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最新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最新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纲要

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中学赵清扬

德育之花绽放在心理课堂

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中学赵清扬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百花争艳,愈来愈多的专家、老师、家长开始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课也逐步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之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像其它传统科目,有较为成熟系统的教材及课程标准,因此课程纲要便成了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郑州市一直在倡导道德课程建设,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道”即学道、师道,“德”即学德、师德。学道,即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学德,即学习生态,构建和谐、生长的学习生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情感收获。师道,即教师的角色。师德,即相信学生。在编制心理课程纲要及后续的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构建道德课堂的理念贯穿始终,尤其注意与德育因素的融合。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包括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综合比较看来,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部分,而心理健康课本身也具有诸多的德育因素。在课程纲要的完善和授课过程中,我始终考虑到德育与心理课程的融合,调整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实施形式、完善课程评价形式,整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进步了许多。

一、播撒德育种子

心理健康的水平的提高,德育的进行都非朝夕可得,更多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在其入学之际,就应该在其心中播撒下德育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七年级是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期,要面临新的环境,可能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面对新的同学,要重组新的人际关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变得不同,还要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更加觉醒,同时也进入到青春期,会存在不能悦钠自我的情况。基于七年级的学情分析,将七年级的心理健康课内容定位适应新环境、悦纳自我、情绪调适、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等五大模块。

在大多数教师看来,似乎第一堂心理课应该是有关环境适应的主题的,但是,我考虑到心理健康是一个新兴学科,很多同学可能并不了解心理健康课,甚至对心理咨询产生误区,于是在第一节课上带领学生认识了心理健康课,分享了“为什么要开设心理健康课?”“你觉得应该要开设哪些内容?”“你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有多少?”几个大问题抛出去,学生们都积极地讨论着,通过我的引导与介绍他们对心理健康课有了正确的认识,更改变了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第一周内就又很多同学向我来求助,我顿时感受到了第一节课的意义,成就感油然而生。还有,很多学生还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智力的发展比道德品质的形成更为重要,而心理健康课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品德的发展,因此在第一节课,通过很多案列,让学生明白只有高智力没有高情商、高品质同样不会赢得尊重与幸福。此外,道德课堂提倡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因此,第一节就和学生约定好心理健康课的规矩、心理课的要求,比如要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分享,对之后的课堂也有了显著的帮助。

第一节的内容是认识心理健康课,按照课程纲要,紧接下来的内容应该是适应环境了,然而在上过一个班的课后,我发现,学生根本还没有进入状态,学习、生活都还不是很熟悉,根本说不出来有哪里不太适应。然而,面对陌生的学校,个体都是倾向于不被群体所孤立,寻找归属感、建立同伴关系也许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新的德育观强调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于是我及时调整了课程内容,先帮助学生如何结交新朋友,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在《学会和父母沟通》一课中,其中一个环节是给父母写一封信,可以是诉说心事、取得理解,在真诚的引导中,学生都认真地写着信,很多同学都还落下了眼泪,相信都是在用真情和父母沟通。之后学校的家长会上,家长都收到了学生的信件,很多家长也都很感动,在之后的反馈中,大部分同学都分享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那一刻,成就感油然而生。

每个学期,我还会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一到两次团体拓展训练,比如坐人椅、解开千千结、融化的冰盖、信任之旅等,在拓展活动中,几乎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地参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愿意分享。心理团体拓展训练也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途径,通过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强化了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而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比如在坐人椅的活动中,学生是通过体验的方式明白了自己和集体的利益关系,明白了自己对于集体的重要性,同学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会增加集体的荣誉感。此外,如果学校有比较明显的某种消极风气时,我会根据需要调整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尽力与学校的德育工作配合,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呵护”伴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呵护”,尤其是在心理教育中,更需要老师的机智与艺术。德育

中很多技巧与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比如说服教育、情感陶冶、榜样法、代币奖励法、行为锻炼法等。心理健康课虽不同于传统课程,但是也有其流程,比如初中的包含热身活动-校园快递-主题活动-心海导航-心灵园地,热身活动尽量和本节课的主题相关,控制在5分钟左右,可以是做游戏、听歌曲、看视频放松操、小品等,这些活动多是实践性或者情感陶冶类的,比如注意力训练一节可以玩《乌龟和乌鸦》的抓手指的游戏,还有“请你跟我这样做”“掌声响起来”“雨点变奏曲”“大风吹”“用头写采字”“青蛙跳进池塘”“小白兔”“幸福拍手歌”,如果在团体室上课,或者有条件的话,在课前进行一个分组,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认识自我这一课时,我按照星座让同学们坐位子,同一星座的性格特点可能比较一致,这样也便于引入主题,还可以按照“幸福指数,自信指数”等分组,这样按照学生的兴趣安排暖身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快被调动起来。在我授课的过程中,心理健康课都是安排在下午,学生容易发困,课前如果没有暖身活动的话,学生一节课都会打不起精神,相反暖手活动做得好,学生在随后的活动参与度也特别高。

