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形势分析和预计政策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报告

2020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报告

2020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报告摘要: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在一季度大幅收缩,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以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全国经济运行情况逐季回升,全年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分区域看,2020年各省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9年相比差异不大,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继续领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次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

增速方面,受疫情影响,2020年绝大多数省市GDP增速大幅放缓,除西藏、贵州和云南之外,其他省市经济增速均在4%以下,各省市之间经济增速跨度不大;辽宁、内蒙古和湖北经济增速均不超过1%,排名末三位,其中湖北受疫情影响,以-5.0%的增速垫底,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国近半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降,其中湖北和天津降幅均超过20%,其他绝大多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3%以下。

从总量及排名看,除湖北和天津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分别下降4位和5位之外,其他省市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财政收入总量及质量均优于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继续回落。

分地区看,2020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

从增速来看,近年来各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波动较大,2020年多数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仅8个省市出现回落;增幅超过20%的省市有吉林、广东、福建、宁夏、上海、甘肃、江苏和江西,降幅超过30%的省份为青海和天津。

从政府债务情况看,202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省份,但四川、湖南、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为突出。

从债务压力看,东部省份债务总量虽大,但因财政实力强,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在全国仍处于中后水平,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尚可,尤其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江苏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小;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总体较为突出,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比率超过2倍的省份有12个,包括西部的青海、宁夏、内蒙古、贵州、新疆、云南、甘肃和广西,东北三省以及东部的天津,上述区域政府债务压力相对偏大。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作者:匡姗来源:《商情》2020年第33期【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对当前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总结当下形势、挖掘深层次原因,预估后续发展趋势,探究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自19世纪美苏推动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国通过新科技革命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不断推动这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间投资的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但随着苏联解体,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新興经济体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整体上而言世界经济前景黯淡。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一)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断崖式下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整体收缩的挑战,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持续降低,目前已经达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体而言,内在需求缺乏动力,世界工业生产能力持续下滑,同比2019年相同时段,全世界90%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全面放缓的形势。

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根据估算,全球经济今年将下滑5.2%,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

由于内需和供应、贸易及金融严重中断,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经济活动将收缩7%。

预计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EMDE)今年将收缩2.5%,为至少60年来整体上首次收缩。

预计人均收入将降低3.6%,今年将使亿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二)国际经济活动持续低迷根据对近几年国际生产和投资情况的深入分析,发现国际上关于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整体情况不断恶化。

UNCTAD统计的资料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全球TOP5000的公司大部分收入都在大幅度的下降,主要集中于周期性消费、工业等领域。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作者:张宇燕徐秀军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1期【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去风险化”政策歧视性区域主义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并且面临很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下行通道。

从世界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重塑增长动力的进程之中,积极因素在累积,但下行压力犹存。

2023年仍是动荡、分化和变革的一年,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成为意料之中的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率仅为1.5%,较2022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提振作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幅度较小,增长率为4.0%,较2022年仅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为5.4%,较2022年上升2.4个百分点。

[1]在就业和物价方面,2023年全球形势较2022年有所改善。

2023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全球失业人口的估计值进行了大幅修正,2022年全球失业人口由此前估计的2.05亿人下调至1.92亿人;预计2023年进一步降至1.91亿人,失业率为5.3%,较2022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相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就业复苏步伐更快。

除低收入国家外,其他国家的失业率总体上已降至疫情前水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甚至创过去数十年来新低。

2023年10月,欧元区20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为6.5%,保持歷史低位;美国失业率为3.9%,保持在较低水平;俄罗斯失业率进一步降至2.9%的极低水平。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球通胀的严峻形势大幅缓解。

IMF估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6.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通胀率为6.4%,较2022年下降2.5个百分点。

2021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及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建议

2021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及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建议

一、2020年宏观经济金融回顾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据IMF估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我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破100万亿元,GDP同比增长2.3%。

(一)经济基本面回顾:从停摆迅速步入良性复苏202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疫情剧烈冲击及之后的良性复苏。

具体来看,一季度由于疫情冲击,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GDP由负转正,供给端复苏快于需求侧;三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形势稳中加快,需求端复苏明显提速,供需缺口逐步缩小。

经济数据仍不断积极变化:从供给侧看,12月官方PMI为51.9%,已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12月单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为近年来的相对高位。

从需求端看,投资同比增速稳步回升,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2.9%;消费市场稳定恢复,12月社零同比增速4.6%;进出口方面,出口表现持续强劲,12月份进口同比增长6.5%,出口同比增长18.1%,贸易顺差达历史最高值781.7亿美元。

在内外需同步复苏和多行业共振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将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二)宏观政策回顾:从迅速介入到回归常态回顾2020年,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灵活2021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及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建议葛超豪 朱雅菁文章回顾了2020年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银行间市场利率走势,并分析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将强势反弹、同比增速或前快后慢;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正常化基调;而货币市场则与货币政策保持强相关性,呈现“中枢稳定、边际趋紧”的态势。

