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根据来源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两类:1、胰腺原发性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多种黏液性囊肿性病变(黏液性非肿瘤性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淋巴上皮肿瘤。

2、实性肿瘤囊变,包括胰腺癌囊变、胰腺假乳头状肿瘤、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病变。

多见于胰腺炎及外伤后。

一般为单房性囊性病变,T1WI信号不定,T2WI高信号,增强囊壁可强化,囊壁肉芽组织有新生血管。

常伴胰腺炎MR表现。

需与胰腺囊性瘤鉴别:胰腺假性囊肿内无血管,囊肿内部无强化,且短期随访可有大小的变化。

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又称姥姥瘤临床病理:老年女性多见,胰腺头体尾均可发生,分为浆液性微囊型腺瘤和浆液性少囊型多发。

病理,微囊型多见,由多发的小囊构成,直径小于1cm,小囊的数目多超过6个,囊壁薄,切面呈蜂窝状改变。

另外极少部分由少数(<6个)较大的囊构成,称寡囊型,此型少见。

MR表现:胰腺内与胰管不通的成串的小囊性变,边界清楚,有分叶,壁薄,囊壁厚度小于2mm。

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蜂窝状高信号,为其特征表现。

囊腔之间为纤细的分隔,动态增强分隔呈轻中度强化,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少数为寡囊型,诊断较困难。

胰腺单发分叶状肿物,有一堆小囊(水泡)构成的蜂窝状结构。

典型特征T2WI蜂窝状高信号。

讨论:浆液性囊腺瘤极少发生恶变,是良性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

鉴别诊断:1、粘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癌:微囊型易区别,寡囊型不宜区别。

粘液性囊性瘤以年轻女性多见,壁厚,可伴钙化。

当分隔不规则增厚、壁结节及实性成分增多是提示恶性。

2、假性囊肿:为单房的囊性水样信号,囊壁薄,无强化,可伴慢性胰腺炎的改变。

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又称妈妈瘤临床病理:中青年女性多见,平均40岁,多位于胰腺体尾,头部少见。

病理,起源于胰腺导管高柱状上皮细胞,有卵巢基质,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2-5%,胰腺囊性病变的10%,分良性、交界性、恶性。

超声如何检查胰腺

超声如何检查胰腺

超声如何检查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重要器官,扮演着消化酶和胰岛素的产生与释放等关键角色。

然而,当我们对胰腺的健康状况产生疑虑时,如何准确地了解其情况呢?幸运的是,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们进行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一、超声检查简介超声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常用于评估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它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与反射原理,生成实时图像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会将一种称为超声探头的装置涂抹上耦合剂放在身体表面上,并通过发送高频声波来获取背后器官的图像。

这些声波在体内的组织中传播,其一部分被不同组织的特性和界面反射回来,进而被超声机接收并转化为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并能够可视化体内器官、血管和组织的结构。

二、为什么要进行超声检查胰腺?1. 早期发现胰腺疾病: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等。

早期发现胰腺问题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2. 评估胰腺结构和形态:超声检查可以提供胰腺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评估胰腺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这对于发现任何异常,如肿块、囊肿或其他病变至关重要。

3. 观察胰腺血流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包括观察血管的通畅性、动脉血流速度和静脉回流情况。

这对于评估血液供应是否正常以及排除血管问题非常重要。

4. 准备手术或其他治疗: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的病人,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胰腺病变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这对于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制定治疗计划、选择适当的手术技术以及提供手术指引非常重要。

5.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正在接受胰腺疾病治疗的病人,超声检查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胰腺病变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三、超声检查胰腺的准备步骤1. 饮食:通常要求您在检查前6至8小时内空腹,以确保胃肠道中没有食物干扰超声图像质量。

