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三基大纲加习题

介入放射学三基大纲加习题
介入放射学三基大纲加习题

介入放射学三基训练题解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介入放射学教研室

陈济铭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问答

1、何谓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它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介入放射学影像监视设备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影像监视设备有:

(1)直接X线透视:是指X线穿透人体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方法,需要暗室操作,图像质量差,不便于介入操作;

(2)间接X线透视与DSA:间接X线透视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通过光电转换器并经摄像系统传递到显示器上成像的方法,图像清晰明亮,便于观察,已基本取代了直接X线透视。DSA是间接X线透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消除了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血管影像更清晰,是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首选的监视方法;

(3)超声:使用方便和实时显像是其最大的特点,目前未发现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作用。作为穿刺的定位手段,有独特的优越性。

(4)CT:由于是断层影像能够使病灶显示的更加清楚,CT透视更加为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非超声监视适应证的穿刺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5)MR:无射线损害,观察范围大。开放型MR和透视技术方便了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介入放射学使用器材有哪些?

(1)穿刺针:是最基本的器材。经过穿刺针建立通道后,通过导丝导入各种导管进行下一步操作;或直接经穿刺针建立的通道,采集病理组织、抽吸内容物、注入药物等。

(2)导管:是介入放射学的主要器材。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造影导管、引流导管、球囊扩张导管等,分别用于造影、引流、扩张狭窄管腔之用。

(3)导丝: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者,均需用导丝交换法送入导管,或经导管利用导丝的

导向性能,进行选择性、超选择性插管的重要器材。根据使用物理特性不同可分为超滑导丝、超硬导丝、交换导丝、溶栓导丝等。

(4)导管鞘:为了避免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尤其在血管操作时避免损伤血管壁,而使用的一种器材。

(5)支架:用于对狭窄管腔支撑以达到恢复管腔流通功能。广义上可分为内涵管和金属支架,狭义的支架,仅指金属支架。内涵管仅用于非血管系统,金属支架可用于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管腔狭窄或建立新的通道之用。

(6)其他:上述5种是在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器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根据介入放射学治疗的要求还有很多特殊器材,如:下腔静脉滤器、取石网篮、激光、微波、冷冻等器材。随着介入放射学和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器材被开发、应用和推广。

4、常用栓塞物质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海绵类:1)明胶海绵;2)泡沫聚乙烯醇(Ivalon)

特点:具可压缩性,被压缩后能通过内径较小的导管,到血管后再膨胀复原形成机械性栓塞,并继发血栓形成。

(2)液态栓塞物质:1)无水乙醇;2)鱼肝油酸钠;3)医用胶;4)碘油

特点:易通过导管甚至微导管注入,栓塞作用强烈持久,侧支循环不易建立。各种液态栓塞剂栓塞机理不同。

(3)大型栓塞物质:1)金属弹簧圈;2)可脱离球囊

特点:能通过细小的导管内径,出导管后膨胀或盘曲成形,栓塞较导管直径大得多的血管或血管瘤腔。

(4)微小栓塞物质:1)微球;2)微囊

特点:可通过微导管注入,栓塞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末梢。根据其制作材料是否可被吸收而达到中短期或长期栓塞的效果。

各种栓塞物质因性质和栓塞的血管部位不同,达到闭塞血管、阻断血流的效果就不同,所以应根据栓塞目的选择适当的栓塞物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如何进行碘过敏试验?

使用碘造影剂前,应常规作碘过敏试验。首先详细了解病人有无碘及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有碘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慎行过敏试验。试验方法包括:皮内、结膜、皮下、口服、

静脉试验。目前最常用者为静脉碘过敏试验,即抽取30%试验用造影剂1 ml静脉注射,观察15分钟,阳性者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故试验时应密切观察并做好救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碘过敏试验阴性,在造影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严重反应,故应加强防范。

6、造影剂过敏反应有哪些表现?如何处置?

造影剂过敏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

(1)轻度反应:面部潮红、眼及鼻分泌物增加、喷嚏、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处置措施: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使病人安静,密切观察,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或非那根等H 1 受体阻滞剂。

(2)中度反应: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胸闷、气短、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大片皮疹等。

处置措施: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支气管扩张剂喷喉,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

(3)重度反应:休克、惊厥、昏迷、呼吸困难、心脏停搏等。

处置措施:立即行心、肺、脑复苏术。

7、介入放射学有哪些特点?

(1)具有微创性:仅通过皮肤穿刺插管、或通过生理或手术孔道插管即可进行诊断和治疗;(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治疗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重复、多次地进行治疗;

(3)定位准确:由于所有操作均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向下进行,使穿刺、插管准确到位,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少的盲目性;

(4)疗效高、见效快:对于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和其它管腔狭窄等病变,一旦介入技术成功,功效立即可见,如出血立即停止,管腔即刻开通,伴随症状马上消失。对于一些内、外科治疗棘手的病变,如动静脉畸形、肝癌等中晚期肿瘤,介入治疗优于传统治疗;

(5)并发症发生率低:基于上述特点,介入技术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致命性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较少见;

(6)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对于某些病变需要多种方法,同时或序贯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多种介入技术简便易行,而且互相干扰少,协同作用强。

8、可用于穿刺插管的路径有哪些?股动脉、肱动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点如何选择?(1)动脉穿刺插管路径: 1)股动脉;2)肱动脉;3)腋动脉;4)锁骨下动脉;5)颈动脉。

动脉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股动脉,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髂前上嵴与耻骨联合的连线为腹股沟韧带所在处,皮肤穿刺点常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通常相当于腹股沟皮肤皱褶下方1cm以内。如进行顺行穿刺,皮肤穿刺点应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血管进针点则位于腹股沟韧带稍下方。肱动脉穿刺也较常用,穿刺点一般选择在肘部皮肤皱褶线的稍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

(2)静脉穿刺插管路径:1)股静脉;2)颈静脉;3)锁骨下静脉;4)肘静脉。

静脉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股静脉,穿刺点应在股动脉穿刺点的稍内侧。颈内静脉穿刺也较常用,穿刺点位于锁骨上5-6cm,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外缘。

9、试述Seldinger技术血管穿刺法。

Seldinger穿刺法,是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的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它包括两个含义:(1)操作是经皮肤穿刺进行;(2)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送入导管。取代了以前直接穿刺血管造影或切开暴露血管插管造影的方法。该穿刺插管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Seldinger穿刺法的基本操作是:用尖刀片在穿刺处与皮纹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后退针,退至有血液从穿刺针尾端喷出(静脉血是缓慢溢出)时,即插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沿导丝插入导管,并将导管插至靶血管,进行造影或介入治疗。

改良Seldinger穿刺法: 1974年,Driscoll对Seldinger穿刺法进行了改良,他以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针尖穿透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有血液从针尾喷出时,即停止进针,不再穿透血管后壁,然后插入导丝、导管。改良穿刺法因不穿破血管后壁,发生血肿等合并症的机会就更少,所以被愈来愈多的人采用。

10、介入放射学常用药品有哪些?