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2021年银行经营的策略建议。

把握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年初以来,央行共实施3次降准,合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

同时,央行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由2.5%下调至2.2%,一年期MLF利率由3.25%降至2.95%,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调降至3.85%和4.65%,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后,9月末一般贷款利率为5.31%,比上年12月下降0.43个百分点,超过LPR降幅。

(精品)2020年银行业发展概况

(精品)2020年银行业发展概况

2020年银行业发展概况2020-7-10一、全球银行业基本情况商业银行是提供货币存贷、收付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银行业的制度结构、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金融体系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随着金融管制的调整,全球金融体系正逐步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同时,资本市场发展带动的直接融资使商业银行传统的间接融资媒介角色受到冲击,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由银行同业扩大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为适应多样化客户需求和混业竞争要求,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传统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的同时,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理财、代理收付等中间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新领域。

混业经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边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银行业跨国兼并日益加剧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国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及资本全球配置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进一步推行外向型扩张战略,采用跨国兼并收购等方式将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全球市场,使得银行业资本进一步集中,竞争日趋全球化。

(三)银行专业化程度加深,整体产业链效率提升随着银行业电子化和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金融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不断提高对市场细分、客户细分的重视度,并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业银行,如从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信用卡公司、房地产抵押贷款银行、小额贷款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银行、专业化结算业务银行、专业化金融产品分销商和专业化国际贸易融资银行等。

同时,综合性银行也更加注重专业化经营理念,一是注重客户细分、针对特定客户群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二是注重产品和服务细分,推进自身业务专业化,或通过收购其他业务专业化银行的方式加强在专业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优势。

2020年世界经济运行情况与2021年展望

2020年世界经济运行情况与2021年展望

宏观经济沁%重虞轩吟2020年世界经济运行情况与2021年展望•程伟力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延续过去十年下滑趋势,新冠疫情为之雪上加霜,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衰退,经济区域化趋势初见端倪,失业率大幅攀升,全球减贫成果受到巨大冲击,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将从衰退中走出,但发达国家仍然不能恢复2019年水平,同时仍然面临诸多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潜在风险不可低估o在此形势下,我国应警惕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趋势,作新模式#加快国内产业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融入“双循环”格局中的能力。

一、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除了2017年出现微弱反弹之外总体上处于下滑状态,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2.9%,创十年最低水平&《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 望》中我们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延续下滑趋势,新型冠状病毒这只黑天鹅则降全球经济拖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做好应对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合数据来源:IMF图1全球经济增速(%)(一)上半年全球衰退超过次贷危机,下半年逐步复苏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生产链出现中断,供给和需求均遭到重大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幅度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全部陷入严重衰退& 2020年上半年,美国一季度GDP同比小幅增长0.3%,但二季度GDP同比下降9.5%,二季度・!・童廃轩吟2021.01宏观经济GDP 环比折年率更是大幅下降32.9%,创下二战后最大降幅"欧元区经济同样遭遇重创,2020 年前两个季度欧元区GDP 同比分别下降3.1%和15% ,这是近七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也是199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o 2020年前两季度,日本GDP 环比折年率分别下滑3.4%和 27.8%,连续三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同样创二战后最差纪录。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国际金融形势也面临许多新变化。

本文将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走向。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逐渐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9%,并且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加加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

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下行压力。

美国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二、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全球主要宏观经济体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宽松性。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降息等政策,中国也适度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以降低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推动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加剧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三、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在美国的推动下,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单边主义、关税战以及禁止出口技术等举措,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秩序,严重影响了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美国还试图削弱多边贸易规则,采用双边贸易方式加强对外贸易关系的控制,这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导致全球贸易的回落,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挑战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表现在资产泡沫、信贷规制和外汇储备等领域。

资产泡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股市、楼市、债市等价格整体畸高。

信贷规制的变化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疫情暴发加速了各国的债务危机。

外汇储备也呈现出剧烈变动的趋势,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已经减少到过去数年来的低点。

五、未来走向未来,国际金融形势可能呈现出以下趋势:1. 全球经济仍将逐渐放缓,但中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态势仍较为乐观,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发挥较好的拉动作用。

2. 全球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的趋势,将推动全球信贷、资产和消费需求等进一步扩大,然而,其副作用和风险同时也将显现。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20.04.10•【分类】问答正文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020年4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学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人民银行易纲行长主持行长办公会,对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作了分析。

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召开季度数据发布会,发布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

过去的三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带来很大冲击。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中国采取的措施及时有力,疫情得到快速有效遏制,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金融的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显现。

但是,当前疫情还在主要国家蔓延,情况也很严重。

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演讲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16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会在2020年负增长,有90多个国家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融资支持。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了660万人,美联储昨天也采取了新的刺激措施。

我们也观察到,这次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个很大的区别,2008年是从金融体系内部发生的危机,这次是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表现总体比较稳定,各项金融数据也比较积极。