而主题活动注重的是体验式的,这更符合德育强调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每节课包括2-3个主题,让学生去游戏、去体验。道德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分享,心理健康课充分利用小组,往往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建议,而作为教师,我充分谨记自己的身份,不做传统的说教型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每节课的最后我都让学生分享“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觉得这节课你收获的哪些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最优秀的表现是什么?”在学生总结分享的过程中,相信他们也会将收获的东西内化、吸收。

其实很多时候,对学生的德育或者心育都是在无形中完成的。一次在课堂的暖身活动中我发现班级上有个男孩表情似乎很不开心,而平时的他是特别活跃型的,于是我把他叫到讲台上问他:“老师看你不像往常那样,今天似乎有不开心的事呢!”他不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大家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帮你解决啊!”他还是不说话,于是,我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大家就来逗他开心吧!”于是全班都在大笑,不多时,他也害羞地笑了起来,全班也都跟着笑了起来。我借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老师是真心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即便生活给我们了难以承受的磨难,我们也要笑脸去相迎。如果发现你的同学或朋友有些不开心,大家都要努力地让他笑一笑!”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确是触动了。

在进行团体活动时,我发现平时在班级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活动中总是最积极参与并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我会及时给予这些同学肯定与鼓励,之后的课堂就很在意我对他的看法,表现得特别优秀。因此,心理健康课并不是我们把一堂课上得有多热闹,多精彩,而是用自己的评价、肢体语言,把对学生的期望与鼓励传达给他们,以逐步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品质。

三、“百花”齐争艳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他们如百花般都绽放出自己的魅力。德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更不像其它学科有终结性的考试测评,我们所要评估的对象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较为抽象的东西,因此其评价方式便有些特殊。其实心理健康课的评价是无空间无时间的限制的,只要观察学生的行为与言行,无论课堂还是课外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因此观察法是最便捷的方法,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及状态都可以通过观察体现出来,而有时候是间接地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观察发现问题学生,并给予干预辅导。比如有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时,观察到一个学生无动于衷,于是我叫他出教室,霎时间他竟泪如雨下,原来是离异家庭,如果不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不了问题。而且心理健康课的评价如果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会促进其心理及品德的发展,比如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以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一次在九年级的课堂上,一个环节是写出自己的优点,可是班级里一个调皮孩子,没有写,相反他让我看了他自己画的画,画的特别好,我忍不住在他画旁批了两行字,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从那之后,孩子便总是会拿他的作品来让我欣赏,那满满的成就感必然增加他的自信,让他更加积极地前进。而对于学生的过错行为或负向行为,根据德育原则要在尊重学生的尊严基础上给予批评引导。

德育的原则之一即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为了筛查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新生在入学时要成立心理健康档案,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学业状况等,这也是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一个方法。在开学伊始,我对七年级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基本状况调查,发现了几个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并进行了不间断地辅导,也借助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作品更是学生潜意识的写照,通过分析其作品可能会发现存在问题。记得一次美术老师在课下找到我,说一位学生的画让她看起来觉得有些不寻常,让我进行分析。我找到了那个学生了解到比较内向,存在轻微的暴力倾向,并给予干预。

在心理健康课中,我时刻谨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心理课堂成为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让德育之花遍开心理课堂。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课程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建议以心理活动课为主的形式进行。实施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各个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问题和所设计的辅导活动均从“心理健康发展”角度提出的,注重以活动体验、自我调适的方式进行。 2、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去体验、感悟,助人和自助,切忌刻意地去阐述心理学名词概念,而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和常见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操作原理和方法。 3、辅导活动中有学生成长的记录,还有他们的“内心独白”。教师对学生倾诉的悄悄话和隐私,要给予尊重和注意保密。 4、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人的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要本着适时、适度的原则,开展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和性美学教育。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5、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传媒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包括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禁毒教育等内容,使青少年及时获得科学、健康的信息,适时、适度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6加强正面宣传,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精心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一) 适应新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 ,这 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2.初中生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针对初中生入学适应问题,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认识情绪行为的调整,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环境生活环境,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辅导活动形式可以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辅导活动前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8-10人的活动小组辅导活动地点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操场草坪等地方进行辅导活动地点最好是没有固定的桌椅,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感到活动环境舒适安静,使人放松辅导活动形式与地点应与辅导的主题相符,重要的是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增加 ,再把 ②教师把活动前准备的纸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按照纸片的形状寻找自己所在的小组,直到小组的成员聚齐为止 ③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原来所在的小学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④教师收回“心”型纸片,将其多次打乱顺序让学生抽取,寻找他们的小组,以增加学生认识新同学的机会?

