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响

合集下载

重症麻疹病人的1例护理体会

重症麻疹病人的1例护理体会

重症麻疹病人的1例护理体会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1]。

传染性极强,易造成流行,且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儿童,但近几年由于人群中抵抗滴度下降,成人麻疹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症状多较小儿重,并发症多。

我院于2015年1月10日收治1例麻疹并发肝功能损伤,心肌炎,支气管肺炎,这是我医院自收治麻疹病例以来,较为罕见的病例。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汉族。

2015年1月10日上午11:00急诊入院。

①查体:T:39.8℃,P:96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有憋喘,面颈部、耳后可见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轻微瘙痒,右侧颊粘膜可见科普利克斑(Koplik斑),眼结膜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和心包摩擦音。

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6天,痰为白色粘痰,加重伴胸闷、憋喘1天,6小时前耳后、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轻微瘙痒,皮疹进行性增多。

急检:血常规,生化。

急检回报:血常规:WBC4.31×109/L,RBC4.10×1012/L,HGB121g/L,PLT117×109/L,NO.731,血沉32.0mm/h;生化:AST54U/L,钠133mmol/L,肌酸激酶614U/L,乳酸脱氢酶422U/L,a-羟丁酸脱氢酶288U/L。

入院初步诊断: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支气管肺炎,心肌炎。

立即给予:通知病重,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褥疮发生,鼓励进流质饮食;注意休息,房间通风,注意呼吸道隔离。

给予利巴韦林800mg入液静滴1/日抗病毒治疗,头孢唑肟钠1.5g入液静滴1/日、青霉素钠粉针800wu入液静滴1/日抗感染治疗;20%脂肪乳注射液250ml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粉针2.7g入液静滴1/日保肝治疗。