这期间,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坚定地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疫情期间,记者朋友们准确报道和解读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数据,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向大家表示感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金融形势分析和预计政策
2017年金融形势分析和预计政策
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
2017年,受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抑泡沫和金融降杠杆等影响,货币信贷进一步扩张可能性较小,整体将稳中趋缓。

考虑到股市进一步企稳,债市回调压力加大但幅度较小,这将使得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过程中作用进一步增大,直接融资
占比进一步上升。

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基建投资进一步
发力、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等影响,信贷结构将较2016年有所改善。

第一,非金融企业贷款需求回升。

近期出现了工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好于预期的苗头,尤其是民间投资触底回升,这一增长势头将延
续至2017年,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回升。

第二,基建投资融资需求仍然较大。

2017年,预计宽财政将进
一步发力,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放缓。

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将在2017年进一步降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销售放
缓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回落。

预计2017年M2增长11.5%左右,社
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5%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左右。

流动性或延续阶段性紧平衡
利率低位窄幅波动
2017年,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货币市场的扰动
因素较多,预计资金价格将窄幅波动,流动性或延续阶段性的紧平
衡态势。

从国际来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将加大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

同时,美联储走上加息通道,
美元阶段性走强将使得短期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市场情绪变化和跨境资金流动将会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抽离。

从国内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影响:一是为应对债市高杠杆、资产价格泡沫化等问题,货币政策将延续更加注重降杠杆、防风险和稳汇率的思路。

近期中长端利率抬升,显示市场对未来流动性预期更趋谨慎。

二是针对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引发的流动性缺口,有关部门仍将慎用降准。

以MLF为主要渠道补充基础货币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将持续加大资金到期压力。

三是宏观审慎评估(MPA)全面实施等监管因素,也可能加大市场流动性和资金价格的波动。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期限品种的丰富,其预调微调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央行与市场的沟通日益加强,货币政策意图的透明度不断提高,稳定市场预期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随着利率走廊机制的加快探索和完善,相关部门的利率调控能力将不断增强,预计短期利率波动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冲击。

回调压力加大
债券市场收益率易升难降
2017年,考虑美元走强趋势不会变化、中国货币政策温和降杠杆意图,预计市场流动性较2016年将偏紧。

即使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态度不变,但更多是通过MLF等渠道增加资金供给,投放的资金成本较高,制约利率下行空间。

与此同时,考虑到经济企稳信号继续增加,通胀预期也比2016年明显,这也加大了利率上行压力。

此外,监管趋严会对机构配置债券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政策包括《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限制质押式债券回购业务加杠杆空间和表外理财未来或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中的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等。

但债券市场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第一,经济弱势增长局面难以根本改观,利率债仍将是低风险偏好资金抱团取暖的避风港。

第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债券市场国际化纵深发展,国际投资者配置债券的意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债券产品创新继续提速,有利于将资本引入债券市场。

2016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通知》,推动
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2017年相关政策会加速落地,有利于各类资本进入债市。

综合来看,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易升
难降,信用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

股票市场将呈窄幅震荡
小步上行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产业、新行业加快形成,基础设施继续加码,将成为股市上行的重要驱动因素,股票市
场面临比2016年更好的机遇。

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难改弱势格局,
企业盈利难以根本改善等影响,整体而言将延续窄幅震荡、小步上
行走势。

一是大类资产轮动将改善市场资金环境。

债市、房市已经
处于历史高位,与之相比股市估值则较为安全,距离历史高位仍有
一段空间,资产轮动将成为股市重要动力。

二是“”将打开改革红
利的想象空间,提振市场信心。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有
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促进新消费、新产业、新供给等热点轮动。

但是2017年股市也难以形成趋势性大幅上涨行情。

一是总体货
币环境仍然坚持稳健导向,流动性处于紧平衡,对股市有托底作用
但没有推升动力。

二是企业盈利难以像2016年一样出现超预期改善。

三是修复市场微观结构仍需较长一段时间。

从2015年异常波动到2016年年初快速回落,在微观结构上使得大量投资者集中套牢于狭
小区间内,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市场活跃期、乐观投资者充分入场
才能修复市场结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温和下行
市场作用将更加突出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不会
出现持续单边贬值,汇率或将保持宽幅双向浮动。

一方面,2017年
美联储或将延续加息步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承压。

同时,
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欧、日等经济体复苏态势不明朗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另一方面,
特朗普新政能否明显提振美国经济,进而加快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
化步伐存在不确定性。

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阶段性消化,
美元指数将呈现双向震荡态势,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也会随之阶
段性减小。

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能力的提高,人民币对
美元汇率料不会出现大幅度单边贬值。

从中长期来看,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贸易顺差较高以及外汇储备充足等背景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

同时,人民币
正式纳入SDR提振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将有助外汇市场供求改善。

这一系列因素将支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