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Nb、Ta、Zr、Hf等9种元素量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Nb、Ta、Zr、Hf等9种元素量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Nb、Ta、Zr、Hf等9种元素量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Nb、Ta、Zr、Hf等9种元素量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各类样品中Be、Cs、Hf、Li、Nb、Rb、Sr、Ta、Zr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矿物、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等类型样品中以上各元素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3S)及测定范围见表1。

表1 方法检出限及测定范围*

元素方法检出限

(3S)

μg·g-1

测定范

μg·g-1

元素

方法检出限

(3S)

μg·g-1

测定范

μg·g-1

Be 0.006 0.02~200 Nb 0.03 0.1~5000

Cs 0.003 0.01~200 Rb 0.1 0.3~5000 Hf 0.015 0.05~500 Sr 0.4 2~10000

Li 0.06 0.2~1000

Ta 0.005

0.02~500

00

Zr 0.015 0.5~1000

*可根据含量确定称样量及稀释倍数扩大测定范围上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试料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分解并赶尽高氯酸,用王水溶解后,移至聚乙烯试管中,定容,摇匀。分取部分澄清溶液,用硝酸(3+97)稀释至1000倍(指试料总稀释系数为1000)后,在等离子体质谱仪上测定。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的试剂和去离子水。在空白试验(6.2)中,若已检测到所用优级纯试剂中含有大于以上元素方法检出限的含量,并确认已经影响试料中以上元素低量的测定,应净化试剂。

4.1 盐酸(1.19g/mL)

4.2 硝酸(1.40g/mL)

4.3 氢氟酸(1.13g/mL)

4.4 高氯酸(1.67g/mL)

4.5 硝酸(3+97)

4.6 王水

750mL盐酸(4.1)与250mL硝酸(4.2)混合,摇匀。用时配制。

5 仪器及材料

5.1 美国热电公司X-series2型等离子体质谱仪

5.2 氩气[φ(Ar)]=99.9%

5.3 聚四氟乙烯烧杯,规格:50mL

5.4 有刻度值带塞的聚乙烯试管,规格:25.0mL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试料粒径应小于0.097mm。

试料量称取0.2500g试料,精确至0.0002g。

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全过程做双份空白试验。

6.3 质量控制

选取同类型水系沉积物或土壤一级标准物质2个一4个,随同试料同时分析。

6.4 测定

6.4.1 称取试料(6.1)于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5.3)中,用

几滴水润湿,加入5mL硝酸(4.2),10mL氢氟酸(4.3),2mL高氯酸(4.4),将聚四氟乙烯烧杯置于200℃的电热板上蒸发至高氯酸冒烟约3min,取下冷却;再依次加入5mL硝酸(4.2),10mL氢氟酸(4.3)及2mL高氯酸(4.4),于电热板上加热10min后关闭电源,放置过夜后,再次加热至高氯酸烟冒尽。趁热加入8mL王水(4.6),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溶液体积剩余2-3mL,用约10mL去离子水冲洗杯壁,微热5—10min至溶液清亮,取下冷却;将溶液转入25.0mL有刻度值带塞的聚乙烯试管(5.4)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澄清。移取清液1.00mL于聚乙烯试管中,用硝酸(4.5)稀释至10.0mL,摇匀,备上机测定。(当Nb、Ta高时用酒石酸提取)

6.4.2 按附录给出的仪器工作条件及测定模式,通过仪

器的计算机系统和分析专用软件。用10ng/mL的

Li、Be、Co、In、Tb、Bi、U标准溶液,选择同位

素7Li、9Be、59Co、115In、159Tb、209Bi、238U作为仪

器的最佳化调试后,进行被测元素的测量,由计算

机系统及专用软件自动计算和存储所有数据。

6.5 工作曲线的绘制与验证比对

6.5.1 工作曲线的绘制 选定一个合适的地球化学一级

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土壤),按照(6.4.1)条步骤,制备成相应的溶液。同时制备一份样品空白溶液,按附录A 拟定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量,并由计算机绘制工作曲线。

6.5.2 工作曲线的验证和比对 选择3-5个地球化学一

级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土壤),按照(6.4.1)条步骤,制备成相应的溶液,按附录A 拟定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量,由计算机计算对应元素的含量,与各标准物质标准值进行验证和比对。 6.6 内标

本法采用的定量校正方法为内标校正方法。选[ρ(103Rh)=25ng /mL]为测定的内标溶液。内标溶液由内标溶液专用的蠕动泵管,泵入一个三通管阀,把内标溶液和样品溶液合并混合后,一并泵入雾化系统后进入等离子矩焰中。

7 分析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各元素的含量:

)/(/)(1

00g g V m V V m m i μω??-=

式中:i m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各元素的含量,μg/mL ;0m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空白试验(6.2)各元素的含量, μg/mL;V-测定试液的体积,mL ;V 0-制备液总体积,

mL;V1—分取制备液体积,mL;m—试料质量,g。

8 干扰的校正

Hf的校正

本方法中所采用的样品分解方法,对某些含ZrO的样品中的Zr和Hf是分解不完全的。直接测定Zr和Hf,其

测定结果只是能溶解进入溶液的部分,结果会严重偏低。

通过先测定出可溶解进入溶液部分的Zr和Hf的分量(表

观浓度),再用Zr的全量值来求得校正系数,从而计算出

Hf在样品中的全量。计算公式为Hf全量=Hf分量×Zr全量/Zr分

量。在测定未知样品中的Hf时,必须用其它分析方法(比

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准确测定出Zr全量值后结合ICP-MS

测定的Hf和Zr的分量值才能计算出样品中Hf的含量。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A.1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

