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抑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蒲公英花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中药蒲公英花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 0 1 5年 4月第 4 4卷 第 8期 S h a n x i Me d J , Ap r i l 2 0 1 5 , Vo 1 . 4 4 , No . 8

药 物研 究 ・
中药 蒲 公 英 花 提 取 物 的抑 菌 性 能 研 究
傅 力明 李 华峰
蒲 公 英 为 菊 科 植 物 蒲 公 英 的干 燥 全 草 。全 草
基金 项 目: 山 西省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2 0 0 9 0 3 1 1 0 5 7 — 1 )
为1 0 ~1 0 c f u / mL的试 验 菌株 均匀 涂抹 于普 通 营
养琼 脂平 板表 面 , 把制 备好 的药 敏 片 放人 平 板 内压
作 者 单位 : 0 3 0 0 0 1太 原 , 山 西 医科 大 学 化 学教 研 室 ( 傅 力明 、 姚 杰、 卫建 琮) , 山 西 医 学科 学 院 山 西 大 医 院 药 荆 科 ( 李 华峰 ) 通信 作 者 : 卫 建 琮 ,E ma i l : j i a n c o n g w e i @1 2 6 . c o m
酸类 和黄 酮类 物质 r 6 ] , 而 这些 物 质 在抗 菌 消 炎 、 抗 氧化 、 抗 肿瘤 等方 面均 具有 较 强 的生物 活性 _ 8 ] 。因
此, 在医药品、 保 健 品 等研 究 方 面 具 有 很 大 的 开 发 价值 。本实 验在 前期 工作 的 基础 上 , 对 蒲公 英 花 各 萃取 部位 的抑 菌 活性作 初 步研 究 , 以期 筛选 出抑 菌 性能 较好 的活性 部位 , 为 临床 抗 菌药 物 的 开发 和 应 用提 供理 论依 据 和途径 。
琼脂 粉 ( 均 购 于 上 海 生 工 生 物 工 程 技 术 服务 有 限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

2.药理作用。

蒲公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副伤寒甲、白色念珠球菌、牛型布氏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蒲公英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羊毛样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蒲公英生物碱对入型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0f-CFr)有抗肿瘤作用,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DHR),在ddy-Ehrl1ch(同种肿瘤)系和C3H-MM45(同系肿瘤)系中,T0f-CFr 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

在ADMC系中,
T0f-CFr与已知能激活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蒲公英水煎剂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损害,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

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和无水乙醇损伤大鼠胃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蒲公英能使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40%以上,切除胆囊后重复试验结果亦同,提示为肝脏的直接作用所致。

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蒲公英制剂低浓度时
直接兴奋离体蛙心,而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

蒲公英抑菌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抑菌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抑制作用 。马万 霞等 的研 究结 果 表明 , 蒲公 英醇 提取 液对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 、 黄色葡 萄球 菌有一 定 的抑 菌作 金 用 。李立顺等 … 研究 发 现 , 同浓度 的 四倍 体蒲 公英 和野 不 生蒲公英浸 出液滤 纸片对 金黄色 葡萄球 菌 、 绿脓杆 菌 、 大肠 杆菌 、 副伤寒 杆菌均 有较 好 的抑菌作 用 。胡 伟 等 通 过体
效果优于根提取物 。
关于蒲公英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 、 药理药化 和作 用机制 等方面 的研究取得 了相应的成果 。许多资料 表明 , 公英抗 蒲 菌 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 、 有机酸 和甾醇类物 质 J 。谷 肄静等 发现 0 4 / ( .3g L 以芦丁计 ) 蒲公英总黄酮对 宛 氏拟 青霉 和枯草杆菌具有 良好 的抑 菌活性 。宋 晓勇等 优化 了
抗 炎 作 用 及 其 机 制 的 研究 业 已成 为 中 医 药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点 。
菌、 大肠埃希菌 、 肺炎克雷伯菌 、 阴沟肠杆菌 、 枸橼酸杆 菌 、 绿 脓杆菌 、 流感 嗜血杆菌 、 白色念珠菌 、 卡他布兰汉 菌等临床 常
见感染菌有抑菌活 性 , 其是 对革 兰阳性 、 性8 ・
生 笙 ! 鲞箜 翅 』 ! ! e 蛳 a ei l oeeV1 0N . .Dl 02 磐 旦! n r M d a Clg,o. .02A r. 1 y c l 1 i2

