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专题:我们中华文化】

(综合)复习【专题:我们中华文化】
(综合)复习【专题:我们中华文化】

综合复习《文化生活》考点分析教案学案之六

(综合)复习【第六专题:我们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

——清(面临冲击)

(2)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学典籍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作用与意义

分别是什么?

史书典籍(意义、原因、特点)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含义、意

义)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二、误区剖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考点解读

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2)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学典籍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作用与意义

分别是什么?

史书典籍(意义、原因、特点)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含义、意

义)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台湾诗人余光中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

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

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汉字的作用和意义: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①史书典籍的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的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04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国文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走向法兰西。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发展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

------包容性的含义、意义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表现: (1)封建意识融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步思想。

(2)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3)鸦片战争后.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4)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提问: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课堂练习: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提示:(1)决定因素-----振兴中华民族

(2)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

(3)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科学技术)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中华文化区域特征的成因

(2)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

3、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雕刻艺术);

(2)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字及作品)

1、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引、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人类所有的精神生活生活中,文学艺术占有的分量最为厚重。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A、重视整体性和广泛联系是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显著特点

?——重视从整体上认识研究对象和重视对象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自先秦以来,中国传统哲学中形成的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中国的科技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追求天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整体主义精神。

B、实用性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另一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急需发展耕战的工具和武器,中国就突破了块炼铁

的束缚,发展了生铁冶铸技术。

?公元2世纪时,中国发明了生铁炒炼成钢,开辟了先炼铁,后炼钢的两步法炼

钢工艺

考点分析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答案:D

解析: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A、B、C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位王,但不是首位。故D项错误。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故A、B项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故C项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民族在同一时代或同一地区,

?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区、其他文化发展与主流特征同样带有明显的

地域特色。

?齐鲁文化、中州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楚文化、吴越

文化、巴蜀文化等,这些以列国分野为空间范围的地域文化,长期成为人们论及地方文化的代名词。

考点分析

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

答案:A

解析: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魂宝,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分析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

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r民族文化之问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只有B项错误,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

《文化生活》训练与检测(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I.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3.2006年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结果不能不让人对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担忧:2006年某电视台春节晚会,出现了28处汉字使用错误,平均每十分钟就出现1次差错。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汉字内涵丰富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4.2006年4月23 13,胡锦涛主席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演讲时讲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理解今天的启示,也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开创未来的钥匙。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总能给人以教益,深化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A.重视历史经验有益于创造光辉的未来 B.了解了历史就能促进今天的发展

C.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宏大 D.史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5.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6.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这就是要求我们,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把文化和经济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C.用文化塑造人生 D.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7.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8.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采

D.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2006年5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全球学习汉语热反映出

A.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B.汉字要代替其他民族语言,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文化

C.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10.2006年“五一”前夕,青海省民俗博物馆正式开业。民俗展馆设有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展厅,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家居生活。这反映了

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 B.我国各民族文化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C.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D.各地区的文化不可能存在共性

11.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水乳交融,这一点,一部中国民族史就能准确告诉我们。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B.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相加形成的

C.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D.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2.2006年4月16日,由全国青联和香港青年协会联合主办的“龙耀浦江”青年大型交流活动进入高潮。上午,三千多名来自两岸四地的青年相聚在上海浦东,出席“我们共同迈向世界”青年论坛;傍晚,两岸四地的青年参加“龙耀浦江”主题活动,在黄浦江畔共舞长达468米的“中华龙”。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目的是

①培养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弱化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14、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16、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17、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 《史记》

B. 《战国策》

C. 《资治通鉴》

D. 《春秋》

18、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1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20、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21、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22、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A。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正确。BC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2.B。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B。A表述错误,CD不为材料所反映。

