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36-03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推行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据统计,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用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肉眼只能见50um以上的,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临床输液中最为常见的微粒有:(1)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特别是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细菌;(2)玻璃屑:切割安瓿操作方法不规范而产生;(3)橡胶微粒:穿刺胶塞或胶塞受溶液侵蚀剥脱而造成;(4)塑料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塑料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生产过程中的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5)药物结晶:某些药物放置过久,温湿度及PH变化,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6)碘化合物:各种碘剂消毒液的使用,随静脉穿刺或加药时消毒瓶塞的穿刺而进入人体;(7)棉纤维: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8)脂肪栓: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事例综述: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
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
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
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
主观问题: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
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力。
总结: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
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
输液时进入人体内的微粒有可能让你输掉健康!

输液时进入人体内的微粒有可能让你输掉健康! 中国是一个输液大国。 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病能快点好,要求打吊针,认为吃药效果不好、病程拖延时间长,医生劝其服药反而不高兴,这样容易误导医生不坚持用药原则。部分医生也在诱导患者,认为输液能立竿见影,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抱怨,静脉注射渐渐就成了习惯。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输液室成为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大医院的输液室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输液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呢?输液就一定安全吗? 很多人认为输液是安全的,其实,这种用药误解令人非常担忧。从药效发挥作用的角度而言,口服药物和输液的生物利用度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虽然输液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是最终效果与口服药是一样的,只不过口服药有一个吸收的过程,相对慢一些。 实上,静脉注射相对于口服和肌肉注射是最危险的破坏性治疗。打开人体静脉通道就会产生风险,可能会导致肺水肿、脉管炎等,而且还有资料显示,经常输液的人肺部容易出现结节,成为肿瘤产生的根源。因此,坚持用药原则非常重要,即使必须输液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 现代人为了追求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生个小感冒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发起人、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说,输入体内的液体中,都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进入到血液后,永远不会消失,还会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堵塞毛细血管。 我们知道,输液是将葡萄糖或氯化钠作为溶液,并伴以适量的药物,直接通过针刺的方式输入到人体的静脉中,它没有通过胃肠道把关,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你以为那一大瓶子液体是纯净水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液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粒,而这些微粒尽管在输液管端口处有一个输液过滤器,但只对15微米以上的颗粒有过滤作用,而对于<15微米的颗粒,则过滤不掉,仍有一部分颗粒过滤不掉被输入进了血管里,微粒包括: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生产和配药过程中的玻璃屑,橡胶瓶盖的橡胶微粒,输液袋、输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当这些微粒被带入肌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肉芽肿,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3分多钟的视频就明白了。 血管里流淌的血和机体组织之间,是存在一个气血交换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毛细血管进行。但如果经常输液,毛细血管就有可能会被这些颗粒堵住,久而久之,局部发生梗阻、坏死、炎症、增生,甚至还会形成肿瘤。由于这一过程是渐进式的,所以,当你发现情况不对时,可能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了,因为你无法找到证据来证明,你这个肿瘤是不是因为N年以前输液留下的后遗症。 总之,作为一名医生,想送给你的忠告就是:任何时候,你都要明白输液有可能给你带来的危害,凡是口服药物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一定要坚决拒绝静脉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当做人情和面子送给别人!
静脉输液过程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璃微粒 。另 外 , 砂锯 与 玻璃 安 瓿 摩擦 , 产 生 玻璃 碎 屑 和 会 脱落砂 粒 , 痕越 长 , 璃 碎 屑越 多。 一 支 5 ml 安 瓿 , 割 玻 的 用砂轮 割锯 后 不 } 掰 开 , 内 液 体 就 会 带 有 玻 璃 微 粒 肖毒 瓶 10 3 0 3 0~ 0 0个 ; 酒精 或 碘伏 棉 签擦 拭 后 再 掰 开 , 粒 污 用 微
口过 程 中 , 内 形 成 负 压 , 切 割 方 法 不 规 范 , 瓿 断 裂 的 瓶 若 安 瞬 问 , 内 的 负 压 把 玻 璃 碎 屑 吸 入 会 产 生 几 十 万 个 细 小 玻 瓶
的血栓 具有很 高 的发病 率 和病死 率 。
2 2 静 脉炎 . 研究 表 明 , 液 中微粒 含 量 与 静 脉 炎 的发 输 生 有关 ” 。微 粒进 入 人 体 后 , 随 血 液循 环 流动 并 刺 激 可
血 管 内壁造 成损 伤 , 血 管 内壁 正 常状 态 发 生 改变 , 使 引起
血 小板 黏着 , 致静 脉炎 产生 。 导
2 3 肉芽肿 产生 .
