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教授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

年 毕 业 留 校 从 事 中 医 骨 伤 科 临
i
维普资讯
家
庭
中
医
药
… … ~ … … …
属 龙华 医 院成立 了 “ 海 市 中 上
医 颈 椎 病 专 科 中 心 ” 并 任 主 , 任。
学 基 金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及 上 海 市 等重 大 科 研 项 目 1 5项
位 、 儿麻痹 瘟蓄 小 骨质增 生、 骨 质疏松 的治疗 上 多有 见树 。独
创 “ 氏养 生保健 功 ” “ 氏三 施 、施 步九 法”治疗 颈腰椎 病 ,“ 、 摸 整 、 、 、 、 六 法治疗 骨 稳 运 治 调 折 , 一 清二 巧 三稳定 治疗脱 “ 位 等 ,尤 在 颈 椎病 的 防 治 上 成 绩显著 。近期 ,经过 激烈 竞争 被批 准 ,在上海 中医药 大学 附
年从 上海 中医药 大学校 长的 领
导 岗位 上退 下后 ,更 挹糟为投
人 封 了临 床 ,把时 间献 培 了病 人 。 中医骨伤科领 域 , 在 还在不 断 开拓 , 不断进 取 。 ( 辑 李 国坤 J 鳊
学 等 客座教 授 。施 老 不仅桃 李 满 天 下 ,科 研 上 亦 是 硕 果 累
并 建 立 了 诸 多 骨 伤 动 物 病 理 模 型 。 如 “ 性 硬 脑 膜 下 血 肿 慢
模 型 ” 老 年 骨 折 模 型 、“ 、“ 痹 证 病 理 模 型 ” 痹 证 型 颈 椎 病 、“ 模 型 ” 力 学失衡 型颈椎 病模 、“
领导 岗位 上 , 以 “ 亦 有样 子 , 不 要有架 子 ;有 心思 ,不要 有心
床。 先后拜 全 国著 名 中医学家 、 伤 科 大 师石 筱 山 及 石 幼 山 先 生 为师 , t 潜 , 2 钻研 , 得教诲 , 深 为 石 氏伤科传 人 。 施 先 生 酷 爱 中 医 ,但 又尊
老中医施杞医疗经验

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吴 陈治立王拥军崔全起万超整理编者按:施杞,江苏人,生于1937年。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受庭训。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师从中医伤科大家石筱山、石幼山。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30余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
还被美国普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施氏长期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较完整地继承了上海石氏伤科的学术经验。
擅长治疗各类脑病和脊椎病,对脑外伤、脑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各类风湿痹证有较深入的研究。
治疗颅脑损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伤科内损杂病多用“临证三辨,衷中参西”的方法;治骨折在分早、中、晚三期基础上,予以“摸、整、稳、运、治、调”六法;治脱位强调“一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
多年来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胃兼养,内(损)外(伤)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主张。
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了《中国骨伤科学》、《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临床中医脑病学》、《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等16部学术著作。
先后主持承担了10项国家及部、市级科研课题,其《痹证的实验模型和现代病理基础》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化瘀法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于仁厚处用心,于精深处用功。
———施杞施杞,1937年生,江苏省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学熏陶,酷爱中医。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明汤益气养血,提升清阳
21
3、脊髓型颈椎病
➢ 当从“痉” 、“痿”论治,重点应观察患者肌张力的高 低和肌力的强弱
➢ 肌张力增高、肌力降低,从“痉”论治,主要由于恶血 留于肝经,气机受阻,肝气不舒所致,治以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方用益元解痉煎(圣愈汤合复元活血汤)加 减
研究范围
8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 性筋骨病的临床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1级博士:李晓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导 师:施 杞 教授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Institute of sp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 膏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 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0
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优势
具有补虚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于接受,深受病家的欢迎 在冬令进补之时,膏方治疗该病具有扶正祛邪、寓
施杞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经验

髓 、 管而 出现 一 系列症状 和体 征 的综合 征 【 。《 血 1 素 J
问・ 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 云 “ 合而为痹也 , 其风气 盛者为行 痹 , 气 盛 者 为 痛 痹 , 气 盛 者 为 著 痹 。 寒 湿 ” 风性 善行 , 乘虚 侵袭人 体 可发 生疼 痛 游走 不定 。 先生 主张颈椎 病应 从 痹 论 治 , 因为 颈椎 病 除其 内 因 寒 为 阴邪 , 易伤 阳气 , 气血 , 络不 通 , 易 感觉 阻遏 经 故 正气 不 足 、 肾亏 虚之 外 , 邪风 寒 湿 乘 虚 而 入 , 肝 外 阻 冷 痛 。湿 性重 浊 , 气机滞 留不 散 , 于湿则 感 重着 使 伤 滞 经络气血 亦是 其发病 的重要 因素 。故 颈椎 病 临床 不适 。三 者结 合 , 情 变 化 多 端 。先 生 善 于 抓住 要 病 多兼 有风寒 湿 邪 外袭 症 状 。如 《 问 ・ 真要 大论 》 点 , 素 至 对症 下药 , 每有应 验 。 日 :诸 痉 项 强 , “ 皆属 于 湿 。湿 淫 所 胜 , …… 病 冲 头 祛邪 不 忘扶 正 , 多用 益 气 活血 药 颈椎 病 患者 痛, 目似脱 , 似拔 , 项 腰似 折 , 不 可 以 回 , 如结 , 髀 脯 胭 必肝 、 脾 之 正不 足 , 后 风 、 、 得 以深 入 而成 肾、 然 寒 湿 如裂。痹又可分为五体痹 、 ” 五脏痹。《 问 ・ 素 痹论》 痹 , 故治颈椎病之要 , 以扶 正为 主 , 恒 祛邪为次 。 3 日: “ 五藏 皆有合 , 久而 不去 者 , 病 内舍 于其合 也。 先生 以益气 活血 大法扶 正 , 投 入温 经散 寒之 味 , 再 辅 所谓痹者 , 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颈 各 ” 椎病的临床表现与五体痹 、 五脏痹表现十分类 似, 颈 椎病之 颈 型 、 经 根 型 、 动 脉 型 按 五 体 痹 辨 证 论 神 椎 治, 交感 型 、 髓 型按 五 脏 痹 辨 治 , 谓 效 如 桴 鼓 。 脊 可
名中医简介