儿童重症肺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

儿童重症肺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林海,E m a i l :l i n h a i 652@163.c o m儿童重症肺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孙星星1,林 海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泉州362000;2.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 I C U ,福建福州350001) 摘 要: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P I C U 儿童重症肺炎患者152例㊂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或死亡),比较两组性别㊁年龄㊁发病季节㊁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量表(P e d i a t r i cC r i t i c a l I l l n e s sS c o r e ,P C I S )(入院后24小时内评分)㊁实验室检查㊁住院天数㊁血常规㊁C 反应蛋白(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R P )㊁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儿的免疫水平变化,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㊂结果 两组在年龄㊁发病季节㊁住院天数㊁白细胞计数㊁C R P ㊁P C I S 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未完全缓解组的C D 3+㊁C D 4+㊁C D 8+T 与B 淋巴细胞及I g G ㊁I g M 与I g A 低水平患儿占比较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 <0.05)㊂经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㊁发病季节㊁P C I S 评分㊁C D 4+及I g G 水平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 <0.05)㊂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若年龄小㊁发病季节为秋冬季㊁P C I S 评分低,伴有较低水平的C D 4+㊁I gG ,往往提示预后较差㊂关键词:肺炎;儿童;免疫;预后中图分类号:R 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6-0521-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6.007C h a n g e s i n i m m u n e f u n c t i o na n d p r o gn o s t i c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 i n c h i l d r e n S u nX i n g x i n g 1,L i nH a i 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Q u a n z h o uF i r s tH o s p i t a lA f f i l i a t e d t oF u j i a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Q u a n z h o u 362000,C h i n a ;2.P e d i a t r i c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 ,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i a lM a t e r n i t y an d C h i l d r e n sH e a l t h H o s pi t a l ,F u z h o u 35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L i n H a i ,E m a i l :l i n h a i 652@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r o g n o s t i cf a c t o r s o f 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 i n c h i l d r e n .M e t h o d s I tw a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i n v o l v i ng 152chi l d r e n w i t h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i nt h e p e d i a t r i c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 (P I C U ),Q u a n z h o u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F uj i a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 r o m D e c e m b e r 2019t oD e c e m b e r 2021.A c c o r d i n g to t h e o u t c o m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a l l o c a t e d t oc o m p l e t e r e m i s s i o n g r o u p a n d i n c o m p l e t e r e m i s s i o n g r o u p (p a r t i a l r e m i s s i o no r d e a t h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l i k e g e n d e r ,a g e ,o n s e t s e a s o n ,pe d i a t r i c c r i t i c a l i l l n e s s s c o r e (P C I S )w i t h i n 24h o u r s af t e r a d m i s s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a m i n a t i o n ,l e ng t ho f s t a y,b l o o d r o u t i n e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R P ),t r e a t m e n t a n do u t c o m ew e r e 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I mm u n e l e v e l s 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p r o g n o s i sw e r ea n a l yz e d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f o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b y L o g i 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T h e r ew e r e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a g e ,o n s e ts e a s o n ,l e n g t ho fs t a y ,w h i t eb l o o dc e l l c o u n t ,C R P ,a n dP C I Ss c o r e sb e t w e e nt h eb o t h g r o u p s (P <0.05).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c h i l d r e n w i t hl o w l e v e l s o f C D 3+,C D 4+,C D 8+T l y m p h o c y t e s ,B l y m p h o c y t e s ,I g G ,I g Ma n d I g Ai n t h e i n c o m p l e t e r e m i s s i o n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m p l e t e r e m i s s i o n g r o u p (P <0.05).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g e ,o n s e t s e a s o n ,P C I S s c o r e ,C D 4+a n d I gG l e v e l sw e r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i nc h i l d r e n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C h i l d r e nw i t hs e v e r e p n e u m o n i aw h oa r e y o u n g,w i t ht h eo n s e t s e a s o no f a u t u m na n d w i n t e r ,l o w P C I Ss c o r e ,a n d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l o wl e v e l s o fC D 4+a n d I g Gh a v e a p o o r p r o gn o s i s .K E Y W O R D S :p n e u m o n i a ;c h i l d r e n ;i mm u n i t y ;p r o gn o s i s 儿童重症肺炎发病率高,起病较急,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㊂发展中国家的重症肺炎患儿50%~80%需住院治疗[1]㊂婴幼儿是重症肺炎发病的主要年龄段,并发症多,相关实验指标变化大㊂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脓毒症㊁胸腔积液等,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2]㊂儿童重症肺炎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在于通气与换气发生障碍及肺内㊁肺外并发症㊂在病情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㊁心力衰竭㊁休克等㊂对有基础疾病患儿的治疗难度更大,甚至有更高的死亡率㊂儿童重症肺炎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2]㊂研究表明,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㊁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对呼吸道上皮细㊃125㊃‘临床荟萃“ 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20,2023,V o l 38,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胞直接损伤及其分泌的毒素损伤㊁免疫功能失调及全身炎症反应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3]㊂为进一步探究儿童重症肺炎的免疫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院P I C U儿童重症肺炎患儿152例,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或死亡)㊂完全缓解组104例,未完全缓解组48例㊂纳入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对儿童重症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等手段确诊,临床资料完整者㊂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研究前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合并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其它严重基础疾病;未取得家属知情同意者㊂1.2研究方法1.2.1资料收集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发病季节㊁血常规㊁C反应蛋白(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C