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1)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1)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1)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1)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水蒸汽催化重整生物油是未来工业化制氢的可行方案。以乙酸为模型物进行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H 3COOH (g )+2H 2O (g )?2CO 2(g )+4H 2(g ) △H 1 Ⅱ.CH 3COOH (g )?2CO (g )+2H 2(g ) △H 2 Ⅲ.CO 2(g )+H 2(g )?CO (g )+H 2O (g ) △H 3 回答下列问题:

(1)用△H 1、△H 2表示,△H 3=___。

(2)重整反应的含碳产物产率、H 2产率随温度、水与乙酸投料比(S/C )的变化关系如图(a )、(b )所示。

①由图(a )可知,制备H 2最佳的温度约为___。

②由图(b )可知,H 2产率随S/C 增大而___(填“增大”或“减小”)。

(3)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H 和H 2O 混合气体,若仅发生反应Ⅰ至平衡状态,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CH 3COOH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

(4)反应体系常生成积碳。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答案】

21

H -H 2

V V 800℃ 增大 40% C(s)+H 2O (g)CO(g)+H 2(g)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反应Ⅲ=1

2(反应Ⅱ-反应Ⅰ),由盖斯定律可得213-2

H H H ???=,故答案为:

21

-2

H H ??; (2)①由图(a)可知,制备H 2在800℃时,达到最高转化率,则制备氢气最佳的温度约为800℃,故答案为:800℃;

②由图(b)可知,S/C 增大时,反应I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I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使体系中的H 2的量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设CH 3COOH 和H 2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平衡时,反应了CH 3COOH x mol ,列三段式有:

()()()()()()()

3222CH COOH g +2H O g 2CO g + 4H g mol 1100mol x 2x 2x 4x mol 1-x

1-2x

2x

4x

?

起始转化平衡

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41

112242

x x x x x =-+-++,计算得x=0.4mol ,醋酸的转

化率为:

0.4mol

100%1mol

?=40%,即CH 3COOH 平衡转化率为40%,故答案为:40%; (4)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是由于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CO 和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 2O (g)CO(g)+H 2(g),故答案为:

C(s)+H 2O (g)

CO(g)+H 2(g);

2.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甲醇分解反应:CH 3OH(g)?CO(g)+2H 2(g) △H 1=+90.64 kJ·mol -1; 水蒸气变换反应:CO(g)+H 2O(g)?CO 2

(g)+H 2(g) △H 2=-41.20 kJ·mol -1。 则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3=___________kJ·

mol -1。 (2)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III)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III)表面的物种用*标注。此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0.1MPa 下,将总进料量为1 mol 且n(CH 3OH):n(H 2O)=1:1.3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刚性密闭容器中反应。

①实验测得水蒸气变换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明显下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测得CH3OH的含量在给定温度范围内极小,H2、H2O(g)、CO、CO2四种组分的含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b、c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

(4)573.2K时,向一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5.00 MPa CH3OH使其分解,t h后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0%,则t h内v(CH3OH)=_____MPa·h-1,其分压平衡常数K p=

_____MPa2。

【答案】+49.44 CH2O*+2H*=CHO*+3H*(或CH2O*=CHO*+H*)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

降低CO2H2O(g)3.75

t

168.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甲醇分解反应:CH3OH(g)?CO(g)+2H2(g) △H1=+90.64 kJ·mol-1;①

水蒸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H2=-41.20 kJ·mol-1。②

将①+②,即可求出CH3OH(g)+H2O(g)?CO2(g)+3H2(g) △H3==+90.64 kJ·mol-1+(-41.20 kJ·mol-1)=+49.44 kJ·mol-1,故答案为:+49.44;

(2)活化能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能量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态3发生的反应活化能最小。反应物为“CH2O*+2H*”,产物为“CHO*+3H*,故反应方程式为

CH2O*+2H*=CHO*+3H*.因为2H*反应前后都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未参与反应,故反应实质为CH2O*=CHO*+H*,故答案为:CH2O*+2H*=CHO*+3H*(或CH2O*=CHO*+H*);

(3)因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应加快,而图中速率减小,显然不是温度的影响,只能为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故答案为: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降低;

②对于反应CO(g)+H 2O(g)CO2(g)+H2(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即CO、H2O的含量均增大,CO2、H2的含量均减小。依据图中信息,可初步得知,a、b曲线分别对应CO2或H2,c、d曲线则对应CO或H2O(g)。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起始时,n(H2)>n(CO2)、n(H2O)>n(CO),平衡时含量必然有H2>CO2、H2O>CO.故a、b、c、d曲线分别对应H2、CO2、H2O(g)、CO,曲线b、c 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CO2、H2O(g),故答案为:CO2、H2O(g);

(4)假设CH3OH的压强变化量为x,列出三段式:

32CH OH g CO g +2H g MPa 5.000MPa x x 2x MPa 5.00-x

x

2x

?

()()()起始()转化()平衡()

26052100x

x =+ ,x=3.75Mpa ,v (CH 3OH )=3.75MPa th =3.75

t

MPa·h -1;

Kp=()()()()2

223P CO ?P H 3.75MPa 7.5MPa =

P CH OH 1.25MPa

? =168.75(MPa )2, 故答案为:3.75

t

;168.75(MPa )2。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问题,题目涉及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反应热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注意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应用,难点(4)列出三段式,理清平衡时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

3.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 2和NO x ,大量排放烟气形成酸雨、污染大气,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Ⅰ.利用CO 脱硫

(1)工业生产可利用CO 气体从燃煤烟气中脱硫,则25℃时CO 从燃煤烟气中脱硫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SO 2(g)?2CO 2(g)+S(s)的焓变△H =_____________。25℃,100kPa 时,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标准摩尔生成焓,已知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物质 CO(g) CO 2(g) SO 2(g) 标准摩尔生成焓?f H m (25℃)/kJ ?mol -1