综 述 与 讲 座

蒲公 英 抑 菌抗 炎 作 用 的研 究 进 展
杜 军英 , 东伯 , 柯坪 , 姜 狄 王
[ 关键词 ] 蒲公英 ; 抑菌; 抗炎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25 5 8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7 2 7 (0 2 0 0 2 6 2— 8 6 2 1 ) 2— 18—0 4

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1. 3 观察指标 使用美国 GE 2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 So la r 2 1000 M 监护仪监测: 气管插管后用腔道体温探头置于鼻咽部监
为 ( 402±93) m l, 术后拔管时间为 ( 102 ±14 ) m in, 两者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3. 1 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在外科
菌 20 株,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0 株, 肺炎链球菌 20 株, Β 2溶血 性 链球菌 17 株, 肠球菌 21 株, 大肠埃希菌 22 株, 肺炎克雷伯菌
10 株, 阴沟肠杆菌12 株, 枸橼酸杆菌11 株, 绿脓杆菌20 株, 流感
嗜血杆菌 10 株, 白色念珠菌 10 株, 卡他布兰汉菌 10 株。
测中心体温; 同时, 观察并记录室温、 患者麻醉前及皮肤消毒 后、 术中和术毕体温、 术中失血量、 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
1. 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10. 0 统计软件包, 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组间 t 检验, 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 ς 检验。
2
与手术室的温度、 手术时间的长短、 术中体腔内冲洗液的温度 等有关 本实验也证实, 术中、 术后的保温处理, 可明显减少术 后拔管时间, 保温组 ( 102±14) m in, 非保温组 ( 124±13) m in, P
3 讨论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越来越被国人和世人看 重。 其广泛的药理作用、 低的毒副反应和标本兼治的临床疗效 广受赞誉。中药待开发功效很多, 广谱抑菌作用就是其中之一。 蒲公英的广谱抑菌作用已被证实 [123 ] , 但都为粗略的定性试验, 没有量化标准。因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无标准, 所以定量困难。 我们借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 S I) 西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方法, 对中药蒲公英进行M IC 测定, 得到准确的抑菌M IC 值, 证 实中药蒲公英的广谱抑菌作用, 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1, 4 ]。 蒲公英原产于欧洲, 分布极为广泛,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分布。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药理药化、 作用机理、 临床 应用以及开发利用等众多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蒲公英的 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 有机酸和甾醇类物质。 经初步鉴定有 机酸为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和利胆作用, 是蒲公英抗菌的主要 成分。 本实验进一步证实其体外广谱抑菌作用, 可替代部分抗 生素用于临床, 为蒲公英在抗感染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 据。 【参考文献】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1 抗肿瘤作用 蒲 公英水提液有抗肿瘤作用 ,有一定 . 3 的抗 突变作用 ,且 其活性与给药 时间有一 定关系 ,可安 全用 于临床 肿瘤治疗[ 】 4。 ' 5
22 复方制剂 的应用 . 221 妇科 疾病 有人 18  ̄19 年 接诊 乳痈患者 10 . . 95 96 3 例 ,采用复方蒲公英糊剂 治疗取得满 意效果[ I 。赵兰青 综合 蒲公英 配合其 他药味的应用治疗妇科疾病【 。 】 引
21 反 复尿路感 染 患者有反复尿路感染史 6年余, .. 3 既往基 本每月 皆有复发 ,深 以为苦 。嘱每天用新 鲜蒲公 英 2 0 ,煎水服 ,治疗 5 5g d后 ,临床症状 消失,至今未
发 【。
1 抑菌作用 蒲 公英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 1
菌有较 强的杀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 、脑膜 炎球 菌 、白 喉杆菌 、绿脓杆菌 、变 形杆菌 、痢疾杆菌 、伤 寒杆菌等 亦有 一定的杀菌作用 。其 提取液在一定浓度 下,可抑制 结核 菌,杀死钩端螺旋 体,抑制一些真菌 ,且对 耐药菌 种 也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黄芩 、乌梅 、黄柏、黄芪等 8种 中草药组成的 4种中草药配伍对大肠杆菌 、副伤寒 沙 门 氏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较 好的抑菌作 用 ,适 合进一步研 究其抑菌有效成分及 医学临床 应用研 究[。蒲公英冲剂 可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 1 】 2 ] 1 抗 内毒素作用 在蒲公英提取液 中,加入 内毒素 , . 2 相互 作用 后 ,测 得 内毒素 的活性 降低 ,其 减 毒倍数 为
有抗菌、抗内毒素、健胃、利胆、通乳、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等方面药理活性,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炎症、便秘、胃痛、痈肿、高血脂、
肿瘤 及前 列 腺类 疾病 。结 论 d i 03 6 ̄i n17 —792 1.2 4 o:1.99 .s. 22 7 . I . 1 s 6 0 20

