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专项练习

专项练习

一、计算。

①X÷0.07=1.4 ② 3.7+6.3×3.7+2.7×3.7

=

=

=

2、工厂有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烧120天.实际每天烧0.2吨,这样将比原计划多烧多少天?

分析: 要求比原计划多烧多少天? 必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从已知条件可以推出:

最后列综合算式:

=

=

=

答:。

19年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数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512,则sinα=()。 A. 15 B. ―15 C. 513 D. -513 2.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是一千八百二十万千瓦,用科学记数法把它表示为()。 A. 0.182×108千瓦 B. 1.82×107千瓦 C. 0.182×10-8千瓦 D. 1.82×10-7千瓦 3.若|x+2|+y-3=0,则xy的值为()。 A. -8 B. -6 C. 5 D. 6 4.表示a、b两个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ab>1 B. ab<1 C. 1a<1b D. b-a<0 5.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A. 2a B. a C. 32a D. 12a 6.如图,BD=CD,AE∶DE=1∶2,延长BE交AC于F,且AF=5cm,则AC的长为()。 A. 30cm B. 25cm C. 15cm D. 10cm 7.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1n(n+1),则S5等于()。 A. 1 B. 56 C. 16 D. 130 8.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 安置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诊断性测验 D. 总结性测验 9.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 A. 教育学知识 B. 教育心理学知识 C. 教学论知识 D. 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10. 下列不属于小学中的德育方法的有()。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11.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 活动课时制 B. 分组教学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12.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 根舍因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科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3. 180的23是();90米比50米多()%。 14. 4030605000读作( ),6在( )位上,表示( )。 15. 0.56是由5个()和6个()组成的;也可以看作是由()个1100组成的。 16. 分解因式:a3-ab2=()。 17.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型课程、()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9.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0. 一件商品,先涨价20%,然后又降价20%,结果现价与原价相等。() 21. 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9,表示甲数是乙数的9倍。( ) 22. 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3. 计算:8-2sin45°+(2-π)0-13-1 24. 已知曲线y=x3-3x2-1,过点(1,-3)作其切线,求切线方程。 25. 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专项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我是填空能手。 20分 1、5.4里面有()个0.1;60.6里面有()个0.6;6个0.27是()。 2、0.6公顷=()平方米 40800平方米=()公顷 3.6平方千米=()公顷 8745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3、根据125×43 = 5375,在下面算式后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4.3 =() 1.25×4.3 =() 5375÷43 =() 537.5÷0.43 =() 5.375=()×() 0.5375=()×() 4、把2.7945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5、把2.54、2.545和2.5454……四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 6、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厘米,高是15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 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5.8,那么这个小数的最大是( ),最小是( )。 二、我是判断巧手。 5分 1、5.050505是循环小数………………………………………………………………() 2、4米比36平方米小得多。…………………………………………………………() 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变成原来数的100倍。……………………() 4、甲乙两数的商是18,把甲乙两数都扩大10倍,它们的商还是18。……………() 5、4.84÷0.7的商是6.9余数是1。…………………………………………………() 三、我是选择行家。5分 1、75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商一定()。 A、大于75 B、等于75 C、小于或等于75 D、无法确定 2、 1.995按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应写作()。 A、 2.0 B、 2.00 C、 1.99 D、2 3、两个因数的积是3.2,两个因数同时乘10后积是()。 A、 3.2 B、 320 C、 64 D、32 4、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10 =()。 A、 189.3 B、 18.93 C、 10.893 D、8.93 5、大于2.6而小于2.9的两位小数有( )。 A、 2个 B、 30个 C、 29个 D、39 四、我是计算神童。 1、直接写出得数。 6分 3.2÷0.08 = 1-0.806= 0.8×0.3 = 0.34×0.5= 7.8+0.02 = 0.96÷12 = 7.3+0.27= 1.8×0.9= 5.2-5.2÷4 = 125×0.08 = 0.84÷0.3= 5.3×0.1+0.1×5.7 = 2、列竖式计算(前两题要验算)。9分 2.35×1.2 945÷0.45 3.14÷0.6 (保留一位小数) 3、简便计算。 14分 4.9+4.57+ 5.1 18.3―5.7―3.3 4.8×18.4+4.8×1.6 12.76÷0.4÷2.5 0.25×1.25×32 (7.7+1.54)÷7 0.24×201 4、脱式计算。 15分 0.28×15×0.18 1.72+0.81×1.2 0.063÷(1.45-0.5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12分)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并进一步寻求()、给出()或();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2)有10名棋手参加一次围棋比赛,每人都要和其他选手赛一场,一共需赛()场。 (3)在一个整除的除法算式里,余数是138,商是99,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是()。 (4)4个不同质数的积是210,这四个质数分别是()。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6)有一个四位数52AB,能被2、3、5整除。这个四位数最小是()。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的比是2∶6∶7。其中最短边是6厘米,最长边是()厘米。 (8)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8/9,这个分数是()。 (9)下图的大长方形中,含有不同的小长方形。数一数共有()个长方形。 (10)在教学"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体现了()数学思想的渗透。