-110.5

-393.5

-296.8

(2)在模拟脱硫的实验中,向多个相同的体积恒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2mol CO 和1mol SO 2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实验b 中,40 min 达到平衡,则0~40 min 用SO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SO 2)=_______。

②与实验a 相比,实验b 可能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实验c 可能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NH 3脱硝

(3)在一定条件下,用NH 3消除NO 污染的反应原理为:4NH 3(g)+6NO(g)?5N 2(g)+6H 2O(l)△H =-1807.98kJ·mol -1。在刚性容器中,NH 3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X 、Y 、Z(其中X

①NH 3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 时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_____(填“a”“b”或“c”)。 ②各曲线中NO 脱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___。

③900℃条件下,设Z =

2

3

,初始压强p 0,则4NH 3(g)+6NO(g)?5N 2(g)+6H 2O(l)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Ⅲ.利用NaCIO 2脱硫脱硝

(4)利用NaClO 2的碱性溶液可吸收SO 2和N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气体,自身转化为NaCl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9.2kJ·

mol -1 0.01mol·L -1·min -1 加入催化剂 升高温度 c 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 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 <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脱出率又下降

()()()5

046650

000.375p 0.3750.140.15p 0.1p 0.15p ??或 3ClO 2-+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

-+6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可得:

()()()()()()()()()-1

2t 1-1

22t 2-1

22t 31C s +O g CO g Δ=-110.5kJ mol

21C s +O g CO g Δ=-393.5kJ mol 21S s +O g SO g Δ=-296.8kJ mol

2

m m m H H H 垐?g 噲?垐?g 噲?垐?g 噲?①②③

再根据盖斯定律2(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③可得到2CO(g)+SO 2(g)?2CO 2(g)+S(s),则,CO 脱硫反应2CO(g)+SO 2(g)?2CO 2(g)+S(s)的焓变

()()()-1-1-1-1

t 2t 1t 3Δ=2Δ-Δ-Δ=2-393.5kJ mol -110.5kJ mol --296.8kJ mol =-269.2kJ mol m m m H H H H g g g g ,故答案为:-269.2kJ·

mol -1; (2)①结合题干信息,列三段式有:

()()()()222.21002CO g SO g 22x x 2x x 2.2-2x

1CO 2x

x

S x

g s -垐?噲?初始

转化末态

++

则2.2-2x+1-x+2x 120

2.2+1260

=,解得x=0.8,则

()-1-120.8mol

2L v SO ==0.01mol L min 40min

g g ,故答案为0.010.01mol·

L -1·min -1; ②与实验a 相比,实验b 达到的平衡状态不变且所需时间缩短,改变的条件应为加入了催化剂,与实验a 相比,实验c 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且所需时间缩短,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联系反应特点,若是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向右反应的程度应增大,与图像不符,若是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与图像相符,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 (3)①NH 3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NO 的脱出率月啊,则相同温度下,不同NH 3、NO 物质的量之比对应NO 的脱出率:X

②NO 的脱出率会受到速率、平衡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 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 <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脱出率又下降,故答案为: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 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 <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脱出率又下降;

③压强为p 0,根据曲线a 上NH 3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Z=3

,则NH 3的分压为0.4p 0,NO 的分压为0.6p 0,列三段式有:

()()()()00320000

20

0.4p 0.6p 00.3p 0.45p 4NH g 60.37NO 5p g 5N 0.1p 0.15p 0.37g p H 56O l 垐?噲?起始转化

平衡

++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5

520p 46466530

00p N 0.375p 0.375

p NH p NO 0.140.15p 0.1p 0.15p K ==??g 或,

故答案为:()()()

5

046650000.375p 0.375

0.140.15p 0.1p 0.15p ??或; (4)在碱性环境下,ClO 2-氧化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NO 2,ClO 2-变为Cl -,SO 2变为SO 42-,NO 2变为NO 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配平,可得离子反应方程式3ClO 2-

+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6H 2O ,故答案为:3ClO 2-+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6H 2O 。

4.CO 2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碳源,将CO 2应用于生产中实现其综合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由CO 2转化为羧酸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

I.在催化作用下由CO 2和CH 4转化为CH 3COOH 的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

①在合成CH 3COOH 的反应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该催化剂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 —H 键发生断裂

c.由X→Y 过程中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C 键

②该条件下由CO 2和CH 4合成CH 3COOH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电解法转化CO 2制HCOOH 的原理如图。

①写出阴极CO 2还原为HCOO -的电极反应式: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 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

(2)由CO 2合成甲醇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CO 2和H 2可发生反应:CO 2(g)+3H 2(g)

CH 3OH(g)+H 2O(g) ΔH

①有利于提高合成CH 3OH 反应中CO 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 b.加压 c.

增大初始投料比

22n(CO )

n(H )

②研究温度对于甲醇产率的影响。在210℃~290℃保持原料气中CO 2和H 2的投料比不变,得到甲醇的实际产率、平衡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ΔH ____0(填“>”或“<”),其依据是____。

【答案】bc CH4+CO2CH3COOH 2CO2+HCO3-+2e-=HCOO-+CO32-阳极产生O2,c (H+)增大,c(HCO3-)降低;K+部分进入阴极 b < 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降低【解析】

【分析】

(1)Ⅰ.①根据合成示意图进行判断;

②由图示写出由CO2和CH4合成CH3COOH的化学方程式;

Ⅱ.①根据图示分析,阴极CO2得电子,写出CO2还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

②根据电解池反应原理分析;

(2)①根据平衡转化率影响因素方面分析;

②根据图像得甲醇的平衡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的变化趋势。

【详解】

(1)Ⅰ.①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故a错误;b.由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活化,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

c.X→Y的焓值降低,说明为放热过程,由CH4→CH3COOH有C-C键形成,故c正确;