R P)㊁住院天数㊁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量表(p e d i a t r i c c r i t i c a l i l l n e s s s c o r e,P C I S)(入院后24小时内评分)等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㊁转归等㊂1.2.2白细胞㊁C R P㊁免疫指标检测应用日本希森美康X N10仪测定白细胞,应用仪普门P A-990仪测定C R P,应用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测定C D3+㊁C D4+㊁C D8+与B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应用贝克曼I MMA G E80仪检测抗体I g G㊁I g M与I g A水平,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按操作说明进行检测㊂根据不同年龄正常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判断患儿淋巴细胞水平[4]㊂根据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表判断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4]㊂淋巴细胞或免疫球蛋白水平ɤ(x--2s)为低水平,淋巴细胞或免疫球蛋白水平>(x--2s)为正常㊂1.2.3 P C I S 主要包括心率㊁血压㊁呼吸㊁血氧分压㊁p H值㊁血钠㊁血钾㊁肌酐或血尿素氮㊁血红蛋白㊁胃肠系统症状㊂在患儿入院后第1天用其评价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选择1天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血尿素氮或肌酐评分时计1项㊂>90分为非危重; 70~90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5]㊂1.3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25,Q75)]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㊂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多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资料完全缓解组104例,男性56例,女性48例;未完全缓解组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㊂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两组年龄㊁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完全缓解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未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完全缓解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C R P数值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 a b.1 C o m p a r i s o no f g e n e r a l d a t a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月)住院天数(天)发病季节[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白细胞计数(ˑ109/L)C R P(m g/L)完全缓解组10456(53.8)48(46.2)10.00(3.25,63.00)6.18ʃ3.909(8.6)9(8.6)31(29.8)55(52.9)11.16ʃ5.768.30(0.55,20.58)未完全缓解组4824(50.0)24(50.0)12.00(6.25,32.50)8.19ʃ5.936(12.5)11(22.9)16(33.3)15(31.2)14.21ʃ8.7734.63(0.90,91.17) t/Z/χ2值0.1931.414-2.4796.632-2.5562.553P值0.6610.0370.0140.0290.012<0.012.2两组入院后24小时内P C I S评分未完全缓解组P C I S评分水平低于完全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2.3两组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两组在C D3+㊁C D4+㊁C D8+与B淋巴细胞水平及I g G㊁I g M 与I g A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完全缓解组相比,未完全缓解组免疫指标处于低水平者占更大比例㊂见表3㊂表2两组P C I S评分比较T a b.2 C o m p a r i s o no f P C I S s c o r e s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组别例数P C I S评分(分)P C I S分级[例(%)]危重极危重完全缓解组10485.11ʃ2.87104(100.0)0未完全缓解组4876.71ʃ7.3544(91.7)4(8.3) t值10.14-P值<0.010.009㊃2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 两组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例(%)]T a b .3 C o m p a r i s o no f l y m p h o c y t e a n d i mm u n o g l o b u l i n l e v e l s b e t w e e n g r o u ps [c a s e s (%)]组别例数C D 3+低水平正常C D 4+低水平正常C D 8+低水平正常B低水平正常完全缓解组 1040104(100.0)0104(100.0)0104(100.0)3(2.9)101(97.1)未完全缓解组483(6.3)45(93.7)5(6.3)43(93.7)6(12.5)42(87.5)8(16.7)40(83.3)χ2值7.04811.90014.3758.515P 值0.0080.001<0.010.004组别I gG 低水平正常I gM 低水平正常I gA 低水平正常完全缓解组 12(11.5)92(88.5)5(4.8)99(95.2)5(4.8)99(95.2)未完全缓解组12(25.0)36(75.0)8(16.7)40(83.3)10(20.8)38(79.2)χ2值4.2235.4288.711P 值0.0400.0200.0032.4 预后相关危险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 将年龄㊁住院天数㊁发病季节㊁白细胞计数㊁C R P ㊁P C I S 评分㊁体液免疫㊁细胞免疫数值纳入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㊂经分析后显示年龄㊁发病季节㊁P C I S 评分㊁C D 4+及I gG 水平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见表4㊂表4 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T a b .4 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gn o s t i c r i s k f a c t o r s 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P 值O R 值95%C I下限上限年龄-0.1200.03412.615<0.010.8880.8300.948发病季节-0.8440.4214.0290.0450.4300.1890.980P C I S 评分-0.7490.16819.854<0.010.4730.3400.657C D 4+-0.0030.00113.879<0.010.9970.9960.999I g G 0.6390.2446.8560.0091.8941.1743.0553 讨 论儿童重症肺炎起病急㊁来势猛㊁并发症多㊁常累及全身㊁典型表现常被掩盖,往往因诊治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导致病情进展恶化,甚至死亡[6]㊂本组资料显示,秋冬季是儿童重症肺炎的好发季节,且是独立危险因素㊂根据杨小青等[7]的研究,秋冬季节的儿童重症肺炎发病率相比春夏季明显增高,提示季节㊁天气是儿童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㊂本研究病例所在地区的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上升,寒冷导致人们外出减少,可能会增加环境拥挤和室内空气污染从而使患者接触潜在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总发病率高㊂肺炎按照病原体分类有细菌性肺炎㊁病毒性肺炎㊁支原体肺炎等[8],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在肺炎发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9]㊂由于各器官尚在发育,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对疾病的防御意识较差,儿童易受环境中病原体侵害而成为肺炎的好发人群[10]㊂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㊁咳嗽㊁气促等,部分患儿伴发食欲不振㊁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㊂若炎症控制仅局限在肺部较小范围,则病情较轻,恢复顺利,若患儿存在重症肺炎高危因素,则感染可能难以控制,肺部受累面积扩大,可致肺通气功能及肺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㊁心力衰竭㊁中毒性脑病㊁微循环障碍㊁休克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1]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力比较弱,在患病后症状较为明显,且进展快,治疗也具有一定难度,容易出现反复,如果不能早期识别儿童重症肺炎,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对其他脏器造成累及,损伤身体机能,引发其他病症,例如急性肾炎㊁心肌炎㊁脑膜炎等,影响预后㊂练文灿[12]研究提示观察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内比较,重症肺炎患儿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检测结果与轻症患儿也有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检测结果作为儿童肺炎的诊断与预后指标有现实意义㊂早期发现并干预儿童肺炎,预防肺炎的进一步进展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㊂虽然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指出,细胞免疫在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㊂病原体侵入肺部,产生炎症介质与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直接相互作用,激活细胞免疫,引起细胞损伤,白细胞介素-1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炎症的主要调节因子[14-15]㊂同时,部分病原体表面的抗原成分与人体组织细胞成分类似,因而可发生交叉反应,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大量白细胞通过炎症介质的引导抵达病变部位,释放的水解酶可导致周围组织器官损伤㊂目前有假说认为,初次感染时肺部免疫水平不㊃325㊃‘临床荟萃“ 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20,2023,V o l 38,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足,导致肺部感染持续时间较长,继而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抑或是肺炎感染时激发的过度活跃的固有免疫反应,是儿童肺炎发展为重症肺炎的重要免疫学机制[16]㊂重症肺炎患儿的l g M与肺部感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是初次体液免疫中最先出现的抗体;l g A具有抗菌作用,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当机体出现感染后,其值会降低;l g G是血清与体液中含量最高的抗体,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中和多种毒素㊁激活补体的作用;以上指标是临床常用免疫指标,可以反映患者免疫功能㊂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发育,正常儿童在1~6岁期间体液免疫功能不断提高,I