唐汉钧,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
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主张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重视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
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对疮疡、颈颌淋巴肿、乳腺病、甲状腺病、周围血管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复杂性窦瘘、肛门、皮肤顽疾,乳癌、甲状腺癌、胃肠癌术后、放化疗期间的调治,毒蛇咬伤的救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病等,均有精深独到的治疗经验。
1987年起,相关临床成果及科研研究获国家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奖5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2项。
先后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博士后1名,国家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4人,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班学员5名,百人计划、启明星、医苑新星、大学后备专家等10余名。
主审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卫生部教材《中医外科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实用中医外科学》、《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等10余本专著,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特需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周四下午(需预约)邵长荣,男,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邵长荣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
1951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
1956年参加卫生部委托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的首届西学中研究班。
学术任职现任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5年邵长荣教授先后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失 调 。 致 痰 瘀 互 结 , 血 失 和 , 脉 不 遂 而 发 病 。在 中 国传 导 气 经
唐德 志
运行不畅而产生瘀 血 , 灵枢 ・ 疽》 “ 气客 于经 脉 之 如《 痈 日: 寒 中, 则血泣 , 血泣 则脉不通” 。寒为阴邪 , 其性 收引 , 寒邪 人血 , 血脉为之痉挛 , 血液凝 涩运 行 不 畅而形 成瘀 血 。《 匮要 使 金
统 医学古 典医籍中虽没有 这一病名 , 无论是 从病 因病机 上 但
分析 , 是 从 症 状 表 现 上 看 , 椎 病 属 于 中 医 痹 证 的 范 畴 【 。 还 颈 J J
清代 名医董魏如在其所 著之《 医极 》 中指 出: 痹非三 气 , “ 患有
痰 瘀 ” 可见 , 瘀 与 痹 之 间 有 着 重 要 的 关 系 , 痹 论 治 疾 病 。 痰 从
痰, 是体 内津液代谢发生障碍 的病理产物 , 分为有形之痰
和无形 之痰 。对于致 痰的病 因 , 自古就有较 多论 述。《 证治 汇
补 ・ 证 》 : 津 液 流 通 , 痰 之 有 。 若 外 为 风 、 、 、 之 痰 云 “ 何 暑 燥 湿 侵 , 为惊 怒 忧 思之 扰 , 食 劳 倦 , 色 无 节 , 卫 不 清 , 血 内 饮 酒 荣 气 浊败 , 熏蒸 津 液 , 乃 生 焉 ” 医 学 传 心 录 》 云 :痰 不 自生 , 痰 。《 亦 “
维普资讯
中 医正 骨 2O O8年 2月 第 加 卷 第 2期
( 11 总 4 )・ 6 ・ l
名 耋 史 医
学 术 菁 华
施 杞 教 授 应 用 逐 瘀 化 痰 法 治 疗 颈 椎 病 经 验 初 探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20
2、椎动脉型颈椎病
伴有头胀、头重如蒙,恶心欲呕,胸脘痞闷等痰湿中阻
证者可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熄风化痰
伴有口苦胁痛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 项痠楚不舒等湿热内扰证者可合用温胆汤清胆化痰,理 气和胃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膝骨关节炎
我国成年人的患病率为3~8.3%,而60岁以上 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50%以上
危害性大
年轻化
骨质疏松症
男性(﹥50岁)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0%-30%, 女性(﹥50岁)为30%~40%,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
· · · · · · ·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引起或加重其他系统的病变 按平均患病率25%计算:13亿×25%=3.25亿人
麻木不仁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机:气血亏虚、痰瘀闭阻、经脉不通
18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程较短偏标实者,治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 用益元舒筋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 ) 病程较长者往往偏虚,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用益元养身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 )
8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摘要:
一、施杞教授简介
二、施杞教授的医学成就
三、施杞教授的医案分析
四、施杞教授的学术思想与影响
五、结论
正文:
施杞教授,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成就方面,施杞教授擅长治疗内科、外科、儿科等多种疾病,尤其在治疗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治疗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调整全身机能,使人体恢复平衡。
在医案分析方面,施杞教授曾成功治疗一例严重肝硬化患者。
患者初诊时,肝功能严重损害,病情危重。
施杞教授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以养肝、健脾、活血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稳定。
施杞教授的学术思想深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他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调整全身机能,恢复人体的平衡。
此外,施杞教授还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促进医学的发展。
总之,施杞教授在中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医案分析和学术思想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杞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施杞,男,7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
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
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批“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并被文化部任命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脊柱痹证病理模型”、“脊柱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
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8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等专著26部。
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的主审和7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主编。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
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并参加国家“973”项目,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15项。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37名,指导博士后4名,带高徒7名。
曾先后应邀去美、英、日、德等国及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脊柱及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三、对进站博士后的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各个专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英语基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