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A.散射、散射B.反射、折射C.散射、折射D.散射、反射
2022年3月20日,张老师回乡村老家(32°N,120°E)看望父母,在家乡的田野上她手机拍下了一张夕阳美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张老师拍摄夕阳美景时,手机显示的时间最可能是()
A.17:30B.18:00C.18:30D.19:00
C.019年市场规模出现大幅下滑D.2018年到2025年市场规模波动上升
下图为1950年~2010年巴西、印度、英国、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可以得出()
A.巴西的经济水平最高B.印度的城市人口最少
C.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D.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24.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A.2时B.6时C.10时D.16时
2.此日,麦克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B.①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
C.②时刻,岛屿面积较大D.①到②时段,出现涨潮现象
3.地球地质史上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有()
A.多云无风的子夜B.晴朗微风的凌晨
C.晴朗无风的子夜D.晴朗大风的凌晨
16.出现“人迹板桥霜”景象时()
A.①强③弱B.②强④弱C.③弱④强D.②强④强
17.傍晚时分,某学生看见一轮红彤彤的夕阳从平静的湖上缓缓落下,顿时眼前泛起一道金光,惊叹天公之作。“红色的夕阳”和“湖上的金光”现象反映的大气作用分别是()
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读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完成小题。

【1】该区域()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2】据图分析()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D.侵蚀严重促使该区域调整农业结构2.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

根据材料完成小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3.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

读下图,回答小题。

【1】该国棉花生产的优势是()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距海近,降水丰富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4.读某河水系略图,完成小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少B.落差较大C.下渗严重D.蒸发较少【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5.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读表完成小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951~1990年) 单位:%A.交通条件改善B.市场需求变化C.劳动力素质提高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2】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6.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称,北冰洋海冰2012年消融面积比美国还大(下图),监测北冰洋海冰面积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C.RS D.GPRS二、综合题1.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图乙为“图甲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三角洲的形成

三角洲的形成

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高中地理_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 轻松合作披沙炼金3考考你的归纳能力:举例说明冰川地貌还有哪些?(B层)二、【合作探究】: 一粒沙沿黄河的的旅行学习任务一:流水地貌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1)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什么?教材解读:描述流水沉积地貌成因时要抓住流速减缓的原因,和沉积的位置风儿说:自由的河流可以带我去天涯,我跟随黄河旅游时发现了下面的景观,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解说。

地理实验:冲积扇的形成(1)在太行山的东麓发现的地貌名称是什么?请说明其原因(2)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黄河峡谷段,此段集中分布了20处峡谷。

原因是什么?活动测评:分析总结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类型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评价标准:展示时用地理语言表述对自然资源共性的思考;用地理图表或图像的形式作为展示范本教师助教:可以用图表总结解析设计意图:图片生动直接地展示不同类型侵蚀作用下的地貌,帮助学生理解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并以系列问题的推进引导学生分析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及冲积平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千沟万壑特点的成因,学习风力沉积的同时巩固应用流水侵蚀作用,培养看今朝:我现在是黄河三角洲的一粒沙母亲河之旅【学习任务二】风力地貌教师助教:观看微课《一粒沙的由来》,了解风力地貌的成因1、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读右图回答:(1)该沙丘的迎风坡是_____(陡或缓)坡,该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东或西)风(2)此沙丘的形成是由于____(内或外)力作用,此沙丘属于_____地貌,此后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2、在干旱地区,经常看到下图,从风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其成因现在是沙滩上的一粒沙,试想:1、请说出海浪地貌的主要类型。

浙江专用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1流水地貌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浙江专用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1流水地貌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流水地貌(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图,完成1、2题.1。

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

搬运、侵蚀、堆积C。

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

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B。

甲地多为V字形河谷C。

丙地为冲积平原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解析】1选A,2选B.第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处是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处是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2题,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字形河谷;丙地为河口三角洲;乙地为冲积平原.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小米的混合颗粒物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读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最后形成的地貌类型为()A。

峡谷 B.河口三角洲C。

沙丘D。

冲积扇4.该实验最后形成的地貌类型多出现在()A.河流出山口B。

三角洲平原边缘C。

狭长山谷底D。

河流入海口【解析】3选D,4选A。

第3题,混合颗粒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类似山前冲积扇。

本实验模拟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这一现象。

第4题,冲积扇一般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地区。

读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四地中适宜修建港口的是 ()A.a B。

bC.c D。

d6.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缓慢B。

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C。

干流侧蚀作用强D.汇入处坡度大【解析】5选A,6选A.第5题,据图可知,a、c两地位于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b、d两地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修建港口应选在凹岸处,a处河道宽阔,更适宜修建港口。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对策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对策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对策[摘要]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所具有的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以及稳定性差,植物区系年轻等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hm2。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92.2mm,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海洋兽类有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种;鸟类26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7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特别是天鹅、鹤类、海鸥、野鸭总是成群结队,另有狐狸、野兔、獾等在区内出没。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共计43科,123属,19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分布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

保护区内的植被包括天然苇荡32772hm2,天然草场18143hm2,天然实生树林675hm2,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hm2,人工刺槐林5603hm2。

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一)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在1530km2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只有43科、123属、193种,说明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简单,种类少。

保护区成陆时间短、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都是影响该区植物生长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二)黄河三角洲稳定性差,植物区系的年轻性特点明显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得黄河口地区的陆地面积不断向海淤进,淤积物中所携带的养分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不断地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由陆地向海岸方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植物群落的产生、发展和演替比较频繁。

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三角洲

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三角洲

思维导图:三角洲【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形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

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

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从地形地质条件的角度说明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分析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

(3)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

(4)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左为南部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右为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奥卡万戈河在甲地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内陆三角洲。

其河水到达三角洲后,有90%的水被蒸发了。

三角洲雨季时有4个多月洪水泛滥,旱季时却成为泥潭,不适合发展耕作业。

材料三:牧豆树抗旱性极强,它拥有异常庞大发达的根部,延伸范围很广并可伸至土壤深处汲取水分。

甲所在国家在殖民时期为保护土地、预防沙漠化而引进的牧豆树如今已经泛滥成灾,对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1)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甲地形成内陆三角洲的原因。

(2)简析奥卡万戈三角洲发展耕作业的限制性因素。

(3)简析图中西部沿海地区沙漠分布特征。

(4)说出甲所在国家牧豆树泛滥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菲吉河地处东非,流域面积177420km2,最大流量发生在3月至5月的湿季,最小流量发生在10月下旬和11月的干季。

鲁菲吉河三角洲规模宏大,包括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多分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

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

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

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

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