g G㊁I g M㊁I g A水平不断升高㊂感染肺炎的患儿处于炎症反应状态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激活[17]㊂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抗体为免疫球蛋白㊂感染肺炎可导致血清I g A和血清I g G水平的升高㊂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反映患儿的细胞免疫水平,C D4+T淋巴细胞又称辅助性T淋巴细胞,C D4+是辅助T淋巴细胞的标志,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在机体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调节㊁制约作用[18]㊂C D8+T淋巴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别在启动免疫反应与杀伤靶抗原过程中发挥作用,重症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肺炎进展与器官损伤[19]㊂在干预前,往往可检测到患儿的C D4+/C D8+比值失衡,I g A㊁I g G㊁I g 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20]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完全缓解患儿与未完全缓解患儿在C D3+㊁C D4+㊁C D8+与B淋巴细胞水平及I g G㊁I g M与I g A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重症肺炎早期淋巴细胞亚型检测及免疫球蛋白检测指标较低的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可能性较大,也证实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与重症肺炎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21]㊂因此,监测细胞免疫㊁体液免疫指标可能对早期识别儿童重症肺炎有一定帮助,为早期干预儿童重症肺炎提供新的思路[22]㊂同时,本研究对比了不同预后的两组患儿的年龄情况及P C I S评分,结果提示,预后较差的患儿年龄小于预后较好的患儿,这可能与患儿免疫功能发育规律相关㊂预后较差的患儿P C I 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较好患儿,未完全治愈组P C I S评分较完全治愈组低,多评为极危重㊂因而早期结合年龄及P C I S 评分进行评估,可为判断患儿预后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㊂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患儿若年龄小㊁P C I S评分低㊁秋冬季节发病㊁且伴有较低水平的C D4+㊁I g G,往往提示预后较差,需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㊂参考文献:[1] M c A l l i s t e rD A,L i u L,S h iT,e ta l.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e s t i m a t e so f p n e u m o n i a m o r b i d i t y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i nc h i ld re n y o u n g e rt h a n5y e a r s b e t w e e n2000a n d2015: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 G l o b H e a l t h,2019,7(1): e47-e57.[2]刁敏.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特别健康,2021,(21):48.[3] K i l i a n M,H u s b y S,A n d e r s e n J,e t a l.I n d u c t i o n o f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d i s s e m i n a t e di n f e c t i o n w i t hI g A1p r o t e a s e-p r o d u c i n g e n c a p s u l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s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p n e u m o n i a e,h a e m o p h i l u s i n f l u e n z a e t y p e b,a n dn e i s s e r i am e n i n g i t i d i s[J].m B i o,2022,13(3):e0055022.[4]‘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书讯[J].临床儿科杂志,2015,(4):308.[5]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6):370.[6] G B D2019U n d e r-5M o r t a l i t y 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p r o g r e s s t o w a r d s s u s t a i n a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g o a l3.2f o rn e o n a t a la n dc h i l dh e a l t h:A l l-c a u s ea n dc a u s e-s p e c i f i cm o r t a l i t y f i n d i n g s f r o mt h e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d i s e a s e s t u d y2019[J].L a n c e t,2021,398(10303):870-905.[7]杨小青,蒋德林,张雅林.377例儿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3):10-13. [8] M e g g e d O.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p y o g e n e sv e r s u s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p n e u m o n i a e p l e u r a le m p y e m a a n d p n e u m o n i aw i t h p l e u r a le f f u s i o ni nc h i l d r e n[J].P e d i a t rI n f e c t D i sJ, 2020,39(9):799-802.[9]冯天锋.阿奇霉素不同滴注时间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气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8):1796-1799.[10]涂婧媛,林东如,刘剑明,等.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0):128-129.[11]J o h n s o nE D,S c h e l l J C,R o d g e r sGM.T h eD-d i m e r a s s a y[J].A mJH e m a t o l,2019,94(7):833-839.[12]练文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指标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J].智慧健康,2021,7(31):17-19. [13]刘艳艳,景淑军,崔振泽.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2):31-33.[14]J i nY,X u e J,R u a nM,e t a l.E x p r e s s i o n o f s e r u m m i R-155i nc h i ld re nw i t h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 p n e u m o n i a a n d I t s r o l ei ni mm u n i t y t o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J].I n f e c t D r u gR e s i s t,2021,14:1273-1281.[15] B o s e S,S e g o v i a J A,S o m a r a j a n S R,e t a l.A D P-r i b o s y l a t i o n o fN L R P3b y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 C A R D St o x i nr e g u l a t e si n f l a mm a s o m e a c t i v i t y[J].m B i o,2014,5(6):e02186-14.[16] K u m a r S.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A s i g n i f i c a n t b u tu n d e r r a t e d p a t h o g e ni n p a e d i a t r i cc o mm u n i t y-a c q u i r e dl o w 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J].I n d i a nJ M e dR e s,2018,147㊃4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3-31.[17] W a n g Z,B a o H,L i u Y,e ta l.I n t e r l e u k i n-23d e r i v e df r o mC D16(+)m o n o c y t e s d r i v e s I L-17s e c r e t i o nb y T L R4p a t h w a yi n c h i l d r e nw i t h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 p n e u m o n i a[J].L i f eS c i,2020,258:118149.[18]牛红艳,宋祥春,萨初然贵,等.儿童重症肺炎不同危重程度的凝血㊁免疫指标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21,6(20):8-11.[19]谢诚,樊映红,艾涛,等.丙种球蛋白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C R P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9):1446-1450.[20]刘红伟,安冀坤,马桂芹,等.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2):1608-1610.[21] X u N,C h e n P,W a n g Y.E v a l u a t i o n o fr i s k f a c t o r sf o re x a c e r b a t i o n s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d e n o v i r a l p n e u m o n i a[J].B i o m e dR e s I n t,2020,2020:4878635.[22] N i c o l a iL,L e u n i g A,B r a m b sS,e ta l.I mm u n o t h r o m b o t i cd y s re g u l a t i o n i n C O V I D-19p n e u m o n i a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 l u r ea n dc o a g u l o p a t h y[J].C i r c u l a t i o n,2020, 142(12):1176-1189.收稿日期:2022-11-18编辑:张卫国㊃525㊃‘临床荟萃“2023年6月20日第38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3,V o l38,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环境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价值

