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1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1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1400分钟音频整理-1

第一天。

1.精神分析不能让你完全回忆起童年,它只能让你回忆起童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

2.人经常在一个褒义词前面加一个贬义的词,用此来欺骗自己或者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游戏”,比如说健康,一个孩子可能会说,那太健康了会怎么样?其实健康本就是健康没有太之说。另如同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溺爱呢?溺爱明明就是错的,却还用一个正面的词语来做描述。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关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95%都是文字游戏。”如果你去听一个精神分析底子不好的人来讲案例,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词都是白用,很空洞或者说在绕圈子,但是如果这个人精神分析学好了,他讲的案例就是那种一竿子到底的那种,没有那种循环的描述了。曾氏名言之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痴迷过精神分析,那你肯定有病。但是如果你只玩精神分析,那就是病的更厉害。

3.精神化的四个级别。

(1)最低的是躯体(比如用身体或皮肤病来表达性的压抑或者心理的冲突),比如在医院中,很多有乳腺癌的患者在童年隐藏着很多对妈妈的愤怒,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当了妈妈之后就会大幅减轻痛经的程度,这是因为她对于自己是女孩的不认同由于做了母亲而发生了改变。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认为身心是统一的,内心有问题肯定会在躯体呈现,但是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语言的表达。刚才说了语言的欺骗性,这里说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也是一种语言的言说。有很多躯体疾病不用心理治疗,是很难彻底治好的。中国有200-300万的儿童哮喘的病人,这些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物质(比如花粉)而出现的哮喘症状,但是这个哮喘出现之后呢,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个病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可能就会“上当”,把他当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然后就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的过度紧密,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被母亲吞噬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在这样的孩子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独立,一个是依赖。这就是妈妈在孩子因为某种物质而过敏的开始阶段,可能误解了孩子的需要,从而过度的支持了孩子依赖的这个部分,然后孩子的独立受到了损伤。这个时候心理医生会对妈妈说,“你的孩子除了在哮喘发作的那一刻,你需要把他送医院和把他当作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其他所有的时候,你都应该把他当作和别的孩子一样。你应该把他看成一个健康的孩子。”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和别人穿一样的衣服,不应该穿多一点,穿多一点容易出汗,更容易导致支气管的痉挛。第二点就是在孩子哮喘不发作的时候,让孩子该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而不要认为他运动过后会因为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而导致跟多的疾病。有一个词叫“妈妈的谎言”说的是妈妈永远会会“编造”各种理由来证明孩子有病从而来干预孩子独立人格的强度。我们最常听到妈妈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孩子从小就体弱。”但如果问起具体有什么疾病诊断的时候,妈妈通常会说也没什么具体的诊断,就是总有小感冒啊发烧啊什么的(发烧的时候是有病,但是平常没有病的时候却被妈妈冠以体弱来对待)。

(2)用行动来表达内心世界是稍微高一点的级别。比如一烦就干什么,这就是用动作来表达或缓解内心的焦虑,还有一类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来让自己很有成就和金钱,但是一看这样的人就知道他有病。这种人就是用行动来表达内心,虽然能够带来某些好处但是却解决不了内心的问题。还有一类女性非常非常的啰嗦,这也是一种行动,用这种行动来“虐待”她的孩子和老公,这是用行动来表达她的焦虑,有时候她自己都知道,还会和家人说,“我就是不说不舒服,你们不要把我的话太当真。”社会上的一些“伪成功学”就是让人不断的行动、行动再行动,但是是没有深思熟虑的行动,就是属于低级别的表达,有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问题。

(3)意象(图像)型表达是再高一个级别的。这种人可以花出很好的图画或者是排出很好的电影,就是有成像的能力。

(4)语言是最高级别的。这里指的是情感丰富的表达,这个人一说话你就能知道说的不是空洞的言语,他的语言里包含着深情,他的语言中间有着各种层次的情感,这种人不太容易得躯体疾病,他们的行为也是有条理而不是紊乱的,他们的图像也许不如电影人,但是可以抽象的表达出来。他们的语言里不止有用词,还有内容、说出词汇的感觉以及配合语言的神情、语调、音色等等。心理治疗就是教会一个人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的这么一个东西。举个例子,高血压的病人做心理治疗可以减少50%的死亡率,他们有的人不用语言来表达对你的不满,他很容易和你形成一种温情感觉的舒服,但是他们可能说不来就不来了,这就是他在这个方面停留在行为层级上,心理治疗就是让他用语言表达不满,这样血管的压力就会下降,高血压就会缓解一些。

这四个层级实际就是逐渐抽象化的过程。

4.精神分析本土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因为本土化如果存在,那么还要有北京化、武汉化、中学生化乃至幼儿化,这样是没完没了的。从哲学上说,个性大于共性,意思就说,你先是个人,然后是中国人,直角三角形具有三角形所有的特性。所以当你在治疗时,已经在个性化治疗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什么本土化都是没意义的了。而且现在社会大融合,已经没有纯粹的中方或者西方的了,所以本土化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5.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性的问题。性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关系的一种;性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它只不过是关系的一种而已,性是因为沾了关系的光而变得重要,但是和它同级别的,还有很多别的关系。

6.对青少年在性方面的治疗,要注意到他们的问题多半来自父母的影响,因为孩子在性方面的发展会给父母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他慢慢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可能会让父母亲焦虑,一个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抛弃”父母的过程,父母如果人格不够健康的话,就会对这种抛弃感到恐惧,所以父母在这个期间可能加强对孩子的控制,主要是在学习上进行控制,因为这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就变得很纯洁,但是当他有性的幻想的时候他就意味着独立。这里说一个例子吧,一个50岁的男人对15岁的孩子说,我做你的爹,我越来越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了。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所有的责任都在他儿子身上似的。我是这样对他说的,如果你想知道你儿子想什么的话,你不会不知道,因为你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一个15岁的男孩想些什么你应该很清楚,还有你如果真的不知道又想知道,你就虚心的问你的儿子,他会告诉你的,所以你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儿子在想什么,你只是想控制。接下来我让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想象他的儿子和一个女孩做爱,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他其实只接受一个小的儿子,而不愿意去接受一个可以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的儿子。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不是孩子的逆反,而是父母的逆反,也就说刚才看到的父母因为孩子越来越不听父母的然后父母和孩子就那样的纠缠在了一起。

7.精神分析有时候说出来的话是很毒很讨厌的。举个例子,一个22的男大学生,10门功课不及格(我插一句,音频听到这,心里想,不就10门不及格么,这孩子要不就是父母太脆弱了。。。),父母专门从外地飞过来,晚上和孩子谈的不开心,第二天来找我。我首先让他们各自陈述,妈妈从孩子高中讲起,哇啦哇啦的讲了15分钟,大意就是孩子以前多么优秀,现在多么堕落,我每天打电话他不是看电影就是在玩。我听到这就觉得这妈妈有问题啊,一个男孩22岁妈妈还每天打电话啊。然后这个妈妈说到将来我和他爸在朋友面前没面子啊,对这个孩子前途表示担心啊等等。在妈妈说完后,我问这个男孩,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儿子说很难受,昨晚妈妈说过这些了,我就很难受一次了,今天又难受一遍。然后我又问妈妈,你在说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她大意是说我恨铁不成钢。我继续说,我在训斥我下级的时候会非常有快感,觉得过瘾,你有没有过瘾的感觉?那个妈妈憋了半天,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我让她面对了一个对她来说不敢承认的事情,就是,你可以想想,在你说孩子和说老公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瘾的味道?弗洛伊德会叫这个为“性快感”,当然这也是人