3.D。D正确表述了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的原因。ABC正确,但不是原因。

4.A。B错误,CD与题意不符。

5.B。AC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

6.A。A正确反映了材料要求。BC不是材料所要求的内容,故不选。不要误选D,D主要体现发展世界文化的要求,而题干强调的是我国文化的发展。

7.C。A表述错误,BD不合题意。

8.B。ACD不为材料所表明。

9.D。AC不为材料所反映,B表述错误,均不选。

10.B。AC不为材料所体现,不选;我国各地区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故D表述错误。

11.D。AC不为材料所表明,B表述错误。

12.B。②错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弘扬中华文化并不是为了同

化各民族文化。ACD均含②,故应排除。

13B 14B 15C 16A 17D 18C 19B 20D 21A 22B

中国文化复习纲要

中国文化复习纲要一 第一章简论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 第二章地理概况 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归入中国的版图。明代设()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从秦汉到隋代实行(),从唐宋到辽金实行(),元明清三代实行()。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在边疆地区设()。元代初年,以()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 ()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从()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三皇五帝。()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三王。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卜辞;从()即公元前()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西周通过实行()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之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王嬴政建立()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五胡。草木皆兵出自()战争。南朝均以()为都。()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清朝政府在()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洋务运动。《马关条约》割让()等地。辛亥革命。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的符号。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姓。氏。姓氏最初的区别(3)。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而得来的,这时,()已经是()的标志。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时代。姓氏的主要来源(11)。郡望。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的反映。姓氏混杂的原因(4)。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全国姓氏中以()最多,其次()和()。名有五。名和字的关系(6)。号的流行是在()以后,()时为盛。 第五章汉字 ()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认得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和()。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和()。甲骨文最早是由()首先发现的。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和()。金文(钟鼎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

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四年级(全册)教(学)案

第一课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难过,要正确面对成绩。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正确面对成绩。 教学重点: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一、教学“万花筒” 1、师讲解华华考试的故事。 (1)师问:“老师对华华说些什么?”华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学生看书回答。 2、“七嘴八舌”: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3、学生自做一份学习小计划。(填在书上) 二、讨论:说说你对学习的真实想法吧! 1、伟伟怎么说的? 2、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好? 3、我们能像伟伟说的那样生活吗? 三、聪明屋:学会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1、华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做学习的小主人”几点建议。(学生看书4页。) 四、实践岛: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1、学生发表意见。 2、小结。 第二课建立友谊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学会宽容与合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友谊之树常青。

2、明白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够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点:真正朋友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真正朋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万花筒” 1、师讲解聪聪和丁丁的故事。 2、师问:聪聪为什么会生气?丁丁向聪聪说了些什么? 3、学生发言。 4、讨论:你觉得丁丁是聪聪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教学“活动园” 1、学生给自己建立档案,围绕以下几方面: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我现在的好朋友 是谁? 2、小朋友,你在交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三、讨论与分享 1、学生齐读教材第8页内容。 2、讨论:童童怎么做才合适呢?为什么? 四、聪明屋:怎样建立真正的友谊?学生讨论回答,总结: 1、要做到真诚对人; 2、要做到平等待人; 3、要做到敢于承认错误; 4、要做到善于合作和宽容; 5、要做到不轻易许诺。 第三课体验成功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明白成长的路上有挫折和失败,并不总是一直平坦的。 2、能从失败和挫折中振作起来,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成长的路上有挫折和失败,并不总是一直平坦的。教学难点:能从失败和挫折中振作起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2017浙江11月选考,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答案 F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018浙江11月选考,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 F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答案 F “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4.(2015浙江10月选考,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 答案 F 不同的自然条件只能影响文化的区域特色。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T 6.(2017浙江4月选考,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答案 F 文化包容性包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也包括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选择题 7.以图画的形式解析汉字的起源、构造和演变,《画说汉字》一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汉字的渊源和魅力。关于汉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 标志,③错误。①④是对汉字重要性的正确表述,B项正确。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30篇(讲义)