超声诊断胰腺囊实性病变

超声诊断胰腺囊实性病变
c tc l i ns M e ho T h uIr s no ap c fn ng a d pa hol i a ysi eso . t ds e t a o gr hi i di s n t ogc digno i 8 p nc e tc s i c s i e i ss of 5 a r a i ol d— y tc l sons w e er ve e nd t t a o gr p c c r c e itc fdif r ntdie s s we ec r e iw d a he ulr s no a hi ha a t rs is o fe e s a e r om p r d. s ls A l t e 1 old a e Re u t l h s i— 4 ps u e dop pilr u or ( a la y t m s SPT ), 1 11 0 of no f c ina se el t m or ( FI a 7 of8 pa c e tc c r i n—un to li ltc l u s N ) nd n r a i a cnom a s ap a e s a r d pe r d a p e om i nty old m a s, T h nc e tc c r i m a w a ha a t rz d na l s i s e pa r a i a cno s c r c e ie by ho o ne s m ge ou hyp e ho c o c i s i r ih ir g a a g n,whe ea os ol a eaw t r e ul rm r i d r sm tofSPT d NFIha t r ge ouss i r a ih eg a a gns, an d he e o ne ol a e s w t r ul rm r i d

超声内镜检查在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内镜检查在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内镜检查在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廖春雁;邓壮;将天安【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2(20)11【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来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被证实为IPMN、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内镜表现资料。

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IPMN组及囊腺瘤组。

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内镜下病灶的位置、边界、形态、囊壁厚度、囊壁结节情况、蜂窝状结构情况、囊腔数、囊腔特点、囊内透声情况、与主胰管有无相通、主胰管有无扩张及有无钙化等。

结果: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胰腺囊性占位病变在蜂窝状结构、囊腔数、囊腔特点、囊内透声、囊壁结节、与主胰管有无相通、主胰管有无扩张及有无钙化方面相比(P<0.05)。

结论:IPMN在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囊腔数较少的囊性包块,囊内透声较好,可见附壁结节,病灶与胰管相通,常合并有胰管扩张,几乎无钙化现象,这些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IPMN与胰腺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

【总页数】4页(P139-142)【作者】廖春雁;邓壮;将天安【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重复超声内镜穿刺在胰腺囊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2.CT和MRI检查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囊液分析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4.纵轴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5.MRI与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
多数无症状,由体检发现。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压迫邻
通信作者:赵玉沛,E-mail:zhao8028@
表 1 PCLs 分类
上皮源性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囊性腺细胞癌
黏液性囊性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副脾上皮样囊肿
VHL 综合征相关的浆液性囊腺瘤
囊性错构瘤
囊性畸胎瘤(上皮样囊肿)
对于分支胰管型 IPMN,由于不侵犯主胰管且 恶变倾向相对较低。因此,直径<3 cm 者可随访观 察。但以下因素为其恶变高危因素,须积极手术 处理:(1)肿瘤直径>3 cm。(2)有壁结节。(3)主胰 管扩张>10 mm。(4)胰液细胞学检查发现高度异 型细胞。(5)引起相关症状。(6)肿瘤快速生长≥ 2 mm/年。(7)实验室检查 CA19-9 水平高于正常 值。主胰管扩张 5~9 mm 的病人如合并其他危险 因素根据情况亦可积极手术治疗。对于存在严重 合并症的高危高龄病人,若仅仅存在肿瘤直径> 3 cm 一项高危因素,则可继续观察,但随访频率应 相应增加。 4.1.4 实 性 假 乳 头 状 肿 瘤(solid pseudopaillary neoplasm, SPN)的治疗 所有的 SPN 均推荐手术治疗。如肿瘤较小, 包膜完整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行局部剜除术。对周 围组织有明显侵犯者,应当予以扩大切除范围以减少术后 复发。因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故不必常规清扫胰周淋巴 结,胰体尾部肿瘤亦可保留脾脏。SPN 无论行根治术与否 均存在远处转移或复发可能性,但即使出现远处转移或复 发,仍建议积极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4.2 手术方式 根据手术理念及术者操作水平,可选择开 放、腹腔镜、机器人手术。依据肿瘤部位而定,常见的包括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 术)、保留或不保留脾脏的胰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治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治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

•专家论坛•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治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许国强,章粉明doi:10.3969/j.issn,1671-0800.2021.03.001【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的表面形态结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管道层次结构及周围邻近脏器组织的超声影像,提供内镜和超声两种图像信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水平。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EU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成为诊断消化系统疾患的重要手段。