如表A .1

表 A.1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

等离子体技术参数测量条件技术参数

功率1150W 雾化器流速0.8~0.95L/min

冷却气(Ar)辅助气(Ar)

接口

φ采样锥(Ni)φ截取锥(Ni)15L/min

1.0L/min

1.2mm

1.0mm

(Ar)

进样泵速

进样冲洗时间

分辩率μm

单个元素积分

时间

扫描方式

100rpm

20s

100

0.5s

跳峰

第十二章质谱分析

第十二章质谱分析 1.试指出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1) 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2) 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3) 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4) 上述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解:(4) 2.下列化合物含 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 6H 6 (2) C 6 H 5 NO 2 (3) C 4 H 2 N 6 O (4) C 9 H 10 O 2 解:(2) 3.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是( ) (1) C 6H 6 (2) C 6 H 5 NO 2 (3) C 6 H 10 O 2 S (4) C 6 H 4 N 2 O 4 解:(2) 4.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 ) (1) m/z为 15 和 29 (2) m/z为 93 和 15 (3) m/z为 29 和 95 (4) m/z为 95 和 93 解:(4) 5.在C 2H 5 F中, 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 ) (1) M (2) M+1 (3) M+2 (4) M及M+2 解:(1) 6.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z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 (1) CH 3CH 2 CH 2 COOCH 3 (2) (CH 3 ) 2 CHCOOCH 3 (3) CH 3CH 2 COOCH 2 CH 3 (4) (1)或(3) 解:(1) 7.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14 O, 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弱峰

m/z73,m/z87和m/z102. 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 ) (1) 二丙基醚 (2) 乙基丁基醚 (3) 正己醇 (4) 己醇-2 解:(2) 8.某胺类化合物, 分子离子峰其M=129, 其强度大的m/z58(100%), m/z100(40%),则该化合物可能为( ) (1) 4-氨基辛烷 (2) 3-氨基辛烷 (3) 4-氨基-3-甲基庚烷 (4) (2)或(3) 解:(2) 9.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是:() (1)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 (2)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 (3)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 (4)芳香族及共轭烯烃 解:(3) 10.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1) 醚 (2) 醇 (3) 胺 (4) 醚或醇 解:(3) 11.某化合物在一个具有固定狭峰位置和恒定磁场强度B的质谱仪中分析, 当加速电压V慢慢地增加时, 则首先通过狭峰的是:( ) (1) 质量最小的正离子 (2) 质量最大的负离子 (3) 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 (4) 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解:(4) 12.下述电离源中分子离子峰最弱的是( ) (1) 电子轰击源 (2) 化学电离源 (3) 场电离源 (4) 电子轰击源或场电离源 解:(3) 13.溴己烷经均裂后, 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

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锂同位素丰度的方法研究

第2l卷第3,4期 虞谱学掇 JOURNALoFC}{INESEMASSSPECTROMET科SOCtgⅣ Vot2l "No.3,4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法 测定锂同位素丰度的方法研究 郭冬发武朝辉崔建薅 (核工业北京地旋研究院托京100029) 程核燃料中,锂同位索率发是重要的检测对象。近十雾年来,快速发展怒来懿ICP-MS技术具有分析速囊抉,戒本低,灵敏发商等忧点,融瘟用棱材辩中铺、镪等间位豢测定。零文研究了裹努辨譬离予蒋矮谱≤HR-ICP-MS)溅定键嗣位綮丰澄麴技本方法,测定了纯键化合耪中镁问靛索车度。 {癸羧技术 1.1主要仪器和试剂 使胡静仪器为德餮FJnniganMAT公司产ELELldENT型窿分辨魄惑耦含等离予悔矮谱仪。主要试裁必锻同位豢标准滚滚(8Li率发戈95.麟,浓度为501.tg/mL)、媛沸蒸馏硝酸。 2。2样品溶液制餐 称取纯键纯含物样品0。005克放入50mL聚甄氟己烯坩璃孛,先篇少鬣承润瀑,加入2raL亚沸硝酸溶解。将藏溶渡转入100mL磊英褰鬣瓶中,用二次蒸壤承穗释譬裹《霾。此溶液楣当予弱Hg/mL纯镪他合物(氨氧他镪袋碳酸锂),酸度控制在1%L痞。2.3{霹经索眈值测爨及结聚诗簿 夜优纯好工作参数斡HR-ICP-MS仪器上,测定10mL空自(1%HNO,)孛的6Li和7Li离子流计数强度。符室囟溯定究嚣,囱该空白中加入O,lmL锤耐健索标准溶液(嘎i率度必95.s蓠),测量该潘渡中6瓣积7接离子溅计数强度,该离子滋强度减去空白中离子流计数强度,得到锂同像素标准的6LiPLi德(R"搪准_量值),由融知的6L扩“参考攮(&,标准参考蒜)掺正梭浏器瓣璜鬟菠褫羧戏,褥副棱委系数(f): f=I%7㈣/R67标准辩量德 弼间样方法溅窆祥晶溶液中鼍j和7“离子流计数净强泼,进蔼得到%i/TLi测艇馥(&?{摹最瓣量),用质疑歧褪效斑袭数校正6L护“测鳖馕褥到分板结果(R#撵黜自繁): R6,样鼎鲒鬻尝K样鼎祷量×f‘。6’=R67f#,脯llXf 由&7{葶8菇蓑霹娃诗算6“和7“懿率度n  万方数据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分析空气清新剂 一、实验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其实都添加了不少化学药品。 这其中不乏有毒的物质,不知实情的我们还天天接触着这些东西。这学 期的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中正好有机会能让我们自选仪器来进行开放实验,鉴于我们小组组长贺大威寝室有用空气清新剂的习惯,为了他们寝室所 有人的健康,就打算测一下它们常用几种品牌的空气清新剂的组成分析。 并且选定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进行测定分析。虽然上学期我们用同 样的仪器分离分析过苯系物的组成,但大家还是对这台仪器的工作原理 似懂非懂,并且在操作上同学们根本没锻炼过,基本是不知道怎么使用 这台仪器。与此同时我们又能深入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构造,熟悉工作软件的使用,熟悉运用GC-MS仪分析简单样品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不同化合物从色谱柱流出的时间不同,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质谱法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的运动规律,按其质荷比(m/z)实现分离分析,测定离子质量及强度分布。它可以给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分子式和分子结构信息,具有定性专属性、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特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兼备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强定性能力,可以把气相色谱理解为质谱的进样系统,把质谱理解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构成为: 样品