(11)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立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 (12)有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在它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二、判断题。(共6分,每题分。) (1)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2)"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不应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 (4)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5)"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的表述。() (6)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和5都是乘数。() (7)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会减少。() (8)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9)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10)除尽是整除的一种特殊情况。() (11)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12)求一个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它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

部编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五年级下学期应用能力测试 1、 张大伯收了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了总数的 51,第二天卖出了总数的61,两天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2、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12分米,底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3、王彬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9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全书的27 4。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4、张大伯收了 1 2 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 1 5 ,第二天卖出总数的 1 10 。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5、李庄有耕地90公顷,其中24公顷是旱地,66公顷是水地。 (1)旱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旱地的面积相当于水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6、一盒糖果,5个5个地数,或者6个6个地数都正好数完。请问这盒糖果最少有多少个? 7、把两根分别长24分米和30分米的木料锯成若干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

8、大厅里挂着一只钟,它的时针长12厘米,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多少厘米? 9、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7,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 10、小明和小芳原来共有80枚邮票,小明给了小芳8枚后,两人的邮票数相同,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 11、东方广场有一个圆形喷泉,周长是37.68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36厘米。这辆自行车通过一条720米长的街道时,车轮要转多少周? 13、公园里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花坛的周围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将自然数排列如下, 一共可以盖住多少个不同的和?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因数专项练习及讲解

公因数 问题1: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12和18 ②34和102 ③15和50 ④12、24和36 想: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几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 )表示。 试一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 ①20和30 ②28和84 ③54和90 ④30、45和60 问题2:求24、60和132三个数,共有多少个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多少? 想:这道题可用列举法来解答,但比较麻烦。我们可以用短除法求出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根据几个自然数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个数等于这几个自然数公因数的个数的规律,找到这三个数的公因数。 试一试:先用短除法求出每一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再求出每组数中公因数的总个数。 ①16和24 ②28和70 ③150和180 ④60、75和150 问题3:有三根木棒,分别长12厘米,44厘米,56厘米,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整厘米),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想:把每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棒后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的长度必须是各自木棒长度的因数;把三根小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的长就是这三根小棒的公因数;每根小棒最长多少厘米,就是求这三根小棒的最大公因数。 2460132 21230662615333 2 5 (24、60、132)= 2×2×3=12,因为24、60 和132的最大公因数是12,而12=22×3,得(2+1)×(1+1)=6,所以,24、60和132共有6个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12。 解: 11 12 18 2 6 9 3 2 3 ①② 341022 17 51 17 1 3 ③④15505 3 10 1224362 6121823693 1 2 (34、102)= 2×17=34 (15、50)= 5 (15、24、36)= 2×2×3=12 3 解: 同时除以公因数2 同时除以公因数2 同时除以公因数3 因数1为止 (12、18)= 2×3=6