1、中国酒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 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1)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Chinese people began to make wine with grains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2)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Generally speaking, wine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3)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inese wine culture has been play ing a quite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for a long time. (4)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 Our Chinese ancestors used to enjoy themselves by

drinking wine while writing poetry, or to make a toast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during a feast. (5)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Wine culture, as a kind of culture form, is also an inseparable part in the life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such as birthday party, farewell dinner, wedding, etc. 2、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书法在中国艺术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影响到了其它的中国艺术形式,比如古典诗歌、雕塑、传统音乐及舞蹈、建筑及手工艺品。作为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且越来越受到欢迎。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an art of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2)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

中国文化史复习提要(1)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简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以及六经的编定为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 ?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政治领域内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制、郡县制和各级官僚制度形成;以造纸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左传》、、《史记》、等为代表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民族迁徙、冲突中互相交流和融摄,实现了南北文化的沟通。同时,玄学从儒、释、道争论中诞生,各民族文化风习也在战乱中薪火相传,可谓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 ?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唐诗、建筑、佛教造像、纺织、科技等标志性成果接踵而出;辽阔疆域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及以“胡化”为特征诸族荟萃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说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 ?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各地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新派别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中形成;宋词、元曲等文艺形式适应士人和市民的情趣而出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一时期占其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 ?7.明清前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冲开封建统治者的重重束缚和限制,通向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近代启蒙思想、考据学从封建极权政治下产生出来,并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显著,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为代表的章回小说,数以千计的地方史志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特大型典籍的编写,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标志。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面临比较劣势,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 ?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民族、国家危机的同时,中国文化也第一次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危机。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正视现实,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工艺、制度和观念文化,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反映西方文化面貌的机器制造技术,民主共和制度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

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驿站 第一课告别童年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 2、了解青春期特点 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我们刚刚步入青春期,学生、老师都避讳这个话题,因此,要大家正视这个话题。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叠。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由于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共同讨论,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征: 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4、集体研讨,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

(完整word版)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 2017 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2017 年初三二模徐汇区 综合运用( 10 分) 25.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比赛的形式比拼诗词知识并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注释】会:有一定目的的集会。赛:比赛。 【材料二】 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为优秀传统文化进 校园,融汇地用到教材体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像中医院、武术等都可以考虑进去,而且不仅 要进校园,还可以国际化。 (1)央视的这档诗词节目名为“中国诗词大会” ,而非“中国诗词大赛” ,请结合材料揣摩其 命名的意图。(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师生们都想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下列与活动意图不匹配的两项是 ()()(4分) A.学生社团组织成立诗歌社。 B.语文组举办经典诗词吟诵节。 C.历史组开设东欧历史兴趣课。 D.劳技课引进“扎染”等非遗课程。 E.计算机组开展网络流行语探究活动。 F.图书馆推荐中华经典读本系列书目。 (3)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诗词,同学们认为可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来增强欣赏诗词的 趣味性。请你写出下列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4 分)、 《生查子·元夕》《元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爆竹声中一岁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春风送暖入屠苏。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千门万户曈曈日,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练习25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课练 25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8 分 ) 1.知名学者于丹认为: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之外的美学价 值,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因为() A.汉字带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D.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答案: C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 A 说法错误; B 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汉字的“沟通”“传播”功能,不选;于丹认为汉字能为身处不同文化 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说明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C 当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 说法错误。 2.国家语委主任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建设,规 范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规范和标准。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汉字显示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世界人民所通用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答案: D 解析: A 与题意无关,题目考查的是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而不是文字。汉字不能显 示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 B 不选。 C 表述错误,汉字没有为世界人民所通用。国家之 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D 正确。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 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A 解析: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①②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 文化博大精深,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解析:汉字“马”从古至今的演变,既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①③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②;材料说的是汉字字体的变化,不是汉字内涵的变化,排除④。