格发展的不好的一种表现,没有把部位下降到生殖器而停留在嘴巴,就像婴儿只能用嘴巴满足一样。弗洛伊德在1896年写过一篇《癔症的研究》说的是一个性冷淡的女病人,经常是歇斯底里的发作,结论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如果叫床叫的不好的话,在生活中就会瞎叫。”说的就是性上不满足的话,就会用嘴巴虐待他人。指的就是人作为生物,心理能量(需要被满足)总要找个出口的意思,如果下面不满足就用改上面的满足。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女人在歇斯底里的那种状态和那种情绪劲头其实和床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床上是一种美感,而现实的歇斯底里是丑态的,是没有发展到更高的一种表达阶段。

8.治疗的过程应该是很慢的,因为是治疗师需要渗透的,接着刚才说,我目光转向儿子继续问儿子,你爱你妈妈吗?他眼泪又刷刷的流,他说爱。我说,那好,你妈妈在说你的时候她会觉得很过瘾,如果你爱你妈妈的话呢,以后你妈妈再说你的时候,你就忍着点好不好?然后他拼命的点头,然后眼泪一直流。要注意到这里根本没有做任何精神分析的解释,我们只是把真实和现象呈现出来就可以了。所以搞精神分析真的需要勇气,要有那种直面人的最黑暗的欲望的勇气,或者是直面最血淋淋的关系的勇气。因为这个行业,有的时候你的心情真的会很不好,因为精神分析是可以让人活得明白一点的学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太多的行为都是以爱的名义去残杀自己和最爱的人,精神分析可以让你看到那个最真实的部分。好,我们接着说这个案例,那个妈妈已经哭的受不了了,大家想想我这样说了以后她以后还好不好意思啰嗦?她只要一啰嗦,我就说你在用孩子来过瘾,大家能感觉到这种力度吗?我没有加我的东西,只不过把她内心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然后还有更狠的后面,治疗室里面很沉默,气氛就像要爆炸了一样,我继续说,当年我大学有三门功课不及格,的确是有三门不及格,我说每一次有不及格我都有天塌下来,想要自杀的感觉,因为我那时人格发展的不好所以把学习太当回事了,我想问问你,你10门不及格是怎么撑过来的?然后他说,我和我那些难兄难弟互相扶持,我看到那些有11门不及格的,连他都有勇气活着,我怎么好意思不活着呢?然后我接着问,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做了什么呢?孩子很长时间的沉默,半天没说话,父母亲在反省。然后我对孩子说,你可能不太好说,那我给你说一下你选择一下,爸爸妈妈对你做的事,有下面哪一种作用?第一个就是很大的支持,第二个是不好不坏,第三个是让你更加难受。孩子想都没想就说,第三个。然后呢,这边妈妈哭的更伤心,爸爸就开始反击,这就是心理治疗比较麻烦的事,你帮了别人,别人还恨你,比如对于这个爸爸,相当于他的王国出了事,自己身为一个男人却需要另一个男人来搞定这个王国的事,你会觉得对他来说是个有面子的事情吗?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这个父亲在前面说了两次,我当过老师我也学过心理学。在他儿子说父母没有帮忙反而伤害的时候,这个父亲憋不住了,说,哎呀,你跟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在一起有什么用啊,没什么出息的,别跟他们混。然后我心里一阵阵的绞痛,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儿子现在不是什么前途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得下去的问题,在这种艰难的时候谁还愿意听这种大道理呢?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理论上的支持,而是需要的情感上的支持,就是那种什么样我都爱你的真心实意的支持,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保持不说话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这个爸爸恰好是在内心受到了冲击的之后,采用了一个防御。我已经对儿子和妈妈说了比较很的话,就不能再对爸爸也这样,这是人们常说的,不能太快的把病治好,这里倒不是为了多收钱,而是因为疾病也是有获益的,就像老人用疾病控制孩子们,如果你突然把这些病都治好了,他会觉得怎么突然周围的人都失控了,从这点上看你不成了害他的人了吗?所以疾病作为一种语言我们不能太快的把它消灭掉,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使用更高级的调配的形式。所以我们要把青少年的性教育放在孩子和父母还有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的背景上。曾氏名言之一,这个世界上没有心理疾病这个说法,一切的疾病都是关系上的疾病。你看一个人的人格他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不用把他脑袋打开看,你只要看他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训练,把自己最重要的十个关系按顺序排列下来,然后分析一下这十个

关系,也就基本上分析了你的内心你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9.关于精神分析揭露与缝合的事情。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整个治疗关系就是建立在一个可以修复创伤的平台上,有时什么都没有做,你们两个的关系就足够让你缝合了。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是一边剖开一边缝合的,之所以病人为什么没有感到缝合呢?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改变,所以他想用这种方式来攻击治疗师。所有的人都是想来改变的,你跟他说点什么然后他有点变化,但是潜意识没有任何人想去改变。这就是心理治疗两难的一个境地,他会把改变他的权利和责任都交给你,然后他为他不改变之后,攻击你做前期准备,这是他不知道的。这就好比在我们第一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声音时的反应,觉得怎么会这样,甚至有点自卑。这就是录音机明明告诉我们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却不接受。心理治疗就是我让我的医生告诉我,我的内心世界真实的样子,但是他在猛然告诉我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那不是我。所以幻想戏剧性的把人治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这么认为可以一下子把人治好,那不是你有问题就是病人有问题。所以,一切导致病人过快的改变的做法,都是暴力。

好,回答问题就到这,下面我们来讲精神分析。

首先说一下,精神分析不是科学,因为和精神分析比起来,科学的级别太低了,精神分析是用来说明人的爱恨情仇的,但是科学现在还远远不能把爱恨情仇来具体量化,即便将来能够量化这些,也没有必要,因为我自己只要知道我爱谁恨谁就够了,没必要用科学来证明。现在最大的迷信就是对科学本身的迷信,有些人认为科学能搞定一切,但是实际上远远不是。相信科学能搞定一切的人,几乎相当于相信用钱能搞定一切的人,这种感觉是一样的,其实科学的害人程度和帮助人的程度,现在基本上是平手,所以,还是不要把科学过于的当回事。其次精神分析只是目前用来探查人格的工具和理论,它是目前最好的,但可能在将来有更好的,并且,它只是探索内心世界的手段,而不是信仰和宗教,所以我们不用去像捍卫信仰一样捍卫它,因为它不配。再多说一点,人并不会因为知道大脑里所有的结构就知道人是什么,因为人不是被大脑所制造的,而是被关系所制造的,所以地球上只要还有两个人活着,那么精神分析就不会过时。当然技术和流派都趋于整合,最后将会有整合的心理治疗出现。

我在这里再次用三句话说清楚精神分析。第一句,一个人的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就是,你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格,你就会勾引周围的人跟你一起合谋来形成具有你个人特色的人际关系。就好像一个小时候被不断侮辱的人,长大以后会不断的勾引别人来侮辱他,一个小时候就被父母教育的人,长大了之后在生活中间就散发出一种让周围的人都不好意思不教育他的气味出来,这就是强迫性重复(因果关系)。所以精神分析之所以让无数人喜爱,就是因为它给了你一个交代,同时他让无数人厌恶,就是因为它太相信过去决定现在,于是让人郁闷。所以人本主义就是这样攻击精神分析的,说精分忽略了一个人在此时此刻想改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精分里会有一些佛教的东西呢,是因为弗洛伊德受叔本华的影响很大,而叔本华本身又对佛教很有兴趣和了解,所以精分里有着很多与佛教相似的东西,一点都不奇怪了。在精神分析的眼里只有三种人,一种是神经症,一种是人格障碍,还有一种就是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就是神经症(精神分析的神经症就是这个人只要有着关于生和死、男和女、成功和失败的内心冲突的就算神经症)。什么是成长呢,最直白来说,成长就是孩子离母亲的心理距离,越远成长的越好。弗洛伊德时期的心理学谈的是俄狄浦斯期的三角关系,是三个人;客体关系谈的是孩子和妈妈,爸爸作为背景;到了自体心理学谈的是一个人,爸爸妈妈都只不过是心灵成长的背景。强迫性重复指的是一个人在体验了什么样的情感之后,他会制造相同的场景来重复以前的情感体验。最简单的就是牙疼,在有牙疼的时候,即便它暂时没有疼,所有的人都还会去用舌头去顶或者舔那颗牙,这就是强迫性重复。就像一个女孩小时候如果不断的遭受爸爸暴力的话,长大了以后她会不断的勾引她老公打她,最后把她老公变成一个跟她爸爸一样的有暴力色彩的人,婚姻可以把人变成任何