环境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价值

环境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价值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但是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生存和发育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早产儿一方面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周到的护理。

而环境干预护理对早产儿的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护士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环境干预护理对NICU早产儿的重要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早产儿在NICU的生存环境。

早产儿由于生理和神经系统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NICU里,充斥着各种医疗设备和监护仪器,环境嘈杂,光线刺眼,空气质量差,对早产儿的生存和发育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里,早产儿易产生压力反应,易产生感染,易影响睡眠和营养摄入,甚至影响脑部发育。

NICU的环境本身就对早产儿的生存和发育构成了威胁。

改善环境,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早产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境干预护理在NICU的实施,则主要集中在改善NICU的生存环境,包括改善光线、降低噪音、优化空气质量、控制气温和湿度等。

改善光线对早产儿的睡眠、免疫和新陈代谢功能有重要影响,适当的光线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康复恢复,而过强或不协调的光线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营造适宜的照明环境,需要通过遮光和控制光线强度来减少对早产儿的刺激。

降低噪音也是环境干预的重点之一。

噪音会对早产儿的睡眠和压力反应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引发听力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降噪材料、缓冲材料和科学分布医疗设备等手段来降低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至关重要。

优化空气质量也是环境干预护理的重要内容。

容易堵塞的呼吸道和不完善的呼吸系统是早产儿常见的生理特点,而不良的空气质量会对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感染和呼吸困难。

通过科学的通风和空气净化手段可以有效改善NICU的空气质量,保证早产儿的呼吸舒适和健康。

控制气温和湿度也是环境干预护理的关键,因为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温度和湿度的不适会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睡眠和免疫功能。

小儿麻疹患者的护理

小儿麻疹患者的护理

【 图分类 号】 4 3 中 R 7
【 标识码 】C 文献
【 章编 号】1 7 — 7 12 1 )5 a一 1— 2 文 6 4 4 2 (0 0 0 ( ) 14 0
规 则 的红 色 斑丘 疹 ,疹 间 皮肤 正 常 ,依耳 后一 际边 缘一 发 面
麻疹 是儿 童最 常见 的急性 呼 吸道传 染病 之 一 , 疹减 毒 麻 活疫 苗普 及接 种后本 地发 病率 明显 下 降 , 但近 年 由于 外来 流
护理研究
20 5第7第3 0年 月 1 1 1 卷 期
小儿麻疹患者 的护理
陈 爱 平
( 江苏省 苏北 人 民医 院新 区分 院 , 江苏扬 州
25 0 ) 2 0 1
【 要】目的: 摘 探讨 4 J 麻疹 的最 佳 护理 措施 。方法 : 临 床治 疗 的基 础上 , 4 ,L 在 对 0例 小 儿麻 疹 患儿 实 施全 面 细致 的 护 理 , 括 隔离 、 室 管理 、 包 病 皮肤 与五 官护 理 等基 础护 理 , 以及对 高 热 、 吸 困难 等 的对症 护理 , 时 , 呼 同 注重 对 小儿 的心
1 . 饮 食 护理 饮 食 以清 淡 、 消化 、 .5 3 易 营养 丰 富的 流食 、 流 半
食为宜, 少量 多餐 , 持水 、 保 电解 质平衡 。 鼓励 多饮 水 , 以利 排
毒、 退热 、 疹 . 透 必要 时 按医 嘱静 脉补 液 。恢 复期应 添加 高 蛋
白、 高能 量及 多种 维生 素 的食物 , 无需 忌 口。随体 温降低 、 病
理 护理 和对 家长 的健康 教育 。结果 : 过积极 治疗 和细 致 、 面 的护理 .0例 麻疹 患儿全 部 治愈 。结 论 : 通 全 4 科学 、 致 、 细