故答案选bc;

②由图示可知,由CO2和CH4合成CH3COOH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Ⅱ.①阴极得电子,CO2还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HCO3-+2e-=HCOO-+CO32-;

②阳极H2O失电子产生O2,c(H+)增大,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所以c(HCO3-)降低,K+部分进入阴极,导致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

(2)①a.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也就不影响CO2的平衡转化率;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能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能够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

c.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故答案选b;

②根据图像可知,甲醇的平衡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ΔH<0。

5.氯气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车点,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Ⅰ.CuCl2(s)=CuCl(s)+1

2

Cl2(g) ΔH1=+83kJ·mol-1

Ⅱ.CuCl(s)+1

2

O2(g)=CuO(s)+

1

2

Cl2(g) ΔH2=-20kJ·mol-1

Ⅲ.4HCl(g)+O2(g)=2Cl2(g)+2H2O(g) ΔH3

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利用ΔH1和ΔH2计算ΔH3时,还需要利用反应___的ΔH。(2)如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400℃)__K(500℃)(填“大于”或“小于”)。设容器内初始压强为p0,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4:1的数据,计算400℃时容器内的平衡压强

=___(列出计算式)。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___。

(3)已知: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ClO3。有研究表明,生成NaClO3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Ⅰ.2ClO-=ClO2-+Cl-

Ⅱ.ClO2-+ClO-=ClO3-+Cl-

常温下,反应Ⅱ能快速进行,但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很难得到NaClO3,试用碰撞理论解释其原因:___。

(4)电解NaClO3水溶液可制备NaClO4,写出阳极反应式:___。

【答案】高温 CuO(s)+2HCl(g)=CuCl2(s)+H2O(g)大于 0.848p0 Cl2和O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反应Ⅰ的活化能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低,不利于ClO-向ClO3-转化 ClO3-+H2O-2e-=ClO4-+2H+

【解析】

【分析】

【详解】

(1)Ⅰ.CuCl2(s)=CuCl(s)+1

2

Cl2(g) ΔH1=+83kJ·mol-1,△S>0,则要△G=△H-T△S<

0,须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

Ⅰ.CuCl2(s)=CuCl(s)+1

2

Cl2(g) ΔH1=+83kJ·mol-1

Ⅱ.CuCl(s)+1

2

O2(g)=CuO(s)+

1

2

Cl2(g) ΔH2=-20kJ·mol-1

Ⅲ.4HCl(g)+O2(g)=2Cl2(g)+2H2O(g) ΔH3

利用ΔH1和ΔH2计算ΔH3时,由盖斯定律,(Ⅲ-Ⅱ×2-Ⅰ×2)/2得:还需要利用反应CuO(s)+2HCl(g)=CuCl2(s)+H2O(g)的ΔH。

故答案为:高温;CuO (s )+2HCl (g )=CuCl 2(s )+H 2O (g );

(2)根据图象可知,进料浓度比相同时,温度越高HCl 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反应平衡常数K (400℃)大于K (500℃);进料浓度比c (HCl ):c (O 2)的比值越大,HCl 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根据图象可知,相同温度时HCl 转化率最高的为进料浓度比c (HCl ):c (O 2)=4:1,该曲线中400℃HCl 的平衡转化率为76%。则

222 4HCl g +O g 2Cl g +2H O g 410040.760.7620.7620.7640.240.24

20.76

20.76

???????()()()()初始转化平衡

p =

40.2410.2420.7620.76

41

?+?+?+?+ p 0=0.848p 0;

进料浓度比c (HCl ):c (O 2)过低时,O 2浓度较大,HCl 的转化率较高,但Cl 2和O 2分离能耗较高,生成成本提高;进料浓度比c (HCl ):c (O 2)过高时,O 2浓度较低,导致HCl 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大于;p =

40.2410.2420.7620.76

41

?+?+?+?+ p 0=0.848p 0;Cl 2和O 2分离能

耗较高、HCl 转化率较低;

(3)生成NaClO 3的反应分两步进行:Ⅰ.2ClO -=ClO 2-+Cl -,Ⅱ.ClO 2-+ClO -=ClO 3-+Cl -,常温下,反应Ⅱ能快速进行,但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很难得到NaClO 3,用碰撞理论解释其原因:反应Ⅰ的活化能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低,不利于ClO -向ClO 3-转化; 故答案为:反应Ⅰ的活化能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低,不利于ClO -向ClO 3-转化;

(4)电解NaClO 3水溶液可制备NaClO 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O 4-

,阳极反应式:ClO 3-

+H 2O -2e -=ClO 4-+2H +。

故答案为:ClO 3-+H 2O -2e -=ClO 4-+2H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盖斯定律应用及电解原理等知识,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难点(2)注意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6.完成下列填空。

(1)在 25℃、101kPa 时,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 393.5kJ/mol 、285.8kJ/mol 、870.3kJ/mol ,则 2C(s)+2H 2(g)+O 2(g)= CH 3COOH(l)的△H=___________。 (2)温度为 T 时,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0 mol SO 2 和 1.0 mol O 2 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变为起始时的 0.7 倍。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

(3)在一定体积 pH =12 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 4 溶液, 当溶液中的 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 pH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Ba(OH)2 溶液与 NaHSO 4 溶液的体积之和,则 Ba(OH)2 溶液与 NaHSO 4 溶液____

(4)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 NO 、SO 2 转化为硫酸铵,从而实现废气的回 收再利用。通入 NO 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若通入的 NO 体积为 4.48 L(标况下),则理论上另一电极通入 SO 2 的物质的量应为_________。