最新三年级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教案解读名师优秀教案

三年级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教案解读专题综合学科教案 学校 使用教专题综合教材课题第1课学卫生保健常识防呼 材吸道传染病 年级三年级课时安 1 课时 排 知识与技能: 教 (1) 认识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学 (2) 掌握卫生保健常识,预防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过程与方法: 目通过学习,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通过练习,加强记忆传染病的发病症状。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预防传染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带动自己的家人一起行动 起来。 教学重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点 教学难有效预防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点 教学方讲授法、交流法 法

1 教具(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 2 导入新冬春季节是呼吸 课道传染病的易发、高发 期,呼吸道传染病容易 在学校等儿童聚集的 地方爆发流行。因此, 我们要掌握正确的预 防知识会使我们远离 呼吸道传染病。 一、看一看P2图说说知道哪些传染病你都知道哪些传染 病,传染病是通过什 么方式传播的呢, 二、说一说谈谈自己得传染病的 你得过呼吸道传染病感受 吗, 得到呼吸道传染病对 自己的健康有哪些影

响, 请你举例说明 完成连线小测试 三、连一连 3 书P5,先根据自己的 经验试着连线。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小判断对这些情况做正 书P6,下面哪些做法确的判断 正确,请在后面打 勾。 1、生病时及时 到医院治疗 2、注意增减衣 服 3、经常开窗通 风 4、不愿意打预朗读儿歌,总结 防针预防传染病的方 5、注意锻炼身法。 体 6、 五、唱一唱

请同学们朗读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儿歌。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 做, 4 本今天我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课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请同学们记住课上的内容,并且将小这些知识告诉你的家人,让他们和你一样行动起来。结 学卫生保健常识防呼吸道传染病板 书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 设 计 通过本课学生知道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如何预防传染病,课增长了知识,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提醒学生日常学习中应该注后意哪些, 小 记 5 专题综合学科教案 学校教师 使用教专题综合教材课题第2课营养不良及肥胖影响 材健康早预防 年级三年级课时安 1 课时 排 知识与技能: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含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9)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8月,全球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达成共识:各国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共商合作大计,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后,征信机构便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征信产品,而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C.充分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这既是推进陕北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陕北旅游产业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D.“假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毒瘤”,而假货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所致。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降低制假、售假入刑门槛,这一决定无疑深得人心。 答案 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共商合作大计”应改为“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B项中途易辙或偷换主语,把“自从”移至句首。D 项句式杂糅,删掉“所致”或“一个重要因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答案 B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上海中小学专题教育网站

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网站区县管理员操作指南 https://www.360docs.net/doc/99861332.html,,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2015年7月1日

目录 一、登录专题教育网站 (3) 二、报表查看 (3) 1.学生学习情况 (3) 1.1 平台访问量 (3) 1.2 学习人数统计 (4) 1.3 人均在线时间 (5) 1.4 必修课学习分析 (6) 1.5 选修课学习分析 (7) 1.6 人均学分获取情况 (8) 2.课程建设情况 (9) 2.1 课程建设总情况 (9) 2.2 课程分布情况 (9) 3.课程学习情况 (10) 3.1 必修课学习统计 (10) 3.2 选修课学习统计 (11) 三、查看信息排名 (12) 1.参学排名榜 (12) 2.热门课程排行榜 (13) 3.学习成绩排行榜 (13)

一、登录专题教育网站 1.进入https://www.360docs.net/doc/99861332.html,,点击登录按钮 2.填写用户名,密码。 3.点击登录按钮,登录成功后会自动跳转到管理中心页面。如果登录并未跳转,请根据提 示,进行操作。 二、报表查看 1.学生学习情况 1.1 平台访问量 区域1,默认显示最近六个月的区县访问量情况,也可选择时间段进行查询(查询区间为半