VEST气道清除系统配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排痰的效果观察

VEST气道清除系统配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排痰的效果观察
保持皮肤 干爽 ; ④做好 输液 管理, 输液 滴速要 慢 , 可按 5 m l /
( h・ k g ) 进 行 或遵 医 嘱 , 给 药 护 士 要 熟 悉 药 物 的不 良反 应 并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 1例 ( 2 . 0 8 %) , 对 照组发生 并发症 8
例( 1 6 . 6 7 %)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 2 = 4 . 4 1 ,
女l 9例 , 年 龄 3个 月 一 6岁 , 平均( 3 . 6 3±1 . 2 4 ) 岁; 对 照组 中 男3 0例 , 女l 8例 , 年 龄 5个 月 一 6岁 , 平均 ( 3 . 7 1 ±1 . 3 3 ) 岁。
计量资料 以( i±s) 表示 , 组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 数资料采
P< 0 . 0 5 ) ;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 满意 4 6例 ( 9 5 . 8 3 %) , 对照组 对护理工作 满意 3 7例 ( 7 7 . 0 8 %) ,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 意率
密切观察病情 , 一 旦有 不适 及 时通 知 医师并 做好 相应 的护 理 。⑤制定护理质量 评价标 准 , 患儿 出院后进 行跟踪 调查 ,

V E S T气 道 清 除 系 统 配合 护理 干 预应 用 于小 儿 重症 肺 炎排 痰 的效 果 观察
陈丽磁 , 童 阿英 , 廖英真, 陈英 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 V E S T气道 清除系统配合护理干预应用 于d ' J L 重症肺炎排痰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d ' J L 重症肺炎 9 6例为研究对
象, 随机 分为两组 , 各4 8例。对 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联合雾化吸人后拍背排痰 方法 , 观察组采用 V E S T气道清 除系统配合 护理干预 排痰方 法, 观察两组排痰效果 。结果 观察组 患儿排痰量 、 并发症发生率 、 住 院时 间、 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优 于对照组 (P < 0 . 0 l 或 P< 0 . 0 5 ) 。结论 V E S T气道清除系统配合护理干预方法应用 于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清除痰 液,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 院时间。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传统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5%,观察组患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并且在二者的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胸片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会更加显著。

标签:针对性护理;小儿肺炎护理;效果分析小儿肺炎是指因为病毒、细菌感染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婴幼儿因为呼吸系统发育不够完全成熟、部分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等原因,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根据有关的研究报道: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如果对其进行干预,特别是针对性护理,不但会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而且對小儿肺炎的针对性护理起到推广作用,对于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这一理论的实际操作效果,本文选取了某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分组后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4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在7个月到10岁之间,平均病程是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1.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如下针对性护理:1)为了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大肺泡的通气量,同时纠正患者的缺氧情况,进一步减轻二氧化碳的滞留,应该鼓励患者多咳嗽、多排痰,要及时清理掉呼吸道的分泌物,对于其排出不通畅的患者可以进行翻身及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叩击胸背等方式。

43例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

43例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
程度的缺氧症状 。可 因毒素 、 缺氧代 谢异 常引起循 环衰 竭 、 呼吸 衰竭 、 中毒性脑 病等 。并发症 越多 , 病死 率越 高。护理 质量 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患儿 的安危 。因此 , 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本 病的
吸衰竭均未采用机械呼 吸, 着重 吸痰和 高浓度给 氧 、 给呼 吸兴奋
9 一 4
中外 医学研究
21 0 1 第 9卷 1年 1月
第3 1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 R S A C
0_≯≯∥。零 -

l 一 I ◆ ≯l l llI | 。。 l l 。 曩孽. : _lI 。誊 l l l l _ ll l 簦 一 1 l l l
本文研究结果 表 明, 多发 性腹部 闭合 性 损伤 的急 诊 救治 在 中, 进行全方位 、 精密 、 确的手术 前后 的护理 干预措施 , 准 能巩 固 且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有效地提高 治愈率 。全 面周密 的护理工作 可 以对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 的预后起到极其重要 的影响 ,
[] 2 佳雷.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 围手术期护理. 西藏 医药杂志,0 7 20 ,
2 ( )5 . 83 : 7
[] 3 华木 旺, 邹式 炉 , 文伟 , 27例 腹部 闭合 性损 伤 诊 治分 陈 等.3
析. 中国实用医药,0 7 2 2 )6 6 . 20 ,( 4 :4— 5
严重度及治疗 的复杂性 , 极易使患者出现紧张 、 恐惧 情绪。为此 , 医护人员应 当多关心 和爱护患 者 , 强对患 者 的交 流 、 加 沟通和 引
痰, 以有效地 防止 窒息。吸痰时两侧鼻腔及 口腔分 泌物全部 吸干