(1)造影剂:泛影葡胺、超液化碘油、碘必乐、优维显、欧乃派克。

(2)麻醉药:1%-2%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

(3)血管收缩药: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

(4)血管舒张药:罂粟碱、前列腺素、妥拉苏林。

(5)抗凝血药:肝素钠、华法林钠、阿司匹林、潘生丁。

(6)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

(7)止血药:维生素K、止血芳酸、鱼精蛋白、止血敏、凝血酶。

(8)抗过敏药: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异丙嗪、葡萄糖酸钙。

(9)镇静药:地西泮、苯巴比妥钠。

(10)镇痛药:哌替啶、强痛定、吗啡。

(11)抗肿瘤药物: 5-氟尿嘧啶、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顺氯氨铂、卡铂。(12)输液制剂:生理盐水、注射用水、5%-10%的葡萄糖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

介入放射室的常用药品应根据当时当地的现有品种和用药习惯而定,可以设立药品专柜,也可随时根据需要领取或购买。

11、如何进行介入放射学诊疗术前准备工作?

(1)详细阅读病历资料,认真检查病人、明确诊断,并了解重要脏器功能,是否有禁忌症。(2)检查血、尿、粪便常规,HBsAg、HIV、HCV、RPR,胸片、心电图,凝血机制。(3)静脉碘过敏试验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4)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3天,诊疗术当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1000ml。

(5)高血压患者应用药物控制使舒张压降至100mmHg以下。

(6)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应尽可能予以纠正。

(7)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治疗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应注意的事项等,以消除恐惧心理,争取合作。特别应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并要求签字。

(8)拟定穿刺、插管部位皮肤准备(清洁、剃毛)。

(9)术前6小时内禁食、禁饮。

(10)患者进介入手术室前肌注阿托品0.5mg及地西泮10mg或鲁米那钠0.1g。

(11)根据病情制定出最佳检查或治疗方案,包括穿刺插管途径、操作步骤、所用器材、药物剂量、并发症的预防、意外情况处理等。

12、何谓心脏病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哪些情况?

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指在X 线透视下,通过导管等特殊器材进入人体心脏和大血管内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方法。因仅需局部麻醉,操作简便,不需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能迅速达到血管重建,疏通闭塞血管等诸多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范围也逐渐扩展至心脏病学的各个领域,目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等,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3、何谓选择性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指经皮穿刺动脉或静脉置入导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送入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由于是向靶血管内直接注射,造影剂用量少,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 不 注射造影剂进

管显影清晰,诊断质量提高,并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操作。数

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

2. 导管头端的形态:目前所售的各种导管头端均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Cobra 导管的适用范围较广;Yashiro导管适于纡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 导管跟进技术:为最常用的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当导管进入动脉分支后不能继续深入靶动脉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再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关键是导丝应较深地插入靶动脉,形成一定的支撑力,必要时可用超硬导丝支撑,送导管时导丝切勿跟进,撤导丝时应缓慢回抽,过快会将导管带回弹出。当导丝可进入靶动脉而导管由于其硬度和固有的角度不能跟进时,将其撤出保留导丝于靶动脉,换用较柔软的导管。

4. 导管成襻技术:在常规方法不易超选择和手头可选择的导管型号较少时,是一种有用的技术。主要用于主动脉一级分支过于向上、或水平开口走行较长并向上折返者。常用Cobra 和猎人头型导管。方法为:先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对侧髂动脉,当导管端进入超过5cm以上时,继续旋转并推送导管,使之成襻状并由原插入的动脉退回腹主动脉内。

5. 同轴导管技术:主要用于脑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或肝动脉亚段栓塞及各系统的超选择性插管。将外导管插至靶动脉口,内导管插入导丝一并送入,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观察局部血管分布走行即可。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将微导丝头端塑形后引导入靶动脉,再推送微导管到位。DSA的路径图(Roadmap)功能对超选择插管非常有帮助。

【注意事项】

1. 勿硬性操作和选用安全性高的器材可预防动脉内膜损伤。

2. 动脉痉挛时痉挛的动脉呈细线状,造影剂及导丝难以通过,患者常感局部疼痛,甚至虚脱。可立即采用2%利多卡因5mL或罂栗碱30mg局部动脉内注射,多可解除痉挛。

(二)经皮穿刺活检

1. 肝活检术

【器材】

1. 细针(21-22G):只能获得细胞学标本,缺乏组织学特征。

2. 粗针(16-20G):针头以切割状更好。能得到组织块,检出率和准确性较高,甚至可作出

肿瘤的分型和分期,但安全性不如细针。

【导向设备】

采用CT或超声主要取决于医院条件与术者的习惯。

【操作方法】

1. 病人多取仰卧位,偶尔也取斜卧、俯卧或侧卧位,以求得最佳穿刺点。

2. 用CT导向时,先作CT扫描,用以显示病灶并选择穿刺的层面。然后将不透X 线栅格固定在靠近病变的皮肤上,再次CT扫描,选择最佳层面和穿刺点。用光标计算进针点与病灶边缘区的直线距离,即为进针深度,同时测出进针角度。穿刺点确定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令病人屏住呼吸、穿刺,针刺入后再作一次CT扫描,观察针尖是否在预期最佳位置。如果是,即可作抽吸或活检。如果不是,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3. 用超声导向时,穿刺点确定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固定探头,嘱患者暂停呼吸,迅速将穿刺针沿探头引导器插入肝脏,观察针尖的强回声点,确保针尖沿探头方向继续进入,直中目标。肯定针头位置准确无误后即行活检。

4. 抽吸或切割病变组织:

(1)抽吸法: 将针芯取出,接上20ml或50ml空针筒作负压抽吸。抽及时提拉穿刺针作上下0.5~1.0cm范围内快速穿刺数次,并作扇形移动。始终保持针筒负压状态。穿刺结束拔针时应停止负压抽吸,以防止将标本吸入针筒内。

标本涂片:用针筒将穿刺针中的组织细胞注射到玻片上作涂片,剩下的标本或有组织块可放入装有10%福尔马林的试管内,作石蜡包埋切片。

(2)切割法: 将切割穿刺针整体穿向病灶,针头进入病灶边缘即可,向前推进切割针针芯,然后保持针芯不动,再向前推进切割针针套。套管前进中即将针芯沟槽内的组织切下,封存于套管与针芯沟槽内。然后将切割针整体拔出。切割针退出后将针芯推出,取出组织条,将其放入10%福尔马林液或无水乙醇中,送病理检查。

自动活检枪切割组织的原理与此类似,只是推进针芯进入病灶后按动枪栓,将针套快速弹射出去切割病变组织。

【注意事项】

1. 选择最短距离的经路。

2. 避开胸、腹腔以及重要的血管、胆管和胆囊。

3. 定位和穿刺时病人应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一般以平静呼吸时屏住气为好,进针时应停止呼吸。

4. 肿瘤穿刺活检时,取材应选择在肿瘤边缘部分。

2. 肺活检术

【器材】

1. 细针:常用者为21-23G Chiba针;

2. 粗针:常用者为18G自动活检枪。

【导向设备】

X线增强器—电视系统;实时B型超声诊断仪;CT扫描仪;MR扫描仪。

【操作步骤】

1. 穿刺定位:穿刺定位前仔细分析病人的X线胸片、CT、MR片等影像资料,确定进针方向、深度、进针部位等。

2. 穿刺点确定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应深达胸膜,但不宜太深。进针点应于肋间隙中点或下肋上缘。令病人平静呼吸,穿刺针通过胸膜时屏气。如果一次未刺中病灶,穿刺针应退至胸膜下调整方向后再穿刺。应避免多次穿破胸膜。

1)电视透视导向:进针在透视监视下进行。一般取水平或垂直进针,不宜倾斜进针。透视下可根据预先估计的进针深度和方向进针。一旦针刺入病变,可见针尖和病变随呼吸一起上下运动。如用Chiba针则作抽吸式活检;用自动活检枪则作切割式活检。

2)CT导向:先作CT扫描,用以显示病灶并选择穿刺的层面。然后将不透X 线栅格固定在病人胸部表面,再次CT扫描,选择最佳层面和穿刺点。测量穿刺点与病灶边缘区的直线距离,即为进针深度,同时测出进针角度。穿刺点确定后,将穿刺针推进到一定位置后,再CT扫描,观察针尖是否在预期最佳位置。如果是,即可作抽吸或活检。如果不是,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3. 标本固定和送检:将注射器内的吸取物,排出在灭菌玻片上涂片,干后,立即放入酒精乙醚液的固定缸内,送细胞学检查诊断;组织碎块取出后,放入标本固定液(通常为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送检。

【注意事项】

1. 定位时,病人平静呼吸较为合适。

2. 麻醉时不宜穿刺太深,若穿破胸膜,有可能发生气胸。

3. 穿刺胸膜时,动作应迅速,病人应屏气。

4. 穿刺针的径路必须避开叶间裂、肺大疱和肺囊肿。

5. 穿刺活检后,让病人等候1小时左右,以便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三)肿瘤消融术

【器材】

20-22G细针

【导向设备】

超声或CT为最常用导向手段。

【操作步骤】

1. 用与穿刺活检同样的方法准确定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

2. 当针尖进入肿瘤内,并核准位置后,拔除针芯。根据病灶大小,用5-10ml注射器抽取无水乙醇,接于穿刺针尾端,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同时观察其在肿瘤内弥散情况。较大病灶,应自病灶对侧开始注射,边注边退针至病灶穿刺近侧。必要时行病灶多点穿刺与分点注射。

3. 注射结束后,将针芯插入,稍停片刻后将穿刺针整体撤出。

无水乙醇用量:一般根据瘤体大小而定。小于3cm的肿瘤,一般每次注入2-8ml;大于5cm的肿瘤,每次注射10-30ml,最多不超过50ml。每周注射2次,4-6次为一疗程。

注射过程中,如遇到以下情况应停止注射:(1)出现剧烈疼痛,暂停注射后不缓解者;(2)无水乙醇迅速向肿瘤周围血管或正常组织渗漏;(3)患者出现晕厥或烦躁不安者。【注意事项】

1. 除同活检术外;

2. 注射速度应缓慢;

3. 注射时要注意充分,肿瘤外0.5cm处的正常组织应尽量受到弥散。

(四)肝癌的化疗栓塞术

【常用器材】

RH导管、Yashiro导管、微导管、导管鞘(带穿刺针)、超滑导丝等。

【常用化疗药物】

氟脲嘧啶、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等。

【常用栓塞剂】

1. 超液化碘油:一般用量10-20ml,常与丝裂霉素、阿霉素等混合成乳剂作为未梢栓塞剂。

2. 明胶海绵:多将其剪成条状,用手揉至长1cm、粗1-2mm后插入注射器头端注入可栓塞近端血管。

【操作步骤】

1)先行诊断性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如疑有肝动脉变异则应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等。根据造影所见作相应的介入治疗。

2)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以远,尽量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支。化疗药物稀释至150-200ml 左右经导管缓慢注入。

3)如需用碘油栓塞,则通常留1-2种化疗药,如丝裂霉素10-20mg、阿霉素20-40mg与之混成乳剂。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注入可见碘油乳剂进入肿瘤,使其逐渐显影。原则上碘油剂量应用足,尽可能完全充填肿瘤,避免过多地进入非肿瘤区。

4)如果门脉主干无明显阻塞及无明显肝动脉门静脉瘘,则再用明胶海绵条作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务必避免返流。栓塞治疗完成后数分钟,再作一次肝动脉造影,观察动脉阻断的情况,是否还有肿瘤血管显示等。如无特殊既可拔管,穿刺点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 栓塞前必须了解门脉情况,如门脉完全阻塞不应作肝动脉栓塞。

2. 栓塞前要注意有无动脉主支瘘,如有肝动静脉主支瘘,不应作肝动脉栓塞,如有肝动脉门脉主支瘘应密切注意栓塞剂走向,务必避免栓塞剂过多地进入门脉,尤应避免栓塞剂过多地进入非肿瘤区。