当微 粒侵 入肺 、 、 脑 肾等组 织 毛细 血管
内时 , 引起 巨 噬 细 胞 等 炎 性 细 胞 包 围 、 殖 , 成 肉芽 会 增 形 肿 , 成肺 、 、 造 脑 肾等部 位 不 同程 度 的供 血不 足 , 致循 环 导
1 2号 , 径 9 0~10 m , 明 加 药 时 针 头 切 下 的 微 粒 最 针 0 20 说
大直径 可 达 10 m, 人 的 毛 细血 管 直 径 7~9 m, 20 而 悬 浮于体 液 中的红 细胞 直 径 8 4 m, 大 的小 静 脉 直 径 为 . 最 2 0~3 0 m。大于 毛细 血 管直 径 的微 粒 , 0 0 可直 接 堵 塞 毛 细 血管 引起 血管栓 塞 , 小动 脉阻塞 可抑 制氧 化代谢 或其 若 他 代谢 活动 , 致细 胞 损 伤和 器 官坏 死 , 导 不溶 性 微 粒 引起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
径不同,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选择良好的制剂和输液用品 ❖ 改善配药环境 ❖ 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 正确的抽吸药液 ❖ 穿刺方法和注射针的选择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 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 染,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 工艺,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量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 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 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使治疗室 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有效地滤除空 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使 细菌总数≤500cfu/ m2 。
❖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 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并用酒精或稀释碘酊 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针尖
❖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 效地减少微粒。抽药操作 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 “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 抽吸方法。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分为:
❖ (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生产厂家。 ❖ (2)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a.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玻璃屑。 b.穿刺橡胶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c.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 (3)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4)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5)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实验表明: a.添加药物品种和数量越多,产生微粒就 越多。 b.产生微粒的数量与添加药物的次序有关。 c.添加药物是临床产生微粒最主要的原因。
静脉输液话“微粒”

静脉输液话“微粒”“微粒”是静脉注射液中难以消除的“副产品”,其危害不言而喻。
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污染,在操作中带入微粒也是不可避免。
除了药物本身,穿刺橡皮塞的碎屑脱落是微粒的主要来源。
因为高压灭菌时,瓶内空气膨胀使橡胶塞表面产生裂纹,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产生了微粒。
除此之外,不合格的输液器具、操作人员手部卫生、药物配置场所内的空气微粒都会造成药物微粒污染。
即便是在非常洁净的超净工作台进行药物配制,由于不同药物之间配伍,PH变化等均可能形成新的微粒,而中药注射液配伍形成微粒更多。
微粒随着静脉输液被带入人体血管,绕开了人体的防御和滤过机制,又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造成在人体内的长期存留。
大部分微粒沉积在肺和脑,对损伤的血管内壁产生刺激,使其不光滑,引起血小板粘着,形成血栓和静脉炎。
较大的微粒堵塞细小的血管,形成“肉芽肿”,从而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严重时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此外,微粒还会作为致热原导致患者发烧。
虽然我们认识到微粒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但也没有必要对输液治疗产生恐慌,以至于在该采取静脉注射的时候疑虑重重。
因为人体的毛细循环是有非常丰富的侧枝的,正常情况下,多数毛细血管处于关闭状态,只在组织需要大量氧供时大量开放。
即使一支毛细血管被小直径的微粒阻塞,由于侧枝的存在,也不致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除非是直径较大的微粒。
某些小口径的毛细血管(直径4微米左右)仅容红细胞变形后通过,小于20 微米的微粒与白细胞“体型”大致相当,除非引起严重的肉芽肿等炎症反应,否则一般不会造成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虽然微粒是静脉输液危害的罪魁祸首,但我们更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药物微粒。
一方面,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证,能经非输液途径给药的,尽量避免采取输液。
即只要能达到治疗目的,无创伤的医疗技术是首选;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生产工艺和输液技术日益改进,药物质量的不断提升,严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

[] 3 赖土群 , 史秋 连 , 廖倩 , 泌尿 手术 患者 术前 导尿 时机 的研 等.