麻疹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麻疹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 (二) 非典型麻疹
少数病人,病程呈非典型经过。体内尚有一定免疫力者呈轻型麻疹, 症状轻,常无粘膜斑,皮疹稀而色淡,疹退后无脱屑和色素沉着,此 种情况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或曾接种过麻疹 疫苗者。
(三).常见并发症
在麻疹病程中患儿可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心 肌炎、脑炎、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等,并可使原有的结核病恶化。 其中肺炎 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
•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疹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处理麻疹高热时虚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及 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因体温骤降可引起末 梢循环障碍而使皮疹突然隐退。如体温升至40℃以上时,可用小剂量 退热剂或温水擦浴,使体温稍降以免惊厥。 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勤剪指甲。 口、眼、耳、鼻部的护理:保持口、眼、耳、鼻部清洁,多喂白开 水,室内光线柔和,保持鼻腔通畅。
• 病因:
麻疹病毒是一种副粘液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病毒 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环境下能长期存活。
• 流行病学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麻疹病人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 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患儿口、鼻、 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 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自麻疹疫 苗接种普及以来,本病发病年龄推迟,说明复种的重要性。本病的传 染性极强,流行期间易感儿接触病病毒侵入易感儿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麻疹病毒侵入呼吸道上 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在这些部位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而 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复制、 繁殖,大量病毒再次侵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 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高热和出疹,此时传染性最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拔取20XX年5月~20XX年5月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124例, 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提高抵抗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其中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纳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比组的80.6%(P 38.3℃,且有3“Cs”:卡他症状、结膜炎及咳嗽;③呼吸道分泌物致病原检测和/或血清学(IgM抗体)阳性;④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为肺炎。重症肺炎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订的临床诊断标准[5]:①婴幼儿腋温≥38.5℃,呼吸频率(RR)≥70次/min(需排除如发热、哭吵等影响因素),拒食,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发绀,鼻煽,吸气性三凹陷征;②年长儿腋温≥38.5℃,RR≥50次/min(需排除如发热、哭吵等影响因素),呼吸呻吟,发绀,鼻煽,有脱水征。排除患有严峻的心、肝、肾等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磷酸肌酸营养心肌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支持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对比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入院指导,遵医嘱完成各种治疗办法,采取严格的呼吸道隔离办法,对其皮肤和五官进行护理,慎重发热的护理,同时进行饮食指导,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则采纳个性化全程护理办法,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呼吸道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办法,针对患儿不同特点而制订护理办法,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全程、优质的护理。

1.3 个性化全程护理 1.3.1 入院时的护理干预 患儿入院时由专病护士成立具体的个人健康档案,并针对每例患儿及其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程度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向患儿及家长重点讲解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相关疾病知识、理论及治疗目的与办法,介绍住院时的相关流程,并发放麻疹防治手册。患儿均安排在单间病房,采取严格的呼吸道隔离办法直到出疹后10 d。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都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药物及器材摆放整洁,且尽量远离患儿的视线,防止患儿出现惧怕和紧张的心理。保持病房良好的通风环境,按时对病房进行擦试和消毒。加强病房的探视治理,减少家长的探视并对出入重症病房的医护和探视家长及时消毒处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2 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 发热护理:在高热期间,应保证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证室内的良好通风。幸免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如酒精擦浴及冷敷等)强行降温,以免影响出疹,同时向家长解释其原由,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按照体温的凹凸,如体温高达40℃以上,可小量使用退热剂,并用柔软毛巾沾温水擦拭患儿身体,防止体温过高出现惊厥。如伴随着谵妄、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紧密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诊治处理。

皮肤及五官护理:紧密观察皮肤出疹情况,在保暖情况下天天温水擦浴更衣1次,保持皮肤的清洁,为防止抓伤皮肤引发感染应勤剪指甲。采纳0.9%氯化钠溶液对患儿口腔进行护理,每日1次。口唇或口角干裂时,局部擦拭甘油。对于出现鼻塞、流涕、流泪、畏光、眼分泌物增多症的患儿,应及时对其黏膜和皮肤进行清理,以保证皮肤和五官处于清洁状态。

呼吸衰竭的护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情进展较为迅速,且病情比较危重,经常累及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等,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所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办法至关重要[6]: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因为肺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导致部分支气管梗阻,加上肺泡有效交换面积减少,轻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为提高肺泡氧气弥散量,减少CO2潴留,必定要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必需要及时清除分泌物[7]。采纳侧卧位或仰卧位,头部及上身稍高,头稍向后仰有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以及排出分泌物。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可轻拍其背部,以便于痰液的排出;对于痰咳不出者,可实施沐舒坦加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②紧密观察缺氧情况,落实氧疗护理:紧密注重患儿的缺氧情况,假如出现面色泛白、口唇发绀、喘憋、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患儿应马上给予吸氧,可以按照患儿不同的呼吸困难程度来采纳不同的呼吸氧气方式,一般采纳鼻前庭给氧,如缺氧明显者给予面罩给氧。呼吸衰竭的患儿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低氧血症,庇护重要的脏器不受缺氧性损害,按照血气分析调整氧气浓度,宜保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