(3)采访新同学 ①教师采访一位小组成员,然后由这位成员采访另一位成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小组成员都被访问?访问内容主要是姓名兴趣等个人资料 ②自由采访学生可以打破小组限制,随意采访班里的学生 (4)读写姓名 节进行表演情节包括:被动依赖马虎等不良的学习态度,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打游戏很晚才写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等 ②表演完毕,学生讨论剧中人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问题,应该如何矫正 ③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做总结,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知识 (3)我的学习计划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课程(课程代码:3517)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是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体系、设计模式和组织原则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专业课程。 透过本课程的学习,试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特点、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应用有关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编写,并初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组织与评价,为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本学科与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及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学科关系密切。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在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与组织。而心理卫生学提供了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心理保健知识,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心理咨询与辅导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与矫正,它主要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考核要求)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2、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 3、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 第三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2. 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 3.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本章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本章难点: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识记) 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包括哪两部分(领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简单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综合应用)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课程的概念与本质。 2.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类型。 3.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对课程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七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尝试客观地认识自我。 3、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树立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风采。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自己是谁吗?引入“我一直知道,我就是我,可是有一天……”以期唤起学生对自我的思考。 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结:中国有句俗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西方也有句格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也可发现这一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手印! 是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个独一无二的“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自己了解吗?教师抓住辅导契机,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发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活动:“我的十二行诗”,是为学生发现自我而设计的,也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展开;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感受我心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分享同龄人的“我的十二行诗’。 (1)教师引导:在人生这个色彩斑斓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充当着他人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点点滴滴地积累着对自己的看法——积极的或消极的。我们

心目中从此有了一个自己。我是什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 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你在看,你看到了什么?里面的人漂亮吗?快 乐吗?独立吗?里面的人需要什么?……他到底是谁?你还看到了什么?好,现在让我们睁开眼睛,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完成属 于自己的“十二行诗”。 (4)教师引导:从“我的十二行诗”中,你获得了什么想法和感受?请把你的想法和感受整理好,填写“自我探索”中的内容。 3、怦然心动: 学生阅读后全班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课堂辅导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联想到了什么?”或许,学生会带来许多答案。例如:有时我们 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都不够全面,不要急于给自己和别人下定论等。关于这些观点,教师可以适当点评,拓宽主题,也可以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很好的话题,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会具体讨论”。 (3)小结:一棵树必须奉献出果实,才有人认识它。一个人也是 如此。通过在自己生命树上结出的果实,不管它是甜美的还是酸涩的,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只有我们不断地参与学习和生活,通过 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与别人的对比,通过反省自己,我们才能不 断地获得对自己新的认识! (1)全班交流:你对“心心点灯”里的哪一句话最有感受?为什么? (2)小结:看来,每个“自我”都是丰富的、复杂的。要真正全 面地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方面完整地来了解自己。生理自我:包括身高、体重、外貌、性别、身体机能(肺活量等)等。 心理自我:包括气质、性格、智力、兴趣、需要、价值观、情绪、意志品质等。 社会自我:包括角色、地位、职业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认识自己。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个话题;认识自己是需要学习的。

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1.1 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学目标: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教学内容: 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认识情绪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认识青春期情绪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2、通过自我情绪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掌握情绪健康标准,使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改变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点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课、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讲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 1、明确什么是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形成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这种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 2、情绪在交际中的作用。 (1)情绪与认识的关系;情绪由认识而产生,它比认识更具体,更真切,更强烈。

(2)情绪在现实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绪能让人互相了解,彼此产生共鸣,能传递交际的信息,是人们建立相互关系的纽带。 3、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1)孔子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2)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绪分类法。 (3)今天,按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分为三种形式:心境、热情、激情。 4、情绪的特点及不同类型。 (1)情绪人格性的特征; (2)按复杂性,情绪可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所起作用情绪分为增力性情绪和减力性情绪; (4)按强度不同可分为强弱两种状态; (5)按性质不同分为肯定情绪和否定情绪。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没有摆脱两极性,烦躁不安是其情绪的主旋律; (2)中学生情绪更复杂,一方面,情绪的延续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绪也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情绪分析 三、训练: 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培养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把消极的情绪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四、全课小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的文化素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