【答案】-488.3kJ ∕mol 1620 1:4 NO+6H ++5e -=NH 4++H 2O 0.5mol 【解析】 【分析】

根据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2C(s)+2H 2(g)+O 2(g)= CH 3COOH(l)的反应热;利用三段式法,设参加反应的SO 2物质的量,用平衡状态时的压强变化列式求解,再用化学平衡公式求解化学平衡常数;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反应钡离子恰好沉淀,需要Ba(OH)2和NaHSO 4按照物质的量1:1和反应,结合溶液的pH 和溶液体积换算物质的量列式计算;根据电解装置分析,通入NO 的电极连接外电源负极,则该电极为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O 转化为NH 4+,H +参与电极反应,据此写出电极方程式,根据电子守恒计算。据此分析。 【详解】

(1)在25℃、101kPa 时,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 ∕mol 、

285.8kJ ∕mol 、870.3kJ ∕mol ,则H 2(g)+

1

2

O 2(g)=H 2O(l) △H =-285.8kJ ∕mol (1) C(s)+O 2(g)=CO 2(g) △H =-393.5kJ ∕mol (2)

CH 3COOH(1)+2O 2(g)=2CO 2(g)+2H 2O(l) △H =-870.3kJ ∕mol(3)

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1)×2+(2)×2-(3)可得反应2C(s)+2H 2(g)+O 2(g)=CH 3COOH(1),其反应热为2×(-285.8kJ ∕mol)+2×(-393.5kJ ∕mol)+870.3kJ ∕mol=-488.3kJ ∕mol ,答案为:-488.3 kJ ∕mol ; (2)温度为T 时,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0 mol SO 2和1.0 mol O 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7倍,用三段式法设反应的SO 2的物质的量:

2232SO (g)+O (g)2SO (g)

(mol)210

(mol)2x x 2x (mol)2-2x 1-x 2x

?起始:转化:平衡: ,该反应是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根据反应前后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

22x 1x 2x

0.7x 0.921

-+-+==+,,则化学平衡常数

2

21.8216200.20.1()22K ?? ???==??? ???

,答案为:1620;

(3)pH=12的Ba(OH)2溶液中c(OH- )= 10-2mol∕L,设溶液体积为aL,则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10-2×a mol;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根据反应

Ba(OH)2+NaHSO4=BaSO4↓+H2O+NaOH,反应的硫酸氢钠物质的量为0.5a×10-2mol;设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bL,混合后溶液pH=11,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 -3mol∕L,碱过

量;根据公式得:

22

3

a100.5a10

10

a b

--

-

?-?

=

+

,a:b=1:4;答案为:1:4;

(4)根据电解装置,SO2转化为硫酸根离子,说明NO转化为NH4+,即NO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O+6H++5e-=NH4++H2O,阳极反应式为SO2+2H2O-2e-=4H++SO42-,通入的 NO体积为4.48 L(标况下)即0.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因此有2NO~10e-~5SO2,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答案为:NO+6H++5e-=NH4++H2O;0.5mol;

7.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1)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 =-1160kJ·mol?1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ΔH<0。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和CO,用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s01234

c(NO)/×10-3mol·L?19.004.002.001.001.00

c(CO)/×10-3mol·L?19.004.002.001.001.00

①为了提高尾气处理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②此条件下达到平衡时,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同时吸收SO2和氮的氧化物气体(NO x),可得到Na2SO3、NaHSO3、NaNO2、NaNO3等溶液。(已知:常温下,HNO2的电离常数为K a=7×10-4,H2SO3的电离常数为K a1=1.2×10-2、K a2=5.8×10-8)。

①常温下,相同浓度的Na2SO3、NaNO2溶液中pH较大的是________溶液。

②常温下,NaHSO3显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计算说明)。

(4)铈元素(Ce)常见有+3、+4两种价态。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NO2-、N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采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再生Ce4+,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Ce 4+从电解槽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口流出。 ②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 4(g )+2NO 2(g )=N 2(g )+CO 2(g )+2H 2O (g ) ΔH =-867kJ ·mol ?1 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或使用催化活性更好的催化剂等(写出两种即可) 2.56×105

Na 2SO 3 酸 因为HSO 3-的电离常数K a2=5.8×10-8

,水解常数K h2=W

a1

K K ≈8.3×10-13,电离

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 a 2NO 2-+8H ++6e ?=N 2↑+4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已知:CH 4(g )+4NO 2(g )=4NO (g )+CO 2(g )+2H 2O (g ) ΔH =-574kJ ·mol ?1 CH 4(g )+4NO (g )=2N 2(g )+CO 2(g )+2H 2O (g ) ΔH =-1160kJ ·mol ?1

将第一个方程式加上第二个方程式,再整体除以2得到甲烷直接将NO 2还原为N 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 )+ 2NO 2(g )= N 2(g )+ CO 2(g )+2H 2O (g ) ΔH

=111574kJ mol 1160kJ mol 867kJ mo ()2

l ----?-?-?+=;故答案为:CH 4(g )+2NO 2(g )=

N 2(g ) + CO 2(g ) + 2H 2O (g ) ΔH =-867kJ ·mol ?1。

(2)①该反应是正向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为了提高尾气处理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或使用催化活性更好的催化剂等;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或使用催化活性更好的催化剂等(写出两种即可)。 ②此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 (NO )= c (CO ) =1.00×10-3mol ·L ?1,Δc (NO )=8.00×10-3

mol ·L ?1,c (N 2)=Δc (N 2)=

12Δc (NO )= 1

2

×8.00×10-3mol ·L ?1 =4.00×10-3mol ·L ?1,c (CO 2)=Δc (CO 2)=Δc (NO )=8.00×10-3mol ·L ?1,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335

322

3(8) 2.56(1)41010(00)