3. 注射化疗药物或栓塞剂都应缓慢,并密切注意病人反应,如病人反应很重或感觉难以忍受即应停止操作。

4. 栓塞完后必须作肝动脉造影了解动脉阻断情况。

5. 如为碘油栓塞,栓塞后应作腹部摄片了解碘油分布和肿瘤充填情况,作为今后的对比。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器材】

1. 常规血管造影器材。

2. 特殊器材:导管鞘;超长,超滑和超硬导丝,可备直径0.025~0.038几种导丝;双腔球囊扩张导管,一般长度应超过狭窄段长度0.5cm~1.0cm,直径应大于X线显示的正常血管段直径1mm,常用的球囊导管为5F。

【操作步骤】

1. 先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及长度。

2. 用导丝试通过狭窄段,成功后将导管跟进。通过困难时可换用超滑或较细的导丝和导管。腔静脉闭塞者可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此操作应在正侧位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 导管通过狭窄段后,先注入造影剂显示狭窄后血管情况,然后注入肝素1250U。插入超长导丝撤出造影导管。

4. 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狭窄段。困难时可采用超硬导丝协助,或可先采用小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预扩张,再送入大球囊导管。

5. 确定球囊准确位于狭窄段后即可开始扩张术。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释为1/3的造影剂,注入球囊使其轻度膨胀。透视下可见狭窄段对球囊的压迹。如压迹正好位于球囊的有效扩张段可继续加压注射,直至压迹消失。一般每次扩张持续15~30秒,可重复2次~3次。

6. 撤出球囊导管时应用20mL注射器将其抽瘪,以利于通过导管鞘。再插入导管行造影观察。

7. 对于中心静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行血管内测压,以藉比较。对于肢体动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分别测患肢血压。

8. 术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以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变血管的随访观察可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继续抗凝治疗采用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双香豆素等,维持3个月~6个月。

【注意事项】

1.除普通并发症外,由于术中应用较大量肝素,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较高。应进行有效的局部加压预防其发生。

2.腔静脉闭塞者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应在双向调线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扩张后血管急性闭塞多为血栓形成所致,应立即插管行溶栓治疗。勿硬性操作,选用器材选择应恰当。

肾动脉成形术

【操作步骤】

1. 经股动脉球囊导管法

(1)用Seldinger氏法,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将眼镜蛇导管端送至腹主动脉,在第1腰椎平面腹主动脉侧壁细心地自上而下拉导管找到肾动脉起始部;

(2)送入导丝,越过狭窄段,退出眼镜蛇导管,保留导丝于肾动脉内;

(3)沿导丝送入直径4~6mm球囊导管,达狭窄段后即在压力表监视下,逐渐充盈球囊,扩张狭窄段。

2. 经股动脉同轴导管法:

(1)主要用于肾动脉重度狭窄,经股动脉球囊导管法不能凑效者;

(2)将F8或F9引导导管送至肾动脉开口部,经此导管腔内插入3~4.5mm直径球囊导管,使其达到狭窄段对其进行扩张。

【注意事项】

进行PTCA(肾动脉成形术)的医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技术,熟悉病变血管的解剖关系,动作轻柔、细致、耐心和准确。

食管支架置入术

【器材】

1.球囊导管,球囊直径12-40mm,常用20-30mm,球囊长3-10cm,

2.180-260cm交换导丝。

3.单弯血管造影导管(5-7F)。

4.支架:自扩式Z型、编织型、覆膜型、防滑式以及防返流式等,长度、直径应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情况而定。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咽喉部用1%利多卡因喷雾麻醉三次。放开口器。(2)透视下将单弯血管造影导管(内置入导丝)经口腔送入食管,先以导丝通过狭窄部,再沿导丝送入导管,手推造影剂确定进入胃内。

(3)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根据病因、年龄、狭窄程度等扩张至10-18mm,反复2~3次,退出球囊导管。

(4)将载有支架的支架推送器沿导丝送达狭窄部,稳住推送器,把鞘后退,支架即被释放。【注意事项】

1.导管、导丝必须确认在食管腔内才允许操作,严防进入腔外。

2.支架位置不宜放置过高,应在环状软骨下3cm以上。

3.球囊扩张的直径应比将置入的支架直径小。

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术

【器材】

21G千叶针,微导丝,PTCD套管针,常用者外径为5F~6F。包括穿刺针芯和外套管。引流管的直径常在6F~9F之间,多有数个侧孔,普通导丝,超滑和超硬导丝,外固定盘和引流袋。

【操作步骤】

PTCD可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进行。PTCD的入路有经腋中线入路和剑突下入路。1.患者仰卧X线检查床,局部消毒铺巾,先行X线透视或B超检查,确认穿刺点已避开胸膜腔和胃,结肠等。局部麻醉,先作一皮丘,然后令患者闭气后直接刺入肝包膜下,边注射边后撤,直至药物注完。

2. 用15cm长千叶针刺入皮下组织,令患者闭气,迅速刺入肝包膜。透视下调整针尖方向,使其指向11胸椎,针尾保持水平,直接进针至脊柱旁2cm即止。剑突下入路时使针尖指向肝门区刺入深度约为8cm~10cm。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释液1/2的造影剂接于针尾,透视下边退针边注射至胆管显影,停止退针。继续向胆管内注射造影剂至多数胆管显影及诊断明确为止(如梗阻性质及部位)。

3. 退出千叶针后,在局部用11号刀片切一小口并用蚊式钳扩张皮下组织,若认为原穿刺点不合适可另选一部位切口。操作者手操PTCD套管针,先刺入皮下,令患者闭气后透视下向预定的已显影的胆管刺入。拔出针芯缓慢退出针套,观察流出物是否为胆汁。若未刺中胆管时,套针尽量不要退出肝包膜,以免多刺损伤包膜造成出血,再送入针芯调整针尖位置再行穿刺。若使用微导丝先沿干叶针送入胆管,再用PTCD套管针沿微导丝进入胆管,可使一次性穿刺入胆管的成功率更高。

4. 沿PTCD套管送入导丝,尽量使导丝进入胆总管,肝门部恶性肿瘤所造成的狭窄常通过困难,可用超滑导丝试行通过,导丝不能通过时,到达阻塞胆管的近端即可。固定导丝并撤出外套管。若使用7F以上的引流管,可用相应的扩张器先行扩张通道。通过导丝插入引流管。进入困难时可再行扩张穿刺通道并选用超硬导丝引导。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并引入引流管。