EUS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均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在EUS基础上研发的造影增强内镜超声检查术(CE-EUS)、内镜超声检查术弹性成像(EUS-EG)及内镜超声检查术下细针穿刺术(EUS-FNA)等新型技术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消化道癌肿分期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EUS及其相关技术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EUS引导下胃食管静脉曲张的诊疗EUS不仅可以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预测出血的危险。

EUS能够检测到90%以上肝硬化患者的腔外静脉异常,其所发现的严重食管侧枝静脉被认为是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通过计算食管远端1/3处所有食管曲张静脉的横断面表面积之和,EUS还可以有效测量食管曲张静脉的大小。

EUS鯉对容易地鉴别胃皱裝增厚与较小的胃底静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信作者:许国强,医学博士,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

亚洲超声内镜联盟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华消化病学会老年消化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消化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学组组长。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胰头部见葡萄状多个扩张的囊状病变,边缘清晰,呈长 T1 长 T2 信号,
分隔均匀呈低信号;CT 增强扫描示胰头部囊性病灶分隔轻度强化,胰腺
萎缩;MRCP 示囊性病变与主胰编辑管ppt相通,主胰管稍扩张
66
IPMN 混合型,重度不典型增生
Fs-T2WI 相邻层面,胰体尾部交界处见单个囊性病灶,直径约 2.9 cm,边缘清晰,与主胰
管相通,主胰管明显扩张,约 10 mm;增强扫描,主胰管明显扩张,未见明显强化囊壁;
MRCP 示扩张的主胰管与囊状病灶相编通辑ppt
67
编辑ppt
68
编辑ppt
69
谢谢
➢ 90% 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8 岁( 7~79 ) ➢ 10% 发生于男性,平均年龄35 岁( 25~72 )
编辑ppt
53
➢ 肿瘤由形态单一、结构疏松的上皮细胞形成 实性假乳头状结构
➢ 可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 潜在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5cm), 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生长部位无关
生或相关性浸润性癌
编辑ppt
60
➢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 源于导管上皮,乳头状生长,分泌粘液,引 起主胰管及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
➢ MD(Main duct,主胰管型)型 ➢ BD(Branch duct,分支胰管)型 ➢ 混合型
➢ MD 型的平均恶变率为 70%(57%~92%)
➢ BD 型则为 25%(6%–46%)
➢ 内分泌: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变 ➢ 非上皮肿瘤:肉瘤,转移
编辑ppt
4
➢ 病灶数目、大小、位置
➢ 形态、边缘、密度/信号
➢ 壁的厚度
➢ 强化方式
➢ 壁结节、分隔、钙化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分析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分析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分析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

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以往认为胰腺囊性病变为少见的一类疾病,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以及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1-2]。

胰腺囊性病变是否采用手术治疗,采用何种手术治疗,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3]。

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真性囊肿(TPC),假性囊肿(PCP),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黏液性囊腺肿瘤(MCN),浆液性囊腺瘤(SCA),实性肿瘤囊变(假乳头状肿瘤,SPN),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性别、年龄分布上有一定的特异性,CT影像表现上虽然有部分重叠相似之处,但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还是能从中找出CT表现的特异性,对未来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搜集本院近年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病例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41.6岁。

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黏液癌1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囊腺癌1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对本组病例采用64排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64)进行胰腺动态扫描。

扫描参数如下:探测器组合为0.625 mm×64,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层厚3 mm,层间距3 mm,螺距0.9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19-06-28T14:38:33.6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陈文东[导读] 超声检查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效果较好,可获得准确有效的诊断结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目的:探究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

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42例,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分别进行诊断,考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

结果:超声造影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4.00%)高于常规超声诊断(60.00%),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2.35%)也高于常规超声诊断(47.06%)。

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效果较好,可获得准确有效的诊断结果。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囊实性病变;超声检查;诊断作用研究 Ultrasonographic and diagnostic effects of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Chen WendongYuedong Hospital,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ographic and diagnostic effects of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in the pancreas. 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of the pancre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agnosed by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ancreatic cyst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diagnosis of cystic lesion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benign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84.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60.00%), and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82.35%) of malignant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was also higher.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diagnosis (47.06%).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and accurate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results can be obtained.[Keywords] 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solid cystic lesions; ultrasonography; diagnostic study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是常见的胰腺的占位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后续的治疗具有重大影响,临床的诊断方式主要有CT诊断和超声诊断,CT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还有辐射等危害,已经较少应用于临床,超声诊断没有这些问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超声诊断还可分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为探究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本文总结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作如下报告[1]: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42例进行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男女比例25:17;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为(5.67±5.09)岁,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7例。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者;2.经病理诊断确诊者;3.不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调查者;4.家属签署入组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身体虚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血管疾病者;4.不具备超声诊断适应症或对造影剂过敏者[2]。