究 . 药 与保 健 , 0 9 1 ( ) 1 2 医 2 0 ,7 2 :0 .
[] 丽, 4魏 胡卓亚. 院患者 的健 康 需 求与健 康教 育. 代护 理 , 住 现
中外 医 学 研 究
1 |誊| = | _ 。 ≯||
21 0 1 第 9卷 1年 0月
第2 9期
C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HI E E 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 | 奠蜚墨 - u
| 薯| | | 薯 | |
||毫 ||。
留置 尿 管 。这 些 可 能 是 造 成 患 者 对 置 管 过 程 , 管 技 术 知 识 的需 置
总 之 , 士 要 注 重 A身 素 质 的培 养 , 强 新 知 识 的 学 习 , 握 护 加 掌 有 效 的沟 通 技 巧 , 有 良 好 的 业 务 素 质 , 据 患 者 的 文 化 水 平 及 具 根
【 摘要 】 目的
工作 实践 。结 果
分析 引起 I 临床输液微粒 污染的各 种来源 , 其危害 , 定预防措施 。方法 及 制
通过查 阅近年 来文献资料 , 结合 I 临床
输 液 微 粒 形 成 的 来 源 包括 配 制 前 的 原 料 , 器及 输 液 用 具 , 制 中 的 橡 胶 塞 , 璃 安 瓿 微 粒 , 境 空 气 , 及 人 为 因 客 配 玻 环 以 减 少 临床 输 液 微 粒 的 产 生 应 从 各 个 环 节 开 始 , 须加 强 对 各 方 面 的 严 格 监 控 和 必
22.输液微粒的防范 丁晓娟

USP1980版
每ml溶液内含10μm微粒不超过50个及25μm微技不超过5个
JP1981版
每ml溶液内含2μm微粒不超过1000个及5μm微粒不 超过100个
BP1980年版
每ml溶液内含5μm微粒不超过100个及20μm微粒不超过4个
微粒的预防
• 采购质量合格的大输液、药品和输液器具 • 改善输液环境:如建立万级洁净配药室,改善配药环境 • 改进输液操作流程:如减少锯切安瓿、应用侧孔针、减少反复穿刺 • 使用终端过滤输液器
严重危害的过程。
输液微粒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溶媒、空气洁净级别、工艺过程、容器洁净度、储存搬运等环节 临床准备、操作时:切割安瓶、穿刺胶塞、配液,药物之间的配伍、输液过程
中的负压以及空气过滤等
输液和注射器具引入微粒污染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
临床输液中常见的微粒种类
尘埃微粒: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玻璃屑: 切割安瓶而产生 橡胶微粒: 穿刺胶塞造成 棉纤维: 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 塑料微粒: 输注装置中存在的 脂肪栓: 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炭颗粒: 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 药物结晶: 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三、 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当微粒侵入肺、脑、肾等组织毛细血管内时,会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形成肉芽肿,从而 引起脑、肺、肾和眼等部位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造成循环障碍,直至坏死。
输液微粒的危害:
四、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药剂中含有的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他异物都可在注射部位或在静脉 血管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戴上寻呼机。 戴上安全眼镜。 获取一次性防护罩。 拆下防护罩两侧的保护层。 解开安全帽前面的扣子。 把面罩装在安全帽上。 扣上安全帽前面的扣子。 在镜子中检查着装。 戴上橡胶手套。 进入无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