心力衰竭的护理: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常会并发心力衰竭,因为呼吸功能的下降常导致肺部低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使得心脏负荷增加,常见患儿出现急躁、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无血气等症状[8]。严格操纵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可使用利尿剂、扩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应用强心剂以及小剂量冷静药物,并随时观察强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严密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等变化,必要时行血气分析,并及时报告给医师。在饮食上尽量拔取低盐食物,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对肺和心脏的压迫。

饮食护理:由于发热症状,患儿大量消耗营养和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期间能进食的患儿据其所喜爱的食物,选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人乳、牛乳、果汁、菜水等高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舞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不能进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要注重严格操纵滴注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随着体温下降、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的病情较重,患儿较痛苦,并且家长也非常焦虑,因此有必要对其施予有效的心理干预。首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讲解麻疹相关的健康知识,让其知道各项护理及治疗目的,让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来。同时要尊重家长,需加强护理操作的预先告知,及时向家长报告患儿的病情进展,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轻家长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再者护士护理操作娴熟,要常安抚患儿,以温柔的语言与患儿沟通,增强其安全感,使其情绪稳定,表情愉悦,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富有童趣的病房环境,充分知道患儿的性格特点,并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性疏导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并与患儿及家长共同成立社会支持网络,有效缓解患儿焦虑及惧怕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健康教育:按照制订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传,重点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办法;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及防治办法;讲解高热护理、皮肤及五官护理、呼吸道护理及饮食护理等重点注重事项,以便于患儿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

1.3.3 出院后的护理干预 护士按照患儿的康复情况、患儿家长麻疹知识及疾病观察把握情况及自我护理技能,针对性地做好具体的出院指导。一般患儿抵抗力较差,指引患儿多注重休息,对患儿及家长讲解正确洗手方法,养成健康行为,同时宣传预防接种的必要性,按时接种各种疫苗。在麻疹流行期间最好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儿机构临时不接纳新生,为提高易感儿童的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在接种12 d后血液中出现抗体且1个月达到高峰,因此在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 d内接种疫苗有预防麻疹的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可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上办法可以有效操纵麻疹传染疾病的蔓延[9]。 1.4 评价方法

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①显效:体温在入院3 d内下降至正常,无咳嗽、气促等症状,皮疹全部消退,2 d内湿??音消逝。②有效:体温在入院3 d内下降,并达到38℃以下,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皮疹大部分消退,3 d内湿??音消逝。③无效: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无缓解,皮疹没有明显消退,湿??音未消逝,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经1周不同护理之后的效果,并统计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纳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纳均数±标准差(x±s)表明,组间比较采纳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1周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比组的80.6%(χ2=12.558,P <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严峻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见表1。

2.2 两组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与对比组比较,观察组的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是严峻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经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10]。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暗藏期末到出疹5 d内,患儿的结膜、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及血液,尤其是白细胞内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自1980年以来,随着麻疹疫苗的普及,全球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据WHO估量,麻疹的死亡病例已从2000年的733 000例降低到20XX年的16 400例,从2000~20XX年,麻疹病例数降低了60%,日前WHO的各区域均已确立了消除麻疹的目标,且从2002年起美洲区已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11],但也有麻疹在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暴发流行的报道[12-13]。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销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操纵,但近年来全国的疫情又有所回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14-15],不少地区麻疹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14岁以下的儿童麻疹免疫空白人群较多,并且婴幼儿及15~30岁人群患病明显增多,呈现双峰态。麻疹合并肺炎除了发热、咳嗽、典型皮疹等症状,常合并腹泻、喉炎,严峻者合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且感染麻疹后引起免疫按捺轻易继续重症肺炎,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还可能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远期并发症[16-17]。

年幼患者经常在治疗和护理中不轻易配合,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是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相关研究表明[18],采纳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经济负担。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就是按照患儿的特点制订的护理办法,可以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全程、优质的护理,从而让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并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9]。个性化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护理水平及护理技术,且能够对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创新,孙晓辉[19]在小儿护理中采纳个性化护理模式(包罗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办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不仅患儿恢复快,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足度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肖志田等[20]应用全程个性化护理对40例患儿难治性癫痫患儿生酮饮食治疗依从性进行干预,给予住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包罗疾病健康教育、饮食的配制与治理、病情记录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心理干预、家庭护理指导、电话随访等办法,研究发现全程个性化护理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水平,全程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强患儿及家长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