本实验中待分析样品为超市里新买的两种气味的空气清新剂和一盒放置已久的空气清新剂,每种样品经GC 分离成一个一个单一组份,并进入离子源,在离子源样品分子被电离成离子,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之后即按m/z 顺序排列成谱。经检测器检测后得到质谱,计算机采集并储存质谱,经过适当处理可得到样品的色谱图、质谱图等。 三、仪器和试剂: (1)Agilent 6890-5973N GC-MS 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2)HP-5 MS 色谱柱; (3)0-5mL 移液器 (Transferpette, 德国BRAND 公司); (4)0.45μm 的有机相微孔膜过滤器; (5)新买的和放置已久的茉莉香味空气清新剂各一盒;以及新买的金秋丹桂味空气清新剂一盒,甲醇(色谱纯); (6)装样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每种样品切一小块后分别装入样品瓶里; 2)在进样之前,用加热器预加热样品; 3)设定好GC-MS 操作参数后,可进样分析: 4)设置样品信息及数据文件保存路径后,按下“Start run ”键,待“Pre-run ”结束,系统提示可以进样时,使用10μl 进样针准确吸取5μl 样品气体(不能有气泡)。将进样针插入进样口底部,快速推出样品气体并迅速拔出进样针,然后按下色谱仪操作面板上的“start ”按钮,分析开始。 五、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250℃; 质谱离子源温度:230℃; 色质传输线温度:250℃; 质谱四极杆温度:150℃; 柱温: 20C/min 5C/min 60C(2min)100C 120C(3min)???????→????→? 载气流速: 0.5ml ·min -1; 进样量:1μl ; 分流比:20:1。 溶剂延迟:2分钟 六、数据处理 1) 对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 ),在不同保留时间处双击鼠标右