10111K ----???????==;故答案为:2.56×105。 (3)①常温下,HNO 2的电离常数为K a =7×10-4,H 2SO 3的电离常数为K a2=5.8×10-8,因此酸性强弱为HNO 2>HSO 3-,根据越弱越水解,碱性强,则相同浓度的Na 2SO 3、NaNO 2溶液中pH 较大的是Na 2SO 3溶液;故答案为:Na 2SO 3。 ②常温下,HSO 3-

的电离常数

K a2=5.8×10?8,水解常数

K h2=W

a1

K K ≈8.3×10?13,电离常数

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酸;因为HSO 3-的电离常数K a2=5.8×10?8,

水解常数K h2=

W

a1

K

K≈

8.3×10?13,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

(4)①Ce3+化合价升高变为Ce4+,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反应,因此Ce4+从电解槽的a口流出;故答案为:a。

②NO2-转化为无毒物质,N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反应,因此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NO2-+ 8H++6e-= N2↑+4H2O;故答案为:2NO2-+ 8H++6e-=

N2↑+4H2O。

8.研究CO2与CH4反应使之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和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业上CO2与CH4发生反应I:CH4(g)+CO2(g)=2CO(g)+2H2(g)△H1

在反应过程中还发生反应Ⅱ:H2(g)+CO2(g)=H2O(g)+CO(g)△H2=+41kJ/mol

(l)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C—H H—H C=O C O

键能(kJ/mol)4134368031076

则△H l =____kJ/mol,反应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该反应工业生产适宜的温度和压强为____(填标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工业上将CH4与CO2按物质的量1:1投料制取CO2和H2时,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923K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923K时反应II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③1200K以上CO2和CH4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

(3)工业上CH4和CO2反应时通常会掺入O2发生反应

III:CH4+2O2=CO2+2H2O,掺人O2可消除反应产生的积碳和减小反应器的热负荷(单位时间内维持反应发生所需供给的热量),O2的进气量与反应的热负荷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随着O2进入量的增加,热负荷下降的原因是 ____。

②掺人O2可使CH4的平衡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答案】+234 △S>0 B CH4和CO2按1:1投料发生反应I时转化率相等,CO2还发生反应II,所以平衡转化率大于CH4 0.39 1200K以上时以反应I为主,二者转化率趋于相等(或1200K以上时反应I的正向进行程度远大于反应II)(或1200K以上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II)反应III放热,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使热负荷降低增大减小

【解析】

【分析】

(l)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通过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可以计算

△H l,从焓变和熵变综合判断反应Ⅰ自发反应的原因,从平衡移动角度来判断反应条件;

(2)工业上将CH4与CO2按物质的量1:1投料,发生反应Ⅰ、II,则

①923K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H4的原因从二者实际参加的反应来讨论;

②从图、及题干中提供的数据结合反应Ⅰ、II,用三段式按定义计算923K时反应II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③1200K以上CO2和CH4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等的原因还是从实际参加的反应来讨论;

(3)工业上CH4和CO2反应时通常会掺入O2,则发生反应 III:CH4+2O2=CO2+2H2O;

①按热负荷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维持反应发生所需供给的热量以及O2的进气量与反应III 放出的热量关系,据此解题;

②发生反应 III:CH4+2O2=CO2+2H2O,分析甲烷、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及消耗量,分析CH4的平衡转化率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受到的影响;

【详解】

(l)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则????;

△H l=4413kJ/mol+2803kJ/mol-21076kJ/mol-2436kJ/mol=+234kJ/mol

答案为:+234;

反应I:CH4(g)+CO2(g)=2CO(g)+2H2(g)△H1=+234kJ/mol,△S>0,因此△S>0是反应Ⅰ自发反应的原因,该反应是吸热、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反应,因此,选择高温低压的条件;

答案为:△S>0;B;

(2)①923K时反应Ⅰ中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是一样的,但是,二氧化碳还参加反应II,

因此其平衡转化率大于CH 4;

答案为:CH 4和CO 2按1:1投料发生反应I 时转化率相等,CO 2还发生反应II ,所以平衡转化率大于CH 4;

②CH 4和CO 2按1:1投料,设投料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由图知CH 4和CO 2的转化率

为60%、70%,则发生反应I 时422CH (g)+CO (g)=2H (g)+2CO(g)

1100

0.60.6 1.2 1.20.40.4 1.2 1.2

起始浓度(mol/L)转化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

发生反应II:222222H (g)+CO (g)=H O(g)+CO(g)

1.20.40 1.20.10.10.10.1

1.10.30.1 1.3

c[H O(g)]c[CO(g)]0.1 1.30.39

c[H (g)]c[CO (g)] 1.10.3

K ??===??起始浓度(mol/L)转化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

答案为:0.39;

③反应I 中CO 2和CH 4的平衡转化率相等,1200K 以上CO 2和CH 4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等则意味着该条件对反应I 更有利,以反应I 为主;

答案为:1200K 以上时以反应I 为主,二者转化率趋于相等(或1200K 以上时反应I 的正向进行程度远大于反应II )(或1200K 以上时反应I 的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II ); (3)工业上CH 4和CO 2反应时通常会掺入O 2,则发生反应 III: CH 4+2O 2=CO 2+2H 2O , ①反应III 是放热反应,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通入氧气越多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越多,则热负荷值越小;

答案为:反应III 放热,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使热负荷降低;

②发生反应 III: CH 4+2O 2=CO 2+2H 2O ,促进甲烷消耗,则CH 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为:增大;

发生反应 III: CH 4+2O 2=CO 2+2H 2O 不利于反应I ,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又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因此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下降; 答案为:减小。

9.碳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CH 4 和 CO 2 都能与 H 2O 形成笼状结构的水合物晶体,CH 4 与 H 2O 形成的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已知:CO 2(g )+nH 2O (l )=CO 2·

nH 2O (s )△H=-57.98 kJ·mol -1, CH 4(g )+nH 2O (l )=CH 4·

nH 2O (s ) △H=-54.49 kJ·mol -1 。则反应: CO 2(g )+CH 4·nH 2O (s ) = CH 4(g ) +CO 2·nH 2O (s )的△H=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在一定 条件下自发进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固定和利用 CO 2 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利用 CO 2 生产甲

