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

合集下载

黄河三角洲形成原因

黄河三角洲形成原因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

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

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

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

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描写黄河三角洲的作文

描写黄河三角洲的作文

描写黄河三角洲的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In learning, work, or life, everyone is familiar with writing. Writing is the transition from internal language to external language, that is, from compressed and concise language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to an external language form that is developed, has a standardized grammar structure, and can be understood by others.So the question is, how should one write an excellent essay? Below is a sample article that the editor has compiled for everyone. Welcome to share.示例作文篇一:黄河三角洲,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像是大地母亲的一颗璀璨明珠,静静地镶嵌在中国的东部海岸线上。

这里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去领略。

你瞧,黄河之水在这里缓缓流淌,像一条金色的丝带,从高原雪山一路蜿蜒而来,带着西北大地的粗犷与豪放,却又在入海之际,显现出温婉与柔情。

河水滋润着这片土地,孕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那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命的赞歌。

你看到那些翠绿的稻田,金黄的麦穗,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世人展示黄河三角洲的丰饶与富足。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作者:***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8期摘要: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受海水入侵倒灌、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影响,陆域生态系统出现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问题,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从构建法规政策与制度体系、实施分级管控与保护、保障水资源供给等方面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主要举措;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就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的现状及其防治进行了概略说明。

针对当前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行业部门间的协调与协同、坚持分类施策以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黄河入海泥沙的生态功能等建议。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措施;方法;技术;黄河三角洲中图分类号:TV856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8.021引用格式:王雪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J].人民黄河,2024,46(8):117-122.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为年轻的土地之一,可划定为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两个扇形区域,其中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陆地面积约5400km2;现代三角洲以渔洼为顶点,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地面积约3000km2。

自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山东垦利入海以来,黄河入海水沙不仅塑造了面积超过2600km2的广袤冲积平原,而且孕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特征的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人类活动干扰以及黄河入海水沙数量急剧减少、河床断流等影响,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倒灌、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区域盐渍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导致陆域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近海盐度提高等生态问题,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也给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2023年工作要点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2023年工作要点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2023年工作要点一、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估1. 继续开展对保护区内植被、水质、土壤等生态要素的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2. 加强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1. 加强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通过引种、繁育等手段增加濒危物种种裙数量。

2. 进行自然恢复实验,鼓励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回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建设与修复1.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和重建受损湿地,提高保护区湿地面积及质量。

2. 推进植被恢复工程,开展植被重建、树木种植等措施,提升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

四、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1. 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2.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引导志愿者参与生态监测、环境治理等工作。

五、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1. 继续开展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推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

2.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六、管理与监督1. 加强对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杜绝违规行为。

2. 健全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能,确保2023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1. 继续推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态扶贫工作,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2023年的工作中,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建设美丽我国做出积极努力。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2023年工作要点扩展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在2023年的工作中,保护区仍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

黄河三角洲观鸟笔记

黄河三角洲观鸟笔记

黄河三角洲观鸟笔记摘要:1.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观鸟活动的兴起和意义3.作者的观鸟经历和所见鸟类4.观鸟活动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影响5.保护鸟类和环境的措施和建议正文: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区。

这里地理条件独特,湿地丰富,被誉为中国观鸟的金三角。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观鸟活动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自然,欣赏这些美丽的鸟类。

观鸟活动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更能增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黄河三角洲,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吸引了无数观鸟爱好者。

近日,我也有幸参加了一次黄河三角洲的观鸟活动,亲眼目睹了这些鸟类的风采。

活动中,我们观测到了许多种类的鸟类,例如:大雁、白鹭、灰鹤等。

它们或栖息在水中,或翱翔在天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鸟类不仅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鸟类的种群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观鸟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对当地经济和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黄河三角洲观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同时,观鸟活动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当地政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为了保护鸟类和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买卖鸟类的行为。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鸟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总之,黄河三角洲观鸟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Huang Ho Delta一、简介1855年以後,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

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

地面平坦,在海拔10公尺以下。

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

高程4公尺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

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

烂泥湾内水深1∼2公尺,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

广义的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

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大部仍为荒地。

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形成拦门沙、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

海岸线平缓。

黄河尾闾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变高,排洪不畅,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为原因,入海水道经常改变,平均约8年改道一次。

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平均约8年改道一次。

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三角洲位于地壳长期下沉区,第三纪即有石油形成。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徒,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

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是一个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的河口,其特点是水少沙多,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

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2亿吨,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使约40%的入海泥沙在河口和滨海区“安家落户”。

黄河三角洲一般是指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保护措施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保护措施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保护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山东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泽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片湿地生态环境非常丰富,拥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植被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湿地植被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开展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人工植被整治、湿地植被生态功能修复等方式,恢复湿地植被的原始状态。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湿地植被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湿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植被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植被保护的合力。

加强管理和保护,建立全面、科学、严格的湿地植被保护管理体系,划定湿地保护区界,加强巡逻和监管力度,严格打击湿地植被的破坏行为,确保湿地植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共同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推动湿地植被保护的国际合作。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坚决果断的行动,才能有效保护湿地植被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色、生机盎然的湿地。

【只是一篇大作文哦,别往上找具体的措施】第二篇示例: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植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质特征及资源开发研究

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质特征及资源开发研究

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质特征及资源开发研究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亚洲第三大河流。

黄河流经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水资源集散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黄河三角洲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相关资源的开发研究。

黄河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地质条件造就了其丰富的资源。

首先,黄河三角洲地区沉积物丰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这里的土地适宜种植稻谷、小麦等作物,同时也是棉花和油菜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

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黄河三角洲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水对地下的渗透和沉积物中的孔隙水聚集所致。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层主要由河道旁的漫滩充水层和海岸前的混合充水层组成。

这里的地下水流域面积广阔,水量充沛,供水能力很强。

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还可以为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保障。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需求,人们提高了对地下水的开采量。

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相关部门开始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他们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调控措施,限制了过度开采地下水。

同时,他们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利用河水的引水调配和高效灌溉技术,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他们加强了地下水监测和保护工作。

通过建设地下水监测网,及时了解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对地下水开采企业的监管,规定了合理的开采量,并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资源开发研究紧密相关,亟需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探索其地下水补给来源、水文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图文)此博文包含图片 (2008-10-06 14:38:10)转载▼
标签:旅游摄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拓荒牛真情年代分类:出游实录
P1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国家地质公园标志
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
东,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P2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连绵百里芦苇荡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改道后冲积形成的。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混浊即有“浊河”之称。

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

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

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
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

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

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

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前缘突出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

在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的15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92年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

2006年9月,这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一处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主要展示三角洲及部分地质地貌景观,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的河流地貌景观、海岸带附近的黄河河口地貌景观。

P3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P4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湿地—地球之肾
P5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黄龙”入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