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教授简介

合集下载

施杞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验案5则

施杞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验案5则
裁 。处 方 :
服药后 , 疼 痛缓 解 , 无 其他 不适 。
按: 该 病 例 伤 在胁 肋 之 间 , 胁为肝之分野 , “ 肝
滞膜 络之 间 。 而败血 又必 归 于肝 。肝 主疏 泄 , 性喜条
则: 疏肝 行气 , 化 瘀 升 清 。 以 小 柴 胡 汤 加 细 辛 化 胆 之经 , 俱行于肋下 , 经属 厥 阴 少 阳 ” , 伤 后 气 机 阻 软柴胡 9 g , 姜半 夏 9 g , 淡 黄芩 9 g , 川 黄连 3 g , 炙 达 , 经脉 “ 布 胁 肋 … …别 贯 膈 , 上 注肺 ” , 猝 受跌 扑 , 黄芪 4 . 5 g , 炙 细辛 4 . 5 g , 制地龙 6 g , 当 归尾 9 g , 大 川 气 失条 达 , 血行瘀 阻 , 故见 胁痛 等证 。《 素问- 至真要
施杞运 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验案 5则
胡 军
( 上 海 中 医药 大学 , 上海 2 0 1 2 0 3 )
关 键 词 伤科 疾病 小 柴 胡 汤 验 案 中图 分 类 号 R 2 7 4 .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0 2 — 0 0 4 8 — 0 2
施 杞 教 授从 事 I 临床 、 教学 、 科研 工 作 5 0余 年 , 2 胸 胁 挫伤 博览群书、 治 学 严谨 、 学验俱丰, 运用 经方 治 疗 伤科
疾 病 有 着 丰 富 的临 床 经 验 。 笔 者 有幸 师 从 施 杞 教
如下 。
1 头 部 受 震
黄某 , 男, 3 8岁 。2 0 0 8年 1 2月 8日初 诊 。
芎 1 2 g , 赤 白芍 ( 各) 9 g , 杜 红花 9 g , 单 , 而先 其 所 因” 、 “ 木郁达之” 。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

第九节 蹲髋
双脚自然分开,膝关节稍弯曲,双 手指交叉,手臂环抱平举,然后缓 慢下蹲——起立;共6-12次。
第十节 摩三焦
上焦、中焦、下焦分别指胸部、 上腹部和下腹部。双手相叠,左 手在上,置于上焦,顺时针方向 按摩6-12次;再顺时针按摩中焦 6-12次,最后顺时针按摩下焦612次。
第十一节 吐故纳新
导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交感神经
脊髓
神经根
椎动脉
颈椎椎体
解剖结构
椎间盘
韧带
静力系统
动静力平衡
肌肉 动力系统
长期抬头、低头、侧屈,导致肌肉 劳损
动静力失衡
加速椎间盘退变
颈椎病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颈型 神经根型 其他型
X线片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
颈椎病的预防及保健
注意颈部保暖 勿将空调冷气直接
吹及颈部 避免感受风寒湿等
外邪
避寒湿
少劳损
避免长时间低头位姿势操劳 勿半躺位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防外伤——颈围、颈托
多用于椎间不稳或半脱位的患者 当急刹车时,往往出现颈部“挥鞭式”动作,易加重颈椎病病情,尤其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乘坐高速交通工具时 ,戴用颈围、颈托有 较好的保护作用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简介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功效
施 氏
内调气血脏腑




外强筋骨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 伴有口苦胁痛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 项痠楚不舒等湿热内扰证者可合用温胆汤清胆化痰,理 气和胃
➢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明汤益气养血,提升清阳
21
3、脊髓型颈椎病
➢ 当从“痉” 、“痿”论治,重点应观察患者肌张力的高 低和肌力的强弱
➢ 肌张力增高、肌力降低,从“痉”论治,主要由于恶血 留于肝经,气机受阻,肝气不舒所致,治以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方用益元解痉煎(圣愈汤合复元活血汤)加 减
研究范围
8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 性筋骨病的临床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1级博士:李晓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导 师:施 杞 教授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Institute of sp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 膏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 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0
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优势
具有补虚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于接受,深受病家的欢迎 在冬令进补之时,膏方治疗该病具有扶正祛邪、寓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患者李某,男,65岁,主诉腰背疼痛,症状已有3个月。


体发现腰部叩痛、搏动感,活动度受限,伴有明显背部僵硬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施杞教授为患者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建议患者进行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推荐患者进行理疗和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按摩、牵引等,以缓解疼痛和增加患者腰椎的灵活性。

2. 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NSAIDs),如
布洛芬、艾司唑仑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给予肌松药物,如甲氧氯普胺。

3. 持续康复锻炼: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推荐患者进行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运动,如伸展、弯曲和旋转等,以帮助恢复患者正常的腰椎功能。

4. 外科手术治疗:如果经过保守治疗3-6个月后患者症状没有
明显改善,或者出现明显神经功能损害,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或椎间融合术等。

施杞教授对患者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并强调了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患者按照教授的建议进行了治疗,并在随访期间逐渐缓解了腰背疼痛的症状。

施杞教授基于“两点一体”思想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验案1则

施杞教授基于“两点一体”思想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验案1则

施杞教授基于“两点一体”思想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验案
1则
李振军;施杞;鄢卫平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1(55)12
【摘要】尺骨粉碎性骨折多因外来高能量暴力直接损伤致病,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无菌条件越来越严格,尺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情况已逐渐减少[1-2],但临床上每年仍有报道术后骨不连的情况。

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为沪上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对于慢性筋骨病的诊治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3]。

尺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临床可属于急性筋骨病的慢性期。

【总页数】4页(P31-33)
【作者】李振军;施杞;鄢卫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四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21例观察
2.1/3管形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
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
4.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
5.张力性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施杞教授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体会