质谱分析法简介及其在检测认证领域中的应用

质谱分析法简介及其在检测认证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从1910年第一台质谱仪的研制成功,到今天100年的时间里,质谱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质谱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有机质谱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部分。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质谱分析法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及一些环保法令要求等检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检测认证应用 一、前言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1]。 随着质谱分析法的发展,此方法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以及生产领域得到广发应用,并促进了科学研究及生活生产力的发展。按研究对象划分,质谱分析法大致可分为同位素质谱分析、无机质谱分析以及有机质谱分析。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质谱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的应用。 二、有机质谱的基本介绍 对于一台质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计算机-数据系统、真空系统组成。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质谱仪的核心部分。 2.1 离子源[2] 离子源是质谱仪最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作用是使被分析的物质电离成离子,并将离子会聚成一定能量和一定几何形状的离子束。由于被分析物质的多样性和分析要求的差异,物质电离的方法和原理也各不相同。常见的电离方法有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场电离(FI)和场解析(FD)、快原子轰击(FAB)、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上述电离方式中,电子轰击电离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为了克服电子轰击电离中碎片离子峰太多而分子离子峰强度太低甚至没有的缺点,有时需要软电离(Soft Ionization)的数据相配合,其中化学电离、场电离和场解析、快原子轰击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都为软电离。电喷雾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主要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 2.2 质量分析器[2]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主体部分。质量分析仪包括:单聚焦(Single-Focusing)和双聚焦(Duoble-Focusing)质量分析器、四级杆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 Mass Analyzer)、离子阱(Ion Trap)、飞行时间质谱计(Time of Flight)、傅立叶变换质谱计(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er)。单聚焦质量分析器使用扇形磁场,双聚焦质量分析器使用扇形电场和扇形磁场。这样的质量分析器曾经是有机质谱的主体,现在也仍然发挥作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优点比较突出,现处于大力应用阶段。离子阱可实现“时间上”的多级串联质谱。飞行时间质谱计特别适合生物大分子的测定,以及做串联质谱的第二级。傅立叶变换质谱计的分辨率极高,远远超过其它质谱计。 三、在化学检测认证领域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越受关注。本文着重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以及环保指令等三方面介绍质谱技术的应用。 3.1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 民与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 仪器总体要求 *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要求为“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或“双重四级杆+单八级杆”的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而非普通的单极四极杆质谱仪; *1.2 第一重四极杆-四级杆离子选择偏转器,可以实现将所需的特定质荷比的离子依次进入第二重四极杆的反应池内; 1.3 第二重四极杆-通用池,通过反应气与待分析离子相同质荷比的干扰离子反应产生新的不同质荷 比的离子,通过四极杆质量扫描过滤,彻底消除干扰物和反应副产物,只允许待分析的离子进入第三重四极杆; 1.4 第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将待分析的单原子离子依次分开进行检测; 1.5 具有彩色等离子体观测窗,无需打开仪器,可对锥、炬管和负载线圈进行观测,使等离子体采 样深度的优化和有机物的分析简单、方便。同时可实时监测锥孔及喷射管孔样品沉积情况,便于维护和清洗; 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具有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联机进行元素价态、结合形态的分析能力, 具有专业的形态分析软件; 1.7 仪器要求能进行样品定性、半定量、定量、同位素比、同位素稀释、单颗粒分析、单细胞分析。 1.8 至少能用于硫和磷同位素标记的定量研究; 1.9 能够分析纳米材料的元素组成与浓度、尺寸及其尺寸分布。 2 仪器工作环境 2.1 工作环境温度:15-30℃。 2.2 工作环境湿度:<80% (无冷凝)。 2.3电源:单相200-240V,50 Hz。 3 技术要求 3.1 仪器硬件 3.1.1 雾化器:高效石英或PFA同心雾化器; 3.1.2 雾化室:小体积石英旋流雾化室; *3.1.3 全基体进样系统控制气路:可实现样品气体稀释,稀释倍数大于100倍;可通入氧气,实现有机样品的直接进样分析;可通入甲烷气,实现难电离元素,如砷、硒等元素的超痕量分析; 3.1.4 等离子体可视系统:可以从实际观测窗中实时监控等离子体状态; *3.1.5 接口设计:为实现对离子射束紧凑控制,接口至少采用三级锥设计,应至少包括一个采样锥、一个截取锥和一个超级锥或嵌片。锥接口设计要求具高灵敏度、高复杂基体耐受和低干扰水平的大锥口设计。采样锥口径要求必须≥1.0mm,所有截取锥或超级锥要求必须≥0.75mm,从而保证长期分析高基体、高盐样品的稳定性,并延长了锥体的使用寿命。投标设备如在接口设计上采用简单两锥设计时,必须额外提供样品锥及截取锥各3套备用;

浅谈质谱技术及其应用word精品

浅谈质谱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质谱分析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事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本文对质谱仪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叙述了质谱仪的发展过程,对质谱仪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质谱仪应用发展 1质谱技术 质谱(又叫质谱法)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质谱法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将分离技术与质谱法相结合是分离科学方法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在众多的分析测试方法中,质谱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方法。 1.1质谱原理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1.2质谱技术的发展 1910年,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汤姆逊研制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质谱仪器。这台质谱仪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一质谱学的开创。第一台质谱仪是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的。阿斯顿用这台装置发现了多种元素同位素,研究了53个非放射性元素,发现了天然存在的287种核素中的212种,第一次证明原子质量亏损。他为此荣获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诞生的双聚焦质谱仪是质谱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此期间创立的离子光学理论为仪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双聚焦仪器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为精确原子量测定奠定了基础 1.3质谱技术的分类