年以内)。 区域2,可以查看每个月的访问量和日均访问量。 区域3,显示该查询区间的汇总数据,以及平均数据。 区域4,各学校访问量图里,可以查看学校在所选时间段里的总共访问量。 区域5,显示某个时间段里,访问量最高的学校和访问量最低的学校是哪所,并显示他们的访问数据。 1.2 学习人数统计 区域1,默认可以查看最近六个月的学习人数数据,也可选择时间段进行查询(查询区间为半年以内)。 区域2,可以查看每个月的学习人数。 区域3,显示该查询时间段的学习人数总人次和平均每月参与学习的人次。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综合运用专题 虹口区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4—26题。(10分) 材料一: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材料二: 蝉:动物名。同翅目蝉科。四翅薄而透明,雄蝉腹胸交界处有发声器,收缩振动得以产 生鸣声,雌蝉则无鸣叫能力。幼虫于地下挖洞穴居,以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为生。待幼虫成熟,则爬上树干羽化。也称为「知了」。(选自《辞海》) 24.从上述两个材料归纳概括关于“蝉”的内容:(4分) 25.上述两个材料彼此有何关联?(2分) 26.你最欣赏哪个材料?请说理由:(4分) 24幼虫于地下穴居翅膀薄而透明鸣叫能力强以树汁为生成熟后居高处羽化后名为知了立身高洁追求高贵(必须包含两则材料中的部分内容) 25诗歌是根据蝉的习性特点,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多生活的高尚追求。(材料一诗歌的感觉来源于材料一蝉的基本特性,仔细观察后表达出符合蝉特点的象征性品质。) 26诗歌语言精练,形式优美,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立身高洁的感情。辞海词条,语言平实, 表达简练,内容清晰。 普陀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2019年1月11日,国内第一座运用3D打印技米完成的一次成型、_________、多维曲面的高分子材料景观桥,正式落成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这是一座长15.25米、宽

3.8米、高 1.2米的曲面桥,整座桥身呈香槟金色。这座桥的原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仅仅用三十五天就完成制作,使用寿命可达30年。 24.文中空格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3分) A.最大跨度 B.跨度最大 C.大跨度 D.跨度很大 25.班级微信群转发了以上消息,请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3分) 26.班级准备组织相应的参观活动,请代班干部在微信群中拟一条活动通知。(4分) 初三1班(36人) @所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C 25:国内首座30打印桥在桃浦中央绿地落成 26.要点:集合(参观)时间、集合地点、争现地点、活动内客、注意事项等 松江区 三、综合运用(10分) 材料1:2018年,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进行了全新改版。 保留原有录取通知书上的校徽和校训,再配上紫色外壳,打开以后,一座手工拼插的立体“二校门”便徐徐展开。该工艺由清华大学学生自行设计并纯手工制作,其过程包括激光雕刻、 裁剪、拼插组装等。这一录取通知书很快便在网上走红。 材料2:近几年,清华大学的校长都会给入学新生赠送书籍。2018年,校长赠送的书籍是科普经典名著《从一到无穷大》。该书以生动的语言,将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内容巧妙融合,通俗易懂,充满趣味。 24.下列与2018年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网红”关系不大的一项是。(3分) A 通知书由清华学生负责设计并纯手工制作,独具匠心。 B 通知书上印有清华大学的校徽,兼具寓意深远的校训。 C “二校门”体现清华的特色与风格,有独特象征意义。 D 立体校门工艺精美,科技含量高,体现未来教育方向。 25.根据提供的信息,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4分) 2015年-2018年清华大学校长赠书