5. 引流管置入后,再注入造影剂核实其在适当的位置。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胆汁的性状。若为感染的胆汁,可用庆大霉素8万U或灭滴灵注射液反复冲洗数次。含血胆汁应观察其含血量大小及流速,含量过大和流量过快,应复查是否有严重胆道出血并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

6.引流管的固定可采用缝线,固定盘和手术膜固定,以后两者效果较好。引流管固定后与引流袋牢固连接。

【注意事项】

应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进行,准备穿刺时令患者闭气,然后穿刺针果断迅速刺过肝包膜。尽量减少肝包膜穿刺次数。

脓肿、囊肿引流术

【器材】

1.穿刺针:常用17-23G的各型穿刺针与套管针。所需器材基本与PTCD相同,对液体较粘稠者可采用较粗大的引流管,引流管前端为伞状者适于脓肿引流。或一步穿刺引流套装。

2.导丝: 0.018英寸细导丝或0.038英寸粗导丝,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3.扩张管:多用7-14F扩张管,也可用相应直径的导管鞘芯代替。

4.引流管:常用7-14F引流管,有侧孔,常将头端制成猪尾状卷曲、蘑菇状膨大或单弯状。【操作步骤】

1. 根据B超或CT显示病变所在部位,选择病变与皮肤最近点,入路需避开其他脏器及尽量避免易使引流管受压的位置。

2. 术中再定位选择适当的入路后,行局部消毒和麻醉,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试抽少量以观察其性状。

3. 在局部切一0.5cm切口,用PTCD套管针在透视下刺入病变,抽出针芯即可见液体流出,粘稠者可用20mL注射器抽吸。置入导管即可抽吸液体行实验室检查,接上负压瓶并观察液体流出是否通畅,必要时可调整导管位置,使用导管本身的固定装置或固定盘固定导管于皮肤上。

【注意事项】

1. 引流管侧孔区应尽量置于引流区的最低处;

2. 冲洗引流管需慎重,应避免加压冲洗;

3. 引流期间,嘱病人避免牵拉引流管,以防脱出;

4. 加强局部护理和固定可防止导管脱出、引流管阻塞。

介入放射学基础必考点

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及定义介入治疗的优点 常用设备DSA减影原理 Seldinger技术 溶栓药物最常用尿激酶链激酶 各种栓塞剂的特点自体凝血块(短期)明胶海绵(侧枝难建立中效1—2周各类肿瘤脑膜瘤)碘油弹簧圈(螺圈动脉瘤)微球聚乙烯醇可脱球囊生物胶(动静脉畸形)由各类导管送入栓塞 栓塞剂的选择依据病变性质栓塞目的待栓血管解剖特点 穿刺途径最常见皮下血肿 化学消融无水乙醇特点 物理消融 肿瘤栓塞(用于富血供肿瘤):并没有消除病灶 肿瘤手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 肺癌伴咯血可做支气管动脉栓塞 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栓塞治疗可延长生成期(错) 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鼻出血可以行颌内动脉栓塞术 肠道血管栓塞需谨慎 什么叫PTCD 覆膜支架和裸支架区别和应用 肺的血供

PTA概念 输卵管介入治疗适应症输卵管间质、峡部和壶腹部的阻塞食道支架并发症移位出血阻塞 栓塞综合症疼痛发热呕吐 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气胸种植转移 胃肠道狭窄扩张成形术适应症 介入栓塞止血外伤性出血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肿瘤出血溃疡出血 非血管介入治疗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技术 结石介入取出术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 原发性肝癌的血供来源于动脉系统的比例是70-7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空间分辨率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的重叠伪影 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和传输 髂动脉各分支主动脉各主要分支腹腔动脉的分支颈内动脉的分支及血供 胸部穿刺常用CT经皮 MR 观察范围小器械要求高图像不实时尚未大量临床应用 导管的作用:造影引流建立通道输入药物栓塞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破裂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急性梗阻 介入放射学中常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 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 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E、血管造影术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 变 E、四脑室病变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2、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而使之阻塞以达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PTA(经皮血管腔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 狭窄段血管进行扩成形 的一系列技术。 4、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5、栓塞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 . 二、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C ) A、不锈钢 圈 B、明胶海绵 C、微 球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B ) A、48小时 以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 )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支架术 C、经皮引流 术 D、血管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E )

A、价格昂 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 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B ) A、肿瘤性和非肿瘤 性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 性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E) A、胃 镜 B、超 声 C、透 视 D、 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 ) A、扩血 管 B、抗肿 瘤 C、缩血管,止 血D、溶 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B) A、PTCD 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 术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A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 油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7 / 1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螺D、 C、可脱球囊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E、血管造影术 )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D、右肱动脉 C、左肱动脉 、颈动脉E )(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1~2cm 、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A 、髂嵴水平 D C、左肾下极水平 、左肾上腺水平E )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颈髓病变、小脑病变A B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变 E、四脑室病变 )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B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D、手术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 、以上都不对E 18、短期栓塞物为 ) ( 血、B体自海A、明胶绵 块 水、 D酒无硅C、酮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 页脚内容1

一、名词解释 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2、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 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 的一系列技术。 4、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5、栓塞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 . 二、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 立?(C )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B )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页脚内容2

3、PTA的全称是( A )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E )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B )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E )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 )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B )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页脚内容3