1.3 方法1.3.1检查方法: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分别进行诊断,诊断前均先禁食8h,常规超声的诊断方法:指导患者体位保持仰卧位,暴露出腹部待检部位,采用飞利浦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超声探头为2.0-5.0MHz,设置为二维超声模式,取纵切和横切部位进行胰腺的探查,重点观察胰腺部位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内部回声等信息,记录胰腺部位的病变。

超声造影的诊断方法:在常规超声充分观察显示病灶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同时显示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病灶的最佳切面,切换超声仪至造影模式,设置相应仪器深度、增益和机械指数参数,然后将声诺维微泡悬液造影剂(生产厂家: BraccoImagingB.V.,生产批号:BH20080059)经左前臂浅静脉团注入2.0mL,随后快速注入生理盐水5.0mL,开启超声仪内置计时器,观察胰腺病灶动态增强全过程和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周围重要血管,时间大概2-3min,保存超声影像。

1.3.2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3]。

1.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24例,其中良性符合率为60.00%(15/25),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18例,其中恶性符合率为47.06%(8/17);超声造影诊断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24例,其中良性符合率为84.00%(21/25),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18例,其中恶性符合率为82.35%(14/17),超声造影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2.2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得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7例,超声造影诊断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24例,分别为假性囊肿17例,胰腺囊腺瘤7例,误诊的3例,分别为假性囊肿误诊为胰腺癌2例,胰腺囊腺瘤误诊为胰腺囊腺癌1例,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18例,分别为胰腺癌13例,胰腺囊腺癌5例,误诊的4例,分别为胰腺癌误诊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癌误诊为胰腺囊腺瘤2例。

2.3 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特征:(1)胰腺假性囊肿:17例假性囊肿直径范围为4.8-22cm,囊壁光滑,液区清晰,暗区可见弱光点。

(2)胰腺癌:13例胰腺癌中包括胰头癌8例,胰体尾癌5例,直径范围为3.4cm-7.5cm,肿块特征主要是实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欠规则,内部可见大小体积各异的片状液暗区,8例胰头癌患者超声图像均存在胆总管扩张的趋势,扩张内径范围为0.7-3.0cm,还可观察到胰管扩张,扩张内径范围为0.4-1.0cm,周围血管的血流有少数肿块实性部分存在点条状信号。

(3)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胰腺囊腺瘤7例,胰腺囊腺癌5例,均为囊实混合性包块,包括胰头体部3例,胰体尾部9例,直径范围为2.4cm-12.6cm,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壁厚,内部主要为液性暗区,能够观察到分隔光带和多房样结构,囊肿壁上大多有实性结节突向囊腔,部分类实质样肿块呈现豆腐渣状,大多有不规则小片状液暗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超声影像很相似,可通过CDFI区分,CDFI囊腺癌实性区内可观察到粗大血管。

3.讨论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但病理诊断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操作复杂,很难在手术前进行,一种无创准确的诊断方式对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临床常用早期诊断方式包括CT扫描和超声检查等方式,超声检查又分为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4]。

超声造影检查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应用造影剂获得更为清晰的超声图像,可以动态的观察肿块信息和内部血流变化,从而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类型、鉴别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较常规诊断结果显著提高,同时还具备经济实用、依从性高等优点,综上所述,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对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有积极作用[5]。

参考文献[1] 金赟杰,丁红,袁海霞. 超声造影对胰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及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1,08(07):1408-1418.[2] 李爱丽,穆清林,苏琳. 超声造影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7):103-105.[3] 翟渊鹏,张珉,刘银龙等. 超声造影对胰腺囊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6):583-585.[4] 王军.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7,25(12):184-185.[5] 秦民惠,刘莉,李莘等.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06):382-3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