应用施杞教授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体会

激颈神经根 所 引起 , 其症 状有 疼痛 , 疼痛 为绞痛 、 痛或灼痛 , 钝 颈部功能障碍 , 影响 工作或睡眠 。 施杞教授乃 我国中医伤科名家 , 推崇
疗 特 色 , 中 医进 入社 区带来 良好 的示 为 范作用 。也 显示 了应 用筋 痹方治 疗神 经 根型颈椎病 具有 良好 的I 1 5床应用 价值 和 前景。
各 组 临 床 疗 效 比较 : 芪 疏 血 通 组 黄 3 5例 , 显效 2 2例 , 效 1 有 0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 率 9 . % , 芪 组 2 14 黄 2例 , 效 6 显 例 , 效 8 例 , 效 8 例 , 有 效 率 有 无 总 6.% , 36 疏血通组 2 例 , l 显效 5例 , 有效 9 例, 无效 7例 , 有 效 率 6 .% , 芪疏 总 67 黄 血通组分别 与黄 芪组 , 疏血 通组 比较 , 差 异均有 显著 性 ( P<0 0 , 0 0 ) .5 P< . 1 。说 明 3种方法均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 , 以黄 但 芪、 疏血通 联合治疗 的疗效最佳 。
病1 , 4例 高心病 1 , 0例 风心病 7例 , 扩张性 心脏病 4例。黄 芪组 2 , l 2例 男 2例, 1 女 0 例; 年龄 4 7 , 3— 4岁 平均 6. , 68岁 病程 7— 2 5年, 平均 67年 ; . 心功能分级 :级 8例 , Ⅱ Ⅲ 级6 , 8 ; 例 Ⅳ级 例 冠心病型颈 椎病 di 1 .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21 1 5 .6
准》 。①治 愈 : 善 率提 高 ≥2 3或评 分 改 / 达满分 ,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 颈、 能参加正常 劳动和工作 ; ②好转 : 改善率提高 ≥13 原 /, 有各种症状 减轻 , 、 背 疼痛 减轻 , 颈 肩 颈、 肢 体功能改 善 ; 未 愈 : ③ 改善 率提 高低 于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证者可合用血府逐瘀汤活血行气、逐瘀化痰
20
2、椎动脉型颈椎病
伴有头胀、头重如蒙,恶心欲呕,胸脘痞闷等痰湿中阻
证者可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熄风化痰
伴有口苦胁痛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 项痠楚不舒等湿热内扰证者可合用温胆汤清胆化痰,理 气和胃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膝骨关节炎
我国成年人的患病率为3~8.3%,而60岁以上 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50%以上
危害性大
年轻化
骨质疏松症
男性(﹥50岁)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0%-30%, 女性(﹥50岁)为30%~40%,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
· · · · · · ·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引起或加重其他系统的病变 按平均患病率25%计算:13亿×25%=3.25亿人
麻木不仁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机:气血亏虚、痰瘀闭阻、经脉不通
18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程较短偏标实者,治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 用益元舒筋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 ) 病程较长者往往偏虚,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用益元养身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 )
8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施杞教授学术经验于四川地震伤员治疗中的应用

施杞教授学术经验于四川地震伤员治疗中的应用

施杞教授学术经验于四川地震伤员治疗中的应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突发性灾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大批医疗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连续作战。

在自己的积极要求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于2008年5月16日参加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救援队飞赴灾区棉竹、德阳,在当地临时医院全力参与医疗救治,并随队下到蓥华、遵道、什邡等乡镇参与灾后的巡回医疗工作。

并于6月5日再次参加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上海第二批医疗队,奔赴位于成都的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在两次不同的环境下,作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尽最大的努力转化导师施杞教授的学术经验,运用于医疗救治。

1 手摸心会手法整复在地震早期因当地断水断电,各种辅助检查缺失的状况下,“简、便、效、廉”的中医诊疗优势,在各种创伤疾病的抢救及转运中体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病情轻重的判断、是否存在合并症、对骨折及脱位的诊断等都需要依靠手摸心会、四诊合参。

中医治疗损伤的特色就是四诊合参、手摸心会。

对于骨折创伤的诊疗,施杞教授强调医者须“明辨机理,巧用手法”。

所谓明辨机理,不仅要“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了解损伤局部的解剖结构,更应“明”损伤之性质、程度、特点,“明”患者体质之强弱虚实,“明”具体之整复方案。

而后才能成竹在胸,巧用手法。

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由于当时条件没有麻醉配合,因此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减少医源性损伤,增加复位成功率,复位前更应通过手摸心会熟知骨折断端情况。

在参与急救的前三天,我都是手摸心会诊治锁骨骨折、脊柱骨折、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指骨骨折和多种关节脱位等。

典型病例:杨*,男,13岁,右尺桡骨远端骨折、胫骨下1/3骨折、右环指中节骨折畸形,伤后2周均未得到良好整复,在无xray透视下,全凭手法整复,其后复片均达到解剖复位。

2 夹板固定震后初期生活用水及其困难,一段时间内对骨折伤患石膏固定难以进行,而此时施杞教授常用的夹板固定法就显露出了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杞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施杞,男,7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
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
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
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2006年被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批
“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并被文化部任命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
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
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
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
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
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
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
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
“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脊柱
痹证病理模型”、“脊柱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
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
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8
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
生全书》等专著26部。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
的主审和7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
主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
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并参加国家“973”项目,
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
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
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15项。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1

名,硕士研究生37名,指导博士后4名,带高徒7名。曾先后应邀去美、英、日、德
等国及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脊柱及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三、对进站博士后的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各个专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
英语基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