介入放射学基础

介入放射学 1.下列关于Seldinger技术的阐述正确的是:() A.由介入先驱Seldinger创始于1895年 B.穿刺部位可选择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 C.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肱动脉 D. 一般需在全麻下穿刺插管 E.此方法只能用于动脉插管 2. 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作经导管血管栓塞剂: () A. 生理盐水 B. 无水乙醇 C. 动物血液 D. 植物油 E. 碘海醇 3.下面关于体素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体素是像素代表的单位体积的胶片单位 B. 体素决定相对应的像素在影像上的有关参数,如灰度值 C. 体素与像素不同是二维的 D. 在CT和MRI图像中,相同的像素对应的体素是完全不同的 E. 在DSA图像中,相同的像素对应的体素是完全相同的 4. 下列关于介入放射学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介入放射学是诊断放射学的发展和延伸, B.它是在医学影像学、导管技术、细针穿刺技术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它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穿刺、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技术 D.它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放射科的性质,使之成为负有治疗任务的临床科室E.它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给疾病带来崭新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再具有诊断作用5. 下列哪种药物是血管介入技术所必需的?() A.安定 B.肝素钠 C.地塞米松 D.化疗药物 E.尿激酶 6. 下列那种器械是血管介入技术所必备的?() A.穿刺针 B.手术刀C.止血钳 D.缝合线 E.栓塞物 7. 经导管灌注药物血管收缩治疗的主要禁忌证是: A. 既往有低血压病史 B. 胃粘膜弥漫性出血 C. 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D.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E. 溃疡病出血 8.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是:() A. 化疗药物损伤脑组织 B. 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前动脉共干 C. 颈动脉插管造成脑梗塞 D. 肿瘤转移压迫脊髓 E. 肢体血管损伤 9. 经皮经肝胆道内引流与外引流比较的主要优点在于:() A. 操作过程简单 B. 损伤小 C. 导管更稳定 D. 胆汁损失少 E. 感染机会少 10. 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最适合时间:() A. 发现狭窄即可随时扩张治疗 B. 术后一周开始预防性扩张 C. 术后2周内 D. 术后2~4周 E. 术后3~4周以上 11. 下列那种情况属于球囊扩张术禁忌证:() A. 贲门失驰缓症 B. 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合并癌肿复发 C. 放疗后食管狭窄 D. 食管化学烧伤后狭窄 E. 食管先天性狭窄 12. 血管介入放射学插管操作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 A. 维生素k1 B. 肝素钠 C. 阿司匹林 D. 潘生丁 E. 尿激酶 13. CT作为穿刺导向手段的主要优点是:()A. 放射性损害低 B. 准确性高,并发症少 C. 操作简便灵活 D. 不受体位限制 E. 以上都不是 14. 关于介入操作所使用的麻醉方法,正确的是:() A. 不合作者或婴幼儿需全身麻醉 B. 少数部位可采用局部麻醉 C. 一般均采用全身麻醉 D. 首先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作为补充 E. 以上都错误 15. 女性患者53岁,以“上腹不适伴寒战、发热5天”为主诉就诊,肝脏平扫CT检查显示肝右叶直径约7厘米占位病变,中心见大面积液化坏死灶。同时,血化验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血糖19.2mmol/L。下列哪种疾病诊断的可能性最大?() A. 肝血管瘤 B. 肝脓肿 C. 肝脏囊腺瘤 D. 原发肝细胞癌 E. 巨大肝转移癌 16. 患者,男,52岁,以“皮肤及眼睛发黄一周”为主诉就诊,肝功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4 umol/L,直接胆红素142 umol/L,间接胆红素 82 umol/L。如果进一步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门部占位病变,左右肝管狭窄,应首选下列哪种治疗?()A.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 B. 肝动脉栓塞术 C. 经皮药物注射 D. 胆管切除吻合术 E. 口服排石饮 17. 下列哪种操作属于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范畴?() A. 肾动脉扩张术 B. 肾囊肿穿刺治疗 C. 内科性肾切除 D. 肾动脉血管内支架留置术 E. 肾外伤出血栓塞治疗 18. 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征象是() A. 染色 B. 血管迂曲扩张 C. 静脉提前显影 D. 造影剂外溢 E. 盗血现象 19. Seldinger技术可用于下列哪种介入过程?() A. 经皮穿刺活检 B. 经皮穿刺脓肿引流 C. 经皮穿刺药物注射 D. 食道球囊扩张术 E. 气管内支架留置术 20. 下列关于TIPSS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经颈动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 B. 可以有效的降低肝静脉压力 C.是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唯一有效方法 D. 可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病率 E.通过分流治疗难治性腹水 答案:1 . B 2. B 3.B 4.E 5.B 6.A 7.C 8.B 9.D 10.E 11.B 12.B 13.B 14.A 15.B 16.A 17.B 18.D 19.B 20.D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1

介入放射学试题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股动脉穿刺的合适应证 A. 脑血管造影 B. 髂骨肿瘤 C. 髂 动脉闭塞性疾病 D.侧颈内动脉瘤 E. 肾肿瘤 2. 不属于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并发症的是 A. 股动脉栓塞 B. 血管内膜剥离 C.股动脉痉挛 D.假性动脉瘤 E. 股静脉栓塞 3. 关于Sedinger技术正确的是 A. 经皮穿刺大血管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把 导管送入血管内 B. 一种经血管栓塞技术 C.经 皮穿刺,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送入导管技术 D. —种动脉内灌药技术 E. 即血管介入技术 4. 经皮穿刺送入导管的动脉中,最常选择的是 A.颈动脉 B. 腋动脉 C.肱动脉 D.股动脉 E. 腘动脉 5. 不可经过同轴导管送入的栓塞剂 A.微弹簧圈 B. 标准弹簧圈 C. 超 液态碘化油 D.蓝色组织胶 E. 微囊 6. 明胶海绵是目前应用较广泛栓塞物,可被机体完全吸收,闭塞血管时间一般是 A. 一周 B.1-2 周 C.2-3 周 D.3-4周 E. 五周 7. 仍可作为肝细胞癌化学栓塞适应证的是 A.恶病质 B.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C.肝 肿瘤体积占全肝的70%以上 D.伴肝海绵状血管瘤 E.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8.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肿瘤手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 B. 身体各部位的实体肿瘤岀血均可行栓塞治疗 C. 肺癌伴咯血可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D. 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栓塞治疗可延长生成期 E. 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鼻出血可以行颌内动脉栓塞术 9. 不适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外伤性出血 A. 外伤性脾破裂出血 B. 骨盆骨折所致的直肠破裂岀血 C. 外伤性肾破裂出血 D. 骨盆骨折所致的盆腔大出血 E. 外伤性肝破裂出血 10. 下面不是介入放射技术 A.PTC+塎石 B.内镜下十二指肠芋头成形术 C. 经皮穿刺置放导管脓肿引流术 D.透视下经皮 穿刺活检 E.食管狭窄球囊支架成形术 二、多项选择题 1. 介入技术进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肿瘤常见 主要用于 A.原发性肝癌 B.原发性胃癌 C.原发性肾癌 D. 原发性肺癌 E.宫颈癌 2. 介入性溶栓治疗常选用的药物是 A. 尿激酶 B.阿霉素 C. 顺氯氨铂 D. 长春新硷 E.链激酶 3. 胃肠道狭窄扩张成形术适应于下列哪些情况 A. 幽门良性扩张 B. 食管的伤后炎症期 C. 上胃肠道吻合术后吻合狭窄 D. 上胃肠道吻合术后3周内发生吻合口狭窄 E. 食道癌狭窄 4. 介入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常用的栓塞物有 A.自体血块 B. 明胶海绵 C. 聚乙 烯醇 D. 异丁基-2-氰丙烯酸盐 E.螺圈 5. 下列哪些导管可用于运送栓塞物 A.血管造影导管 B. 球囊导管 C. 各 种导丝 D.特制专用管 E. 以上都不是 6. 介入方法控制出血常应用于 A.外伤性出血 B. 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C. 肿瘤出血 D. 溃疡出血 E. 以上都不适应 三、填空题 1. 血管介入放射学的主要内容 是、、和。 2.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 ____ ,_____ 等导引下,采用各种特别的_和 ________ 插入所需部位进行X线诊断和治疗。 四、名词解释 栓塞后综合证 五、论述题 何谓介入放射学,试述其包括哪些内容。

