两种沉积物的分布又随着黄河尾闾摆动相互叠置,更使该海区底质构成趋于复杂。
刁口河海区底坡多属于由粉质细沙组成的“铁板砂”地层,承载力高。
从整个三角洲海域看,5-8m水深的区域地貌复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坍塌、凹坑、洼地、冲沟、泥流舌等,海底处于不稳定状态;-10m等深线以外基本属于淤积区,海底坡度变缓,海底较为稳定。
1.5黄河三角洲气象特征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受季风影响显著,由于濒临渤海,既具有大陆性气候,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一年中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
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易涝,秋季少雨多晴,冬季干旱少雪。
根据资料统计,三角洲多年平均气温为11.7~12.5℃,7月平均气温25.8~26.8℃,1月平均气温3.4~4.2℃,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2℃,≥0℃的积温约为4562~4827℃,≥10℃的积温约为4113~4385℃。
初霜期一般发生在10月中下旬,终霜期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左右。
全年日照时数2750h,日照百分率达62%,属北方长日照地区。
年平均总辐射量为515~544kJ·cm-2,光、热资源与农作物需要配合较好。
本区风向受季风环流影响变化较大,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大陆热低压控制盛行偏南风,春季主要是偏北风减弱,偏南风增强;秋冬季多偏北风,出现寒流。
历年平均风速4m/s 左右。
4月风速最大,平均4.3m/s。
8、9月风速最小,平均风速2.7m/s。
该区年平均有效风能(4~20m·s-1),分布很不均衡,北部年总量均大于1100kW·h·m-2,中南沿海约为540-650kW·h·m-2,内陆多在400kW·h·m-2,有效风速小时数以北部埕口最多,达4793h,其它各地多在2900~3800h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