样子,真的是想要什么人就可以制造出什么人,因为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能重复早年的经历。因为在亲密关系中间,你的潜意识会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永远的去寻求你早年的重复。讲一个例子吧,一个成年女的,她爸爸经常在她小时候打她,他爸也会打她妈妈,打得她不得不四处跑才能躲开的那种。她记忆的场景就是她在做作业就能看到爸爸妈妈在吵架,她会吓得发抖,有时候看到父母打起来了,邻居就会把她带走去邻居家做作业。后来父母就离婚了。到了她自己谈恋爱的时候,她就像找一个不会打她的,当然她要考验对方啊,考验的方式就是,男的没什么错,她就上去打了男的一个巴掌,男的反应就是捂着脸看着她而已。而且是当着很多朋友,男的也没有发火。她很满意。结婚之后,她总觉得这个男的让她不满意,比如不太体贴啊,不太上进啊,所以她经常(每天)挑毛病,每天骂她老公,甚至连钢琴多少个键说不出来都要横加指责。我就问,你这样老公就没有烦的时候吗?她说有,有几次他差点就爆发了,还有,她拒绝和老公做爱,她还觉得孩子也有问题,觉得自己这么不开心,怎么孩子能这么开心呢,她觉得孩子是不是抱错了。我看到这个女的很瘦,一脸抑郁,她会觉得她说自己童年的时候会把那种不开心传递给我而愧疚,因为她看到她描述自己的时候我会皱眉头。这里是自我价值偏低。这里有强迫性重复,她曾经是一个希望爸爸爱她的女孩,可是爸爸不爱她,说明她不好。在这里也一样,她希望得到医生的帮助,但是我让医生不高兴了,那么就会像爸爸一样,医生就不要我了。就是,我不配让医生皱眉头与不配让爸爸爱我是一样的。然后不断的挑逗她的老公打她,实际上是想制造成一个人打她的关系,而不适应一个与人和平相处的关系。这也是曾氏名言之一,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如同痛苦会寻求表达机会,然后教会被人来配合你。她的老公是个不错的人,就是不管你怎么勾引我,我就是不上你的当,但是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一被勾引就上钩了,然后就做出相应的事情来。如果她老公打她了的话,从精分的角度讲,就是他老公完美的配合了她,完成了一次强迫性重复。所以,即便她老公真打了她,也只能说明是被勾引了,而不能说明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人。还有,强迫性重复是潜意识的,而不是意识的。

反移情:是用来探索对方内心世界(对方移情的内容是什么)的一种工具,是与对方交流时,对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对对方的感觉,后者是分析,而前者才是感受。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一个女性来访者,男性治疗师,在见面之后,男治疗师对这个病人有了与性有关的想象,这时候不是应该阻断感受,而是应该通过感受来觉察。我们应该让这个感觉往下延续,当然也可能来一个病人完全没有吸引力,这原因可能是因为身体没有吸引力,比如身体过分肥胖或者过度瘦,而这个过度的胖瘦本身就反应出问题了,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语言的一种表现,可以这么说,一切与胖瘦有关系的都与嘴巴有关系,与嘴巴有关系的都与焦虑有关系,焦虑是心理不健康从而出现的普遍形式。还有可能是病人身体没问题,但是性格上没有吸引力,凡是性格上过于严肃的人,都是对自己欲望压抑比较多的人。所以,当一个男治疗师对一个女病人完全没有任何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去判断这个女病人在性方面一定有着压抑,就是不允许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吸引男人的人。这就是利用反移情对病人极其精确的描述之一。相反的情况,这个女病人在不断的讲她的风流韵事,然后这个男治疗师也有丰富的幻想,让这个感觉停留一会,这时就能知道,这个女病人不是来看心理医生的,是来挑逗心理医生的,因为这个女人对自己没有基本的自信,永远都想用肉体来换取爱和关注。所以她的生活中会有很多性的关系,唯一没有的就是,爱。有一首歌叫《最浪漫的事》里面有句歌词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等到那时,我还是你手心里的宝”这就是一个很自信的女人,老了之后虽然我不能给你提供惊心动魄的性,但是你还会爱我,因为我这个人可爱。但是边缘性人格的人不行,因为她觉得她老了之后就不能再提供性了。这就是爱和性之间巨大的区别。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女医生说她治疗了一个病人5次,然后治疗不下去了,要求换医生。她说这个病人的一举一动都让她觉得色迷迷的,让她很不舒服,同时也说了这个男病人的童年经历,基本上和贾宝玉一样,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基本上没有哥们。我们

对她的分析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正常女性,和异性的谈话距离比如说是50公分,但是这个病人在女人堆里长大,距离是20公分,所以他是按照他的正常方式和你交流,但是进入了你的界限30公分,所以你肯定是觉得不舒服。在分析完了之后,她在心里面调整了一下和这个病人的心理距离,于是发现,其实这个病人也没有色迷迷的。这里的色迷迷问题原因是,病人把小时候与女性的关系转移到了和治疗师的关系中,使得治疗师有了很大的压力。再举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医生在下午4-5点的时候给一个病人做治疗的时候,突然有点走神,医生开始想,看完这个病人我就下班了,然后去超市买东西吃。他回过神之后开始反省,刚才我饿了,那么先假设是病人让我饿的,于是他抬起头看了病人,发现病人在不停的说,有点像张开血盆大口要吃人的感觉,他就明白了原来是病人处在极度的情感饥渴当中,自己并不想被病人吃掉,所以他想吃点东西补充一下,再来哺育病人。其实这种感受已经告诉医生该怎么做了,医生在这个情况下,让病人说就可以了。补充一下,说话多的治疗师,一般都是训练不好的治疗师。如果你去找治疗师,太多的想要治疗师说话的话,那你可能已经发生移情了。如果医生也能给你出招然后你去做,这样就没有焦虑了,这本身也是强迫性重复,你还是没有改变的以前的本质的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再强调一下,看对方是否移情,就是看对方在用哪个年纪的他在和你打交道。