对质谱分析技术的理解

对质谱分析技术的理解 袁媛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一班 09506042) 摘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质谱分析技术:(1)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2)质谱分析技术的特点;(3)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过程;(4)质谱仪的发展;(5)质谱仪的分类;(6)质谱仪的系统组成;(7)质谱仪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8)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质谱仪离子质量分子 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天津 300387 引言: 在《原子与亚原子物理》中,简单学习了质谱分析方法,它是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这里将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质谱分析技术进行理解。 正文: 一、质谱分析技术的定义 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在高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质量,以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化合物分子受到电子流冲击后,形成的带正电荷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按照其质量m和电荷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而被记录下来的图谱,称为质谱。在质谱分析过程中,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二、质谱分析法的特点 1.应用范围广。测定样品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应用上可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测定原子量与相对分子量、同位素分析、生产过程监测、环境监测、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空间探测等。被分析的样品可以是气体和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2.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度可达50pg(pg为10?1 2 g),无机质谱仪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 。用微克级样品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3.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4.与其它仪器相比,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及维修比较困难。对样品有破坏性。 三、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 质谱仪是一种测量带电粒子质荷比的装置。它利用带点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偏转、漂移、振荡)进行分离和测量。在离子源中样品粒子被电离和解离,电离后成为带电单位电荷的分子离子。其解离后则生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形成带正电荷的碎片离子,或带负电荷或呈中性。 将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引入到一个强的正电场中,使之加速,加速电位通常为6~8kV,此时,所有带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都将获得动能。由于动能达数千电子伏,可以认为此时各种带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都有近似相同的动能。但是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则具有不同的速度,利用离子不同的质荷比及其速度差异、质量分析可将其分离,然后由检测器测量其强度记录后获得一张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的质谱图。(质荷比:m/z ,其中m为离子的质量数,z为离子携带电荷数。) 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 1、通过合适的进样装置将样品引入并进行汽化; 2、汽化后的样品引入到离子源进行电离,即离子化过程; 3、电离后的离子经过适当的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按不同的质荷比进行分离; 4、经检测、记录,获得一张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无机物和有机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同位素比的测定以及固定表面的结构和组成的分析等。 四、质谱仪的发展 从J.J. Thomson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到现在已有近90年了,早期的质谱仪主要是用来进行同位素测定和无机元素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开始用于有机物分析,六十年代出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使质谱仪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开始成为有机物分析的重要仪器。计算机的应用又使质谱分析法发生了飞跃变化,使其技术更加成熟,使用更加方便。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质谱技术,如快原子轰击电离子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电喷雾电离源,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15年版《药典》四部通则0412 本法是以等离子体为离子源的一种质谱型元素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进行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并可与其他色谱分离技术联用,进行元素形态及其价态分析。 样品由载气(氩气)引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中心区,在高温和惰性气氛中被去溶剂化、汽化解离和电离,转化成带正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进行分离,根据元素质谱峰强度测定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 本法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类药品从痕量到微量的元素分析,尤其是痕量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1.仪器的一般要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由样品引入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离子源、接口、离子透镜系统、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等构成,其他支持系统有真空系统、冷却系统、气体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等。 样品引入系统按样品的状态不同分为液体、气体或固体进样,通常采用液体进样方式。样品引入系统主要由样品导入和雾化两个部分组成。样品导入部分一般为蠕动泵,也可使用自提升雾化器。要求蠕动泵转速稳定,泵管弹性良好,使样品溶液匀速泵入,废液顺畅排出。雾化部分包括雾化器和雾化室。样品以泵入方式或自提升方式进入雾化器后,在载气作用下形成小雾滴并进入雾化室,大雾滴碰到雾化室壁后被排除,只有小雾滴可进入等离子体离子源。要求雾化器雾化效率高,雾化稳定性好,记忆效应小,耐腐蚀;雾化室应保持稳定的低温环境,并应经常清洗。常用的溶液型雾化器有同心雾化器、交叉型雾化器等;常见的雾化室有双通路型和旋流型。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样品基质、待测元素、灵敏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和雾化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CP-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元素分析技术,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里程碑文章,至今已有27年。目前,ICP-MS法成为公认的最强有力的痕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范围广泛。ICP-MS的分析特点包括:灵敏度高、极低的检出限(10-15~10-12量级)、极宽的线性动态范围(8~9个数量级)、谱线简单、干扰少、分析速度快、可提供同位素信息等。但对于电离电位高的元素(诸如As、Se、Hg等)灵敏度低。在原子光谱分析法中,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化学蒸气发生(CVG)进样。它是利用待测元素在某些条件下能形成挥发性元素或化合物的特点,将待测物以气态的形式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测定的一种进样方法。本文利用CVG-ICP-MS测定了水样中的汞。在众多的蒸气发生体系中,本文选择冷蒸气发生与ICP-MS联用。所生成的产物为气态汞或其化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后导入到ICP-MS中进行测定。本文选择了SnCl2、KBH4、Vis Photo-HCOOH、UV photo-HCOOH四种化学蒸气发生体系测汞,并就灵敏度、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对几种体系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与常规ICP-MS进行了比较。首先,优化了ICP-MS的工作参数以及各试剂浓度,并且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校正曲线,计算了检出限和灵敏度。结果发现,最灵敏的方法是使用KBH4为还原剂的化学蒸发生体系,其灵敏度为2.5×105 Lμg-1,这表明KBH4的还原能力是最强的。SnCl2、Vis Photo-HCOOH、UV photo-HCOOH三个体系的检出限接近,分别为0.002,0.001,0.003μg L-1;但KBH4体系的检出限要差一些,为0.01μg L-1。这主要是由于KBH4体系有大量的H2生成,使等离子炬不稳定,引起信号波动造成的。最稳定的方法是常规ICP-MS,虽然灵敏度比KBH4化学蒸发生法小得多,但检出限与KBH4体系接近,为0.05μg L-1。无论如何,蒸气发生技术的引入,使汞的检出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提高了抗基体干扰的能力。实验发现,使用SnCl2和可见光诱导的HCOOH为还原剂的蒸气发生体系的稳定性比使用KBH4和紫外光诱导的HCOOH为还原剂的蒸气发生体系要好。紫外光诱导的HCOOH比可见光诱导的HCOOH还原能力强,因而UV-CVG体系更灵敏,但螺旋形反应管的引入,降低了信号的稳定性,因此检出限较可见光诱导的HCOOH体系没有改善。实验还发现,使用KBH4和SnCl2为还原剂的蒸气发生体系比使用HCOOH为还原剂的蒸气发生体系或常规气动雾化法的记忆效应更严重,需要更长的清洗时间,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理和应用介绍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英语: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GC-MS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GC-MS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另外,GC-MS 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GC-MS已经被广泛地誉为司法学物质鉴定的金标方法,因为它被用于进行“专一性测试”。所谓“专一性测试”就是能十分肯定地在一个给定的试样中识别出某个物质的实际存在。而非专一性测试则只能指出试样中有哪类物质存在。尽管非专一性测试能够用统计的方法提示该物质具体是那种物质,但存在识别上的正偏差。 目录 1 历史 2 仪器设备 2.1 GC-MS吹扫和捕集 2.2 质谱检测器的类型 3 分析 3.1 MS全程扫描 3.2 选择的离子检测 3.3 离子化类型 3.3.1 电子离子化 3.3.2 化学离子化 3.4 GC-串联MS 4 应用 4.1 环境检测和清洁 4.2 刑事鉴识 4.3 执法方面的应用