蒲公英抗炎药理实验报告

蒲公英抗炎药理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蒲公英的抗炎作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验证蒲公英提取物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有关。

二、引言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乳腺炎等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蒲公英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蒲公英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三、材料与方法1. 材料(1)蒲公英:购自药店,经鉴定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

(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3)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2. 方法(1)蒲公英提取物的制备:将蒲公英干燥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得到蒲公英提取物。

(2)体外实验:将RAW264.7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模型组细胞加入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

培养24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如TNF-α、IL-6)的释放量。

(3)体内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

模型组小鼠给予LPS诱导炎症反应,给药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蒲公英提取物。

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脏,检测炎症指标(如TNF-α、IL-6)的浓度。

四、结果1. 体外实验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的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2. 体内实验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NF-α、IL-6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蒲公英、龙葵的抑菌活性及其加工制剂的研究

蒲公英、龙葵的抑菌活性及其加工制剂的研究

蒲公英、龙葵的抑菌活性及其加工制剂的研究蒲公英、龙葵的抑菌活性及其加工制剂的研究植物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其中,对植物的抑菌活性的研究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方面,蒲公英和龙葵两种植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蒲公英和龙葵的抑菌活性,并介绍其在加工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其根和叶子具有很强的草本植物特征。

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

其中,蒲公英的根部浸提液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蒲公英的叶子中的挥发油也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这些抑菌活性的发现,使得蒲公英在抗菌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

龙葵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叶子中富含一系列活性成分。

研究发现,龙葵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其根部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耐药菌的抑制作用,龙葵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活性。

龙葵叶中的提取物在消毒剂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潜力。

在加工制剂方面,蒲公英和龙葵的研究进展日益增多。

蒲公英提取物的加工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以及医药领域。

其中,蒲公英油和蒲公英提取液常用于皮肤病治疗、抗炎和抗菌药物的制备。

此外,蒲公英根水提取物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也受到食品行业的关注。

龙葵的加工制剂则主要用于农业领域,其提取物广泛用于农作物的保护和防治病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蒲公英和龙葵的抑菌活性已得到证实,但其具体的抑菌机制仍未完全理解。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揭示这些植物的抗菌机制和活性成分。

此外,虽然已有一些加工制剂应用于某些行业,但植物本身的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也是未来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蒲公英和龙葵的抑菌活性及其加工制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索这些植物的抗菌特性,并进一步推动其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开发,蒲公英和龙葵的抑菌活性有望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益处总的来说,蒲公英和龙葵作为天然植物的根部提取物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包括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系统性描述了近年来学者对于蒲公英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抑菌作用的进行综述,为蒲公英深入了解奠定基础。

中药材蒲公英[1]属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多年生的干燥全草,又名蒲公草、婆婆丁等。

其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阐述蒲公英味苦甘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

《本草纲目》及《本草新编》也曾记载:“蒲公英虽不起眼,但具有强大的功效”。

而现代研究也表明,已鉴定蒲公英中的有效成分包含[2]黄酮类、多糖、、酚类、有机酸(咖啡酸、绿原酸)、三萜类、生物碱以及微量无机元素(Cu、Zn、Fe、Mn、K等)。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根据以上化学成分开展抗氧性、抑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抗炎活性研究。

因此本文综述了蒲公英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相关成果。

展望了未来科研人员对于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思路。

1多糖多糖是指从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类活性多糖,一般不包含淀粉和纤维素,通常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维持或提升机体生理功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1.1多糖提取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对于多糖的提取方法[3]含有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舒玉凤[4]等在2022年发表的文章证明,以超声波辅助法(超声时间154min,超声功率137w,提取温度82.5℃,料液比1:22g/ml)提取蒲公英中的多糖,提取率高达88.62mg/g。

张静[5]等于2018年发表的文章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多糖工艺,阐述了超声时间1.7h,超声温度65℃,超声功率108W,料液比1:25(g/ml)时,多糖提取率最高。