醇方法的反应原理:CO 2(g )+3H 2(g )垐?噲?CH 3OH (g )+H 2O (g ) ΔH <0。现将6mol

CO 2 和 8 mol H 2 充入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 H 2 的物质的量随

时间变化如下图实线所示。

①该反应在 0~8 min 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v 正(a)_____________v 正(d)(填“<”“>”“=”);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②若起始反应物投料量不变,重新进行两次实验(每次仅改变某一条件),所测得 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中两条虚线。则 b、c、d 三点平衡常数: K(b)

______________K(c)______________K(d)(填“<”“>”“=”)。

③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再充入 3 mol CO2 和 4 mol H2,达新平衡时,H2O 的体积分数将

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如图为甲醇燃料电池,其负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49 kJ·mol-1△G=△H- T·△S<0 0.375mol·L-1·min-1 > 33.3% 0.5<=增大 CH3OH-6e-+ H2O = CO2+6H+

【解析】

【分析】

(1)由盖斯定律可知,CO2(g)+nH2O(l)=CO2·nH2O(s)△H=-57.98 kJ·mol-1,CH4(g)+nH2O(s)

=CH4·nH2O(s) △H=-54.49 kJ·mol-1,以上两个式子相减得CO2(g)+CH4·nH2O(s)=CH4(g)

+CO2·nH2O(s) △H=(-57.98 kJ·mol-1)-(-54.49)=-3.49 kJ·mol-1;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依据

△G=△H- T·△S,若△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为该反应的△H=-3.49 kJ·mol-1<0,所以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①计算0~8 min 时,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求出H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依据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n(CO2)、△n(CH3OH)、△n(H2O),然后计算出平衡时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如图所示,以d点实线曲线为标准分析,b点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少,应是升高温度,因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点曲线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平衡正向移动,应是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③借助于等效平衡处理该题,达到平衡后在通入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与平衡前通入反应物

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同等倍数增加。

(3)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图中的交换层为质子交换层,故电解质为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 3OH-6e -+ H 2O = CO 2+6H +。 【详解】

(1)由盖斯定律可知,CO 2(g)+nH 2O(l)=CO 2·nH 2O(s)△H =-57.98 kJ·mol -1,

CH 4(g)+nH 2O(s)=CH 4·nH 2O(s) △H =-54.49 kJ·mol -1,以上两个式子相减得CO 2(g)+CH 4·nH 2O(s)= CH 4(g) +CO 2·nH 2O(s) △H =(-57.98 kJ·mol -1)-( -54.49)=-3.49kJ·mol -1;根据体系自由能变化△G =△H - T ·△S ,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若△G =△H -T ·△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2)①该反应在0~8 min 时,△n (H 2)=8mol-2mol=6mol ,v (H 2)=

6mol

2L 8min

?=0.375mol·L -1·min -1

;由a 到d 的过程,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变慢,故v 正(a)>v 正(d);反

应中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为△n (H 2)=6mol ,所以△n (CO 2)=2mol ,△n (CH 3OH)=△n (H 2O)=2mol ,CO 2的平衡转化率:

2mol

6mol

×100%=33.3%;平衡时n (H 2)=8mol-6mol=2mol ,n (CO 2)=6mol-2mol=4mol ,n (CH 3OH)=n (H 2O)=2mol ,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 2)=c (CH 3OH)=c (H 2O)= 2mol 2L =1mol·L -1,c (CO 2) =4mol

2L

=2 mol·L -1,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值为:

3

11

21?? =0.5; ②根据图像,b 点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与d 点所在的实线曲线相比,转化的氢气的物质

的量少,应是升高温度,因CO 2(g)+3H 2(g)垐?噲?CH 3OH(g)+H 2O(g) ΔH <0,该反应正反应为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氢气的转化,故b 点曲线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c 点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与d 点所在的实线曲线相比,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因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 点曲线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b 点曲线温度最高,d 点实线曲线和c 点曲线温度相同,即T (b)>T (c)=T (d)故K (b)<K (c)=K (d); ③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再充入3mol CO 2和4 molH 2,相当于同等倍数的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压强增大,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 2O 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3)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图中的交换层为质子交换层,故电解质为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 3OH-6e -+ H 2O = CO 2+6H +。 【点睛】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2)②中需要根据图像分析判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10.我国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铁掺杂W18O49纳米反应器催化剂表面上实现常温低电位合成氨,获得较高的氨产量和法拉第效率。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1)需要吸收能量最大的能垒(活化能)E=__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对于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在标况下,平衡常数

Kθ=

θ

3

θθ

2

2

2

3

p(NH)p

p(N)p

[/]

[/][/

p H)p]

(

,其中pθ为标准压强(1×105Pa),p(NH3)、p(N2)和p(H2)为各

组分的平衡分压[已知p(NH3)=x(NH3)p,其中p为平衡总压,x(NH3)为平衡系统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

①若起始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ɑ,则Kθ=___(用含ɑ的最简式表示)。

②图中可以示意标准平衡常数Kθ随温度T变化趋势的是___(填序号).