4.4 运动反兴奋剂分析 4.5 社会安全 4.6 食品、饮料和香水分析 4.7 天体化学 4.8 医药 5 参考文献 6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 历史用质谱仪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期间由Roland Gohlke和Fred McLafferty首先开发的。当时所使用的敏感的质谱仪体积庞大、容易损坏只能作为固定的实验室装置使用。 价格适中且小型化的电脑的开发为这一仪器使用的简单化提供了帮助,并且,大大地改善了分析样品所花的时间。1964年,美国电子联合公司(Electronic Associates, Inc. 简称EAI)-美国模拟计算机供应商的先驱在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Robert E. Finnigan的指导下[3]开始开发电脑控制的四极杆质谱仪。到了1966年,Finnigan和Mike Uthe的EAI分部合作售出500多台四极杆残留气体分析仪。1967年,Finnigan仪器公司the (Finnigan Instrument Corporation,简称FIC)组建就绪,1968年初就给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发送了第一台GC/MS的最早雏型。FIC最后重新命名为菲尼根公司(Finnigan Corporation)并且继续持世界GC/MS系统研发、生产之牛耳。 1966年,当时最尖端的高速GC-MS (the top-of-the-line high-speed GC-MS units)单元在不到90秒的时间里,完成了火灾助燃物的分析,然而,如果使用第一代GC-MS至少需要16分钟。到2000年使用四极杆技术的电脑化的GC/MS仪器已经化学研究和有机物分析的必不可少的仪器。今天电脑化的GC/MS仪器被广泛地用在水、空气、土壤等的环境检测中;同时也用于农业调控、食品安全、以及医药产品的发现和生产中。 气质联用色谱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部分和质谱部分。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

仪器分析 第十五-第十九章思考题

第十五章思考题 1.色谱法具有同时能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而区别于其它方法,特别对复杂样品和多组份混合物的分离,色谱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2.按固定相外形不同色谱法是如何分类的? 是按色谱柱分类: ①平面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②柱色谱法:填充柱法、毛细管柱色谱法 3.什么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 4.保留时间(tr)、死时间(t0)及调整保留时间(t’r)的关系是怎样的? t’r = tr - t0 5.从色谱流出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②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③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④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⑤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6.分配系数在色谱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K值大的组分,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长,后流出柱子; ②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③柱温是影响分配系数的一个重要参数。 7.什么是选择因子?它表征的意义是什么?

是A,B两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的比值α= t’r(B)/t’r(A)>1 意义:表示两组分在给定柱子上的选择性,值越大说明柱子的选择性越好。 8.什么是分配比(即容量因子)?它表征的意义是什么? 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分配达到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质量比。K=ms/mm 意义: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9. 理论塔板数是衡量柱效的指标,色谱柱的柱效随理论塔板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板高的增大而减小。 10.板高(理论塔板高度H/cm)、柱效(理论塔板数n)及柱长(L/cm)三者的关系(公式)? H=L / n 11.利用色谱图如何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公式)? 12.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否一样? 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不一样的 13.塔板理论对色谱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怎样的? (1)塔板理论推导出的计算柱效率的公式用来评价色谱柱是成功的; (2)塔板理论指出理论塔板高度H 对色谱峰区域宽度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14.速率理论的简式,影响板高的是哪些因素? μ:流动相的线速 A: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 C:传质阻力项系数 15.分离度可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16.如何根据分离度分析色谱分离的情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的检出限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其溶液的检出限大部份为ppt级,实际的检出限不可能优于你实验室的清洁条件。必须指出,ICP-MS的ppt级检出限是针对溶液中溶解物质很少的单纯溶液而言的,若涉及固体中浓度的检出限,由于ICP-MS的耐盐量较差,ICP-MS 检出限的优点会变差多达50倍,一些普通的轻元素(如S、 Ca、 Fe 、K、 Se)在ICP-MS 中有严重的干扰,也将恶化其检出限。 ICP-MS由作为离子源ICP焰炬,接口装置和作为检测器的质谱仪三部分组成。 ICP-MS所用电离源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其主体是一个由三层石英套管组成的炬管,炬管上端绕有负载线圈,三层管从里到外分别通载气,辅助气和冷却气,负载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10000k的等离子焰炬。被分析样品通常以水溶液的气溶胶形式引入氩气流中,然后进入由射频能量激发的处于大气压下的氩等离子体中心区,等离子体的高温使样品去溶剂化,汽化解离和电离。部分等离子体经过不同的压力区进入真空系统,在真空系统内,正离子被拉出并按照其质荷比分离。在负载线圈上面约10mm处,焰炬温度大约为8000K,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电离能低于7eV的元素完全电离,电离能低于10.5ev的元素电离度大于20%。由于大部分重要的元素电离能都低于10.5eV,因此都有很高的灵敏度,少数电离能较高的元素,如C,O,Cl,Br等也能检测,只是灵敏度较低。