关于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一个病人22岁,进来的时候搞得我很烦,于是我开始忍着,但是最后我还是骂了他。最开始我觉得他挺可怜,都22岁了还胆小像个2岁的孩子那样唯唯诺诺,我觉得他可怜就跟他对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是一致性反移情。而我觉得他烦并骂了他,是因为我配合他完成了他的强迫性重复,做了他父母的事,这就是互补性的反移情。再举个例子,一个32岁男的,毕业好多年不工作,因为到处找人看病,因为他觉得自己心理有障碍,而且觉得这个障碍是因为他爸爸造成的。他来这讲他和他爸爸的故事,他小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都是以他爸爸打他为结束的,也就是他从来没有赢过。即使是嘴巴上赢了也要被打得认输。有这样一件事,他和爸爸说水烧到100度开,他爸打了他两个巴掌,一个是打脸上,一个是打到了书上,骂了一句说,你他妈的就相信书,以后有个狗屁用。我听到这当时就想,我要有这样的爸爸直接就拿刀捅了,这种感觉就是一致性反移情,说白了就是同仇敌忾。然后继续给他治疗,但是治疗中他的抱怨越来越多,他的每次抱怨是这样的,“医生我觉得你太冷了,你们做心理医生的应该爱病人才对,我如果感觉不到你的爱,我怎么成长呢,所以给病人爱然后让病人成长,这是心理治疗师应该做的事情,你能不能多说几句话,表现出来你是爱我的。”每次这时候我都会搞得毛骨悚然,他的年龄那时和我差不多的,一个男的,然后不断跟我说我给他的爱少了,我实在是有点排斥这个用词。当然所有对用词的排斥都是排斥这个人。最后这个人我们关系还是破裂了,因为我最后的感觉就是恨不得把他揍一顿,然后让他滚蛋。这种感觉就是互补性的反移情,就是我在这么想的时候实际已经替代他爸爸的那个角色了。处理的原则就是,在出现互补性反移情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去寻找一致性的反移情,说白了就是要在脑袋里转几个弯然后把自己搞定,否则就会给对方带来伤害。顺便说一下,共情就是把潜意识层面的一致性反移情上升到意识层面被觉察到之后的表达。而我们有时候已经把共情强调到装模作样的程度了,那个不是共情。由一致性反移情而来的共情是更加的自然且深刻的。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男的,他有很多的女朋友,但是突然有一次,他和一个女朋友发生性关系之后,他开始对女性的生殖器非常的厌恶,然后他直接就跑到厕所去呕吐了。这个和他小时候的关系有关,小时候他的妈妈总是打他,几乎每天都打几次。那么为什么是和这个女的发生性关系之后开始呕吐呢,是因为这个女的喜欢玩SM,也就是喜欢在性里面加入暴力的成分。我对这个呕吐的解释就是,他女朋友在性中间呈现的这个暴力让他想起了他与他妈妈的关系,然后这种感觉让他感到了冲突,怀疑自己到底是在和女朋友做爱还是在和妈妈做爱,因为都是这里都有暴力关系,这里面是移情的反应,也就是他分不清是一个成年男人在和女朋友在一起还是一个小男孩在和妈妈在一起,

这是身份认同出了问题,而身份认同出了问题的时候,最强大的生理反应就是呕吐,这个语言就是要把那个不是我的我吐出来。当事人不太理解这个,于是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女的在10多年前,在要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需要宣誓,她必须要念:“我宣誓效忠我的祖国,美国。”,她在念的时候感到了恶心,你来念一念,你也会不愿意、不舒服或者恶心、排斥。这句话如果你带有感情去念的话,你是念不下去的,只能当一句你不懂的话才能念下去,如果要你念“我宣誓效忠我的祖国,日本”你什么感觉?你就会更恶心。这个女的念完了之后就直接去厕所里面呕吐了半天,然后过了一会儿又去吐。这就是身份认同上出现问题的躯体反应。其实这个就是巨大的共情。所以,感受和见识大于知识。知识只是在科学层面上,而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层面要比知识高多了,所以目前科学当然无法证实精神分析的有效或者无效了。

接下来说一下防御机制。你哪一分钟没有防御机制你都活不下去。所以我们要知道,防御机制本身是好的,因为它帮你度过了太多的灾难。你也可以把防御机制叫做自欺欺人,人生如此之短,如果这一生都能把自己和别人都欺骗的好好的,那这一生也算是挺美好的人生。人们之所以有毛病就是骗不过去了,可能你是骗别人骗不过去了,也可能是骗自己骗不过去了,就有了毛病,所以心理治疗就是让来的人使用一种更好的更成熟防御机制来生活。人欺骗自己对多的一句话并且每天都在欺骗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会死”。其实人都是会死的,人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存活,比如建功立业,比如生儿育女,这其实都是对会死亡的一种否认。也有人说心理治疗是为了加强人的自我功能,这个自我功能指的就是防御机制,说白了,自我功能好就是这个人脸皮是不是足够的厚。其实就是这样,比如一个社交恐怖症的人其实就是脸皮薄,把他脸皮变厚了,就是治好了,对吧。这就和看一个国家怎么样,首先看军队,看人怎么样,也首先是看防御一样。看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是去诊断一个人心理发展在什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从防御机制讲一讲诊断,大部分精神科医生都是从症状去诊断,这相当于只见树木不看森林,因为症状学诊断本身就是初步的,举个例子,你体温40度去医院,入院的时候诊断是发烧。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过了24小时你的病例上还写着发烧,那这个医生就该扣钱。因为有太多种疾病可以有发烧的,比如感冒、非典、艾滋等等。抑郁也一样,因为符合抑郁症的四项临床诊断去给对方扣一个抑郁症的帽子这本身就错的。因为这个和上面讲的发烧的例子是一个道理。精神分析搞得就是心理动力学诊断,不要以为诊断是名词,这个诊断是一个描述性诊断,可能写一个50000字的诊断都有可能,因为这里面没有专业术语和名词,全部都是描述性的话语。举个小例子,一个治疗师,看得第一个病人,第一次的场景是这样的,这是一个20岁男性来做治疗,一进入治疗室之后就四处翻阅,说这个什么什么我在哪那见过,这本书我看过,这个东西是不是哪里买来的,当都摆弄一圈之后才躺到了躺椅上(早期精神分析都是那种躺椅)。这是治疗师看到的场景,然后就和他的老师(是一位伟大的女治疗师)描述了看到的这些,老师是这样说的,他下次来的时候肯定还会这么做,那么当他躺下来的时候,你就跟他说,你是不是想我把阴茎放塞到你的嘴巴里面?这个学生当时就从跳了起来,说:“这个话我绝对不说,我这辈子看得第一个病人而且还是就见过一次面,你就让我下这么猛的药?!怎么可以?”老师说,没关系,这是我教你的,你说吧,后果我负责,如果你不说这话,以后一辈子别让我再当你的老师。之后的一星期这个学生就在深深的纠结中度过。。。因为病人是一周来一次,所以等到这个病人转了一圈然后又躺下的时候,这个学生心里想,这话就是会死人我也要说,然后就真的把这个话说出去了。病人的反应是什么呢,他从床上跳起来了,然后盯着这个学生的脸看,说:“天啊,太对了,你怎么知道我有这样的想法?”这是真实的故事。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不断的翻东西其实就是边界不清楚,不知道哪个边界是我的哪个是你的,老师知道是病人习惯了对别人的边界侵入,所以别人对自己的边界侵入也是觉得很正常的(觉得别人的边界是自己的,也就会觉得自己的边界也是别人的),所以老师才描述了这句话。在这里说一下,我们现在

越来越尽可能的不去做诊断,尽量不去下定义,当然这需要解释一下,那些诊断都是不科学的。比如诊断你抑郁症,远远不如说,“你最近情绪不好”这样科学。失眠就是失眠,何必要套一个抑郁症的帽子呢?