(3)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中间所用的交换膜应该为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或“质子交换膜”)。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的优点是:___。(任写一条)

【答案】1.54 NH 3*+NH 3=2NH 3 ()()

2

24

162271--ɑɑɑ A MV 2++e -=MV + 质子交换膜 条件温

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 【解析】 【分析】

(1)吸收能量最大的能垒,即相对能量的差最大;根据图示写方程式;

(2)①若1mol N 2和3mol H 2完全反应,则理论上生成2molNH 3,NH 3的平衡产率为ɑ,则生

成的NH 3为2ɑmol ,通过三段式计算有223

+(mol N 3H )130

(mol)(2NH 3mol)1-223-3?始ɑɑɑɑ平ɑ转ɑ

,平衡时混合气

体的物质的量=1-ɑ +3-3ɑ+2ɑ=4-2ɑmol ,此时p(NH 3)=

242-ɑɑp θ,p(N 2)= 42-1-ɑɑ

p θ

,p(H 2)= 42-3-3ɑɑ

p θ,根据K θ=θ3

θθ22

23p(NH )p p(N )p [/][/][/p H )p ](计算; 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 θ减小; (3)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N 2+3H 2

=

生物催化剂

2NH 3,其中N 2在正极区得电子发生还原反

应,H 2在负极区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1)根据图示,吸收能量最大的能垒,即相对能量的差最大是-1.02-(-2.56)=1.54;根据图示,该步的方程式是NH 3*+NH 3=2NH 3,故答案为:1.54;NH 3*+NH 3=2NH 3;

(2) ①若1mol N 2和3mol H 2完全反应,则理论上生成2molNH 3,NH 3的平衡产率为ɑ,则生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计量及定律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四)——化学计量及定律 ●考点阐释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及有关推论。综合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的计算。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2年春,8)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氯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常温常压下1 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O -3离子 C.121 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个数为2N A D.62 g Na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离子数为N A 2.(2002年河南,15)1 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a Y(g) b 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 A.a =1,b =1 B.a =2,b =1 C.a =2,b =2 D.a =3,b =2 3.(2001年上海,1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 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 B.18 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C.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 D.在1 L 2 mol ·L -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 4.(2000年春,7)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4 1。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A.H 2和O 2 B.HCl 和NH 3 C.H 2和Cl 2 D.CO 和O 2 5.(2000年广东,10)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 2H 4,另一个装有C 2H 2和C 2H 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密度 6.(2000年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 3(g) N 2(g)+3H 2(g) B.2NO(g) N 2(g)+O 2(g) C.2N 2O 5(g) 4NO 2(g)+O 2(g)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俗称试题

1 / 5 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俗称 (2018北京)7.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2018常州)5.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食盐:CaCl 2B.苛性钠:NaOH C.纯碱:NaHCO 3D.生石灰:Ca(OH) 2(2018重庆升学)12.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A.高锰酸钾(KMnO 4)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 4)D.烧碱(Na 2CO 3)(11泸州)7.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B)A.干冰CO 2B.生石灰Ca(OH) 2C.烧碱NaOH D.食盐NaCl (2018聊城)13.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生石灰 (2018玉溪)1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正确的是(B) A.NaOH、氢氧化钠、纯碱 2 / 5 C.CCl 4、甲烷、沼气B.NaCl、氯化钠、食盐

D.Na 2CO 3、碳酸钠、火碱 (2018湘潭)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不相符的—项是:A.干冰CO 2B.酒精C 2H 50H C.纯碱Na0H D.石灰石CaC18 (2018株洲毕业)9.下列物质的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 式 俗名烧碱酒精熟石灰小苏打 酸 类别盐氧化物碱 (2018岳阳)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烧碱——NaOH 3 / 5 C.干冰——H 2OB.小苏打——NaHCO 3 D.生石灰——CaO A Na 2CO 3B C 2H 5OHC Ca(OH) 2D NaHCO 3 (2018泰安毕业)16.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A.O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选择题部分(6.有机基础)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7.化学键与能量) 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 (共15套,31地区) 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 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 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 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5、(8套,8地区)独立命题省份:安徽,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12. 【题文】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3 2 O2(g)=SO2(g)+H2O(g) △H1 2H2S(g)+SO2(g)=S2(g)+2H2O(g) △H2 H2S(g)+O2(g)=S(g)+H2O(g) △H3 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3 2 (△H1+△H2-3△H3) B.△H4= 3 2 (3△H3-△H1-△H2) C.△H4=3 2 (△H1+△H2+3△H3) D.△H4= 3 2 (△H1-△H2-3△H3) 【答案】A 【解析】考察盖斯定律。根据S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 ×3 2. 【试源】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化学试题 1.【题文】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答案】D

【试源】2013北京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1.【题文】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C.在Na2S 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 D.NaCl 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C 【解析】A稀释的时候放热;C质子守恒;D加了会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试源】2013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 6.[2013高考?重庆卷?6]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 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 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 【答案】C 【解析】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A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H=(b-a)/4KJ·mol-1,但不知PCl5(g)=PCl5(s)的△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H=(b-a)/4KJ·mol-1可得E(Cl-Cl)+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 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 kJ·mol-1,D项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 【答案】A 【解析】A是分子间的作用力;B硅是原子晶体,而后者是分子晶体;C是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差异;D是分子键和金属键。 【试源】2013年高考上海化学试卷 9. 【题文】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 ●考点阐释 1.以钠为例,了解典型碱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掌握钠的几种最重要的化合物(NaOH、Na2CO3、NaHCO3等)的性质和用途。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2年春上海,19)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2001年全国理综,13)将a g含NaOH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1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NaOH相对分子质量为40) A.[(b-c)/125a]×100% B.[(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3.(2001年上海,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4.(2001年上海,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李四光 C.华罗庚 D.侯德榜 5.(2000年春,25)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2 3的浓度之比约是 和HCO- 3 A.1∶3 B.1∶2 C.2∶3 D.3∶2 6.(1999年上海,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7.(1998年上海,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下列化学 方程式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