小学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20180309

六年级计算题的复习与回顾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 ×b =b ×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 ×b)×c =a ×(b ×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 ×(b +c) =a ×b +a ×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 4.68425 ?+? 11164.53411112?+? 512924514343?+? 11 3536 ? ⑹ a ×(b -c) =a ×b -a ×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 ⑺ a -b -c =a -(b +c)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专业知识》真题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专业知识》真题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1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 姓名和座号,每个空格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学,要填写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呈、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其它标号。 4、答其它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 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每个选项中的两种量,成反比关系的是(D) A.三角形的底一定,三角形的高与面积 B.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 C.圆的面积一定,圆的半径与圆周率 D.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底与高 2、如图,水桶容积是20L,图中虚线表示水桶现有水的高度,则水桶中可能有水(C) A.6L B.10L C.14L D.18L 3、有循环小数0.2881569和0.53679,第一次都出现数字9的数位在小数点后(B) A.34位 B.35位 C.36位 D.12位 4、若规定对左手指按如下顺序数数,大拇指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小指6, 无名指7,中指8,食指9,大拇指10,大拇指11,食指12,中指13,无名指14,小指15,小 指16,无名指17。。。。这样数到2016时落在(D) A.食指 B.无名指 C.大拇指 D.小拇指 5、某学校从甲乙丙丁戊5名应聘者中招聘两名教师,如果这5名应聘者被录用的机会均等, 则甲乙两人中至少有1人被录用的概率是(A) A.7/10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136+471= 2、 286×25= 3、 995-775= 4、 875÷25= 5、 345+427= 6、 463×30= 7、 985-807= 8、 852÷47= 9、 622+190= 10、856×49= 11、903-786= 12、457÷38= 13、437+270= 14、524×36= 15、525-412= 16、862÷72= 17、81+519= 18、275×55= 19、736-675= 20、546÷94= 21、683+181= 22、702×36= 23、833-732= 24、875÷47= 25、461+433= 26、183×33= 27、961-600= 28、375÷49= 29、166+262= 30、300×29=

1、 718-608= 2、 781÷48= 3、 419+489= 4、 645×91= 5、 188-14= 6、 798÷32= 7、 275+421= 8、 164×55= 9、 811-796= 10、452÷43= 11、391+589= 12、106×54= 13、230-177= 14、328÷74= 15、252+69= 16、737×64= 17、395-46= 18、741÷32= 19、696+266= 20、604×38= 21、487-35= 22、289÷32= 23、397+455= 24、464×14= 25、856-213= 26、135÷89= 27、256+728= 28、571×13= 29、999-921= 30、197÷27=

1、 168+750= 2、 660×93= 3、 220-36= 4、 328÷38= 5、 332+384= 6、 205×63= 7、 726-501= 8、 567÷91= 9、 361+331= 10、902×93= 11、694-149= 12、567÷43= 13、515+483= 14、423×95= 15、651-615= 16、453÷68= 17、423+493= 18、152×42= 19、878-128= 20、356÷85= 21、707+220= 22、120×24= 23、156-25= 24、963÷28= 25、59+583= 26、454×45= 27、867-387= 28、457÷75= 29、494+264= 30、634×3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专项训练题 1、小明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8分,小强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6分,小明数学考试成绩比小强数学考试成绩() A、高 B、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6:00—16:00表示() A、上午6时到下午6时 B、上午6时到下午4时 C、上午6时到下午8时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2 C、1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A、7 B、8 C、9 7、852÷8的商()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 A、10余4 B、100余4 C、1000余4