1.2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蒲公英中多糖的活性研究于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领域应用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抑菌的研究进展张忠(通讯作者) 张洪峰聂尚芬王乐平陈晨魏亚超(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北邯郸056001)【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050-03【关键词】蒲公英抑菌研究进展蒲公英是一味重要的清热解毒类常用中草药,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性寒,味苦、甘,入肝胃二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

药理试验证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内毒素、健胃和免疫促进作用[1,2]。

近年来,人们在蒲公英植物种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1蒲公英的抗菌作用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卡他及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3]。

蒲公英的热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亦有较强抑制作用[4]。

本品煎剂或醇提物对结核杆菌、炭疽杆菌、单纯疙疱疹病毒、ECHOll病毒、钩端螺旋体、各种皮肤真菌和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5-9]。

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g/mL,溶液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形态学、甘露醇发酵、血浆凝固酶试验均无明显改变,说明这些药物在低浓度时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及蛋白质合成。

而当药物去掉后细菌仍可生长繁殖,表现出原有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蒲公英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g/ml,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膨大,细胞壁增厚,核糖体聚集成块,有的细胞壁破裂,胞质渗出。

说明蒲公英的抗菌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另一方面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来实现的[10]。

吕俊华等用纸片法抑菌试验证明,100%蒲公英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体外抑菌作用明显[11]。

童延清等研究了蒲公英对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12]。

宋学宏等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强毒株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有一定抑制作用[13]。

蒲公英提取物对番茄花叶病也有抑制作用[14]。

2蒲公英体外抑菌研究常用方法2.1 药敏纸片法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基础上高压消毒后,冷却至56℃时加上5%~10%无菌脱纤维绵羊血混匀,倒入培养皿中备用。

将细菌用取菌环分别致密接种到血平板培养基上后,以无菌操作将含蒲公英浸出液的直径0.4c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后,37℃培养24h观察测量抑菌环直径。

此方法是蒲公英抑菌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15]。

2.2 固体稀释法[16]该方法取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浸膏稀释液1mL,分别与15mL的热营养琼脂于平皿中混合均匀。

凝固后,从各待测菌液中分别取出50μL的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平皿培养基表面,制成含菌的平板,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记数。

2.3 管碟法[17]将200-1000μL的Tip头从尾部约1cm处剪下,剪成中空的小管,灭菌后用无菌的镊子将小管插在含菌的培养基上,每个平皿分散地插相应个数的小管,加入已灭菌的蒲公英浸膏稀释液,放入培养箱培养,观察抑菌圈直径即可。

2.4 琼脂打孔法[18]用200-1000μL的Tip头(尾部直径约1cm)的尾部在培养基上对称地打两个孔,在每个孔中加入150μL的蒲公英汁,然后在平板中央加入20μL的已活化的菌悬液。

培养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若蒲公英浸膏稀释液完全渗入培养基或有所蒸发,要及时向每个孔中补充相同体积的蒲公英浸膏稀释液。

2.5 二倍稀释法。

在第一支无菌试管中放入2倍浓度的液体LB培养基1ml,在其余10支试管中放入液体LB 培养基1ml,并取显齿蛇葡萄提取物1ml加入第一支试管中,混合后从中取1ml加入第二支试管的LB培养基中,再取1ml加入第三支试管中,依次进行二倍稀释,最后一支试管中取1ml弃去,使每支试管都含有1ml的不同稀释度药液。

在上述含不同稀释度的蒲公英提取物试管中各接种0.1ml适当浓度的试验菌,置35℃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生长情况,3两种培养基对蒲公英体外抑菌效果影响对蒲公英全草水提液与醇提液分别在普通营养培养基和M2H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观察,比较两种培养基对中药体外抑菌效,结果表明,M2H琼脂培养基对其抑菌作用的检测效果比普通营养培养基灵敏[19]。

4蒲公英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在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的抑菌实验跟踪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的情况下[20],蒲公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以湖北产蒲公英为原料以70%乙醇为溶剂,按照料液比为1/25(m/均进行投料,100℃水浴条件下回流提取2.5h。

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9.97最佳蒲公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可达13.15mm,对沙门氏菌为18.74mm。

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蒲公英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显著。

5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全草的效果优于根,这与刘华等[21]研究的相符,可能是全草和根含有的主要成分不同,全草中绿原酸、黄酮类、有机碱等抑菌成分比根部多,根部主要含有醇类、树脂、橡胶等成分[22]。