我们接着说,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就是性与攻击驱力,这就是人性而不是医学。弗洛伊德把人性说成一定要满足这两个驱力,也就是内驱力框架理论。前面是性的需要不用多解释了,性能带来快乐,人一年四季发情,是个很特殊的动物。后面是满足攻击性的需要,人是永远都需攻击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经典精神分析的框架就是建立在这两个驱力上面的。本我与这两个驱力的满足是有关系的。但是本我总是这样做的话,那是不行的,因为超我永远都在寻求对它的惩罚。自我就在中间劝架,用防御机制来劝架。比如本我想要性的满足,而超我不允许,那么自我就是怎么做呢,就是结婚。这样就搞定了本我与超我同时现实层面的自我也没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上是在是有太多的人,他们要么是没有能力结婚,要么通过婚姻的破坏让自己总是处在一个兴奋和满足的状态中间。比如说,童年有强大的分离焦虑的人,他会强迫性的重复他的婚姻的失败,就是和亲密关系的破裂。甚至有很多人就走不进婚姻,有的人谈了无数个男朋友,有五六个都到了要拿结婚证了,她突然发现对方有一个自己不能忍受的缺点。她察觉到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来看病,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样的女孩要走进婚姻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她爸爸妈妈是矿业工人,在她11岁之前,从来没有让她在哪一个家庭连续待两年以上,她总是随着爸爸妈妈走然后不停的被寄养在不同的亲戚家里。给她的感觉就是,“只要我在谁的家里生活的有点亲密了,爸爸妈妈就要把我送走。”所以任何长久关系都是让她恐惧的东西。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我们所有的人都离他5米远和他打交道,包括喂奶都那个棍子吊个奶瓶那样喂,那么18岁的时候我们突然和他说,我们大家可以离他近一点,然后这个孩子可能突然会发现:“啊!人的脸上还有毛孔和斑点,身上还有气味!不行!我要离你们远一点。”这个女孩就是这样,早年的亲密关系建立的太容易破碎,所以她不能够忍受别人能够忍受的他人的毛病。对于在婚姻中不断的闹事来破坏亲密关系的这种人,同样也可能会发现他早年会有着分离性创伤,这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有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大。

假如自我的防御机制出了问题,就会有症状,出现的可能是躯体症状,也可能是抑郁、焦虑、强迫等等。简单说,心理搞不平衡,就会得心理或者生理的疾病。

防御机制的第一个就是压抑,这里是说的“潜抑”,不是我们日常的相干干不成的那种憋着,是你意识不到的一种。举个例子,一个男病人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和100个女人发生性关系,然后真的达到了这个数字,于是他的革命理想又把数字达到了200个。那么这个男的就是极度压抑。说一个当兵的人的案例吧,一个当兵的30岁,成长环境就是,他的爸爸妈妈总是教训他直到现在,他是为什么看心理医生的呢,有一天晚上,他在军营里自慰,他每次自慰的时候会想象他和他老婆在床上疯狂的镜头,那天也是这样,但是天气不太好,电闪雷鸣,这样就把他吓了一跳,然后这个脑海中的镜头就中断了。等他继续的时候,脑海中的镜头就变成了他的战友和他老婆在床上的镜头,他在一边看着,于是他就无法继续了,他想把这个人物想替换成自己但是就是换不掉,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很爱他的妻子,所以这样的画面让他有强烈的罪恶感。后来看心理医生的时候,经过治疗症状就慢慢消失。后来有一次进城和领导喝酒,他自己带着领导去找他的治疗师,找到了之后向医生介绍了领导,让治疗师和领导谈谈,他就先走掉了。这个领导就是他镜头里的那个战友。这个军官是个排长,领导比他级别高,但是治疗师在找督导的时候,三次把领导说成了这个人的班长。我们能看到什么:首先是爸爸妈妈和他的一个三角关系(他被训斥);然后是图像里领导,妻子和自己的一个三角关系(他只是观看者);其次是治疗师,领导,和跑掉的他的一个三角关系(他认为自己不配当成年男人而跑掉);最后是治疗师的口误,把他说成了班长带的兵(如果领导是班长那么他就是最小的士兵,这里也有贬低)。这里的相似的就是他永远是被训斥的孩子,地

位很低,他的症状就是幻想的含义就是,我不配做真正的男人,因为如果和妻子做爱就是一个成年男人做的事,我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而在他带领导去找治疗师的事情中,他行为的含义是,只有你们才有权利建立大人与大人之间的关系,而我在你们有关系之后就走了,我不配以一个成年人,哪怕是成年病人的身份和医生打交道。而这些移情会影响到治疗师,把他说成班长的兵。因为一个成熟男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不会贬低他的。然后这个病人还一个特点,就是回家的时候,除了和妻子睡觉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是在和哥们喝酒,很少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男人这么做实际上是在象征层面上满足了同性恋的需要(准同性恋行为)。精分说,病人为了满足自己潜意识同性恋的需要,而让领导跟领导老婆上床,让自己最亲密的女人和另一个男人上床,实际上在象征层面上完成了自己想和这个男人上床的愿望。这个例子压抑的不是性,他压抑的是同性恋的愿望。而这个愿望以一个变异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治疗师把这个情况告诉给这个病人,这个病人的症状会极大缓解,因为他再这么想就会不好意思了。再讲一个案例,一个老师,四五十岁,更年期,很男人(病人是女性),她认为她老公(是大学导师)与学生有不正当关系。她在学校闹得很凶,她老公也痛不欲生,当然,事实证明她老公没什么事。在建立关系后,我向她提问,“那个女的长得怎么样?”“打扮的年轻漂亮。”我感觉不到愤怒反倒觉得她在欣赏。然后我接着问,那你想象他们在一起干什么?“那当然在一起快活啦。”这里又没有愤怒。当然这个不是一上来问的,是在很多次中慢慢问的。最后我问的是,因为她总是去酒店捉奸,当然一次也没有捉到,我是这样问的,你想象一下,你跟踪你老公一起去酒店,然后去房间,刚好看到你老公和那个女的正在床上,他们在干什么事情呢,想象一下,告诉我你是什么感觉。这时,她在咨询室里面放声大笑。终于发现了他们,这是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是满足了她同性恋的需要。然后我面质了一下,我说,我好像觉得你非常开心。她说当然啦,终于抓到了啊。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后面的东西,为什么有那么多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怀疑老公有外遇呢,因为雌性激素下降,雄性激素开始占领优势,而人在本质上都会有同性恋倾向。在精神科里面能看到很多,有很多酒精中毒的都有嫉妒妄想,就是男的怀疑妻子有问题,这些人成天都是和男的泡在一起喝酒。而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满足象征层面同性恋需要。这里面说的是一种倾向和倾向的释放,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爱恋。对于一个成年人,我们告诉他自己的潜意识,他已经把这个同性恋倾向升华了的话,是不太可能把同性恋行为见诸于行动的,你如和同性喝酒已经是升华释放了很多了。真正的同性恋有行为的就两种情况,比如监狱和军营,那是被逼成那个样子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有,那些人从小就喜欢同性。再说一个案例,一个男孩15岁,因为三个问题被妈妈弄到医院去做咨询。过度肥胖,成绩永远倒数第一,只和女孩玩。这三个都是性驱力和攻击驱力被压抑的表现。第一个是过度肥胖与性压抑直接联系,这个已经说过了。因为小男孩肥胖会影响阴茎的尺寸。这里男孩肥胖是因为和妈妈过度亲近而导致的过度吃,因为向妈妈认同,用身体语言告诉别人我不是男性(也就是不用肌肉去吸引女性),连低等动物都知道要让自己强壮去吸引异性,但是和妈妈太亲近的男孩没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也是攻击性的压抑。成绩倒数也是性压抑,男性让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利、没有地位和成就都是性压抑的结果。一个男人在一生中一直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把他的攻击性象征化,早年的时候,是直接打架来满足打架。所以孩子打架很正常,但是成人还打架就是攻击性象征化不足的表现。你让一个人要是想让他把某一件事做好,就是把所有的良性的情绪和这件事情联系起来,而不是说正确的废话,所以天天强调学习重要的,都没用(正式因为学习重要,所以才不能太强调)。人们总是说将来是竞争的时代,但是所有的竞争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越要让他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将来。15岁的男孩只和女孩玩就是最严重的性压抑。这是双重的阉割。这看起来是满足性,其实恰恰是没有性。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和异性呆在一起脸不红或者没想法,那实在欲望太小了。同时只和女孩玩也是攻击压抑,因为和男孩玩要有比力气,比智力、比运动什么的,但是这个男孩没有竞争的劲头,