9、当A÷B=13……9时,B最小,A=()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的算式是()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格,每一格可放32至38本,一共可以放书()本。 A、不足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13、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14、今年小明10周岁,他是()年出生的。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15、从晚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经过了()个小时。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16、一个公园占地3() A、平方米 B、平方千米 C、公顷 D、千米 17、我们学校阶梯教室的面积是100()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13×8)×125 20×(17×5) 14×20×5 276×38+276×6225×(40×32)(5×7)×808×14×12 5×6 16×25×5×4 25×13×4 3×12×5 23×4×5 40×7×3×5 25×6×4×5 3475-1999 2843-598 (8×6)×125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5+25)×2 3700-2185-815 12×25 28×25 125×(8+4)25×(8+40) 125×24 25×24 16×25×19 32×125 44×250 125×5620×12×5×3 724-298 25×16 75×25×2×4 345+497 16×(37+12) 48×19+52×1964×125 25×48 (25+7)×4 32+1 44+68+56 847-2974×7×25×360×(15+500) 248+198 435+1999 8×(125+9) 46×18+54×18(400+16)×5 170×4+80×4 103×56 13×68+13×32(2+4)×155×(20+6) 8×23+8×27 9×6+4×9 6×29+6×71 5×116+5×84(125+12)×8 29×317+317×7199×14 75×99+75 102×36 49×80+80 230-216-184 48×125(25×30)×418×8×1 25×2 125×(8×6) 25×44 4×20×75×567×9+33×9 4×(25×30)4×(25+150+75) 12×15+12×35 32×25 13×5+41×5+26×55×(18+20)52×98 9×99+99 36×5+36×5 38×99+38 5×(18×20)31×128-28×31(25+250)×4 (125×125)×8 46×10 1 30.8÷[14-(9.85+1.07)] [60-(9.5+28.9)]÷0.18 2.881÷0.43-0.24× 3.5 20×[(2.44-1.8)÷0.4+0.15] 28-(3.4+1.25×2.4) 2.55×7.1+2.45×7.1 777×9+1111×3 0.8×〔15.5-(3.21+5.79)〕(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9.9 5180-705×6 24÷2.4-2.5×0.8 (4121+2389)÷7 671×15-974 469×12+1492 405×(3213-3189) 3.416÷(0.016×35) 0.8×[(10-6.76)÷1.2] 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 0.4×0.7×0.25 0.75×102 100-56.23 0.78+5.436+1 4.07×0.86+9.12.5

小学数学复习单位一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复习单位一专 项练习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单位一专项练习 【知识要点】 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分率前。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用具体数 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一、填空题 1、化肥厂9月份生产的化肥量是10月份的67 。这里把( )看作单位“1”,( )相当于( )的67 。 2、今年儿子的身高是妈妈的34 ,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妈妈的身高是152厘米,那么儿子的身高是( )厘米。 3、B 占A 的21,C 占B 的3 1,这里把( )和( )看作单位“1”,其中总的单位“1”是( ),另外两个量分别占总的单位“1”的)()(和) ()(。 4、乙数是甲数的72,丙数是乙数的2 1,这里把( )和( )看作单位“1”,其中总的单位“1”是( ),另外两个量分别占总的单位“1”的)()(和) ()(,丙数是甲数与乙数和的) ()(。 5、甲、乙两个非零数,甲数的43等于乙数的5 2,这里可以把( )和( )看作单位“1”。如果把乙看作单位“1”,那么甲占) ()(。 6、甲、乙是两个非零数,甲数的213倍等于乙数的56,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7、A 数比B 数多5 1,这里把( )看作单位“1”,另一个量占)()(,B 是A 的) ()(,A 和B 的比是( )。