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涵义及结构;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类型;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重点: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章领略和谐的魅力——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 教学内容人格心理概述:人格的定义、结构;与人格有关的概念;人格研究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九种人格障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含义、如何健全人格;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重点: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和特点,大学生的常见人格障碍;难点:人格结构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四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 教学内容情绪概述:情绪的构成与状态;情绪与情感;大学生情绪特征与差异: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特征;大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标准;大学生群里的心理情绪差异;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试。重点:情绪的构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上】

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一、目标: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二、过程 课前播放《拍手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 主持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注:分小组组织活动,准备时间为两分钟。) 主持人:下面请小组展示。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主持人: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讨厌 (小组自主回答。) 主持人: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主持人: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适应新环境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尽快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 渡期。 2、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同学友好交往,开始快乐的中学生活。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心型卡片等 四、理论分析: 分析初中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 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 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 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 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 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 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 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 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 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 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 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 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五、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找小组成员 活动目的: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促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 归属感; 活动步骤: 1、教师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人;按小组数剪 几个“心”型纸片,再把每个“心”型纸片按小组人数随意剪成几块,在每一块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姓名; 2、教师把活动前准备的纸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按照纸片的'形状寻找自己所在的小组,直到小组的成员聚齐为止;比一比哪个小 组找得最快?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原来所在的小学;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4、教师收回“心”型纸片,将其多次打乱顺序让学生抽取,寻 找他们的小组,以增加学生认识新同学的机会;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怎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找齐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活动二:制定班级目标与规范 活动目的:建立班级目标与规范,增加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 活动步骤: 1、小组讨论分析本班发展状况,找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 2 学时) 绪论 1、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2、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困惑 (二)教学目的充分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将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对心理异常的三种解释,代表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二、思考题 1、界定心理健康的三准则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对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解释。掌握代表理论、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4、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适应大学生活( 1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管理、合理消费、能力发展四方面的适应 (二)教学目的主要了解大学学习、时间管理、消费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应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管理策略 难点:社团心理和“选择”社团 二、思考题 1、时间管理三技巧(p44)?时间管理中如何处理“紧急”和“重要”? 2 、参加社团的原则?如何选择社团?切忌:哪几个误区? 第三章聪明的学习者( 1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的办法,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p6: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p72 学会合理归因、p76 巧妙使用认知策略 难点: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记忆规律—p7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思考题 1、如何使用认知策略? 2、面对成败,如何学会合理归因?(p72) 3、如何根据“动机—活动”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学会交往( 2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含义、基本技巧、易发问题 (二)教学目的了解人际交往的动静态含义、人际交往对人成长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各阶段的基本 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易发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 人际关系的三种状态:轻度、中度和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状态下的基本技巧;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发问题的应对。 难点: 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 ,如何理解和处理好“卷入”和“距离”的关系?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卷入”? 2、什么是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 3、在人际关系的三种卷入状态中,各有哪些基本交往技巧?? 4、宿舍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5、校园人际关系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第五章恋爱与性心理( 2 学时)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内容 1、爱情的要素、类型 2、择偶标准的规律及基础 3、如何区别喜欢与爱情(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后面有补充知识) 4、恋爱应注意的问题 5、大学生的性心理(课本外,需要拓展知识,见黄希庭教参) 6、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 (二)教学目的掌握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了解择偶标准及其建立的基础,掌握爱与喜欢的区别,掌握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了解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表现(黄希庭,p141、142),正确对待和面对婚前性行为 (三)重点难点重点:斯腾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及爱的类型,爱与喜欢的区别,恋爱前的心理准备、恋爱中应注意的问题、失恋后的心态调整,性道德的基本原则难点:择偶标准建立的规律

七年级上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时新环境新挑战 一、教学目的: 1、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促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2、帮助学生掌握中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现状分析: 1.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2.初中生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针对初中生入学适应问题,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认识?情绪?行为的调整,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环境?生活环境,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辅导活动形式可以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辅导活动前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8-10人的活动小组?辅导活动地点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操场?草坪等地方进行?辅导活动地点最好是没有固定的桌椅,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感到活动环境舒适?安静,使人放松?辅导活动形式与地点应与辅导的主题相符,重要的是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三、开展活动: 活动一:认识新同学 活动步骤: (1)个人名片 ①每位学生制作一张个人名片挂在胸前,名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②全班学生任意走动,可以互相观看名片,并与交换名片的学生自由交谈? (2)找伙伴 ①教师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10人?按小组数剪几个“心”型纸片,再把每个“心”型纸片按小组人数随意剪成几块,在每一块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姓名? ②教师把活动前准备的纸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按照纸片的形状寻找自己所在的小组,直到小组的成员聚齐为止? ③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原来所在的小学?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④教师收回“心”型纸片,将其多次打乱顺序让学生抽取,寻找他们的小组,以增加学生认识新同学的机会? (3)采访新同学 ①教师采访一位小组成员,然后由这位成员采访另一位成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小组成