所他只能和女孩玩。这三点都满足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是满足两点,也就是肥胖又学习不好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的家庭多半又是孩子和母亲离的太近,也就是母亲把孩子吞噬了。这里主要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不论男孩女孩。因为成长就是孩子逐步增加孩子与母亲的距离,而母亲的吞噬使得这件事无法进行。精分分析里说的正确的做法就是“妈妈应该对孩子做的是温柔的一推”。保持独立成长跟母亲分离,这个从来在孩子这边都不是问题,问题都是在母亲这边,因为母亲会觉得被抛弃。这个场景很常见,孩子5岁,妈妈说,儿子,今天妈妈不和你睡了,你要自己睡,因为你是男子汉。儿子很美的说,好的妈妈。然后妈妈关门会屋,鬼使神差的转了5分钟然后又来到儿子的屋里开灯走到儿子面前说,儿子,今天妈妈真的不和你睡了。儿子想了2秒钟,说,不,我要和妈妈睡。看到了吗?孩子会想办法满足妈妈的潜意识的愿望。比如所有的妈妈都希望孩子生病,这是潜意识的(妈妈的谎言)。上网成瘾就是现实层面攻击性被压抑的结果,因为他没办法在学习上表达攻击,他都是被欺负的对象,所以在网络上他欺负别人。换一种人本主义的说法,他在现实层面不能够自我实现,因为即使他考上北大清华也不叫他本人自我实现,那是他爸爸妈妈自我实现了,所以他才在网络里弄这些。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初中全年级第一,全校都重视他,在高二的时候学习全面下降,基本上是快班的倒数几名了,完全沉浸在网络里,据说是网络高手级别,校长不明白,一个那么重视自己荣誉的人,总要自己考满分的人,怎么现在完全不爱惜自己的荣誉,班上倒数自己都不在乎呢?我问校长,他为什么上网?“打游戏呀。”打游戏为了什么呢?“好玩啊。”为什么好玩呢?“可以积分啊。”积分是为什么呢?“有荣誉啊(为自恋)”。都是为荣誉,为什么跑到网络了呢,就是因为被学校和老师联手挤到那去的。他明显感觉到那已经不是我的地盘了,哪些东西跟爸爸妈妈校长有关系而不是跟我的关系。上网的问题绝不是上网本身的问题,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而在这里出现的局部的表现。对成年来说,压抑的可能性要小一点,回避什么的可能性要对一点,甚至是隔离。女性的性冷淡,是一种压抑,这里的压抑不是有想法但是无法满足,说的是有性伴侣但是不想做这个事,连欲望都没有才是压抑。事业上突然的停滞甚至失败,这是典型的他的人格让他不要取得太大的成功,这是攻击性的压抑。有些人会说,当年创业艰苦却斗志昂扬,现在该有的不该有的都有了却不高兴,或者在事业及其辉煌的时候却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然后把自己事业搞的一塌糊涂,跌落低估。这些都是压抑的表现。这个原因就是所谓的“成功者的内疚感”,就是一个人成功之后会想办法自我攻击。如同一个人得了彩票之后要送钱给希望工程,就是为了缓解内疚感。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幸存者的内疚感”,像越南战场上回去的人很多人自杀,或者一辈子都过得不好,他们会觉得别人都死了,我却活着,所以我一定不能好好活着才对,这个说的就是易经里的亢龙有悔,说的就是你一味的胜利、成功、阳光、强大,迟早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精分研究这类的很多,比如一个病人会不让自己病好了,因为病好了的那种舒服会让他有道德上堕落的感觉。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把自己搞舒服了就觉得自己堕落了。他就会想办法让自己很倒霉从而显得自己在道德上很纯洁、很高尚。很多人不让自己成就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再起作用。聊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县官,亲戚朋友祝贺他,就给他买了很多羊,因为他喜欢吃羊,它就在赴任的路上每天宰羊,和亲戚们吃喝。到了任上之后呢,没多久他就死了,死了之后他去找阎王,问阎王为什么让他这么年轻就让他死了,阎王就翻开生死簿,说,你这辈子就能享用300只羊,如果慢慢吃能还能活20年,现在你把指标都用完了。故事就到这,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心中都有这么一个一生能享用多少福的定论,这个定论不在阎王那里,而在我们心中。如果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很好的话,我们就会认为享用的福分高一点,如果要求过于严厉,总用学习或者成就来虐待我们,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福分太小了。这时候如果有可能享更大的福的时候,我们就会让自己失败。但是不得不说句实话,那样对待我们的人,他们并不是故意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哪个是在害人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害人,也都是受害者。我们回到强迫性重复,如果一个农村的小孩家庭贫穷,贫穷

就是受攻击的点,因为小时候吃的差穿的差,就相当于处在一个被攻击的状态,然后这样的孩子拼命读书,考大学,一不小心成了科学家,他们就会通过拼命的工作来虐待自己,来维持那种糟糕的感受,就是那种累得要吐累得头晕,然后英年早逝。这就是早年被虐待的经历,在他成为科学家之后,有了很多钱之后,继续维持那种惯性来自我攻击。这种人从国家社会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老天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这样的虐待自己。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这个把命都丢了,也是个糟糕的状态。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上了大学,工作努力,然后当了官,他们很容易出现了贪污的事情。贪污的人基本上都是从糟糕的家庭中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这样,用精分的角度看就是,犯罪就是为了被抓住,因为从移情的角度说,他会勾引惩罚。一个小时候就优越,没有经历什么惩罚,他不会做出什么贪污的事情来的然后来勾引被惩罚的,因为他没有强迫性重复的这种机制。再说一点,有的人问不知道是该吞噬孩子还是该拒绝孩子,不知道怎么把我尺度。我说一个理论一个标准。理论就是父母的人格完善,比做什么都重要,父母人格不完善,按照教科书做也瞎掰。标准就是看这个家庭好不好玩,家庭同时也是娱乐的单位,家庭有能力让孩子觉

第一天课程结束。

曾奇峰-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曾氏语录: 1.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精神分析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越是勇敢地接受自己情感的人,越适合搞精神分析;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逻辑思维很发达,这本身就表明这个人更倾向于隔离自己的情感; 4.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即有专业的之态,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 Note: (移情,也跟所谓的宿命论决定论有关。) 1.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自己的)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对背叛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保持链接;这是移情,表示我们还生活在过去的生活当中。 2.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限制(“切断跟过去的链接”); 3.移情(transference):即“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潜意识里伴随对背叛自己的过去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德语译作转移,台湾译作“转移关系”。这么翻译,视野就会开阔很多,移情就是我们跟

现在的人打交道,只不过是照搬了以前的关系模式而已;狭义: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特指则是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给了治疗师;移的是关系,而不只是情感,情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因为transference有时间上的跨越,所以精神分析好比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 5.心理学的曾经的三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现存的心理学治疗有约250种学派; (不要太在乎学派之争。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它的强项,比如说精神分析的强项就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的强项就是能够导致在短时间里面的行为的那种改变,这是精神分析所做不到的。哪怕我们有相反的观点,也不防碍我们各自都掌握真理。) 6.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情感过于丰富的人,因他害怕这类情感,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理智;如果内心情感上就是迟钝的,那么也就不需要要理智的防御了; 7.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即“逆转移”; (举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我这来做咨询,我在跟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越来越瞧不起他,我都瞧不起他就是反移情。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我有专业的状态,但是我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我作为一个男人来感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我会觉得瞧不起他,这就是反移情。我怎么针对他工作,就是我给自己这样说,我对他的瞧不起,是他“勾”引我瞧不起他的,然后我就知道他的移情是什么,或者他整个人格特点是什么。就是他曾经被他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