8、甲比乙少27 ,是把( )看作单位“1”,甲和乙的比是( )。 9、一堆煤有6吨,第一天用去12吨,这里的“12 ”后边( )(有或没有)单位,它是( ),还剩下( )吨煤;6吨煤用了12,这里的“12 ”后边( )(有或没有)单位,它是( ),还剩下( )吨煤。 10、一根长2米的绳子,用去 43米,还剩下( )米。如果用去2米的43,还剩下( )米。 11. 36的( )是27,36是( )的34 。 12. 一件工作,8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 ()(,3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 ()(。 13. 把2 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10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米。 14、9÷( )=4 3= ( ) : 8 =)(15=( )(填小数) 15、一辆汽车5 3小时行驶30千米,行1千米需要( )小时。 16、一桶农药重100千克,用去52后,还剩下( )千克,再加入剩下的5 2这时药桶内有农药( )千克。 17、一根钢管,用去它的4 3后,还剩下6米,这根钢管原来长( )米。 18、若甲数除乙数的商是,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如果甲数比乙数大 54,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 19、43A = 5 2B ,那么A:B =( ):( )。如果A=24 ,那么 B=( )。 20、367458 a b c ?=?=?(a 、b 、c 都不为0)其中( )最大,( )最小。 二、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水平: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表达水平、应用水平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实行辩论,从而促动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但仅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注重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持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但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动学生发展。 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实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实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般趋势;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主体过多地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评价中心过于注重结果。 三、辨别题 1.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你认为需要改变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能体现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就是一份好卷子,你认为这种说法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包含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3.有人说:“数学课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务正业。”你认为这种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1、 136+471=607 2、 286×25=7150 3、 995-775=220 4、 875÷25=35 5、 345+427=772 6、 463×30=13890 7、 985-807=178 8、 852÷47=18 (6) 9、 622+190=812 10、 856×49=41944 11、903-786=117 12、 457÷38=12 (1) 13、437+270=707 14、 524×36=18864 15、525-412=113 16、 862÷72=11 (70) 17、81+519=600 18、275×55=15125 19、736-675=61 20、546÷94=5 (76) 21、683+181=864 22、702×36=25272 23、833-732=101 24、875÷47=18 (29) 25、461+433=894 26、183×33=6039 27、961-600=361 28、375÷49=7 (32) 29、166+262=428 30、300×29=8700

1、 718-608=110 2、 781÷48=16 (13) 3、 419+489=908 4、 645×91=58695 5、 188-14=174 6、 798÷32=24 (30) 7、 275+421=696 8、 164×55=9020 9、 811-796=15 10、452÷43=10 (22) 11、391+589=980 12、106×54=5724 13、230-177=53 14、328÷74=4 (32) 15、252+69=321 16、737×64=47168 17、395-46=349 18、741÷32=23 (5) 19、696+266=962 20、604×38=22952 21、487-35=452 22、289÷32=9 (1) 23、397+455=852 24、464×14=6496 25、856-213=643 26、135÷89=1 (46) 27、256+728=984 28、571×13=7423 29、999-921=78 30、197÷27=7 (8)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一、口算。 3×10=80×40=18×5=40×60= 30÷10=13×4=25×20=160×4= 300÷5=720÷9=16×6=720÷0= 180÷20=0÷90=10×40=12×50= 85÷5=57÷3= 0+8=32×30= 70÷5=25×4=15×6=630÷9= 450÷5=12×40=240÷6=16×60= 84÷42= 600-50=500×3=0×930= 27×30=84÷12=420÷3=910÷3= 91-59=11×70= 1000÷5=75÷15= 320-180=30×40= 40+580=560÷4= 95÷1= 480+90=510÷7=200÷4= 72÷4=8000÷2= 102+20=4000÷50= 125-25×2=50×0×8= 75+25÷5=32÷47×12= 45+55÷5=70×(40-32)=90÷5×3=10÷10×30= 6×(103-98)= 7+3×0= 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25×38=36×19=774÷8= 508÷2=370÷5=19×47=900÷5= 23×34=392÷4=360×5=32×68= 203÷9=63×36=26×38=770÷5= 696÷2=882÷4=809÷8=56×79= 64×28=820÷3=630÷6=458÷4=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30≈ 32×48≈ 43×22≈ 52×68≈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 48个月=()年 35天=()星期4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厘米=()分米 138秒=()分( )秒 300公顷=()平方千米 80000平方米=()公顷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