不同提取方法制备出的蒲公英全草、根提取物,其中水提醇沉物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可能有机溶剂有利于抑菌成分的析出,75%醇沉物效果优于80%醇沉物,不同浓度的乙醇醇沉出的成分有一定的差别,乙醇的浓度过大,提取物抑菌效果减弱,表明部分抑菌有效成分损失,但80%醇沉物制备出的注射液具有明显抗炎作用[23],分析其抗炎有效成分与抑菌有效成分不相同。

该研究得出蒲公英全草提取物比蒲公英根提取物抑菌效果好,水提75%醇沉物抑菌效果最佳,为蒲公英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6抑菌作用的临床应用蒲公英是一味重要的常用中草药,在人医和兽医临床都有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疽和热淋涩痛等。

6.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单味药、蒲公英片或蒲公英糖浆可治疗气管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4,25]。

宋玉敏等[26]报道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蒲公英、鱼腥草、野菊花等)不仅具有抗病毒和广谱抗菌作用,而且还有镇咳利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有较强抑制作用。

通过150例临床治疗证明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疗效确切。

6.2 治疗扁桃体炎和腮腺炎鲜叶捣烂,或加少许白酒同煎可治疗扁桃体炎和腮腺炎[26]。

6.3 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和阑尾炎蒲公英微苦而甘寒,清热不伤胃,有利于胃气之和降,有健胃作用[27]。

朱士伏[28],纪贤凯等[29]也有研究报道。

蒲公英配合败酱草和马齿览可治疗急性阑尾炎、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30]。

6.4 治疗乳腺炎本品鲜叶汁或用酒泡服,对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蒲公英有通乳作用[31],也有利于乳腺炎的恢复。

复方蒲公英药膏治疗乳痈有较好疗效[32]。

蒲公英治疗产后缺乳,临床总有效率达81.3%[33]。

蒲公英抑菌成分的分离与鉴定12在兽医临床中,蒲公英也是治疗乳房炎的首选中药,并且有较好疗效[34]。

6.5 治疗胆囊炎和急性黄疽性肝炎蒲公英提取物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可提高胆汁流量,使结石易于排出,并使疼痛缓解[35]。

用蒲么英煎剂或注射液治疗黄疽型肝炎和非黄疽型肝炎,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及黄疽指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6.6 治疗盆腔炎张旭东等制成蒲公英注射液,采用HPLC法测定其所含咖啡酸的含量,并对400例盆腔炎患者临床观察。

结果证明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94%。

该制剂配方及制法合理,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36]。

6.7 治疗疮疖痈肿等外科的急慢性感染蒲公英可制成眼药水供临床应用。

鲜品外敷或制成口服液对外科的各种炎症,如中耳炎、结膜炎以及烧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37,38]。

复方蒲公英治疗座疮[39]、面部色素沉着[40]和痈肿[41,42]等效果理想。

在饲料中添加蒲公英防治熊的术后感染,可收到满意效果[43]。

6.8 治疗肿瘤蒲公英可散热毒,消肿核。

临床治疗鼻咽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44]。

6.9 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蒲公英常和紫花地丁、金银花和鱼腥草等配伍治疗痈疽疮毒、肺痈、肠痈、湿热黄疸、尿路感染、肝炎以及创伤感染等许多炎症[45]。

7蒲公英开发利用近几年,人们充分认识到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进行蒲公英大规模栽培。

现在,全球已经掀起“蒲公英热”。

口本已经形成一系列保健产品[46],并且开发了蒲公英食品[47]。

我国也已经有天然饮料[48]和化妆品[49]等的研制和开发。

此外,人们也在生物技术培育、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筛选耐盐性较高的蒲公英、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工程转化药用蒲公英研究,以及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蒲公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很大进展[50]。