《介入放射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介入放射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下述正确的是() A、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需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 C、需使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 D、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 E、可采集组织学、细菌学等资料进行诊断 2、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出现血管痉挛、微导管拔出困难时,可经导管注入() A、0.02%硝普钠 B、鱼精蛋白 C、尼莫地平 D、利多卡因 E、罂粟碱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介入放射学考试题4答案

介入试题 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分数______ 一、多选题: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a,c,d a就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无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得引导而进行 c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她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 d通过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 e就是一种无创得治疗方法 2.下列哪些影像诊断设备可作为介入放射学得导引设备:a,b,c,d,e a X线透视 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超声检查 d CT e MR 3.下列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描述错误得就是:a,e a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b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得重叠伪影 c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d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与传输 e难以达到实时显影 4.下列关于介入器材描述错误得就是:a,b,e a穿刺针以“G”作为单位,其前号码越大针越粗 b导管管径得规格用英寸来表示 c导丝得作用就是对导管起引导与支持作用 d导管鞘得作用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得损伤,另外还可减少由于血管迂曲等造成得导管操作困难 e金属支架只可用于血管系统不可用于非血管系统 5.下列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得就是:b,c,d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b对比剂肾病就是指排除其她原因得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 d内肾功能与应用对比剂前相比明显降低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 μmol/L(5 g/L)或超过基础值25%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得高危因素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得危险度小 6.下列关于介入栓塞物质描述正确得就是:a,d,e a自家血凝块属于短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工作单位:__________岗位_______姓名_______评分_______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 X线检查的正当化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X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二、填空(60分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的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5、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 6、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总体布局遵循合理、安全、卫生的原则。 7、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单管头200毫安X机房面积不应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面积不应小于36平方米。 8、根据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毫希伏特。

9、为了防止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应做到限制照射野、屏蔽防护、体位防护。 10、根据卫生部四十六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工作按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射线影像诊断四类管理。 11、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辐射所致的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12、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的规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2、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二)具备放射卫生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三)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3、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 、微C一、名词解释 D、血凝球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 块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E、球囊指在、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X2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B )小时以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A、48、3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B内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 个月、48小时~1 的一系列技术。 2、 C、1个月以上在影像设备引导下,) 4、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利用特制穿D个月以上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 3个月以上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E PTA的全称是 A )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栓塞综合征5、 .(3、、腔内支架、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A B二、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术)(、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1 C 、经皮引流CA、不锈钢术 D 圈 、明胶海绵B 、血管内化疗术 、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E) E (、无水乙醇特点是4. A、价格昂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 )贵 A、扩血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管 B、抗肿瘤性 C、缩血管,止 D、固体 D、溶血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栓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B ) E、降低血液粘度B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属于血管介入的是8 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B PTCDA、C、诊断性和治疗 D 、神经术性性B、脾动脉栓塞术 、经皮腰穿刺CE、非神经性)经 E D、术(、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6 皮腰间盘切吸术、胃A 镜、冠脉搭桥术E B 、超 A (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声 A、明胶海绵颗粒、碘 B 、透C 油视 C、微 粒、 D 、无水酒精D CT E、自身血凝块E、聚乙烯醇

介入放射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 a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无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而进行 c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 d通过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e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 2.下列哪些影像诊断设备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导引设备: a,b,c,d,e a X线透视 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超声检查 d CT e MR 3.下列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描述错误的是:a,e a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b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的重叠伪影 c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d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和传输 e难以达到实时显影 4.下列关于介入器材描述错误的是:a,b,e

a穿刺针以“G”作为单位,其前号码越大针越粗 b导管管径的规格用英寸来表示 c导丝的作用是对导管起引导和支持作用 d导管鞘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由于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另外还可减少由于血管迂曲等造成的导管操作困难 e金属支架只可用于血管系统不可用于非血管系统 5.下列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的是:b,c,d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b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 d内肾功能与应用对比剂前相比明显降低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 μmol/L(5 g/L)或超过基础值25%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度小 6.下列关于介入栓塞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d,e a自家血凝块属于短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b碘油和明胶海绵属于永久栓塞剂 c长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数周或数月 d无水乙醇属于永久栓塞剂 e螺圈属于永久栓塞剂

2006级影像本科介入放射学考试题(A)1

泸州医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影像系2006级《介入放射学》试卷一 试卷代码: A 卷(A或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年Santos等完成第一例经皮血管穿刺主动脉造影。 A.1925 B.1928 C.1931 D.1940 2. Seldinger技术是1953年___国Sven—Lvar Seldinger医生创立的。 A 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 瑞典 3.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 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 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 诊断性和治疗性 D 神经性和非神经性 4.动脉瘤常用的栓塞剂: A PVA B 明胶海绵 C 弹簧钢圈 D 脱落球囊 5.肝穿刺活检术的最主要并发症是: A 出血 B 胆汁渗漏 C 肝动静脉瘘 D 迷走神经反射 6.__是目前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首选监视方法 A 间接X线透视 B DSA C CT D 超声 7. 动脉内灌注溶栓时,术中监测凝血机制,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正常的___倍以上时,应停止溶栓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8.肿瘤栓塞治疗最常用的栓塞剂是: A 明胶海绵 B PVA C 碘化油 D 弹簧钢圈 9.实体肿瘤经皮穿刺固化消融术最常用的药物是 A 碘化油 B 无水乙醇 C 丝裂霉素 D 卡铂 10.TA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otization) 的全称: A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 腔内支架术 C 经皮引流术 D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 11.恶性肿瘤IAI治疗后再次化疗灌注的时间间隔以___周为宜 A 1-2 B 4-6 C 3-4 D 6-8 12. 目前临床最理想的血管扩张剂: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E、血管造影术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变 E、四脑室病变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 D、手术 E、以上都不对 18、短期栓塞物为 ( ) A、明胶海绵 B、自体血块 C、硅酮 D、无水酒精 E、钠圈 19、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 A、40%碘化油 B、医用胶(NBCA) C、弹簧圈 D、球囊 E、明胶海绵 20、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胸膜下有一2×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 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 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 上3、PTA的全称是()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 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 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 皮细胞、持久栓塞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 经性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 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 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 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