心理健康课程大纲本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素质教育必修 适用年级: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总学时:32学时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和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学会应用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解决大学生自身心理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必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咨询技术体系,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教学风格稳健而又不失幽默风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而又注重师生互动。要求:(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启发式教

学,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2)组织课堂讨论,把小型讨论与有准备的课堂讨论结合起来,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加强课堂演示。(4)适当组织心理健康测量,使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测量技能。(5)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6)指导学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心理健康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章环境适应心理 第三章自我意识心理 第四章人格心理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六章网络心理与调试 第七章人际交往心理 第八章情绪心理 第九章恋爱与性心理 第十章挫折心理 第十一章理解生命珍爱人生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校本课程 ◆教学材料:八年级心理健康上册,自编教材 ◆科目名称: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李平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心理绘画、游戏体验、小组交流分享、团体游戏等方法,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全面的接纳自我,进而悦纳自我。体验“现在的我”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感。 2、通过游戏体验、同伴互助、心理剧表演、心理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倾听和宽容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关键,知道有效倾听和宽以待人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体验有效倾听与宽容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改变。 3、通过心理体验、记忆术练习、同伴互助、团体心理绘画等方法,了解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时间管理方法,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运用。体验由此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影视赏析、心理剧表演、心理游戏等方法,了解青春期男生女生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知道做一名受欢迎的男(女生的要素,在日常男女生交往中做到真诚、自然、相互尊重。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导言课分享课程纲要,了解学生需求(1课时第一单元自我探索 第1课认识自我(1课时 第2课悦纳自我(1课时 第3课活动·实践:谁是英雄(1课时 第二单元人际交往 第4课洗耳恭听(1课时 第5课宽以待人(1课时 第6课同伴互助:人际交往中我的困惑(1课时第7课活动·实践:心理剧场(1课时 第三单元学习心理 第8课记忆有方(1课时 第9课做时间的主人(1课时 第10课同伴互助:我的学习困扰(1课时 第11课活动·实践:对称涂鸦(1课时 第四单元青春期心理 第12课“靓”女“酷”男(1课时 第13课做一名受欢迎的男(女生(1课时 第14课影视欣赏:悬崖上的金鱼姬(1课时

七年级心理健康完整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最大的挑战。

怎么才能迅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朋友,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七年级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陌生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从零开始,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长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 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七年级阶段,有部分学生发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幼稚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考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好像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绩那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时候是个头,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不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使用专业:基础部 课程性质:素质课程 课程类别:人文社科类 主讲人:郅利聪 所属系部:公共教学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21世纪基础部学生(五年制、中专)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设计开发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学科课程的计划性、系统性,又具有活动课程的活动性与开放性。课程的有效开展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品质、预防心理问题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坚持以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为依据,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其宗旨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升心理素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以教育部下发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文件为课程开发建设和具体实施的行动指南;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为依据;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力求紧贴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在自我成长和发展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素质方面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共计130课时,8学分,四个学期,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110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 学期单元项目主题课时总计 第一学期适应篇变化与适应成长的故事430课时积极心态乐观与希望6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榆树林子中学张伟伟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教室的作用,真正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并做好记录。(3)认真做好个别咨询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

3、利用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方案,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利用月末或考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三)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四)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完成好医保等各种辅助性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完整word版)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实施方案 郑州经开区九龙中学 一、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纷至沓来,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一人类教育的永恒课题开始令人瞩目地凸现出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却令人担忧。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普通课程中,虽然也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不科学,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心理教育,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和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可搞可不搞的无合法地位、无明确要求、无具体措施的状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固定的时间和相应的研究检测手段,使之进入合法、规范的轨道。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将心理辅导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并在这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努力寻找适合我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模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

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正是对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批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导方向。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极为重要的载体,它的作用是其他各种“心育”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着重从本质上探索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等内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观点: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单个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个体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个体成员的行为要比单个改变的行为更为容易,而在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比单个教育学生的效果好。 (二)发生认识论 它认为活动是一切认识和心理产生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活动视作其整个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个体的认识产生于主体的活动,活动时主体认知结构不断形成、丰富和发展。他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的分化都离不开活动这一中介物,借助于活动,主客体得以不断的互为建构,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当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倾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信任、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教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