智取2016高考第一季突破选择题 第1集化学与生产、生活、科学、环境 1—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 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 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 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 2—1.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3—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4—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5—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6—1、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7—1.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15)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2021模拟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2021模拟889 B.0.2021模拟000 C.0.1200 D.0.2400 答案:B 解析:此题类型属于信息给予题,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 6NaOH+2KHC2O4·H2C2O4·2H2O=3Na2C2O4+K2C2O4+8H2O; 10[KHC2O4·H2C2O4]+8KMnO4+ 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可得关系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10[KHC2O4·H2C2O4]~8KMnO4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 15NaOH ~ 4KMnO4 , 结合题意:V(NaOH)=3V(KMnO4)可得出关系: 15NaOH ~ 4KMnO4 15 4 3V(KMnO4)×0.1000mol·L-1V(KMnO4)×c(KMnO4) 列式得:15×V(KMnO4)×c(KMnO4)=4×3V(KMnO4)×0.1000mol·L-1,整理得:0.2021模拟000mol·L-1,答案选B。 2.(2021模拟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 =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2021模拟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 (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

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 C 反应时间/s D A B C D

高考化学stse题型分类

化学与STSE 一、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A.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B.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推广煤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挖掘使用价值 D.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2.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B.烟、云、雾在阳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

C.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D.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可电解熔融MgCl 2来制取金属镁,也能电解熔融AlCl 3 来制取铝 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过氧化氢、明矾均为混合物 D.Na 2O 2 、MgCl 2 、NaOH、NH 4 Cl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5.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中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裂化汽油或乙醇 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二、化学与生活 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 ...的是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答案】B 【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3g 3g/mol A N ?=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 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 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 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 58g/mol ×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 A 错误;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 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2018年高考化学分类题库 (17)

考点4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2018·北京高考·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的能力。 【解析】选C。A项,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发生的反应有Fe 2++2OH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B项,将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同时HClO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迅速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项,Na2S 溶液滴入 AgCl 浊液中,发生沉淀转化,生成更难溶的Ag2S沉淀,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D项,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发生的反应有3Cu+8HNO3(稀)2NO↑+3Cu(NO3)2+4H2O,2NO+O22NO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2.(2018·江苏高考·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量转化、反应自发性、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较易。 【解析】选C。A项,能量在转化中不可能仅以一种形式转化,电池放电除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外,还有热能、光能等,错误;B项,该反应的气体被消耗,熵减少,但是能自发,故一定属于放热反应,错误;C项,N2与H2合成NH3属于可逆反应,1 mol N2生成2 mol NH3的过程中,由于N2不可以完全转化,故转移电子数小于6 mol,正确;D项,酶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活性,在高温下,淀粉水解速率反而变小,错误。 二、非选择题 3.(2018·北京高考·28)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 2发生的反应有3Cl2+2Fe(OH)3+10KOH 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

2017高考化学分类汇编 (18)

考点18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 一、选择题 1.(2017·天津高考·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 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 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选修5的内容为主,是很常见的有机化学选择题考查形式,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解析】选B。汉黄岑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 A错误;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所以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时,酚羟基的邻位需要1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分子中的双键需要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共需要2 mol Br2,C错误;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的双键和羰基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的种类减少2种,D错误。 【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C。主要原因是不能分清该有机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尤其是不能看到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而导致错误。 2.(2017·江苏高考·11)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 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辨析能力以及对官能团性质的掌握程度。 【解析】选C。A项,a中没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错误;B项,a和c分子中都存在着,且与碳原子相连,为四面体构型,所以a、c分子中不可能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错误;C项,a中的碳碳双键,b中的羟基以及与苯环相连的甲基,c中的醛基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正确;D项,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只有c可以与其反应,而b不能,错误。 二、非选择题 3. (2017·天津高考·8)2-氨基-3-氯苯甲酸(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A B C D E F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____种,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 ________。

高考化学试卷,分类汇总(概念题)

高考化学试卷分类汇总(概念题) 2000年 四、(本题共28分) 23.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个表述为:_____KClO3+___HCl(浓)?→___KCl+___ClO2↑+___Cl2↑+___ _____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横线上)。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是为_____mol。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倍。 24.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 为E)如右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 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 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 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 A.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① E(砷)>E(硒) ② E(砷)<E(硒) ③ E(溴)>E(硒) ④ E(溴)<E(硒) (3)估计1 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E<____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1)CH3OC(CH3)3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开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_____。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公里/小时行驶了40公里。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 ①电解水②锌和稀硫酸反应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电化学 分类大全

近两年高考化学电化学分类汇编 1.电解法在金属精炼、保护环境、处理废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________(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6Fe2++14H+2Cr3++6Fe3++7H 2 O,最后Cr3 +以Cr(OH) 3 形式除去。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极反应式:阴极__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生成1molCr(OH) 3 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mol。 ③电解过程中有Fe(OH) 3 沉淀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电解降解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________(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________g。 【答案】(1)a+3e-+4H+NO↑+2H 2O或+e-+2H+NO 2 ↑+H 2 O (2)①2H++2e-H 2 ↑Fe-2e-Fe2+②6③阳极生成的Fe2+被溶液中的氧化Fe3+,阴极H+放电,随着溶液中的酸性下降,使Fe3+ 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 3 沉淀 (3)①A 2+6H 2O+10e-N 2 ↑+12OH-②

至高考化学化学与生活选择题汇编

专题一化学与STSE历年高考真题集锦1.[2012·海南]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 2 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 2、NO 2 或SO 2 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 2 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2012·江苏]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发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 O 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4.[2012·广东]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 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 5.[2012·四川]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6.[2012·天津]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 ..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 2 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 2 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7. [2012·北京]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 解释)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解释) 目录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14) 三、实验题 (29) 一、选择题 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Ⅲ)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 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 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及解析: 1. D 【详解】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 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

H2O(l),B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答案选D。 2.【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Ⅲ)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及解析: 2. A 【详解】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 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 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 答案选A。 3.【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