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硼的方法研究

第2l卷第3,4期 质讲学报 JOURNALOFCHtNESEMASSSPECTROME羊|tYSOGlE彳Y V01.2I No+3,4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地质样品中微量硼的方法研究 武朝辉郭冬发崔建劈宋往宁章来平 (核工她jE索避鹱疆究虢jE寨100029) 硼燕重要的造岩元素之一,快速准确测定她质样品中的徽最硼,对地球化学研究其有重要意义。尽嚣本嶷验燮开发憋等勰子髂发射光谱法测定辫焉审瘫豢骊静方法蠢成为核章子业铀矿地质分耩测试标准方法,但由于测定硼的基体效应丈,溶矿方法不够理想,使得矿样中微餐硼测定存在溶矿时硼的挥发损失和戆体千抚等髓难。近10年来,莰速发矮起来的ICP-MS技零对瓣决样辩1孛微鬃疆豹测定吴骞予撬步,梭避蔽低静撬点,已鹿耀予援誊砉辩孛鞭靛测定。本文臻究比较了堍蜃样赫分瓣方法积分襄条转,撬化了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测定硼的技术条件,测定了地质标样中微量硼,测定结采与推荐值吻合怠好。 {撵晶努瓣与分囊 1.1混酸溶矿阴离子交换分离法(方法1) 称取样品0.1宽放入25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先用少巅水润湿,加入lmL硝黢lmL盐骏lmL氢簸酸耪凡瓣舞蘸酸,霉艇AlmL彗露醇+盖上±彗蠛簸,藏在壤热扳上擒燕溶解2小时,待样品分解后,拿下坩埚蘸并用少量水冲洗,蒸发至约lmL浓稠状态,取下,用约20mL沸水摄取至50mL的石艇烧杯中,并洗净坩埚,向烧杯中加入颓滴酚酝,矮(1+1)氨水孛零l歪酪歉变蛀,冷帮,壤承转爨50mL静翁英容璧瓶中,定客播岛,立剃于过滤于熬料溉中,准确穆彀2mL注入已经平餐好豹强虢赣骧蕊予拄。进努分离富集后供tiR—ICP一瞄测登。 1.2混酸溶矿沉淀分离法(方法2) 熬敷0。050竞撑晶藏入25mL聚嚣氟乙烯圭彗埚孛,先精多璧承滤港,翔入lmL磷酸ImL磷酸lmL赫酸lmL甄氟酸,辩姆入lmL甘露醇,盖上坩埚薇,放在嗽热板上加热溶解2小时,待样品分解后.拿下坩埚盏并用少量水冲洗,蒸发至约1ⅢL浓稠状态,取下,髑约20mL沸求援教至50mL静石英烧耨中。势洗洚港蛹,商浇杯串加入两滴酚酞,用(1+1)氨水中和蕊酚酞变红,冷却,用水转到50mL的蠢英容量瓶中,定容攫匀,立刻干过滤于塑料瓶中,滤液供HR—ICP-MS测量。 2#R—10卜弱仪器等参数谎往  万方数据