鲁京津琼专用高考政治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

第26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弘扬民族精神。 [试判断]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 分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2.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 分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实践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魂”。( ) 分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而不是中华文化之“魂”。 4.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分析: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5.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分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6.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分析:错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7.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 分析: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核心。( ) 分析: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9.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抑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 分析:错误。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10.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分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核心考点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 (一)文化和文明 1、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 “化”本意为改易、生成与整理,含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西方: “文化”本意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后引申为对人类精神的培养化育。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现在有两百余种甚至上千种。 梁启超、梁漱溟、钱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几种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说: 凡是把社会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文化涵盖对象的文化定义。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77年版《辞海》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82年《现代汉语词典》 把文化涵盖对象限定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方面的文化定义。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归结为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等等 文化多义兼容说 ”广义地说,指人类的活动方式几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中义而言,它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法律、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等观念性的东西。狭义指人类的一般知识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水平等。“ 2、文化与文明 文化、文明同义说 施宜圆《中国文化辞典》1987年;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1991 认为文明与文化没有多大差别 文明大于文化说 钱学森、罗大冈”文明包括文化,而文化不能替代文明” 最早见“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 指社会生活光彩绚烂,其义包括文化 文化大于文明说 汪澍白“濬哲文明”——孔颖达《尚书·舜典》疏解:“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赋予文明以观照和传播人类所创造的整个

四年级 第十四课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 第十四课灾害预警传信号防范意识需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灾害所能造成的惨重后果。认识大自然的不可抗拒能力目标教育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自然,面对自然;教育学生勇敢、坚强、智慧地去面对突发事件 德育目标 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感恩社会 教学重难点: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 教学过程: 一、故事会 学生阅读小故事:回家路上遇到降雪 有话说: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启示? 1、在出门前了解天气情况要做的事有哪些? 2、在出门前考虑到路途上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3、在出门前要准备的个人物品有: 4、天气预报发出的“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 5、读了上面的故事我想到的是: 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二、知识链接: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1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原有的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由原来的“白、绿、黄、红、黑”改为现在的“白、蓝、黄、橙、红”;暴雨预警信号和寒冷预警信号原规定按“黄、红、黑”来分等级十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三、雾霾预警信号学习: 近些日子,北方雾霾严重,我们来学习一下: 现在大雾大概分这样几个颜色等级,从黄、橙、红。当发生这几个预警信号时,含义是不同的。从能见度来讲,黄色的预警信号是大雾在12小时以内要发生或者在未来的12小时以内不会消散。橙色是指6小时之内要来临孩子在未来6小时之内不会消散。红色就是很近了,就是2个小时。从能见度的标准上来讲,黄色的警告发生时,预示将来有雾影响能见度会在200—500米左右。在200—50米能见度的范围内,预警信号是橙色。小于50米的能见度,预警信号是红色。在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发生以后,人们要根据雾的预警信号等级来调节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同行业的人也要根据这样的预警信号安排生产活动。黄色预警信号发生时,尽量要谨慎驾驶。人们尽量少出。当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来临时,尽量不要到户外进行活动。有呼吸道或者哮喘疾病的人尽量在家里,减少户外活动。 四、做中学 判断雾霾天气的处理办法是否正确,完成智慧果中的内容。 五、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回到家和家里人交流一下各种预警信号的意思吧!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经过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日趋成熟,也更被主流文化认可。大批的网文作者,以“精品化”“责任感”取代了“非主流”“民工文学”等标签,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同时,( )。 我国网络文学从学习幻想、演义等通俗类型文学作品中,形成了当代 的故事创作方式。网络文学中的仙侠、玄幻、古言、穿越等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作者对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网络文学作为最直观、最贴近读者的的文艺作品,更应把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灿烂文化继承起来,在现有文化基因上做到“内核有文化,笔下有乾坤”。 到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达3.44亿人,签约作者约68万人。中国IP改编剧在国外热播、一部小说吸引数万乃至数十万读者“追更”的情景已经在全球上演。当下,网络文学运用广博的民族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被赋予了更多角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 B.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被赋予了更多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 C.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被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赋予了更多角色 D.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因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而被赋予了更多角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夺胎换骨卓尔不群汗牛充栋下里巴人 B.脱胎换骨自出机杼汗牛充栋曲高和寡 C.夺胎换骨自出机杼博大精深下里巴人 D.脱胎换骨卓尔不群博大精深曲高和寡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B.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见证

2.博大精深的表现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命题揭秘:高考往往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为素材,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热考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1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燕赵”“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三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跟踪训练1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表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热考点2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典例2 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