栓塞物质为 (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B、血管腔内成形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E、血管造影术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变 E、四脑室病变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介入放射学考试题4答案

介入试题 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 一、多选题: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 a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无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而进行 c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 d通过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 e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 2.下列哪些影像诊断设备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导引设备:a,b,c,d,e a X线透视 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超声检查 d CT e MR 3.下列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描述错误的是:a,e a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b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的重叠伪影 c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d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和传输 e难以达到实时显影 4.下列关于介入器材描述错误的是:a,b,e

a穿刺针以“G”作为单位,其前号码越大针越粗 b导管管径的规格用英寸来表示 c导丝的作用是对导管起引导和支持作用 d导管鞘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由于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另外还可减少由于血管迂曲等造成的导管操作困难 e金属支架只可用于血管系统不可用于非血管系统 5.下列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的是:b,c,d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b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 d内肾功能与应用对比剂前相比明显降低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 μmol/L(5 g/L)或超过基础值25%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度小 6.下列关于介入栓塞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d,e a自家血凝块属于短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b碘油和明胶海绵属于永久栓塞剂 c长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数周或数月 d无水乙醇属于永久栓塞剂 e螺圈属于永久栓塞剂 7.下列属于血管内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有:a,b,c a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 b经导管栓塞术

模拟试题三(介入放射学)

模拟试题三(介入放射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股动脉穿刺的合适应证 A. 脑血管造影B髂骨肿瘤C.髂动脉闭塞性疾病D侧颈内动脉瘤E肾肿瘤 2. 不属于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并发症的是 A. 股动脉栓塞B血管内膜剥离C股动脉痉挛D?假性动脉瘤E股静脉栓塞 3. 关于Sedinger技术正确的是 A. 经皮穿刺大血管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把导管送入血管内 B.—种经血管栓塞技术 C?经皮穿刺,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送入导管技术 D.—种动脉内灌药技术E即血管介入技术 4. 经皮穿刺送入导管的动脉中,最常选择的是 A. 颈动脉 B.腋动脉C肱动脉D股动脉E.腘动脉 5. 不可经过同轴导管送入的栓塞剂 A.微弹簧圈B标准弹簧圈C.超液态碘化油D.蓝色组织胶E微囊 6. 明胶海绵是目前应用较广泛栓塞物,可被机体完全吸收,闭塞血管时间一般是 A. —周 B.1-2 周 C.2-3 周 D.3-4 周E五周 7. 仍可作为肝细胞癌化学栓塞适应证的是 A.恶病质 B.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C.肝肿瘤体积占全肝的70%以上 D.伴肝海绵状血管瘤E凝血酶原时间明 显延长 8.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手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 B.身体各部位的实体肿瘤出血均可行栓塞治疗 C. 肺癌伴咯血可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D.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栓塞治疗可延长生成期 E.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鼻出血可以行颌内动脉栓塞术 9. 不适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外伤性出血 A.外伤性脾破裂出血B骨盆骨折所致的直肠破裂出血C外伤性肾破裂出血 D. 骨盆骨折所致的盆腔大出血E外伤性肝破裂出血 10. 下面不是介入放射技术 A. PTC+塎石 B.内镜下十二指肠芋头成形术 C.经皮穿刺置放导管脓肿引流术D透视下经皮穿刺活检E食管 狭窄球囊支架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试卷及答案复习课程

介入放射学试卷及答 案

介入放射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X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是因为它的()。 A.物理效应 B.化学效应 C.穿透作用 D.生物效应 2.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轨道,这种作用叫()。 A.穿透作用 B.电离作用 C.荧光作用 D.反射作用 3.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 A.电波 B.磁波 C.机械波 D.电磁波 4.X射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是()。 A.穿透作用 B.电离作用 C.荧光作用 D.反射作用 5.1895年11月8日,()物理学家伦琴在做真空高压放电实验时,发现X 射线。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6.(),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真空高压放电实验时,发现X射线。 A.1895年11月1日 B.1901年12月1日 C.1895年11月8日 D.1901年12月10日 7.X射线机分类标准中,中型机管电流应在()之间。 A.100~200mA B.100~300mA C.100~400mA D.100~500mA 8.X线于哪年被发现() A.1840年 B.1895年 C.1901年 D.1905年 9.X线被谁发现() A.伦琴 B.居里 C.居里夫人 D.牛顿

10.以下哪个设备的空间分辨力最高() A.X线机 B.CT C.MRI D.B超 11.CT由哪国人首次研制成功() A.日本人 B.印度人 C.英国人 D.德国人 12.CT是哪年问世的() A.1960年 B.1963年 C.1972年 D.1978年 13.关于MRI,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对软组织效果好 B.无辐射 C.任何剖面成像 D.无禁忌 14.下列属于X射线化学效应的是()。 A.荧光作用B.感光作用C.电离作用D.热作用 15.伦琴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年 A.1897 B.1899 C.1901 D.1903 E.1905 16.世界上第一只X线管是在()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成的。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E.1899 17.世界上第一台颅脑X-CT设备是在()年研制成功。 A.1972 B.1973 C.1974 D.1975 E.1976 18.X-CT设备的密度分辨力比传统X线设备高()倍。 A.5~10 B.10~15 C.10~20 D.20~25 E.30~40 19.适合X线成像的X线波长范围为()。 A.1×10-14~5×10-13m B.1×10-13~5×10-12m C.1×10-12~5×10-11m D.1×10-11~5×10-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