曾棋峰语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以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流浪汉与工作狂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17、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四大原因: ①你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你告诉了却没有说清楚; ②你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反; ③你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都不理解自己; ④别人已理解了你或你的一些东西,但你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还在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伤心。 18、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曾奇峰精神分析 第一讲 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曾氏语录: 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 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 Note: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三句话说清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阻抗) 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 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 1.3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 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 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 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 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 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 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 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 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 2:流派: 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 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 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 Special Note: 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曾氏语录: 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 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 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 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 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

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 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 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 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 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 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 2:流派: 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 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 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 Special Note: 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

精神分析145句话-曾奇峰语录

精神分析145句话 (曾奇峰语录)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38.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 39.一个人宁可在心理装一个对自己的迫害者,也不愿意自己没有关系。40.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41.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2.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43.看到父母做爱留下的创伤是嫉妒和孤独。 44.性行为合理性三要素是成人、私密、自愿。(李银河) 45.自我防御机制的失败带来心理症状。 46.人一生都是超我和本我的斗争。 47.健康的人是在现实层面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人。 48.总是让自己不平衡就容易让自己生病。 49.心理治疗就是帮助病人找个合适的理由骗自己。 50.如果一个女人叫床不好的话,她在生活中就乱叫。 51.女性的性冷淡是性压抑。 52.欲望得不到宣泄叫憋着,应该有的欲望而没有叫压抑。

2021年总经理新年贺词

2021年总经理新年贺词 仰首是春、俯首成秋,我们一起迎来2018年。值此元旦佳节之际,我谨代表九州心理的全体工作人员向一直以来支持九州心理的家人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最诚挚的祝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知,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所取得的成果也都源于您的信任和参与。我们愿与您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一起期许美好的明天。 轻轻回首,九州心理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两个春秋。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陪您走过了美丽浪漫的三亚、自由辽阔的内蒙草原、神秘多彩湘西以及婉约优雅的苏州等城市的游学活动,与您一起感受心灵之旅;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举办抗挫力、nlp 学习效能、情商训练等多场青少年训练营,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开办了许多心理学界知名老师的工作坊,陪众多心理学爱好者一起成长;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成为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初级班的一级代理商,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还承办了全国首条生命热线——希望24热线,和几百名湖南志愿者一同守护生命,走在生命教育的前端。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总部长沙的地面工作正如春笋般破土而出,蒸蒸日上。

一直以来,九州心理充分履行着“促进心理咨询师成长,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化,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的职责,为心理学工作者、学习者、爱好者、来访者打造共同的心灵家园而不懈努力。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在见证九州心理的成长,每一步每一个脚印我们都用心在走。 仰首展望,2018年九州心理将与希望和爱同行,与大家共成长共荣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陪您开展幸福成长之旅。在2018年,九州心理继续在yy教育频道邀请名家名师每天为心理学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网络公益课程。2018年1月,九州心理新的网站上线;在2018年1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台湾林昆辉老师的小团体 ___培训班;在阳春二月,九州心理陪您一路“心花路放”到活力深圳,青少年抗挫力训练营福州行,九州心理为您和孩子开启成长之 路;2018年 3月,九州心理将举办第二期希望24热线志愿者公益培训;在2018年4月,九州心理将举办童玉娟绘画和艺术表达公开课程,以及刘军(慈航)导师自由之路中级班,2018年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台湾林昆辉导师超大型团体训练营初级和中级班,2018年 6月,九州心理将举办曾奇峰精神分析地面班,以及童玉娟绘画治疗工作坊;在2018年暑假,九州心理与您同在长沙、大连、烟台、丽江、湘西等魅力城市举办游学活动和青少年训练营, 2018年9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千排手严成刚导师家排应用于生活家排工作坊;2018年10月,九州心理将举办魏广东老师的沙盘游戏认证中级

精神分析三阶段

精神分析:内驱力、客体关系和主体化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曾奇峰 造神活动是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面上看来,造神是制造了一个有别于人自身的客体,而实际上是人通过造神把自己作为主体从一切对象中分离了出来。人类因此获得了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个“别的自我意识”就是上帝或者神的自我意识。或者换句话说,造神是人类试图摆脱完全自然状态的一种努力,这一努力还为人类精神的进一步进化,也就是无神论的出现留下了伏笔。 在基督教中,神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不仅制造了人,而且还关注着人的一切活动,控制着人类发展的一些极重要的方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另一种心理学上的解读。 所造之神的特征反映了造神者的潜意识的愿望。每一个民族的神话里都有无所不能的神,潜意识里,人是希望自己无所不能,以便能对抗自然界里无处不在的危险与灾难。但在对神的实际态度上,东西方人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人心中的神是人永远不能企及的,没有人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是为了成为上帝;而东方人的某些神则只是人的榜样,可以通过修炼把自己变成神或仙或精。 人与神的分离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为控制提供了条件。这类控制包括:似是而非的上帝对人类的控制;人类对环境的控制;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控制;等等。 人与神的关系就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精神分析从根本上来说是反宗教的。但在其最基础的结构和方法层面却使用了西方的造神式的心理模型,这个模型我们称之为客体化--控制模型,亦即通过制造和分离客体的方法来凸显主体,从而达到主体控制客体的目的。精神分析在这一新的参照背景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弗洛依德试图把人的一部分精神活动从人的整体精神活动中分离出来,以便实现整体对部分的控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人的部分情感客体化,为此他创造了一系列的词汇,来描述那一部分需要分离出来的情感的特征:俄底浦斯情结是人类情感的胚胎形态,人类一切情感的发端。这一发端的确定还为情感发展的线索提供了起点,从而使情感发展的全过程都置于被观察对象的地位,最终实现理性对情感的控制;潜意识也许被称为潜情感要更合适一些,弗洛依德天纵神明,连冬眠了的情感都不放过,为它取好了一个名子,以便在它从冬眠中醒来后的瞬间就用理性牢牢地抓住它。 被命名了的非理性的客体便不再仅仅是非理性的客体。因为名子是在对客体的属性进行基本的、理性的判断以后产生的,而且命名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非理性的客体有了一个名子,就等于它有了几分理性。精神分析产生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的接纳。 在弗洛依德时代,命名活动还仅停留在针对每个个体的情感内容上,如内驱力等,这就是精神分析学说早期发展阶段的所谓内驱力理论。由内驱力理论发展到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史上划时代的进步。也就是说,在客体关系理论的框架中,人际间的情感活动被命名了。如客体分离、客体丧失等等。 从弗洛依德造词的那一刻起,那些词所代表的情感就已经从我们的整体精神活动中独立了出来,变成了我们可以观察、分析和控制的对象。这就是西方人的造神模式的翻版:把自己的一部分意识活动取名为上帝,然后让这一部分监督另外一部分;表面看起来,是上帝在控制人类,而实际上是人类在借他的制造物----上帝----自己控制自己。那些被命名了的情感

曾奇峰--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习笔记

曾奇峰--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习笔记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不被人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自己。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的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的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38.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关系,是客体关系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39.一个人宁可在心理装一个对自己的迫害者,也不愿意自己没有关系。 40.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41.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2.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43.看到父母做爱留下的创伤是嫉妒和孤独。