JJF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

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离子阱和四极杆型台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以下简称台式GC-MS)的校准,其它类型台式GC-MS的校准可参照此规范进行。 2引用文献 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6041 — 2002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JJG (教委)003—1996有机质谱仪检定规程 JJG 700-1999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OIML/TC16/SC2/R83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system for an alysis of rganic polluta nts in water 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分辨力(resolution) 分辨两个相邻质谱峰的能力,对于台式 GC-MS以某离子峰峰高50%处的峰宽度(简称半峰宽)表示,记为W1/2,单位u。 3.2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 基线峰底与峰谷之间的宽度,单位计数。 3.3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待测样品信号强度与基线噪声的比值,记为SN。 3.4质量色谱图(mass chromatogram质谱仪(和色谱图是两回事) 质谱仪在一定质量范围内自动重复扫描所获得的质谱数据,可以不同形式再现,其中 以一个或多个离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谱图,称为质量色谱图。 3.5质量准确性(mass accuracy 仪器测量值对理论值的偏差。 3.6u (atomic mass unit) 原子质量单位。 4概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一定接口耦合到一起的分析仪 器。样品通过气相色谱的分离后的各个组分依次进入质谱检测器,组分在离子源被电离, 产生带有一定电荷、质量数不同的离子。不同离子在电场和 /或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米用不同质量分析器把带电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得到依质量顺序排列的质谱图。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包括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和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和应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农药多残留 摘要: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仪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辅助以样品前处理技术,对蔬菜、水果、食用油、土壤中的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农药多残留;检测 1引言 当前人类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在工业、民用、科技、商业和军事防御等领域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环境、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方面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各种有机物检测技术中,色谱仪器与质谱仪器联用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既可发挥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兼具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优点,即可定性又可定量,尤其适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工作。1979 年美国环保局(EPA)将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联用技术列为检测饮用水、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GC-MS 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在传统挥发油、脂肪油等的分析测定方面不断发展与普及外,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化妆品禁用成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关注和重视。人们食用了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而造成人体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保证食品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制订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借此施行技术壁垒,使得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 由于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复杂,不同农药品种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给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基础。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残留检测能力有限、覆盖面窄。因此,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及农产品市场制定相应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贸易的顺利进行。日常食用的果蔬施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常见的农药如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和除草剂,抑菌剂等。由于果蔬中往往同时残留不同种类的农药,这对多残留同时检测条件提出很高要求。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具有灵敏度

第十二章 质谱分析

第十二章质谱分析 1.试指出下面哪一种说法就是正确的?( ) (1) 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2) 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3) 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4) 上述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解:(4) 2. 下列化合物含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1) C6H6 (2) C6H5NO2(3) C4H2N6O (4) C9H10O2 解:(2) 3.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就是( ) (1) C6H6(2) C6H5NO2(3) C6H10O2S (4) C6H4N2O4 解:(2) 4.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就是:( ) (1) m/z为15 与29 (2) m/z为93 与15 (3) m/z为29 与95 (4) m/z为95 与93 解:(4) 5.在C2H5F中, 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就是( ) (1) M(2) M+1 (3) M+2 (4) M及M+2 解:(1) 6.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z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 ) (1) CH3CH2CH2COOCH3(2) (CH3)2CHCOOCH3 (3) CH3CH2COOCH2CH3(4) (1)或(3) 解:(1) 7.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 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弱峰 m/z73,m/z87与m/z102、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 ) (1) 二丙基醚(2) 乙基丁基醚 (3) 正己醇

(4) 己醇-2 解:(2) 8. 某胺类化合物, 分子离子峰其M=129, 其强度大的m/z58(100%), m/z100(40%),则该化合物可能为( ) (1) 4-氨基辛烷(2) 3-氨基辛烷 (3) 4-氨基-3-甲基庚烷(4) (2)或(3) 解:(2) 9. 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就是:( ) (1)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2)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 (3)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4)芳香族及共轭烯烃 解:(3) 10.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 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1) 醚(2) 醇(3) 胺(4) 醚或醇 解:(3) 11.某化合物在一个具有固定狭峰位置与恒定磁场强度B的质谱仪中分析, 当加速电压V慢慢地增加时, 则首先通过狭峰的就是:( ) (1) 质量最小的正离子(2) 质量最大的负离子 (3) 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4) 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解:(4) 12. 下述电离源中分子离子峰最弱的就是( ) (1) 电子轰击源(2) 化学电离源 (3) 场电离源(4) 电子轰击源或场电离源 解:(3) 13. 溴己烷经 均裂后, 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 ) (1) m/z93 (2) m/z93与m/z95 (3) m/z71 (4) m/z71与m/z73 解:(2) 14. 在下列化合物中, 何者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原理与操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1.ICP-MS仪器介绍 测定超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比值的仪器。由样品引入系统、等离子体离子源系统、离子聚焦和传输系统、质量分析器系统和离子检测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样品经预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检测,根据元素的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样品由载气带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的轴向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充分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电离,转化成带电荷的正离子,通过铜或镍取样锥收集的离子,在低真空约133.322帕压力下形成分子束,再通过1~2毫米直径的截取板进入质谱分析器,经滤质器质量分离后,到达离子探测器,根据探测器的计数与浓度的比例关系,可测出元素的含量或同位素比值。 仪器优点: 具有很低的检出限(达ng/ml或更低),基体效应小、谱线简单,能同时测定许多元素,动态线性范围宽及能快速测定同位素比值。地质学中用于测定岩石、矿石、矿物、包裹体,地下水中微量、痕量和超痕量的金属元素,某些卤素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元素的同位素比值。

2.ICP产生原理 ICP-MS所用电离源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它与原子发射光谱仪所用的ICP是一样的,其主体是一个由三层石英套管组成的炬管,炬管上端绕有负载线圈,三层管从里到外分别通载气,辅助气和冷却气,负载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10000k 的等离子焰炬。样品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焰炬会发生蒸发、分解、激发和电离,辅助气用来维持等离子体,需要量大约为1 L/min。冷却气以切线方向引入外管,产生螺旋形气流,使负载线圈处外管的内壁得到冷却,冷却气流量为10-15 L/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