参考文献[1]孟志云,徐绥绪,沈建平.蒲公英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药学专刊,1997,13(2):83-87.[2]吴艳玲,朴惠善.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19-520.[3]孙淑卿.TMP 对蒲公英的增效作用―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的试制和研究[J].中药皮肤科杂志,1957,5(4):286.[4]微生物学教研组.110种中药抗菌谱试验初步结果[J].山东医学院学报,1959(8):42-44.[5]锦州市结核防治院.中药及中药生物碱对结核抑制作用杀菌作用试验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1969(7):26-29.[6]中国医学院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抗菌工作组.545种中药的抗菌作用[J].药学通报,1960(2):59-61.[7]曹仁烈,孙在原,王仲德,等.中药水浸剂在试管内抗皮肤真菌的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8]郑民实.472种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试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39.[9]马彦干,董立.中草药对耐药菌种的抑制作用[J].山西医学杂志,1994,23(3):186-187.[10]刘锡光,胡远扬,何华钧,等.大蒜、黄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2): 737-738.[11]吕俊华,邱世翠,张连同,等. 蒲公英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4):215-216.[12]童延清,李晖,等.紫花地丁、蒲公英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9):669.[13]宋学宏,蔡春芳,倪建国.9种常见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J].水利渔业,2001,21(6):38-40.[14]郭兴启,温孚江.中草药提取物防治番茄花叶病试验初报[J].西北农业学报,1999,8(4):8-12.[15]孙继梅,郑伟,周秀珍,张智洁,刘建华. 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11): 10-13.[16]吕俊华,邱世翠,张连同,王志强,高飞. 蒲公英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2, 13(4): 58-59.[17]李军红,田胜尼,方晓光,傅永红.5种常见中草药的抑菌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6年增刊.[18]刘利本,平家奇,高海飞,张雪梅. 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0, 32(1): 23-24.[19]渊小春,魏希颖,张荣奎,屈有杰. 两种培养基对蒲公英体外抑菌效果观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2): 53-55.[20]宋学宏,蔡春芳,倪建国.9种常见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J].水利渔业,2001,21(6):38-40.[21]刘华,吴国荣,孙晓明,等.不同生境下的蒲公英及其不同器官的分段提取物抑菌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 :35-36.[22]照守训,杭秉倩.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1-3.[23]张旭东,李景龙,刘新菊,等.蒲公英注射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 23(12): 761-762.[24]宋玉敏,黄文曼.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的作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3:45-47.[25]闻萍.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佐治呼吸系统感染 152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 14(6):459-460.[26]王贵森.蒲公英的临床应用[J].新中医药,1985,3:35-36.[27]刘亚娴.蒲公英有调和肝胃和回乳等作用[J].中医杂志,1992,33(5):4.[28]朱士伏.蒲公英治疗泌尿系结石和慢性胃炎的体会[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8(3):26.[29]纪贤凯,谢如华.蒲公英冲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1):17.[30]冯玉洁.蒲公英治急慢性胃炎[J].中医杂志,1992,33:7.[31]刘亚娴.蒲公英有调和肝胃和回乳等作用[J].中医杂志,1992, 33(5):4.[32]周端求.用复方蒲公英药膏治疗急性乳房炎43例[J].江西中医药,1994,25(3):55-56.[33]李必运,冉玉娥,刘力汉.复方蒲公英糊剂治疗乳痈、痄腮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23-24.[34]蔡文科,史璋英.鲜蒲公英治疗急性乳腺炎 20 例[J].四川中医,1999,17(11):37.[35]李英琴,任怀英,刘守华.蒲公英治疗产后缺乳32 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21(5):64-65.[36]王承训.急性胆道感染50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7(6):46-47.[37]张旭东,李景龙,刘新菊,等.蒲公英注射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2):761-762.[38]马万丈.蒲公英外敷治疗小面积灼伤合并感染[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5):301.[39]张志玲,王敬超.清面饮治疗座疮8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4):40.[40]曾婷婷,任大志.洁面汤治疗面部色素沉着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5):52.[41]王桂英.蒲公英加活血丹外敷治疗肌注后硬结[J].中国民间疗法,2000,8(4):25-26.[42]杜建,林熙.蒲公英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1992,33(5): 4-5.[43]曹礼静.蒲公英在兽医临床上的运用[J].四川畜牧兽医,2000,27(9):43.[44]艾金才.蒲公英的开发前景[J].北京农业,1997,(3):8-9.[45]陈丹,李志洪,何泓.蒲公英各器官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0,2(4):360-362.[46]钱志伟.天然蒲公英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1998,1(6): 21-22.[47]常学东,朱京涛.蒲公英黄瓜绿色复合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1996,(3):42-43.[48]张卫明,赵伯涛,马世宏,等.蒲公英儿童洁肤护肤品的配方设计[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28-29.[49]高建龙,孔汉文,于秀华.蒲公英止痘膏的研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26.[50]陈华,李银心.蒲公英研究进展和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展望[J].植物学通报,2004,2(3):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