心理咨询应用理论与技术18法

油田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应用 理论与技术18法 2DVD光盘目录 1精神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认知疗法 4家庭治疗 5团体心理咨询 6咨询心理学 7人本主义疗法 8意象对话疗法 9TA沟通分析疗法 10短期咨询 11森田心理疗法 12 NLP心理疗法 13艺术治疗 14积极心理治疗 15现实疗法 16叙事疗法 17内观疗法 18催眠暗示疗法 目录 1精神分析 曾奇峰精神分析培训-- 6天录音 丛中教授昆明精神分析培训--6小时录音 精神分析理论与个案--杨风池5小时录象 精神分析系统课程--西南师大陈安涛--19讲16小时录象弗洛伊德文集1卷--癔症研究.pdf 弗洛伊德文集2卷--性学三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3卷--精神分析引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4卷--超越快乐原则.pdf 弗洛伊德文集5卷--精神分析新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6卷--自我与本我.pdf 弗洛伊德文集7卷--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pdf 弗洛姆--爱的艺术.doc 弗洛姆--逃避自由.txt 卡伦·荷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pdf 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pdf 卡伦·荷妮--讲叙我们的内心冲突 .pdf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df

荣格心理学入门.pdf 阿德勒--理解人性.pd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txt 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pdf 从中国精神分析年会看精神分析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苏永生 .doc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txt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法国教授.doc 当代精神分析治疗概念的新进展--徐钧.ppt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教授.pdf 心理防御机制对建立信任机制的影响分析H.doc 撩开精神分析心理疗法的面纱--苏晓波.doc 李鸣教授"精神分析系统培训与督导"精彩演说.flv 精神分析145句话概要.doc 精神分析-一个面对哀伤的过程--贾晓明 .doc 精神分析案例失眠的深层原因--案例孟宪璋.doc 精神分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苏晓波H.doc 2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讲座13小时 行为治疗--北医:胡佩诚.ppt 行为疗法.doc 行为矫正--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在线交流精彩回顾.doc 外放松训练指导语-王瑾译 .doc 放松训练引导语.doc 用橡皮筋来练习思考中断法.doc 系统脱敏法有哪些变式.doc 3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疗法系统课程--西南师大--11讲7小时科件及录象 认知治疗举例与评论.txt 认知行为治疗.doc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doc 合理情绪疗法.doc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ppt 一例抑郁症的认知疗法个案报告.doc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美国)贝克..pdf 从外控到内控-论认知-行为疗法的形成.pdf 心理咨询中应用理性情绪治疗的案例分析.doc 怎样帮助来访者实现认知的领悟和情绪的领悟.doc 揭开认知疗法的神秘面纱.doc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务--_张进上.pdf 4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培训--龙迪2天录音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上) 2011-06-01 14:37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以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流浪汉与工作狂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17、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四大原因: ①你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你告诉了却没有说清楚; ②你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反; ③你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都不理解自己; ④别人已理解了你或你的一些东西,但你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还在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伤心。 18、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20、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只要没睡着,孩子总是需要看点什么、听点什么、问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的。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听曾奇峰面授培训心得.芳小.王雪艳

重新定义好老师的标准 --------听曾奇峰老师面授课心得体会 芳小王雪艳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温柔的老师好,有人认为严格的老师更棒,有人认为知识丰富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些年,我一直认为心中有爱,教学有方法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也努力这样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两天听曾奇峰老师讲精神分析,听到童年的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听到要耐心对待孩子的行为,他们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耐心对待孩子才能使他们有安全感,才能使他们有时间和机会按自己的方向和速度成长。 曾奇峰老师说:“如果要给好老师一个标准的话,那只有一个,就是耐心。耐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有点儿偏颇,仔细琢磨方才决得就是如此。耐心的老师会听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真正的尊重;耐心的老师会允许孩子慢慢按自己的思路探索,让孩子享受到生命体验的快乐;耐心的老师会等待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让孩子的身心感受到安全和自由。这样的老师,有一颗接纳孩子的爱心,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身上的问题,处理问题不急躁。在耐心的老师面前,孩子们愿意诉说心声,能够在自己的精神胚胎指引下成长,发展和修复自己,形成完整的人格。有什么比发展完整的人格更重要呢?所以说,耐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耐心的老师用行动诠释着内心对孩子真诚的爱,充分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使孩子在被尊重的安全环境中成长。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反思我以往对孩子们的做法,曾经自以为运用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愿做练习题来提高成绩。如今再回想起来,感觉自己虽然很爱孩子们,但所用的方法深深地伤害了孩子,我用自己的思想绑架了孩子们的思想。对孩子们的成绩的提升,我不应该急于求成,要耐心一些,让孩子按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自我教育,那样,才不至于给孩子们造成创伤,才有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 今后,我要努力做一个耐心的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让他们犹如花园中的花草树木,按照自己的生命特征开出不同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我也已经开始踏上心灵成长之旅,追寻着幸福快乐之源,提升着生命体验的质量。

曾奇峰《幻想即现实》-经典145句摘抄

曾奇峰《幻想即现实》——145句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 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经典语录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经典语录 一、关于教育 1.教育并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知识,这个是最初级的教育;更高级的教育是给予孩子引导,让他的内在发生转化。 2.教给孩子才技简单,但教会他们做人不易。 3.教育远远不是只有选择职业这么简单,教育有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深广的内涵。 4.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5.教育孩子永远没有结果,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6.和学校教育一样,子女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7.对孩子的投资,是人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投资。 8.父母要找到一种没有副作用的教育方法。 9.教育孩子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二、关于“大人物” 1.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 2.才华不可凌驾于品格之上。 3.越有才华,越应该努力具备与之匹配的品格修养。当一个人的品格魅力和才华的光芒能够交相辉映时,人们就会信任他,拥护他。一个人赢得了众人的信任与支持,自然就会成为大人物。 4.品格的魅力每每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喜,它能让一个人更努力,更开阔,更柔软,也更有力量。 5.大人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而且,后天的造就也不是随意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成长环境和相应背景,而提供这种环境和背景的,就是父母。孩子能否成为大人物,跟父母紧密相关。 6.我的孩子们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7.在奉献的过程中,奉献的一方比受惠的一方得到了更宏大、更深刻的恩惠。

三、“大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1.真正的大人物需要具备七种素质:第一,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热情。第二,找到角色,实现自我。第三,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文化。第四,德才兼备。第五,柔韧性和创造性。第六,历史的、世界的眼界。最后,人际交往能力。 2.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于对人生目标的明确认识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投入的持久的热情。 3.如果想要什么,就一定要让所有人知道你有多么热切地想得到它。 4.自我认同危机是在别人所期待的我与我认为的我之间失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当我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能感到内在一贯性的时候出现的。 5.自我认同问题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青少年时期,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都需要保持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 6.仅仅在自家的范围内把孩子养育好,并不等于他会成为成功的社会人士。因为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之前,孩子首先完完全全地继承了自己所属的社会的形象。 7.要努力去适应其他文化,但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变得堂堂正正。 8.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文化力量,也就是说,要有在自己的文化和其他的文化掺杂到一起的环境里自由生活的能力。 9.只有自己安心了,才能把平安带到别人心中。 10.同做事正确同样受到推崇的是打破常规的思考能力。 11.通融,柔软,有韧性,知变通,才能在这个纷繁错综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并且影响别人。 12.“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放眼全球,行动在地。) 13.与其去找新鲜的、西方的、别人的东西,还不如以历史的眼光去仔细分析我们的传统。 14.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离不开人。我们需要这种人际关系,它给了我们支撑,甚至是生活的力量。 15.家庭氛围是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底色。只有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好,孩子和其他人的关系才会好。 16.建立和维持好的人际关系,靠的是品质,而不是小聪明。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这个年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这是从生物角度来讲,6岁时中枢神经已经发育成熟。 克莱因和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后来,克莱因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4-6个月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 ●力比多 ●攻击性 ●关系 ●自恋 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 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者患者。 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得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会退行到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 ●精神病; ●人格障碍; ●神经症(正常人)。 神经症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 ●生与死; ●男与女; ●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惩罚的恐惧。 我们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和向外的

过程。 安全感即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 自卑-攻击性,自卑: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